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代表着忧郁,神秘和不可言喻的悲伤。
这部电影被柏林电影节所提名,却遗憾没有荣获奖项,也许是由于东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使这部电影在西方人的眼中看来如此的荒诞不羁,但是在东方人的家庭里,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不会像西方人所认为的-父子如同亲兄弟般融洽,几乎父亲是绝对的威严,如同电影里的叙述,几乎是我童年时代的噩梦,虽然自己没有像主人公Tam一样偷父母的钱财,但是彼此的心中却是极度的共鸣,至今尤使我心有余悸,衔着无法释怀的恨,你永远都无法知道他喝酒后的打骂,甚至扬言将母亲从十五楼推下时的愤恨;你永远都无法体会到他发作时扯着母亲的头发,站在旁边的我无时无刻的颤抖与无助,你永远无法感受到对压迫的逃离,对自由和被爱的渴望,这些点点滴滴时刻滴着血,结痂,凝固在我千疮百孔的内心。
很多人都在讨论主人公Tam的恋人Phum是否真的存在,我是真的希望能有一个人爱着,呵护着Tam,但是对比自己,现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也曾臆想过被爱的冲动,也曾希冀能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也曾期待,执着,等候,但梦成不了现实。
我更认同其中一种说法-Tam和Phum只有两次交集,第一次的约会,第二次的买凶。
心如刀绞,也许结局太过残酷,声泪俱下,我为Tam而心痛。
电影里的音乐效果和画面效果都符合那份抑郁的蓝色,记忆尤深的一处是,Tam的哥哥敲Tam的房门,导演扩大声音的手法真是使我身临其境,能深深的感受到敲门者是有多么的凶残。
除此之外,泰国的恐怖片从来没有使我失望过,内心的那种恐惧几乎完全被导演激发出来,恐惧,忧伤,凶残,无法忘怀的蓝色天空。
这些年以来,我永远无法忘记童年的噩梦,永远对他的行为无法释怀,永远渴望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永远期盼着逃离,也许我无法像主人公那样从此与世界了断,但是那抹蓝色永远是我最刻骨铭心的回忆与渴望。
写一个影评吧 关于泰国电影《蓝色时分/The blue hours》 不可否认是腐女冲着某APP标题写着‘同性’才进来看的 我在电影简介看到‘杀’‘死’之类的字眼时 就做好了和平常一样看欧美惊悚片前的心理准备 往往美剧总是是我在观影后为了更清晰认清线索逻辑而去百度找影评 但〈蓝色时分〉我并不是按常理而是为了寻找和我一样心疼同情男主Tam的人 受压抑是每个人生中不可少的情感 或当你正处在这种心境去看这部蓝色时分 我已切身体会到Tam 电影中那些家庭的不信任 片里T说家人不会打脸 所以T身上的淤青是家人打的 比学校那些穿校服打的更加严重!
欠钱不还被打孤身一人没有援助之手怎能比过家人拒绝给他温暖?
形单影只的他约炮认识的P 两个因性取向不被接受的少男组合在一起 我看到他们拥抱时的温暖依赖至少有点信任 约炮全靠信任你懂的有人说P是T臆想出来的 我倒觉得也有人分不清男主的梦境和男主的生活 【P和T都是存在的】 两个少年做出极端如梦境的事 观众就开始分不清真假了 P和T和室友睡觉那两段 前段对话还有多少钱时P是没穿上衣的 后段P流眼泪穿了黑衣和沙滩裤 所以在两段的时间差上他们已经完成了‘卖枪买凶杀人’,P流眼泪后面的片段是T开车回家 这里我想说P的眼泪可能是 尘埃落定后看到摆在眼前的现实:没钱 挤在合租屋 吃了上顿没下顿 车是借来的 等等 他帮助T摆脱了不信任的家人 再也不用去上学免了被打 但他却没有办法帮助他爱的tam走好未来的日子 他tam杀了家人 却改不了他们依旧不被认可的事实 【试想若是你极端过后会是怎样呢?
】翻遍影评没有看到任何观众去谴责这种本该被谴责的弑亲行为,因为我想〔大部分处于绝望中走投无路的人都愿意有那么一个像phum的人走进他的生命与之同行即使指引的是一条不归路〕。
人们把自己代入角色中后更愿意相信是臆想而非现实,现实来的更痛苦些。
说我没有疑点是不可能,我只是更愿意相信这些。
不喜勿喷。
是想看深夜的红酒,没想到保存的资源是蓝色时光,看了看大家的分析,都大致相同吧,比如幻想出的情人,耳钉区分现实和虚幻,父亲的枪等等。
除去那些大家都已经分析过的,想补充一点自己的感受。
我感觉其实tam并没有弑亲,一切都是他的幻想,电影里很多细节出现的特别突兀,比如哥哥的尸体比如小狗的血迹,并没有给出解释是怎么发生的,可能就是tam的意识里想要得到的,但是他并没有去做,所以没有经过只有一个结果。
在扣泳池墙壁上的人像时,tam突然沉进水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下去一样,我觉得这个地方可能是指他的精神压力太大想要逃避都是选择死亡,而幻想行的情人救了他,可能是按时他在死亡边缘的恐惧,胆小与懦弱,进而选择另一种方式宣泄,就是让别人死亡。
也就引出了下篇的父母哥哥与,那都是他压力的造成者。
而且他在浴室的时候他应该已经明白情人是构想出来的,到后面他在幻想中看到父母亲死亡的样子,可能感受到了那种痛楚,他明白其实他们死了他也不会更快乐,所以到最后和幻想情人一起沉浸在水中,选择从罪恶的梦中苏醒。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拒绝接吻的那块,我觉得是体现了他并不是需要炽热的爱,而是像拥抱一样,被保护的简单的温暖。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一忘无忌(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061025/我说我看懂了,是因为我可以自洽整个电影的逻辑,也许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提供的只一个个人见解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整部电影言归正传,我认为整部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其实是一个人的两个人格。
人格一是懦弱,可怜的。
人格二是叛逆大胆的。
野外那个闹鬼的别墅和游泳池其实不存在在现实中,而其实就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曾经美好华丽,而今成为了破败的废墟。
两个人格在此相会,相互交替着对身体的主导权,当然因为电影是从懦弱人格的主视角出发的,所以我们更多看到的懦弱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但是从侧面我们也发现另一个人格在现实中也做了很多事,比如结交了不良人士。
其实主人公还有第三个人格,就是杀戮人格,在影片最后出现的,和两个主人公交谈看不清脸的那个,最后是这个杀戮人格主导身体杀了主人公母亲和哥哥,当然父亲是懦弱人格杀的,是来自懦弱人格最激烈的一次反击,差点导致懦弱人格的崩溃。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主人公曾经出现过很多人格,不过最后没有完全成型,或者出现后又消失了,变成游泳池上的烙印。
懦弱人格其实也差点消失,就是在游泳池溺水那段,后开被二号人格给救回来了,而传说中死在游泳池的小孩,隐喻的其实是主人公曾经善良美好的正常人格--死了很久都没人发现。
这就是悲剧所在,主人公在现实中就是没有人关心的被人歧视的可怜虫。
电影中其实给了很多暗示,比如两个一模一样的耳钉,比如从男二身上转移到男一身上的蓝色衬衣。
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男二等等。
为什么两个人格会相爱,因为主人公太缺乏爱了,我能深深理解,也学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这就能理解一开始为什么一号人格不愿意亲嘴,只愿意拥抱,甚至两个人格只能靠相互打灰机来宣泄情绪。
这已经是很明确的暗示了,这其实就是双重的自慰,生理和感情上的。
另一个场景垃圾场,暗示的就是主人公内心的阴暗面或者说是欲望。
这里是二号人格的出身地,二号人格的大胆叛逆就是来源于内心的欲望,本来欲望无所谓好坏,但是有一天这里被污染破坏了,变成了肮脏的垃圾场。
导演的泰式剪辑让关注很难分清现实和虚幻,其实这就是人格分裂者的世界,也算让观众身临其境了一下。
两个人格沉入水中,可以看做是人格的交融或者说同化或者说一同消失,谁知道这两个人格消失后,会不会诞生新人格,或者主人公就此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呢。
当然,也许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过一个男二号,只不过他并没有爱过主人公,只不过是一个无情的炮友,所以主人公才会在内心生出一个爱他的幻想男二。
这也是为了解释为什么男二的态度忽冷忽热,还有主人公妈妈看到那个朋友。
最后,再做一点补充,死在游泳池里的主人公哥哥代表主人公已经对哥哥死心了,心里死了,现实中也死了,无所谓去深究谁先谁后了,就和主人公老爸一样。
至于母亲,不愿瞑目的双眼可能是主人公唯一放下的一点亲情了。
大晚上看完,除了致郁没有更多的想法了。
整部片子没有过多的血腥镜头和突如其来的惊吓,毕竟它不是恐怖片,但循序渐进的渲染又确实地牵引着看客的情绪,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没有人站在我这边,那我就创造一个「人」来和我并肩对抗这个世界——这大概就是Tam臆想出一个不存在的恋人的原因。
那个「人」合理化了他所有的怨怼与罪恶,承载着他的欲望和受到认可的迫切。
最初「Phum」带着他飞驰在傍晚的公路上时,有一道光从云的缝隙中射出。
起初我以为那寓意着这个人会是照进Tam长夜般人生里的光,但影片中后期天空的特写,光却被云一点一点地吞噬,最后便是黑夜的降临。
蓝是水色,也是电影里数次出现的破晓前的天色,但如果黑暗堵死了夜晚的每一道缝隙,光明便永远不会到来,那令人窒息的蓝色时分也永远不会结束。
后来,天亮了,Tam却躲进了深深的水底,像埋葬自己的家人那样埋葬了自己。
可天亮从不昭示着救赎和解脱的到来。
Tam在水底看到的,并不是太阳,而是一弯摇荡的月亮。
世界的白昼来临了,而他的黑夜将会一直持续,就像那些擦不掉的血迹和黑影,将他拖向死亡的绝地。
Tam也并非毫无感情。
在面对哥哥和爸爸的尸体时,他的表情平淡得如同眼前的只是路边的野草,却在看到曾对他说出「没事,妈妈就是担心你」的母亲死不瞑目的样子时,不自觉地伸手合上了她的眼睛。
也许在旁人看来,他是冷血无情的,但其实越是饱受冷眼的人,在生死诀别面前,越无法忘却那些寥寥无几又来之不易的温情。
最后我吹爆15年柔弱水灵我见犹怜的阿塔潘,鸡妈妈赶紧把崽放出来拍电影吧,这演技不上大荧幕真的很暴殄天物了。
其他一些细节比如耳钉,军装持枪男和家中父亲的军装尸体之类的就不说了吧好像大家都有讨论,我对这部电影主体的看法是: 男主感到被排挤,选择逃避现实,雇凶杀人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的 ,男友是逃避自己而臆想出来的角色。
最终选择自杀而那个幻想男友一直陪在身边。
关于男友的真实性: 从晚上在厕所那段以及一起流泪,见到男主的家人尸体离奇的淡定和对男主的无论何事都体现出的理解,时而莫名奇妙的出现等细节多少让人怀疑男友的真实性,虽然母亲问到过 是那个男的吗 这个点有点奇怪?。。
我的一种观点是可能那段已经是男主心中的幻想世界了,另一种看法也可能是真约过两次后那个男生的形象成为了男主心里的依托向往从而幻想出了之后他的陪伴?
不过不管关于NPC感。。
的母亲。。
的几个片段是真是假都能看出男主对母亲是有感情的,面对家人的尸体他掀开了母亲脸上的枕头合上了她的眼。
总之如果我这样的见解如果没错的话,猜测导演大概是故意让电影中的男友一直陪伴着男主,就连自杀时都在一起(对这又是个关于男友真实性的点!
好好的他就莫名其妙的陪他下水自杀了?
如果结尾真是表达自杀。。
)暗示男主的恐惧孤独与心灵绝望的对幻想男友的依赖,自己也做着一些不对的事,但终究选择蒙蔽自己的眼,逃避现实逃避自己,亦或其实全是他幻想的一出戏。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好像没人讨论的细节: 男友抽烟的样子。
然而在后段中见到哥哥尸体后男主抽烟的样子比男友老练许多,不知道是我多虑了还是什么。
嘛。
那我的观点就是这是一个关于压抑与释放(爆发?
)以及逃避的故事。
扫了一遍能找到的评论,感觉还是《艺苑》2018.03期里面这一篇感觉理述得最完整: http://www.doc88.com/p-5804739612346.html贴个在线地址好了。
能存在到几时,就看天吧。
我也倾向于认为Oab扮演的Phum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那个复刻一般的耳钉一直都在,证明了他一直都是Tam的想象,理想情人。
我想过人在痛苦中会在幻想中生成理想的“他者”为自己提供现实中欲而不得的抚慰,没想到这也被人拍了,果然日光底下无新事啊(虽然经常吐槽人类真正的沟通不可能,但是在某些方面的共通性又确实证明了人类遥远的相似性啊……)。
但是确实这个幻想中的理想形象也是会提醒自己幻想和现实的边界的,(不然就是彻底的疯了吧;而且,毕竟,他代表理想嘛)就像Phum会一直提醒Tam闹鬼的传说一样。
上面那篇文章把我最费解的泳池哥哥尸体出现又消失这一段理解为Tam的梦中梦魇,幻觉中的幻觉,罪恶感引导他破裂幻境面对现实,我觉得还是挺自成其说挺完整的。
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药”。
理想情人Phum出现裂痕是在枪杀鸟儿后让Tam不要催这么急开始的,在窄小住处拒绝为发烧的Tam擦身达到顶峰,而在这之前他问了Tam一句:“你没有吃药吗?
”——这可以暗示着Tam的幻觉开始消散始于他停止服药,而停止服药是因为弑亲后出逃,他已经没有服药的自主动机;这同时可以暗示着Tam所谓的服药很有可能只是家人自以为是地要矫正Tam的性倾向而要求他服用的精神类药物,影射了将同性恋视作精神病态加以治疗的痛苦现实。
然后说到“鬼遮眼”的隐喻,在我看来,第一时间觉得再明显不过的,是同性恋的另一种痛苦处境,就是天台上的Phum对Tam(Tam幻化出的内心知己对外界的真情流露)所说的:如果一个同性恋,不是太成功,就是个坏人吗?
是个因此就必须忍受各种欺侮、凌虐而根本不被世人看见(因为是个“坏人”?
)的存在吗?
鬼遮住世人的眼睛,等于人看不见本应存在的事实,就是Tam所代表的这些不是太成功、有着自己缺点弱点的同性恋人群。
普通人不太成功,有缺点弱点,世人可以接受那就是个普通人;可若一个同性恋如此,那就简直罪不可赦了(看看Tam的遭遇),这,就是歧视。
作为Tam这样的被无视的弱势同性恋身份,只有在死亡之时,才会作为弑亲新闻的主角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吧。
而在废弃泳池的浴室(这个地方很可能也根本不存在,实体可能只是那个挂着“私人土地不得进入”牌子、影片结局时Tam沉入的破水塘而已)里,鬼遮住了Tam的双眼,也同等地暗示着,Tam也看不见本应存在的事实:他弑亲了,而温柔可爱的理想情人Phum,只是他的幻想,现在,在这个可以被理解为梦中梦魇的场景中,鬼要把他的理想情人带走了,只有死亡能让他再次出现。
所以这样看,剧作层面确实是完整的,Tam并没有因为同性恋的身份就摆脱作为人的罪责。
而鬼,只是人们内心深处“恐惧”的具现化而已。
“恐惧”会蒙住你本应看清真实存在的眼睛。
(世人恐同,恐惧的是被甩出主流的悲惨生活抑或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未知世界吧;而Tam的恐惧,就是痛苦的现实生活、Phum的虚幻本身。
)继续如前所述,如果不再服药是Tam逐渐看清现实的契机,那么越清醒的他就越缺乏继续活下去的动机和可能。
简直讽刺到了极点。
(可能连剧作者都认为,死亡是对Tam的温柔,毕竟,那个世界还可能再见到Phum。
凎,这是什么比死还可怕的现实世界。
这又是什么把痛苦和死亡具现化的艺术手法。
)哥哥的尸体一度出现在Tam和Phum春风一度的浴室,也可以理解成这样的吧:哥哥曾经不顾Tam的隐私,翻看他的电脑,把现实中可能是Phum的照片给妈妈看过,这很可能干扰或阻断了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相会。
所以Tam才开始幻想一次与理想情人的会面补偿自己,而同时,这里也潜藏着对哥哥的深刻恨意,所以幻想中才会在这里杀死一次哥哥。
而尸体消失,就如同上一段所说,Tam对现实痛苦的恐惧遮蔽了他的眼睛,他也看不到现实了。
(其实,没看那篇解读时,我还想过,Phum是幻觉,那么Tam在这里见到的人实际是谁?
是哥哥吗?
哥哥对他做了什么?
联想到Tam愤怒地反问哥哥“你就没做过不好的事吗?
”……后来想想一家俩gay儿一个还恐同即深柜的脑洞太大太暗黑不大现实还是算了……orz)综上,反推一个Tam身处的现实世界(传说中的真实事件改编嘛):平凡又不完美的中学生Tam,加上Gay的身份,在学校备受欺凌,在家备受冷眼,家人不信任,动辄将坏事的罪责都按在他头上,即使母亲知道部分真相(钱不是他拿的)也默许其他人的责罚,用眼泪和药物希望儿子“改邪归正”;父亲哥哥动辄暴打,伤痕都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不打眼睛看得见的地方”);父亲夺走他“价值百万”的个人空间(那片垃圾场,也许是那个难以忍受的家,也许是他的卧室,因为Gay的身份被夺走的个人空间)。
Tam生无可恋地在药后幻觉中幻想着母亲的一点点温柔(吃药后温柔的擦拭)、接受(“我担心你”、“晚一点我再跟爸爸谈”),幻想着温柔英俊的理想情人Phum给他少年爱欲能想到的一切(听得懂请求只用手的抚慰、不离不弃的陪伴聊天、面对大事的出头担当),却在又一次对偷枪的质问中,精神不稳定地杀死了母亲、哥哥和狗,在父亲回家后又杀死了父亲(对应垃圾场上先是几声枪响,然后被迷彩服--父亲--追逐,最后才将其打死);随后出逃(那个替Phum还房租,对应的是卖枪后的偿付欠款或自己的房租,那个Phum的机车加油对话和拥挤住处,也是出逃期间自己能够负担的拮据生活状况而已,Phum表现出的一切正常人微笑寒暄、付欠款、赊款表现,很可能只是Tam逃亡期间精神分裂想象出的理想应答者而已),不再服用药物,导致了幻觉世界的崩塌,在梦中梦魇中渐渐面对了现实(钱也快花完了,其实一万七八泰铢,差不多是3500多RMB,不多不少,如果死时身上确实还剩这些钱,确实是面对现实不想再挣扎了)后,回到那个水潭溺水自杀。
其间应该是跳剪了一段Tam继续为自己勉强构筑的一个漏洞百出的买凶过程(找杀手那段谈判过程,真的是生怕你看不出是中学生水平的胡诌了……)。
而Tam被鬼遮眼后绝望地靠在象征死尸(或罪恶感)的墙上黑影后,从梦中梦魇醒过来,一只手轻柔地触碰着他身上的淤伤,他也抚摸着Phum的侧脸,Phum也醒来了,Tam流下泪水,Phum也流下了泪水——这依然是Phum就是Tam的幻想的证明,他们本是一体。
Phum拉着Tam的手一起沉入水中。
透过水面看到的天空,不是入水前的白日或如同之前美丽的蔚蓝天空,而是如钩一线月牙。
(最后我真挚地希望,导演拍水下戏的水中杂质是剧组做的效果,毕竟,我和大家一样担心阿塔潘先生会不会得眼膜炎[笑哭])
整部电影都沉浸在黑色的画面中,观影的我像是被压在水中蒙上双眼,只能不断像更黑暗的地方沉下去,沉下去。
妈妈说会和爸爸聊一聊,和第一场骑车载男孩时怕男孩冷给他披上的蓝色外衣,可能是让心稍稍缓送一下的两个点吧。
并没有多少流泪的镜头。
像是痛苦被压抑在胸口,卡在喉咙,没有拯救,只有沉沦。
看完一整天心情都不好。
啊呀呀。
结局,他的父母跟哥哥都死在客厅里,是不是侧面反映出了垃圾场、厕所那里的情形是幻想出来的。
全程好像男主跟男友都没有通过手机联络过,但是男友经常出现在他周围。
男友在泳池救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自己不想死淹死,所以,想像出来的救赎吗?
最后认清了自己把家人都杀了之后,选择自杀,所以,想象出来救他的男友也不会再救他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幽暗。
它是一个活物,当我们待在影子里时候,这个幽暗就会开始生长,开始进入血液,开始慢慢的靠近神经中枢。
但只要站在阳光下面,幽暗就会缩减,退潮,不会完全的消失,但是可以,控制在那个小小的范围无法生长。
这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看的故事,这是一个讲幽暗的故事,让我觉得苦恼,因为我对自己说过,“要永远生活在阳光之下...” 幽暗的森林,里面有奇怪的东西,我永远不要靠近,这个故事好像把我活活丢到那个黑森林,看了不想看的东西......
鬼校亡友最后一集的电影版。就是一精神分裂受,幻想出的攻,多年的压抑与欺凌杀了家人,自己很清楚却又无法面对,于是就幻想攻与他分担跟他一起雇凶杀人,包括鬼遮眼也是受自己分裂出来不想面对的,而攻既然是假的,最后跟攻躺水底看天空那里应该是受在自杀吧
电影的完成度较糟糕,但剧情情节还不错。
枪爷偶尔会流露出一丝忧郁 挺瘆人的那种
前半段非常好,壓抑、孤獨、致鬱的氣氛被男主的表演和色調很好的渲染,男主憂鬱臉讓人看的很心疼。後半段太搶了,拍的很亂,難道是想表現男主的情緒慌亂複雜?我覺得把男二想成存在或臆想出來的都能解釋的通,但最後的自殺戲比較偏向為臆想情人。
镜头画面还是挺美的,很戳我。gun宝和前夫哥的颜值也是在线的,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反抗挣扎最终落幕为绝望的故事吧。
画面和风格都有了,小盆友演技也好不容易
神。敲门声都被我震出心跳!到底是腐片还是鬼片啊!
2015柏林全景单元,泰版白敬亭和他的幻想男友
gun宝演技一绝
万物可恐怖,我喜欢这个情绪和感觉。
有格调的烂片
蛮小清新的演员,偏偏拍了这么一部奇诡难明的电影
非常不喜欢这种需要搭配解读,已经半强制性让观众看2次的才能理解的电影……
阿塔潘泰腐演技天花板没人反对吧
喜欢,很喜欢这种调调,GUN的演技非常好。现在的电影都不好好讲故事了,喜欢打乱时间线,只展现一些片段,让观众脑补。反而按照时间线讲故事的成了老土。后三分之一一直在想,恋人存在不存在。我也终于进步了呢。
糜烂尸体、死人印记,本来可以好好拓展……新片<Malila: the Farewell Flower>非要去学阿彼察邦借泰国传说宗教故事来做文章,搞些长镜头来又学不到阿彼那种味道。没有温暖的子宫洞、没有霓虹的医院房,淡得通篇都在野外听鸟叫虫鸣、自然白噪音。看得金智奭奖的评委都在打哈欠,强忍睡意……
镜头真好看!
为了男主那柔弱的小身板儿看完的,没觉得多厉害,看个电影还非得整得跟考公务员的智力题一样。导演能忽悠两个小鲜肉搞不懂剧情的情况下演出来也挺牛掰。
为了gun和oab来看 gun对情绪的表达好厉害 电影是一部意识流和概念性大于故事性的作品 电影的氛围感非常强 冰冷压抑颓废的画面 废弃的泳池 老旧的房顶 脏乱的垃圾场 电影的分镜和构图也很有那种孤独又喘不过气的窒息感 气氛是掌握的真的好 导演的镜头语言也很细腻 故事不是很能get 最喜欢两人在天台 oab躺在gun腿上那一幕 有一种00年代的疼痛青春气息 感觉那一刻时间都暂停 仿佛世界上只有两个人 孤独寂寞的空气里仿佛只剩彼此指尖温度的救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黑暗中也可以美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