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觉得国外也有烂片,真心的。
以下吐槽向:1.一个人工智能上绝无仅有的突破,让一个年轻工程师在自己的卧室攻克了,花时间九百多天,顺便还来了个红牛硬广告。
2.这么一个和军需相关的公司居然没有保安,工程师们进进出出机密车间如同出入自己的卧室,重要的密钥拿出来几天无人发现,工程师随随便便就被人在工厂门口跟踪绑架,机器人查派进入车间进入公司随随便便就杀个人跟切菜似得,好了我知道这是个随随便便的公司了。
3.凶残的亡命之徒,绑架工程师之后还良心发现把他给放走了,工程师走后没有报警正常上下班跟没绑架这事一样,而且还多次羊入虎口去见这些劫匪,智商都去哪儿了。
4.劫匪们做了机器人的爸爸妈妈,人性大发,爸爸妈妈都争先奉献自我,感动哭了都,这么人性就别加斗狗那一段啊,说好铁石心肠的呢。
5.休叔在自己的机器人爆了之后不想着走,等着查派来报复。
休叔的思维也是脑残的不行啊,公司的产品出问题了,难道警方还会再考虑这个公司的任何产品吗?
女上司更奇怪,自家机器人出问题了不去解决问题,不去查明原因,公关意识呢?
年轻的工程师中弹后也没第一时间去医院,还挺了这么长时间,死的真准时。
6.作为一个连保安都没有的公司,自家机器人出问题了没人去修正,没人去回收,破铜烂铁也是钱啊,还有车间就一个test机器人又是怎么回事,人机之间孔融让梨一样,还有连着机体一起换电池又是怎么回事,处理器不是在头部而电池在胸部么,还有一人一机之后换电池又怎么办,难道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吗?
最后黑入一个制造公司又是个什么意思,真这么厉害当初在贼窝就能搞定了谢谢。
7.思维能传递,拿个U盘就能传来传去的,复制个人跟玩似得,希望我的思维不要拿U盘装,起码拿个硬盘装,太侮辱人了。
8.越吐槽越多了,吐槽能量满满的,我的呆毛都直了。
别去电影院看,别去电影院看,别去电影院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没有人吐槽狗血,意识都能转移,电池都修不好!
一个公司掌握整个警局的机器人控制,还TMD是远程,最后一个平民(退伍兵)在没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开着大杀器各种杀人,谁给他使用重武器的权限,谁来制约,他开着它去干掉总统行不行?
最后,一个如此高大上的公司,对员工的管控那么差,监控等于无,员工干啥都不知道,公司存有那么多重武器,一个重要的安全钥匙就和我家无线鼠标的接收器(说不定电影里就是)一样大,谁插谁用,不用密码,不用身份识别。
而且丢了那么久,真正管过吗?
不知道那么重要的东西起码要严格管控,至少要装定位?
丢了怎么办,不应该一使用,公司高管就能得到消息?
不应该弄至少2个不同的安全钥匙,由不同的人保管,必须同时使用?
这家公司生产的又不是扫地机器人最后重要的一点,忍者(查派的老爹)有了机器人,干嘛要去抢运钞车呢,黑吃黑把威胁他的人端掉就好了(偷袭不会么)这是一部严格的伪科幻,大家原谅编剧吧
南非导演的俗称“脏乱差三部曲”终于完结,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看到约翰内斯堡负面元素十足的片子。
个人认为《第九区》当仁不让的第一,这部第二,《极乐空间》略逊于这部吧,因为那个逆天医疗设备的原因。
本片让我惊讶的其实不是那个机器人,而是那一对儿小混混,他们居然就是南非的歌手而非演员,但是我看的时候感觉他们演的真不错,而且女混混的口音奇怪的萌。
导演御用男演员居然当然是主角机器人,口音略像印度,估计是为了配合印度工程师的种族么?
话说,印度人作为公司的主力工程师,其待遇和地位居然和新晋员工差不多,连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申请新项目居然连个话语权都没有。
剩下的几个演员就都是有名的演员,各尽其职,金刚狼演个恶霸也算难为他,异形女王不太像个CEO,而像个包工头。
整体的故事很像童话,说简单些就是《机械战警》加《霹雳五号》。
把机器人培养成小流氓的设定很大胆,也很实际,比起那些一上来就黑化的AI,比如天网和SAL,这种育成和成长的设定让人感到温馨些,这也是我对AI的态度,一步登天的后果是很难的。
片子里美国元素好多,比如披的毛毯、裤衩和名字,暗喻明显嗯。
GTA的桥段略喜感。
不愧是索尼赞助的片子,那一大堆ps4。
而且用游戏机串起来做服务器在现实中是有实例的。
猛吃甜食的警察的镜头也算导演的私愤了吧。
其实,印度工程师会造但是不会复制也是挺那啥的,意识居然是个批处理文件。。。
只能存在dos环境下么?
既然是制造业,简单提了下中国,提到不是mia哈哈哈。
结尾挺开放大胆,有些“缸中之脑”的意思,对于这个思想,我只觉得,用奥卡姆剃刀给大脑刮刮胡子就够了。
蠢萌机器人,科幻外衣下的少女心。
影片也在直播完押车员倒地后迎来了剧情的加速,但之后的那些都不重要了。
查派是个本该报废的机器人,发明者迪恩因为突然灵光一现打算瞒着公司给查派装上感受意识的程序,结果刚把查派偷偷运出公司就被劫匪三人组给绑走了。
劫匪很简单的只是想要个把机器警察关掉的“遥控器”,结果得到机器刑警,干脆来个机器流氓养成计划……如果一个人在睡着的状态下,进行灵魂转移,那么他醒来之后,能够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就是换了一个身体。
如果是复制过去,再删除原来身体的灵魂(现在电脑的文件转移都是这种方式实现的),那么对于这个人自己来说,他就是睡着了,再也没有感觉自己醒来(死亡)。
而新的身体那个人,虽然从他自己和其他人来看,都是同一个人。
其实已经是两个人了。
未来估计也是机器人的时代。
尼尔•布洛姆坎普是一个有科幻情结的导演,他的关注对象无论是《第九区》中的外星人、《极乐空间》中的未来还是《超能查派》中的机器人,都跟科幻有关。
开玩笑地说,他是一个对人类未来真正忧心忡忡的导演。
在经历大而空的《极乐空间》惨败后,《超能查派》的故事回归到《第九区》的小而精。
虽然剧情有几个较严重的硬伤,好在电影还算精彩、流畅。
惊喜也还是有的,特别是当你看到又萌又酷的Chappie带着几大串金链子骂着“Mother F**ker”长蹿下跳时。
《超能查派》,2015年上映的电影。
导演Neill Blomkamp,也是《第九区》的导演。
显然这位导演善于拍摄这些有些哲学意味的科幻片,而且处于对于家乡的喜爱,这次的故事还是放在了约翰内斯堡。
和《机械战警》的设定有些类似,机器人警察取代了人类警察,而那个创造出机器人警察的nerd工程师,居然为其中的一个机器人创造出了思想。
于是这个机器人从婴儿时期迅速成长,并开始考虑生与死的概念。
虽然本片的一些情节和打斗场面还是具有好莱坞的特质,但是特有的一些人文情怀让它有别于一些以打斗爆炸撑场面的无脑大片。
警用废弃机器人,极客编码灌智能。
稚心随匪临歧路,突显神通逆封神。
四句无责剧透定场诗。
即便做好了不太期待的心理建设,依然被南非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这部《超能查派》给惊到。
一个科幻领域本就不新鲜的题材,如何能成玩成这样大拙若巧,呆头呆脑。
除了他一以贯之的脏乱混搭风继续完整呈现外(这算是导演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吗),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与主题表达同时做到了混乱不堪。
科幻爱好者可以在里面找到成打的创意拓展线头,但只是作为线头在那。
转念一琢磨,这似乎又并非多难以想象的事。
这哥们创业作《第九区》更多是靠极简主线与纪录片的局促感,回避掉很多地方对叙事的要求,平面而符号化的配角们正好契合这套招式。
最关键《第九区》有一口气一直撑到底。
沙尔托·科普雷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从贱兮兮小职员到重恩义念旧情的英雄的转变。
外星部分语焉不详的交待,大家也都接受了,还欣欣然苦等“三年之后”的续集。
可从投资更大、批判野心更明显的《极乐空间》来看,他对故事的理解相比较"双线教主克诺兰"“挖坑狂魔布拉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在思辨上离着“人文司铎斯皮伯”就更远了。
对科幻奇幻题材有着偏执热爱的年轻导演,在好莱坞真是乌泱乌泱如早班三环。
布洛姆坎普能在新一辈脱颖而出,多依靠他强大的执行能力。
当年仅凭着几个科幻短片的完成度,彼得杰克逊就打算找27岁的他来执导大片《光晕》,只因资方出问题项目才作罢。
《超能查派》给人好感的一面,也无非是机器人的模型质地跟动作捕捉技术相得益彰,在中小型片里给人新奇感。
可布洛姆坎普这次选择的主攻方向,正好暴露了自己缺乏创作能力的一面。
他不太懂得怎么一步一步让人物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变化。
比方,查派的智商到底是儿童成长式的,还是弱智天才式的,他为何瞬间就参透了意识数码化的奇点难题,却一直意识不到“父亲”是在骗他杀人。
不同的戏中显出极其强烈的断裂感,很难对查派描绘出个清晰的轮廓。
不能因为高级人工智技术能仍在黑箱之中,就随你去编。
"将科幻当童话讲"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可内在体系必须统一。
三十年前《霹雳五号》是被雷电劈中而产生自我意识,这还不够胡扯么?
可那部喜剧家庭片依托于这个前提,讲五号去理解生命,将他对死亡的恐惧与逃离,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角色。
加上布洛姆坎普太急着去玩那些类似于《保罗》《泰迪熊》一类的反差笑点,也太自信于逆向操作“机器人学坏”这个思路能产生的戏剧性。
可你让一个兔耳朵的铁疙瘩挂个大金链子满嘴粗口又能保持几分钟热度呢?
为了让查派陷入贫民窟教育,剧本设置了各种巧合,但结尾感情需要被认可,所以也不能让Die Antwoord乐队扮演的父母真有多“坏”。
这可好了,这对鸳鸯缺乏铺垫又别别扭扭地在原地打转,占据着人类角色中最核心的位置。
观众不可能代入劫匪思维,也难以勉强替查派认同其间“亲”情。
原本常规会占据重要地位的设计师,反而一直在外围喊叫。
查派一会死守跟他的约定,一会又质疑他的动机,一会又努力去拯救。
闹哪样?
故事是人写的,自然要讲人所知所感的问题。
"他不是人,所以不要用人要求去看他"只是无稽借口。
不管是恶人谷长大的小鱼儿,还是被师叔骗着打赌博台球的周小龙,都有其本身的可爱之处。
而学习中的查派对待大部分事物的态度,是“任性”,是需要观众去“体谅”的。
而这些铺垫过程是为了什么呢?
居然最后是虚晃一枪走到,拯救身边的人类。
这倒是方便写作文提炼中心思想:人类创造了智能,而智能发现了意识真相,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自然会有拥趸叫着,啊呀呀细思恐极。
可又如何,《攻壳机动队》在多少年前同样是碾压式地来回探讨过。
到了如今,只是提出问题,又有何骄傲的。
结尾那场大战的生硬、匆忙、随意程度令人发指。
而其他配角如反派设计师、大毒枭、警方等人的存在价值,其实也都仅仅是为了促成这个结尾,而看似合理地等在一边。
其实前面的情节无论怎么发展,好像都会走到这个终点。
总还记得《铁甲钢拳》里那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生命的机器人,只有在人类拿着手柄动的时候才会动。
可是每次镜头拍到他静静坐在偏处凝视前方的画面,似乎却总像是要活过来一般。
这就是好故事的魔法,所赋予的生命。
前几年《第九区》让我哭得死去活来,之后的《极乐空间》略感失望,当时心想,尼尔•布洛姆坎普大概也是再而衰一类的导演,一辈子的好点子全给处女作了。
但《超能查派》扭转了这一印象,作为约翰内斯堡三部曲的收尾,这个句号足够分量。
《查派》有着前两部一切熟悉的视觉印象:污浊的水泽,满腔的涂鸦,锈迹斑斑的钢筋,工业质感的机器人,艳阳和酷热,耀武扬威的罪犯,光溜溜的膀子,密集的纹身,以及似乎飘散在每一寸空气里的汗渍。
情节上,那些显著的母题也大致沿用:贫民窟,大企业,隔离制度,怯懦的男人被逼着爷们起来,人形动力机甲,富有情义、性格复杂的反英雄,肉体的异变,生物对异类的排斥,整个故事也始终如一地笼罩在一个“大限将至”的框架下:《第九区》是逐渐变成龙大虾的小职员,《极乐》是身患绝症的维修工,《查派》则要面对电池的耗尽。
如何让观众对一个机器人角色产生感情?
很简单,完完全全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塑造就行——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们观察查派与陌生人的第一次接触,他牙牙学语、摆弄玩具时流露的纯真,他接触各种文化、发挥艺术天赋时的跃跃欲试,他会得意忘形,会胆怯和惶惑,会祈求同情和原谅,会爆发出智慧和勇气,他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脆弱和顽强。
早几十年这么拍,观众会一笑置之。
电脑科技的初级阶段,没人会相信一堆芯片和电线能孕育出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
但如今我们了解到,人本身也不过是碳基结构的生物计算机而已,而当下的技术,距离创造出与我们平起平坐的新生命,已经为时不远。
这样的常识,激发了观众对查派的移情。
在他被流氓殴打欺凌时,我们心生不忍,当他抱着残破的躯体蹒跚出现,就像一个因流浪而饱受伤痛的孩子渴望着母亲的怀抱,当他目睹至亲倒在眼前,那份伤心欲绝,我们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我还没有为人父,不过曾经帮带过初生的婴儿,深深体会过带领一个心智初开的小生命逐渐熟悉、投入、最终拥抱这个世界,能给人怎样的喜悦。
我相信所有为人父母者,在见到影片中的这些段落时,一定有着更深的感触。
电影浓缩了查派的成长,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了一个孩子十几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从一片空白的婴儿,到满怀好奇和恐惧的幼年,到充满叛逆的青少年,最后成长为具有责任感和行动力、英勇迎战强敌、为至爱之人而战的成年英雄。
心智的成熟,阅历的增长,是非观的树立,以及感情的茁壮,都是那样自然。
查派伤心时无法落泪,愤怒时不会浑身发抖,开心时也不过笨拙地舞蹈几下,但我分明透过那钛合金身躯,看到了一颗鲜活的对生命充满热忱、对亲人和世界充满爱的灵魂。
视听特效方面,延续了尼尔作品在有限空间内做足气势的传统。
拆墙裂地的火力交锋,像热刀切黄油一样穿透身体的子弹,展示了近未来军火的摧枯拉朽,没有《第九区》化成血浆的激光枪,也没有《极乐空间》打上太空,常规的大口径机枪和集束炸弹的威力已足够令人咂舌。
尼尔依旧用他擅长的抑扬手法保持观众的兴奋,比如一开始表现大机器人的笨重,似乎是《铁甲威龙》里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废物,但首次启动立刻飘然上天。
全片的几个high点都跟《第九区》,《极乐空间》相仿,连时间点都掐的分毫不差。
尽管在理性上,我能接连数出影片制造兴奋和煽情的技巧,但在感性上,却无法不为这个虚构的故事激动和落泪。
也许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越是对它了解得多,反而越陶醉其中。
情节并非没有漏洞,不过我一向认为,好的科幻电影,不在于其描述是否符合现实,而在于能否自圆其说。
从这个角度看,非硬科幻的《查派》,没有让人别扭的硬伤。
看似升华一切的结局,其实从第一幕就做出暗示:既然意识可以被创造,当然也可以复制和转移,而在查派开始读取互联网时,故事向《攻壳机动队》靠拢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
由此,查派那些挑战机器人三定律的做法(万一把狼叔打死了呢),也变得可以理解,而他坚持不取人命的行为准则,也彷如人格化的道德描述:一个机器人在做出绝不杀人的承诺后,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会坚守,这不再是一种软件定律,而等同于高尚品格的表达。
考虑到没有几个人类能做到这点,也许,海报上说的“人类进化转折点”是正确的,人工智能真是比我们更高级、更适应未来的存在。
(文/方聿南)
又是意识脱离人体存在。
为啥不送主角去医院反而给他换身体啊?
ninja挺讨喜的,他俩夫妻奇怪的口音习惯了也蛮有意思的,原来是个鬼畜乐队本色演出,粉色的AR和UZI挺有特色的,还有涂鸦。
后半部分的bgm太像cod6了 。
《阿凡达》《源代码》之类,意识转移可以作为电影主要的点,围绕这个点讲出一个故事,本片感觉把“意识转移”表现的太小儿科了。
chappie带着头盔的时候我以为剧情发展是:他是机器人没有脑波所以无法读取,结果剧情却是处理器过热多试几次居然读出来了,这不科学啊!!!
看完才发现和《第九区》是同一个男主和导演。
怪不得ninja的背心上还有第九区的标志。
怎么说呢,一开始我选这个电影是让我觉得应该有血脉喷张或者是机器人意识伦理问题。
可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童话!
分析下你就能看出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深究,而不是那么就简单结束的电影。
文森特(狼叔):被查派狂揍一顿之后的结局是啥?
还是继续在公司开发驼鹿?
打残就给一句我原谅你了就算了?
拜托!
编剧能不能让他被邪恶势力再作用下,去了军方不好?
再不济,给个终身监禁的判决不好?
地昂:我操!
中了一发进了新机器人身体就没了?
文森特干的坏事就可以完全忘记拉倒?
进入机器人后的后事呢?
怎么躲藏?
怎么进行未来生活?
插排(我真的好想那么叫它):躲在贫民窟就能无忧无虑了?
你让你真老爹的罪名在历史上留名不?
你呀编剧告诉我他们偷渡到一小岛上无忧无虑一辈子我也觉得比这没头没尾的结局要好!
老妈(伪):你就那么复活拉倒?
以前贩毒的罪名呢?
老公还是人类!
你们怎么啪啪啪啪!
老爸(伪):我嘞个去!
买卖军火,运输毒品,还打劫,教唆犯罪!
这四大罪怎么滴都死刑了,没有,就死了一朋友(哦不,两个,开局还有一),老婆没个肉身就拉倒了!
有头没尾巴我真醉了。。。
超能洗衣粉+茶π饮料。2015.5.9成都太平洋影城(盐市口店)
什么鬼无聊片 这机器人也太拟人了有个鬼新意 唯一看点是看到金刚狼被最后虐待有种小性奋
我老公比我更喜欢里面的哲学意味。
结尾脑洞有点大,其实我只是去看休叔的,9.9微信票不算亏
可爱宝宝
胡吹乱侃,需要剧本吗?一团糟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对决
就是为了die antwoord去看的!!!!
人工智能的片子看过不少,这部绝对是创新。把机器人当成孩子这个构思真的好赞!最后简直牛逼爆了!肉身摧毁,意识永存!酷炫吊炸天
环境和人群对一张白纸的成长有多重要...那个mommy实在是难看...最后结局也还行...
贩卖廉价血浆与感情
唉... :
导演你要重启异形可以 求你别自己写剧本好吗
除了最后半小时脑洞开大了以外,算是今年比较惊喜的科幻片。“第九区”导演的个人风格很明显,嘻哈风的配乐也很燃(Hans Zimmer!)。我喜欢这个怕死怕得要命的机器人Chappie啊~
当你试图讲述一个大而全的宏图时候,拖沓的节奏和莫名其妙的人物谱图断送了原本可以高分的进程,全然没有第九区刺激紧张之感,取而代之是一个天才少年不切实际的人工智能梦,最后都上传意识永生了,有意思吗。。。这么摔我金刚狼我会生气啦
跟AI关系不大,主要是讲养孩子的问题,生父和养父的差异,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顺带讲了下办公室政治,最后AI理所当然的战胜机甲,提取转移意识这一段bug太多了,不合逻辑强编下去。
影片有点机械战警和阿凡达的影子,不过可看性和思想深度上都差了好多,比起第七区差多了,第七区就精彩在题材的独创和视角的创新,而这部电影就像是一堆平庸滥情的桥段大集合。人工智能题材不要求能拍得出poi那种水平,但至少也稍微合点逻辑吧
被遗弃放逐的黑羊,不能打破的承诺,靠机器封存的人性,文艺科幻,第九区的变奏。Chappie在床上听妈妈讲故事时的“表演”——像他的灵魂一样——可以碾压很多人类。
The Robot in the hood, yo! Hip Hop机甲少年成长史。生命灵魂科幻思考结合街头生存丛林法则,简单残酷。机器人的造型性格和霹雳五号之类比起来有点太不可爱了,故事漏洞低幼的地方也很多,但第三世界质感的cyberpunk调调不能不赞,ghost in the shell
抛弃了机器人三法则也抛弃了科学逻辑的导演只想卖个萌~真的挺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