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爱是有灵性和记忆的吗?
你相信爱情经过长久的沉睡仍然可以复苏和被唤醒吗?
你相信爱情是可以生生不息地被传承和延续的吗?
或许你根本就不相信爱情了,又或许你也象我一样,对爱情怀疑又迷茫,那么去看看这部《冈拉梅朵》吧!
就电影本身而言,它也许称不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导演苦苦三年的思索和奔波,煎熬出的却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现代童话爱情故事。
就好像我的影评一样,高调对影评家而言永远都意味着权威,拿不出吹毛求疵的精神,和鸡蛋里挑骨头的本事,不管怎样折腾,影评都上不了档次。
但它真的值得一看,我一直都觉得一部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故事本身。
《冈拉梅朵》里圣洁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色山峰,那样的图画映入眼帘的时候,你的眼睛象受过洗礼一样,有着突兀般的明澈感;激昂高亢的女高音犹如天籁般的惊鸿,在最接近云霄和神灵的地方,好像都不需要经过耳朵,就直接激荡着我们的胸腔;心灵象微微张开了小口,浅浅地细细地呼吸着神明的气息...... 爱不是阿扎那热辣直接的注视,执着不是安羽对神湖的坚信和笃定,爱和执着从来都不是大海般的汹涌澎湃,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死寂般的等待,等待,就像面如枯槁的拉姆脸上那两汪无风无浪平静如镜的清泉,痴痴地守望着神湖,等待,等待,等待的是一个身影,是一个声音,是一个信物,又或许是死亡,终结或新的延续。
和大部分人一样,看完之后,我也认定导演误解歪曲了音乐电影的真正含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是带着从容淡定的心情去享用这顿视觉听觉和心灵的盛宴的,没有挑剔的眼光更容易邂逅和捕捉到美感,不是吗?
生活也一样,祝福我的朋友们每天都有和美丽碰撞后的愉快心情。
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她吐出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就在她齿间绽放成花。
冈拉梅朵,可以是一个人的名字,一间酒吧。
她是人名的时候,一定是藏地最美丽的女子,明亮清澈的眼神和皓齿辉映着晕红的腮,浅笑盈盈,流盼倩兮,如同掠过天边的云一样,温婉动人。
如果她是一间酒吧,这里应该有时光的味道,木质桌椅,泛黄的书籍和怀旧的音乐,一本旧杂志,一杯红酒,在穿窗而过的阳光里消磨一个下午,使人忘记了时光的流转。
专心地想一些心事,烟灰掉下来,忘记落在什么地方。
冈拉梅朵,也可以是一部电影,一首歌。
这样的电影,背景必然是放在西藏的雪山圣湖之下,大风起兮,经幡舞动,天高地远。
这样的歌,必然要由雪域最美丽深情的女子唱出来,她有着天籁般的嗓音,仿佛神的声音开启,就像阿扎身上有七种乐神的庇护,打击出令人眩晕的节奏。
冈拉梅朵,或者更是一则关于光阴的故事,故事结局一尾苍凉的手势。
讲故事的人舌尖轻抵齿壁,双唇开启,轻轻呼出她的名字,冈,拉,梅,朵——这是一个寻找与等待的故事,圣湖的边上呵,亲爱的人儿,你又是为谁泣涕涟涟,坐守一生,衰老了不朽的容颜?
(额,无病呻吟,似乎与影评无关……呵呵,闪)
关于约定,你会坚持多久拉姆用60年的岁月确认了一份爱情60年,你愿意做谁的『冈拉梅朵』——题记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
你知不知道,在拉萨有一间酒吧叫『冈拉梅朵』?
你是否还知道,在北京有一家餐厅叫『冈拉梅朵』?
有一首歌的名字也叫做『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
她在藏语里意为『雪莲花』。
还有,也许你不知道。
有一部电影叫『冈拉梅朵』。
从05年的10月开拍,到今年3月首映,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今年的10月我才看到这部电影。
我以为我会很感动,直到泪流满面。
但我没有。
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丝毫没有波澜。
但我深深地记住了这部电影。
在拉萨明媚的太阳底下,在平静而神圣的纳木措岸边,在八角街幽静的巷子里,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我牵挂了一年的地方。
每一寸土地都有温柔的呼唤,每一米阳光都有温暖的包裹。
我突然很想念,想念久别的圣地。
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一首歌。
一幅画。
一种召唤。
一份执着。
动听的歌声。
无声的少女。
守候的老人。
美丽的回忆。
苦苦的等待。
冥冥中找寻而来的失声歌手。
七乐神保佑的藏族鼓手。
陪伴与离开。
执着与失去。
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冈拉梅朵』。
在这里,『冈拉梅朵』代表了心爱的人。
拉姆走了,她用一生的等待坚持了彼此的执着。
人生总是得到一些,便会失去另一些。
如安羽所说:得到了『冈拉梅朵』这首歌,她却失去了声音;找回了声音,却又失去了爱情。
拉姆,得到了真爱却要用一世的执着等待换回这份迟到的坚持,用尽一生去等待一个结局,离开时心里盛满了幸福和满足。
其实,信仰比拥有更真实。
相信爱,并坚持,尽头的幸福平静却更深刻。
那么,你是谁的『冈拉梅朵』?
死一般的寂静 让我心烦意乱 梦一般的幻想 让我意想天开 山在成长 水在流动 彩虹过后 还有多少鲜花要争艳 花一般的芬芳 让我无处躲藏 雾一般的诱惑 让我身不由己 云在飘散 梦在诞生 大雁过后 还要多少燕子要起飞 ...
情节有问题,去纳木错神湖,居然跑到巴松措去了,下个镜头居然到了阿里。!
到底是去天湖,还是环西藏游?
剧情太过夸张。!
对民俗的描写太过夸张。
拉萨的婚礼怎么可能有那种舞蹈(卡鲁)?
简直狗屁!
强烈鄙视!
找了很久才在网上找到这电影,事先已经知道不会太好,没想到是这样的迷惑。
也许因为之前看过剧本,对里面大量的情节改动觉得莫名其妙。
不知道这些改动出于什么原因?
几个演员完全没有剧本原先的气质,顿珠像是个油腔滑调的家伙,郑昊就是一个傻瓜~~韩国MM倒是挺漂亮,可一整出戏都在梦游中,瞪着大眼睛四处闲逛~~索朗措姆真漂亮,可惜没她的戏啊……喜欢婚礼那场戏最后的一小段,两票载歌载舞的人群分别在男女主角率领下会合八角街小巷……之后是集体的载歌载舞,很有印度歌舞大片的气质,可歌舞场面和服装一点也不华丽……看着不够美。
片子里大部分藏族舞蹈拍的都不好看。
锅庄之类的舞蹈要是不能发现其中的韵律,用中远景看上去就是一群人傻呵呵的在原地踏步~~还是没有找到藏族歌舞的魅力,更缺乏对镜头呈现的想象。
巨大冻湖上徘徊的姑娘让人忍不住想起来巨型民歌手的MV~~对各种诟病的地理位置问题,自己倒是觉得问题不大……虚构一个神湖嘛电影里面的音乐。
唉……怎么说呢,虽说是有点像歌舞片的电影,可里面无时不在的漂荡出的歌声还是会让人觉得唐突。
西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只有经历过空旷草原上安静的让人发疯的安静,才能体会到人们聚在一起时载歌载舞的兴奋与欢快。
因为太空旷了,所以会对陌生人热情……我是这么觉得。
而电影里,无时不刻不被吵闹的声音塞满……没有歇息的片刻。
大场面。
最开始的雪顿展佛是绝对的大场面,可在电影里没看到那种震撼。
感到是各种杂乱……不是大远景广角就能呈现气势恢宏的。
不过中间一个镜头,女主角站在一块岩石上举着麦克风的画面和巨大的佛像组成了采访画面……大佛端坐,前景的话筒对着他……有意为之吧。
情节编排缺乏逻辑,故事苍白乏味。
本以为会在转世轮回上作文章,可惜了。
以为会去拉姆拉措,那个可以看到前世的神湖;或者圣湖羊卓雍措,不是已经去到了冈仁波齐么,在不远处呵;又哪怕是鬼湖拉昂措呢。
怎么就到那木措了?
但是,那些画面、场景、声音和那些藏族人,足以抵消编剧的缺陷了。
起码,于我如此,因为它把我带回了西藏。
布达拉、大昭寺、拉萨的大街小巷、冈仁波齐、扎达土林、古格遗址、林芝、那木措,晒佛、打阿嘎、转经、荒原上的飞驰......这些都使我忆起了一次次在高原上的行走。
这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当暖暖的阳光透过身后的窗落在我的背上时,真是舒服极了,这让我想起拉萨的阳光。
从西藏回来快两周了,人还恍惚在高原的空气里,郁结在心里的情绪,浓得涂抹不开,应该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它四处蔓延,然后晕染周围的生活,让它们纯净、浓烈、燃烧。
就在我于高原与都市生活中纠结时,朋友发来一组片子,其中有个名叫《冈拉梅朵》。
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从头看到尾。
一个美丽的故事,两代人的不同命运。
安羽,一个现代都市里唱歌的女子,在唱了一曲《冈拉梅朵》后失声,梦境引领她来到雪域神湖,寻找拉姆,寻找她失去的声音。
途中,她遇到了鼓手阿扎,冈拉梅朵的美丽传说,把两个人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分分合合,上演着千古不变的爱情故事。
拉姆,一个久远年代里唱歌的女子,与来自康区的流浪画家相爱,却被农奴主抢婚。
画家在追寻的途中坠崖,错过了美丽的拉姆,拉姆逃出后,就一直守侯在神湖边,等待心爱的人出现,一等就是一生。
片中的故事简单至极,反复述说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男女情爱。
而久久回荡在我心里的是片中的音乐、画面,和片中所有的声音。
那是高原的声音,是只有西藏才有的声音,它来自大自然,来自那些纯朴的西藏人。
阳光照射在大地的声音,白云走过蓝天的声音,轻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河水淌过雪山的声音,经幡舞动山岗的声音,长号震撼庙宇的声音,香火袅袅千年的声音,转经筒噜噜轮回的声音……朝圣者的脚步踩过积雪,口中的经文喏喏,清澈的双眸回转……鼓声,如命运的节奏,脉动的合声,神灵的召唤,在那片古老的高地上回荡……所有的,一切的声音,都美伦美奂,哪怕是一片树叶落在地上的声响,都像是灵魂绽放的音符。
影片结束了,我却不愿把自己的情感抽离。
能够陷入其中,是一种幸福。
今天是在学校放映厅看完了这部片子,回来一搜索,竟然是零八年的新片。
联系到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冈拉梅朵的上映时机是对了,美中不足男主角不是中国人(这个只是在特殊时期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看到演职人员名单的时候,放映厅里唏嘘了一小片)。
我不是特别喜欢这部片子,一句话:音乐和风景还有演员比故事好看。
并不是说我没有被感动,可能是觉得部分情节和台词有些脱离现实,阿扎和安羽的矛盾冲突来的突兀也去得突兀。
感觉片子前史不足吧。
如果说是因为今天心情不好不能把影片看懂,那就是我不对了。
不过总得来说,这部片子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们都很用心。
那就足够了。
发信人: ziijun (享受生活,感受快乐!
), 信区: Movie标 题: 【影评】西藏音乐电影《冈拉梅朵》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8年03月08日22:24:01 星期六) , 电影《冈拉梅朵》——我爱的西藏不是这样写影评,一直都只是写那些带给自己感动的片子,从来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批判的能力与权力。
第一次写下很多不满,竟然是对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海报上写有美丽藏文的片子,一部以我深爱的西藏为背景的片子。
得知这部电影要在北大首映的时候,我的激动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夸张。
我兴奋地想流泪,在北京这个很难感受到西藏气息的地方。
我乐颠颠打了整晚电话,通知我那些和西藏有关的朋友们。
我以为看这部电影时我一定会哭的,因为里面有我喜爱的藏歌啊,有我熟悉的西藏风景啊。
但看完,很多茫然,一声叹息。
剧本,极其简单。
当影片的镜头扫过从藏北到藏南的很多很多地方时,当主人公们不紧不慢地游荡其中导演试图想展现西藏的很多“独特文化”时,我就预感这个故事一定挺简单的。
但当屏幕忽然一黑,出现字幕,影片结束时,我惊呼竟然如此简单。
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却依然逻辑混乱,各种扯。
整个故事看完很多迷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想用观众看不懂来显示自己的艺术修养多么得高。
当然,电影并不只是要讲故事,特别是对这样一部名曰“西藏音乐电影”的片子来说。
那就说配乐。
看完电影的时候忽然在想为什么想起了个“音乐电影”的噱头呢?
片中是有很多藏歌,特别是亚东和索朗旺姆天籁般的歌声仍然让我沉醉。
但细听就会发觉片中有太多我熟悉的藏乐,听时让我激动,但仅仅穿插其中罢了,并没有紧密伴随影片情节的发展。
如果说那些响彻天际没有歌词的配乐才是影片作为音乐电影的看点的话,但那些声响是任何一部涉及西藏题材的片子都会有的声音。
那些声音那些音乐与西藏有关,而不是影片的光芒。
如果说因为男主角阿扎那充满原始与野性的鼓声的话,我不确定,但至少我一年的西藏生涯所看到的无数民族风情演出并没有鼓声这个特色。
片中随鼓声出现大量西洋乐器,让我困惑,即使男主角随意敲击出的音乐也让人感觉导演在把人们拉向一个原始的让人迷惑的情境中,再次跳入窠臼为西藏蒙上了面纱。
或许因为故事是源自于一首名为《冈拉梅朵》的藏乐?
又或许是因为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扛着硕大的麦克戴着硕大的耳机游走在西藏?
我不知道。
也许是因为我不太确知“音乐电影”,特别是“西藏音乐电影”本身的含义吧。
没什么情节,那既然把美丽的西藏作为背景了那就看风景好了。
关于风景。
影片中镜头快速切换,寻找圣湖的路途从藏北到藏南,时而又跳到藏北。
西藏的气候是很奇妙,远处的雪山时常可见,近处却依然有绿草依依,但片中镜头的切换却让人觉得迷惑。
如果说导演太想向人们展现西藏的广阔了,所以整个西藏都想拍到,但在我看来依然没能展现真正的西藏。
西藏的美丽是任何人随意用任何一部相机都可以展现的,但导演没有过多把镜头投向那干净明亮的高原风光。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热衷于阿里。
如果说导演为了不显示高原的荒凉而把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选择在了俗称“西藏小江南”的非典型西藏风景地林芝,喜欢那里的绿色的话,片中不时出现的阿里地区的扎达土林和闻名世界的古格王朝遗址实在让我难以理解。
那海拔超过五千米人口稀少的阿里地区很荒凉,但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但影片只是那样掠过罢了,一次又一次。
阿里,画面中还展示了整个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神山——阿里的冈仁波齐。
但在影片中冈仁波齐失却了它金字塔般的雄姿和皑皑白雪覆盖下显现的神圣光芒,只是一座雪山罢了。
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导演那么偏爱结了冰的纳木错。
作为贯穿影片主题的神湖纳木错,她的美丽更多在于其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波涛汹涌,有着大海一样的壮阔,清澈的湖水总能在高原多变的天气中泛出圣洁的美丽。
可导演却更多投向整个冻结的纳木错,说那样更加壮美。
但镜头中我丝毫看不出任何壮美,更不用说她的神圣,甚至连那是一个湖都看不出了……关于文化,强势文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看西藏,用自己的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看西藏。
猎奇。
太多人为西藏的神秘而吸引,太多人用一种猎奇的心态审视那个独特的地方。
导演也没有跳出,以为把西藏勾勒得越神秘才越能吸引人的眼球吧。
导演用镜头扫过西藏一个个独特的地方,一闪而过,堆积很多。
雪顿节的展佛,飞旋的转经筒,彻夜不息磕长头的人,藏人玩的一种很传统的游戏,藏式婚礼上的传统仪式(虽然为了让晓涛的出场而出现了酒吧调酒的吧台),甚至修建藏式房屋屋顶时藏民们在一起跳起的夯地舞……导演用一种外界常有的猎奇心态探向这个神奇的地方,再加之用一段拉萨街头邂逅的美妙奇缘,再次告诉人们:这里不但神秘而且刺激。
以为一个愿意把镜头伸向西藏的导演一定因为生命中某个契机而深深爱上了那里,用心去感受了那里,会不只是用眼睛去浏览而是用心去膜拜。
但我没想到一个号称拍摄了三年曾经无数次进藏的导演对于西藏的理解却是这么肤浅。
既然把背景选择了西藏,却丝毫不引导人们真正去感知那里,反而再次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再次以一种多数文化强势文化的姿态去窥探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男主角阿扎,典型的藏族男孩,高大而帅气,但片中的他却用还算标准的汉语说着琼瑶阿姨一样的台词,什么“雪顿节上的女神”,什么“我一定得罪了菩萨,赐予我这样一个不会吵架的仙女”;用各种莫名其妙的举动显示他对安羽的一见钟情。
但这其中,多了太多现代偶像剧中夸张的人物性格却少了高原男孩特有的淳朴,也看不到藏族男孩那种充满野性的豪爽,时而让人感觉矫揉造作,时而又让人觉得心胸狭窄,诡计多端。
影片似乎更多地告诉人们,藏族男孩很专制,容易冲动,爱喝酒……就像片后很多观众提问的那样。
女主角安羽,不过多评说。
另外一位也被称之为女主角的藏族姑娘索朗措,在影片开始的观众见面会上,索朗措穿着鲜艳美丽的藏装站在舞台的中央,以女主角的姿态被围着提出好多问题,让人能够感受到藏族姑娘的可爱淳朴,可看完整个影片时我竟然发现她只出现了不超过五个镜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影片里她是那么一幅美丽的偶尔出现的画,影片外她仿佛是一个身着盛装的“花瓶”,再次吸引着猎奇的人们的眼球。
因为这是一部以西藏为背景的电影,所以,身着藏装的藏族演员也就成了又一个噱头。
影片中有一幕展示了手戴佛珠的藏族男孩阿扎在寺庙前神圣的转经筒前来回旋转经筒,用飞旋的经筒击出鼓点的节奏,让我们都惊呼这不是一种不敬吗?
我不知道。
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的编剧是藏族,或许这件事本身没有错?
或许扎西达娃本来就不是信徒?
至少我在西藏从来没有看到哪个藏族人会在经筒前这样嬉戏。
虔诚与信仰,这个使那片雪域熠熠生辉的散发着神圣光芒的精髓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只是普通一个人,普通一段爱恋。
也许央视的导演对于主旋律的理解要超过其他人吧。
当然影片中有一些小小的细节也让我感动:藏族阿妈总是那么同情身边的人,连随意坐在路边歇息的安羽都怜惜地给予施舍;西藏广阔的公路上,一家藏民在路边拦车,阿扎二话不说,热情地允许他们塔车,挤了满满一车,藏人的宽容和快乐就那样洋溢着。
可这些比西藏风景还要美丽的温暖与感动却太少了,只是成为了让观众发笑的一些小小细节罢了。
总之看完片子挺失望的。
影片结束后的观众交流会,导演的种种表现让我对这部影片简直有些无语。
导演很有自信,选择了北大,还选择了观影后的交流。
也许导演自信满满想在其中感受得到褒奖后心灵的满足,但她错了。
很多同学提出了影片中明显的各种问题,可能过于直接,导演明显不快,所有的回答都明显得昭示对提问者的不屑。
影片逻辑混乱?
导演表示:其实是观众没看懂,她想讲述的是一种心灵的等待,对于生活中那些值得用很多年去坚守等待的东西,主要是爱情。
要不然就悻悻告诉大家:西藏,西藏有很多那样的传说……与现实不符?
观众说从拉萨到神湖纳木错不用途径林芝阿里的。
导演表示:她指的神湖并不是具体指纳木错,而是人们心中期许的一些东西。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偏偏选择真的有神湖的西藏呢?
观众说为什么镜头切换得让人感觉不在一个季节一个地点呢?
导演立即一脸不屑,表示:只有去过西藏的人才……但事实上提问的人对于西藏的熟知明显要超越一般人。
观众说看完影片后没有太多的感动,对于故事。
甚至连西藏本身能够带给人们的感动都没有。
导演说:她看完自己拍的片子的时候就哭了…………种种。
导演傲慢地质疑大家的观影赏析能力,傲慢地声称大家没有去过西藏不了解西藏。
导演不时强调自己电影拍了三年的艰辛,但细听其中太多时间的拖延与影片创作无关,更不用说导演非得拉大队人马奔向与情节关联不大的遥远的阿里。
自始至终,导演都不正面回答大家的种种质疑,而是一个劲地说些重复的无关紧要的话。
这位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对自己的处女作信心满满,面对大堆的意见,没有一次认可大家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
到后来,主创人员的不满让主持人不敢再向在座的学生提问,而是问个小孩啊,问个韩国人之类的,让交流尽量“和谐”前进。
央视,果然是一个可以让人高耸云霄、张扬跋扈的地方。
实在不能忍受,我起身离开,放弃了和我喜欢的藏族歌手亚东合影的机会。
终于承认:导演对于一部电影的成败至关重要。
觉得自己废话太多了,也有些苛刻了。
仅仅因为对西藏爱得太深了吧。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222.29.34.57]※ 修改:·ziijun 於 03月08日22:25:14 修改本文·[FROM: 222.29.34.57]
梦里弥漫着酥油的味道…
中国找不着人了 弄个韩国女人上来瞪眼
又一部西藏电影
對「拉薩朝聖路」影片已有抗體,難以感動。
纯当一部西藏风光片扫过
装得是个什么逼啊,白瞎了西藏。藏族人家民俗婚礼桌上堆满各种可乐啤酒和调酒是闹哪样。男二也丑得我无法直视。
60年的等待,当初的爱情如同唐卡画永不褪色
风景拍的不错 忽略那个故事吧
西藏爱情故事,最后一分钟讲完
歌不错
神湖边上一个孤独等待的女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过了春夏秋冬,像是修炼成佛。爱情由于这时间与空间的间隔,而倍加动人,令人感怀。对于西藏,毫无抵抗力,大爱。
纯粹给风景和民乐
周学初推荐
极真实美好的西藏风物,只是片子太文艺啦。。我要回拉萨
整个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神啊,浪费我的时间!!!
再神圣再美的地方用钱堆起来看都显得那么虚假
关于声音
剧情说实话一般,但这部电影唯一让我喜欢的原因就是,我因为它爱上了西藏
有些情感,定格于时光长河中,将是它最终的归宿。兜兜转转,还不是一个缘字?
对于西藏,很多片子都拍得太符号化。画面倒是都不错,就是故事太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