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一个女生聊过一次洪尚秀,我问看过洪尚秀没,她说看过,但是觉得他的电影太猥琐了,不喜欢。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到底猥琐在何处呢?
意识到他每一部电影几乎都讲的吃饭、喝酒、旅行、散步、吹牛,最后是小旅馆,男女间的那点事,连体位都千百年的传教士一成不变。
片中所有男女几乎都是“心术不正”的,喝喝酒吹吹牛就直奔小旅馆了。
这种故事当然是不会为主流传统女性所喜欢,被骂猥琐一点都不冤。
2欲望,可以说是洪尚秀主题中的核心,食欲只要有钱如何都易满足,而性欲牵扯到其他人,则要复杂和有意思得多。
进一步说,洪尚秀关注的核心应该说是“知识分子的性欲”。
洪尚秀所有镜头都是对准现实,生活化的,除了性,片中人物在性方面脱离了真实,行为策略要激进和浓缩得多。
他镜头下,作为知识分子的男主,一方面自视甚高不愿意轻易屈服于性欲,比如本片中和朋友叫了两个小姐一起喝酒玩脱衣游戏,别人都脱光了还想方设法跟他调情,结果他只喝酒不脱衣,一言不合就把朋友甩下自己结了账走人,在夜深的小县城一个人到墙角抽烟。
看起来似乎不是随便的人,至少在面对自己性欲时不愿意草率了事。
可另一方面,面对舞蹈家秀婷的撩拨一点就着,马上抛下朋友去小旅馆干柴烈火了。
在性欲面前,友谊的小船还真是说翻就翻。
可当秀婷希望从他身上获得承诺,要他说“我爱你”时,他却犹豫了。
是的,跟妓女一样,他不爱她,不一样的是却跟她上了床。
所以秀婷跟妓女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3说到底,简单的性欲跟食欲是一样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者花上几块钱巷深处的小野店也能满足。
然而人类的复杂之处在于对于性欲的附加期望很高,不仅要有肉欲,还要有情欲。
男主跟妓女的关系只是金钱交易,而跟秀婷的则不同,源于秀婷对他才华的崇拜,是一种占有的过程。
靠自己的才华和魅力骗炮,对于这个落魄的男演员来说,可谓精神上莫大的满足,而不仅仅在于性欲方面。
从男性角度来说,性的满足是底层需求,娶一个漂亮的女人,更是向社会宣示自己能力和地位的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社会关系里,女人颜值的重要性高过一切;而男性即使人丑啤酒肚也没关系,女性在这方面要耐受得多,因为女人靠的是他的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来获得自己的社会认同感。
不要说这些不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人的颜值男人的钱就是传统感情的经济基础。
至于性格、幽默感、感觉这些上层建筑,是进一步的话题。
所以相亲这种直接匹配好经济基础,再去谈上层建筑的方式,才会如此流行和实用。
4拍到这里,洪尚秀仍不满足。
秀婷的疯狂倒追逼迫他告别朋友,离开这个小城回家。
火车上,他遇到了少妇孙娅。
孙娅与他搭讪表现出兴趣,勾起了他的猎获欲,于是他邀她去餐厅车厢喝酒,却遭到了拒绝,这让他感到挫败。
孙娅下火车后又在窗前跟他主动告别,男主终于被撩得不行了,家也不回了,下了火车偷偷尾行跟到人家家里。
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和上半部分如出一辙,可是男女角色却发生了转换,由女追男变成了男追女。
原来两人中学时候便认识,男主那时候除了跟十五年后一样尾随到人家家里搭讪外,还帮她击退过小混混的骚扰,所以孙娅之后才一直关注着他,在火车上能认出这个落魄的三流演员。
问题的核心变成,此时孙娅的已婚身份,她嫁给了一个大学教授。
待到他俩第二次去小旅馆上床,男主发现自己没了性趣,硬不起来。
他跟孙娅表白说他现在只想跟她“纯洁地”共赴死亡。
两人顺路算了个命,准备分手各奔前程时,孙娅却回头跑回来,让男主等她,她准备回家拿钱(跟他私奔)。
男主穿过铁门看着巫婆把院里的东西收拾进屋里,一个人在雨中淋成了落汤鸡。
他再次走到孙娅家紧锁的门前,这次没有再敲门进去,回转离去。
5到这里与影片英文名On the Occasion of Remembering the Turning Gate点题,又和上半部分的一个小故事相映成趣:唐太宗有一个女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处死。
他死后化身为蛇,紧紧地缠住公主。
公主很辛苦,道士向公主指点迷津,叫她到高丽的青平寺去。
到达以后,在青平寺前,公主对蛇说:在这里等我,我拿食物来。
公主进去后再没有回来。
于是,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影片也在此结束。
6所以孙娅和秀婷的区别又在哪?
一个得到了,一个得不到。
你看,爱情的乐趣不仅在于占有的结果,更在于占有的过程,热恋中相互靠近的过程才是最荡漾人心的。
洪尚秀的猥琐,却也正是他面对自身欲望时的真诚。
只有在占有之后,才是让人绝望和逃跑的生活。
生活是油盐酱醋的琐事,是上层建筑的磨合。
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同时又必须在经济基础之上。
而你有勇气推开那扇门么?
绝望这个词我好像真的没有完全认识到。
但洪对人与人关系的讲述,或者说他不是再说爱是什么样子,而是在讨论爱情,爱情是一种关系,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失望。
这种失望大概是这样:结局或许就是这样丑陋,但人其实是不甘心的想挽回。
这里的挽回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中那些真切的彼此都充满爱意的,真正的真心,互相的愉悦这一类,因为对这种情感的珍惜且对过去的自己和对方的那种留恋。
挽回是这个意思。
明知不可能但是一想到过去那些绝妙的时刻,人就会想挽回,但这种挽回是无力的,反思当中的痛苦也是因为这种无力吧。
这种无力其实是一种必要的形式,绝对理性让我们规避痛苦,因为痛苦对身体不好,可我们或许不愿意那么工具。
题外话:情感上的反思、纠结、拧巴这种看似形式的其实是有必要的?
人是一种需要的东西,人会判断有无需要然后进行选择。
可这样子看上去实在是太精准太工具了?
电影角色代表着我们身上不那么理性的部分,我们在作品中去设计这样的角色也是为了替我们自己去发问吧?
简单的人物,缓慢的镜头,看似无关的情节,洪尚秀的电影不是谁都能接受,但肯定是有风格的。
影片借由一个落魄男人和两个女人先后发生的故事,同样的肢体动作不同的态度,剖开男人情欲与情感的分离。
第一个女人紧紧追问也没等到“我爱你”,他对第二个女人却脱口而出。
不能装在心里的,纵使再热情的爱慕也等不到清早的执手相握,留下再美的照片也会被随意舍弃。
男人以为等来的真爱,却是有去无回的空盼,雨中一扇紧闭的门扉,让你发现生活的真相:短暂相遇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各自为安。
792 两次艳遇,她追你你追她。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792 两次艳遇,她追你你追她。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
唐太宗有一个女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处死。
他死后化身为蛇,紧紧地缠住公主。
公主很辛苦,道士向公主指点迷津,叫她到高丽的青平寺去。
到达以后,在青平寺前,公主对蛇说:在这里等我,我拿食物来。
公主进去后再没有回来。
于是,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她对他说:可以等我吗?
我去拿钱来。
在这里等我,然后再没有回来。
他去找她,站在那扇大门前,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他转身走了。
关于长镜头这是我第一次看洪尚秀的电影,扑面而来的是他简单而沉着的镜头语言,非常的冷静,而又带有一种被动,非常无奈,悲观的感觉,但又不去触碰影像中的事件,相对侯孝贤的长镜头来说更加沉着冷静,不像他那么充满了感情,也不像安东尼奥尼那样诡异敏感神经质,他的镜头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确实非常简单,但总是背对着结束,人物从镜头中走远去,总是离去的样子,同他拍摄汽车里头和火车里的镜头一样,都是向后的角度,很少有拍摄汽车前的镜头,这同日本年轻导演却是很不一样的。
总之是比较绝望的感觉吧。
关于偶然的元素。
片中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候麦和安东尼奥尼,忘了说,就连他的长镜头都让人想起侯麦,非常宽容大度的感觉,那么多的偶然情节,出行之后在湖边遇到的两个男人,趴在栏杆上的女人,在船上借火的男人,下雨手机打湿联系不上而车站同舞蹈演员重见,在火车上同男人的聊天,同女人的偶遇,而同第二位女人一起吃饭时提到的,他曾经在湖上见过她丈夫……男主角每一次的出行都是出于偶然的因素,这可是非常要命的,有点像候麦的《绿光》和贾木许的《死人》,主角的出走都是出于被动的原因,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这次旅行的不确定性,目的的不确定,过程的不确定,于是,两个人从湖边到了岸上又不想去看寺庙(提到中国唐太宗的传说),这部片中的男主角会莫名其妙的在饭桌上被舞蹈演员提出接吻,而她下车后又主动叫男主角下车,又不见车回来,只有散步酒店,同女人发生关系又在女人的追问下否认自己喜欢这个舞蹈演员,接着又接到电话说她正在跟带他来的朋友一起,要发生关系,这次形成了三角恋,男人要离开了,是一种受逼迫的被动地离开,如同被追杀逃跑的行为一样。
(男人这时候依旧非常被动,只有招架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需要成长吧,如同《死人》的主角一样,但最后这部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外形上也没什么变化,更像是候麦的人物,这点上不太像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讲述。
)在火车上因为躲避一个不想见的人,男主角坐到第二位女人身边,而她主动同他交流起来,又被她拒绝不愿去车厢酒吧,下车后她又主动道别,微妙的人物关系慢慢展现开了,接着丈夫出现,又是一段三角恋,一个人在饭店吃饭看见墙上的画或者女人更是了,(男人女人的关系,主动地动作,被动的动作,勾引,拒绝等等,这些动作都是非常精确的,且非常简洁,非常布列松,例如在跟第二个女人第二次作爱的时候,他主动说 我爱你,相比第一次的,是拒绝,而他们第一次开房时前在出租车上男人还是弱的被动位置,要女人带路才找到酒店,更是女人登记呢,直到最后男人在主动把女人带到算命的人家,这一幕更是典型的候麦氏场景了,命运的微妙在影片中一直被说起,我相信故事的环节不是只为了仅仅的套住那个预言,否则将很难进行,这样的寓言也在候麦电影中出现的,这么说来洪尚秀用的也是一个古典民间“印证式”的故事,即如同《蜘蛛巢城》和《高卢人 伯士浮》且同《绿光》一样,中国电影《无级》中的“满神”也充当了寓言者的角色,不过她自己又改口之前说过的)。
但是最终男主角还是成长了,总之他是改变了一些,至少会撒谎了,能够主动作事情了。
比如不会像把第一个女人的照片随便给一个在火车上的人,而要把第二个女人写的东西展示出来报复?
(不清楚他的动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说清楚,就像他的性格的犹豫不确定一样,比如他喝酒的时候左右摇晃,在烤肉店打破了水杯,跟人说话的时候没有确定性的语句等等。
)这其中男人和女人的机遇就像《绿光》中的女主角捡到的扑克牌一样,充满微妙的元素。
关于结构(散步,坐车,吃饭,做爱,聊天)这是一部非常东方的电影,我们在小津,侯孝贤,的影片中都见到了吃饭的场景,不停的重复,吃饭是展现一个民族地区风貌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场景,东方人的事情都在饭桌上解决,(其实东方人的饭桌上从来没有大的事情,无非是些生活中琐碎的不能再琐碎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八卦之类,看来,导演是非常拒绝“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表面上显得非常平和,但这部电影明白着谈论着政治,要不然为什么每个女人都提到中国,韩国的庙宇流传着中国唐朝的历史故事,舞蹈演员跳着古典舞和现代舞而送给男主角中国上海的香水,第二个女人在吃饭时候编造的我们甚至不清楚它是不是的“谎言”,也要提到十五年前在首尔的中国餐馆,可见中国文化对韩国人生活的影响,还有为什么要那样“谈判式”的拍做爱的场景,何况“政治”本身的定义关系到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筋疲力尽》就是例证了。
)这里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的地方,也是男主角成长的地方,在山上的饭局,同妓女一起喝酒,吃饭时候接吻,到同第二个女人喝醉了上床,男人在一点一点摆脱被动,从食欲到性欲,似乎是这部影片的表面的结构方式,吃东西的频率小了,但是做爱的次数多了,从第一次跟鸡女没有,第一个女人一次,第二个女人两次……,影片就是在男主人不断的坐某种交通工具离开某个城市,在其中散步,遇到女人吃饭,做爱的故事(说起来有点像安东尼奥尼最后的电影《云上的日子》……),而各个地区的风貌也在这里展现,山区的食物是粥,还能壮阳,城市里头只好喝酒,还有火锅,接着有烤肉,甚至还到了一个菜市场里头,真是,而且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发展中国家自然同城市混杂一起的景象,这也是韩国的特点吧,街道的风光也各不相同,那么多不同的街道出现在电影中,导演的野心也是不小了,不通过“主题”来展现,也可见他的志向决不只在电影中表面上的一点点。
关于“谈话”。
这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物事件的不多的方法,剧作中隐藏了很多“事件起因和结果”,通过对话交待,比如 舞蹈演员问男主角为什么没有打电话给她,作为起因的段落都被省略了,直接进入场景最重要的部分即展现微妙关系变化的部分,这是洪尚秀电影的独特的地方,几乎每个段落都是如此,看来他也是从气氛进入场景的?
而不是从故事。
另外,除了一些距离比较近的镜头能看到男主角的转变外,其它的也要看语言的方式了,(什么时候导演选择大的景别,什么时候用小的?
这个可以研究呢……)。
关于星座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否则导演也没必要再强调第二个女人和她丈夫的生日,金牛座和巨蟹座,两个感情稳定而专情的星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男主角就真是没有希望了,只能在门外徘徊变成“蛇”了。
最后,印证了寓言,但似乎又不太准确,不如《蜘蛛巢城》那样在每个步骤上精准,也不像《伯士浮》和《绿光》那样过程和结果非常明确,可能这是它没有得到肯定的原因,剧作上还是有很多的暧昧,但或着这就是导演要的?
不知道了。
关于人物。
人物相对来说很收敛,动作很少,但是表情却非常微妙,像极了候麦的人物,同时,主人公的呆滞和动作的重复又像是布烈松的影响,可以看见的是,他对演员的动作的表演非常限制,同时对他们的身体,表情非常宽容的了,非常非常自然。
在春川有一名胜为清平寺,相传一个源自唐朝的民间故事,一平民少年因与公主相恋而被唐太宗问斩,死后他化身为巨蛇苦缠公主;直至公主听道士的话,在清平寺前向巨蛇说︰“我会带食物回来,请在此等我。
”当她一入寺后,便再没回来,而巨蛇欲入寺时,当一到“回转门”时,突然雷电交加,因而吓走了巨蛇。
上边这个故事是韩国电影《生活的发现》中主角的一个朋友讲个他的,现实中可能也是韩国一个旅游景点的传说。
电影中的故事和现实中的传说有什么区别没办法去考证,我们就以电影中的为主来解释下这个电影。
很多看多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用男人、性、女人、交配权来解释这部电影,从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它当成一部彻头彻尾的情欲电影了,影片中加两三场做爱的戏,并不代表的就要拿性来作为主体。
看这部电影应该变成电影中主角来看整个故事,包括其中蛇的故事。
仔细看蛇这个故事,其中最悲情的不是公主,而是书生,他与公主是相爱的,但被唐太宗杀了,然后变成蛇缠着公主,按照一个人性的理论来说,蛇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人的愤怒时会做出任何事情,蛇想与公主死在一起是单方面的意愿,但蛇会觉得我们是相爱的,公主也会这么想,但结果公主用了道士的方法骗了蛇,所以蛇是一个最悲情的人物,还有一些人说蛇象征的诱惑或者生殖器,是不是只要有棍状物体就说它代表性呢?
提出这些理论估计大多都是性饥渴!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就是一个男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哪怕是与一个女人做爱,也是为了新鲜,做两次之后再某个时刻幻想起了以后美好的生活,结果女人并没有答应自己,男人很伤心的走了,但很快就会过去,因为男人知道自己经常说谎,只是天真了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根本不知道。
这男人是处女座的可能性很大!
没看懂啊。
还是我太年轻了?
奇怪,电影世界每天都生产些啥东西。
耐着性子看完了,期待片尾能来个醍醐灌顶的尾巴,但是最终没有出现。
真不理解其中有何深意,也许这就是一部生活流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也并不想告诉大家啥道理。
女演员并不耐看,男主演也没有味道。
南韩的风光挺好,看到了南韩的乡野俚居,恍惚到了江南某地,挺好。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其实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去旅游的那艘船上,主角朋友和他说的那个神话:男人死后化作蛇,缠着公主。
公主到了庙里,然后说她去拿点饭就出来。
但最后她没出来。
电闪雷鸣和雨中,蛇离去。
所以,这个《生活的发现》片名就很含蓄了,相比较,英文片名《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更有含义。
我感觉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暗示着,这个结尾,就是主角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他是带着对那个命运之门的神话所感而离开的。
另外,主角那条橘黄色的T恤衫,我觉得是故意安排的,为了让你明白,送他相片那个女的在相片里穿的也是橘黄色。
她穿了和主角一模一样的颜色。
可见她的卑微。
洪尚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认真对待。
开头的时候如果刷刷手机,倒水喝水,开零食袋,然后就会不知所云。
所以还是很乖地从头定到尾吧。
这部片子的剧本结构可谓完美的镜像。
两条脉络,相向而行。
一条是“人生困难多,但不要变野兽”的野兽进化路线。
另一条线则是转世之门的故事,也是题眼。
“人困不兽”这句来自导演的劝诫。
人们在说“不要……”时,省略号的部分却往往是真相。
金俊淳遭遇了人生低谷,表现不那么理性,在他人眼中如同困兽。
来到春川,红色香艳的小酒馆,一切是原始的欲望,但俊淳奋力保卫裤子,这表明他仍拒绝成为野兽。
他与秀婷的一段,对男方来说爱情的成分比较少,但生理欲望占据了上风。
那通湖边的电话,女方婊里婊气挑战底线的企图,大约本想令对方醋意大发,意识到他爱她,却挑动了他的本能占有欲,进而令无爱的男人更觉鄙夷嫌恶,恨不得远远距离保持,即使电话留言也不想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告白照片也必须扔给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火车上,金俊淳遇到了孙娅。
爱情的发生过程,两人关系的主动权从女方转移到男方又回归女方,爱情令俊淳有了更多的人味儿。
俊淳真正想与女方在一起时,正处于一段“贤者时间”,他搬出了那句超脱的人困不兽之语。
至此俊淳完成了从兽到人的转变,甚至展露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法师”之相。
在没有性的背景下他提出自杀,他认为这是纯净的意念。
为了令孙娅能相信两人在一起命中注定,俊淳坚决要去算命,这种宗教性进一步提升。
至于“转世之门”的故事,开始以为只是一场过场戏,直到片尾那特意闪过的一道闪电,才反应过来公主与蛇的寓言完全是映射两位女主与金俊淳的相处过程。
在第一部分故事中,金俊淳是平民,秀婷是公主,平民令公主得了相思病,秀婷对生活充满兴趣,小镇姑娘却有空中飞人的大志向,努力丰富自己的经验,舞蹈中又是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的,其实这样元气又果敢的女孩子,金俊淳不懂欣赏,说实话他配不上她。
在第二部分公主与蛇的故事中,公主变成了孙娅,显然她带着“旧相识”的影子,她清楚记得曾令她相思难忘的少年英雄,时过境迁,公主有了夫君(虽然也在出轨中)。
纠结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还是期待被蛇松绑,回归正常看起来运气更好的生活。
这里算命大妈正是引导公主脱困的道士。
蛇在大门前徘徊,在大雨与电闪雷鸣中惊觉一切结束了。
生活化的流动,却铺陈了极精巧的结构,形式上达到圆满。
在洪常秀的作品中,这种对称性常常出现,比如《这时对那时错》,前后两段仿佛精准的对照实验;《夏夏夏》中两个人各自叙述,完成了对同一时空的构建。
洪常秀的作品,几乎离不开出轨,也许出轨是对婚姻和爱情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试验时刻。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很难再隐藏自己,导演的镜头就像是那些酒瓶子,令充满伪装和游戏人生的人们醉后吐真言。
他非常关注这些细腻敏感的时刻,导演的每一部片子其实都在进行“生活的发现”,而这也根本不止于文艺男女的生活,而是每个人的生活。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工整简洁的初心洪尚秀
好像在开始,又好像并没有开始。转了一圈,生活的发现就是你起初时的那般模样吧,不单男主,都是如此。你在他人眼里和他人在你眼里的样子,都不是你想的和认为的,这可能就是偶遇生活的一个发现吧。(里面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们的气质和气场,都和本片想要看见的那层生活样态十分符合。
一个幼稚且自我中心的男人依然能够享用美好和单纯的女人,高级讽刺
洪尚秀拍得情色片真有一手,难得他的片子中有能让我感兴趣的。秋相美身材真棒。
取悦的实感只在两相情愿之下成立,但取悦的成效可以通过逢场作戏伪装。
当你想要性的时候,收获的却是爱;当你想要爱的时候,收获的只是性
一边玩尺度一边玩结构 光从影像都能看出洪常秀当时的生命力//空虚也是真的空虚 大概每一次贤者时间都在做些抽象的思考
这就是生活的原态,剖析到位、原汁呈现、毫无粉饰。【★★★★☆】
前期在爱情中一帆风顺的男性,在有自主意识的强势女性面前,瞬间就被降维打击了。老洪笔下的男人用大男子主义或者渣男形容,力度未免有些不够,金俊淳用来侮辱秀婷的词,可以原封不动地还给他:“婊子。”婊子一样的男人。(不知道有没有更偏中立或者男性向的词)
如果说要翻拍中国版的生活的发现,男主非蒋姜莫属,文化人的龌龊贱气淋漓体现。转回之门的奇谈在现实生活中的对照,游湖时遇到借火点烟的偷晴男人竟是男主后来偷情女主的老公,火车上的多年重逢巧遇,自作多情可笑可怜的舞蹈老师。洪尚秀的电影里总是有各种巧合,和不得志的生活,各种游手好闲的人。
看吃饭的情节看出了口水。。。好想吃烤肉。。
7/10。春川的古墓和回转门典故成为金俊淳性欲的隐喻,结尾他徘徊在孙娅家门口,进不到门内生活,欲望无从抵达;两次烤肉场景反映情感生活随时间轮回变化的发现:第一次金俊淳对情侣背后的海报感兴趣被误会为偷窥,第二次邀孙娅吃饭发现两人旧识;欢爱后男下女上的姿势象征男性控制性欲上的软弱和失败。 @2018-06-20 20:02:00
节奏缓慢,镜头固定,啊,完全没有电影的质感,像是毛片,又真实贴近生活。男女感情,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你强我弱,来来去去,没有绝对的平衡。爱情是失衡的,不对等的。
韩国演员确实挺敬业的,结局反复看了两遍,最后一个长镜头看得人心口闷闷的。
对称、寓言,尴尬的瞬间,融于故事又在到来之时无限放大,熟悉的洪尚秀。
发现洪尚秀的片子只适合长得耐看有自己的气场能撑起情节的人来演,不然就从讨论男女关系的故事片变成了丑陋人类的猥琐求爱记录,这部片子的男主和两个女主演太糟糕了,一股寒酸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简直是灾难,《夜与日》和《江原道之力》也是。
太明显了,男主角欠扁的样子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无聊成这样。
尺度好大……结构真是精巧(简直是严格的镜像结构嘛)。洪常秀的侯麦化应该就是这部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