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中,秦奋为了像笑笑表达爱意,将自己三百万保额的寿险保单受益人写成了笑笑。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寿一点也不负责任!
对于一个国有的保险公司有这种行径感到悲哀和气愤!
投保人在投保时,收益人是可以指定的,也就是说保单上受益人笑笑与秦奋的关系肯定写的是配偶。
事实上,秦奋与笑笑并没有领结婚证,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的法律关系婚姻。
并且在影片最后说两人到了2030年才领结婚证。
如果说被保险人在他俩领结婚证以前身故了,笑笑与他还没有领结婚证的情况下,她是一分钱理赔金也拿不到的。
因为保险公司理赔是需要提供关系证明的。
没有关系证明只能将这笔理赔金理赔给秦奋的第一法定继承人,也就是说子女或者父母。
中国人寿在没有考虑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强行植入此情节的广告,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
那些在外面有小三的人要注意了,如果你们没有领结婚证,即使她是你的受益人,到时候真理赔了,小三也不会拿到钱的!
到时候只能对薄公堂了!
这片是冯小刚送给王朔的一份礼冯小刚人精儿似的,本人相信他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已经完整了解本片的种种致命缺陷但这才是豪华大礼,唯有秦奋和香山之关系才能形容基于此,什么镜头啊,结构啊,也就可以忽略了就看孙红雷被王朔附体,连续喷出那么多临终遗言也值得了二十分钟的奢侈,悲情和潇洒劲儿,是王朔假想站在死亡的椅子上,宣告对世界的理解他写的很顺,因为没新东西,但很爽按冯小刚的说法,王朔说话刹不住车,那叫排毒他的所有恐惧,对他人的紧张,化成攻击型人格但背后却是受苦的灵魂因此,唯有直抒胸臆才能过瘾,唯有如此才能假托一个剧中人的死亡再一次幻想和世界和解“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种种理想中的悲悯对观众而言这个贺岁很好,看别人死一次,而自己硬硬的还在在死面前,什么都苍白了,人生很短,爱也很短就那么简单。
大伙还不狂欢?
想骂它,可为什么要骂它呢?
选美老师说了:我对美的理解是宽容“初看春花红 转眼已成冬”眼看马上开始匆匆忙忙的又一年。
“我们都是赶路人”其实啊,即便想明白了,也活不明白 人都垂死挣扎呢,到了时候也不舍得往海里奋力一跳呀得了吧。
这是一个9分尖果儿和6分苍孙的故事。
尖果儿年轻没有太多经验,被一个嘴上说爱的男人圈住了心,想不开的时候就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苍孙动了心,花招百出想抓住这个天仙儿,同时又觉得不能太宠女人,时时不忘嬉笑怒骂着找回场子。
尖果儿说自己可以跟苍孙在一起,但心里装着别人,苍孙不同意;回过头,苍孙揣着对尖果儿的爱马不停蹄的找着别人,一边儿也不忘记偶尔撩拨下尖果儿。
这两种所谓爱都让我哭笑不得,经历了诸多互相折腾,两人最后貌似是走到了一起,我却没有看到美好结局的感觉,是凑合在一起了呢?
还是9分女被时间拉低了分数所以两人匹配了?
是两人互相折腾太久已没有精力去找其他人了呢?
这两人之间是真的爱吗?
苍孙欲擒故纵的套路被当做成熟和幽默赞扬,尖果儿爱的认真却偏执的傻,我们都在感叹这世界套路太深,已经没有人会认真去爱去追寻去等待,却忘了这世界正是我们组成的,我们一边希望获得真挚的爱,一边自己用着各种套路。
我们经常迷茫,经常觉得自己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过是拥有的太多想要的太多。
平常的生活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欲望,若把把其中一点放大立即就看得很清楚:得了癌症的人只想要健康而顾不上金钱,打工的农民工只想多赚点钱给儿子交学费而顾不上健康和团聚……我们常说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分辨有没有拥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为了拥有这些我能付出什么。
非诚勿扰不算好电影,1如此2亦然,看跟什么电影比了。
冯小刚不算什么好导演,看跟谁比了。
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和他的团队就很清楚是为了什么拍电影,换句话说,冯氏电影一直侧重的是营销美学,并非电影美学。
营销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自然就要为最大的客户群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冯小刚一直挨骂,他弄出来的产品却一直赚钱的最大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冯小刚一直挨骂,却没被骂死的原因。
冯氏电影服务的是俗到坚持看春晚的那个群体,拿着山寨机在公交车上外放10大神曲的群体,从不知库布里克,奇耶洛夫斯基,阿巴斯甚至彭浩翔,贾樟柯是哪家孩子的群体,看了《杀手阿一》的开头就要吐,甚至看了《搏击俱乐部》都要头晕的群体。
残酷的是,偏偏这些,无恶意地套用下许先生发明的词语,偏偏这些“庸众”,占去了全国人民的9成多。
任何一个电影团队,制片人,都不可能以豆瓣这类文艺型网站用户的标准,作为唯一参考,来拍一部电影,那不是等亏么。
有时候大家容易造成一种自我麻痹,因为每天都晃同一个网站,下意识会出现幻觉,以为全国人民都已经跟这个网站人民的口味差不多了。
事实上,就算夸张点说,现在中国有2亿网民,那还有12亿多人不是网民呢。
这2亿网民里,能有一成人的口味差不多,已经难得了。
无法想象,把很多非俗人心目中的十大影片,搬到中国的院线上映,会是个什么观影效果。
市场就是这样,事实就是这样。
你听着leonard cohen,nick cave,看着北野武,蒂姆.波顿,而这些,你的父母,叔叔阿姨,一辈子都不会去关注一丁点,你不会因此而觉得你的父母俗得让你想断绝关系,他们是你的亲人,跟广大的俗人一样,就爱瞎凑个热闹,他们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
冯小刚团队就是摸清了这些主体想要看什么,他才能主攻营销美学,而不是电影美学。
市场当然也希望出现很多营销美学和电影美学皆得的人才,姜文只有一个,没办法的事情。
影评写得再好,自己去拍电影,估计离冯小刚的距离都差得远。
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就有很多牛逼影评去做导演的,至今没见哪个牛逼香港导演是影评出身的。
冯小刚拍电影向来是为了搂钱的,这一点,他从不否认,这比很多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人好多了。
至于某些火力集中攻打他的拍片态度不严肃之类的,我倒是觉得他基本上没严肃过。
像《唐山大地震》这种,来一个艺术的处理方式和悲剧到底的结尾,文 艺观众们一定会为之叫好,全国人民却会吐口水,他当然选择让少数人吐口水,让大多数人买票。
非2跟冯小刚之前的贺岁片都差不多,并不以王朔式段子的加入就升华。
这次惹得比较毛的是,居然在这样一片里搞说教,你算哪根葱。
可是,朋友啊,以您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儿,给你一个机会拍电影,恐怕最想做的就是说教啊。
所以,有些为了影评而影评的,怒气冲天的,感觉就像冯小刚动了你的奶酪似的,说教只有我做得,Y就不行。
可是,朋友啊,说教又不是谁家的专利,他说教他的,你说教你的呗。
他赚他的钱,你牛逼你的,这又不冲突嘛。
有些影评,其实从本质上说,跟冯小刚是一样的。
大家捧你,不是因为你真的有多牛逼,不过因为那是你的职业,写得比一般人多,脸熟,大家凑个热闹,图个乐子而已。
大家去看冯小刚的电影,也并不是他多牛逼,脸熟,一直在做贺岁,凑个热闹,图个乐子而已。
两者犯的毛病是一样的,都是脸熟了就膨胀,就要以为自己是唯一标准,主观代表一切,客观是浮云。
希特勒骂秦始皇专制,这不是笑话么。
典型的冯氏幽默喜剧。
前半部分许多搞笑的情节都来自生活,有人情味儿,但转折却来的比较突兀,虽然有点儿不明就里。
这次绝不仅仅只是谈情说爱,王朔的加盟为秦奋与笑笑的爱情骨架,注入了丰满的灵魂与肉体,片中贯彻始终的人性思考,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失的内涵美。
生与死、美与丑、爱情与婚姻等话题,严肃探讨后让你笑中落泪。
有王朔,的确有深度。
相比于前一部中略带轻松的过程(或许是与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有关,最后的结局是修改过的),这一部“苦”的含蓄、深沉、内敛,仿佛一杯苦茶,品茗得时间长了,就能从苦中品出那种“甜”。
每一次的婚姻都是一场错误,而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这句话,让这部片子有了很多对于人生的感悟。
没有王朔,冯小刚再挖空心思,也想不出这样的句子;没有王朔,这部续作不会有超过第一部的水准;没有王朔,就没有这一部场景中时常能让人冥想、体会的片子。
人生真的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很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完全你自己。
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本身这个概念就足够痛苦了——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
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当两个人真正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最重要?
这个问题很难去回答,毕竟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纽带;绳子断了,纽扣松了,家也就没了。
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都是这一生的佐料,他们不是正餐;能够找到一个相知的人,分享快乐、喜悦、悲伤、痛苦,每一个人都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坚持和信赖的力量,这才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主食。
每个人的一生,既是为自己而活着,也是为别人而活着。
为自己活着,看得到的是自己的艰辛和苦难;为别人而活着,看得到的才是生活。
分分合合,人生中总是充满了这种悲喜交加的场景,只是我们驻足停留,自怨自艾的时候,前方并不是更坏的结果,而是一段需要继续探寻的未来。
非诚勿扰,“诚”字最真。
秦奋 to 梁笑笑:懂起事来比谁都懂事,混蛋起来比谁都混蛋,我是说我,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咱俩从一开始就没走到一块儿。
秦奋 to all: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隆重纪念我们共同的朋友李香山先生。
李先生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名不转经转的一生,先生出身平凡,长相平凡,从小不好好念书,就知道贪玩,先生离过两次婚,办垮过仨公司,历任无业游民、饭馆厨师、愤青、冒牌艺术家、总经理、环球总裁、权钱勾结中间人——简称媒人。
先生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里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谁跟他近谁倒霉。
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叫香山的家伙。
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没他不好玩。
他喜新不厌旧,爱财不贪财,办砸了事他认栽。
(不许拍马屁)我必须拍马屁,马屁里面有真情,不拍没机会了。
李香山 to 梁笑笑:人生很短,婚姻就是个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川川 to 李香山: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这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冯小刚:爱情是一种修行,生活也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要学会面对、接受、宽容、理解、认命。
一个48岁的老光棍秦奋向一个20多岁的貌美空姐梁笑笑求婚,老光棍有钱(他们那一拨朋友发小儿都有钱,而且都离过婚,甚至都有跟年轻貌美的新太太二次离婚的了,就是后面的主角李香山)。
美空姐刚摆脱了小三身份(那男的又帅又有钱,可惜人家大房也是又优雅又漂亮),现在正想找个靠谱的男人嫁了,可是又嫌老光棍太丑太老了(别听她说什么主要是嫌老光棍幼稚没正型的借口,我还真没看出来老光棍哪没正型了。
多幽默浪漫靠谱包容热闹的男人啊)。
在李香山的一场离婚典礼之后,他俩决定试婚,地点就在海南。
美空姐第一天就给老光棍一个下马威,把老光棍精心设计的浪漫接机环节,硬是弄成了老公调教lesson one。
意思就是对美空姐必须全实话,就算是为了惊喜的善意谎言也不行。
(美空姐最多的一句台词就是,你实话告诉我) 俩人别别扭扭的驱车到了老光棍的住处,面朝大海的独栋鸟巢小木屋,美空姐一看到这么nb的房子,立刻两眼放光:“你买的?
”(房子哦,房子)“不,租的,20年。
”美空姐心想,那20年后这房子就不是他的了。
没房减10分。
然后俩人出去玩,老光棍逞强要背美空姐,老光棍捧着美空姐白如凝脂的大腿根儿,美空姐的大胸器往老光棍的背上一靠,简直就是气若游丝活色生香啊。
可惜老光棍体力不行,还没到家门呢就瘫软了:“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
” (你好的时候你一夜七次郎,可你那时候也不想着结婚啊) 什么叫中年危机啊,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青春不再,害怕被人抛弃遗忘,对仪式充满了兴趣,突然对人生产生了归纳总结的欲望。
美空姐捏着身价(能理解,即便是整天玩一夜情的非主流,一旦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以后得过一辈子的人,就得在这方面自己弄矜持点,免得结婚后落个话把儿)不愿意和老光棍上床,老光棍很不满意(可不是么,美空姐除了长的漂亮我真没看出来有哪儿好来,跟老光棍根本就是个满拧,可见老光棍满怀期待的就冲着这肉欲横流来的呀。
)花这么多心思追你,都睡一张床了还不让近身儿,这得是多矫情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啊。
老光棍决定装瘫,弄了一轮椅。
(有钱的编剧老苍孙们看来是不知道淘宝只是平台,不是快递。
)其实这段戏我看着挺可怜的,可不是么,二十年后,老光棍70岁的时候,美空姐40多岁,老光棍要是还往后活,美空姐就得当二三十年护士啊。
要不怎么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呢,到时候谁也别指望谁谁也别嫌弃谁。
可美空姐呢,不推他上厕所:“你尿吧,尿裤子里我给你洗。
”这得多TM狠心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呀。
我要是老了,谁跟我说这样的话,我拼着偿命我也拿刀戳死他,生活不能自理都够可怜了,还TM给不给留点尊严啊。
后来美空姐碰见一群时尚圈的,给了张扒推的票,老光棍看见她和别人谈笑风生很不开心,忘了装瘫了,也忘了隐藏自己的愤青属性了。
一横棒子,扫了一群人,偏偏忘了美空姐也是个扒推动物,弄得美空姐很不高兴,认为老光棍不尊重自己的价值观,跑到卫生间里哭了一阵。
回来大家决定当成什么都没发生。
美空姐晚上照样扒推去了。
老光棍看扒推的直播,决定就精神层面和美空姐交流一下。
可是美空姐完全没有从精神层面和他交流的欲望。
挂了电话。
美空姐暴露了自己扒推动物的本质,老光棍去酒店接她的时候,窦文涛正安慰人家呢。
一个喝得神志不清的穿吊带的美女,神啊,简直是逼人犯罪啊,这时候出现一个彪形大汉把她拉去开房,她再矫情就一个耳光扇过去:“装什么良家妇女啊?
”——不好意思,以上yy。
老光棍的阴沉面容让窦文涛退却了。
可美空姐一想到自己以后要跟一个形容枯槁的老男人过一辈子就悲从中来,借酒撒疯狂奔到海边,还有很多又有钱又年轻的单身男人在等着她呢,老光棍还是算了吧。
像所有不愿意把分手弄得很难堪的女人一样,她发了一张好人卡给老光棍:“我对你是好感,不是爱。
” 老光棍一是明白了跟一个根本说不到一块去的女人过一辈子也没什么意思,二是觉得这么个根本没看上自己的女的强留在身边也确实有带绿帽子的危险。
于是在如愿以偿的办了美空姐之后,就不辞而别了。
美空姐没找到合适的下家,又不愿意放弃这么个对自己好又有钱的备胎,于是仍然借着习惯的理由给老光棍打电话,老光棍的话不咸不淡的,于是改发短信,最后连短信都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有例行公事般的一个字了。
(有病吧,美空姐你该有多贱啊,不跟人结婚还吊着人家,提醒人家,我没忘了你,我还想着你呢,我只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了。
你当人家老光棍傻呢,老光棍早都不待见你了,不愿意跟你说话看不出来呀。
还以为自己钩钩手指头,人家又屁颠屁颠回来追你?
别傻了,老光棍人家白活40多年了?
) 接着老光棍在李香山的手下当了一节目主持人(李香山还给他配了一个更年轻更貌美的小妞搭档,每天的日子就是吃喝玩乐,要说李香山没想撮合这对儿,我是一百个不相信),美空姐继续相亲,可惜也没碰见好的。
美空姐在机场大巴上看见老光棍的节目了,心中一动,说不定这人以后还真能红,他要是成了名人了,跟他也就不算委屈了自己。
李香山前妻芒果又告诉了美空姐,老光棍给自己买了人寿保险,受益人是你,300万呢。
罢了罢了,青春也是有保质期的,股票行权期都到了,赶快套现吧。
这边厢,老光棍的好朋友李香山突然检查出得了癌症了,快死了,临行托孤托给老光棍了,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一分钟也不用为钱忙活,就虚度光阴。
“他早就存好一大笔钱了。
(他公司那帮为了衣食住行忙活的小职员,就让他们当一辈子钱串子吧,谁让他们没个好爹呢。
) 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不想遭那化疗的罪,只求速死。
(据说是为了尊严,怎么那些和病魔作斗争的就都没尊严了,但是我一想到我要是死了我爸妈一定得疯,我就得好好活着遭多大罪也活着。
)临死前他要对人生做个总结,我没钱过,后来又有钱了,我活过,我又快死了,我的人生经验肯定比你们都深刻都牛逼,所以你们都得坐着听我讲。
(结果说的都tm是王朔书里玩儿剩的东西。
还不如看书去呢)。
老光棍在这个人生告别会上又见着了美空姐。
美空姐说:”怎么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老光棍知道这妞又活心了。
李香山快死了,对他也是个打击,就是啊,说不定下个就是自己呀,人生得意须尽欢那,管他美空姐是不是诚心实意的,总得给自己在人世间留点羁绊吧。
老光棍帮李香山安乐死了以后,又把那至少三克拉的钻戒套到美空姐的手指头上了。
俩人相视一笑。
还有李香山的女儿吃醋似的插话。
(什么叫逝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连亲爹死了都不伤心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 旁白告诉我们,老光棍和美空姐最后结婚,是在20年后,也就是说那时候梁笑笑已经青春不再美人迟暮还孤身一人是一个老姑婆,而老光棍已经是个快70岁的糟老头子了。
这他妈得多杯具啊 !!!!
今天到电影院一看,非诚勿扰2竟然占了大半的排片表。
再一看票,全没了。
最后再一看,全是赞助商包场,电影院还摆满了各种赞助商商业活动的牌子和礼仪小姐。
好嘛,广告商出钱,广告导演拍,广告商买单。
买了一张晚一点的票,进去看了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直接退场。
这也叫电影啊?
要故事没故事,要人物没人物,整个不知所云,葛优到底喜欢舒淇什么?
大街上随便抓一美女,哪个不比这个装13的舒淇差?
这部片子的逻辑在哪?
最后就剩葛老爷子在那耍贫嘴,我看着都替他累,50岁的人了,还在那装深情,你深情没关系,问题是你这深情换随便一美女一空姐都可以成立,这是爱情吗?
我看子弹飞,葛优演得都高潮了,再看这个非诚勿扰2的葛优,只能是叫不举。
据刘嘉玲说,葛优私下说三部中让子弹飞最好。
果然表面装糊涂,心里门儿清。
谁都不得罪,就是敢糊弄观众。
据冯大导说,这片子是走心的。
我看是走钱吧!
净把功夫花在怎么插广告了吧!
气死我了!
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写这篇文章。
不写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以愤世嫉妒自称的同时对于硬性商业植入深恶痛绝的新时代装逼文艺老愤青而言,实在不好肆无忌惮不知廉耻地夸一部广告植入成灾的片子。
可是纠结到最后,我还是认了,决定甩开膀子不知廉耻地夸一回。
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赵氏孤儿》都有6分,《非诚勿扰2》不到6分半?
这个评分结果太让我意外了!
我承认这部片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但这么低的分数是让我不能接受的。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好友卫星在微博上与我互动,说估计我看完之后该骂街了。
了解我的人知道,论骂街,我的本事从来不在人下。
但我看完之后,非但没有骂街的冲动,反而有种夸人的欲望。
今年两部电影的口碑都让我感到很意外,《让子弹飞》让我低估了中国观众的观赏能力;《非诚勿扰2》让我高估了中国观众的宽容能力。
从来就不怕别人拍砖,全天下都说《非2》不好,我来给它掰掰票。
翻了翻网上的评论,骂街的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骂广告植入多,一种骂剧情烂。
要不先掰掰关于植入广告多如毛这个事情?
安慰一下“花钱去看广告”的这帮人?
作为一个从事了5年市场宣传的我而言,片中广告我真没看全,问了问周边去看的朋友,有的人就看出来2个到3个广告。
我只能说植入的这些广告并非特别突兀,同时品牌也并非那么大众,于是乎除了保险、酒和车的广告外,普通大众并没有太多被广告强奸的感觉。
但是,一帮以电影人、广告人、文艺小青年、影评人自居的货色这个时候就会跳出来,把片中的所有广告逐一罗列出来,挨个点评挨个骂一圈,于是让很多普通大众深刻地受了一次广告熏陶。
可是人家冯小刚宣传品牌植入广告人家收了钱了,你们这么大张旗鼓,逐一分类,挨个点评地宣传片中的品牌你们图啥?
再说说剧情,无数人骂街的原因是在于《非2》的故事并非延续前作的爱情主线,而是聊了一把生死,谈了一次人生。
我觉得拿这个出来骂街理由很牵强,《非诚勿扰》“诚”字当头,围绕此重点展开叙事,爱情主线亦可人生主线亦可。
谁告诉你续集一定是前作故事内容的延续。
看来这部分人没怎么看过美剧,扛得住美剧编剧胡编乱造,你会觉得电影中爱情为副,人生为主的叙事方式是十分靠谱的。
剧情中再一个被诟病的地方是很多人说王朔和冯小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观众。
仅从这点,我就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帮人是吃饱了撑的,哪个导演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观众?
电影中,好人战胜坏人这个价值观我们被灌输了很多年,也没见到有哪个人说《勇闯夺命岛》的价值观有问题啊?
那为什么当王朔对于生死的调侃出现在了《非诚勿扰》里,你们就受不了了?
什么时候中国的观众变得娇滴滴的,碰不得了?
我认为中国的观众从来都是有一颗坚强的心,新闻联播看了那么多年,大家心智不都还健全吗?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硬伤确实没多少,而且不少亮点让我刮目相看。
老冯的电影,从来都调侃社会,非2也不例外,北极冰川融化拯救企鹅的假慈善捐款;美女张馨予胸大无脑;饭店开瓶费;对洗脚文化的挖苦,处处透着对世俗的不满。
剑兰春酒厂的老板居然能忍受自己的产品以50万的高价在假慈善捐款会上出现,估计也就老冯,换了别人早急了。
大家从姜文的电影里看到了铁血十八星旗的时候大呼姜文有才华,而从非2中听到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准确说应该是误以为是仓央嘉措)时却说老冯装B。
真是想要骂人,何患无辞啊。
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指数,今天仓央嘉措指数是四万多。
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悲情的达赖喇嘛,我觉得挺好的。
在那个场景里,读出一个悲情的喇嘛的一首情诗,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位诗人,有何不好?
这部电影其实并非演给85后人群看的,因为他们还没走到那里,不会体会一些人生的感悟。
当这些人身边的人(亲人或者朋友)真死了几个之后,或许他们才会有感悟。
近几年北京的离婚率已经接近50%,爱情是否真实,婚姻是否长久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人,特别是大城市生活的中国人正在经历一场情感变革,对于爱情,对于生死的茫然是未来我们要面对的。
王朔和冯小刚这一代人直面自己的生命的陈述放入了电影,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探索。
中国电影缺失了太多东西,人生是什么?
从来没有人揪出来聊过,老冯聊了,或许是个开始……
见与不见
很难专心
冯小刚用胶片写的微博,全是牢骚,全是警句。
冲着前面半小时的离婚典礼和生者追悼会这创意,就要多给一星啊~虽然故事确实比1无聊多了
略显粗制滥造
多好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啊,干嘛非要假装自己是电影呢
比非诚1好看。对于台词方面,故事情结上,比1都下功夫了。几个看点:1、离婚仪式。搞笑。2、给活人办告别会。搞笑。3、有跟非诚1呼应的地方。比如:建国、比如一年一次的内个。4、有句台词严重讽刺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5、葛优真的老了。但还是爱他。爱冯小刚。
四颗星都是给王朔的!如果你不了解王朔,不理解老王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那你肯定不会觉得这片好看。老王好样的···
伪电影,话剧的结构,闲散的情节。
比1好看。有王朔当编剧就是不一样啊。又好笑又好看还有回味。另外也挺享福的。怪不得葛优一直跟冯小刚合作。详情让我喘口气写篇影评再说。
一向不喜欢冯小刚的电影,却但觉得这一部是他近年片子里最不错的,里面对婚姻的思考,对金钱的反思像是冯导自己不吐不快的一次冲动,至少比唐山里的催泪要来的真诚。这次的故事相比非1也是难得的完整和顺溜。
如果没看过冯小刚的电影你会觉得这是一部佳作,但看惯了贺岁剧再看这部你会觉得很无聊。冯导这次立意很深,想告诉大家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看待感情,但多少有点说教的意味。
婚姻和爱情是两回事。 “婚姻是孤独的,配偶不知你的感受。秦奋不知笑笑多难过”——豆瓣
王朔也老了……
真的,手贱了,点错
台词电影,白领电影,情在意碎。洗澡水、浇花水、下雨水,刷刷洗不净,肉麻话、煽情话、人情话,句句不入耳。虽是在商言商,但一辈子导演电影的时间很短,你就是愿意将错就错。(反之:王朔对现代婚姻的理解还是很能打动我的,人生很短,爱别人就得让人感觉到。我喜欢试婚的段落与孙红雷的表演)
比非1好看太多了,台词非常聪明。场景大气,爱情大片
垃圾!!!
那番恳别人生真好,动人。但是这种好,不是电影的好。坐着把心掏了,是作家的本事。有运动,有人物,有命运,有故事,一切都在,给人领悟,才叫电影。有语言,还要有电影语言。 电影是Show me,不是tell me。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