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黑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黑历史的人没资格演电影。
大兵哥有滥杀平民泄愤的黑历史,修女有割变态教练喉的黑历史,高富帅有施虐狂隐疾的黑历史,被雀占鸠巢的摄影师有性向的黑历史,更不消说中国街火拼的龙哥鼠弟,正在黑历史中熙攘……一切都暴露在蜂鸟系统的视野之下,无遮无拦。
动作花瓶儿杰森•斯坦森这次有了更多的内心戏,但逻辑却没有夯实。
泡在酒瓶里逃避痛苦的大兵哥突然重出江湖,又是健身又是健康饮,杀人机器满血复活。
难道就是为了配得上误闯民宅衣橱里的套装?
在他除暴安良的巅峰时刻却又戛然而止,身手敏捷地拖一只酒瓶重返街头,倒地立刻变酒鬼,让人误以为他在卧底。
悲摧的是,就像等待喜剧演员的悲情和AV女优的端庄一样,动作演员一开始思考,你就不自觉地开始为他读秒倒计时,等着这些劳什子的前戏赶紧过去书归正传。
《蜂鸟》。
一个男人背负着他的黑历史与基督式负罪感,与其在自我矛盾中酝酿出的复仇计划与自我救赎之路。
在品尝过《钢铁侠》《超人》这些散发着浓郁个人英雄主义味道的好莱坞肌肉大餐后,小而巧的《蜂鸟》如饮了一杯精神上的intimacy更让人淋漓酣畅一点。
这个时间窗口上看《蜂鸟》有点讽刺意味,“蜂鸟”在影片里就是类似政府派出的监察机器的代号,就是棱镜门。
“蜂鸟”本身更像一双双被世俗制度释放出来监视人们行为与思想的审判之眼(西方文化的God's eye),它无处不在,监听着我们的思想,拷问着我们言行,不停地在善与恶的天平上左右加码,它成就人生辉煌,也阻碍人性解放。
蜂鸟,以好莱坞的视角窥视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先announce出人与社会深处丛生的复杂性与不公平,然后试探性地展现个体在对抗整体,捍卫个体价值观的完整性与对抗合法暴力时的无奈与坚韧。
鄙人在花痴了斯坦森的肌肉和雕塑般的五官之余,还乐见其对人物portray的复杂性之洞悉、剥离与呈现。
身为一名花瓶硬汉,斯坦森诠释的人物性格终于像他的身体一样开始绽放出起伏的线条和错落的层次感,石头般的肌肉也愈发地诗意起来。
(花痴完。
)Joseph身上,善与恶的界限早已被模糊掉,以命抵命,劫富济贫,以暴制暴,善与恶在其如半杯斑驳浊酒的人生中融为一体。
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对他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她们连在一起铺就了Jonh探索人性的荆棘之路。
前妻是黑历史与责任,对黑历史的有所担当与对妻女尽责是自我救赎的重要内容之一;伊莎贝拉是残酷的现实与正义感——我曾想为什么这个人物在整个影片只闪过几秒钟但是一定要存在。
可能恰是伊莎贝拉从一个在伦敦街头纸箱子里与John相互取暖的活生生的温暖变成一具冰尸,像猛然插进心脏里一根带倒刺的针,正式地刺痛Jonh良知,让他沉睡中觉醒过来走上探索与维护“正义”的道路;修女,则是从记忆中释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短暂的灵魂出走和通向未来漫长的自我救赎。
他性格中柔软的一面几乎都是透过修女的形象传达出来的,为修道院捐款,为穷人订购披萨炸鸡,为女儿拍下回忆用的纪念照片,冒险的春宵一刻。
Jonh与修女共处的一个夏天也是《蜂鸟》的主线——这杯浊酒试图在不断摇摆中渐渐透析出层次来——这是一种矛盾的尝试。
而去除所谓“恶”的,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又无可知。
影片的结尾是Jonh远去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蜂鸟”的视野内便戛然而止。
我喜欢这个空荡荡的结尾——对个体意志的赞颂不应该依赖于它引向的结局。
用不着加以“功夫不负有心人”式的教诲,如我鼠辈般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功夫常常是“负有心人”的。
如Drunk说的,这本身没有那么重要。
“有心”的价值不应该用“负不负”来衡量。
我相信的是,不论以何种形式,Jonh最后去向的将是他自己得以睡得安稳的,不再有蜂鸟不再有梦魇地方——而做什么,要怎样做才能使一个人真正睡得安稳——最终,我想肯定的是Jonh在不断探索这个事情本身的价值。
这并非一个精神上的审美选择,这是人的存在和虚无之间的选择,是值得每位有幸在亿万分之一的几率下托生为灵长目的同胞们应该朝向自己的深处去挖掘的东西。
至于你我将从何求索——修女在影片一再追问“Did I change you?
”也可能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种固执,但以鄙见一直以为其实任何人并不能在任何程度上被另外一个人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借由另外一副灵魂启发与碰撞出与存在于自己潜意识中相似的气质与火花,illuminable燎原之势让可以自己觉得浴火而重生,纯净而欢喜。
自己喜欢上谁不是喜欢上谁,是喜欢上喜欢谁的那个自己。
我想每个人其实都期待这样一副灵魂与这样一种召唤——它充满能量与智识,它与你要的梦想,悲喜,生活,情爱冥冥暗合,它助你找到已存在你身体和精神里的你最喜欢的自己。
这让我又想起仓央嘉措——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PS:1.祝愿一切的上升。
坠落。
旋转。
破碎。
都有一个优雅的终点。
2.以终为始。
特意下载了豆瓣来评论,百度里面的豆瓣评论大多都给了差评,我是来给好评的。
杰森.斯坦森这部电影与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电影在铁血之外演绎了柔情。
战场上逃回来的他脑子里一直都是战友们被一锅端的惨象,他讨回来有悖于士兵的荣誉和信念,但并不违背作为人的本性。
回来的他不能被社会和法律接受只好沦落到社会最底层,靠救济度日。
在冒充了名人戴蒙之后才得以翻身,做一份偷运毒品的活来养活自己,但他没忘施膳处的大家,从这里我们应该能看到他就算挣得钱不干净,他的心底是干净的。
在克里斯蒂娜修女的影响下他放弃了偷运毒品的活,这时候他是不是已经重生了呢?
他想做个好人,可是似乎做好人对他来说太难了。
名人戴蒙回来之后他无处藏身,杀了麦克斯令他更加不容于法律,最后孤零零地在大路上走,等着无人侦察机来找他。
这里几乎已经成了一部悲剧了。
我想说的是杰森.斯坦森这部电影里面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演绎。
电影差评可能也和观众的心理有关系,你想看他铁血复仇,结果这部电影充满了唧唧歪歪的爱情对白;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又能看到他的无奈和无力感。
其实最令人心酸的不就是这一个夏天的重生吗?
每个人对世界或者对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判断。
外界有太多的东西会把你的眼睛蒙蔽,如果认为是对的,就要努力去实现他,虽然有时候会违背这现世的准则。
但又是谁规定这个准则就是正确的呢。
我们都有自己的活法,高兴的时候大笑,悲伤的时候流泪。
太喜欢克里斯提那那纯纯的微笑,不带一点世俗,包容万物的笑容。
以及酒后流露出的真我,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真正活过,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美版的片名叫做
观影是分表里的。
表象,根据Jason Statham主演的已往影片中的形象,整部电影通篇并没有精彩火爆的场面,甚至可以称之为是一部剧情文艺片,可能会令人有些许失望;里象,影片自始至终围绕着"自我救赎"的深层含义,凄美而阴郁。
Joey请Christina为自己拍照时问Christina自己像不像一个好人,恰到好处的阐述了Joey内心深处做一个好人与渴望被救赎又怯于面对的矛盾心理。
影片的最后,Joey为了弥补多年未能对妻女尽到的责任而把为黑帮打工挣到的钱留给了自己的妻女;救助了很多的底层流浪者;除掉了害死与他相依为命的Isabelle的凶手,做完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行使了让人无法从道德层面上绝对认同的善良。
Joey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臻于救赎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所犯下的过错,这也是Joey被蜂鸟自始至终追捕的根本原因所在,面临他的将是军事法庭的制裁。
剧院门口,Joey对Christina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想起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为战友复仇而被自己吊死的那个无辜的父亲,这个钢铁般的硬汉流下了发自肺腑忏悔的眼泪,铮铮铁汉也有铁汉柔情……Christina目送走了自己最崇拜的结束告别演出的芭蕾舞演员,似乎表明也送走了童年的阴影与喜欢而没有去学芭蕾舞的遗憾,而去安心做一个渡人的修女,完成自我的救赎。
Christina要远走非洲,她没有把Joey送的红裙带走而是把它留在了教堂,阐明了她不得不结束与Joey在世俗中不可能被认可的这段短暂而凄美的感情,因为她是个修女,而修女是不能拥有爱情的,所以她选择了远走非洲,永远的离开了Joey。
Christina在去机场的车上打开了Joey留给她的信,信中说“我知道这么做我也成不了好人,但是我努力过了。
现在我将重回街头,并消失在那里,这个夏天我重获新生……”此时Christina的表情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惆怅或许也是坦然……我想Joey应该是故意走上街头让蜂鸟发现的。
“发现目标……拿下……”最终Joey也真正得到了自我意义上的救赎。
这部影片是要用心去感悟的,而不单单只是视觉上,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部影片,是绝对可以撼起内心深处的感动与共鸣的,个人评价绝对的五颗星!
硬派型男演绎文艺片值得关注,故事还是不错的,叛逃士兵与因年幼杀人而被送入修女院的修女在黑暗都市生活的故事。
Jason Statham依然是魅力非凡,女主角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很有气质,网上随便查了下,父亲居然是前波兰总理和欧洲议会主席Jerzy Buzek,当时就惊呆了o(︶︿︶)o 片中的伦敦中国黑帮似乎很牛比,为了钱什么都能做,这个观点果然被全世界都认同了。。。
1,在罪恶的深渊中千锤百炼以致极限方能领悟真正的正义。
2,色彩运用饱满,看起来很舒服。
运镜和构图也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
个别场次的戏份剪辑处理的很犀利。
开篇沉闷不吸引人,至中段渐入佳境。
个人感觉复仇线处理的过于弱化了,但是就全片的调性来看也是合情合理,只是不太能满足在下这样的恶趣味爱好者。
复仇可不是请客吃饭,谈着恋爱就把这件事儿给办了。
3,在美国的中国黑道,吼吼。
4,译名不好,差评。
5,所以郭达的片子为什么总是能够如此轻松的过审呢?
这部片子是部走心的片子,特种兵和修女各有一段黑历史,两人都在承受着过去的不幸带来的持久的痛苦,两人也都在努力的走出这种煎熬。
其中修女穿红裙子那一段让人感动,在这个场景中修女的尘封已久的对爱情和美丽的渴望重新被激发了出来,那种羞涩、紧张和欣喜溢于言表。
还有一处亮点是最后一段的错觉蒙太奇,使影片主题从爱情又迅速回到了救赎,两个人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也要完成各自的救赎,影片保持了这一层悲剧的基调,突显了主题。
只是影片递进的层次不够鲜明,使得最后男女主的情感爆发没有达到顶点。
影片中有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的动作、心理、性格、结局都很完整,可以设想下从修女的角度展开故事。
英国电视剧编剧能出Steven Knight这样的左派现实主义写手还混到了好莱坞开始搞导演,背后的故事实在是更让人好奇。
从2002年的Dirty Pretty Things,2006年的Amazing Grace,到2007年柯南伯格的Eastern Promises,2013年又开始自编自导Locke和Hummingbird,以及电视剧Peaky Blinders。
这位编剧始终将POV设置在社会底层遭遇窘迫的小人物身上,镜头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贩子、黑帮(人贩子的主流供应商)、废奴(原始的人贩子)、妓女(人贩子的市场细分)、贩卖人体器官……显然,纯粹左派现实主义可以文艺(贾樟柯大家比较熟悉),但力量不够,更没有市场,无法商业。
Steven Knight的方法很简单,穿插进POV眼中高大上角色们的生活,以此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制造剧情张力和悬念,这样一来,文艺力度上去了,商业悬念也出来了,《蜂鸟特工》算是代表作。
本片主角疯子乔伊无论作为士兵还是街头逃犯,都是社会底层,莫名其妙钻进空置数月的富人家中,金基德《空房间》上演。
从房间里的各种东西侧面描写富人的生活开始了。
极端的反差惊人的亮相之后,现实主义逐层展开……流浪汉,教会,房东,餐馆老板,各黑帮帮主,马仔,妓女,毒贩,嫖客,俄罗斯老鸨,人贩子……各种生态复杂之后还没完,再次回到极端反差:修女的偶像芭蕾舞明星,虐待妓女的杀人犯(应该是证券经纪人),乔伊住房的真正主人,以及……军方(别忘了这位大老板),都在篇末悉数登场。
左派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恶狠狠拨开伤口给人看,同时黑帮,动作和阴谋悬疑成就了商业,但文艺还不够。
没问题,把疯子乔伊的个人情感线再穿插进来:流浪伴侣的伊丽莎白;老婆孩子;红颜知己的修女;以及为战友报仇杀死的五个敌人(收保护费时的被害人同属此类);幻觉;酗酒……再加上修女的感情线,自述回忆时的长镜头,文艺范上来了,收工。
我不知道贾樟柯的小武和三峡好人中的社会底层是否有夸张成分,更不知道Steven Knight的故事中是否夸张了西方社会底层的现实。
但我能感觉到,即使不像媒体乐此不疲地拿来说事那么铺天盖地,至少在真正的底层,亲历者有着比乔伊失去伊莎贝拉和修女幼年遭受性侵更深、更多的苦难。
我只能说,文艺,对于真正的现实,太浅。
商业,对于真正的现实,太作。
真正的现实里,远非富人见到非法侵入者就会报警,他们或许压根就不敢报警。
真正的现实里,悬疑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穷人要么一眼就能看清真相,要么永远也进入不了富人的游戏规则。
真正的现实里,阴谋也就没必要那么奸邪,因为富人要么赤裸裸豪夺,要么无需跟群氓废话,在你弄明白之前只需坐以待毙即可。
真正的现实里,更没有杰森·斯坦森这样的英雄。
更多的是无能甚至无知的“好人”。
因为真正的现实里,神明如蜂鸟高悬头顶,它警告我们,光靠花拳绣腿和愤怒的口号无法停止我们遭受的威胁,因为我们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论文间歇,花了宝贵的一个多小时,非常值得。
我所从事的是公义的实践和研究,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罪恶滔天人性败坏之中,看到公义之手托住这个堕落沉沦的世界,我们活着,还有机会。
主人公本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政治家们说有邪恶力量需要消灭,他就披挂上阵,背井离乡,到地球的另一边去打一场据说是正义的战争。
我一直没想明白,奥古斯丁的正义战争观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我朴素的认为,不应该是现实世界中的血肉之争,正如这部影片反映的一样,人心灵的伤害与保卫才是真正真实的。
男女主人公彼此的认同有着同样的心理根基,大家均为天涯沦落人,一个为政治家的阴谋所伤,一个为教练的兽行所伤,小人物的无助与可悲,虽然约瑟夫精通格斗,但在本质上他是被伤害的,柔弱的修女有一种爱与忍耐,怜悯与恩慈,是真正力量的象征,他内心极其渴慕,他渴望做个那样的人,能帮助他人的人。
他为伊莎贝尔报仇,似乎很强大,但仍然陷入和政治家同样的逻辑悖论,以恶报恶,他仍旧是恶的器皿。
他努力的试图摆脱邪恶的捆绑,包括归还屋主的银行存款,举报黑社会集团,但他无法摆脱内心邪恶势力的控告:你做这些,于事无补,你仍旧是个坏人,你的生如夏花的救赎就像一场烟花,美丽但却虚幻。
修女走了,她的伤痛将一直纠缠她,短暂的爱情给她的悲剧人生一抹亮色。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啊,见证着人的绝望,反映着世界的真相。
就人和世界的真相而言,西方影片达到了中国导演难以企及的高度,当然,有敬虔信仰的中国导演例外。
但西方影片和西方的现代化一样,止步在半空中,能够超越人性认识的平均水平,但是悬在半空上不去了,它的悲剧是虚无主义的,怀疑主义的,而不是真理意义上的。
救赎,意味着上升,这部片子降下去了,但是没升起来,它的叙事能触动我们相同的痛,但不能给予受造的人信望爱的慰藉。
居然是个还不错的文艺片
为了不打瞌睡,我们一直在玩2048,直到影院亮灯,才知道电影结束了。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硬汉!
电影院灯亮了我还以为出事了原来是结束了
好看 帅死了 连续看了2遍 结局的寂寞 想想会有多心疼啊
当一些对罪恶的反抗被定义为罪,当绝望的反抗被流放于赎罪之地,当是世界错了的时候,当自我救赎在边界线中沉浮,可我们依旧要救赎啊。片子里的中国人,做着黑帮生意,却让年轻人读大学,开着妓院,却列着不守规矩嫖客的黑名单,偷渡人口,但也许是点光亮。片子里的修女、逃兵……是非善恶从未分明。
平淡的如斯坦森的头发
连动作片都不好好拍了...
100分钟版,但本作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居然剪掉了整整十分钟?完全没看出有触及广电G点的地方,难道是唐人街的香港黑帮?「蜂鸟」象征盘旋于战地上空的无人机,是杰森斯坦森战争阴影的具象化表达,但这个高度复杂的人物却是个完完全全的败笔:他身上同时有战争伤痛,与妻女离散的痛苦,与流浪女的露水情缘,与波兰修女的惺惺相惜,却一条线也没写好;几个关键的剧情转折点(偶然鸠占鹊巢享受富豪人生/加入华裔黑帮/决定为流浪女复仇/重回街头)也处理得模糊散漫;加入的宗教与黑帮元素却完全不知所谓。总体来说,这是个一味堆砌各类元素,却又缺乏必要的情感动机铺垫的稀烂剧本,比同样由奈特操刀,且同样包含黑帮背景与东欧元素的《东方的承诺》逊色不少。请斯坦森主演又不让他挑战高难度文戏,也不让他表演利落动作戏,既折磨他又折磨观众。
自我混乱的故事。摆着救赎的架势,来了场复仇。意图放下屠刀,却越陷越深。
没有很过瘾的高潮部分
呃 实话说很一般
一直觉得jason不仅擅长表现打戏,而且也擅长扮演高智商的角色,参见银行大劫案。而这部jason又证明了文艺范儿的苦情戏也照样hold住。终于能为jason同学扮演的角色弱势而捏把汗了~~
节奏太慢
卧槽
本来应该是部爆米花电影 却加了些小文艺 情节虽然有些破碎 还好终让人些许感动~~
闲着没事泡泡修女、假装搞搞基
与修女搭配好禁欲啊 红裙很美 不喜欢结局
杰森斯坦森走文艺路线,总觉得有些变了味儿。
斯坦森的难得不烂到难以看完的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