首先给个五分,等了很久的电影,今天终于看到了。
说说感想: 按照希罗多德记载,托米莉斯的儿子是去袭击被居鲁士故意留下的一些弱兵防守的驻地,然后喝了大量故意留下的酒被歼灭的,并非是居鲁士诓骗他们去巴比伦城谋杀; 此战后借用托米莉斯的话,是消灭了马萨格泰人一半的军队,她希望和居鲁士求和,只是居鲁士选择了拒绝,因此历史上是剩下的半数马萨格泰人全歼了居鲁士军队,并非是双方主力对战; 导演还是很用心把马镫藏在皮革里面(比如图3就是),但在电影开头的画面就不知道为什么不谨慎了?
后面出现的画面,包括托米莉斯的策马狂奔腿部特写的确都是有意刻画了没有马镫;
这个还是铁的?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这幕这么明显?
马镫在皮革里面
真实还原
导演还特写了这个无马镫的细节,为什么电影开始时不谨慎?
最初迎战花剌子模人的这种粗糙简陋的战车,马萨格泰人居然心有戚戚,应该是站在车上放箭更稳定?
这种战车也不太可能是去冲击步兵,毕竟太轻便了,车轴两边也没有绑上镰刀;托米莉斯使用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冲击居鲁士的不死队,这个可能性多大?
我一直觉得这战波斯人应该是被使用反曲弓的马萨格泰轻骑兵绞杀的,如同卡莱战役; 波斯人和马萨格泰人打过仗,领教过斯基泰反曲弓,但是依然大量使用直木弓(降低成本?
中世纪英国紫衫木例外)同时也降低了杀伤力,直到以后面对重装冲击的希腊人。
尼布甲尼撒留下的巴比伦的伊兹密尔门和认真还原的居鲁士服饰,只是觉得居鲁士一个人坐在阴森的大殿里,是为了突出万王之王内心的孤寂?
值得一看,用心之作,把马背上的民族那种飒爽拍出来了,最初那个部落女兵出现,我还以为是亚马逊女战士呢?
4星,小成本投入拍出了史诗片的感觉,很是了不起。
影片描述的是“马萨格泰”女王的传奇故事,抗击波斯帝国的大场面还算可以。
缺点是剧情模式很套路化,平铺直叙流水账。
优点是服饰装备还算考究,其前身“斯基太”民族的尖顶高帽,加无马镫的骑手还原度高,符合历史记载,这是一只可以追述到公元前的古老民族,在秦汉称其为“塞种人”,在希腊传说中他们有骁勇的“亚马逊女战士”。
如果哈萨克斯坦真认了“斯基太”为老祖宗,那民族历史一下子就晋升为古老民族之一了,在全球各民族宣扬自己文化的今天。
这种认同感可以理解,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小成本电影能拍出这个效果挺让人惊喜了!
让人有更多的去了解哈沙克斯坦的欲望,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播的力量吧,挺佩服的!
给4星吧!
主演都还不错,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影片还特地去查了一下托米莉斯女王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情况,嗯,怎么说呢,挺感慨的!
希望我们也能多拍出这样的片子,有利于文化传播🧐🧐🧐
用法拉比大师的笔讲述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下的传说:托米莉丝女王从出生,复仇,婚育,再复仇。
流水账一般用两个半小时讲完了。
波斯语对白很国际化,惊现法语merçi,有闪米特口音,不愧是世界之都巴比伦。
古突厥语对白有点慢,建议调节至1.5倍速观看,塞种人的葬仪黄金人很独特,萨满引火自焚温暖了马萨革泰人民的内心,也符合腾格里的要求。
喜欢草原和马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游牧-定居文明的冲突,可怜我花剌子模的人民,夹在中间被两边殴打。
长生天啊,保佑草原的人民吧,愿世界和平🙏
生于国境之南,哈萨克斯坦应该算是离我最遥远,又最陌生的邻国了吧,无论历史人文抑或地理环境,在我眼中都像是一片迷雾,知之甚少。
而在本片那数量有限的观影人群中,大概多数也是第一次看哈国电影,第一次听哈萨克语,却没想到就立即被电影的质量给惊艳到了。
观影前,大部分观众想必都是因为居鲁士弑杀者的身份才听闻过托米利斯女王。
除了曾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笔下短暂登场,托米利斯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录其实相当有限,也因此,本片中女王那离奇跌宕的身世大概更多是源于编剧的想象。
但本片并未因它有虚构成分而失去价值,反而是它写实重现的历史面貌令观众大开眼界。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对照我国那是春秋时期,相当久远。
托米利斯女王来自于斯基泰人中的一支马萨格泰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
发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骑术精湛,经过几个世纪持续迁徙扩张,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鄂尔多斯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统治的痕迹。
相比起那时还没广泛应用骑兵的中原农耕文明,首先发明了马鞍,配备了反曲弓,具有骑射能力的斯基泰人简直是碾压式的军事存在。
我一边看电影就一边在想,真庆幸有西域的高原雪山天堑阻隔,将我们与游牧民族分离开,才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片存活繁衍的沃土。
那时,斯基泰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横行在了广阔的中亚大地上,除了游牧经济,就是以劫掠周边农耕文明为生。
本片中有过经典一幕,女王父亲曾训斥手下,“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
”这在今人看来犹如强盗土匪般的理论,却是2500多年前,那个蛮荒的时代里,要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的生存法则。
它深刻揭示着游牧民族的生存理念,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感。
在当时的环境下,讲究的不是良心,不是道义,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消磨在沟通上,生存法则激进而纯粹,实力就代表了一切,能活到最后的注定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头铁角色。
所以,反过来也证明,生产力发展是维持社会道德的基础,我们没法天真地祈求食不果腹的猎人对猎物表达善意。
终于,斯基泰人与不断北扩的新兴帝国——波斯发生了碰撞,原以为是“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来教会游牧民族重新做人,却没想到反手被托米利斯女王杀了个全军覆没,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片以区区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竟拍出了不亚于《天国王朝》的效果,尤其是细节上,对当时仍未出现的马镫、斯基泰人的战甲、毡帽、居鲁士的形象、巴比伦城外观等,都设计得很用心,绝对是《蒙古王》之后我看过最出色的游牧民族历史片。
为我对中亚历史文化的贫瘠了解浇灌进了新鲜的养分。
精彩,推荐,不收藏。
公元前五百年马萨格泰的王妃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去世,最后给女儿起名为托米莉丝。
想要一个儿子的马萨格泰王把这个女儿当成儿子一样培养,教她骑马、剑术、搏斗。
由于马萨格泰内部的权利纷争,王被部落里的奸臣所害,皇室子嗣只剩下年长的多米莉丝一人被护卫和亲信保护带走,多米莉丝发誓要夺回父亲的一切重振马萨格泰部落。
多米莉丝的周围灾难不断,护卫和亲信栖居的诅咒森林被一伙游牧的强盗偷袭,又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此时已是少年的的多米莉丝这次没有逃避而是只身一人找到那伙强盗手刃了所有成员并且身负重伤。
她用最后一口力气爬到马背上,保住了性命。
一个游牧部落的女战士发现了她,部落的女酋长治好并且收留了她,她开始在这个部落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战士。
这个部落里的女战士有一个婚嫁习俗——集齐三颗男人的头颅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丈夫。
女战士问多米莉丝你杀的那伙强盗有几个人?
多米莉丝说:省着点算可以选两个丈夫。
日复一日的训练加上背负的仇恨九死一生的经历让托米莉丝变得勇敢而又谨慎,强大而又冷静。
当她看到来部落拜访的仇家的时候她对同伴说:我的心让我现在冲上去杀了他们,可我的理智告诉我现在还不是时候。
仇家联合花剌子模部落和其他部落想要托米莉丝的本家对他们俯首称臣,本家意识到自己当年下的那盘棋是时候收尾了。
本家的首领叫来了多米莉丝,跟她说出了实情,如果不想屈服的话只能和花剌子模宣战。
部落想要和另外一个部落结盟,那个部落的王子是多米莉丝喜欢的一个战士叫阿尔贡。
战场上,多米莉丝打头阵,上来就指认两个杀父仇人,敌人的军队里有一半是多米莉丝原来部落的战士,看到上一任马萨格泰王的女儿还没有死而且还是一军之首前来复仇,立马把两个奸臣以及他们的党羽包围起来,多米莉丝骑马上前将两个仇人刺死,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王位。
收回部落之后多米莉丝重整旗鼓和之前的本家以及结盟的部落继续壮大准备对抗更强大的花剌子模部落以及他的其他联盟。
这时候多米莉丝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她提出采用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先假装败退,拉长敌人的战线再在侧面埋伏一部分士兵,在阵线里面找出力量薄弱的地方然后进攻。
这时候前面的部队再折回战场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她们通过这种打法赢了战争,阿尔贡也在战场上向多米莉丝表白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战争结束之后多米莉丝和阿尔贡完婚并且生下一个男孩,脱下战袍,开始专心治理部落。
过了十几年,一伙波斯人逃难到马萨格泰部落,用金器和各种先进的技术获取了部落的信任,得到了部落的收留。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提出想要回到波斯,因为波斯城市的建筑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集市上的人和地上的沙一样多。
阿尔贡被他说动了,他也想部落更加安定繁荣,于是想跟波斯人一同去看一看强盛的波斯王朝。
虽然多米莉丝表示对这个多话的波斯人很担忧,但还是不能阻挠丈夫。
阿尔贡带着儿子随着波斯人一行去了波斯王朝。
到了那里,阿尔贡发现波斯王朝虽然更加强大但是远没有波斯人说的那样好,虽然集市上挤满了人,但是有钱人和乞丐一样多。
他们草原部落虽然不怎么富有,但是没有人上街乞讨为生,因为在草原人看来,相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有尊严的活着更为重要。
到了大殿上,波斯王坐在几十级的台阶上跟站在下面的阿尔贡对话,更加体现了对他们的不尊重。
而且波斯王还想要他们归降,想让他们不战而屈,就更加不可能。
谈话结束,两方不欢而散。
此时波斯大帝还是尊重阿尔贡的,直到波斯人上前提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他认为寡妇更加好说话,于是劝波斯大帝不要让阿尔贡一伙人站着走出王城,等事情过后再去和多米莉丝联姻,一举获得整个草原的统治再西进埃及扩张领土,一番话打动了波斯大帝。
当天晚上,一番歌舞升平之后,波斯人把乐师赶走叫进来一群士兵把阿尔贡一行人全部杀死。
托米莉丝让从小跟着自己的提耶尔秘密跟着阿尔贡以防万一,提耶尔发现阿尔贡没有出城于是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去向托米莉丝报告,托米莉丝知道之后悲痛欲绝。
此时波斯一行人还在沙漠中用骆驼托着阿尔贡和王子的尸体在回马萨格泰的路上。
波斯人回到部落对托米莉丝说阿尔贡一伙人是在回来的路上被强盗所杀,他们已经将那伙强盗抓住并割下了他们的头皮。
此时托米莉丝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看到丈夫和儿子的尸体听到波斯人可笑的说辞只是冷冷说了一声:“将他们好好安葬。
”葬礼一结束,波斯人就向多米莉丝提出波斯大帝想要联姻的计划,她把波斯人带到空旷的场地上,召集所有的族人,对族人们说:“波斯人在他们的城市里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并且跑到我们这里说要和我联姻,你们能答应吗?
”族人们的愤怒声音此起彼伏,波斯人知道自己的谎言败露百口莫辩。
托米莉丝亲自上前把匕首插进波斯人的胸膛,然后转身对自己的族人说:“事已至此我们绝不屈服,如果波斯来战我们就战斗到底,哪怕最后剩我一人。
”族人群情激奋支持他们的女王。
只有族里面的祭祀被吓破了胆,他深知波斯帝国的强大如大象,而他的草原部落跟波斯比起来如同一只蚂蚁,蚂蚁怎么能和大象抗衡?
祭祀到了晚上在一堆篝火前自焚,这一点没有动摇托米莉丝的决心,她当晚又重新穿上战袍。
她也知道自己无法和强大的波斯抗衡,于是召集来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强大自己的力量。
起初其他部落除了他的本家部落和阿尔贡的父母没有人同意加入进来。
多米莉丝说:你们以为我是想给自己复仇,但是波斯帝国的野心持续膨胀他们今天能这样对我们明天就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对你们,我们的游牧草原总有一天会被他们占领。
看到托米莉丝的决心和远虑所有的部落都加入了进来。
波斯大帝知道自己的信使被杀,亲自带兵南下要扫平游牧部落。
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托米莉丝不断派军队夜袭扰乱他们前线部队的睡眠,同时制定了更加详细周密的作战策略。
相比于之前的迂回包抄战术,这次在军队中增加一百精锐铁骑,迂回时有一支军队进行掩护在战场中寻找波斯大帝,擒贼擒王。
以此对抗数百倍自己战士数量的波斯军队。
战场上托米莉丝的几员大将和大臣先后战死,百人精锐被杀的所剩无几,但是波斯大帝也已经被锁定,从小受到托米莉丝亲自培养的提耶尔以一敌百杀出重围先是砍杀士兵最后杀死波斯大帝的守卫,直取波斯大帝的首级。
这时候波斯军才反应过来他们的王已经死了,大势已去,于是四散而逃。
最后提耶尔亲自将波斯大帝的首级交到托米莉丝女王的手上,女王终于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报了仇,也意味着整场战争的胜利,由此西北弱小分散的游牧民族战胜了强大的中东波斯王朝换取了百年和平发展的繁荣。
上次对古装片产生这样的敬意还是三年前看的一部英剧《禁忌》。
作为一部古装电影最为基本的是还原历史,并不是说就要花多少钱,这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电影的态度。
在这方面我们拍了不少的古装电影其实都不能称之为古装电影。
甚至称不上对于历史的尊重,更别提尊重电影了。
当然我们有足够长的历史可以拿出来供这些后辈来戏谑,但是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严谨的国产史诗电影了。
我们的电影工业已经与国际接轨,电影市场也成为全球第一,反观哈萨克斯坦人,还在拿着600万美元的中等成本预算拍着这样体量的电影。
好的工业和市场环境缺少的只是一颗对待电影的真心。
第一次看哈萨克斯坦的电影,没想到还是挺惊喜的。
故事讲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个女王,托米莉斯女王的故事。
女王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想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勇猛、聪慧的战士。
但是,女王还没有成年,他的父亲就被族内的人叛变杀害了。
女王逃离到一个新的部落,刚好这个新的部落被女王的仇人威胁,于是,新的部落联合女王一起杀了叛变的人,女王因而重新获得了自己部落的王位。
她还和另一个部落的继承人,阿贡结婚生子,从而过上了平静的家庭生活。
然而,这种平静被普鲁士国王派遣的大使打破了。
阿贡听信了大使的话,只身前往巴比伦,却被杀害。
女王拒绝了普鲁士国王的求婚,决心为丈夫和儿子报仇。
最后,通过联合整个部落,女王英勇战斗成功将普鲁士国王杀死。
因为是中世纪的故事,整个片子都是灰蒙蒙的调子,除了女王和普鲁士国王的衣服,其他所有人的衣服都是灰蒙蒙脏兮兮的,甚至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另外,由于没有电灯,室内也是灰黑的,虽然有火把照明,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个调子很符合实际情况,让观众的身心能够沉浸在中世纪的想象里,对于中世纪历史迷是一个享受。
故事的讲述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制造戏剧冲突,因为女王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
电影里面最激动人心的应该就是最后与普鲁士国王的战争了。
总的来说这个战争场面还是可以的,大致还原了中世纪骑兵作战的场景。
航拍的镜头对于展现这种骑兵作战是很合适的,帮助给予观众一个整体画面。
我们每个人看到这种战争场面都感觉激动人心,可能是正如人类简史这本书所说,我们都是杀人犯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侵略、抢夺的基因。
毕竟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也正如电影中女王所处的时候一样,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大多数民族和部落生存的重要方式就是掠夺其他民族。
女主托米莉斯女王无疑是所有人都尊敬崇拜的人,她勇猛且聪慧。
从女王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聪慧,能够正确判断形势,能够制作出合理的作战计划,是女王的勇猛和聪慧帮助她在自己崎岖的生命中获得了一次一次的胜利。
相比她的丈夫,阿贡,虽然勇猛,却没有足够的智慧,最后才惨遭杀害。
电影也是价值观世界观输出的重要方式,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女主,靠的是勇猛和智慧,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而不是像国内的伪女主戏,靠来靠去,还是靠的男人,而不是自己。
另外,一个女主,也应该是沉稳的,而不是咋咋乎乎。
感觉国内很多电视剧都需要通过女主的咋咋乎乎、圣母情结和愚蠢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部电影不仅重现了托米莉斯女王勇猛斩杀普鲁士国王的历史故事,同时给予所有人看到了我们想要的女性力量。
虽然由于世事艰辛,绝大多数女性都会同前辈们一样,走向平凡和平庸,但是,总有少数女性,她们生来是真正的战士,她们有能力有智慧有野心,能够在艰难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所理解的女权就是,世界需要给予这样的女性展示自己的平台,需要给予这些伟大女性应有的光荣。
网络上很多骂女权的男性,和许多骂男人的女性。
我觉得这些人,将生活本身的艰辛强加在了对方身上。
事实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婚姻都是互利共赢的。
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如果不结婚,其实会过得更不好。
离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也不会走向暴富。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有我们男性和女性,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或者获得一个更容易一些的人生。
女权,是曾经没有的东西,女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本身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理性客观的思索,在述说自己的利益和付出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和付出。
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我们会探寻出一个适合我们新社会的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机制。
最后我想说,正如托米莉斯女王一样,智慧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东西。
来听过斯泰基人,在罗马史里面是很骁勇善战的民族,原来以为就在欧洲的东边,乌克兰那个位置,黑海附近,没想到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了。
原来哈萨克斯坦也认为斯泰基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哈萨克一副蒙古人的长相,斯泰基人是高加索人种,感觉很违和。
专门去查了资料,原来哈萨克自认是突厥的后代,从语言来讲也是对的,不过这个和斯泰基人也没啥关系,感觉和俄罗斯人很像,既认为斯拉夫人是自己的血统,也认为北欧人是自己的祖先。
泰基人居然 还有女战士部落,男女非常平等,女王也很自然,这种平等,尚武,年轻的气息倒也是被哈萨克人继承了,这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共性。
想想中国人经常吹唐朝,唐朝的时候以大胸为美,肥胖为美,男女很平等,经常出现妻管严的故事,比如隋炀帝他老爸。
另外民间尚武精神很浓,这些是不是也是身为鲜卑族的基因呢,游牧民族的男女平等,尚武精神以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华夏民族里面,让汉族那种以柔弱为美,什么采阴补阳,以退为进的阴柔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说到底唐朝表现出来的文化之所以这么灿烂,外在的这些文化也是游牧民族注入的,而不是汉族自带。
想我如果是一个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也是可以看进去的,里面那种男人之间的对话,平等的气息,跟美国的西部片也很类似,说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卧虎藏龙那种电影可能很美,但是你让哈萨克人或者美国人来看,可能就看不懂,中国这套阴柔的文化未来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吗,感觉很怀疑,到底这个地球上尚武民族多,还是中国这种喜欢背地里甩手段的民族多,可能还是前者吧。
另外伊朗王感觉太不地道,明明杀了人家的丈夫,却说是别人暗杀的,这种做法,也只有和中国同属古老文明的伊朗干的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伊朗可能也是坏的,虽然中国目前在抬高伊朗的位置,如果全世界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世界都讨厌你,那你必然有悖讨厌的原因。
伊朗王最后勇于赴死还是保留了最后的颜面,虽然和历史不符合,不过哈萨克人这么处理也挺好,这种面对面的对抗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是干不出来了,比如千古一帝的刘邦,妻子儿女都可以出卖,更何况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民族本来的年轻,体面的劲头过去了之后又没有宗教精神的注入,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功利,也就越来越没有底线,这可能也是中国人这么喜欢川普的原因,中国人讽刺的白左,其实就是反应的就是中国社会整体社会素质的低劣,在中国人眼里,川普其实没啥问题,有钱,会吹,玩女人也厉害,至于道德问题,那从来不是我们的考虑对象,有权有势,就是我们的唯一标准
情节上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看看哈萨克斯坦这个地名,就知道这个电影已经是很牛逼了。
就冲演员翻身下马的动作,就知道在这些细节上用了多少心思。
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情节上的问题还是在人物和设置上。
捡回来的孤儿终于在最后高光了。
这在剧情上不算太复杂的安排。
你老公跟居鲁士都太任性了,他们确实不适合搞政治。
最终的对决还是很乱。
战阵很多地方看不出来有啥作用,甚至广角镜头都没有展现出阵型的重要性。
盾牌兵一脚踹开实在让人无奈。
但是看来看去,从人物着装,场面调度。
《指环王》可能比不上,但是比国内炒IP的美颜电视剧还是强百套。
和波斯的最终战戏份有点太少了,太精简了。
这不应该是本片的重头戏才对吗?
居鲁士最后喊了不下三次,派出不朽军团,然而愣是没给波斯不死军一个出场镜头。
正常来说,不是应该用镜头语言描述一下敌人的强大,侧写主角的英勇吗?
在《斯巴达300勇士》中,波斯和它的不死军就被黑得体无完肤了。
并且那种拿着双刀的形象和史实仿佛是完全不符的。
而在《托米丽司女王》中,波斯不死军仿佛又是以那种双手武器的形象出现的,有点像维京人在影视形象中的那种双手斧,尽管维京人这种影视固有形象也与史实相悖的。
看介绍的时候还说本片很考究,是只针对斯基泰人考究?
而每次都被动出场的波斯不死军,也快要被搞成双手武器的固有形象了?
伊朗真的不自己拍一部电影来为不死军正名吗?
马萨格泰人和当代哈斯坦的本质联系又有多少呢?只不过是占有了这个地方,就能够被称作先祖,其民族情怀堪比罗马尼亚与达契亚人
骑射兵种确实不好破,就得打防守,打进攻就是有这种变数
剧情简陋,演技一般,叙事拖沓,不知道7.8分是怎么得的,也可能是配音弄得不好,对白极其尴尬
场景宏大,故事曲折,特别是战争现场残酷血腥,让人有身处古战场之感。唯一不足女王的表演有些生硬,服饰、化妆的光环有些过亮。
还原了草原部落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认知,至于剧情,希罗多德的描述本就有传说成分,姑且当戏说看看。另外交战方式是排成一列的面对面对战?这应该不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作战方式吧?
最后一战场面宏大
三星半。打斗和战争画面还蛮震撼的,就是故事有点流水账。家破人亡——复仇——再次家破人亡——复仇,我就说女主不会简简单单结婚生子安居乐业
女勇士的成长记!电影院观影没有给我带来震撼,我只是轻轻微微的看了部电影,也不是很喜欢!这五星是为我的祖先打的!
《铁血一千勇士》导演新作,他的水平基本属于近十年古装战争片的一流行列。斯基泰女王夺回父亲王权,掀翻花剌子模,斩首居鲁士大帝。值得注意的是,马萨格泰部落,和收留女王的萨夫罗马特人,电影里都是以烧杀掳掠为生,而老实经营生产的花剌子模人屡遭劫掠才是真的惨,这种反英雄的角色设定在战争片里不多见,当然早期游牧民族自诩“自由民”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细节足够出色,斯基泰尖帽、居鲁士手写的泥版信,甚至缺手断腿的士兵改行做工匠都设计到了。战略战术交代的比较清楚,最后用一百重骑兵强突居鲁士大营,宏观微观镜头给的很清楚。多次出现的女王幻觉中的翼狮,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现代古装战争片里的动物图腾套路。全片色调沉溺,照明用大量火光,动作设计流畅,临场感不低,不怎么用单人特写突出女王的情感,对待马比较狠,摔马基本是实拍
哈萨克斯坦的古装片,不同于目下流行内地的古偶风,服化道的还原度自然不在同一个量级。最难的是还原古突厥语。最近几年中亚的古装神剧,执迷于复原这个,与东突情结不无关联吧?
战争场面不错,战力计量单位波斯长生军
还不错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黑夜安宁。”哈萨克斯坦的史诗级电影大片,上古时期马萨革泰人与波斯帝国大战真实故事改编,放小厅可惜了!虽然有些复仇的环节太过简单粗暴了,但瑕不掩瑜吧,很喜欢这类女性题材的电影!就是女王作为一个人来说也太苦了,全片几乎就没有笑过。哈萨克斯坦电影周看的唯一一部了。原本上周的开幕影片《爱国者时代》莫明其妙取消了(据说改内部包场),只剩这一部有时间看了,全部电影周都安排的小厅。散场出来大厅《卡门》第二轮已经开始了。一开票就买了今天这部。某些并不好笑的镜头现场有人突然大笑或大声说话,似乎是坐一二排的哈国人。内嵌中字。应该是用哈萨克语吧,现在他们都用俄语了。阴天小雨,资料馆2号厅,售罄。现场有些空位。今天大厅又没开海报灯,而且小厅定帧滚动海报就没有哈萨克斯坦电影周的。
看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 爆掉花木兰10条街。刘亦菲不是你的错 我不怪你
挺好看的,补了一段历史知识。居鲁士大帝。
这几年的感受是全世界的史诗片都比国内做的有质感
三星半吧对那断历史不熟悉,但人家一个游牧民族小国能拍出这样质感多冷兵器战争片,花木兰花两三个亿钱都喂了吗
编剧套路化,配乐模式化,人物不立体,很不好看的电影。40分钟,弃剧。
题材选的不错,很有特点,影片过于冗长了,对于历史的介绍没有太多的突出点,个人传记
作为史诗电影,剧本故事处理的非常扎实,而且拍的也一点不拖沓,非常可贵,在托米莉斯这一女王形象上也是很有英气、胸襟和韬略,联合各个部落,用战术复仇并杀死居鲁士大帝,也是铸就了一段伟大的草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