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递我那杯柠檬水(一)片名Liberal Arts字面意思指文理教育,香港译为博雅教育(学识广博,生活高雅之意),与其相对的是框限于生存技巧的职业教育。
LA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自由七艺”是其典范。
可以说,自由也需要一定技巧。
“沙漠中,递我那杯柠檬水”正是一种即兴的技巧。
在餐厅,梓比跟妈妈演示即兴表演的一个原则,只能说yes, and …。
我猜,意思是说别人撂出来的梗、抖出来的包袱先接着,再变个方儿往下传。
不能说我不玩儿了,或者说些一言以蔽之的结语,让人没法玩儿下去。
梓比先设定,我们现在在沙漠里,然后台词是“递我那杯柠檬水”。
妈妈心想沙漠里哪来柠檬水。
网友凉沉评论到:“从沙漠到柠檬是甜的都是假的,要尽可能抓住一切契机来配合表演。
妈妈就是无法理解这种默契,所以没给柠檬水,跟不上节奏。
但是杰西也只是顺从要求,没好好地把这个梗接住,都是梓比一个人在表演,跟他之后的表现也是一样,算是个伏笔吧。
”梓比在文理学院念大二,想修戏剧,她参加了学院的一个即兴戏剧社或Improvisational Theatre Workshop之类。
梓比对杰西说:"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at? How basically everything in life is improvised? There's no script, we're just making this up as we go."(试译:你可有想过?
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归根结底是即兴的么?
没有脚本,我们只是即兴而为。
)(二)现实只是意识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超乎现实之上的。
包括时空,也只是表现于关系之间,现实中并没有独立于关系之外的时空。
即兴往往不是白纸上写字,其实我们希望有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网。
塞缪尔•约翰逊:“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通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往深里说,人有一种Sins of omission(当为而不为之罪,与之对应的是Sins of comission为所不当为之罪),大意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做的事,这种罪过很不容易被发现、也谈不上纠正。
可以说,这种弱点与罪过,在自己选错关系网的时候会伤及自己的心灵。
好比,强权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众人的默许之中。
【经由对神性存在之爱而对存在之爱】,这是沃格林对哲学的定义,我觉得,也是对博雅的定义,它折射出自由的技巧:对存在之爱是对神性存在之爱的不变性下的一组变换。
意思是说,神性是不朽的,存在是必朽的,如何结合二者呢?
变与不变如何统一呢?
对存在之爱是对神性存在之爱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三)生活在这里转化成一场游戏。
玩家能否从现实的对存在之爱表现之中分辨并触及对神性存在之爱?
带着这个问题,现实能否从意识之中从浑噩转向澄明呢?
那么,即兴并非胡扯流,而是理性地持续地叩问。
当然,这种叩问需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契机。
影片中,梓比熟稔于即兴技巧,但尚未达到这个理性境界,她要的是成长。
I saw myself in Liberal Arts, I am a schoolboy, like Zibby, he is 30-something old fellow, I can’t help attract by him, the mature charm. I wish they could be together, since it is the dream I am not able to achieve in my real life. I was sick of the relationship of Jesse and bookstore woman, probably she is far below pretty and cute. Why 30-something cannot choose young school boy or girl? They could be together like the homosexual in ancient Greek. I dreamed the scenes about he go back to campus and we walk on the avenue, there are plentiful secrets and stories he could share with me, about his life here, as a schoolboy. Tremendous topics, how could I find next you? I am young and beautiful, you don’t like it, do you? People keep saying age is the last thing we should consider,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Nonsense? Why age bothers you a lot? I wish I could understand. I still love old fashion men, it is hard to alter I guess.
(以下记于2024.6.28晚)1. 三小时的时长和过于大的容量导致的断断续续 让我终究再次放弃Kyrie之歌.2. oh!
3. oh!
again!
4. 男主叫Jesse 怎么女主也如此眼熟!
哦是了 旺达.
5. 唔 重回大学生活.
6. 这不 点题5.
7. 男主回归nyc 耳机里听着女主推荐的古典音乐.8. 通过纸质邮件交流音乐感谢 好棒!
9. 有被笑到. 盘算年龄差.
10. 嗯?
才一边看电影一边写着关于74和14的播客大纲.
11. 男主有毒吧 只是因为女主看了吸血鬼相关作品 就发怒. 女主的回答 也正似我曾对于郭敬明与韩寒的观点.
12. 打脸我. 男主呀的回应方式 就是看完吸血鬼小说. bgm里的古典音乐 更有了诙谐的味道.13. 女主坦诚 想第一次和男主. 男主结果去厕所冷静一把.14. wow. 或许这正如 eco之于我.
15. 芥末味日本豆太呛引发的今日暂停.
(以下记于2024.6.29晚)16. 重启 都最后时刻了 怎么男主直接又在书店遇见可以有最后三页共鸣的另一个女子.17. 哎.
18. nani?
男主最后就和书店女子在一起了?
真想什么都不做,整天读书,读书至死。
那真是最惬意的死法。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文艺的情怀,或者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文青的内心,起码我的身体里其实有一个和周围格格不入灵魂,只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这让我不想对这个世界刻意讨好,让我不想对周围人强颜欢笑,也让我深陷在骨子里的孤独而无法自拔。
于是,朋友们、同学们的男女朋友换了又换,而你却一直不肯对一个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敞开心扉。
或者说,其实你渴望有一天能够对一个人敞开,但是,你还没有遇见——或者,永远难以遇见。
电影中的Jesse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在人群中孤独的个人,但是却都是在远离成人现实世界的校园里。
很多人把校园比喻做象牙塔,但今天的校园,其实还有多少宁静?
从大一入学就开始的考骗取青涩新生信任而推销各种书籍、产品、课程的“学长”、“学姐”,在大二时期完成了各种社团学生会勾心斗角欺下瞒上的洗礼,到大三终于开始为进入成人社会做一切的准备——关系网、向老师求成绩、各种的校园潜规则,最后大四离开校园却发现校园里的“小社会”还远远不够应付“大社会”的虚伪。
校园里拥有或者说向往一颗宁静内心的人也在经受着各种的磨练。
磨练成功的人成功地进入了社会,磨练失败的人逃避着读研或者干脆留校。
老教授们在校园里授课一生,厌烦了渐被世俗蚕食的学术,忐忑地离开却发现难以割舍校园的情怀,外面的世界终究难以让活在非现实的人得到宁静。
说着像是文艺情怀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向往之,趋之若鹜;里面的人却为之所累,活着脱离现实太久。
该如何从中寻求一种平衡,然后得到真正的宁静?
属于我的世界在哪里?
在那些让我爱不释手的书里吗?
还是在那些让我忙得喘不过气连听首mozart的时间都没有的“不得不做”里?
属于我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呢?
有着同一类爱好、读着同一本书、听着同一首曲子的人有吗?
他是吗?
还是那些愿意为了我去和我有同一类爱好、读同一本书、听同一首曲子的人?
我也很想找到那个人,什么都合适的人,一起谱一首文青的恋曲,摆脱从小缠绕的孤独。
PS. "Any place you don't leave is a prison,"——这虽然不是我看完这部片子最喜欢的台词,却是最记得的台词,所以把它写在最后。
一天结束在地铁上在我耳中沿路走着 耳机响着我听得到你你是我最爱的歌我愿反复吟唱你是我最爱的歌为你歌唱 耶你根植在我脑海 一次次回放我不介意你根植在我心中 结束又开始没关系因为你是我最爱的歌我愿反复吟唱你是我最爱的歌为你歌唱 耶沉醉于此 沉醉于此和你一起 耶 我沉醉于此沉醉于此 沉醉于此是的 我沉醉于此你是我最爱的歌我愿反复吟唱为你歌唱人海茫茫 在维斯里安 在凯斯 在俄勒冈州立有些人在欧柏林和里瑟夫失望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他们有黑有白有黄有褐但没人比得上一个真正的凯尼恩人我想要个凯尼恩人就一个凯尼恩人你打不过凯尼恩人我有个凯尼恩人 但他是我哥哥。。。。
片尾歌曲,没耐心记录全————————————————————————————文青们都是想当然的,不需要神马理由,从教授到路人,从愣头小子到浪漫文学教师,从小女友到图书管理员,无不如此,他们有个自己的世界,懂得即懂,不懂也不需要。
终于承认自己依旧是文青了,难得有个懂自己自己又懂得人、、很合我的口味果然o(╯□╰)o。。
图书管理员是暮光之城的吸血鬼妈咪!
《文科恋曲》确实文艺,也确实小众吧。
读书之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爱书之人。
人类,花费很多时间---择偶!
书,到底对人类的精神,产生多大的作用呢?
又或许,主人公,只是在成人世界中,妄图通过各类书籍,暂时躲进一个非现实世界?
或许真的如此,毕竟,书,看了后,可以重新阅读,也可以跳过、忽略,甚至撕掉!
要不学习下被洗脑?
搞几个吸血鬼看看吧!
典型的独立电影,谈兴甚浓,满是表达的欲望。
想起一本书《读书毁了我》(美) 琳莎・施瓦茨 ,它能唤起许多读书人的怀旧情感,尤其是在作者娓娓叙述童年时的读书经历时。
Liberal Arts对抗成长的方式大概就是找个比自己轻很多的人来一场浪漫的爱恋吧,而证明你成长的唯一方式就是有一天,你发现你自己不再惧怕成长。
对我来说,这完全是一部讲述成长的电影。
男主的成长,恩师Peter非常抗拒却也不得不面对的成长,女主的成长,那个有狂躁症的男生的成长,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因为最后都成长出一副骄人的姿态,开始盛开。
但是其实我觉得一个男人的成长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成长。
遇见一个19岁的少女,用自以为是的浪漫情怀去打动她,用少女来证明自己所谓的成熟和稳重,然后遇见曾经开启他浪漫主义的英国文学女老师,被嘲讽、质疑、被沉重的打击,虽然也会去温暖19岁的自杀少年,好似在温暖19岁的那个茫然无知不知所措的自己。
可是,不是这样的,他不该被如此宽容的对待,更加不应该最后遇见那个书店的女孩,幸福的在一起。
最喜欢的场景,是最初男女主角遇见时的那个小电影院,女主身着红色的小衫,曲腿坐着,歪着头和男主探讨人生,男主双手撑在身体两侧,侧脸对着女主,那一刻黑暗的影院似乎从地底下冒出光圈,浓浓的笼罩住他们两个,然后,拥抱,定格。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教英国文学女老师,事后的那种寒冰般坚硬的冷静,开灯,抽烟,发话,饮酒,所有的动作似乎从来不需要演练,自然而然,浑然天成。
虽然她说她曾经热爱教学,然后life change,打破了她的信仰,可是她还是幸运的,她长成的完全是不违心的自己,爱做什么做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该做什么做什么,恣意潇洒。
还有书店的那个女孩,从遇见男主的第一面起,那隐藏在眼中的爱意就完全掩饰不了,可是像她这样的人就应该继续孤独而高傲的活着啊,活在那个书中的不沾尘嚣的世界里,不应该坠入男主的深情陷阱。
恩,最后要说的是,我才不会去死呢。
现在不会,只是这样的事情再来一次的话,就绝对不活了。
你曾经觉得你们是soulmate,你愿意与他在任何的道路上聊着天一直一直走下去,晴天雨天。
哪怕你们差了十几岁。
他足够天真,他与你坐在舞台谈论一无是处的文科对于你们生命的意义;他足够孩子气,他熬夜通读自己嗤之以鼻的流行小说,只为了能够有理有据地驳倒痴迷的你;他足够成熟,于是在你满头热情扎下这段感情,视之为世间有意义爱情的最高形态的时候,他算着年龄差距的数学题,拉开你们的距离;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文艺女青年都会在少女时期邂逅一场类似的暧昧,但我知道,在天涯战色之类的论坛上,Josh Radnor的这个角色都是渣男的代表——他跟你小清新,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然后他莫名其妙的找了一个年龄相当的女人结婚,给你发了一张文艺的好人卡。
如果爱情以上床为鉴定标准,以婚姻为最高真理,那这个故事当真可以叫做“渣男毁三观,文艺少女擦亮眼”。
可是我知道,有些情感的意义并不能标准化,也不能在他人身上复制,所谓心有灵犀说给别人听就成了呵呵呵呵。
你们终于没有上床,他终于没有娶你。
你终于像是完成了夙愿一样开始注意身边从来觉得幼稚的男孩儿,开始参与没营养的party与谈话,然后你按部就班嫁给一个合适的男人,那也是一种世俗的圆满爱情。
多年之后,当你回忆起你们短暂的相遇,那些依然零星从你的记忆里冒出来的机锋和对话,你大概会笑一笑说你们不过是过期知己。
但是,有一句,你不会告诉任何的别人——他一直是你心里最喜欢的歌。
======= END==========强烈推荐本片OS YOU ARE MY FAVORATE SONG。
在男猪同意留宿女主宿舍后,女主梳理成章提出可以买可乐,并且坦白自己的经验为0,可这时候煞风景的男猪🐷竟然拒绝!
好嘛,这也是反常理了。
男猪为什么明明互生情愫还拒绝如此主动的女主?
但我感觉这个问题在影片末尾段已经给出了答案。
女主谈到自己的心智和生理年龄严重不符这个话题,心智远比实际年龄更加成熟,而且影片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女主对于同龄人和快文化的抵触和对有着成熟男性气息和较高文化修养的男猪的欣赏。
但女主不确定自己爱的到底是男猪这个人,还是男猪背后所代表的成熟标签。
换句话说,就是女主想要通过与男猪的交流或者说恋爱来获得成长的捷径,而以男猪的见识,恰恰是能看透这一点的,所以不想要让女主过早的经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事情,男猪认为花季少女本就应该享受青春拥抱变化迎接未知,这一点是已经36岁的男猪给不了的。
证据就是影片末尾男主说道:“我也该做一些我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就是他也希望女主去经历属于她那个年龄应该经历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成长没有捷径。
ps:真的好喜欢女主的爱情观和直率坦诚的性格呀!
思念的时候就说我想你,有欲望的时候就说想买可乐,这样不做作不扭捏的女主真的是很讨喜很可爱了~想要知道7年后14年后,生理年龄更加成熟的女主和男性荷尔蒙更加爆炸的男猪的生活还不会不会有交集~很是期待拍一个三部曲了,有没有人附议嘻嘻。
今天和人聊起这部片子,想起来就写写。
在跟女主差不多大的时候,经历了一场相似的故事。
对方来自古典音乐的论坛的大神。
第一次见到被颜值惊为天人。
偷偷搜索,又被高智商履历折服。
一见钟情这个词一点也没有虚假,从此拜为男神。
第一次引起对方注意,是他在群里询问了某交响曲某版本的录制时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搜索信息,使了心机丢到群里假装自己凑巧知道。
然后自是另眼相待,故事就不一样了。
那半年听的古典比往前二十年和往后三年听的都要多。
那半年讨论的文艺八卦也是之前之后的总和。
凑巧大四也没事,时间就在时差,三锤版和两锤版马六的区别,三球悬铃木和二球悬铃木和中国梧桐的关系这类问题上度过了。
聊的什么我一点也不记得了,但是源于德国理科的思维就不自觉融进了习惯里。
说话不敢带模糊性词汇,提出的每个fact都习惯性附带reference。
性格从此也从欢快明亮的少女突然带上了令人不甚喜欢的刻板和硬朗,从此软妹硬妹再也无法自动切换。
讲过一次电话,是在拜托对方改完毕业论文之后,两个小时,半个小时说论文问题,剩下一个半小时根据论文毛病讲研究方法和做人道理。
我窘迫的以为电话完了就要被拉黑了。
结果,挂完电话,一切照旧。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申请简历上和一切正经事上。
就事论事是好事,可是好为人师恨铁不成钢的毛病从来没改过。
这部电影是两个人是两个人隔着八千公里同时看的。
看的时候,每一个古典乐出现的时候,就会被考是什么。
最后问答变成了自问自答。
我自羞愧地无话可说。
贝六,唐豪瑟,皇帝第二乐章,沉思,BWV1065,羽管键琴第一乐章...感觉八千公里之外坐着一个数据库。
故事结束的自然。
彼此都有了新欢,成了问好的故人。
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我们也从来没有相见。
《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TED受不了了,于是先在这部中过把瘾,自编自导自演。整个氛围不错,有些地方太过矫情,比如古典乐那段。这片子告诉我们三点:读的书不一样是不能在一起滴;age-appropriate是最重要的;文科僧才是人参赢家。
很好
Ted给自己拍了个后宫片
Age inappropriate...
原来josh radnor真是本色出演ted 这部电影完全是HIMYM S08E11的加长版……虽然很同意josh说背景音乐让世界更美好,但更同意女主角对他说得那句"you're such a snob!!!" 文艺男好hi可怕
除了背景音乐还行以外
看不下去,实在是太平淡了。还是觉得米国的大学校园就应该像《美国派》或《社交网络》的两个极端。
非常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每次都觉得很触心境。
是讲了一个文艺青年“党同伐异”的故事吗?涉世未深的少女并不能因与年长的男性交往而进入成人世界,已过而立之年的男主也无法因为十几岁少女的青眼相加而解决自己的现实危机。同类更放心,或许我们寻找的不过是势均力敌、棋逢对手的另外一个自己。
偶尔有几句话算是经典
喜欢Elizabeth Olsen的小清新小可爱样子,她都成独立电影小公主了。年龄有的时候就真的会成为一种阻碍的。世界上一个懂你,你也懂那个人的事情比较少见。更别说就算遇到是否能真的走到一起了。
看书多会傻的
知道文青为什么叫文青了!有的时候没有胡子也可以是文青的!
教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授,酷酷的
Josh Radnor和Ted Mosby一样就是不装逼会死星人
中年人的小清新嘛
那些毛毛虫,开始只是默默当着毛毛虫。突然有天,成虫细胞在它们体内出现了,说:颤抖吧!破茧成蝶的时刻到了!然而,其他细胞却开始攻击成虫细胞,试图杀死它们,说:去死吧!我们就甘愿当一只毛虫!可成虫细胞依然不断长大,逐渐掌握了毛虫的命运,并开始结茧。猜猜接下来怎样?最终毛毛虫幻化成了蝴蝶。
最大的败笔是男主形象表情举止都不够废柴...哦是导演本人啊那就是逃不过去的烂咯~
没文化、并非小清新、完全看不懂。
看的第二部ted自导的片了,都和他那个裹脚布肥皂剧角色一样无趣。小清新无公害,也难当一辈子饭吃。PS:又惊现好太太中will的丑炮友,每每靠强大的自我催眠来演作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