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说肯定不想杀人,但又承认自己后来确实杀了人,那是怎样的过程?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惨剧的发生呢?
他们绝非成心作恶之人,使他们走到这一步的就是人类所共有的人性弱点,自私、嫉妒、无知、狭隘、愚昧……断送了他们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
被他们杀害的人痛苦地死去了,他们还活着,却没有了快乐。
90年代末的城市街头,稀散的车辆,陈旧的门店,骑车单车匆匆而过的行人构成单调色彩的画面。
坐在镜头前的犯人,淡淡地谈着杀人的过程。
刀子、板砖、烈火;冲动、爱恨、无知有时会为其中某个人感到深深的不值——她长期被家暴虐待,回了娘家准备离婚。
丈夫携汽油上门扬言灭口,被控制起来后,她点燃了汽油“怪我不懂法律”他一直扶持性情暴躁的义弟,因劝诫义弟出轨无耻,被持刀相逼,他夺下了刀...... “我就是不愿意看他乱搞男女关系,会出乱子。
”他是一位曾获全国吉他比赛第一名的文艺青年,因一桌麻将起了矛盾,当他举起刀子冲出去,却误杀了一个送货的老实人“我上诉,不是因为我想保命,我只想说出我内心的想法.” 他在该剧播出当天被执行了死刑。
这部剧极写实, 每一个凶手都不是大奸大恶之辈,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同事、朋友。
从某个角度看,他们也是受害者,在内心深处压抑着太多的愤怒与无奈后,以极端的方式结解决恩怨。
而法律终是理性的、冰冷的,造成悲剧的人,也终将承担其责。
但即使被杀害的人是大奸大恶之辈,也终会有人为他的遇害而悲痛——诚然,法律是非黑即白,世间人心却复杂无比持续失眠的几日,望着足以吞噬灵魂的黑夜,我看清,感性的人不适合触碰与此有关的一切观自在菩萨 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中国很难再有尺度如此大的电视剧
其实一直想写剧情,看了很多剧却从未下笔,今天尝试着写下一篇剧评。
这部剧都是根据发生在石家庄的真是案件改编的,都是在90年代,现在想想都是有一定的年代感了,甚至一些情况可能与现在并不相符了。
剧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是90年代的普通人,有工厂工人,出租车司机,农民甚至还有一些是相对的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都有一个或多或少不太和谐的家庭,比如说《外遇》中男主的家庭并不和谐;《再婚》中男主的妻子常年瘫痪后病逝;《死亡麻将》中男主和妻子就麻将问题时常闹不愉快等等。
他们并不是十足的恶人,但是他们却又有相同的地方。
他们大多都是为人软弱,常常受着别人的欺瞒,这种欺瞒亦或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亦或是现实生活中就有的,其实在自己刚刚步入深渊的时候,自己对于自己意识到的能够及时止损,而不是自我麻痹,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因此就有了以下一些感悟:1.永远不要冲动,不要欺负老实人2.要学会及时止损,对待感情也是一样的3.男人永远不要有外遇,外面的一定没有家里的好4.面对家暴,女人一定要勇敢说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5.当一个家庭不和谐时,这个家庭一定过不好,家和万事兴
夜已深,我终于把《命案十三宗》看完,耗时几个月,业余时间太少。
像我这样再次辗转新工作的人,无法自评。
《命案十三宗》,内容是1998年十三起命案的发生和反思,颇有警世醒世之意。
比今日说法还写实还质朴,配乐是一绝,与剧情吻合得纹丝入扣。
本世纪初的剧有刀有血有吸烟镜头甚至有床笫之欢,如今的片子已然失去生活的质感和思考的力量,像美图秀秀的图片一样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十三起命案,没有大奸大恶之人,十三个普通人杀了另外十三个普通人,让人痛心,平淡生活里激流暗涌,一点点小情绪逐渐积累到暴发,对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批判很少,更多地是揭露普通人的性格困顿和一不小心,那些心理的犄角旮旯全都给扫描了。
悲剧是俄荻浦斯那般抗拒不了命运的捉弄。
全剧都是普通人,正因为普通人,更让人惊心,容易触发代入感。
一看编剧有方方,原来如此,她真是一如既往地虐。
从剧情也看出了我国法制和法治的进步与变迁,小市民我唏嘘不已。
一晃我竟也要人到中年了,也许是已经人到中年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看《权利的游戏7》,而大妈我在想要不要抽时间把《黑洞》《红蜘蛛》等等给刷了,迷之深沉暗黑,也许因为我是大天蝎。
高群书听说过,中国拍犯罪、警匪类题材比较有名的导演。
《 命案十三宗》剧细心的观众计算,其实只有十二宗,而且也一直没有站出来说明。
到底是导演组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什么特殊原因如有一宗涉及敏感问题而没有过审,不得而知。
看完总体感觉,那时的影视剧的环境相对宽松,但法治环境恶劣。
有人说,要是像这样触及现实题材的影视剧是根本无法放出来的,深表同意。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新闻、文艺的大环境呈越来越紧的趋势,把影视剧逼得只能去拍一下远离现实的无聊题材作品。
但是,我们的法治环境相对在进步发展,现在回头看,除了3、4集里的姜虹罪大恶极,判死刑没有异议之外,其他的案件放在现在都有可能最高死缓最低甚至可以缓刑。
法律有时像皮筋,时紧时松,对民紧对权贵松,这也是一直为许多法律界人士所诟病的。
有时明摆着就是为了震慑和恐吓老百姓,以达到减少犯罪,而不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是很可怕的,而且河北也是其重灾区,聂树斌案,见识了河北司法的荒谬。
办成错案还不是罪荒谬的,而是在再审时,王书金已经承认了是聂案真凶,而且大部分也吻合。
但在法庭上,就是有法官纠缠细节,极力否认是王书金所为,为掩盖错案费尽心机。
镇觉得那就是中国法治的耻辱。
虽然后来为聂平反,但追责成为一句空话。
在电视剧的十多起案件中,觉得最冤的就是董俊会。
一位多次遭受家暴的妇女,逃回娘家也无法避免丈夫的上门骚扰,在愤怒之中烧死丈夫,结果当时被判处死刑,还连累了好几位家人也判了重刑。
不知当时他们依据的是什么法律条款,罔顾事实,践踏法律。
如果说在当时环境中,家暴不算违法,那按照电视剧中的情节(不知真实情况是否类似),丈夫带了汽油和刀子到她家,扬言要杀死她全家。
那么董俊会和家人的许多行为带有自卫性质。
即使最后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也并非故意杀人。
还有就是点燃汽油,只要是烧断了捆绑的绳索,受害人也可以自救。
这些都具有减轻犯罪行为的情节,可惜都没有被采纳。
最后说说高中生杀人案。
电视剧中, 王博重 读高二,按一般读书年龄,再晚也不会超过18周岁,不知道为什么字幕打出的年龄是21岁。
如果不满18周岁,即使有两条人命也不应该判死刑,有从轻的因素。
即使满了18周岁,当时的情况属于激情杀人而非故意,何况还是学生,也应该有从轻因素。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两名专横跋扈的学生后台太硬,迫于压力才被判处死刑的。
看罢电视剧,有同情,有叹息,有愤怒,有不解,也许这都是导演想表达的。
希望这样的影视作品,能够记录我们在法治进程中的每一步,照亮我们未来的法治之路。
演技炸了!
这要是我小时候“有幸”看到了,决对会给我造成童年的心理阴影……十三个故事,都是按照真实案件还原和演绎的,整个观感带入性极强,让人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每个故事的情节,演员的演技真是没话说!
美中不足的是,基本上每个故事都是头重脚轻,开篇幅和进展都演绎的很到位,但是结尾却草草收场,用故事原型简单带过一下结局,就没了,感觉像偷着踩刹车似的,不爽。
以前以为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当你有机会去洞察社会体会生活的时候才发现,那何止是夫妻?
确切的讲,应该叫贫贱阶层百事哀……当你没钱无能又无知的时候,“老实”就是窝囊的代名词!
是对现实的妥协和无奈!
是生活重压之下的顺从!
往往挣扎都在那最后的一下,拼了命的一次反抗,或是对女人,或是对不公,或是对冲动。
其实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决绝反抗!
咸鱼翻不过来身,直接打挺了!
力气都用到最后的一次同归于尽的反抗了……哎,何其悲哀。
小时候看这部剧一直没看完,所以长大了看全的时候,看到这个单元,我当时已经工作了,那天是凌晨,我从前一晚的醉酒中醒来,胃里难受,头也很疼,一个人在工作单位的宿舍里,睡不着百无聊赖的时候打开电视,看到电视上在播,看完之后,心里有些庆幸,我不曾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我身边认识一个鹰子这样的人,我也寝食难安。
张立老师表演出来的那种狠劲实在是很瘆人,这一点在《征服》里他扮演大鹏的时候也有感觉,有一个剧情是韩跃平进入刘华强的房间时开门的是大鹏,韩跃平看到大鹏时,不由得怔了一下,眼神里有些许胆怯,也许导演就是要表现出小混混和亡命徒的气质差异。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在北京开出租车的周国强曾经进过监狱,出来后改过自新,一边开出租一边倒腾摩托车挣钱,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爱他,而且怀孕了。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可是一笔债务纠纷最终毁了这一切。
石家庄的一个商人赵福泰欠了他三十八万货款,他反复催要,动用了自己姐姐的一些关系,只要回十九万,眼看妻子要生孩子,倍感压力同时也有些气不过的他再次去要账,面对的依然是赵福泰理直气壮的赖账,如果用现在的网上段子来说,赵福泰的台词一定是,我凭本事赖得账,凭什么要还?
看到这里突然想起《刑警本色》里李幼斌扮演的反派周诗万的一句台词,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暴力手段涉黑手法处理公司业务纠纷时,他说,江州市每天都有许多家公司被三角债挤垮,我不想成为下一家。
(具体的台词我记不清了,也没有回看,请见谅,原台词里周诗万说出了被三角债挤垮 的公司的确切数字)。
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大潮中,很多人忙着下海赚钱,由于那时很多规范的不健全(当然现在债务纠纷问题依然到处都是),钻空子赖账的人很多,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认识的一个本地大老板就是靠着到处赖账赊账起的家。
周国强在盛怒之下决定绑架赵福泰来要回自己的钱。
他找到了自己的发小于辉,于辉介绍了也是刑满释放人员鹰子。
周国强带着两个人从北京前往石家庄,一路上忐忑不安。
到达石家庄后,没想到赵福泰到外地做生意不在,周国强要走,鹰子瞪着眼睛不让,说自己不能白来。
万般无奈周国强到另一家欠自己钱的公司,但老板也不在,丧心病狂的鹰子用铁锤打倒了唯一在公司的职员,又补上几刀,接着去到处找钱。
周国强和于辉被吓坏了,可鹰子的凶狠以及自己脱不了的干系让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回到北京后鹰子先是住在于辉家,后来强行入住周国强家,没几天鹰子就对周国强说要一起参与群殴挣钱,同时要杀掉胆小的于辉,以防他泄露杀人的秘密。
接近崩溃的周国强在开车前去的路上故意撞上警车,鹰子趁乱逃跑,摆脱了鹰子的阴影的他和于辉面对的是法律的严惩。
在后面真人采访中,周国强的原型告诉记者,老婆做了流产和他离婚了,家破人亡。
看这个故事有一种开着车慢慢失控的感觉,周国强慢慢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他一再嘱咐不能伤人,可鹰子不耐烦的回应早就预示了一切无法像他想象的一样。
就像年少时血气方刚跟着人家出去打架,拿着棍子刀子想象着自己是英雄,觉得一切会像电影里那样场面火爆自己所向披靡。
可事实是一旦打起来什么都不可控,电影里挨了打的人仿佛怎么也打不死,可现实里火爆的斗殴不是死就是重伤,赢的人等待法律的严惩,输的人进医院或者太平间。
都说文官好战,武将反而爱好和平,就是这个道理,不去经历生活中的那些残酷,你永远都觉得事情很简单。
开始觉得周国强的发小是个猪队友,胆子小,办事还不靠谱,找来的鹰子是这么一个心黑手很的人都不了解。
可是再一想,从周国强决定用绑架的方法来要账的时候,结局已经注定了,那么多社会人都想着漂白,就是因为遵纪守法吃上的饭才是平安的,你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想着违法解决问题,那不是自寻死路嘛。
十九万块钱没拿到,就算拿到了,家破人亡值吗?
希望每个人在盛怒之后都能冷静下来,怒发冲冠凭阑处,那是岳王爷打金兵,他要是不当元帅上街打死人照样得充军刺字发配。
以前最早看这部剧就是最先看到的这个故事,看到里面李贵和为了俊芳到处奔波,BGM是崔健的《无能的力量》,就觉得这个电视剧和别的很不一样,很好看。
李贵和是个接近老年的普通工人,老婆瘫在床上大半辈子,他又要伺候老婆,又要照顾女儿,故事的开头是他和女儿站在去世的老婆的墓地里,扫完墓的李贵和和女儿说今天打车回家。
女儿诧异的反问,他坚定的略显得意的确认打车。
这个开篇就描画出了他的状态,辛辛苦苦撑了这个家几十年,老婆去了,他现在想过一些正常人的日子,享受一些自己从未有过的欢乐。
哪怕仅仅是打一辆出租车。
没多久李贵和就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年女人俊芳,这个女人看起来实在不算漂亮,短头发的她还有几分男人的相貌,后面的剧情还显示她居然还抽烟,九十年代的石家庄,抽烟的女人可不敢说一定不是好人,至少也是好玩好耍的人。
李贵和对她确实一见倾心,初次见面竟然就想定下婚事,他的单纯也让俊芳大笑,也许俊芳就是看中了这个人的单纯,觉得有这么一个能单纯的使唤人也不错,自己毕竟已青春不再,有个老实巴交的备胎聊胜于无。
没错,她一开始就是把他当做备胎。
俊芳的母亲自然看不上老实巴交的近乎窝囊的李贵和,处处冷言冷语刁难他,俊芳倒也不时护着他,他对俊芳提出的要求总是尽力满足,他自己的女儿想要当兵,需要给老师送礼,他却劝女儿不要送礼,拿出钱来去给俊芳的女儿买了手表,理由是俊芳说买了手表考虑和他结婚。
自己的女儿工作问题没解决,却借钱东奔西走为俊芳的女儿找了份工作,可人家女儿嫌工作累,没两天就辞职了,他自己的女儿则去了亚太宾馆上班。
(这个懂事的女儿看的我直流泪,怪不得老话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要饭的娘,男人啊,精虫入脑了还真是可恨又可怜。
)俊芳查出性病,大骂李贵和在外面有风流事,李贵和没做过自然很冤,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这个病是俊芳先得然后传染给李贵和的,这下她势头大减,却还是嘴硬,说自己见了以前的男友,只有过一次发生关系,没想到就……可老实的李贵和却不介意,一心只想着要和她结婚,最可笑的是医生说他们的病需要坚持治疗时,他竟然问医生这病不会影响结婚吧?
最终俊芳下岗,生气的她彻夜未归去打麻将,李贵和心里七上八下,到俊芳家等了她一夜,为她洗衣服床单被褥,早上买来早点,俊芳打麻将输钱归来,看见李贵和就是一顿骂,还把李贵和推倒在地,早点的的豆浆撒了他一身,几近崩溃的李贵和最终爆发,在俊芳打了自己一棍子之后夺过棍子将她打死。
这集的案子其实和《情人》还有《外遇》这两个案子很像,区别就是男的更窝囊,女的更老更难看,核心都是男人为了一个留不住的算计自己的女人最终杀人,很多人看了这集都会对李贵和痴迷于俊芳非常不理解,难道世上没有其他的女人了吗?
其实人最怕的就是惯性,他总想着多付出一些就能得到这个女人的爱,可压根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这个女人根本就是利用他,结尾真实的李贵和对着镜头还说自己进了监狱还总是想着她,就是爱她。
我想,这种所谓的爱,还是一种惯性和依赖更多一些吧,有首歌叫放爱一条生路,其实对自己也是一样,放了爱一条生路,也就给了自己一条生路,再多的痴缠也不可能换来完美的爱情,就像最近我们这里发生的两起杀人案,都是当街杀人,一个杀了和自己妻子暧昧的人,一个杀了要和自己离婚的妻子,我们谁都无法站在一个制高点去批判别人,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多为家人想想,哪怕是多为自己想想,生命只有一次,少一些执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害己,要么害了别人最终还是害己。
尼古拉斯赵四说过,仙女啊,你们天上没有别的老爷们了吗?
这话对男人一样适用。
高群书听说过,中国拍犯罪、警匪类题材比较有名的导演。
《 命案十三宗》剧细心的观众计算,其实只有十二宗,而且也一直没有站出来说明。
到底是导演组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什么特殊原因如有一宗涉及敏感问题而没有过审,不得而知。
看完总体感觉,那时的影视剧的环境相对宽松,但法治环境恶劣。
有人说,要是像这样触及现实题材的影视剧是根本无法放出来的,深表同意。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新闻、文艺的大环境呈越来越紧的趋势,把影视剧逼得只能去拍一下远离现实的无聊题材作品。
但是,我们的法治环境相对在进步发展,现在回头看,除了3、4集里的姜虹罪大恶极,判死刑没有异议之外,其他的案件放在现在都有可能最高死缓最低甚至可以缓刑。
法律有时像皮筋,时紧时松,对民紧对权贵松,这也是一直为许多法律界人士所诟病的。
有时明摆着就是为了震慑和恐吓老百姓,以达到减少犯罪,而不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是很可怕的,而且河北也是其重灾区,聂树斌案,见识了河北司法的荒谬。
办成错案还不是罪荒谬的,而是在再审时,王书金已经承认了是聂案真凶,而且大部分也吻合。
但在法庭上,就是有法官纠缠细节,极力否认是王书金所为,为掩盖错案费尽心机。
镇觉得那就是中国法治的耻辱。
虽然后来为聂平反,但追责成为一句空话。
在电视剧的十多起案件中,觉得最冤的就是董俊会。
一位多次遭受家暴的妇女,逃回娘家也无法避免丈夫的上门骚扰,在愤怒之中烧死丈夫,结果当时被判处死刑,还连累了好几位家人也判了重刑。
不知当时他们依据的是什么法律条款,罔顾事实,践踏法律。
如果说在当时环境中,家暴不算违法,那按照电视剧中的情节(不知真实情况是否类似),丈夫带了汽油和刀子到她家,扬言要杀死她全家。
那么董俊会和家人的许多行为带有自卫性质。
即使最后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也并非故意杀人。
还有就是点燃汽油,只要是烧断了捆绑的绳索,受害人也可以自救。
这些都具有减轻犯罪行为的情节,可惜都没有被采纳。
最后说说高中生杀人案。
电视剧中, 王博重 读高二,按一般读书年龄,再晚也不会超过18周岁,不知道为什么字幕打出的年龄是21岁。
如果不满18周岁,即使有两条人命也不应该判死刑,有从轻的因素。
即使满了18周岁,当时的情况属于激情杀人而非故意,何况还是学生,也应该有从轻因素。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两名专横跋扈的学生后台太硬,迫于压力才被判处死刑的。
看罢电视剧,有同情,有叹息,有愤怒,有不解,也许这都是导演想表达的。
希望这样的影视作品,能够记录我们在法治进程中的每一步,照亮我们未来的法治之路。
比较晦涩,其实很多事情哪有那么严重。
要不是没有时间,真想再仔细地欣赏一遍。
这些情绪性的东西都很低级。
一般人在其中,我就是其中一个。
想想2010年的自己,和剧中人又是何其得相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斗气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家只会感觉你这个人不正常。
而且修养不够,家风不好,这是社会新常态的趋势,所以63不懂。
真为63担心啊!
这个人的心态有很大的问题。
但是我又不能明说。
或者说破,只能旁敲侧击,唉😔
第一个案件和第四个案件属于一类,一起说一下。
本质上都是直男,老实人想追求爱情,付出了好多,最后发现被骗被耍了,一气之下冲动杀人。
其实我原来也是这样的直男。
在我们眼里,爱情就是这么简单,爱她就是对她好,肯为她付出,把她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用心对待。
然后你就跟我好,跟我确定关系,一起过日子就是了。
然而往往女人不是这么想的。
好一点的女人,会在一开始觉得不合适的时候就挑明,您也不必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也无功不受禄,防止一方付出过多,拒绝的时候难受和不甘。
不这么讲情义的女人是只要你付出,我就享受,你付出是你愿意,我又没说你付出了就一定会跟你在一起,享受完你这些付出最后我不高兴了,还是要和你分开。
此时最容易出事,因为这种行为不够义气,也因为老实的一方付出太多,却没有被对方在乎,最后什么都没有,自己最想得到的爱情,亲密关系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生气发怒了。
故事一里面的女孩甚至对王玉泉是有感情的,奈何钻石王老五给出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坦白说,人往高处走,小琴有这个自由。
王玉泉的杀人也没有任何预谋,就是冲动杀人。
如果最后柴大官人他们真的能坐下来谈谈,甚至给一些经济补偿,这事也有解决的可能。
但是困在那个时间节点,面对付出这么多最后一场空的结局,人很容易就做了傻事。
成年人的悲哀和软肋就在于此,没有人爱自己,其实两个故事里的男主就是想找个人爱自己,他们需要被爱。
故事一里明显和老婆没有爱情了。
故事四里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婆十几年,他也很久没有尝过爱情的味道了。
故事四里的男主同样没有任何预谋,但是自己搭进去实在太多了。
再加上两个人都下岗失业了,还有女方母亲这种人在这儿,店老板也在压榨他。
他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和你结婚,而女主只会打牌,输钱了再回来拿男主撒气。
男主眼看结婚无望,还要受气,自然恼羞成怒。
冲动杀人。
这里给我们的经验就是,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界限,防止付出太多,把自己搭进去。
失恋的时候之所以那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把两个人之间的界限失去了,付出那么多在爱情里,就是把自己献给了爱情。
如果爱情没了,也就是连自己都失去了,没有比这种痛苦更痛苦的事情了。
同时,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爱情是两个独立的灵魂之间才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不必依附别人而存在。
成年人请做好即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爱我了我也要爱自己,热爱生活,骄傲地活下去的勇气。
当然还有,冲动是魔鬼,请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杀人任何时候都不是个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故事二这个人是有点罪不可赦。
刚开始过失杀人,对方也有点贱,这个还值得同情。
但是后面这种有预谋有组织地蓄意杀人就不能饶恕了。
虽然这对合伙人夫妻也是难缠,而且贱人一双,可是男主此时做出杀人的决定其实是侥幸心理在作祟。
他有可能认为第一次杀人没被抓到,这次也有可能不会被抓,所以杀了人就把事情解决了。
此人也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干啥啥行的社会精英。
所以他一定以为自己的聪明或许赌得过公安。
此人不可惜。
故事三我以为也非常之典型。
小时候我大姑就面临了和女主一样的遭遇,家暴,她最后也是实在受不了,被打了一身的伤,而后离婚,姑父各种打,甚至半夜跳墙进我家打我奶奶。
而且和男主一样也喜欢赌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里表现出来的男方父母实在不像样子,而且现实中90年代的农村这种父母真的是有不少的。
自己身为父母,不管教自己儿子,事事挑儿媳毛病,儿子打儿媳,当妈的还关门帮忙。
眼看着儿子家房子快盖好了,釜底抽薪,此时来要钱。
儿媳不从他们,就造谣毁人家名声。
桩桩件件,都是这对父母太不像话,父母难道都不盼着自己儿子过好日子的吗?
子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
与其指责男主,不如声讨这对老父母。
儒家思想不讲人人平等,但是讲究对等,要求长辈要行长辈的职责,晚辈才尽晚辈孝敬的义务,所谓父慈子孝。
晚辈尊重长辈前提也是长辈有个长辈的样子。
为老不尊可以不孝。
皇帝昏聩,为祸天下,下面的人可以造反有理。
老子混蛋,老妈助纣为虐,儿子可不是无法无天,作恶成习性了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女主实在是被压迫得太久太难受了,她才如此行极端之事,想要推翻压在她头上的这座大山。
故事五《杀夫》。
这个男主太不像话。
家暴嫖娼成性。
女主实在太委屈。
故事六《兄弟之杀》。
理念之争,三观不合的人真的不要往一块儿凑。
互相看不惯行事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全然不同。
即使不出人命也不会有好结局。
故事七《愤怒》。
女主太不像话,沉溺打牌,和牌友关系过于暧昧。
老公当然受不了。
给他逼得要出事。
故事八《情人》。
果然这个剧里每个故事都有很强烈的警世意义。
七八年的感情,就这样被一个鸡毁掉了。
而且毁掉了一个家庭。
你能看出来是个职业鸡。
手段甚至很高明,手法可以说很成熟,简直训练有素。
1.起初诱惑,卖惨博得你的同情,引诱你出于爱护弱小的心态上钩。
这样有了第一次。
2.而后拿爱你缠着你不放。
这样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3.找机会故意留下证据,破坏你的家庭。
逼迫你和原配感情破裂,妻离子散,众叛亲离,此时你将真正彻底地上钩。
4.进一步压榨你的财富。
你不为她花钱就是不爱她。
“我什么都不要就跟你跑出来了,你什么都不肯给我买,你不爱我”5.你无法在她这里得到尊严,她不会给你名分,不会带你见家长。
如果你想要求她什么,对她表示不满意,她将给你道德羞辱:“这么点小事你就不开心?
太小心眼了。
” “还是个男人吗?
” “我跟谁都这样说话”6. 最终撕破脸皮,承认自己是鸡。
但是依然贬低你,辱骂你。
让你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从而控制你。
“你是窝囊废,我就是好几个男人。
” “我看不起你,我从来不喜欢你”。
故事九,关于交朋友的教训。
主角和表姐比,确实不太会做事。
要账也不是那么要的。
但是主角又绝对不是坏人。
可是遇到了这种亡命之徒,他什么都不在乎了,只想杀人,抢钱。
再拉几个人下水。
这种人一旦招惹,基本就完蛋了。
他给你威逼利诱,往罪恶的道路上带,他反正什么都不在乎了,光着脚,没被抓一天就是赚了一天,正常人哪儿比得过他。
交朋友确实得谨慎。
故事十,十一,十二都有冲动的性质在。
十是邻居之间长久的积怨,冲动杀人。
十一是因为打牌的矛盾,被欺负,继而去报复,没报复成,杀了另外一个无辜的人。
十二是校园冲突,拿刀报复。
如最后所说,当你再一次冲动的时候,请再一次冷静。
乐观冷静的人,会自嘲自己的机遇,消解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控制好情绪,不至于太过冲动。
当然,除了最后十三个故事的一时冲动外,之前每一个故事中的每一次爆发都是因为施暴方肆无忌惮,导致承受方忍无可忍。
看看以前导演的节奏运镜,流畅吸引人看下去,再看现在那个什么扫黑风暴节奏镜头感差的可以,看一分钟就想转台,而且是现在好多电视剧的通病,不知道为什么。。。
小时候看的,童年阴影
童年阴影 。。 到现在为止我听到它的配乐,看到昔日石家庄的破败景象,听到它的旁白都害怕 。。😭
不知道该说什么,为罪者感到深深惋惜,忘不了《姐姐》,忘不了妻子原谅丈夫后丈夫的“太晚了”,忘不了妻子肚里的孩子、父亲包好的饺子、初恋许下的承诺,平凡活着真幸福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纪实类,扫过
回想当年能够在地方台播出,应该是一个奇迹。整部剧集尺度是比较大的,过于写实,又过于阴暗,放在今天的环境是绝对通不过审查的。
最大的亮点是现实主义的形式,但是没有那么好
大部分都是老实人忍无可忍了
多年前看的,还蛮惊悚的感觉
纯说教,没什么艺术审美,挺没意思的。
背景音乐不错,很多90年代金曲
婚恋纠纷,债务纠纷。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
真的想不通罪犯的心里,可能就是不正常吧
高群书导演回精神病院了?
纪实性犯罪片,两集一个真实案件,选的挺典型,开头结尾还都有真实的犯罪原型接受采访的片段,有个拍完还毙了,当年尺度现在看属实震惊。和每个案子开头相当有水准的寄语一样,这里的案件不少足够警醒,值得大家生活中警惕,不要犯同样的错。
真实事件改编,每个案子结束还有当事者的自述……基于真实的悲剧故事真实的让人喘不过气
贫穷 愚昧 万恶之源 说的一点没错
这片绝对是大陆电视剧里牛逼之作,尤其是配乐和对人物犯罪心理的把握 绝对牛X
形式还不错,嫌疑人真实的采访案件挺现实的,反应背后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