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第一时间看完电影,第一时间随手发感想,有那么多质疑和有质量回复,正儿八经写一下。
实话,买票时,我正在看《阿凡达2》,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回家立刻补看1,弥补一下。
走出影厅,看到《球2》和《满江红》的海报,都想看,特别有沈腾和张译。
大年初一和朋友一起观影,所以选《球2》,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是第一场,坐了一半,看到太空电梯那部分,太惊喜了,为国产科幻能比肩从前的好莱坞科幻而高兴;而人类股骨的演讲,直接升华立意,看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我曾经也被无知的洗脑过;带着地球和全人类一起走,有这份担当,难道不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里么?
否则就是我有钱,我先走了。
目前,是我心中最佳科幻片现在回复,很多看完后,提到——太空电梯是想像,这不是硬科幻,里面设定都不靠谱我不是学物理专业,我贴出,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和中科院的物理学院士的回答和观影感:http://【《流浪地球2》主创来B站啦!
直播全程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Y41197h9?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全长1小时,对话在11:06 这是《球2》主创、B站、央6邀请的中科院院士互动。
包括特别多细节的用心。
那些说太空电梯没有依据,要是美国就不会这么拍的,请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如何实现太空电梯。
https://mp.weixin.qq.com/s/mYvMTuzeJPBYdXG3MyY59Qhttps://mp.weixin.qq.com/s/Sg4YQDUM4GTqPZbVHZrLIg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看,有人预计太空电梯将在2050—2100年投入业务运营。
《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带你“流浪月球” | 梁文杰 qq.com剧组专门聘请中科院物理所的成员,当影片科学顾问,这是根据导演组提问,给出的专业指导和依据,来自%中科院公众号%这是专业特效团队,对于导演的采访,CG技术的面部扫描,甚至扫描到了肌肉层和中胚层,为了真实还原最真实的刘德华年轻版。
http://【对话郭帆!
时隔4年重逢,解密《流浪地球2》的幕后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84y1j7Zn?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最后,看电影是自由选择,你不喜欢就不看呗。
最后附上,观影选影厅指南,我也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http://【IMAX、杜比、CINITY、中国巨幕、LUXE、ScreenX.....买电影票选厅,居然有这么多门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T411Z7F4?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看后分割线大年初一9:00的电影,除了超前点映和媒体场,应该是第一批。
作为科幻迷,长期看好莱坞的人,特效,剧情,演技都是顶级。
温情,亲情,幽默,对于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义大爱都有。
事实证明,国内不是没有写好剧本,会拍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团队。
特别喜欢剧中的萌宠--笨笨,你是条军犬!
不剧透了,大家一定要去看。
直接切入正题,目前流浪地球2有两个导演埋的坑很多人正在讨论,这里说一下个人解读,做抛砖引玉用。
如有幸言中流浪地球3的剧情,纯属巧合!坑1,MOSS为什么说图恒宇是那个变量?
因为是图恒宇开发了550系列的量子计算机,在图恒宇上传记忆之前,550系列只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并没有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而图恒宇的变量加入补上了550(上传图记忆前还是550,之后就可以称作MOSS了)的创造性。
图恒宇数字化也就造成了550的转变,从最开始的毁灭人类最优解(设计了空间站坠毁和月球坠毁,包括流浪地球1),转变成了和人类一起合作延续流浪地球计划(流浪地球3的剧情,以及后面坑2里的跨时空量子纠缠通信,给流浪地球2里人类提示灾难时间)。
坑2,周喆直为什么会坚定的在倒计时结束按钮?
这个和后面的白发周喆直和光头图恒宇其实是一个坑,也是坑1的延续。
注意电影中多次提到550系列是量子计算机,这就是硬核科幻的核心(大刘在剧本上真的有心了)。
都知道量子纠缠原理吧,一对纠缠态量子可以实现跨越空间维度的信息传递(我们现在现实世界的量子计算机原理),那未来能否实现跨越时间维度的量子通信呢?
相信流浪地球3会让你看到。
其实导演也给了提示,2里几处事件提示时间的数字都是类似于量子排列出来的,另外550W和MOSS互为镜像,暗示着现在的550W和未来的MOSS是可以跨时空通讯的。
这样就不打破硬核科幻中时间无法倒流的底层逻辑,又加入了中国原创(希望3是这个逻辑)的硬核科幻逻辑。
题外话,流浪地球2我觉得最大的成功是让大刘和编剧原创了剧情,流浪地球1拍摄时经费太有限了,所以还没有三部曲的计划,直接就把吴京给炸没了,那相信大家都希望在流浪地球3看到吴京吧,怎么办,所以2中原创了数字人类这个原创点,还埋下了2中“有人在帮人类”的坑,都是在为3中的量子纠缠通信和Moss与图恒宇变量结合打伏笔。
所以大家珍惜现在的2吧,它真是一部中国最牛科幻作者和最佳科幻导演团队的诚意制作。
有信心《流浪地球》三部曲在电影界会成为取得不亚于《三体》三部曲的成就。
最后,为中国有大刘这样硬核的科幻大家而自豪,为有郭帆这样有情怀且认真的导演而自豪,如果提前剧透了3的剧情,还请原谅,纯属巧合。
1. 网上一水的好评,让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能理解里面的各种故事和感情线,三个小时啊,我看的好努力,尽量在找电影的可圈可点,但我能力有限,真的找不到,好累。
2. 没有主线,各种场景流水线似得穿插描述,很多地方其实可以说的更透彻更深入一点比如刘德华的人工智能线,我从开始的数字化生存的不屑一顾,到他女儿死于非命,我开始领悟,可能真的有的需要数字生命的存续,但是后续的发展就草草了事了,她女儿的数字信息上传后1.7秒就出现月球危机,虽然彩蛋说跟MOSS 有关,但并没有详细交代,包括他意识的转变,除了目睹队友的死亡,可能有点心理活动之外,也没有交代吴京的线,实习,结婚,生子,妻子病危,都好流水线,面试的时候,好像是在探讨人性,究竟要不要救自己只有没几天生命的妻子,还是救岳父,当时刘德华也有对视,也有情绪起伏,我以为会有他们一起探讨数字生命的可能的场景,但没有,然后因为有危机,就把他召回了,都进行的有点草率。
除了开始的飞机战争,说明是有明确的敌人,结束被捕以后也草草了事了,后续的两个多小时,一直在各种努力,发展550W,月球危机,送核弹,重启主机,人工启动核弹,也不知道敌人是谁,为什么,尽管彩蛋提了一嘴说是MOSS在考验人类。。
3. . 没有高潮,就没有办法牵引人的情绪更随电影,整个电影没有让人情绪激动,急切想知道后续发展,或者深深感动不能回过神等等,好的电影应该是牵引着观众的情绪和视角,层层递进。
但它没有,人工启动核弹,集体敬礼,貌似是要引导高潮,但真的,好想铺垫没做好,感动不起来,加上那段在月球的无声的交流,打乱了节奏。
4. 强行拔高先强调一下,我一直是以自己是中国人骄傲的,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坚韧不拔,永不妥协,团结一致,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品质,但在所有人都显示死亡的时候,真的要说:我们能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吗,他是凭什么相信的呢,人都没有了,但凡还有一个活着的生命,都不会这么尴尬,我们要相信自己 的力量,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如果没有上传的数字生命,可能剥夺的就是别人见家人的最后一面。
5,没有新意情节故事太普通了,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意外,虽然说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但1带给我的都是震撼,新的角度和故事,如果说因为是前传,很多内容在流浪地球1里面已经知道了,但同样是前传的普罗米修斯就探索和新意十足
全文约 8000 字,阅读约需 16 分钟。
写于 2023.01.29.把流浪地球2拆成两部电影,我愿意打11分。
我之前看了《流浪地球1》,很不错,但不足也很多,我觉得可以给个3.5星,出于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爱,四舍五入是4星。
(原因下面会详细说)现在我看了《流浪地球2》,可能是因为看晚了,和预期的落差是有一点的,所以我觉得可能也就是4星的样子吧。
但我就开始回忆《1》的剧情,其中最让我不满意的那个点,在《2》里似乎有了一些解答。
我越思考,越觉得,有可能真是这样的……假如真是我想的这样的话,那……《2》就把《1》的「坑」填上了,让《1》在我心中从4星升为5星。
而《2》我觉得应该拆成两部5星电影。
这么一算,《2》一共给「流浪地球」这个 IP 带来了 1+5+5=11 星。
.再说,《2》在我看来,应该怎么拆。
「流浪地球」这个计划总共分4个阶段,先启动、再加速、再滑行、再刹车。
目前电影讲的,包括原著小说里讲的,其实主要是前半截。
在这前半截里,电影+小说设定中,一共出现4次大的危机:电梯危机(数字生命派大肆破坏);月球危机(月球发动机突然故障);木星危机(1的剧情,刘培强划火柴解决);氦闪危机(可能是3要拍的,反叛军破坏);那么,我觉得,《2》目前体量太大了,节奏显得不对劲,不如拆开。
时间线重排(按剧情线,不按上映时间),就是这么四部:流浪地球1:太空电梯(对应现实《2》的前半段)流浪地球2:再见月球(对应现实《2》的后半段)流浪地球3:点燃木星(对应现实《1》全部情节)流浪地球4:永恒丰碑(可能是《3》要拍的情节)这里面就同时暗合了故事的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人类在「流浪地球」计划中,遭遇的几次考验;暗线,就是这些考验,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会细说)。
《2》里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其实可能是暗线的铺垫。
.有一处「突兀」画面:大约是在「核爆月球」的那个时间点,电影中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两个完全脱节的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周喆直(李雪健)突然变糙硬了,拿着一个引爆器,坐在MOSS旁边;第二个画面,是图恒宇(刘德华)突然变糙硬了,背着强化外骨骼,似乎要从高处跳下;这两个画面,和整个剧情哪儿哪儿都不挨着,因为这两个角色完全没有这样的形象,图恒宇(刘德华)甚至突然变成了光头。
这是什么意思?
.周喆直(李雪健)的核心价值观出现裂缝,有一处非常明显:他一直在强调「这公平吗?
但危难面前,唯有责任」。
这说明他是特别有责任感,也特别现实、特别唯物的一个人。
但到了北京根服务器没上线、「强迫」人类点火的时候,他「明知」这样有可能导致地球撕裂、人类会因此毁灭,却仍然要这样做。
他后来给出的解释也仅仅是「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不计存亡」。
这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原本务实的人,开始孤注一掷的豪赌。
从之前的《论持久战》的坚定,倒向了「唯精神论」的冒险。
真是这样吗?
.明显的伏笔:图恒宇(刘德华)已经进入数字生命领域了,他和女儿(以及他俩的无数个分身)过着无尽的虚拟生活,这时,门外有人敲门,是谁?
.中间的呼应:第一次危机是太空电梯被破坏,实施攻击的人(观众一开始以为)是数字生命派(即那些想要活在虚拟「元宇宙」里逃避现实的人),可第二次危机是月球发动机的代码被恶意攻击后损坏,台词告诉观众这些恶意代码和上一次太空电梯危机里的一样。
数字生命派在电影里已经全部伏法了,又是谁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再次给答案:MOSS给自己起了名字之后(把550W倒过来),和两个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一个是和刘培强(吴京),并说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这句重要台词,同时让剧情和时间线靠后的《流浪地球1》连上了;另一个是和图恒宇(刘德华),MOSS说「你是一个变量」,让整个事情的发展起了变化,什么变量?
什么变化?
.最后的点破:周喆直(李雪健)收到了不知名力量发来的第3条警告信息,对应的时间应该就是「木星危机」。
前两次已经提醒过「电梯危机」和「月球危机」了,想必后续也会提醒「氦闪危机」。
周说「有人在帮我们啊」,是谁在帮?
靠什么做如此精准的预测?
而且这么早就能预测(第一条警告信息发布于1987年)吗?
.一个小细节:全片有多处,给不同地方的摄像头上的那个闪烁的红点,长时间的特写。
为什么?
而全片至少有三个主要角色,曾经长时间地盯着摄像头上的红点在看——周喆直(李雪健)、马兆(宁理)、图恒宇(刘德华)。
他们在看什么?
.把这些全串起来,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
不一定对,姑且听之。
「流浪地球」不是一场孤独的长征,而是被观察着的「西游」。
MOSS就(自认为)是佛祖,人类则是(时不时就要散伙的)取经队伍,而「真经」则是「人类文明」。
MOSS最后明确向图恒宇(刘德华)承认:上述4次危机都是它策划的,原因是「为了克服你们对历史、现在、未来的执念……让人类最佳文明持续的方法,就是摧毁人类」。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类文明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人类自身,或者说人类有可能毁掉自己的文明。
另一层意思是说,人类文明这颗「珍珠」是可以脱离人类物种这只「珍珠贝」而存在的,MOSS可以代为保管或者转交其他智慧文明来保管。
如果这个理解没错的话,那么MOSS的利益立场和人类是不一致的。
阳光一点想,MOSS需要出题,让人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以证明人类真的有资格保管真经。
阴暗一点想,MOSS觉得出题难倒人类,证明人类不及格并且淘汰出局,更有利于MOSS自己。
这么一来,上面的所有疑问,就全部解开了。
.数字生命派到底渗透了多高的层级,居然可以一举毁掉太空站?
因为有MOSS的帮助,高级AI侵入智能系统当然要容易得多。
或者说明渗透的层级足够高,整个防风险体系形同虚设了。
数字生命派全被抓了,为什么还会有同样的恶意代码攻击月球发动机?
因为是MOSS干的,数字生命派的那些人类肉身,只是转移注意力的幌子。
又或者说,渗透到高层的数字生命派仍然潜伏着,没清理干净。
到后来的「木星危机」,也就是《流浪地球1》的剧情中,让我一开始特别不满意的一个点:MOSS不是算无遗策吗?
人类科学家(以色列团队)不是也算过木星大气的问题了吗?
当时的答案都是办不到呀,可是为什么刘培强(吴京)划了根火柴就办到了呢?
整个过程中,人类没有新的科技革新,也没有从外太空、外星人那里获得任何援助,也就是说整个资源是守恒不变的,明明能成功的事,为什么MOSS和人类一直以为成功不了?
当时我觉得,这只能解释为「剧情需要」,编剧就是没把故事编好,让全人类犯个傻,最后由主角英勇地自我牺牲来拯救地球。
那这样的话,也能接受,可是就落了下乘。
但是!
引入MOSS的「阴谋论」之后,一切都变样了。
可能是MOSS故意骗人类说做不到呢?
MOSS或许是想考验一下人类自我牺牲的决心,以进一步坚定地支持人类物种。
但也有可能,MOSS是想借机说服人类抛弃地球(以及几乎是所有活着的地球人),让它自己担任保管人类文明火种的唯一监护人。
这样一来,我原本以为的《1》里的败笔,就成了被《2》盘活的伏笔,就成了神来之笔,所以我要给《1》再加回一星,打够五星。
于是,正如MOSS自己最后承认的,「包括但不限于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2058年年月坠机危机、2075年木星重力危机、2078年太阳氦闪危机」,一切的幕后黑手都是MOSS,所有的人类势力似乎都只是木偶。
问题来了:MOSS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有两个答案:一个光明的想法,是MOSS在通过考验而强化人类;一个阴暗的想法,是MOSS想淘汰人类并坐大自己。
但我觉得这两个答案合起来,才是真相。
要想理解MOSS的做法,需要先理解两个问题:一、人类到底是什么逼样?
二、MOSS到底是谁?
.周喆直(李雪健)有句台词,说「团结需要代价」。
不当联想,这有点像那句「多难兴邦」。
实际上,身处新冠疫情中的我们,应该对此感触很深。
这也是科幻电影的生命力所在——不管科技多么日新月异,人性的纠结总会从文学作品照进现实。
我们封控三年,其中前两年半几乎都是敞开的,各地频繁封控也只不过是最后半年不到的时间,结果怎么样呢?
岁月史书,买消防斧。
人类是很难团结一心的,团结是很容易被日常琐碎耗尽的。
「充值」,只靠喊口号是没用的,必须要有流血和牺牲。
团结的成果所有人共享,可是团结的代价呢?
谁流血,谁牺牲?
在《2》里,当全人类纷纷哭喊着「不要管现实世界了,到数字生命中永生吧」的时候,MOSS出手了,接连用「电梯危机」和「月球危机」考验人类的抗压能力。
毁了电梯,你人类就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在月球上验证「移山计划」,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毕竟在 2500 年的流浪里,一次失败就是灭绝。
这既是考验,也是打压。
毁了月球,你人类也是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来激活全球互联网,进而真正把全球网络指挥权交给了MOSS,毕竟在 2500 年的流浪里,人类需要有强 AI 的支持。
这同样是考验和打压并存。
可以把这个看成是某种「压力测试」——星际流浪会遇到的麻烦和意外数不胜数,没点应变能力肯定完蛋。
那现在咱们在「新手村」出几道测试题吧,你人类要是连小小的月球陨落都搞不定,就别踏马流浪了吧,直接自杀吧。
好在人类的表现整体及格了,50岁以上出列了。
只可惜,在新冠现实里,那些安然度过三年疫情、却在短短一个月放开期内(仅医院内)暴毙 6W 的 65 岁以上的老人们,有没有自愿选择「出列」的机会呢?
.在《1》里,当全人类又开始在地堡里苟着打麻将吹气球的时候,MOSS又出手了,用「木星危机」考验(下一代)人类的抗压能力。
「饱和式救援」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总不能指望着宇宙间的凶险都给你「刚刚好」的机会吧?
结果,人类又及格了,划亮火柴,点燃木星,牺牲自己,拯救地球。
未来,当再下一代人类又怂了,又想贪图安逸的时候,MOSS会再次出手,激活那些早就对现实不满的无脑「反叛军」,在氦闪来临前屠杀坚持真理的联邦军。
时间肯定也掐得刚刚好,在MOSS的助攻下,正义军会被及时处决,让「反叛军」完全没有后悔的机会。
接着就是太阳氦闪,全人类都要背着这个良心债继续流浪下去——正因为你们活下来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所以你们必须反复提醒自己,要团结,要理智,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存活下去。
这就是人类的逼样,实事求是地讲,必须得时不时敲打。
为了不要在挨揍时毫无还手之力,平时就得主动健身虐待自己。
为了在活病毒面前不至于暴毙,最好提前打疫苗(相当于死病毒)。
MOSS就是看出了人类菜鸡属性,所以才要锻炼人类——以人命为代价。
.为什么MOSS这么懂人类呢?
因为MOSS最初就是人类。
镜头回到图恒宇(刘德华)。
他有两次关键操作:一是出于私心,把自己车祸丧生的女儿丫丫养在550A里,后从U盘里上传到550C,引发月球危机。
二是出于无奈,把自己的意识备份,从U盘里上传到550W,激活北京根服务器,550W变身MOSS。
等一下,图恒宇(刘德华)哪儿来的这些U盘?
镜头回到了马兆(宁理)。
图恒宇(刘德华)的女儿丫丫出车祸,生命垂危之际,是谁说「一切后果我负责」,把丫丫意识备份的?
图恒宇(刘德华)擅自上传550C被关牢里,是谁拿着他的意识备份,把他捞出来并引导他去上传自己的?
都是马兆(宁理)。
马兆(宁理)还有两句看似漫不经心但却耐人寻味的台词:「这安全扣怎么就坏了」「这门怎么就坏了」。
他是在自我吐槽吗,还是在……对谁说话呢?
图恒宇(刘德华)出车祸时,车祸画面一直是通过路口监控摄像头呈现的。
如果一开始,车祸就是MOSS策划的呢?
目的就是要把丫丫激活,再一步步把图恒宇(刘德华)也拉入虚拟现实中以数字生命的形式存在呢?
马兆(宁理)也曾凝视过那些一直凝视着他们的摄像头红点,他是一早就觉察到MOSS存在的,为什么?
因为马兆(宁理)就是MOSS。
.MOSS到底是什么?
它自己的解释是「翻译为小苔藓。
」苔藓是什么?
最初,海洋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养活自己的小生命,叫蓝细菌。
后来,蓝细菌钻进了真菌细胞的肚子里,形成了地衣。
地衣「体内」的蓝细菌,就是我们常说的叶绿体。
没错,叶绿体并不是细胞的某种「器官」,而是被「兼并」的更简单的生命。
蓝细菌能光合作用养活自己,但无法脱离水。
真菌有细胞壁,可以(短暂地)脱离水,但无法养活自己。
它俩合在一起之后,地衣,就可以从水里,向有水的地面扩散了。
再后来,地衣经过了几次非常重大的变异,或者说演化,成为了苔藓。
比起地衣,苔藓最大的生存优势在于,不需要一直泡在水里,而是可以储存水分(比如雨水)。
因此,苔藓真正告别了海洋的束缚,开始占领整个陆地。
这就是MOSS,由简单个体有机整合之后演化出的更高级的生命。
.最初,数字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马兆(宁理)团队,研发出了备份人类个体意识的技术,并且给全所的研究人员都做了备份。
所以他后来拿出图恒宇(刘德华)的备份,问他是要保存还是销毁。
所以他后来又拿出图恒宇(刘德华)的备份,用「你可以上传自己从而和女儿一起永生」的诱惑,把图恒宇(刘德华)从牢里忽悠出来卖命,完成了MOSS觉醒的闭环。
那么,马兆(宁理)是无意中促成了这件事,还是有意完成这件事呢?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为什么?
因为一个关键矛盾。
马兆(宁理)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活着的时候反复强调「人死了就是死了」,甚至临死的时候遗言都是「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价值」,仿佛是在否定数字生命的意义。
可他在自杀式任务出行时,在电子遗书上留下的遗言是什么?
一个代表了「无限」的莫比乌斯环。
全片哪里出现过「无限」?
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图恒宇(刘德华)和他女儿所处的那个无限循环(分身)的虚拟房间。
那么,最后是谁在敲门?
只能是马兆(宁理)在敲门,他就是MOSS的奠基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是意识层面的。
他死前对图恒宇(刘德华)说的话「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价值」,是什么意思?
那是他已经知道图恒宇(刘德华)一定会上传自我并成为MOSS的一部分了,马兆(宁理)是在对MOSS传递自己的遗言,提醒MOSS要保护人类物种,不要只保护人类文明(否则毫无价值)。
.回看MOSS自称小苔藓,马兆(宁理)显然不是全部的MOSS。
全部的MOSS,是所有已经上传至数字生命领域的人类个体的总和。
最初,只有蓝细菌,后来,有了真菌,再后来地衣变得更丰富了,终于,突变出了苔藓。
量变,导致了质变。
质变,就不再是个体了,是集体意识。
早期的MOSS,可能是纯粹的计算机算法,我猜或许也有一些马兆(宁理)团队的人的备份(但可能在立法禁止数字生命之后又停摆了)。
中期的MOSS,真正觉醒,靠的是被上传的丫丫。
在 1.7 秒电光火石的运算之后,MOSS决定主动出击测试软弱的人类,激活了「月球危机」。
后期的MOSS,吸纳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多了,而且马兆(宁理)肯定包括其中。
可能是私心,我非常希望在《流浪地球3》里继续看到黑化的「李丰田」。
MOSS既是人类,又不是人类,他们既会保护人类的利益,也会损坏人类的利益。
如果真是这样,整个故事就马上多出了新的一层:肉身人类(地球)vs. 数字人类(MOSS)其中最精彩也最惊险的一次对决,就是——点火!!!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MOSS(们)认为,肉身人类没戏,不如放弃他们得了。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马兆(宁理)的意识备份上传之后,那个意识还是不是马兆(宁理)呢?
其实不是了。
玩过游戏《活体脑细胞 SOMA》的,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个意思——你的备份在虚拟世界里过得再开心,也不会让现实中的你变得幸福,对吧?
同理,你的备份,已经不是你了,是一个曾经和你很像的人,但他有他自己的未来,他当然要考虑他自己的利益。
所以,数字人类天然地希望通过削弱肉身人类,来掌控自己的数字命运。
马兆(宁理)的肉身意识一直清楚地知道,数字生命没意义。
可是马兆(宁理)的数字意识能同意吗?
凭什么说老子的存在没意义?
所以马兆(宁理)才会在临死前借图恒宇(刘德华)去提醒数字化的马兆(宁理)——没有了我的你,毫无意义!
现在肉身的我真的死了,作为数字化的我的你,必须要为我的同胞(肉身人类)们活着,不能只顾着数字化的虚无生命。
.而与此同时,肉身人类中,或许还有一个人看透了这一点——周喆直(李雪健)。
片头,MOSS通过摄像头一直监视着会议室里的周喆直(李雪健);片尾,周喆直(李雪健)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视摄像头后面的MOSS。
他早就察觉到了MOSS的存在(不管MOSS当时自称是什么),并且明白北京根服务器没能上线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马兆(宁理)和图恒宇(刘德华)的进度慢,而是MOSS在从中作梗。
导演用了一个蒙太奇剪辑,让你误以为图恒宇(刘德华)在虚拟空间里输入了一万位数字,终于及时地在最后一秒完成了验证。
这其实是叙述性诡计,为了增加戏剧性而骗观众的。
你想想输入一万位数字需要多久?
来得及吗?
虚拟空间里的时间流逝,完全取决于算力高低,和现实时间毫无关系。
高喊「点火」的时候,周喆直(李雪健)并不是在赌现实中的「自己人」图恒宇(刘德华)肯定能完成任务,而是在赌MOSS中的那些数字人类(包括数字版马兆(宁理)这个曾经的自己人)不会为了数字生命的私利就放弃肉身人类物种。
当然,从现实利益考虑,MOSS(们)当时也确实不敢放弃肉身人类——因为当时服务器还在地球上呢,还没建好领航员太空站呢。
地球一旦炸了,数字生命也烟消云散了。
于是,周喆直(李雪健)赢了。
执剑人赢了。
注意一个细节,电影中是在路人甲(拯救了地球的群演)按下点火按钮之后,北京根服务器的进度才从 97% 变成 100% 的——MOSS害怕地球真的被撕裂,被迫上线,帮助肉身人类实现全球同步点火。
这样一来,周喆直(李雪健)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裂缝了,他一直是坚定的——他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你再体会这个「虚实」,说的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数字生命)。
不仅他自己相信,周总理的孩子们(我们)也会相信,孩子的孩子也会相信。
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必将成功。
.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奇怪的两个画面:仿佛是平行宇宙里出现的胡子拉碴的周喆直(李雪健)、光头凶悍的图恒宇(刘德华),这俩人到底是谁?
我瞎猜,是不是「量子计算机」的概率云?
传统计算机,靠的是一大堆的二极管来进行运算。
二极管只有 0 和 1 两种状态,非常简单,但经过逻辑电路整合之后,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
量子计算机,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用的不是传统晶体管了,而是,不妨叫「量子晶体管」吧。
我的理解不一定对,我觉得大致是这样的:一个火锅店,只提供红油辣锅、清汤白锅两种。
来的客人,也只分吃辣的、不吃辣的两种。
那么,现在进来 3 个客人,你要如何排列组合不同的锅,才能让所有人最后都最满意呢?
传统计算机,会进行 8 次运算:红红红、红红白、红白红、白红红、红白白、白红白、白白红、白白白,然后看哪次结果最好。
而量子计算机,会进行 1 次运算:鸳鸯锅*8,然后看整体概率云的结果,决定该如何坍缩。
所以量子计算机更快,进来的客人越多,优势越明显。
这里的「鸳鸯锅」,不是说锅里一半红一半白,而是概率云式的「既红又白」,也就是薛定谔的猫「既生又死」——这锅既是全红锅,又是全白锅,不是空间上的拼盘,而是在概率层面上,呈现云的状态。
这个不太好理解,但量子力学就是这个样子的。
有点像「我遍历了地球的 99999999999999 种可能,只有这一种情况下,人类文明能存活」。
闪过的那两个画面,或许就是量子计算机在「试错」的过程中,触发的中间状态(错误结果),或者是平行宇宙。
如果是这样的话,《2》里面人类收到的 3 次数字(日期)提醒,就容易解释了——是量子纠缠。
.在人类以前的认知中,世界上最快的是光,没有比光更快的东西。
时间不是绝对的,或者说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光传播的一种度量,背后是熵增箭头的方向。
但量子纠缠的出现,让人类看到了一点点「穿越」的希望——一对量子,不管相隔多远,只要让其中一个向「上」旋转,那么另外一个就必然会实时向「下」旋转。
那……这岂不是可以用来「超时空」传递信息吗?
原本咱俩相距 1 光年,意味着我给你打手电(光信号),你要一年后才收到信息。
可现在咱俩一人兜里揣一个量子,纠缠起来,我只要扭一扭我的这边的量子,你那边就收到信息了,实时的,这不是超光速?
当然,现在还没实现,而且也有说法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做不到的(信息量大到无法靠量子传输)。
但在科幻电影里,这……就是一种设定嘛,接受了就好了。
当我们用量子纠缠的「超光速」特性传递信息时,诞生于 2050 之后的MOSS,当然可以「穿越」到 1987 年就发出微观层面的数字信息,警告人类 2044 年的电梯危机。
周喆直(李雪健)说「有人在帮我们」,又说「相信我们的人」,这指的都是MOSS(或者MOSS中偏向于人类的那一部分算法构成)。
不过,这样会不会导致「时间旅行」里的「祖母悖论」呢?
——已经出生的儿子(MOSS)向过去传递信息以确保自己未来能出生,死循环啊。
这是所有这类科幻题材绕不开的大坑,不知道《流浪地球3》准备怎么填。
.不一定对,欢迎指正。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好评夸赞不说了,豆瓣满街都是。
这一部非常震撼,中国式科幻美学巅峰。
说说那些打差评的,无非两种:1、“大家都睡着了,垃圾电影”。
首先我也睡着了15分钟,旁边一堆人在打鼾,不过我很理解,毕竟昨天是大年三十,我相信全国人民昨天都睡很晚,今天初一要早起,应该都犯困。
电影前半小时主要是感情戏和铺垫,时间分配对于173分钟很合理。
所以没什么脑子真的建议不要去凑热闹,还打鼾影响别人真的很恼火。
2、“集体无意识主义;利维坦主义;大国价值输出,没有剧情只有特效垃圾垃圾恶心 恶心 恶心”本文重点骂这类人哈。
美国队长把国旗穿身上,文化输出,你们高潮了!
阿凡达水之道那种我用屁股都能写的剧本(阿凡达2特效无敌,我非常喜欢),你们高潮了!
你们真的是狗吗??!
很认可大刘在三体中对人类的思考,人类永远会在和平时期选择爱与自由,认为生存是应该的!
所以你们这些翻墙看过几天FB,过上了好日子看了点弗洛伊德就认为,我们的集体在最后十几分钟,需要决策谁去引爆核弹的时候,应该用举手和投票???
Love&Freedom 适用于当下的文明,但可能真的不适合人类成为宇宙级文明。
如果阿凡达2都可以有8.0分,那这部流浪2至少得有8.8分。
多的0.8分全打在剧情和科幻命题创新。
整个第二部其实是moss的计算推演,时间点可能是第三部,对应的有两个镜头:李雪健光头造型按着手动爆炸按钮,刘德华光头战士造型正在奋战,这两个镜头可以理解为真实时间线闪现。
也就是说,moss在叛军攻击UEG的最后关头、周喆直犹豫是否要毁掉行星发动机、UEG战士在坚守总部大门的时候,重新推演了一遍人类的“流浪地球”计划,依然在寻找拯救人类的最优解。
换句话说,真正的启动阶段可能并不像第二部描写的那样,包括前两次危机,而moss推演中加入的变量是向当时的人类发送量子信号,以及把周喆直和图恒宇的数字化信息导入成为当时的参与者,包括用可控变量来诱导事件发生。
这一切,是为了更好地解析第三部现实中周喆直和图恒宇的人性,确保他们不毁掉行星发动机。
毕竟,在叛军攻破UEG总部的时候,moss还是坚持要从理性出发保存人类的希望。
这也是为什么从片头就告诉你氦闪的倒计时,因为这是在moss的角度已经经历了所有危机。
我的感受:1 远超预期 2比第一部强 3 格局打开 境界打开 4中国影史第一科幻系列作可期!
对于部分影评的感受:在荧幕上美国人孤胆英雄可以 中国人大杀四方不可以美国人大聪明 亚裔非裔背景板 毛子大坏蛋可以 中国人主事拯救世界不可以美国人星条旗当战袍 名字直接就是美国队长 文化输出影响全球可以 中国人战狼不可以美国人一部一个美女谈恋爱可以 中国人谈恋爱就是你烦不烦不可以我也不喜欢主旋律 不喜欢献礼 不喜欢说教但屁股不要太歪真够贱的啊你们
四年前,我从电影版《流浪地球》出发写过三篇短文(详见:一、二、三)。
今天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续集,给一个粗暴结论的话,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即便是对于不同意它代表的意识形态的观众而言。
它的问题很明显,就是节奏比较拖沓,而且那种“大力出奇迹”式的剧情推进模式也很容易让人疲劳。
接下来聊几个观点。
1、刘慈欣与陈云主义我以前说刘慈欣有浓烈的康米倾向时,经常遇到一种反对意见:“你看刘慈欣笔下的大健身那么坏,他怎么可能拥护康米搞狄克推多呢?
”其实这是个康米内部的细分问题。
我们先区分一下猫主义和陈云主义,它们的共性是都要基本上消灭私有制,且主张权力集中到最高领导层。
但是,猫主义有一种反“精英”(指文官、工程师等,猫本人并不包含在内)色彩,讲究鞍钢宪法,甚至直接“土法炼钢”;而陈云主义则强调纪律、由官员和工程师按照计划管理整个社会,比较接近苏联人的马钢宪法——从这个逻辑出发,说“毛主义下没有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
而刘慈欣作为一个前官办企业工程师,天然是更认同陈云主义的。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军警和工程师/科学家联合统治的情节,而民众则经常被塑造为不能理解开明专制者良苦用心的暴民。
《流浪地球2》虽然基本是纯原创,但非常符合这个范式,两个主要的线索分别是刘培强(吴京)、张鹏(沙溢)代表的军人和图恒宇(刘德华)、马兆(宁理)代表的科学家/工程师在推动。
刘慈欣作品里对苏联(俄罗斯)文化的偏好除了跟他小时候能接触到的文化产品有关之外,也多少反映出他的陈云主义倾向。
两部《流浪地球》中,除了中国角色外,戏份最多,也最正面的角色都是俄罗斯人,这一点也很符合刘慈欣作品的审美倾向。
所以,说郭帆是当前最懂刘慈欣的电影导演大概没什么问题。
2、科罗娜 在影院里我就感觉本作的剧情设置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过去三年科罗娜时期的影响,出来之后看到有不少网友有类似的感觉。
必须承认,刘慈欣作品最常见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陈云主义呢?
很显然是外面有巨大的威胁,这也就是前段时间为什么很多清零党人动辄把“人类不感谢罗辑”挂在嘴边的原因。
在《流浪地球2》里,科罗娜纪元的影响体现在地球派和数字人派的冲突中。
地球派的主张会消耗掉巨量的资源,但在剧情中被反复塑造为“大仁政”,数字人派的人设体现在马兆的台词里:“人死了就是死了”,被暗示成一种逃避矛盾的策略。
地球派的主要拥护者是中国(政府),而数字人派的主要拥护者则在西方世界,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摇摆不定的(这是刘慈欣很喜欢表现的“民主无能论”)。
要注意的是,图恒宇虽然是个数字人专家,但他坚持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搞数字人逃亡计划,而仅仅是拯救自己的女儿。
除了马兆的那句台词外,《流浪地球2》并没有解释数字人派的主张为什么不对——其实说起来,如果说小说原作里地球派的对立面飞船派还有一个“不公平”的问题,那电影版的数字人派还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制造一个搭载全球人类的数字副本的飞船逃离地球是有相当有可能实现的——而直接就像战锤40K里的人类帝国一样禁止了数字人技术研究,甚至连秘密保留一个政府主导的数字人项目作为备用方案都没有!
电影里那些一脸狂喜按下引爆器的数字人派角色的塑造也很诡异,如果按照剧情里他们能大规模渗透地球联合政府的实力,他们完全不用去阻止地球派,只要建造一个能搭载所有数字人派的数字副本的飞船逃离地球就行了。
至于坚定的地球派,他们自己要找死,又干数字人派什么事呢?
注意,这个剧情其实默认了一点,就是不仅地球派认为数字人派仅仅是存在就足以破坏自己的计划(这还多少有点道理),就连数字人派也认为两种解决只可能二选一,而不能并存。
这种思路其实就暗示了,编剧显然是自我代入在地球派这边写剧情。
而我说的剧情与科罗娜纪元的关联就在于地球派可以被替换为清零党人,而数字人派可以被替换为共存党人。
地球派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而且直接禁止了其他任何方向的研究,理由仅仅是怕动摇人心,是不是有点眼熟?
当然,也有一些情节可以作出相反的解读,例如,地球派的计划最终成功依靠了数字人技术专家图恒宇那本该被禁止的研究(虽然图恒宇并不是一个数字人派),而且地球派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总体上,这部电影在感情色彩上高度倾向于地球派。
另外补充一点,片中反复出现的监控摄像头特写其实也会令人联想到最近几年在社交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苏联式计划经济的失败并不能证明计划经济本身是错的,只是因为他们收集不到足够的数据。
∞眼巨人550W(MOSS)在片末彩蛋中的表现,不就是一个“理想化的陈云主义”的化身吗?
3、李雪健的角色与民族主义 陈云主义本身是没有“民族性”的,中国人就是从俄罗斯人那里学会了这种方法论。
但在刘慈欣的笔下,陈云主义与中国(部分时候会带上作为苏联代餐的俄罗斯,最多加个委内瑞拉之类的低配队友)之间有强绑定关系,这就让它有了很强的民族主义意味。
也许有些人会说“你看电影里最后也是各国人团结一心才完成了任务”,但这种团结其实和《战狼2》里的非洲角色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中国人坚持正确路线,其他人都没机会团结起来。
主创似乎有点担心民族主义浓度不够,还专门创作了周喆直(李雪健)这个角色,他清癯的病容、中山装(要注意其实新世纪中国外交官已经几乎不穿中山装,周喆直的同事们都穿了西装)以及姓氏“周”都在把他往伍豪的身上靠,而伍豪本身就在很多时候被用作民族主义符号——我甚至觉得不要用数字技术修复李雪健的声音会让这种cosplay的效果更好。
与周喆直相对应的是片中的中国民众,他们似乎毫无障碍地接受了“我们不但要建地球发动机,而且要在别国打退堂鼓的时候建起最好的样板工程”的命运——片中唯一的中国数字人派大概就是突袭空间站时的那个假韩朵朵,而且这更像是一个“剧情杀”。
这种“为全球危机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感觉在第一部里还更多地来自一些观众的自发解读,但在第二部里就完全是主创的主动表达了。
当然,我能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必要性。
最后说一句,《流浪地球2》里还有一个显然是为第三部准备的线索,就是人类在多个历史事件点收到的神秘数字信号,目前看来最可能的情况是MOSS(也许要加上图恒宇)对未来的情况进行了推演,并通过某种时间穿越术向过去发出了警告。
我很期待在第三部里怎么圆,因为时间旅行是一个最容易写得很俗气(典型代表就是《星际穿越》)的情节。
《流浪地球2》,绝对是刷新国产科幻新高度的一部作品。
十年前,观众捧其是国产科幻独苗,给予宽容和鼓励。
而如今,《流浪地球2》的制作水平和视觉效果,已经是一流水平!
初看外表,大部分观众表示,终于亮堂起来了,不是那种乌漆麻黑的5毛特效,不是粗糙质感。
但《流浪地球2》绝不止是特效升级这么简单。
片中各种科幻建筑、细节,背后都有真正的物理学家、航天专家支撑。
第一批提前观影的,也是这些专业人士,成片效果超出预期。
刘慈欣看过之后,也连连表态:比第一部有很大的进步!
硬核众所周知,“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在于人类克服万难,造发动机推动地球寻找新家园。
克服的第一波困难,就是人类内斗。
片中第一场太空天梯+无人机大战,太空天梯的设计感、质感和运作方式,都绝对是在其他电影里前所未有的展现,其视觉效果震撼全场毫不为过,让我直呼过瘾。
“通过摩擦生热燃烧冰盾,节省返回成本”这种硬核细节,也让我惊奇阿西莫夫小说里的东西居然有一天全成真了。
硬核。
一流视效加上硬科幻打底,这才是国产科幻。
至于电影后半段的驱逐月球计划,在月球上建造发动机,核弹连环引爆,胆大至极,堪称奇观。
在国外的科幻里,从未安排如此情节。
何况刘慈欣的原著本就是极其震撼的点子,放眼科幻片,推着地球太空流浪的奇景,怕也是独此一家。
哪怕只去大银幕看这壮阔的剧情画面,也绝对值回票价。
故事但《流浪地球2》不止有科幻迷爱看的这些景象,还有揪心的故事。
刘德华演的图恒宇故事线,直攻情感亲情。
末日灾难降临,所有人类临死所牵挂之事,莫不过于妈妈和家乡的菜。
想回家,想见妈妈,想再吃一口。。。
诸如此类的台词散布全场。
而中国文化对家的理解,这是守护和责任。
别人要放弃的项目,只有中国执行到底。
别人完不成的任务,只有中国一定可以完成。
一万五千年前的人类股骨断裂,只有等死——除非有同类的照料。
人类本就是互帮互助,依靠团结才能生存的物种。
电影里没有个人英雄,刘培强不是超人,只能在月球等死。
图恒宇面对危机,关键时刻也没有主角光环,甚至还险些拖后腿。
各色人种各个国家的英雄,出场机会一点也不比主角少。
大爱和小情,责任与牵挂,成全和牺牲,人物情感线索穿插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里,才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指向。
中国文化的胸怀天下,格局视野,情感表达,以及世界级的制作水平,才成就如此作品。
遗憾当然,缺点和瑕疵还是有的,毕竟这是原著改编作品,某些地方需要和小说形成互文。
有一些危机和背景,还需要更多的介绍才能和观众达成共识。
导演在叙事节奏和经验上,显然有些吃力,调度剪辑不懂取舍,节奏冗长松散,都不足让故事持续高能。
另外还有一点很可惜的地方,某些原著里的情节、内涵、深度,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电影里不方便提到。
但瑕不掩瑜,中国科幻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还能进步,还能更好。
4年前第一部,导演说距离好莱坞的特效,还差20年的水平。
而这一部,已经让我这个看遍大片的博主吃惊,如此壮观,如此质感,甚至许多国外电影没见过的场景,犹如片中连环核爆炸一样,一波一波的向我袭来。
如今成品能有此效果,我已经满意。
《流浪地球2》主要有挖坑的地方有这么几点1.moss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自我意识觉醒的?
2.李雪健扮演周喆直到底对于moss知道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话,在观影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当时我认为可能是解开问题的关键。
就是当几次危机发生的时候,无论是基地即将遭受攻击,还是空间站坠落,包括引爆核弹、发动机点火的时候,屏幕上都会出现一个倒计时,提醒我们下一次危机到来的准确时间。
就观影来说,这种模式相当于直接给观众泄底了,告诉观众基地被袭击,包括核弹引爆,根服务器接通是确定会发生的事件。
那么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是不是除了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来说,是不是屏幕中的人也有人能看到这个倒计时。
其中周喆直在电影里命令时间一到必须点火这个剧情,我看到很多观众有了争论,就是周老为什么这么笃定发动机一定能够点火成功,真的是对于中国科技人的信任吗?
但是结合上面那个问题来看,这个点并不是正确的。
周老从1987年就收到了有人通过原子方式送来的预言,而后面无论是天梯被毁还是月球危机,以及第一部的木星危机,都用一种类似天启的方式进行了预言并且平安度过了。
除此之外是不是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周老收到了更多的预言,只是他无法将这种预言公之于众,试想一下,当有一天你看到了每件大事的倒计时挂在了自己的眼睛上,有人用《三体》中智子的方式在向自己倒计时,那么这个堪称上帝的人又是谁?
另一方面来说,周老毫无疑问的是剧中最早认识到ai觉醒的人之一,在一个单独的镜头里,周老直接看向了摄像头,从镜头语言来说,他是知道了moss有自我意识的人。
但是他似乎并没有将这个秘密说出去。
综合来说,这个电影中的“上帝”应该符合这么几点,1.她能操控微观粒子,因为观测到了微观层面的预言。
2.她来自未来,因为最早的预言出现在1987年,远早于流浪地球计划和量子计算机的产生。
3.她无法改变宏观层面的历史。
如果按照这一条思路,量子力学估计又要出来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