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分一左右在想,不知道英文字幕翻译起来什么样…想起梁朝伟和杨千嬅那部不知道有没有的参考…结合疫情之后香港今年的凶案频出,这部片子不得不说还挺有预见性…狭小逼仄的香港,潮湿拥挤的香港,哪里都有生而如蝼蚁的人们,然而生在如牢笼般香港的变态精神病偏执狂可能更加无从选择,没有哪里的人比他们更信命更爱算命,轻飘飘说一句其实也没有哪里的人比他们更有机会选择一次,自己选择成为一朵花,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张彩票,一句我不想的…
没能在内地上映,似乎逐渐成了优秀港片的标签。
也合理。
不用想着怎么应对沈茶,创作者就能放开手脚,想怎么癫狂就怎么癫狂,爱怎么过火就怎么过火,表达上不避忌,尺度上敢突破,电影拍出来,自然也就生猛许多。
去年有《正义回廊》,今年又有《命案》。
导演郑保瑞场务出身,做过林岭东、叶伟信以及杜琪峰的副导演,单飞之后,以惊悚片成名,《怪物》、《军鸡》、《狗咬狗》等片气质独特,风格暗黑,为不少影迷所称道。
他在和杜琪峰合作多次后加入银河映像,拍过《意外》和《车手》两部长片。
私以为,陈冠希和古天乐的生涯最佳表演,都是在郑保瑞的作品里出现。
前几年,郑保瑞北上揾食,连拍三部《西游记》,眼看就要和银河映像渐行渐远,没想到他却及时回头,返港拍出了《智齿》,紧接着便重回银河完成了《命案》。
郑保瑞今年五十一岁,年纪不小了,但相比于杜琪峯和韦家辉,他终究要年轻一些,未来的银河映像,多半得靠他扛起一片天。
杜琪峯显然也对自己昔日的助手寄予了厚望,盼他能够接班。
郑保瑞要拍《命案》,杜琪峰全力帮衬,拿出了银河映像的最强班底。
杜琪峯亲自给影片做监制,游乃海担任编剧,郑兆强掌镜,剪辑师则是大卫·理查森。
演员方面,郑保瑞在《智齿》中就和林家栋有过合作,这次还是请他坐镇。
林家栋这次在片中出演的角色,是一个命理大师。
去过香港油麻地的朋友,一定对庙街的风水卦摊会有印象。
入夜之后,一个个红色的帐子支起,看八字的、算风水的、测命理的,各式各样的大师和半仙云集其中,烟火气浓郁,神秘感也极强。
这样的景致,出现在国际大都市香港,有种奇妙的荒诞感。
但这正是香港的特点。
它仿佛站在过去与未来的十字路口,东西交融,新旧并存,传统在这里扎根,潮流于此处蔓延,它因错位而兴起繁荣,也因错位而停滞迷茫。
港人也因这种错位而变得矛盾。
你看香港的电影电视剧,会发现两种情况总是同时在港人身上出现,有的极独立极洋派,解放天性崇尚自由,有的却极传统极古板,封建迷信怪力乱神。
这种错位和矛盾,是香港电影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命案》找到的矛盾点,是“命”和“人”。
林家栋饰演的风水师,专门给人“逆天改命”。
影片第一场戏,拍的就是他帮楼凤美美姐改命,但法事就快大功告成之际,一场大雨的到来,却让美美姐中断了法事,最终导致风水师改命失败。
片名《命案》是双关,既指害命凶案,也指和命运息息相关的连续事件。
英文片名更是体现出侧重点,Mad Fate,疯癫的命运。
这倒是让人想起,《神探》的英文片名是“Mad Detective”,而这部《命案》与去年韦家辉导演的《神探大战》,也多少可以算作同题作文。
影片中出现的凶案,也和命数有关。
风水师帮美美姐改命失败,于是,我们紧接着就看到了影片的第一场高潮戏,一场命案的发生。
这场戏相当精彩,大雨滂沱的夜晚,破旧混乱的大楼,楼凤、警察、风水师、外卖员、连环杀人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在一场戏中全部登场,因为命运的安排被连接在了一起。
导演郑保瑞让大雨作为天命的化身。
连环杀人犯临时起意进入大楼杀死楼凤,是因为他用报纸挡雨时发现了印在小报上的楼凤信息,外卖员,即影片中另一个男主茶餐厅少东撞见凶案现场,是因为大雨将外卖信息冲刷而“篡改”,风水师给美美姐改命失败,这才急忙忙跟随而来,而美美姐不管是完成法事,多耽搁一会儿时间,还是根本不出门改命,收到警察的传单,都有机会逃过一劫。
但是,用影片中的台词来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随后,故事的主线便又成了“改命”,风水师要给少东改命。
目睹凶案现场的少东起了恶念,原来他是“天生坏种”,体内有暴力引子,嗜血好杀,曾导致姐姐毁容,还有过杀猫前科。
当他因凶案接受警察询问时,发现调查案件的正是曾目睹他杀猫的老差骨,杀心顿起,老差骨则坚信少东是心理变态,时刻准备将他缉拿归案。
一场新的“命案”眼看就要发生,风水师发问了:天生如此,那是他的错,还是命运的错?
既然错的是命运,为何不改命呢?
风水师帮人改命,也为自己改命。
他有精神病基因,发疯即是天命,而他学风水命理,是为了对抗天命。
他身上有着固有的矛盾,他信命,因为怕自己犯病发疯,甚至会选择和女友分手,但他又要改命,试图用各种各样的玄学秘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银河映像过往的许多电影,拍的都是“宿命论”,从《大只佬》到《非常突然》再到《意外》,不管是杜琪峯、韦家辉还是郑保瑞自己,都试图从各种角度论证因果,探讨宿命。
某种意义上,银河映像的创作者们一直对命运持悲观态度,他们不觉得命运可以改变,似乎笃信着那句话: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影片中美美姐之外的另一个年轻楼凤,也让这套“宿命论”的叙事变得完整,她命中有劫,风水师劝她戒赌方可避祸,她不听,遇到连环杀人犯时,九死一生之际,还挂念着自己的“头奖彩票”,因而送命。
本可改命,却一切皆有天算,命运命运,运气是命运,性格也是命运。
观看《命案》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其实有一些失望。
看到了久违的“银河映像”气质,不管是风格还是表达,都如此熟悉,我当然会觉得亲切,但同时也会觉得老套。
看多了就会腻,再正常不过,何况,郑保瑞的镜头语言与老杜相比,风格化还不够强烈,少了大师的妙笔,在《命案》中他对影像的追求,也没有《智齿》里来得那么强烈。
游乃海这个剧本和巅峰韦家辉的手笔相较,则在隐喻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没能塑造出真正精彩的人物,呈现出令人心动的细节。
不过,好在郑保瑞和游乃海还是在影片的最后半小时里拿出了属于自己的表达,让我看到了几分新意。
这是“一切皆是命”到“万般皆是心”的变化。
万般皆是心,点点都由人。
命是天命,人是个体选择。
影片的结局,风水师为少东改命成功,化解了少东身上的暴力因子,最终让他没有杀死老差骨,而风水师本人却改命失败,认命发疯,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
风水师那场在天台上的戏是关键,他不断喃喃自语,说着“我是花”,认清了现实,也找到了出路。
花凋谢之后,才会生果,风水师放弃自己之后,才换来了少东面朝红日的新生。
有网友对《命案》所讲的故事进行了精准概括:一个精神病人把一个心理变态吓正常了的故事。
这也正是导演要讲的事情,所谓救赎,是一个人牺牲了自己,救回了另一个人。
都是蝼蚁,但蝼蚁也有求生的勇气。
命运不能改,但面对命运,每个人都有得选。
这是郑保瑞的表达,悲观中带着几分乐观,乐观的背后则是向死而生的气概。
《命案》要讲的,不是个体的故事,而是群体的故事,影片中的重要角色都没有姓名,便可见一般。
郑保瑞和游乃海所要做的隐喻,也明显到不能再称之为隐喻,只是有些表达,内地观众与香港观众易地而处,未必看得能有那么明白。
不可细说便不必细说,你想明白自有办法明白。
其实,看不懂影片所做的隐喻也没什么关系,单纯将《命案》当成一个尺度较大的犯罪片小品来观赏,也不是不可以,只可惜,与银河映像那些巅峰期的作品相比,《命案》隐喻先行,就少了故事真正的趣味,人物本身也是解读空间大于品味空间。
说白了,这是部对影评人很友好的电影,但它并非是部对观众足够友好的电影。
好解读好评论,却并不算特别好看。
于我而言,真正让我感到满足的其实还是演员的表演。
林家栋和刘青云的香港第一癫佬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上届金像奖,刘青云凭借《神探大战》拿到影帝,不出意外,以林家栋在《命案》中癫狂到出身入化的境界,再拿一个金像奖影帝不难。
林家栋演得好,我料得到,年轻演员出彩,则更令人惊喜。
影片中饰演少东的杨乐文是舞者出身,男团成员,不算新人,早就演过《狂舞派》,他这次在《命案》中的表演,邪气十足,和林家栋对戏不露下风,游刃有余,倒是足以让内地许多同为偶像出身的年轻演员汗颜。
在《神探大战》中就有过露面的伍咏诗在《命案》中饰演年轻楼凤,也让人眼前一亮。
在港片中看到较新的面孔,总会让人欣喜。
看到银河映像依然坚持着想要拍点不太一样的东西,也挺令人感慨。
极端化的人物、市景与情绪,组合出郑保瑞电影《命案》的基本底色。
压抑的兽性在不同境遇之中,被唤醒邪恶本能的过程。
以压抑来遏制罪念,用玄学来治疗命运。
这形式是熟悉的港片味道,这也是银河电影让人似曾相识的气息。
精神问题与命理学说的交叠,逆天改命与人性本念的呼应,让电影变成都市传说的黑暗绘本。
在杀与追的过程里,渗透认命与改命的交战。
这种黑色氛围里弥漫的宿命与血腥气息,像足早年香港类型片的冷傲气质。
在癫与放的精神概念里,加上凶杀元素,一切显得Cult气十足。
以杀人事件为引子,渗透两位目击者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的框架,植入玄学中复杂的形式,让电影寓言性变得极强。
精神层面的自洽与拯救,在玄学理论的轮回流转之中,由一种癫狂进入到另一种癫狂。
这似乎是电影浓墨重彩的形式重点,其内包裹的悲凉与痛苦,仿佛是癫狂之下的根源所在。
黑猫与蝼蚁,恶与弱的对视与抗争,让电影的宿命感幻化出不同角度的解读。
人命与天命的关系,是悲悯命运的两种笔触,无论是朱红还是黑白,都是改变不了的痛苦。
在救赎的变换关系里,其实都是改变不了的人生伏笔。
就如花与果的关系,禅意的解读下,在救赎灵魂孕育新生的关系里,也都是既定的因果。
我喜欢这种难得的癫狂感,却在癫狂之中读出了一种只限情绪的宣泄。
即便它有很多深层次的解读,相对比银河映像之前同类的作品里,它都带着略显残缺的架构。
可能它在2023香港电影里面,除了留下这黑色癫狂的电影气息,还有林家栋人魔交缠复杂角色的深刻演绎。
《命案》:癫佬癫传之逆天改命文:火神纪银河映像,杜琪峰,游乃海,郑保瑞。
这几个关键字摆在这里,对于老港片影迷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力抗拒的诱惑——至少对我来说,我完全没有力量去抵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已经老了,所以现在看港片,总能找到那少许几乎已经被忘却了的港味,而我渐渐地觉得,这港味其实挺难得。
近期看的几部香港电影,似乎都在不约而同地往这个方向在走,我欢欣雀跃,我喜闻乐见。
在老影迷的心中,香港电影曾经是一个神殿一样的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曾经有过那一个黄金时代的印象;曾几何时,真的是曾几何时。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内地影迷的心里,那个神殿一样的香港电影,其实已经渐渐没落了——可能,这是近年内地电影的崛起,还有香港影人渐渐地北行,一起构建起大中华圈共同的电影世界,而原来只属于香港电影的光环,渐渐地发散到整个华语影坛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人才的外流,也许也是香港电影近年来稍有式微的原因吧。
正如我几天前写的《饭戏攻心》,或再之前写的《毒舌大状》,再之前写的《智齿》,其实我在这些电影里看到的,可能是这些年港影迷惘之后的沉淀,香港的电影人都还在,他们还在守卫着香港电影最后的荣光——是的,在这些片子里,或轻松搞笑,或诙谐幽默,或特立独行,或阴暗晦涩……但是不管怎么样,万变不离其宗,至少在这些电影里,我依稀能看到当年最盛放妖娆的香港电影。
内地的审片制度与香港不同,影迷们也一直在呼吁说是不是能跟香港电影一样按分级制度去审片,但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所以许多的香港电影其实没有办法引进内地,而如果坚持香港原有的编导演,其实很多电影在开拍的时候可能就跟内地的市场无缘了,这意味着放弃一整个比香港电影市场体量大许多倍的内地市场,很多电影其实就不会再坚持原来的创作了;加上现在内地资金地慢慢渗透,如果是有内地资金参与的电影,更不可能放弃内地这块大蛋糕……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么些年来,内地影迷会慢慢地形成一个观念——港片式微,只有烂片。
在我看来,会向内地审片制度妥协的香港电影,从资金驱动到影人到整个制作的流程,可能都不能代表最中坚的香港电影的力量。
反而,那些坚持本真,坚守信条的公司和影人,才是香港电影血脉最终留存的所在。
香港有着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所以在我的理解里,香港应该能制作出更纯粹的能代表电影艺术的作品,这些年来,可能香港电影本身也在迷惘了,但是我们也一直都相信,香港电影最终痛定思痛,一定可以再一次走出属于香港特有的路子来。
与内地电影的融合是一个路线,而保留本土文化基因,做只有香港能做的电影,是另一个路线;最终,香港电影会走出困境,将这二者合而为一,做出一部既有香港味道又大一统的电影,可能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又一次宣布说——是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又一个迎来一个新纪元了。
目前而言,我觉得能保存纯粹港味的香港电影,方能算是当下能代表香港电影的作品。
所以向内地电影市场妥协的香港电影,属于另一个范畴的东西。
在这个层面来说,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
近期我所看过的香港电影,我打的分其实都挺高——香港电影其实没有没落,香港电影其实也没有式微,只是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香港电影走了一些弯路,而我希望,它能渐渐地回到正轨中去。
银河映像,其实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我最爱的那些香港电影,银河映像能占半壁江山。
郑保瑞,同样很少让我失望,之前我写《智齿》里曾经历数过他的作品,总的来说,我觉得《车手》算是我郑保瑞印象的一个分水岭,《车手》及之前的作品,他的作品几乎都是纯粹港片的,甚至他算是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之一,《车手》后的几部《西游记》我其实颇有些失望,不是说《西游记》不好,而是说我看不到我所熟悉的郑保瑞了,这很可惜。
而前阵子的《智齿》让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终于在久别经年之后,突然又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味道。
我甚至越来越觉得,所有这些能拍出代表香港电影的导演也好,演员也好,他们跟香港电影其实是相互成就也相互滋养的,换而言之,是他们成就了香港电影,但是同时也是香港电影滋养了他们。
作为一个创作人,其实在这方面可能颇有体会,只有在那种让自己感觉十分舒适的氛围里创作,我们才能创作出最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样的道理,香港的影人在香港这块沃土里生长,他们是能得到最多滋养并且长势最为强盛,甚至他们的出品最终从这里走向了世界,在世界影史上都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所以,当他们千帆历尽,最终归来,也许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同样会惊艳世人呢。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一部分人出去历千帆时,同样有一部分人在陋巷,箪食瓢饮,安贫乐道。
最终,归来的那部分人与坚守的这部分人,他们会不会再一次变成了同一群人,继续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努力拼搏。
历史的车轮终将一直往前,而所有的车辙最终会回到同一条路上去。
于是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纵然是闭门造车,又何妨——香港电影最后的龙脉,终归得有守望者在坚定住这最后的沃土,等待远征的勇士们回归,再图霸业。
这部电影有几个主要角色?
林家栋饰演的大师,杨乐文饰演的面店少东家,吴廷烨饰演的警察,陈湛文饰演的杀手和伍咏诗饰演的风尘女子。
没有了,别的角色可能还有那两个追债的大耳窿和那个差点被活埋的美美姐,其他人几乎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
林家栋这些年其实越演越好越老练了,看电影的时候我还跟我老婆说,香港电影来来去去就那几个老面孔,新面孔辨识度又太低,但是也真佩服这些老面孔,他们真的是演啥像啥,尤其是林家栋——之前的《智齿》和这部电影其实中间间隔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我看电影的期间来说,《智齿》看到的是展哥,《命案》里看到的是大师,全部都不是林家栋——这是演员的功底,这些年的林家栋,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像前几天过的子华神,他是演什么都是一个子华味,像最近看的《毒舌大状》和《饭戏攻心》;而林家栋则代表另一个风格的演员,他演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味道。
在我看来,不是说他们俩孰优孰劣,而是林家栋的可塑性会更高一些。
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极度荒诞的故事,大师许阳燊很多年前因为太爱自己的女朋友害怕失去她而找了大师批命批运,大师铁口直断,说他会变癫佬,给了他一道护身符咒保他神智,他为了不拖累深爱的女友离开了她,结果女友因为他的离开自杀离世。
他一直以为自己成全了女友,以为女友会长命百岁一生平安,而他的一辈子都在与老天作半争,保住自己仅有的神智,不变癫佬。
电影的开始是他算出了美美姐天克地冲,会死于非命,于是他替美美姐做了一场法事,让美美姐用一场假死瞒天过海,结果法事进行到一半,天降大雨,美美姐差一点窒息在坟地里,于是法事未完,美美姐逃走了。
他不忍美美姐死于非命,于是一路追着美美姐回到了美美姐的住处,却发现美美姐已经惨死家中。
电影里的大师,给几个人断过命数,而几乎他断过命数的,都有难逃之劫。
他都会对他们说,你信我,我能帮你。
杀猫少年已经长大成了颓废青年,因为目睹了美美姐被杀现场又诱发了他血脉里杀戮的欲望;理疗师原来想要做医生,却在解剖死鼠的时候老鼠复活,吓到他只要一到雨天就会发狂屠杀;风尘女阿祖新情缘薄,嗜赌如命,大师断她全中大奖,但是同样在劫难逃。
电影的开始讲的是要逆天改命,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而电影的整体走向基本上环环相扣,美美姐改命失败,大雨倾盆让这场法师中断,亦让凶手的手上印上了美美姐的地址,于是美美姐回家,凶手亦至。
少东送外卖亦同样因为这场大雨而单子淋湿模糊不清送错了地方,于是他才目睹了这个凶案现场,引发了他的屠杀欲望。
如是种种,种种如是,仅是一场雨,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又或者说,因为下了这场雨,多少人的命运欲改而不得。
整部电影说的是逆天改命,然后从头到尾却带着一股浓浓的宿命论的味道。
许阳燊一生所求,几乎是抛弃所以只求不癫,然而电影的最后,他却似乎在青山医院接受治疗。
当然,整部电影里他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在与天抗争,改变别人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其实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癫佬呢。
也就是说,他所谓的逆天改命,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争过那天命呢。
这部电影,它处处讲逆天改命,却处处没能争得过天命,这或者才是这部电影最具反讽意义的地方。
它讽的不是世道,亦不是人生,仅仅只是人到中年后那种知天命而无力改弦更张的悲壮。
佛家说,相由心生。
或者,我所见之相,是由我心生。
处处逆天改命,却处处无力抗争。
道家亦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电影里,天地何曾仁慈过。
那一组蚂蚁在积水里努力挣扎求生的镜头,着实让我感叹。
对白其实还怕我们不懂,非要说一句,我们本是蝼蚁。
在大师看来,他要帮自己,也要帮别人逆天改命;而上天不许,所以时时出招,他则处处拆招。
胜否,败否,也许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争斗的这个过程。
电影的最后看似有救赎,各种光怪陆离的光影最终被一个灿烂的阳光所替代,似乎已经完成了逆天改命的面店少东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但是这种所谓的救赎,在我看来相当的脆弱,甚至只是假象。
如果说,大师从一开始就已经是癫的呢,这么看这部电影的话,一个癫佬,企图去拯救另一个癫佬,整部电影,就是一个癫佬癫传。
或者说,你其实不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多高的普世价值。
但是你会对这部电影的这几个重要的角色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挣扎在底层,因为他们依旧在与自己的命运做着各种抗争。
不屈服,不言败,纵使拼尽全力,依旧不会做命运的奴隶;人之所以不仅仅只是蝼蚁,就是因为人有自我的意识与渴望,并且会为了这意识与渴望去努力拼搏。
这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穿透过那些光怪陆离的种种,人性的光辉,通过这几个蝼蚁一样的人物角色,绽放如花。
我喜欢这部电影,正如我喜欢银河映像,正如我喜欢郑保瑞,正如我喜欢林家栋,其实不需要太多理由,仅仅只是对味——感觉对了,比别的什么都更重要。
2023-09-12 17:13:55;农历七月廿八。
港真是蛮吓人的🫣...所谓的暴力美学,有没有美不敢说,但镜头非常慷慨地给予命案全过程大跟踪大特写,血腥四溢,癫狂至极。
但,真的好好看!!!
节奏疯癫,细节丰富(快节奏剪辑之间埋了很多伏笔,不点穿不说破。
行为上的,动机上的。
一步步推进之间悬疑越来越明朗,解谜很过瘾)而且难得的是如此阴郁题材中不时穿插黑色幽默,给紧张屏息的氛围松一松绑(多多得益于林家栋的痴线演绎!
)。
此外,文本颇有哲学深度。
银河招牌的多线叙事最终汇于一点(大师/外卖哥/凶手)你们不是说,银河永恒的主题是宿命论嘛?
得,这部片直接把命放进标题:《命案》既是生命的命,也是命运的命——Mad Fate。
双主角并行,一个受困于命运:一边不由自主地受到浮士德的吸引出卖灵魂,一边又渴望逃出这致命欲望的困顿。
另一个致力于逆天改命:一边懂命又信命,可以把人一生的起伏节点看透说穿,一边又周而复始地做法做局改变命运轨迹。
两位主角象征着两种悖论。
既是他们个人际遇的悖论,也是关于“命运”这个词的悖论:如果做一件事的目的是避免结果的发生,那么去做这件事,是否会恰恰导致结果的发生?
影片无数次在极尽繁复的做法行动后,塑造几乎功亏一篑的紧张感(因为美美姐,赌博妹,最终都还是堕入一早被算出的结局。
而外卖哥在结尾握住刀的手,好像离落下只差了0.01厘米。
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命运似乎无法被改写的“宿命感”和悲观)。
影片本可以这样一直写下去,最终导向命运早已写定,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人生,奋斗没有任何意义的虚无。
但,无论是美美姐的半途而废仪式,赌博姐伸手抓住的水晶,还是外卖哥自始至终忍住没有下的杀手,都在暗示:要相信命运可以被改变,要相信主观能动性的力量。
所以当影片结局,突然倡导哈利波特那套“善良是一种选择,你的人生由你选择”的论调时,一开始我是有些不适应的(成龙大哥口吻)。
但多仔细回想一下,会发现看似千难万险无法改变的命运,看似悲观黑暗无法翻身的前情,一直有在因为一些努力悄悄偏离轨迹。
而回到大师的主线,这种积极价值观的源起,有三个层次:1. 为了帮助求卦人,2. 向自己证明可以赢过命运,自己也可以避免疯癫 3. 意识到帮外卖哥自己会疯后,本自私地不想帮他,但目睹花落后结出果实,才意识到:这一切是我的选择。
要赢要完成改变命运,就要自己先疯。
只要自己疯了,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赢。
被困在水中的小蚂蚁,需要游多少个弯才能上岸,但落地的玻璃碎,只需一秒就能勾起内心的魔,时代裹挟着我们,必须要在“小蚂蚁”与“碎玻璃”之间作出抉择,你要怎么选?
香港导演郑保瑞(银河映画)新作《命案》,所讲述的就是一个人如何选的故事。
从故事架构来看,《命案》与郑保瑞的《意外》有着一定的互文性,与银河映画作品中所传递的“宿命感”也紧紧相扣,但《命案》终究不是《意外》,甚至还将“宿命感”隐隐撬动了几分,这是郑保瑞给我最大的惊喜,不夸张的说,《命案》是今年港片最大的黑马。
影片的人物关系,是由两组巧妙的设置构成的。
给人解命中难题的大 师 许阳燊(林家栋)本身就携带着某种神经质,这种神经质几乎与疯癫同意,试图化解命运劫难的少东(杨乐文)与雨夜杀人凶手的疯癫源均与动物有关,而且这动物还是一组天敌(猫和鼠),这两组巧妙的设置,建构起影片内里的人物关系就是不同场域的疯癫,他们疯癫的源头同时指向了命运,大 师出生就注定着成为精神病的可能,少东也是出生就具有某种对生命漠视的基因,杀人凶手则是被一只死而复生的老鼠引出了魔,看似只是一些生命的“意外”,却让他们把怀疑对象都认定为“天”,是天是命运让他们走上了疯癫的道路,成为“非常人”,而这些人物关系恰恰具有织出一张大网的能力,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也是我们正在遭遇的。
影片在结尾抛出了主题——“是我自己的选择”“点点皆由人”,同时也开诚布公的指明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劫难组成,当少东吹着口哨走向大厦间的阳光,《命运交响曲》响起,压抑许久之后情绪迸发而出,从中是能获得一些向上的力量的,虽然银河映画“宿命”底色没有改变,但在宿命之下,人至少有了上岸的可能性,一切的一切都握在自己手中,吵架就一定会分手?
分手就一定会变疯?
有了碎玻璃就一定要杀生?
死而复生的老鼠就是让你再杀它一次?
NO!
如果死亡就是宿命本身,那么至少我们能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好好选择每一个岔路口。
郑保瑞的导演风格是我欣赏的那一趴,天空这一意向的运用非常成功;林家栋依旧很稳,说他是现在香港电影届最会演的男人一点也不为过,“我是花、我是花...”太癫了;少东的饰演者杨乐文,很出彩,给人的印象足够深,甚至隐隐的和林家栋打了平手,年轻一代演员中,终于有一个潜质不俗的了;如果港片不能再回巅峰,那么至少请在作品中延续港片的血脉,郑保瑞的作品就是最后的港片之血。
导演郑保瑞,经历不错,当了多年副导演,跟着各位名导。
作为演员也演过很多,但实在没什么存在感。
后面正式当导演时,导了很多电影,但都默默无闻,难得拍了一部狗咬狗口碑不错,又遇上艳照门,这部陈冠希主演的电影又有点石沉大海。
至今荣誉寥寥,他也不是没拍过好作品,车手是不错的,比时下很多电影都好,意外我评价甚高,颇有老银河巅峰期的风范,但总体给人感觉是时运不济——就是出不了声名远播的代表作。
当然这可能也和他对剧本的取向有关,看得出来他的片子口味总是很特别。
但在选题上的怪异,依然构不成他个人才能的标志。
据说杜琪峰已经钦定他为接班人?
那我可要为银河映像这一金字招牌捏一把汗了。
片子伊始,镜头里的场景还是港片套路的妓寨大厦、警局审问室。
画面是高清鲜艳很多,但反而少了老港片粗糙中带来的质感。
运镜也太工整,匠气,不灵性。
而且还加了不少五毛特效,有点尬。
由讲究证据的警察这里,审问第一句就蹦出了全片的中心句,显得特别突兀和笨拙(当然配角演员的演技也该背点锅)。
改命、风水这种剧情,以前港片也有大把。
比如我个人最爱的 鸿运当头 ,还有江华拍过的一部讲风水之战的,小时候看的,这会忘了名字,记得挺精彩。
也不能漏了周星驰的回魂夜,这部 命案 和回魂夜也挺像的。
这样一对比,还真是以前的片子好看。
编剧游乃海,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暗花。
本片相比起来就逊色太多了,太多的情节故弄玄虚,不够简洁。
而且架构上也有点像银河旧作 神探 ,都是一个略带疯癫的人想靠 自己努力 改变点什么。
但是这部,架构还没撑起来,就让剧情开始推进了。
就好比帐篷还没搭好就钻进去睡,那整块帆布当然是扒拉在身上,让你的呼吸沉重又滞闷。
另外此次剧本缺乏了银河往日的智斗成分和精巧反转,我觉得和意外的编剧司徒锦源2012年去世有关。
另外,香港电影市场多年来萎缩,影响当然也不小。
希望23年整体票房的回暖,可以迎来转机。
摄影,呆。
机位的选择非常局限。
比如妓女站在门口喊人这个镜头,其实可以从上往下拍,或者从室内往外拍她的背影,诡异氛围都会强很多。
这些旁窥视角,可以让观众不打扰地偷看角色演绎,增强参与感和刺激性。
而本片的创作者,选择了看得见表情的中距离侧拍,乏味很多。
单列一个镜头,会让人觉着这是一部 TVB 的肥皂剧,而不是一部银河出品的异色电影。
当然这样也可以清晰对比出老银河的强悍。
最后说回剧情。
我看很多人观后感都是困惑。
其实对香港电影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他们有不少电影喜欢掺入现实隐喻。
越是你看的一头雾水的,必然掺入的越多。
不需怀疑,这部 命案 同样如此。
电影开头就点了预告里那句“一切皆是命”,然后里面的串线者林家栋扮演的老许,出于理想信念,硬要各种瞎折腾帮命中注定要杀人的或者被杀的人改命。
但结果却收效甚微,越折腾,诸人越跟命运纠缠的更紧密。
结尾是大家在筋疲力尽后,终于领悟了,命运难改,不如改自己看待世界的心态,从而点题:万般皆是心,点点皆由人。
在我看来,这确实可以投射到19年。
这片其实就是在告诉香港人,和内地趋同的走向不可逆转,与其不忿、抑郁,甚至付诸狂暴行动,还不如调整心态,很多事物会因你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变。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本片的取向还是挺正能量的。
电影里很多桥段,都可以和现实有呼应。
比如我就看有豆友说那张抗精神病符是 basic law,我觉得挺有道理。
但我知道了是这个模式,足矣,就懒得一一去探究了,有心人可以自己去摸索个中趣味,玩玩解谜游戏。
在我这里,隐喻不是加分项,反而往往会扣分。
比如去年看的正义回廊,我就评价甚低。
电影,始终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物事,无论你想表达什么,观众的接受度是第一位的。
就比如命案这部电影,主旨是开导人心,但我去外网看了一圈评论,似乎能理解到的香港观众寥寥无几,在这点上,竟然和内地的高度一致。
应该以感官刺激带出你的心声,而不是反过来,这本应是一种很基本的思维。
如今呈现出来的,有如一道用高档食材制成、但从卖相到调料,都毫无吸引力的菜肴。
营养是有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人们进食是否单单只为了营养呢?
导演和观众唔啱channel,以前的香港电影也不是没遇到过,比如徐克的倩女幽魂。
只不过,今时唔同往日啦。
徐克可以来内地拍主旋律,黄霑可以豪爽的说:“他们听不懂我的歌中意没关系,我抒发了我的情绪就够了。
”如今的香港新生代导演,可以何去何从?
连杜琪峰都担心地说,他们的空间越来越小。
进食空有营养的事物,可不一定不会出问题;吃太多难吃的,有可能郁郁而终。
片名翻译为命案,有味道。
首先,电影拍得很好,镜头和寓意很神啊,亦真亦假,似命似运,非常有启发,角色塑造得也很好,非常值得品位,林家栋诠释得也好。
其次呢,作为一位命理学从业者,我深有感触。
主角会的是真多,逆渊海子平也会,紫微斗数也会。
一开始的活埋,包括后面的租房,便是让象提前出现,这招是真的有用,算是命理学的精髓所在。
后面卜到坎卦,即为险也,陷也,对的。
紫微斗数,福德宫廉贞化忌,福德宫主一世福禄,廉贞化忌为囚,所以常犯官司牢狱灾,又逢六煞,大小二限逢,确实致命,而且这位小哥想必也是杀破狼做命,并且有火铃羊陀同宫。
后面又用到玄空飞星,真是会得多,当然此法用处不大。
后面还会阴宅风水,虽然略显粗糙了点,但也有模有样。
赤缕穿乌珠,主人惊险刑伤,面相也会,道家数术也用,还会读象,花解读为先破后立,向死而生,这位算是当代算命师的高配了。
不过实际上,帮人改运,借助各种工具,最终是要改人的念,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所取舍,知所进退,当然无灾,如果只改外形,不求于己,反求于天,功归于己,过归于天,必凶。
这位虽然会的多,但其实是非常不得要领的,求外而不求内,已经是叛经离道了,何况自己已经着相,渡己尚不能够,更何况渡人,所以多读读易经,才是正道啊。
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后面终于开窍了,帮人改心,比如念经静心,做善事,是真的可以扭转人的心性,这才是正确的治本之法。
天所赋为命,你没得选,但是运却操之在己,这种反抗的精神可敬可嘉。
正所谓祸福无门,咎由自取,若能够顿悟,哪怕天文地理又怎么能约束呢
足够生猛,依旧疯癫,郑保瑞在《命案》中呈现的三位主要角色无一不游走在失控的边缘,就像一颗颗滚动在暗巷中的定时炸弹。
林家栋饰演的命理大师生来就背负着父母遗传来的精神病基因;杨乐文饰演的少东天生反社会人格,嗜血的冲动与难以抑制的狂躁时刻冲击着他的神经;而陈湛文饰演的变态杀手每逢雨夜都会毫不留情地满足对于折磨与杀戮的渴望,加在一起真的会让人再一次怀疑郑保瑞创作时的心理状态。
郑保瑞很擅长用足够犀利的视角去捕捉香港阴暗潮湿的角落,杂乱的垃圾堆、破败且污秽不堪的逼仄建筑,仿佛一切都暗藏在光鲜都市的背面,密不透光,“阴间”至极(参考《智齿》)。
《命案》则稍显不同,头顶的浮云犹如时光失速般快速变幻、色彩失真的闪电透着一股子灵异气息、日月则总给人一种被“凝视”的错觉,这里更像是受到人物精神世界影响的“阴阳交界”,是上述人物相互纠缠的绝佳舞台。
如此呈现似乎也真的令观众瞥见“命运”的模样,让片中这场对命运的反抗更加具象化,舞台之上,一个注定会疯,一个注定会杀人,两个都不认命。
然而抛却《命案》固有凶残的一面,其内核绝非黑暗,反而是给到了一种从“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到“万般皆是心,点点皆由人”的乐观精神。
就如片中水坑中奋力挣扎的那只蚂蚁,在近乎无限大的空间中,一颗又一颗房檐上滑落的水珠偏要精准地砸在它的身上,但最终它还是摆脱了看似无解的厄运。
起初“宿命论”无处不在,一个又一个如同黑色幽默一般的巧合彰显着命运对于反抗者的不谢,将不受控的人物逐一编排在一张令人窒息的大“网”之上,但《命案》最终还是对宿命论进行了反叛。
这放到银河映像里也是一次罕见的反抗,郑保瑞温柔的在每一个充斥着绝望的路口留下了一丝希望,引导着“神棍版堂吉诃德”走向一个“阶段性惨胜”。
反正不管代价与前路如何,还是要用口哨吹着《波基上校进行曲》勇敢地走下去嗷。
(放到当下,是该来的东西已经来了,那怎么着?
还不活了啊)
#Berlinale#KinoInternational #BerlinaleSpecial 故事上,表象故事如同剧情所讲述,算命人逆天改命就“世人”,两个有欲望的人在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会由年轻的“儿子”杀死长一些的理疗师,达成一个交接,但是当天空异象多次出现后我就觉得大概率会是另一种收尾,算命人应该会替“儿子”而死,但出乎意料的是导演呈现了另一种结尾,当一切落定后,我想起了导演在映前所说的话,只能说很惊喜了。
以背后的故事看,这种结尾已经并不是生与死的问题。
其实背后的故事看下来是挺悲观的,感觉导演已经尽力在传递他的想法了。
警察,被红色天空“选中”的人和算命人应该是和谐共处的。
他映后强调这个没有名字的人也是寓意芸芸众生。
视觉上呈现的非常好,大量的红色极其压抑,那为数不多的绿色也如同被雨滴砸中的蚂蚁般坚强不到。
不满意的反而是几位演员的表演,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儿子”,割裂感很强。
有银河中期的样子,配角都很出彩。
不推荐观看。23775人评分。2023年8月14日。
这种烂片就像是一说书的在你家门口跳大神,完了你说这啥玩意儿,他说我这是哲学
和现在的香港一样,自负自卑,手足无措,什么mmp的烂片,好好讲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又不乐意,想要装逼吧没钱没人没实力,剩下的就是哪怕一个这么烂逼题材,得了,你们知不知道智人是从非洲走出来的,你听我给你讲?
是双重人格还是咋滴?
都太癫了 拍得像20年前的银河
5.5。鄭保瑞和游乃海聯手整出了部低配版《神探大戰》。由於犯罪類型基本的敘事動力已近乎為零,大量橋段完全依賴林家棟毫無方向的「精分」人設強行牽引,更是凸顯許多質量低劣的美學設計的牽強。
2023至2024最烂剪辑入围的有...
5/10 一个算命算到走火入魔的故事 想拍宿命论却没有强大的剧本支撑 不能全靠演员神叨
招不新意思也不新看着就很疲惫
一天之内两部关于裂变的华语电影。《意外》中的风云变幻,《神探》中的人物间的镜像与人物内部的分裂。郑保瑞始终迷恋的都市末世景观。人物身上的地缘隐喻:被强行改命的26岁男子。
HKIFF 47 栋哥发癫好似一朵花!东莞仔转正了,导演的宿命论,整部电影都意外惊喜。
寓言作品,开头天注定,结尾皆由人。弱化了香港城景的郑保瑞也不出彩。
逆天改命的故事本来有些趣味,但这里趣味不多。疯癫表演也不是万用灵药。一贯讨厌银河映像没人味儿。
乐色弔们。伎女永远是要被虐杀的,女警永远是要怀孕大肚来办案的。
挣脱命运的网,只想赢一次
反社会人格和痴线佬守望互助小组,主题不新,表达得也不算太有趣,有几个场景很惊艳,比如停尸房那场,整体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粉丝向电影的难看。风格混杂,频频出现的笑点好像跟电影本身不太相融。我左右两边都是粉丝但明显都不是这类电影的受众。好多场景在北角拍摄,比如我喜欢的北角天桥,还惊现我司项目工程地盘,看来郑保瑞还挺钟意这块的,包括之前的《意外》,北角也是主战场呢
等一頓大餐 發現壓軸菜是白米飯
大部分都喜欢!数次想起郑保瑞那部《意外》,你到底在跟谁做抗争呢?是上天吗,是巧合吗,是自己吗?似是而非,捉摸不定。“老天出招了,快来救我!”看似徒劳反复,最终花落果熟。最后几场戏好糟糕!拍宿命结局似乎也太用力,不是银河一贯的唏嘘和轻巧。
好疯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