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这是2000-2015这十五年中为数不多罕见的能有宏观叙事和微观细节描写的电影,哪怕是在2020年的今天都是罕见的一部,非常值得一看。
最近看了鸽了已久的《日本沉没2006》,顺便看了《希望的人》和《1974》感触颇多。
在查阅日本地震资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国512后也拍过一个类似题材的电梯。
我几年前是在油管上看过一遍的,但讲真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太好(感觉特效水平停留在90年代末期)。
正好发现爱奇艺上正版资源,就赶紧重温一遍。
结果现在我刚看完开头,发现当时我好像看的是个被阉割的版本?
为什么我对片头的小型钢铁洪流一点印象也没有?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先开始看吧。
特效水平差归差,但是能看出来该有的细节一个不少。
并且还有少见的特摄场景可以加分。
以前半段地震场景描写能看出来该有的细节一个不缺,实景拍摄也很真实展现了地震时的样子。
包括后面的直升机,指挥部布景等配合当时2010年左右我国业内整体特效水平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属于时代的眼泪而不是骗保。
还有在2300部队开始徒步前进的时候,如果说放弃头盔护膝这些装备还能理解,为什么要把战术手套也仍在车上呢?
本人长年户外,实在无法理解这个行为。
如果不是因为每次都戴着手套的话那我的手早就被石棱木刺划伤很多遍了。
又并不是没有装备,有还不用真的...别小看这种手上的伤口,实际是极其影响战斗力的。
然后后面救灾的时候用上了棉质劳保手套。
不过爱奇艺这一版画质分辨率低下,甚至还有噪点。
咱们就不能整个好点的片源吗?
我怀疑可能还是用胶片拍摄的因为那个时候4K摄像机还没有普及,但这个片源质量真的一般。
以及最后化工厂部分拍的太离奇但总体上这片子还是很好看的。
这不是10年那会公知给这片打一星的理由!
对比隔壁日本同类型主旋律片《日本沉没》里高层还在为救人还是救经济乱成一团,《惊天动地》里上下第一个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
并且在经过最初短暂的混乱后不管是高层还是基层立即就有党员军人出来成立指挥核心开始救灾。
从公路,铁路到飞机很全面精准的记录了我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迅速饱和救援的场景。
感觉有点像是老八一厂最后的荣光,真没想到我国在2010年左右竟然还有宏观叙事的电影...就是每个国家的主旋律片都会有本国家实际特色在里面。
贵在全,在真实。
这部影片也确实做到了。
几个标志性的典型事件也都拍进来了。
本片的道具和场景布置也都是一流的,放在现在也是鹤立独群的片子。
就比如说我们的部队在选择装备的时候并没有带枪而是带救灾装备,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行为。
以及前面全套的单兵装备真的帅,真没想到我们在08年就已经能配齐单兵全身的装备了。
不得不说时代变化太大了,2008年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加强版的长征部队,现在2021已经是机械化智能化,真的太大了对比10年后的今天《峰爆》里的郭嘉应急管理中心已经用上了无人机(我国大型高性能无人机成熟在2017年左右)第一时间飞到现场传输信号(北斗定位系统基本堪用的时间是2012年北斗二号完成组网),消防应急部门(我国消防(2018.10)和应急状况部(2018.03)的设立均在2018年)也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一线灾情控制中心用上了5G通讯(2018),不得不说时代真的进步了啊。
这是这部片子应该跟《中国医生》作比较,单个人观点蛤感觉从格局上来看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还是差了点火候。
可能原因是因为中国医生还是有商业化的考虑吧,而《惊天动地》这部影片能很明显感受到过去老主旋律电影(如大决战)的感觉,完全为了艺术和记录而没有商业化考虑的国家队作品。
当然两部影片都是好片子值得一看。
灾难无情,人有情。
吊念在大自然底下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缅怀那些舍己为人的解放军将士们。
感谢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们鼎立救助。
望2021不要多灾多难,新冠快快离去。
电影主要讲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由解放军八一制片厂在2009年出的片。
这当然少不了许多老戏骨出演,其中就不乏亮剑的主人公李幼斌,人民的名义的处长扮演者侯勇,巡回检察组胡雪娥的扮演者宋春丽。
下图是我简单画了一个电影时间线(加粗部分是感人的片段):
这部电影也是有很多看点的,比如首长的儿子当志愿者,而他原先他是一个被自己父亲责怪是不学无术的游戏玩家,在电脑前看到灾难的恐怖而且又急需人力资源下,给灾区带来了外国人来进行援救,同时暗示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的人道援助。
学校老师舍身救孩子的细节还原的不错,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用他的身躯来抵住危险的石头,在武警官兵营救孩子的时候,它坚如磐石的手臂一度无法撼动,不得进行舍臂救人的举措。
有个镜头描述的是解放军田野在余震中为陪伴小女孩而牺牲,看着十分抓急,不听指挥,该撤离时候却在安抚女孩的行为。
看出当时军人,年纪很小,缺乏撤离的果敢,过于理性。
余震的存在,给当时的救灾官兵带来了很多危险和变数。
堰塞湖泄洪的事件是真实的存在的,还原发生在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进行泄洪也是实属无奈,以预防带来的次生灾害。
影片最后,唐新生跳车和魏霁虹孤生救人,画面感来的比较强,感觉有点强行加码的味道,但另一方面还原当时情景下解放军舍己为人的精神。
老实说这是一部比较老的剧,很多特效已经在现在非常过时了。
为什么我要看这部剧呢,是因为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了,当时我还小在读小学,我也在老师们的带领捐出十来块的零花钱来献爱心。
而今年的五月中出了新的汶川地震回忆性质的电影,
一百零八 (2019)5.1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孔嘉欢 / 吕星辰 董凡如果有机会等我隔离完,我一定去看看。
他讲述的是一个寺院,为了救灾,破了他们的门规的,住持很有魄力让孕妇入住自己的寺院,而且还给他们做肉来,补充营养。
灾后共108个孩子出生在这个罗汉寺,“108”这个数字很有味道,是水浒传里面的108汉,暗示上天指缝间给予孩子们生的机会,或许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吧。
只看了5分钟,地震的镜头,很不舒服。
果然是在用这样的效果来吸引眼球,有点揭心理伤疤的感觉。
至于其他主旋律的部分,就不恶心自己了。
一个探亲结婚的武警,归心似箭,他在路上遇见地震,他和女朋友失去联系,他救助车上的旅伴,他们逃命,他徒步向汶川出发,路上遇到逃难出来的人,各种各样的人,也遇到一起向那里开赴的志愿者啦、军队啦、记者啦。。
然后他跟自己女朋友总是失之交臂,他在路上和寻找的过程中救了很多人,也看到很多人逝去,他也差点儿死了好几回,他也被人救起,他迷路,他生病,他受伤,他遇见劫匪。。
他听到很多谣言,他也恐慌很深,他有想要逃跑,他还做了噩梦。。
总之他最后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又见到他女朋友了。。。
他女朋友搂着他说:亲耐的,我们永远在一块儿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又重看了一遍「惊天动地」。
基本上隔两三年我就会重看一遍这一部,因为不想忘记。
太容易共情导致一直在流眼泪。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入党的缘故,这一遍我的视角和观感又不一样了些,听见“党员先上”这种话,有种自己被召唤的使命感出现。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并尽力挽回。
我清晰的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时候我在一完小读二年级八班,正上着课,班主任胡老师突然进来让我们全部撤离到操场去,其实我已经不记得我记忆中的晃动是被语言添加进去的还是真的存在,我总感觉我当时是感受到了前桌和黑板的晃动。
但真正感受到地震的余波是在2018年6月,我和舒去成都,第一个晚上住在一个13(还是14记不清了)的民宿里面,我刚敷完面膜在客厅玩手机,舒在房间里。
我眼看着茶几上的东西和机顶盒都在摇晃,我愣了几秒才喊舒,太没有这种经历了,导致我和她在意识到是地震之后,跑出去我还在说坐电梯。
跑下楼路过10楼,有两个小哥哥和我们一样慌乱的跑到门口,看到我们问是不是地震了,我说好像是的,他又跑回去抱狗。
现在回想觉得搞笑又可爱。
又蛮后怕的,万一真的是大地震我这速度人早没了,那天发生的时候是晚上十一点多,快十二点了,我也不敢和家里人打电话说,怕爸妈担心。
没几分种就在热搜榜上看到了宜宾地震的词条。
仅仅是这种程度都让我清楚记到了现在,更不必说那场大地震给震中的人们带来的阴影有多大。
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同样是国家重大灾情事件,「惊天动地」就拍的特别震撼和真实,比「穿越寒冬拥抱你」展现的好了几个档次。
希望能看到有关疫情的影视作品,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艺术作品。
《惊天动地》这部影片再现了汶川大地震时的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救人场面。
地震来临时,乱石纷飞、房屋在瞬间被夷为平地,生命在灾难面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渺小。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不停地在脑海中回放。
为了孩子,年仅十八岁的解放军战士田野在余震来临时。
用血肉之躯挡住塌下的水板。
为三个留学生生存的空间。
为了让援人员不受到伤害。
顺利撤离。
老奶奶放弃了获救的机会……大灾无情人有情。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了解了西方相比中国的发达,中国也不遗余力的学习西方。
不过和这种学习一起到来的,便是对西方国家片面的理解,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冲击下普通人的迷茫。
久而久之,西方比中国有绝对的优越性渐渐成为了部分中国人头脑中的定式,不过就像《叶问》里说的那样:“有时外国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
” 再来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和以往中国的宣传一样,中国的影片总是很严肃,或者说,有点“起高调”,感觉解放军以及各行各业都很伟大,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和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在电影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回到现实,这次疫情解放军和当年一样,依旧是关键时刻的定心丸。
我在东北,当时听说解放军和东北的医生出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了踏实感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伟大。
虽然副作用是,东北医疗体系差点瘫痪了小一阵,起码我住的城市医院在一段时间,非特殊情况是不接收病人的。
沈阳军区出动的视频网上也有。
从那一刻我就知道,中国的疫情早晚会过去的。
集体主义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有点半纪实宣传的性质,可是汤姆克鲁斯不也拍过征兵片嘛。
剧情上应该不会有大片的刺激感,不过,它绝对没有那么不堪。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
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
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
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
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
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
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
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
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
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我单指上面的封面..............完全抄袭:父辈的旗帜嘛,哎自己做也挺好,为么总是要抄袭别人
拍得就真的很不行,512这天看,只是想回忆一下。
太过主旋律
果真挺主旋律的~
这个破海报真是抄袭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就像纪录片一样,几个反派太会演了。
7分。《惊天动地》是10年秋季开学前军训期间与教官一起看的。所以肯定与出生入死的官兵兄弟们有关。挺感人的,比《唐山大地震》好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 一切人为的煽情都显得那么多余
不说了
看哭好几次,不仅是因为512是记忆里举国支援汶川,更是当时真的演的真,拍的真。09年的灾难片完胜现在的。如今特效再发达也显得假,以前特效那么简陋却很真。
主旋律啊主旋律~
可能是明天5.12十二周年,爱奇艺会员快过期了,给我推送了这一影片。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太渺小了
08年有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了 那时候真的每天都揪心经常落泪。豆瓣评分低倒一点不奇怪,自以为清高的人太多
4⃣️4⃣️4⃣️♥️♥️ 2008年5月12日,四川8级大地震,即5·12汶川地震,约7w人死亡,2w人失踪,37w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烂片 简直侮辱中国人民
主旋律有些做作,其他还好
我早说过主旋律电影不是我们不去看,是人物塑造及故事上的乏力。惊天动地可以看出八一厂是下了本的,但依然不够,明明医生说要急救,你却跟人家唱生日歌。
周庄回上海的大巴上放的,虽然太主题,但还是酸了鼻子,怎样也不至于给差评
我买的全价票看的啊!我这是什么爱国主义精神啊!!!
看到地震的场景差点哭了,但当她说党和政府不会放弃我们的时候,大家都笑了。。。
不错,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