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十又二分之一: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10号半:我要上太空,阿波罗10号半:男儿当升空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米洛·科伊,杰克·布莱克,李·埃迪,比尔·怀斯,娜塔莉·拉莫罗,乔什·维金斯,塞缪尔·戴维斯,杰西卡·布里恩·科恩,玛德琳·吉尔博特,扎克瑞·莱维,格伦·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结合两种视角,相辅相成地讲述了 1969 年夏天人类首次登月的故事,影片既跟随宇航员及任务控制中心庆祝胜利时刻,也通过一名孩子的眼睛去见证历史,这个孩子在德州休斯敦长大,并有属于他自己的太空梦想。《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的灵感来自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本人..详细 >
虽然套了个虚构的外壳,但用美式动画展现了美国六十年代诸多真实记忆,与其说是戏说历史,不如说是一种缅怀。
★★★☆ 《半夢半醒的人生》的真人動畫化,《少年時代》的青春白描,Richard Linklater把他關於60年代的回憶傾瀉而出,有偏個人的,家庭生活、校園玩樂、電影、電視、音樂,有偏全民的,登月計劃、越南戰爭、嬉皮士,讓電影更像是一個劇情片框架內的紀錄片,然而,這些回憶都太過私人化和碎片化了,我可以靜靜地欣賞這樣一副美國60年代風情畫,卻沒辦法被打動,還是那些半真半假的兒時幻想,讓我有種說不明道不清的小感動,或許,我想到了兒時的自己吧,我也曾Dream Big。
林克莱特回忆童年,有趣的部分都是和他 兄弟姐妹之间的。太空时代将会被元宇宙的诱惑代替吗,每一个每一代人不一样的童年都可以拍成这样可爱的小电影吧。我想起我父母童年的运动,想起我小时候全班一起看杨利伟。真好。
美國文化回憶考古
从“少年时代”到“各有少年时”再到“阿波罗10½号”,林克莱特的美国越来越后缩,变成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年代符号,跟今天的美国就像两个世界。怀旧情怀又能走多远呢?赶紧把“爱在4”拍了才是正经的...
说是童年片其实是时代文化回溯,有趣虽有趣,缺了点意思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国
三星半
真真假假分不清
看不下去
不是一个靠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驱动的电影,Stan幻想中的秘密登月计划只占了非常小的部分,全片都是在讲太空竞赛时期休斯顿郊区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喜不喜欢这部电影取决于你喜不喜欢怀旧,我看评论区有人说咱跟美国生活没共鸣,come on,大家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无论是跟朋友一起玩,还是周末看电视,总有一件两件事是联结我们所有人的吧?旁白娓娓道来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美妙台词,像一部精彩的童年回忆录,我被深深迷住了
Netflix放好久終於看,姜姜年度十佳,有愛在三部曲與boyhood這種神作在前很難不期待,成片跟我想像完全是兩回事太空元素竟然是Richard Linklater的中低產郊區生活回憶錄、爸在NASA工作、永遠把俄羅斯當假想敵的宇航員幻想、又是一早受夠的美式正能量敘事(memoir at film form i hated way😐)1960s nostalgia trip kinda Disneyland,put their the mostly glory American old day at moment with the moon landing filter lol. It seen never get enough of repeating bored routine
以孩童视角回望60年代的美国,合理有效地规避了动荡不安和黑暗绝望,只留下了希望和伟大
理解绿巨人被史塔克讲睡的心情了
纪录片式的,回顾了美国的历史,没啥劲
意外的有趣 果然一直还差60年 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的鼻祖
我现在看到美国国旗就想吐
怎么说呢,絮絮叨叨有一搭没一搭的讲着那个黄金年代的故事,但这毕竟是美国印记比较浓厚的一部电影,所以通篇都是讲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对于像是我们这些大洋彼岸的人来说,因为没有共同记忆的地方,所以共鸣啥的自然就不存在了。从观感上形容的话就好比你的远房亲戚给你讲他们祖上曾经如何阔气的事情,这当然与我无关了,我也懒得听,当然出于尊重我还是会象征性的听你讲完,所以总的来说感触不大。
既没有做到技术的大胆革新,又没有足够强大的推动力,属于林克莱特自我怀念的笔记本。
那个时代好梦幻啊 就连冰淇淋口味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