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Now is good(中文名:《活在当下》)是从歌曲I know you care熟知,记得当时是先爱上这首歌,这首歌前奏如天籁般的童声合唱,这首歌舒缓得只有钢琴伴奏的曲调,这首歌为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唱,一个有关梦想和生命的故事......女主人公 Tessa,17岁,花一样的年纪,一个明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上学,恋爱,追求梦想,对未来无限期待的女孩,却被绝症缠身——白血病。
看得出,这必当是一部悲情片,但影片开头却没有任何潸然泪下的部分。
Tessa看起来活力充沛,正在一步步为自己列下的清单“卖帐”,清单上几乎都是一些疯狂的事sex,drug,crime...刚开头没有对这个女孩抱有太大的同情,她总是很乐观,很爱笑,跟父母赌气,不喜欢别人讨论她的病情,她有时叛逆得像一只野狮。
但这一切的一切到后来却发现都是坚强的诉说。
在所有的事情似乎进行的不如人意的时候,她遇上了邻家男孩Adam,像是上帝对她一切命运不公的弥补,他的确是她的真命天子。
在闯进小树林的那个片段,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首先场景进入到一片平静的绿色,柔和的日光,女孩爬在树干上,对着天空张望,眼神流露出一丝丝惊喜,兴奋,期待,渴望——"I'm not sick here"的确,也许让女孩烦恼的不仅仅病痛的折磨,更多的是他人另类的目光,父母的不合,毫无意义的生活,还有对死亡的恐惧......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渴望生命,渴望关爱,渴望平静的生活,渴望梦想,但对于她来说连时间都是奢侈的。
——"I just need to stay here in this wood.I need to keep away from the modern world and all its gadgets".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找到了与女主人公的共鸣,也慢慢走进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Adam总是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他对她的病情毫不介意并决定照顾她,守护她,他们一起去兜风、看海......陪她做尽一切开心的事,她像是获得了重生,但女孩的生活却一直被病痛的阴影笼罩,时间越来越长,癌细胞不断扩散,不断的化疗,又发作让她虚弱得无法正常生活,正当她和Adam一起幻想将来的生活的时候,命运如此残酷。
她的时间已经到了一个确定的数字,她开始慢慢温和地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她那尚未实现的梦想,也许是Adam的出现,也许时间在提醒她该怎样做。
这一切来的是如此的平静,感动,悲伤,泪水......来的是如此的平静而自然,她笨拙地给父母做早餐,问候多年的姐妹,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呆看着孩童的弟弟玩耍,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许久之下的宣泄终于以一个柔和的方式,在所有不尽人意面前,在可怕的病痛和化疗的面前,这个傲骨的女孩没有掉一滴眼泪,但在这些幸福的画面一幕幕上映时,内心的强大终于被真情揉碎,她其实也疼惜着身边的一切,她何尝不想出现在那些幸福的画面中,却只是美梦。
17岁,我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应该拥有完美的生活,在后院种上自己喜欢的花不应当只是梦想,她的追求像雏菊一样单纯、简单,她也坚强得像仙人掌傲立在风霜中,她毫不忌讳地询问护士自己的病情,“接下来你的食欲会下降,会感到口渴,有时候会发烧,你会非常想要睡觉,几乎没什么精力,吗啡不会让你感到疼并还会做一些美梦......”柔和的日光打在她的脸上,她只是眉头紧锁,没有痛哭,也没有泪水,只是轻问一句:“那会疼吗?
”面对死亡,面对对未知的恐惧,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毅力,"I hate it when you say days" 女孩坚强的性格再一次被淋漓尽致地发挥。
这时候,已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为那种命运的残酷而流泪;为那种逆境之下的顽强而感动;为那种不舍,那种依恋的美好而惋惜。
"Moments... 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 Let them go,let them all go."女孩就这样在一幕幕美好的幻想镜头中,在亲人的呼唤中,离去——安详,静谧。
"Moments... 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All gathering towards this one"回想女孩的一生——短暂,疯狂,残忍,却也留下了那些感人的美好。
她坚强,傲骨,美丽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她之所以叛逆,对外界事物反感是因为她想得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同情,而是和其他女孩一样平等的尊重,她只是不想表露出病人的楚楚可怜,而是想告诉世界她的坚强,她的对生活的信念,正如歌词唱道:" Why can't I dream? ”Tessa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时间短暂,她也要她的人生精精彩彩的结束,而不是平庸,可怜,毫无意义。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何况一个完整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这样想,不这样做?
但她同时也是一个柔弱的女孩,被病痛折磨着,恐惧死亡,害怕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爱人,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17岁,白血病,生命即将到尽头,却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渴望生命。
我无法忘记她那张单纯地渴望绿色,渴望自然的脸;那简单的为一只红色的风筝而绽放的笑容;那专注的注视马儿奔跑的眼神,这一切一切都是对生命的生命的渴望啊。
但她的的确确做到了,为了她的梦想,尽管尚有些不完美,但她的的确确是做了,她学会了坚强,她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感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快乐,珍惜了该珍惜的人,欣赏了最迷人的风景,做了最美的梦......可以说她的人生除了短暂和苦痛,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她用尽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收尾,尽管,她只有17岁,美的像花一样的年纪。
残酷点说,有些人活到80岁,如果一生碌碌无为,毫无追求,没有信念,那真是不堪这个女孩的富有热情,敢于追求,热爱生活的17岁。
“死亡很平静也很容易,活下去却更艰难。
” 人生最痛的并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当你回过头来反思过去的人生,却发现,没什么好说的。
Now is good.——谢谢达科塔·范宁
看完影片,被范宁那种平静的眼神感动着。
想着自己的二十几年是否也一直曾以这样一种态度这样度过,尽管一直还深信着余生或许还很长,却未曾真正坦然地面对过自己,tessa平静地对医生说她在清单上做过的事,似乎是被她那份能够坦然直面死亡的勇气打动了罢。
周国平说当人直面突如其来的苦难是时,人性的某种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会得到考验和提高。
当她对护士坦然地说出:I hate it when you say days。
让我窥见了那颗足以配得上她所承受的苦难的高贵的心。
想来自己一路走来所承受的那些根本称不上是苦难。
tessa的父亲对她说Adam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救得了你自己。
她确实做到了,不仅为自己,也为活着的人带来了希望,她的朋友平静地接受了自己,Adam也鼓足勇气充实自己的梦想。
写到此处,不由想到了《朱诺》,尽管她们所面对的课题不同,但两种境遇对于二十几岁的少女却足以产生相同的命运,庆幸的是她们选择了同一种方式。
或许相同的是他们的身后有同样能够教她们怎样面对接下来人生的父母, tessa的父亲依然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尽管会拌嘴,但却总能让女儿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还有一个总会帮助他们的死党以及一个深爱他们的男孩。
结局有所不同,但却会带来一种相同感受的东西:让我们始终能够坚信对生活的爱与美好。
其实人生还有什么呢,只是我们周围那些一直陪伴并深深爱着的那些人,只要获得来自他们的那份爱与理解并一直学会不伤害他们就够了。
最后tessa的独白:Momemts.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Let them go.Let all them go.Life is too short.Now is good。
似乎更能升华活在当下的主题,似乎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真正需要面对的是当下存在的姿态,人生就会有无数的可能性存在,因为只有我们一直不放弃当下的意义,才会遇见下一刻的美好。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患了4年白血病的17岁的女生TESSA主动放弃化疗后直到弥留之际感悟出生命的意义的生活片段。
电影的开始是TESSA和她的父亲一起去电台接受采访,但是TESSA看起来非常不配合父亲,总是和父亲对着干,说一些伤害父亲的话。
看到电影快结束时,父亲得知他的女儿没有多少天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时,看到TESSA墙上的愿望清单,像个孩子一样在女儿面前哭泣:这就是你的清单吗?
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呢?
有些我或许可以帮你实现在。
喔不,其实我不能……我不想让你走,我不想让你走……父亲他一直不愿意面对,一直不肯放手,一直想拼尽全力,把女儿留住,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可是谁也做不到。
TESSA放弃化疗后遇到了新搬来的卡尔一见钟情,一起去做了很多清单上想要做的事情,中间有犹豫,有退缩,有希望,有努力……卡尔在第一次TESSA血流不止送去医院急救,他没有上去帮忙,而是一整夜,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子写满了TESSA的名字,因为TESSA说过,她希望被这个世界记住。
弥留之际,痛哭着紧握着不放手,嘶声裂肺也好,但是你留不住,你留不住的。
那么做点什么吧?
TESSA得知卡尔又准备去上大学了,以为被遗弃了,不想最怕被遗弃无法面对余下生活的却是卡尔。
他害怕TESSA走后的日子,一个人不知道如何面对,所以提前去了学校参观。
你留不住的,留不住的,你应该说再见的,那么现在做点什么吧?
第一次写影评因为我曾经也生过重病,在生死边缘徘徊过,所以看这部电影感慨很深,几乎从片头开始一直哭到片尾,范宁的心境跟我当时几乎完全相同。
看到有一些人批评的言论,我只好笑笑,因为没经历过又不仔细去思考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只会一味看重电影效果。
当时我知道我自己可能会死掉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害怕,惶恐,不安,不知道哪天就这么闭上眼再也醒不过来,情绪多次失控。
我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去做啊,我还那么年轻,所以我也干过很多不想让自己遗憾的傻事。
但是最后还是发现,不管我做过再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是自己一个人经历的,我都不会有多开心,而且想做的事永远都做不完,这只会让我更加惶恐不安。
和自己在乎的人去做一些很平常的事反而会很高兴。
不可能人人都是圣女,当行将就木之时,谁会希望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离开?
而且身体和精神上都在遭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我死之后爸妈会不会很难过呢?
他们老了谁来照顾?
我还有那么事没有经历过啊,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吃,我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我还没有学会画画,我还没有养过一只猫,我还没有穿上婚纱,我还没有生下自己的小孩子,我不想死。
害怕自己不能再多看他几眼,害怕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全都消失掉,害怕自己一个人面对不知道何时突如其来的死亡,害怕自己要去适应没有他的生活。
害怕自己没有存在感。
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平淡的接受了。
因为再怎么反抗也是无力的,我们不知道哪天就会死去,只要在用力活着的每一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在乎的人在一起这样就够了。
Tessa这样的女孩儿出现在任何国家、任何宗教环境中,都会被人加以“任性”、“自私”的评价。
自己私下默默实践也就罢了,她偏要肆无忌惮的在广播里谈论那一串叛逆清单,除了让主播尴尬,更像是公开向所有听众傲娇地伸出自己纤细的中指,就是为了在众怒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于是突然就想到曾经在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特别留意过的对于人面对死亡时心理发展过程的描述。
大意是:当事人在被告知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时,通常第一反应是错愕(无法接受),很快伴随而来的就是波涛汹涌的愤怒(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经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后,终于面对现实,这时开始极度沮丧、低落。
最后的最后,才有可能慢慢的与整个世界,也与自己和解,最终走向死亡。
然后许多人可能都没有度过最后这一阶段就逝去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身心有多痛苦,尤其是许多人在病危抢救时所遭受的苦难,难道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都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自私一次么?
所以我想我是可以理解她在前面一个多小时里那种始终愤怒的小情绪的。
许多老人最大的心愿是离世时能够无痛苦的自然停止呼吸,称这是一种福分。
可是Tessa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少女,从十一岁生病起就没有了正常人生,本应在青春期享受的明媚生活被医院里的消毒水味道和化疗填满。
生活再也没法弥补,她的人生永远不会有以后。
好友少女怀孕、偷窃被抓等等都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可是犯错对她来说都是种奢侈。
所以反正也不用还了,于是她就用人生信用卡提前透支了。
说是“提前”,其实她透支的本金早已被命运剥夺。
谁又能说这不是命运对她的亏欠。
所以我承认Tessa自私又任性,她早就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却依然满腔愤怒的一边想要所有人满足自己,一方面又推开他们,用冷漠刺伤关心她的人们。
但是正因如此,才让这部片子显得如此真实。
没有人是圣人,这里不需要道德批判,感受即可。
毕竟这是电影,电影只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而悲凉中的小温暖就在于,是父母、Adam、弟弟、临护以及主治医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陪伴Tessa跨过前面的所有阶段,最终走向人生终点。
看到心爱的人一点点衰亡莫过于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之一。
可是正是这个过程,又似乎冥冥之中给予这些人某种力量。
就好像平原地区的人前往川藏旅游,许多人会选择陆上交通。
海拔需要慢慢爬升,才能够平稳顺利地适应高原气候。
突然从飞机上空降高原,很危险。
Adam的父亲因意外亡故,他和母亲难以自拔。
而在相伴Tessa的这一段旅程中,他才渐渐学会直面死亡,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来说,这是伟大的;Zoey是因为Tessa对生的渴望,才渐渐坚定抚养新生命的决心;妈妈以前一直一直在逃避,可是Tessa最终教会她面对现实;爸爸,他承受的最多,大爱无言,他是Tessa自己所未察觉的精神支柱,可是其实Tessa也教会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所以说穿了,Tessa那list上的每一件事无非都表达了她对生的渴望。
好的坏的,已经全部体验,尽管人生短暂,也已然无悔。
向死而生,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孰是孰非。
Tessa这一场最真实的告别,满足了自己,教会了所爱之人们直面生活。
他们擦干眼泪,一定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和力量。
这部电影看一次哭一次,真的特别难受,但是每次看完一遍,我都会想,世界上有那么多命不由己的人,他们都能乐观的活着,而我更不要说遇到小小挫折就自怨自艾了当初看电影时女主流鼻血那里真的有被吓到,然后就是心疼,她满身是血却还是躲起来,不敢让自己爱的人看到她生病的模样,这部电影记了好多年女主的爸爸对女主说,我承受不住,把我也带走吧,真的控制不住情绪,在女主面前就像小孩子,卸掉了父亲坚强的遁甲在女主快不行的时候,他的弟弟在他耳边说:“变成鬼魂来抓我吧 我不怕” 女主的离开,留下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这是你生命中最好的年纪,身体健康,家人安在,现世安稳,可惜有些人意识不到,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心情一团糟,不要着急去否定一些东西,你可能只是今天心情不好,所以很多时候,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糟糕珍惜每一次跟生命里遇见的人相处的机会 每见一面都是少一面 我们很幸运因为好像还有很多时间 我们也不幸运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
Momemts.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Let them go.Let all them go.Life is too short.Now is good.tessa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片段构成的,我们要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建构自己,让自己的下一个片段更加美好,过去的片段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不能沉沦与此,改变自己,让美好在下一秒发生。
因为是影评,所以理论上要写两句跟电影有关的。
在生命快要耗到尽头的时刻,你还有多少勇气,勇敢走下去。
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的遇上Adam.不是人人都那么好命的完成List.我喜欢这电影,简单的叙述,没有过分渲染疾病的痛苦挣扎我们在面对困境和绝望时的冷静,是超乎自己想象的。
有生之年,可以遇到一个想要为之生儿育女的人,便足矣。
分割线以下的内容,和电影无关,和我自己有关。
-每段生命在倒数的时刻,竟都如此惊人的相似。
癌症从化疗到吗啡,竟都如此惊人的相似。
爱上一个人到彻底失去,竟都如此惊人的相似。
什么才是最好的,失去的,才能冠之‘最’你说活在当下,你说明天总也到不了。
孩子,你没能像Tessa那样幸运,你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list,甚至,你都来不及写下自己的遗愿清单。
你没能遇到Adam,没能遇到一个陪你裸泳的人,没能遇到一个以爱情之名拯救你的人。
你一定不知道,在每一个清晨睁开眼睛,就能见到自己的爱人,是多么的满足。
你一定不知道,在每一个夜晚闭上眼睛,身旁躺着深爱你的人,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的生活,确实是片段,确实有太多不想忘记的东西在念念不忘中遗失。
以至于,我现在想到的很多记忆,都只剩画面。
都只是片刻。
我爱的人啊请你睁开眼睛,请你敞开你的心,请你 让我知道你还认得我。
请你 活下去。
圣诞节又快到了。
我记得2005年12月24日。
今天是2013年12月22日。
我吃了麦当劳。
Nighttime,Sleeping together.Waking up together.Breakfast.I want you to be with me in the dark.To hold me.To keep loving me.To help me when I get scared.To come right to the edge and see what's there.Being with you.Being with you.Being with you.Just being with you.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Let them go.Moments.All gathering to wards this one.
I want you to be with me in the dark. To hold me. To keep loving me. To help me when I get scared. To come right to the edge and see what's there.
《活在当下》是改编自Jenny Downham的小说《我死之前》。
女主角泰莎自十一岁的时候就被诊断患有白血病,而且被医生确认为不治之病。
泰莎决定放弃治疗。
在四年之后,她的父母已经分居,她和父亲、弟弟一起居住。
还有她最好的朋友Zoey一直陪伴着她。
泰莎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列了一张死前任务清单,里面包含了各种冒险,第一件事情就是have sex,Zoey说这件事情会让泰莎感觉重获新生,但是和一个陌生人发生第一次关系,泰莎无法接受并临阵脱逃。
回到家里,泰莎的父亲总是过于紧张,想要掌控泰莎的一切。
而泰莎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不断麻痹自己泰莎只是得了小病而把泰莎当作一个正常的小孩,并不怎么样关心泰莎。
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泰莎认识了邻居亚当,亚当的父亲在一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去世,留下满是伤痛的他和母亲一起居住。
亚当对泰莎一见钟情,并且愿意陪泰莎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开着摩托在马路上狂奔、在深夜的海里游泳等等,他们终于成为情侣。
虽然这段感情一开始遭受到了泰莎父亲的反对——亚当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小伙子,不可能一直照顾越来越弱的泰莎,时间久了泰莎会对亚当产生依赖,但是亚当还要过正常的生活,亚当离开了之后会对泰莎产生致命的打击。
但是亚当用他的真诚他的爱打动了泰莎的亲人,他可以陪伴泰莎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另一方面,Zoey意外怀孕,并且和男朋友告吹,她打算把孩子打了,但是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泰莎十分反对,因而两人大吵一架。
过了许久,Zoey主动和泰莎和好,并告诉她自己怀的是一个女孩儿,她打算生下来。
泰莎十分激动,想在生命结束之前成为第一个怀抱孩子的人,然而还要五个月。
泰莎一再坚持,也没有等到那个时候。
泰莎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倒霉,生命蓝图还没有展开,就要结束,一整个花季都在医院的味道中度过,所以她有无法抑制的一种全世界都欠她的想法,因而她做恶作剧,她刷爆信用卡,她对一直陪伴她关心她的爸爸态度恶劣,她对漠不关心的妈妈没有丝毫好感,她挥霍亚当对她的爱,要亚当陪她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并且不允许亚当离开。
但是亚当在陪泰莎经历这痛苦的一切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的伤痛在慢慢治愈,亚当准备恢复自己的学业,去上大学。
知道亚当要回学校的消息后,泰莎几乎失控,质问亚当为什么没有告诉她?
亚当说“因为留下来的是我,留下来独自生活的是我”,泰莎说“你怎么会怎么敢为自己被留下生活而感到难过?!
”,亚当说,“这步就是你希望的吗?
希望我继续生活下去。
如果不是你,我不敢去任何地方参加任何事情,我只能浇浇花种种菜!
”就在那么一刻,泰莎接受了她真的要离去的事实,开始关心亚当、父亲、母亲和弟弟在她去世之后会怎么样,开始照顾他们的感受。
既然死亡无法避免,就让活着的人少一些伤痛吧!
生活总是被琐事缠绕,无法抽离。
当重大的人生事故降临之时,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何其短暂,什么对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们活在当下,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想将来,不念过去,做现在能做的最好选择,让这些最好的选择铺设为一条即使现在死去也不会遗憾的人生路。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宽容一些,分一些爱意给周围的人,也许正在被某种痛苦缠绕的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一丝善意与温暖。
(有点事情,写的有些急躁)
Life is series of moments…
小清新屎了
男猪脚的个性真是够狗血的...
很一般的爱情片,有人说摄影不错错,其实要和《leap year》比简直弱爆了
故事讲的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意境深长 还好两女主演拉分了 范宁和EIFFE。故事也就两星半的水平 摄影倒是挺美。全片就大街上喷满TASSA的名字和范宁跟他父亲说我永远都有你的时候是触动我的。
没什么意外和出彩之处。范宁家出妖怪啊……
珍惜每一天。。
你快死了不代表你拥有犯法的权利。距离遗愿清单差太多了,失望
音乐很好听。快进了不少,心情不适合看这种片子。
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Let them go.无论是亲情或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不到深刻。女主角张力不足
No.24 美国小清新还是不如台湾。倒是范宁,现在的长相真赞啊。
看到卡司里有Kaya我就滚进来了~看Fanning的造型、剧情和片子的文艺小清新调性,以为是《restless》2.0加强版。但看过之后感觉在讨论生命与死亡,以及面对死亡的当下,还是比前者要深刻一些的。不过人物性格塑造上的混不吝以及wish list这个设定,还是略显俗套。原声不错~
不到四星
范宁很美,可是怎么看都不像生病的样子。。。。
女主神经不太正常
儘管對比小時候的Dakota她明顯長殘了,但這個短髮形象其實挺好看。
let go
情愫产下人生,死亡铸就新生
遗愿清单什么的也许有点意义,但是不明白男女主的感情为何浓烈。
这种全天下都欠我的角色设定不是应该都是穆里根小姐的菜么~~~男主角这与生俱来的土气实在是难以直视,根本不来电好么~只有去死的那个才是最难过的么?为什么女主人公不用聪明伶俐的小脑瓜想想,她的病是不是给周围的人带去了更多的伤害?这根本都不是借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