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

舟を編む,The Great Passage,编舟记 动画版

主演:樱井孝宏,坂本真绫,神谷浩史,金尾哲夫,麦人,榊原良子,斋藤千和,日笠阳子,谷育子,浅沼晋太郎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编舟记》剧照

编舟记 剧照 NO.1编舟记 剧照 NO.2编舟记 剧照 NO.3编舟记 剧照 NO.4编舟记 剧照 NO.5编舟记 剧照 NO.6编舟记 剧照 NO.13编舟记 剧照 NO.14编舟记 剧照 NO.15编舟记 剧照 NO.16编舟记 剧照 NO.17编舟记 剧照 NO.18编舟记 剧照 NO.19编舟记 剧照 NO.20

《编舟记》剧情介绍

编舟记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缔光也(樱井孝宏 配音)是一位性格非常内向的年轻人,总是无法很好的通过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可是这样的他偏偏进入了公司的第1营业部,每天的工作都让光也感到压力非常巨大。一天,光也意外的在大街上遇见了名为西冈正志(神谷浩史 配音)的男子,这个看似轻浮又油嘴滑舌的男人,竟然是辞典编辑部的一员。 正志在光也的身上发现了校编辞典的天赋,于是邀请他加入编辑部,开始了对于辞典《大渡海》的校编,光也就此结识了对文字爱得深沉的荒木公平(金尾哲夫 配音)、将自己的一生都投注到了辞海中去的松本朋佑(麦人 配音)以及性格非常努力务实的佐佐木薰(榊原良子 配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奔爱至诚感天复仇行动地牢围攻2内特的梦想剧院笨女孩战狼2中间人先生第三季拐杖打破无限无路可走:轮盘赌新木乃伊1公升的泪北方的葬礼风俗店之行改变了我的人生犬爱鬼语者第四季孤国春秋第二季佳偶自天成没落要塞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第一季我的男男男男朋友不可抗力爱上你残缺不全哈斯木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心底里的名字鬼娃回魂复仇女警诡扯

《编舟记》长篇影评

 1 ) 对喜爱的事业投之以执着

今日看了第二遍《编舟记》,相比第一遍印象更加清晰。

如若有一份值得投入一生的事业,持续的热情输出,那是多么的幸福而持久呢。

再回到现实中,面对如此攻击性太多的社会,周围的世界变化多端,要做到心无旁骛,只一心追求热爱的事业,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但也正如此,付出额外的代价维护热爱的事业那一片天地,这样做也是值得。

正如,西岗被调走,马蹄要独自完成内部和外部的工作。

相对于能够热情的和人交谈的西岗,马蹄并不善于交际。

可是,他为了实现大家共同梦想——“大度海”这部词典的成功问世,他还是会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用他笨拙的言辞,用真诚的话语争取一切的机会。

因为为了喜爱的事业,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正如现实中的我们中,那些为了心中梦想,日以继夜的奋斗的人们。

他们之所以奋斗,是为了想要实现点什么,或者看清楚梦想的真实面貌,往大的说,通过艰辛的工作,能够为这个社会实现点什么,提供一些帮助。

正如《编舟记》这部职场番剧中新被调入的女同事,如何在这个公司冷门的言辞部门找到自我的归属,她从事的每天相似的工作能带来具体的什么吗?

随着她不断地近距离的接触这份工作,请教询问,近身观察马蹄的日复一日的认真工作的状态。

以及倾听前辈们的讲述,她看到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他们的工作成果——大度海为这个社会增添了怎样的色彩。

而被调岗的西岗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心中的大度海能出世的梦想而奋斗着。

也许,一个人的一生有一份热爱事业,有一群与自己共同奋斗的伙伴,即使某一天因各种原因分开,有一个共同事业梦想的维系,总会有一个相聚。

在远方的伙伴,想到另一个地方同样在奋斗的曾经的同伴,他也能独自承担起这座共同事业的梦想大厦。

正如《编舟记》中,马蹄君进部门没多久,同事们都各奔东西,只生下一位相伴的大姐——佐佐木。

但这只是现实的分离,在共同创造大度海能问世的这个梦想大厦中,伙伴们始终陪伴左右。

也正因为如此马蹄君独自独自奋斗也能如此专注。

更何况他本身就非常适合做这种类型的工作,其他人也通过他的熏陶,发现编辑词典工作的乐趣。

可能,在我们感觉热爱的工作有些无聊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看看那些和一同投入这份热爱的工作的优秀之人。

即使看似无聊,他们也能发现工作的乐趣之处。

对喜欢的工作投之以热情,持续认真对待,对己对他人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呢。

 2 ) “匠人”之外,我们谈一种生活状态

这部番可以说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一部番,准确来说称得上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最初也是朋友安利给我,说值得一看。

看过太多一波三折、情节跌宕的故事了,甚至于有一阵只有越新颖越曲折的故事才能吸引到我,编舟记却像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清风,打破了我对于一个好故事的理解。

从全篇来看,这个故事无疑塑造了以男主为主的十余年认真编辑词典的“匠人”形象,令人尊敬,这也算故事的主旨之一了。

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我更加认为这个故事是在讲述一种生活状态。

故事开篇便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迟钝做事慢吞吞的人做着和他性格完全不相符,以他的能力完全无法胜任的销售工作。

而他在机缘巧合间,凭借自己对于文字的敏感和爱好,加入了编辑社编辑词典的工作中。

日复一日做着没有太多改变的工作,时间就如此流逝,一步词典编辑十几年,终于成就,往后看是无止境的修订再版工作,潺潺如流水的生活却令人神往,引人反思。

有多少人正如主人公一样做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也许还有很多人还在寻找自己喜欢或是想做的事,但是如果已经找寻到,那么像这样不紧不慢地,依着步伐做着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时间在工作中缓缓流淌,缓慢却又充实,不正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事实上,我们很难听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也许忙碌了太久,跑得太快,我们没能停下来好好看看书,好好面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

每一天和文字相对的过程,是男主感到有条理身心愉悦的过程,是自己内心想要的。

花十几年,去编辑完一部字典,去成就一份事业,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理想。

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在路上,甚至没有找到方向。

真正理想的状态,大概便像故事中如此,节奏是舒缓的,生活不一定是“波澜壮阔”的,工作也许就是在重复和枯燥中度过,每一日却是在扎实前进着,等哪一日回头望去,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走了这么久,这么远。

这么安心。

 3 ) 规矩而拘谨

这是一部规矩而有些拘谨的「辞典编辑部的故事」。

从马缔被慧眼识珠到松本前辈去世,辞典编纂,这一必须倚靠作者、编辑、宣发、资本支持的集体造就的成果,画上了一个仍在运转的圆环。

故事以《大渡海》为主线,编纂的每一个流程都有涉及,同时穿插工作人员们在事业与生活中的逐渐成长,这传统的叙述偏好也是使我感到拘谨的一个点。

这个故事的重心在于表现编辑们「记录生活中变化的语言系统」的传承,而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大渡海》。

设置这一重心的代价是,可能会牺牲另外一些个体生命的细节。

这样的朦胧图景,相对来说也是理想化的。

一个部门看起来专攻一本确实将有大贡献的书稿,少有其他事务工作,少见低质图书出版,其实蛮幸福的。

编纂组织者是个专业对口、热爱工作的人,连梦里都是帮助人类渡过语言之海,也并不常有。

这也是西冈比起马缔更令我感到亲切的原因之一。

不是专业人士就能忍耐自己事业的方方面面,琐碎、无聊、惹人厌恶、缺少意义的事情,充斥着每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把一样了不起的事业,分解成一件又一件令人欢喜令人愁的日常。

可恰恰是在这千头万绪而非唯美梦幻的日常中不断找寻自己的位置的行动,才令人仿佛能从中看到一个平凡的自己,在这平凡里的独特的可能性。

 4 ) 标不了题

看到第六集没沉住气就来打星。

因为之前看过电影有了情怀并未觉得剧情平淡,反而动漫版表现力不受约束使得观感活起来。

女主感情没有前者,和男主的互动少了苦涩多了浪漫,再加上喜欢樱井孝宏和坂本真绫真是一本满足。

op绝赞,如果说电影的BGM蓦地能够打动人,动漫的BGM是融入了剧情里。

看电影的时候是去年暑假,工作没找到闲赋在家看的,图的是打发时间,但仍旧被他们用一生来编辑大渡海而感动。

看动漫是工作了之后,更能理解男主知道西岗调走之后的心情。

像我这么没有自信的人在知道要独自面对工作的责任时候真的像陷入土泥一样。

最后的亮点画龙点睛,感受到了制作者的心思。

 5 ) 平凡里的伟大

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在自己编纂的《英语词典》的序言中说道:  从事卑微工作的人注定要接受这样的命运:他们的努力完全是出于对不幸的恐惧,而并非是为美好前景所吸引。

他们备受责难,得不到任何赞扬。

他们因为失败而名誉扫地,因为疏忽而遭受惩罚,而且即便成功也听不到掌声,付出也得不到回报。

  词典编纂者就是这些不幸人士中的一员。

  约翰逊在词典中将“词典编纂者”定义为“一种无害的苦工,整日埋头于探寻词源、描述词义的工作”。

在编舟记里,不仅仅看到了“无害的苦工”在字典堆里日复一日的工作,也看到了这个工作衍生的专注与感动。

任何一个领域,倾注了热情,都有无限风光。

 6 ) 业:被一种难以割舍的念头所驱使而从事这份工作

剧情很简单,一群人要编纂一部叫《大渡海》的词典,然后他们现在编了13年了。

这期间有摇荡,有渐进,有帮改情书的友谊,有不愿见光的办公室恋情…新人来,旧人走,13年后,只剩马缔一个正式员工,帅气小伙西岗变成中年大叔,慈祥的老奶奶也成了照片里的人,好在五个编词典的人还常聚在一起。

马缔充分诠释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

平凡而浪漫。

很好奇,为什么常有日本人『一生悬命』(用一生时间拼命努力,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某件事情上)呢?

老爷爷关于『业』的解释——生计/工作,又或者是天命;被一种难以割舍的念头所驱使而从事这份工作。

能找到自己一生所爱的业很幸运。

从社学角度看,细节做到极致大概因为岛国缺资源。

而一生只做一件事也许是他们阶层已经固化?

敬佩匠人精神,但是想到一生的工作是重复做一件事,我大概率做不到。

 7 ) 小舟从此逝 沧海渡余生

朋友推荐漫画新番《编舟记》,说是痴迷文字的人必追,去B站看,没想到是辞书编纂这种学术冷门题材。

求学时做过词条整理工作,所以剧情刚刚铺展就攫住人心。

主角对词语微言大义的精准把握和探赜洞微时展现的专业品格,让每一个对语言敏感的人都能获得感动与共鸣,就像有双温柔细腻的手将你轻抚慢摇,让心灵都为之轻颤荡漾、熨帖平静,又能在高潮处适时将你点燃,直到热血沸腾。

《编舟记》以厚重坚实的骨架撑起了饱满丰匀的血肉,它不仅仅是关于词典编纂这种冷冰冰的故事,还是有关情感人性的温暖叙事。

辞书编纂绝对是一项诗意与理性兼具、浪漫与真实交织的伟大事业,通过辞典《大渡海》长达15年的编写工作串联起来的各个角色,为共同事业而协力奋进,在不断的碰撞磨合中理解他人、审视自我,在对语言传统的赓续、扬弃与创新中追索真相、照见人心,为人做事用情都追随本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词汇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言语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词典这一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心意的言语。

”辞书编辑将繁如恒河沙数的语词捡拾提炼,披沙拣金、千淘万漉以还原语言本真。

语言是什么?

这是一个人类问了千百万次还没能探究出答案的问题。

语言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将浩如烟海的语料爬梳整理,从千头万绪的造词理据中钩沉索隐,只为一窥天机。

于是才有车洪才、陆谷孙倾尽毕生心力沉潜辞海的坚守,滴水穿石,皓首穷经,以偿平生夙愿。

他们在语言文字和内在生命间创建共同的体验,他们因为窥见了真实世界的一角,而喜悦、而惊奇、而思虑、而沉迷。

语言不愧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它使人超越其他动物成为真正的“我”,它维系群体、沟通你我、组成社会从而使人挣脱自然的摆布;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构造出无限的话语;它文约意广,以抽象的符号形式承载并表达丰富的情感;它贮存了人类一切认识成果,帮助人们传播知识、思索万物、叩问宇宙。

从魏晋时的言意之辨,到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从科幻小说《诗云》中穷尽汉字所有排列组合以描述一切已知事物、预测一切未知事物的大胆构想,到如今已成现实的亚马逊云计算系统成功创作生成出莎翁作品的“无限猴子理论”,人类对语言本质的探索追问从未止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语言学者行舟摆渡于汪洋辞海,这些怒涛洪流里坚毅笃定的舵手船工驾乘一叶小舟,以有涯随无涯,为艰难泅渡不辨方向的人指明航程,引领众人渡沧海,渡真情,渡人生。

 8 ) 期待未来的实体书

实体书的没落不可避免,我个人十分喜欢实体书,书页在指尖翻过的感觉让人心醉,但电子书的确更方便性价比更高这一点会让实体书无法避免的渐渐离开主流。

看了编舟记突然有种感觉,今后的实体书应该会有更多的特色吧,当一本书的设计从版式到装潢再到纸张的采用,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更加具有越来越多个人色彩。

而现在书籍的打印装订花几千块买几个小型打印机装订机现在都可以个人完成,完成一本实体书花费的金钱只会越来越低。

或许不用太久的将来同一本书,读者很方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完成个性定制。

那时书的实体就不仅仅在书籍作者和书籍设计的出版社之间完成,读者将会取代出版社的地位,成为书的完成者到那时,书不仅是作者的心血,设计者的成就,读者也会是这本书的更深入的参与者,让自己手中的每一本书都是自己的宝藏可以独享也可以分享哇,这样想一下,也很棒不是吗?

 9 ) 很静很暖执着和语言魅力

很静很暖[心]尽管表达很拙劣,但对于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叨叨记录点什么_(:з」∠)_起初看名字并未想到是讲述关于编辞典的番,看第一集的时候是觉得题材很新颖很棒,而且从一开始几处关于词语的解释,就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可以说看完第一集就比以前要喜欢上语言了吧,将辞典比作大海中的孤舟,名字就很独具匠心,编纂辞典为陷入语言沟通旋涡中的他人提供帮助,可以说剧情朴实又浪漫吧马缔很闷,但是一股较真的劲对于编辞典这一工作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从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感觉到最后,马缔在编大渡海的过程中改变了很多,但对喜欢事物的从一而终却依旧没有改变。

再看到马缔那么多年后对林香具矢的称呼一如初,有点小震惊,但是再想想,这种依旧相敬如宾的情感确也是长久不淡的,很美好,这两个都是对自己喜欢事物抱有极端执着的人,很厉害。

[心]荒木和松本老师更是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编纂字典吧,一生的事业。

岸边的融入增添了新鲜的流动,也为她能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而感到开心。

最后是这部番里我私心喜欢的角色,西冈。

[心]最初的他给人感觉擅长交际,甚至可能有点滑头,但从他很认真的在为辞典部的运营而努力,知道自己这样高调一定会引来对自己的处分,但依旧发挥自己的长处很拼,在知道自己要调离部门时候的隐忍,从这里开始我就喜欢西冈,到后来准备要下跪那里简直觉得西冈这个人太好了,而在他明明逐渐开始喜欢上编辞典,却要调离部门那里,真的真的很庆幸他有三好这样一个女朋友,他们这一对的情感也是着实的喜欢。

词汇、语言是怎样都繁衍不息的,整篇的节奏、镜头都特别让人感到舒心,灵魂的宁静,坚定、柔韧、让人动容的故事,没有特别大的高潮和转折,没有刻意的卖点,但真的可以沉下心,乘着这样一叶扁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他们的热情十几年从未消退。

轻简的基调,能让人变得柔软却稳健地向前走。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航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

那是找到独一无二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词典,那就是《大渡海》。

”一部可以涨知识安静感受下去的番,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样的番。

 10 ) 置身于“语言之海”——《编舟记》彩蛋及其他

辞典的编纂工作没有尽头。

承载着希望,航行在词汇海洋上的小舟,航程永无止境。

《编舟记》的原作者是2018年10月番《强风吹拂》原作者三浦紫苑。

2018年,三浦紫苑用“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让长跑这个慢吞吞的运动充满了别样的燃;2016年的10月,她将词典比作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让大家领略词典编纂背后不为人知的“热血”故事。

长跑虽然慢热,但终究是竞技类运动;而编纂词典是和时间长跑,永远没有尽头。

但正是沉闷无味的工作日常,让所有观众都能品味到词典编纂的不易和编者的坚毅。

每次看到众人耗时十几年终于完成《大渡海》的那一刻,我仍会热泪盈眶。

本文将发掘这部番剧背后的隐藏细节和彩蛋,让大家更加了解《编舟记》和词典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并非一夜造就。

本文彩蛋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动画中隐藏细节,第二部分是关于词典知识的延伸。

隐藏细节1.动画OP里,马缔起床时身后的桌子上会摆不同的词典,分别是:

OP截图《广辞苑》《大辞泉》《角川新字源》《新明解国语辞典》《集英社国语辞典》《汉检汉字辞典》《明镜国语辞典》《くもんの学习小学国语辞典》《新レインボー小学国语辞典》《旺文社国语辞典》《チャレンジ小学国语辞典》。

2.片中小剧场中出现了四本小词典分别叫片中小剧场中出现了四本小词典分别叫海くん、リン太、 泉くん、 ヒロシ。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日语辞典名字经常以“林”“泉”“海”等结尾(这里的海くん应该指《大渡海》),而“广”(ヒロ)“大”等经常用于日语辞典名字开头(比如说《广辞苑》、《大辞林》、《大辞泉》)。

3. 马缔吃的泡面是日本著名拉面“札幌一番”的山寨版——“扎晃一番”(小说译名),是马缔在附近折扣店整箱打折时买的。

4.阿竹婆婆的早云庄只有马缔一个住户。

因为早云庄的租户越来越少,住在一楼的马缔就把书搬到隔壁空出来的房间,最后书越来越多,原本住在一楼的阿竹婆婆也不得不搬到二楼住。

5. 第八集中,早云庄的猫从阿虎变成了虎郎(小说译名)。

小说中阿虎是在阿竹婆婆死去后消失的,尽管林香具矢和马缔多番寻找,也终究是没有找到阿虎的身影。

几年后,和阿虎酷似的虎郎定居早云庄。

阿虎

虎郎6. 马缔光也写给林香具矢的情书中出现了两首汉诗(这里指日本人用汉字写的诗)。

第一首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汉诗人菅茶山的《冬夜读书》:雪拥山堂树影深,檐铃不动夜沉沉。

闲收乱帙思疑义,一穗青灯万古心。

从明治时代日本学习西方实行现代教育以来,菅茶山的诗经常被选编进各个时代的中学教材。

第二首是夏目漱石写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的汉诗《无题》,原诗如下:眼識東西字,心抱古今憂。

廿年愧昏濁,而立纔回頭。

靜坐觀復剝,虛懷役剛柔。

鳥入雲無迹,魚行水自流。

人閒固無事,白雲自悠悠

词典知识的延伸外表看起来都是厚厚一本,收录的词语看起来也差不多,为什么还要不停出版不同的词典呢?

词典与词典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选词因为语言中的词汇是多种多样,不停变换的,有新词语生成,就有旧词语死去。

服务对象和功能不同,不同词典就有自己的取舍规则。

比如说动画里的《大渡海》,以及与之类似的《广辞苑》《大辞林》《大辞泉》,面向的是普通读者,它们就会以记录描写现代词语为主,不收或者少收古语;像《岩波古语辞典》等古语词典,是用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其收录的词必然不能紧跟时代发展。

而且为了让词典更实用,很多词典都要具备多种功能,会加各种百科词条,所以大多数面向普通读者的词典不只是单纯收录语言类词条。

动画中的《大渡海》的定位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型词典,因而收录了人名、机械名词、IT名词和时尚名词等。

(2)解释含义方式解释词条含义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树立规则,告诉你应该怎么用;而第二种则是如实记录下这个词在历史上、在生活中如何使用的,告诉你这个词曾经是怎么用的。

前者是立了规范,所以叫“规范主义”;而后者是如实记录,所以叫“描写主义”。

释义方法根据时间顺序还可以进行分类:一种是从前往后,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先描写最古的意思,再往后追溯到现代;一种是从前往后,先描述现代语义,再描述生僻古老的用法。

曾经长时间占霸主地位的《广辞苑》就属于从前往后,三省堂耗时28年的《大辞林》属于从后往前。

后者更符合我们这些普通观众的认知习惯,符合历史发展需求,因而《大辞林》大获成功。

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测《大渡海》也是一个从后往前释义的词典。

日本政府真的不重视词典编写吗?

动画在最终话第11话中谈到《言海》时说,日本至今没有出现一部由政府主导编纂的词典,荒木说听闻这样的消息,感觉日本政府对文化不重视,因而气愤不已。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就需要回顾《言海》编纂的年代——明治维新时期。

事实上,大槻(guī)文彦自己编纂《言海》是受命于明治政府文部省的。

1869年明治二年,就有人向政府提交建议书,文中建议:“第一,撰国史;第二,撰风土记;第三,撰日本辞书。

”也许我们对小学课本里的《最后一课》还有印象,小镇被普鲁士占领,学堂以后改教德语,镇子里不管男女老少都赶来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可见语言里蕴藏着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明治初期的日本也在寻求这种民族意识,所以统一语言、编写史书就至关重要。

大槻文彦编写《言海》之前,政府就曾聚集10名国语学者编纂国语词典,名为《语汇》,但是因为学者们意见不统一,分歧过大,虽然耗费了14年,但是这部词典依旧没有完成。

大槻文彦的祖父是江户时期著名的兰学家(日本江户后期通过荷兰语学习西洋知识和文化,由此形成的学问体系称为“兰学”),他自己也参加过英语词典编纂,政府看重他的洋学背景,因而选择由他来编纂这部有重要意义的词典。

大槻文彦也不负重望,花费17年时间编纂《言海》,又花费了17年时间修订增补了《大言海》。

《语汇》编写失败后,日本政府也一直没有放弃,1985年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在正式宣布要花100年编写例解式国语词典《大语志》,但最后因为工程量过于庞大,计划搁浅,如今也鲜少提及。

真的存在主角团那样热衷收集词条卡的狂人吗?

动画中松本、荒木和马缔无时无刻不在收录生活中的词汇,吃饭喝水、生病卧床都不能耽搁。

看起来是艺术上的夸张,但现实生活中的词典编纂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解国语词典》和《三省堂国语词典》主要编纂者见坊豪纪从1961年开始,每月收集1万张,以一己之力收集了145万张卡片(当时是没有手机和电脑的……)。

为了收集语料,他单独买了栋房子,最后还辞去了国立国语研究所部长之职。

每天看报纸、看电视就是为了收集语料,甚至在听戏、听相声时也从来不笑,只是专心搜集表演者台词中的语料。

《日本国语大辞典》的主要编纂者松井简治花了6年搜集资料,个人藏有“和书”5902部,共17016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马缔的书可以占满一整层,一直堆到天花板了)。

做词语释义时,每天早上3点起床,工作5小时后再去大学里教书,寒暑假每天工作10个小时。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先生(1940-2016)生前编纂《英汉大词典》和《中华汉英大词典》时的日常是这样的:

几十年如一日编纂词典的人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正是几代人不懈的付出,我们才得以一窥语言之海的魅力。

(本文标题借用高见宏纪实小说《言葉の海へ》)原文发于B站。

本人专业不是日语,也没有学过词典学之类的课程,当初只是好奇去查了资料,有些资料也找不到来源了。

如果有任何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编舟记》短评

十月唯一追的一部,可惜自己还是活在三次元的人,虽和其他某些新番比肯定是秒杀,但动漫呈现方式的限制太大,还是偏轻,轻小说变轻动漫加入很多戏剧性的元素夸张化。与之比对,电影版则是一种精致化的拔高。不过随便看看,还是挺赏心悦目。

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电影更短点,也很精彩。

10分钟前
  • 空空
  • 还行

3集 匠气过重 监督不行 丝毫没有动画该有的表现力

12分钟前
  • 阿泽
  • 还行

刷新认识,惭愧从未将工具书当做“作品”去看待,印象中只是拿津贴搞的机械性整理,想象不到这般满腔热情倾注人生的画面。无纸化趋势下,像这样费时费力更新永远跟不上新词涌现的砖头书大概有一天会成为历史吧。动画本身有点无聊,毕竟十年如一日工作性质如此,也不能再苛求。还有,感情戏真的尬死了。

17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还行

面对浩瀚无垠的语言之海,找不到任何捷径渡海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静静伫立,那些想传递给对方的思念和话语,就仿若似封存于内心深处。辞典,便是能跨越这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

21分钟前
  • 杜若洲
  • 推荐

又看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难得精神。分镜做的特别棒

22分钟前
  • 小妖
  • 还行

讲匠心的故事。前几集还挺好看,到后来太赶了,一点转折都没有怎么就好几年都过去了?之前铺垫的冲突全白费了。

26分钟前
  • AKANE🐱
  • 还行

只要画面里有很多书,我就会有安全感觉得很踏实哈哈哈

29分钟前
  • 熊里的小木屋
  • 推荐

毫无疑问的本季最强番。作画方面,在本番季各种捉襟见肘之下仍然能勉力维持这个水准已属不易;故事方面,从电影拉长到一季的确从容很多,也细腻很多。叙述上,这是一个非常日本的故事,只属于日本的故事。

30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力荐

看着角色们认真地为编纂辞海,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真的很感动,能够找到一件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真的很幸运也很幸福。

31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力荐

制作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感觉剧情没有起伏……

36分钟前
  • 玛门Mammon
  • 还行

个人觉得比电影更还原。明朗又沉静的感觉。云田老师的人设完全符合我的想象。可惜的是集数所限,剧情不够连贯,起伏不鲜明没有书中的紧张感,人物刻画不足。但是啊,还是唤起了自己对辞典和背后之人的敬畏以及对这些感知到自己天命的人的向往与羡慕PS:想知道新华辞典过去与现在的故事啊

40分钟前
  • 口木君
  • 力荐

为嘛老有种漏看一集的感觉,剧情过渡得有点快。马缔真的是为辞典而生的人这点有些震撼,一个人能找到把自己效用发挥到最大的工作而自己又乐在其中真的很不容易。西罔也很不容易啦!人情世故哎

44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日本人擅长在平凡枯燥中寻求伟大

47分钟前
  • 小宇宙中心
  • 还行

5这动画太认真了。

51分钟前
  • 黑色太少
  • 还行

不如电影。。。

55分钟前
  • 空明流转
  • 还行

三星半。本身是个平淡的故事,只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语言的执着追求才点亮光环,但动画把故事处理得更平淡了……十一集看了半年,每一集都像在催眠……

58分钟前
  • 盐海
  • 还行

之前看过电影,所以追番时会冷静的想:维基百科和人工智能明明能做得更快更好,穷尽一生编篡一部词典究竟有何意义?不过三浦紫苑在《强风吹拂》里借跑者之口已经回答过了:如果只是追求速度和排名,人生会变得多么空虚。也许和同伴以及后继者日复一日的朝着同一个目标踏实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吧。但是,寻求意义和同伴的行为是否只是人类为了完成大规模协作所制造出来的幻觉呢?没有意义的人生真的不值得去活么?活着,能吃能看能感受本身就很不错哇。

1小时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

考哥很厉害,剧情无聊…

1小时前
  • 没病走两步
  • 还行

要以可看度趣味性来讲,那也就是刚刚合格,不过因为喜欢题材和原著所以多给了一颗星,偶尔吃饭的时候点开一集,11集每集二十分钟我断断续续的大概看了快一年,主要是不够吸引我就很难说惦记着想看,但也理解这种类型确实不好写不好制作,片里时间跨度还很长,人物没有办法太细致的去刻画,只能通过故事需要去创造推动剧情的角色,我猜电影可能会好些,毕竟真人的表演会生动很多。讲语言讲词汇的作品我总是难免偏心,字词语句带来的安全感可太舒适了。“语言不该是权力对抗和支配他人的工具。语言是自由的,使用语言的人心也该是自由的。”这句话在此时此刻更应该被记住。

1小时前
  • 巨米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