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片子,我倒是送了口气。
我承认每次艾力克就要露馅时我都紧张得抓大腿。
从侧面看出,这出戏还是有看头的,不过也仅此如此。
有的段落看得人很想快进。
先说说两个主演,Chris Cooper的功力不用说,就像DVD封面所说的“将幽深的城府、莫测的心思以及不动声色的简约方式,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恰到好处的烹制出来”。
只是这角色各方面的作风都让我反感,两小时下来感觉挺郁闷。
至于Ryan Phillippe,还算出彩,细节把握得不错,两只眼睛扮起无辜来把老狐狸也骗了。
很多人看完猜测汉森做间谍的原因,私觉得这不甚有意义。
首先这原因当事人也不一定清楚。
二,多数人不是干这行的怎知道行内人的想法。
这状况让我想起《陆小凤》里叶孤城和大内保安头子魏子云的一段对话。
魏子云道:“城主在天外,剑如飞仙,人也如飞仙,何苦贬于红尘,作此不智事?
”叶孤城道:“你不懂?
”魏子云道:“不懂。
”叶孤城冷冷道:“这种事,你本就不会懂。
”我们不懂,导演也不懂。
所以片子本应多说说汉森怎样露馅,可惜这部分同样不尽人意。
反正我完全没看懂汉森蒙了这么多年怎给人捣鼓几下就人赃并获,囧。
这片子最讽刺的是刚开始双面间谍教小间谍美国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有宗教信仰,可是最后拯救美国免于更多伤害的却是拥有一颗正直的爱国心但是却属于地地道道的非虔诚信教者。
双面间谍在影片中被刻画成一个聪明到已不屑于和一帮平庸的同事为伍,只能另谋出路展现其聪明才智,而在这过程中,以藐视他人取得心理满足的一个形象;此外他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天主教徒,对宗教的虔诚和热情足以感动身边所有人。
他儿孙满堂、夫妻生活美满、到周日去教堂做弥撒、饭前必要祷告,这种种都让小间谍一开始就直接此而倾倒并且动摇自己的信念,甚至不惜放弃他的特工梦想去抵抗这一卑鄙可耻的监视任务!
冲这一点,我只想说,天使与恶魔并存的这种存在是上帝给世人开的最大玩笑。
但凡看过几部类似片子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想,那就是美国的上层人物莫不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还有强迫症似的被害妄想症。
爱国主义无可厚非,但是被害妄想症过度的话就变成一种自高自大了!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特工和特殊机构人员大概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的,政治清白,信仰坚定至少也要被改造和洗脑的足够坚定才能胜任,所以一个能够成为优秀特工的人才能同时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这才是不悖常理合乎常规的!
而这一点是小间谍所无法做到的,他是一个适合过普通生活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也忠实于自己的选择。
然而这又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美国化处理方式,这样一个有天赋又有过往经验的初级特工,是不大容易逃脱这个圈子的,要不是事实也是如此,我真的非常怀疑,难道真的存在美国梦:让所有人去准寻他的梦想,并给他的梦想创造最好的条件?
说远了,让我再次回到这个影片吧。
主线应该是通过展现这个聪明绝顶的老间谍如何通过与小间谍的互动,逐渐放下心理防备,直至通过了他独有的检测技术而采取行动然后被抓这一过程。
其中既有在小间谍在面对一个普通老人在个人感情方面的动摇,也有小间谍和老间谍的心理攻防战,以及小间谍如何善于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攻击而不动声色的天赋。
然而剧情的这种设计在我看来不仅都常规的套路,并且确实前后矛盾。
尤其全片最为揪心的那几分钟,我是极度怀疑能够隐瞒过去的,而小间谍拷贝的资料也是匆匆处理,再没下文;另外塞车那里,常人都会选择走10分钟的路程,结果老间谍果真如愿再次回到了车上,这与他一贯的风格不符,甚至与常理也不符,所以对于观者而言就有点糊弄的味道;而最后小间谍那么肯定地断定当晚老间谍就会采取行动,也无不充满戏剧的味道。
可能这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坏处吧?
因为我所在的角度是局外人的角度,而所有事实是基于人的弱点和事实并非完美无缺进行的,你所认为的太过草率和众多不可行就演化成了事实,而戏剧化了的精密设计和逻辑或许才是把事实粉饰了的戏剧脸谱!
非常真实的间谍影片。
真实的让人觉得平淡。
其实本片难以归于动作、惊悚、枪战等等间谍片常常划入的类型。
这是一部非主流间谍片。
主演是一位好莱坞的熟脸明星克里斯·库柏。
相信大家对这张面孔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简单回忆一下,在《伯恩的身份》、《马语者》、《奔腾年代》、《第四者》当中,我们都见过他。
但是相信大多数人却无法叫出他的名字。
因此,这类演员有个共用的名字,叫做“好面熟”。
而克里斯·库柏在本片中表现相当不错,老道的演技把一个老牌双面间谍的谨小慎微、紧张不安、隐忍压抑、老谋深算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介意在这里再说一次:实在是很差的片子,间谍片不是情感片,看点就是逻辑,但此片中破绽百出,汉森有无数个轻而易举就能识破埃里克的机会。
除了把观众当弱智之外,我不知道导演还干了些什么。
如果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话,美国活该完蛋了。
实在是烂片中的极品。
毫不犹豫地,我给了最低的评级。
“很多FBI探员都结婚了,而他们的配偶最终也都适应了这种生活。
朱莉安娜也会适应的。
”“可我不希望她适应。
”故事很扣人心弦,22年时光在惊心动魄中度过,这一切,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
另外,很多朋友在质疑所谓心理刻画也就是关于汉森为什么成为双面间谍这一情节上导演的设计。
其实,除了他们本人,谁能说得清?
热血青年,有干劲、有理想,为着成为特工而努力着。
卖国间谍,有心计、有经验,很快就要退休,安全上岸。
Eric O'Neill是和很有上进心的青年,一件也许上级并不关心的小case,就让他做了花里胡哨的报告。
然而想晋升就要做大case,当他在星期天和女友在床上脉脉含情的时候,机会来了(为什么机会总是在这个时候来)。
盯梢老油条的一定要是初出茅庐,傻傻呼呼,看上去没有任何威胁的菜鸟,你要知道对于一个服役25年的老特工,怀疑一切的精神已经溶入血液。
考验从第一次见面开始,Eric O'Neill能不能经受的住,当然,不然怎么能上电视。
有能力的人都有魅力,Robert Hanssen越来越让Eric陷入两难境地。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任务。
菜鸟毕竟还是菜鸟。
聪明人都想得多,想得多就会孤独。
孤独了就想证明自己,而最好的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做间谍很刺激,做璩美凤也很刺激。
但都弥补不了曲高和寡的孤寂。
本想金盆洗手的Hanssen被Eric一激就上钩了。
他要证明他很重要,方法就是出卖情报。
导演没有把Hanssen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个脸上鲜有笑容的人内心还是十分压抑的,祷告是发泄,性爱同样也是。
Eric最后的退出也算是对美国政府的浅浅抨击,特工的生活压抑的不行,Kate Burroughs的孤单生活就是一例,而最后她劝Eric留下,理由是,Juliana也会适应的。
而这样的适应也透着几分无奈。
Eric离开时走廊的电脑还是原封不动,这个影片开头就放在那里的东西,两个月后还是放在那里。
这就使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
Hanssen说也许他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to show us how lax our security was。
的确这也许是个借口,但这个借口还真是耐人寻味。
想不到竟然把剧情片看完了,因为我对剧情片向来不太感兴趣,经常睡着,随着剧情深入,此片吸引了我。
片中新老间谍相互较量,有几分精彩,更何况是根据真实改编。
片中有几处我想不通的地方:那么聪明的老间谍真的不会发觉发生在他身边的一切么?
作为助手而言,仅凭几句话就能将如此老练的间谍劝回车上?
当然我很佩服最终完成任务的他。
他在监视过程中也受到了感情的考验,面对自己被扰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爱人,虽然达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但他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最后做出了选择。
无论特工也好,间谍也罢,我想正常人是无法胜任的。
没有坚韧的性格过人的承受力,还有许多无法想象的压力,需要牺牲的太多太多。。
借用片中一句话,印象是这么说的“进入了调查局人就都变得奇怪了”回想,片中作为助手的他内心斗争相当非常激烈,给我的感觉: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相对应他注定必须要失去些什么。。。
如果他继续特工生涯,我想有一天他一定会崩溃!
一个美国高级间谍变节的故事,改编自美国情报界的真实丑闻。
两小时的电影无暇去关注这个大间谍一生风云变幻的间谍生涯,也对按理来说应该是相当复杂惑人的内心世界没有什么兴趣。
所有的观众都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人要变节?
”他是情报局的高官,离光荣退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他的家世清白,是好父亲、好爷爷,是忠诚的天主教徒,信奉神的意旨和教条。
这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要背叛他的国家,违背他的宗教,向狂妄的、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资本主义的苏联人出卖情报?
电影只用了不到20秒钟的时间简单交待:为了钱,为了Ego,为了大家都可以想象的东西……为什么要有为什么?
原因不重要,原因没有意义。
这样的诠释是美国导演和编剧想出来的四两拨千斤的招数,可惜拙劣得很。
原本应该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却被轻描淡写地用诡辩式的对白带过。
或者导演认为没有什么观众需要了解一个叛徒的内心挣扎。
他们只关心正义的这方如何紧张地进行监视和追踪,好人们如何将这个大罪人逮捕下狱。
这样的故事重要的是大义的立场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结局。
我情不自禁地将这部电影与约翰•勒卡雷的小说《完美的间谍》做对比。
同样是高级情报官员变节的故事,英国人的小说要远远超过美国人的电影。
勒卡雷笔下的平恩是一个有血有肉、让人无法简单划分的人。
那是一个会让读者在最后的结局到来之时茫然四顾而不禁落泪的故事。
结果Breach这部电影的最大作用是让我意识到《完美的间谍》是多么美好的一部作品。
片名:Breach译名:双面特工/违背导演:比利·雷 Billy Ray主演:盖瑞·科尔 Gary Cole 布鲁斯·戴维森 Bruce Davison 劳拉·琳妮 Laura Linney 克里斯·库柏 Chris Cooper据说这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美国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间谍案,给美国及其盟国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年轻的特工奥尼尔被派到美国的苏联谍报专家汉森身边,目的是找出其叛国证据。
而汉森已经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了25年之久。
对于剧情,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可观之处,又是发生在别国的事情,也没有所谓油然而生的爱国热情,只是看完之后,很想跟人探讨下所谓的人性。
到底人有没有需要坚守的东西?
我们所认识的人,面对面接触的对象,是否就是我们在脑海中认定的那个对象?
奥尼尔刚被派到汉森的身边,他的女上司告诉他,汉森制作黄色录像并将其发布在网上。
而在接触中,奥尼尔发现汉森是虔诚的教徒,夫妻恩爱,并且得到子孙们的尊重。
如果不是后续的事情被发现,汉森无疑应该是被人敬仰的对象,工作细致、生活检点、对下属也有足够的关心。
可是毕竟会有破绽。
汉森让奥尼尔寄出的录像带,内容居然是他跟妻子的夫妻生活,而他的妻子,显然被蒙在鼓里!
真相层层揭露,汉森在联邦调查局工作的时间里,一直为苏联人传递情报,并且出卖了美国招降的克格勃间谍,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汉森被逮捕的时候,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而奥尼尔,放弃了原属于他的荣誉,辞去了特工的工作做了一名律师。
影片里的原因是为了家庭的和睦,而到底为了什么,估计只有他自己明白。
一个表面看起来光鲜无比的人,一个受到家人、部下崇敬的人,而当镜头直指他内心深处时,我甚至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同一个人。
电影里的汉森,因为幼年被父亲严格的要求产生了心理畸形;而现实社会之中,多少人的童年过往白璧无瑕。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不可言说的阴影,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认识到的另一重身份。
我们坚守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的自以为是。
那么,现在这个坐在桌面敲击键盘的我,也是平日里跟大家嬉笑打闹的我吗,又或者,你看到的,根本不是我。
是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参展影片。
影片自身让我觉得一般般,其中有个情节挺有趣,就是ERIC准备为申请一台新电脑填表格时,他的老板让他直接把走廊上的新到货拎台来用。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精神,有点意思。
有时候生活确实需要这样一点调剂~影片在曹杨影院放映,那晚特意赶去看,可惜放映水平实在不咋地。
好几个画面都能看到拍摄时吊在上方的录音话筒,煞风景!
不知是影片没剪切好,还是放映水平问题呀...
特工心里扭曲对家人对自己都是伤害!
能告诉这是在讲什么呢?
非传统的FBI题材,没有火爆只有压抑,或许这就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力量;可惜主角选择的瑞安·菲利普真是嫩啊,跟劳拉·琳妮和克里斯·库珀的对戏真是一点气场都没有,影响全局
比较真实,减少了很多花里胡哨
还行,主要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普通。
背叛 严厉 可是为什么有种忧伤弥漫
间谍片子 更注重心理刻画 画面干净 可能有人不喜欢
虽冗长烦闷,但却是聪明的心理战影片,更像是真实的特工生活。当骗子当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倒是我的梦想。
异常忧伤的气氛,情节也很紧张,实在没什么缺点
pray for me。结尾有力度。CC一直是我欣赏的老牌,那双血红的眼睛,酷毙了。
最爱最后Chris Cooper的那句Pay for me.
寡淡
没有留下太深刻的映像
也许他叛国真的不是为了钱,而是寻求那种持续的刺激感。I do,Because I can.
那么厉害的汉森那么容易就被艾瑞克揪出来了?没劲,一点也没看到FBI的风采,不过就是一群动作迟缓的笨蛋。剧情也一般,没太理解汉森为什么要背板。。。
玩真的丫
很乏味,很乏味
改编真实案件, 史上对美国特工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老间谍。阴森老谋深算的间谍之所以会败在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身上,人性深处,表面上的信仰与内心背叛家国带来的焦躁焦虑之冲突是主因吧。
看过以后感觉拍的很差的特工电影,没有激情的枪战和动作设计,没有狂飙的汽车追逐。没有直升机,没有跑车,也几乎没有台词能让我有点印象回味,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双面后勤特工的被捕前的工作和生活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