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seasons 是大结局了。
很牛的编剧,美国人真是什么都能拿来打官司,大开眼界.超牛的编导们超牛的演员们,那HLL的大段台词啊。
很多追了几季的片子终结时会有点不舍和感慨,这部倒很是释然。
如果是前4季我会毫不犹豫地打出五星,但疯子越来越疯老是把madcow挂在嘴边也已经让我接接受不能。
全片充满着美国似的傲慢与自大,理解为什么某论坛最后两集不做了,倒数第三集对中国做出的片面解读也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其实重男轻女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也许确实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那集的故事本身编得太过牵强,太过恶意。
说回来瑕不掩瑜,好几集对美国政治与时俱进的调侃与批判很直接很见血,难以想象这样的片子会出现在国内,或者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电视上。
老美的狂妄自大唯我独尊虽然很多时候真的让人很窝火,但是有些方面就是牛啊不得不PF。
去芜存菁吧。。。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34931193.html这部剧很早就听过,朋友介绍过,网上也夸过,说是“最好的律政剧”。
在一番溢美之词的轰炸下,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有很多话说,先说第一句:这部剧太烂了!
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么烂的一部剧为什么会被冠上“最好的律政剧”的头衔。
下面我就说一说它烂在哪里,如果有人不同意,可以采用文明而得体的方式讨论。
当然,我的观点只是我个人的,就像很多人觉得《指环王》多么好看,我却认为它是大烂片一样,可能我的口味比较独特吧。
这部剧总共五季,每一季的整体水平随着季数的增加成几何级数的下降。
豆瓣的评价是五颗星的标准,恰好可以符合我给《波士顿法律》的评价。
第一季可以评五星,第二季评四星,第三季是三星,第四季是二星;第五季刚开始播前面几集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可以给一个三星或者二星的评价,可是S05E12看完之后,这部剧给我留下的好印象彻底给毁掉了,我连一星都不想评了,S05E12彻底毁掉了这部剧。
可是豆瓣没有零星,我只能给第五季一星。
一般的美剧在播出的过程中会有水平下滑的情况,这很常见,但是像《波士顿法律》这样一季不如一季的情况,我还是头一次碰到。
而且当一部剧要完结的时候,往往最后几集要掀起一个小高潮之类的,提升一下剧集的整体水平,给观众一个完美谢幕,可是本剧竟然拿起中国开涮,有没有搞错?
美国人的G点就是耍中国人吗?
这样剧集不被砍才怪,幸亏只播了五季,如果后面继续播出的话,真不知道又会把中国塑造成什么样子。
先来说第一个缺点,人物的塑造不丰满。
本剧的核心人物就两位:Alan Shore与Denny Crane。
看完101集的全剧之后,回想一下Alan Shore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聪明、有口才、重友情、乐于助人、好色,性格还稍有些内向,总共就这些,没有其他了。
聪明、有口才是律师必备的要素,乐于助人是发生故事的基础,好色是笑料的来源,一点点的内向是身处社会的生存原则,谁也不会经常性的向任何人吐露心扉,只有重友情这一点是本剧重点塑造的。
Denny Crane呢?
聪明、懂得享乐、好色、重友情,也是这么几点。
而且本剧还把Denny Crane塑造成一个极端好色的形象,对于任何女人都不放过,比如他那典型的拥抱,美女的屁股总是逃脱不了Denny Crane的神手。
这么设置,除了好笑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总体来看,无论是Alan Shore,还是Denny Crane这个角色都不是完整的。
我们不知道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除了一集感恩节的聚餐和一集郊外的钓鱼之外,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在法庭上说来说去,及晚上在阳台上互相缠绵。
我刚才说过,Alan Shore与Denny Crane的友情才是本剧刻画的重点。
那Alan Shore与Denny Crane的友情本剧又是如何描绘的呢?
这得从头说起。
《波士顿法律》是《律师本色》(The Practice)的衍生剧,《律师本色》没看过,它对于本剧几位主要角色的人物塑造如何,我更无从知晓。
不过,根据网上资料,Alan Shore与Denny Crane只是刚认识,在《波士顿法律》的第一季里面也不过相处几个月而已。
但是从第一季开始他们两个人的友情就好似有了十几年之久,每天晚上都在阳台上互诉衷肠。
也是从第一季开始,他们的友情被塑造成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样子,直到第五季两个人互定终身为止。
可是,这些友情是从何而来呢?
没来由啊。
他们的友情是如何发展的呢?
他们的友情是凭空而来的,尤其是前三季。
在前三季里面,两个人互相为对方做的事情,不过是彼此互相帮忙打打官司,一起聊聊天,一起出去钓过鱼,仅此而已。
没有一个友情发展的过程,看得我莫名其妙。
这种情况到第四季之后,有了一些改善,编导用了一些篇幅去描绘友情的发展。
从第四季两个人互相说“我爱你”,到第五季Denny Crane向Alan Shore求婚,这些方面刻画的还算细腻,终于可以让观众看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剧对于他们两人友情的发展刻画的很不详细,使得他们最后的结合没有让观众充满信服的理由。
如果前三季描绘他们友情的篇幅多一些,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
哎, 编导的水平有限,我们得理解。
第二个缺点,本剧的剧情及政治性也让我无法接受。
这是一部律政剧,看完之后我却有一种政治宣传剧的感觉。
我对于美国的政治没有兴趣,我相信很多看这部剧的中国人也没有兴趣。
整部剧用去了90%的时间在探讨美国的政治及相关的国家政策,这样的剧情还有人说好看?
每当剧中的案例或者阳台夜话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都恨不得快进过去,或者是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你们美国人自己的事,我能看得下去吗?
什么伊拉克战争、国民警卫队、战争中的士兵待遇、伤亡士兵的救助等等等,还有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生育政策等等等,以及持枪啊、竞选啊、投票啊、解雇啊什么什么的。
这些内容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的剧情能吸引人吗?
除了剧情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外,它的政治偏向性也及其明显。
就像剧中Denny Crane描述一样,我感觉这部剧的主创绝对是共和党人。
全剧非常强硬的支持美国侵略伊拉克,支持合法持枪,支持死刑,对中国非常不友好,美化布什,丑化奥巴马,美化美国的各种战时化国家政策。
虽然最后几集夸了一下奥巴马,那是顺应时势,编导也不是傻子。
本剧的观点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美国现在最牛B,将来也会一直牛B下去,全球老大的宝座会一直做下去,中国、朝鲜、伊朗和伊拉克是一个档次的国家。
虽然剧中的Alan Shore多次抨击这些政策及观点,但通过他的爱国行径可以了解到他骨子里是支持美国政府的。
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即使以上这些论点在剧情中输掉了,但编导们很轻松的就引入了这些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就达到了宣传这些论点的目的。
综合以上,这是一部政治倾向明显的伪律政剧,它实质上是共和党的政宣平台。
剧情中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很少,基本上都集中在民事案件上;而民事案件中涉及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又占到80%,即使其余的20%也都涉及到相关国家政策。
《波士顿法律》的司马昭之心,难道没有人看得出来吗?
本剧中这么多邪恶的论调难道还有国人赞同?
还会有人觉得这是“最好的律政剧”?
是不是夸这部剧好的人,都丧失了政治觉悟性?
第三个缺点是本剧表述论点的方式很低级,太直白,而且偏向性及其明显。
剧情每一集都会引入几个案例,并确定双方有矛盾冲突的论点。
剧集看起来是双方辩论,但是剧情有很明显的偏向性——偏向CPS事务所。
律政剧可以做得有偏向性,但不要太明显,可是本剧做得实在太过分。
有很多集Alan Shore的论点根本就站不住脚,你连观众都说服不了,还去说服法官?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Alan Shore也能赢得胜利,这也太夸张了吧。
举一个例子, 拿我刚刚看完的第五季说,其中一集法官刚刚裁定完私人公司可以随意解雇员工,不需要理由。
到了S05E12的时候,Alan Shore就说老板不能随意解雇员工,要负担法律责任等等,然后剧中其他几位角色还一起叫好,说Alan Shore说的棒。
吓得中国老板改变了注意。
有没有搞错啊,你这是耍中国人,还是耍观众呢?
前后完全相反的论调,只要对CPS事务所有益,就是正确的,这剧情也太过分了!
总之,Alan Shore说成啥就是啥,CPS事务所说是啥就是啥,他们永远是胜利的一方。
在101集的故事中,Alan Shore赢了将近98%的案子,即使输掉的那些在私下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CPS事务所更是有着接近100%的全胜率!
扯不扯啊,超级无敌大白话(huo)Alan Shore永远是正确的,CPS事务所永远是正义的!
除了偏向性外,表述观点的方式太低级。
他们采用的方式就是说话,说、说、说,而且主要是Alan Shore的长篇大论。
除了说话之外,还能不能采用一些别的方式?
比如角色本身的故事,角色之间关系的发展等等。
我们看的是一部电视剧,只看法庭辩论是不够的,还要看的人物的成长,角色自己的故事。
什么叫好剧?
好电影?
能带给人思考,能让人回味的剧集或者电影,才叫做好!
《波士顿法律》这种直白的灌输方式,实在让我接受不了。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涉及到政治性的问题《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可以通过巧妙地剧情设置及架空的环境非常聪明的引入自己的观点,而且很难察觉到这是编导的想法,最主要的是它给观众们留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在同样是专业类型的剧集《实习医生格蕾》中,除了每一集要涉及的病例之外,角色之间的互动及发展也很有看点,有时候往往比病例本身带来的思考更多。
本剧则是不停地说,在法庭上说,在阳台夜话里说,这跟说教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来看,同样是ABC的剧集,《实习医生格蕾》可以拍到第八季,《迷失》可以被冠以“神剧”的称号,《波士顿法律》却只能播完五季之后草草收场,这是必然的,观众们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第四个缺点是本剧的剧情实在太扯。
前面我已经说过,本剧一季不如一季,最主要的原因是案例越来越扯,越来越不现实。
第一季的时候很好看,很多集涉及到人性的多个方面,坚强、自力、信心啊什么的,总能带给我一些思考。
从第二季开始,编剧就不开始好好写故事了,Denny Crane不停地犯事,Alan Shore身边人不停的惹麻烦,还有喜欢杀人的老头与老太太来寻求帮助。
第三季前几集因为一起凶杀案,让剧情稍微变得悬疑一些,有那么一点点好看,可是在水平不济的编剧下,以一个荒唐的绑架案结束,彻底毁了这个故事。
到了第四季就更好玩了,Carl Sack自己都说接受不了,什么斗鸡、斗牛的案子,造原子弹、闹独立的案子,扯得没边了。
第五季的案子也是如此,为了Denny Crane吃药可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我真不知道是 编剧才思耗尽,黔驴技穷了,还是编剧刻意为之,搞出这么些荒唐可笑的案子!
但是我至少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扯蛋案情是不会有观众看的,所以《波士顿法律》的收视率每况愈下。
第一季的年度收视排名在第27位,第五季的时候则掉到了第47位,再拍下去就惨不忍睹了,被砍是非常正常的。
我看过的律政剧不多,但我知道电视剧的剧情应该以吸引观众为主,所以应该多一些刑事案件,比如谋杀啊之类的,设置一些悬念,让观众投入其中。
同样是律政剧,《傲骨贤妻》就做的比《波士顿法律》强百倍,它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隐秘的事实真相,随着剧情展开,真相浮出水面。
本剧则是案子越荒诞越怪异越好,没有什么悬疑,重点全放在了法庭上的辩论上。
哪个观众会坐在电视机前耐心的听你说完长篇大论呢?
不抓住观众的心,就抓不住收视率,这是必然的。
可能本片编导的目的不是吸引观众吧,就像我刚才说的,案子只是外壳,核心都在大段大段的独白了,把他们自己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第五个缺点是剧集的剧情没有连续性。
这是我看过的美剧中,更换主要演员最频繁的一部。
更换主要演员可以,添加主要演员也可以,可是剧情应该交待清晰完整。
本剧这一点都做不到。
先来说演员们是如何离开的。
第一个离开的是Sally Heep,第一季被辞退;第二个离开的是Lori Colson,第二季莫名其妙消失;第三个离开的是Tara Wilson,Alan Shore在第二季一句“离开”解释了所有;第四个离开的是Sara Holt ,第二季没有原因消失;第五个是Garrett Wells,第二季没有原因消失;第六个是 Jeffrey Coho,第三季自己辞职离开;第七个是Claire Simms,第四季没有原因消失;第八个是Paul Lewiston,第四季没有原因离开;第九个是Brad Chase,第四季没有原因离开;第十个是Denise Bauer,第四季没有原因的从CPS事务所消失;第十一个是Clarence,第五季突然消失;第十二个是Lorraine Weller ,第五季突然消失;第十三个是Whitney Rome,第五季突然消失。
从第一季开始到第五季,没有原因突然消失的角色就有十个之多,有的角色稍微提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解释离开原因。
这样的剧情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人怎么能说没有了呢??
人走了,原因应该讲述清楚啊。
这个剧的编剧实在搞不懂,写着写着就把角色给写没了。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新角色会突然出现在剧集中,一点都不给观众准备。
最典型的就是Denise Bauer,第一季压根就没有这个角色,连办公室都没有,第二季第一集她却开始成为主要角色参与剧情中,看得我这个别扭啊。
Sara Holt与Garrett Wells也是这样加入剧中的。
编剧添加几句话,交待一下情节能死啊?
真服了这个编剧团队了。
其他剧情不连续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Brad Chase如何成为地方检察官的?
Brad Chase如何对Lori Colson产生感情的?
Denise Bauer如何成为一个性欲旺盛的女人的?
尤其是第三季对于Denise Bauer这个角色的塑造,太难以理解。
第二季的时候Denise Bauer是事业有成的女律师,作风正派,到了第三季却被塑造成一个人人可上的荡妇。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编剧脑子进水了吧。
第二季与第三季的Denise Bauer相比,可以用一个词“判若两人”形容,编剧太扯淡了。
总之,这部剧是频繁的更换主角,频繁的改变主要人物性格,编导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根本就不管前因后果,不管观众的感受。
说白了,以为观众都是傻子,好糊弄呢。
可是没有想到,还有我这样看剧的吧。
说来说去,本剧唯一常驻角色演满101集的只有Denny Crane和Alan Shore,而且也只有他们两人性格变化不大。
可能在编剧的眼里,其他角色都是浮云吧。
第六个缺点是本剧中除了William Shatner与Christian Clemenson之外,其他主要演员的演技太做作、太假,整体演技水平着实一般。
大概有人会说,James Spader获得过两次艾美奖如何如何,可是我实在没看出他在本剧的演技在哪里。
James Spader在本剧中的表情主要就那么几种:嘴稍微歪一下再撅出一点点嘴唇,表示它很无奈或者很尴尬;砸吧砸吧嘴则代表他有话要说;面带微笑的表情则主要是面对Denny Crane及他的朋友,表示他对他们的关心;或者是在法庭上使出轻蔑的眼神来嘲笑对手。
他也就用这么几个表情,演完了整整五季的剧集,服了!
而且还能获得艾美奖,我更服了!
因为剧情所限,本剧很少涉及到Alan Shore内心的深处,所以也很难见到James Spader对于内心戏的把握。
但让我不理解的是,James Spader在《风流老板俏秘书》里面的表现要比本剧中的表现好很多,给我留下相当深的印象。
为什么同一个演员,在不同的角色中,演技会是不同的呢?
我猜测这个很可能跟导演的水平有关系,没有一个好导演的指导,是不会有好的表演的。
所以说,《波士顿法律》的导演太没水平,好演员用废了。
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James Spader在电视剧中没有用尽全力演出,毕竟这只是一部电视剧而已。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毕竟艾美奖肯定人家了嘛,可能我的审美与众不同吧。
本剧表演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Shirley Schmidt的扮演者Candice Bergen。
她的表情太生硬了,永远都是一副揪这嘴的样子,各种搞笑的对白从她的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好笑,硬梆梆的。
客观来说,Candice Bergen的优势只有外貌,而且还仅仅是年轻时漂亮,屏幕有很多超过六十岁比她漂亮的女人,在这个年龄段里她一点也不出众。
眼神空洞,表情单一,不算娇美的容貌,恐怖的身材,这样的表现竟然能成为仅次于Denny Crane和Alan Shore出场次数排名第三位的常驻角色,让我不得不的想她与主创的关系非同一般。
也让我意识到,这不是给年轻人看的剧,是一部给中老年人看的剧,因为连剧中的美女都是六十岁以上级别的。
Denise Bauer的扮演者Julie Bowen的表演也让我笑不起来。
她给我最好的印象是在《迷失》里的表现,演一个正剧中的角色,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她不适合演喜剧,她的动作与表情,以及对白,一点也不搞笑,给我一种硬生生的感觉。
看她的喜剧表演,只有一种滑稽的感觉,而且还很做作。
总之,还是去演一些正剧吧,别搞笑了。
全片表演最好的首推William Shatner。
他的表演才叫出神入化,入木三分,这才叫戏骨。
我看剧的时候,只有他才能让我发笑,这才是一位擅长喜剧表演的的演员的能力。
他的表情、动作、眼神,与角色融为一体,他就是Denny Crane,也只有他才能演绎出Denny Crane色色的模样。
不搞笑的时候,他的表演一样有深度,对老年痴呆症的恐惧,对于感情的困惑等等,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他不获奖,谁获奖呢?
Christian Clemenson则不用多说了,扮演有这种缺陷的人物往往需要更高超的表演能力,他做到了,而且也获得了艾美奖的肯定。
总之,William Shatner与Christian Clemenson之外,主要演员的表演并不出众,有些人看起来还非常的别扭。
我这么说可能会对其他演员不公平,但他们确实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太中规中矩了。
额外说一句,本剧出场最多的、最搞笑的那个法官的扮演者Henry Gibson,在2009年已经去世了,《波士顿法律》成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值得怀念。
第七个缺点是剧集故事发生范围太狭小,局限于法庭内,事务所内,看起来太单调乏味。
本剧就是一出室内剧,基本没有外景,大部分都是在搭置的布景内发生故事。
很多过场都用那种快速切换的外景,来表现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也太糊弄观众了吧。
比如说到路易斯安那,就切换几个西部镜头;到弗吉尼亚,就切换南北战争的标志性建筑;到田纳西,就弄出点黑人音乐与黑人建筑?
这部剧非常抠门,一点都不舍得花钱,发生在外景的故事屈指可数。
仅有的几个外景一个是Denny Crane和Alan Shore去钓鱼,一个是Denny Crane和Alan Shore去犹他州野营,还有一次是Denny Crane去骑马。
可能有人会说,还有他们最后的婚礼呢?
这个婚礼根本就是假外景,电脑合成的,在屏幕上仔细看可以看出布景与特效之间的界限,假得可以!
换个角度去想,剧集都结束了,布景都要拆了,制作单位还会舍得花钱去来一次真正外景拍摄吗?
肯定是不会的。
总之,作为一部律政剧可以将重点放置在办公地点与法庭内,可是也不能集集都是如此吧。
同样是专业性很强的剧,《实习医生格蕾》除了发生在医院之外的故事外,故事也会发生在郊外、河边、城市中,比《波士顿法律》的范围广阔多了。
本剧就是一部廉价的室内剧。
在这里,我还要单独说一下S02E15。
这一集的观点政治性太明显,很明显的丑化中国。
剧中主要角色的担忧我可以理解,这是自然的,可是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大费周章的扯那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实在没有必要。
Shirley Schmidt在法庭上抨击中国的一切事实,美国也同样存在,半斤对八两。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根本就没有资格评论。
而且,剧中还把中国人塑造成在背后骂人的小人,太不能让我接受了!
中国人都是如此吗?
美国人的偏见太大,不可理喻。
就这样的剧情,还有人为《波士顿法律》叫好?
说这部剧好的人,还当不当自己是中国人?
当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还说好,难道真的要向佛说的“世人打我左脸,我送上右脸”的那么无耻吗?
搞不懂啊,搞不懂。
说了这么多缺点,本剧的优点也是有的,但是不多。
比如片中有些笑料就很搞笑,比如Denny Crane的大部分台词,Jeffrey Coho的大部分戏,以及Clarence的女妆。
此外对于人性的刻画,有几集还是很深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季Denny Crane回忆自己第一个案子时的那集,很感人,也会带给人很多思考。
本剧讲述的其他方面,就是美国人价值观里经常表现的内容,比如对家庭的重视,对于爱情的忠贞,正直勇敢之类的。
这些都很大众化,是一部美国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内容,也就不能算作优点了。
总之,本剧的缺点相当多,要找优点的话,倒是很难找到。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Denny Crane和Alan Shore的友情。
我前几天在网上说,这是最Gay的剧,有人不同意,但我依然认为这是最Gay的剧,原因有二。
其一,他们两人互相爱彼此,不想失去对方,而且也不容第三者,这不是爱情是什么?
难道非得有性生活的爱情才叫做爱情吗?
那柏拉图式的爱情又是什么?
既然是有爱情的同性吸引,不是同性恋是什么呢?
他们只爱对方这一个男人,就是同性恋,针对一个男人的同性恋。
而且他们在片尾也皆大欢喜的举行了婚礼,这是同性恋最好的归宿。
其二,本剧对于两个人的基情描写极端肉麻,每一集都要在阳台上缠绵几分钟,不是拥抱就是跳舞,要不要就是互握双手,再者就是相约一起睡觉,连求婚都是在阳台完成的。
剧集演了101次,他们就缠绵了101次,当我看到第五季的时候,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恶心到我了。
当出现下面这一集的剧情时,彻底雷到了我。
最后一集结婚的时候,Denny Crane和Alan Shore那深情对视的眼神,以为他们要吻下去了呢,还好编剧适可而止,没有把这部剧彻底搞砸。
如果他们真的吻下去,我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谁能想象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接吻的场景?
Boston.Legal.S0[20110610-1636261]Boston.Legal.S0[20110610-1636000]总之,Denny Crane和Alan Shore的感情已经超越友情,达到了爱情的程度,可能更甚于爱情。
在这种特殊的感情下,他们不是同性之爱是什么?
本剧不是最Gay的剧,还有其他比这部剧塑造同性之情更深入的吗?
就我所看的所有剧集里,本剧绝对拔得头筹,“史上最Gay的剧”头衔非它莫属!
综合以上,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丰满的人物塑造,没有精湛的表演,只有荒唐的案件及针对性很强的政治性言论,这都不是一部合格的律政剧,怎么还能称为“最好”呢?
夸本剧好的人,是不是没有全部看完?
是不是阅历尚浅?
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看过真正优秀的剧集,不知道什么叫做“好”!
这样一部披着律政剧外衣,宣传美国共和党口号的政治宣传工具,能被中国人说为“好”,让我匪夷所思。
本剧除了同性的基情描写及稍许笑料之外,一无是处。
我彻彻底底被朋友和网上的评论给骗了,这年头还有什么值得相信?
Boston.Legal.S01.DVDRip.XviD-TOPAZ(共17集)Boston.Legal.S02.DVDRip.XviD-FoV (共27集)[律师风云.第三季].Boston.Legal.S03.FRTVS(共24集)Boston.Legal.S04.DVDRip.XviD-ORPHEUS (共20集)Boston.Legal.S05 HDTV (共13集)合计:101集2011-06-10
写专英课辩词的时候怀念起Alan Shore来,《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一落幕,渐渐就不会有人在模拟法庭上模仿他了。
他缓缓扣好西装的两粒钮扣站起身来,瘪瘪嘴站到陪审团面前作结案陈词,他的上臂画起了圈,偶尔伸一下头颈,瞪圆双眼,“You know...”,接下来基本上是近期全美各大报刊社论专栏的排列组合。
我们看了100集这个眼袋很深的中年男人拎着皮箱冲进全木装潢的大房间里唠唠叨叨,他能让谁都瞬间以为自己是有同情心且脆弱的人,他紧张时嘴唇微微颤动甚至话语杂拌(Word Salad),他是聪明人也是好人,多难得啊!
但或许我是在怀念James Spader,《情挑六月花(White Palace)》里还是与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大谈忘年恋的好莱坞金童;《性.谎言.录像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里眼神还清澈得鹿一样,那么内敛退拒的戛纳最佳男主角;《欲望号快车(Crash)》里身材还好得像健身教练;第九季的《宋飞正传(Seinfeld)》里客串,还一站起来比男主角高半个头。
为了Alan Shore,他增重了25磅。
一直以为,艾美奖三次颁给他,多半在感怀他是从电影圈里掉出来的落架凤凰,原来也有医保津贴的成分在。
于是BL里,就看Alan渐渐老去,和更老的唐璜Denny Crane四下窜访找一点点慰藉,女人华服雪茄威士忌,Shirley那些光荣疯狂的往事,也要放大再放大才好。
BL注定不是什么完美的剧集,结局挖空心思嘲笑中国人,最起码是小家子气了些,自己的烂摊子偏要迁怒于人吗?
民主自由公平的“代言人”也觉得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中国不堪一击,实在让人沮丧到不屑辩论了。
只能说,去中国的船太慢,很难激发外人设身处地的想象力。
想知道James Spader给探索频道的《列国图志.中国(Discovery: Atlas China Revealed)》配完旁白,到底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唐璜不是浮士德或哥尔德蒙,几十年游遍花花世界,他最后只是疲倦。
两个超有魅力的男人好基友一辈子了,还结婚了,但他们都是超级直男,这是怎么回事?
前阵子姐安利了《傲骨之战》,复习可戳➡️豆瓣9.4!
谢天谢地,最有性格的一群律师回来了!
其实,在律政剧里,其“母剧”《傲骨贤妻》在姐心中只能排第二。
NO1是这部:两位艾美视帝飙戏大作、CP碾压的《波士顿法律》。
⬇️
虽然是13年前的老片,可是经典啊,五季的豆瓣评分,最低分也高达9.2!。
IMDb是8.4。
⬇️
要安利心中挚爱,总要酝酿好久。
这部剧,最早姐是在BT上下了看的。
后来一直找不到资源, 现在腾讯和B站有了,姐立即去重刷了。
如果你还没看过,恭喜你捡到宝,请忽略当年的感人画质。
毕竟,这个故事,有太多超越画质的东西。
⬇️
男一号之一是他,Denny Crane,是律政界的传奇。
他在45年中赢了6043个案子,未尝败绩。
可到了七十多岁,金刚不坏之身面临考验——他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还有点疯牛病,总是在杰出与癫狂之间挣扎。
律所的其他命名合伙人,也在想办法摆脱他。
所以本剧的一大主题是:英雄迟暮,如何保持尊严?
⬇️
Denny的扮演者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之前最出名的角色就是《星际迷航》里的库克舰长。
在弹幕还不风靡的年代,《波士顿法律》剧组经常官方自带弹幕,比如这个,“舰长大人”听到克林贡人就追忆过去,眼泪都要下来了。。
⬇️
另一位男主角是他:Alan Shore,Alan四十多岁,作风另类同时富有同情心,有梦游、失语症等怪病,还害怕小丑。
但他在法庭上光芒万丈,尤其擅长长篇大论的结案陈词,有发觉人内心阴暗的能力。
⬇️
就算你没看过《波士顿法律》,对Alan的扮演者詹姆斯·斯派德 James Spader也不会陌生了。
他是《罪恶黑名单》里的“红叔”。
几乎无所不能,城府极深。
⬇️
他也是《复联2》里的奥创。
⬇️
人家年轻时也是风华绝代啊。
关于大叔,姐之前安利过,复习可戳➡️【大起底】演奥创的居然是他!
跟钢铁侠相爱相杀30年(大叔控进来)
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Spader大叔标志性的动作:歪着头,扬起下巴、嘴角轻蔑地下抿,就是从Alan Shore这个角色开始的。
再配上那一把磁性的嗓音,绝了。
⬇️
其实,《波士顿法律》本身,也是另一部律政剧《律师本色》(The practice)的衍生剧。
在《律师本色》后期,新加入的律师Alan Shore行事不走寻常路,圈粉无数,于是导演大卫·凯利又单开了以Alan Shore为主角的衍生剧。
Spader大叔也成为艾美史上唯一一位在两部不同美剧中以同一个角色拿到视帝的演员。
厉害了!
难怪官方又在台词里夹带私货!
⬇️
《波士顿法律》主要讲述了发生在Crane, Poole & Schmidt律师事务所里的故事。
一切成功律政戏里的重要元素,它都有,比如激烈的庭审交锋,到处挥洒的EQ;立意深刻、挖掘人性,案子切中时弊;还有复杂职场关系和感情纠葛,等等。
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姐就来说说,那些《波士顿法律》独有的、高亮的闪光点吧。
CP中的战斗机伟大而孤独的友情在好莱坞,双男主剧情,一向是吃香的。
Alan Shore和Denny Crane这一对活宝呢,亦师亦友。
两个超级才华横溢又超级孤独的人,都有浑身的毛病,都不按套路出牌。
但因为他们实在太优秀了,这样的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没毛病。
要知道,《波士顿法律》首播是在2004年,男男CP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地跑。
Alan Shore和Denny Crane这一对的关系,是很有新意很吸引人的。
这两个人做的事情,也从来没care过旁人的眼光。
比如,一起做SPA⬇️
在公司的化妆晚会上扮火烈鸟,姐看这一段的时候,笑得腹肌都出来了。
⬇️
更虐狗的是,这两个人每天晚上(每集最后),都要在阳台上手拿威士忌,面对波士顿夜空,在阳台聊工作、人生、女人(庆祝他们的友情)……⬇️
这就是本剧最著名的“阳台时间”。
有网友看过后说,“这里发生的一切,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态度。
”这大概是需要一点人生阅历之后才会有的感触。
赢下了一个个案子,有的如释重负,有的芒刺在背。
做律师到他们这个级别的,天天在灰色地带游走,有多少违心和荒谬,也只能当作杯中酒穿肠过。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高智如Denny和Alan,大概是有着最刺骨的体会的,幸好,他们还有彼此。
⬇️
这几年,我们萌过不少男男CP,卷福对花生,年轻的X教授和万磁王,那一点点暧昧就让CP党心跳不已。
在Denny和Alan这里,这些都不算事儿。
Look,他们俩,几乎天天都在露骨滴表白啊!
⬇️
各种求同睡。
注意,这两位都是直得不能再直的直男!
后面会有论述。
⬇️
因为Alan有夜游症,也因为他不信任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一直都住在酒店里。
这两人睡在一起,居然还用绳子绑着!
⬇️
结果Alan起夜就绊倒了,这一段再次笑出腹肌。
⬇️
因为足够强大,所以不care别人的想法,甚至是法官的想法。
⬇️
有时候,Denny还会吃醋。
⬇️
一起过夜只是一种形式。
两人的友情,深厚到一种什么程度呢?
如果Alan杀了人,Denny会义无反顾为他脱罪。
⬇️
而Alan,可以为Denny拔管。
爱他,就要替他拔管,这是维持他尊严的最重要的方式。
⬇️
做好友,并不代表事事认同。
Alan和Denny在很多事情上的立场都不同。
Denny是典型的共和党保守派,喜爱枪支,发誓绝对不会投票给奥巴马(第一季播出时恰逢小布什连任)或者希拉里。
而Alan则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姐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傲慢的Denny用彩弹(类似打CS的那种)射击了一个黑人流浪汉,流浪汉打上门来,要告Denny。
而Denny胡搅蛮缠死不认错,摆出老板的架子,还用友情作为要挟,让Alan放弃为流浪汉辩护。
Alan内心不认同Denny的作法,但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选择私下用钱和流浪汉和解。
因为“比起钱来,我和Denny的友情更重要”。
⬇️
就算有那么多的不认同,Alan为什么又对这段友情矢志不渝呢?
也许,因为Denny教给他很多东西。
Alan擅长做结案陈词,他总是雄辩滔滔,长篇累牍地(佩服Spader大叔的台词功底)来联系、渲染、夸张,揭露人性阴暗面,揭露社会的不公平,转移陪审团的注意力。
而Denny对法律体系、社会大众以及当事人内心的把握,远远胜过Alan,能够不动声色扭转乾坤,四两拨千斤。
在第一集的这一段,Alan要帮一位黑人小女孩争取一个一直属于白人小姑娘的音乐剧角色。
结案陈词,Alan说了再多,也无法转变陪审团的看法,还是Denny神来之笔,让一位有声望黑人牧师突然闯进来,一通演讲,改变局势……这就是律师的magic,“从帽子里变出兔子来”。
某种意义上说,Denny在Alan身上看到自己,而Alan则在Denny身上看到自己的将来。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相识被滥用”,大家都是社交媒体上“点赞之交”的年代,他们的友情,是基于理智和感情,智商和情商的双重深度的。
因此,傲娇如Alan,也是会寂寞,也是会表白的。
⬇️
而更奇葩的是,这两个法律体系的挑战者、甚至是规则制定者,最后居然结婚了!!!
无关性,只是,选择用这种方式生活在一起罢了。
连Alan也说,即便是放在他们身上,这也太荒谬了。
感觉Denny为了说服Alan和自己结婚,调用了全部的法律知识和辩论技巧。
⬇️
Denny抓住了Alan希望用钱财帮助穷人,开免费法律咨询公司的心理。
而Alan何尝不知道?
但他也清楚,Denny的老年痴呆日渐严重,Denny希望最后来替他拔管的那个人,是法律上的亲人。
⬇️
最后,连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拿这两个活宝没办法,宣布他们为“夫夫”。
哈哈,荒诞,但是也合理。
在这两个人身上,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
行走的种马女人最性感的,是智商和性情这一对CP,在美剧史上绝对闪闪发光。
但他们真的都!
是!
直!
男!
两个人,都是从第一集撩妹到最后一集。
Denny会去跟事务所最大的客户的老婆搞外遇,Alan的女友更是从同事到法官,一个都不少。
对于两人的“公狗”属性,官方吐槽可谓精准。
⬇️
如果简单给这世上的男人分个类,大概就分为有魅力的,和没魅力的。
(而魅力这东西,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Denny和Alan,挺着肚子、谢着顶,看到女人两眼放光,但就是有女人缘,这就是魅力啊!
忘了说了,Denny结过六次婚,而Alan更是始终无法许下承诺。
这大概是他们俩的又一个共同点吧。
⬇️
这样的人设,放在现在,应该会激起女权主义公众号的公愤吧。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子再有魅力,姐妹们也是远离比较好。
但奇怪的是,放在剧里,你就是没法不爱他们。
美剧的爱情观,向来是open的。
《波士顿法律》在爱情方面的精髓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女人的智商和性情,远比她的年龄和外表重要。
前面说了,本剧故事发生在Crane, Poole & Schmidt律师事务所。
而命名合伙人之一Schmidt,就是一位60岁的“奶奶级”女性。
然而,睿智的她不但是Denny的真爱,也是Alan仰慕的对象。
爱她就在化妆舞会扮成她,捂脸.jpg。
⬇️
Denny更过分,在办公室的柜子里,藏了一个形似Schmidt的充气娃娃……这,也太重口味了。
⬇️
可是Schmidt奶奶生气归生气,关键时刻,还是会力挺Denny。
毕竟两人是多年并肩作战的老友了。
可见,Denny此举虽然猥琐,但他并不是小人,他的绝世才华,让人忽略了猥琐。
⬇️
而且,谁说年纪大的女人就不会再爱,不需要性了?
一个女人到了60岁,就只能是“奶奶”吗?
她就不能以一个“女人”的方式,吸引男人吗?
人家照样爱,被背叛了就利用法律知识分走你的家产,让你痛到彻骨。
这才是对付渣男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有一个例子,说明Denny和Alan这种生物,并不是真的以貌取人的。
律所里多的是又性感又聪明的年轻律师,Denny偏偏对这位性情火爆聪明过人的——侏儒(这里没有贬义,只是就事论事)小姐情有独钟,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
而Alan,他可以为“杀他未遂”的前女友辩护,把她救出精神病院,关心她,帮她再次站起来。
但当前女友再度痴缠时,Alan的态度是明确的,从不拖泥带水。
他的爱情箴言是“在恋情中,我只要求一件事,保持完全的自我”。
⬇️
还有,Alan大学里YY了无数次的女神,请他替自己的老公打官司。
打官司的途中,女神发现准市长老公和竞选team中的美女有一腿。
(似曾相识的剧情有木有)Alan帮着打抱不平,帮女神获得了更多行政任免权,而女神则在老公当选市长的当晚潇洒离去。
(这一点真的比Alicia潇洒)。
⬇️
镜头一转,在Alan无数次幻想过会和女神亲热的Motel,一个女人的裸背,却并不是女神,而是Alan律所里的性感女律师Tara。
有一点反转,但这样最好。
不是每个女神,都是睡过才算圆满。
Alan更懂这个道理吧。
嗯,总之,除了结尾太草率有争议之外,的的确确是神剧。
别错过了,姐去找Whiskey了。
剧评原文请戳碾压一切CP,好看到停不下来。
两个直男结婚到底为了啥?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娱乐拆穿姐”哦!
BLS5 e2overprotective of our children, or fantalizing.voting rights, democracy without systemiceducation often leads to demagoguery.e3“The law is the law” is sooooooo overused.
ep2
ep3e11真的,现在老年人根本没什么电视节目可看,翻来覆去《闯关东》《亮剑》,没其他新的好的电视节目,只能退而求其次地第无数次被迫“重温经典”。
Carl Sack is SEXY. academic doping&cheating早已成为常态,反而显得更加病态,大家争相成为最小margin of error、最durable、最好的一颗螺丝。
每次见到有人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人生分叉路口”、“改变命运”,我都很反感。
不过我没经历过这些,也不了解,therefore in no position to judge anthin。
只是有一点,高三,我想,本就是一个精神压力巨大的时期。
如果一直跟高考的学生说,「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决定今后的人生」云云,且不说很多学生是否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发挥失常,考得不好的学生是否会因此产生【自己的人生完蛋了】这样的想法?
甚至造成极端的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高考只是漫长人生中要经历的众多岔路口中的一个。
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尽力就好。
说起来任何一个选择都是都会对人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小到七点十分出门还是七点十一分出门。
e13People get married for all sorts of reasons, sometimes just to form a family.
作为整个宏大剧作的结尾,最终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壮的败笔。
在经历了五个收视季度的权衡考量,以三姓律师事务所的一众知识精英为代表的思考的美国人,度过了美国历史中社会矛盾最尖锐,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段岁月。
跨族群跨性别跨政见的辩驳,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观的挣扎,军事经济文化的内外交困,以至于在黑人总统奥巴马当选的那夜,施密特女士以泪水拥抱一个不明确的希望——而突然之间——三姓事务所,整个剧集的舞台,可见的美国——却被一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中国商人征服收购。
突如其来而理所当然。
美中不足的是,在结束的遗言里,编剧的偏见和对美国之外事务的理解缺失最终将整部剧作层层积淀的理性建构和情感关怀流于情绪,使得最后的格调突然下滑,道德批判也失去了底气,完全自缚于的麦卡锡时代遗存下来的非美价值。
影视剧集的制作总是依托于观众的审美需求。
塑造一个装疯卖傻快意拔枪的丹尼·克瑞恩,正是顺应困境中的美国观众关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扬基老胖子骂骂咧咧地把子弹射向敌人:这样的集体幻想——中国,这个已经不再是假想敌的现实敌人,从地图的另一侧,似乎不怀好意地席卷而来。
中国经济,仿佛一只巨龙怪兽,要来吞噬那个筋疲力尽的衰弱美国。
它的形象是非理性的——艾伦·肖的一番激昂演讲,得到的是一阵莫名其妙的中国式掌声;它的形象是非文明的——剧集最后中国人鸠占鹊巢的阳台事件,事后艾伦抱怨中国人“不打扫干净”;甚至于在他们脆弱的幻想里,中国是怯懦可笑的——仿佛只靠丹尼·克雷恩的彩弹枪就能将这些入侵者打得屁滚尿流——而这刚好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因为它与红色天朝凶气外露的形象正相反:美国对当下中国政权的直接记忆,是一大群人冒着炮火在朝鲜半岛集体冲锋的模糊身影,漫山遍野势不可挡;是面目狰狞的小个子农民抱着敌人纵身跳崖的时刻,美国大兵写在脸上的目瞪口呆。
而这样的敌意却只能流于情绪,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没有任何理性的借口可以作为凭据,抗拒这种来自半殖民地的逆向侵略,尽管这种大规模的侵略本身是否存在依然值得商榷,但美国的神经总是绷紧的——因为自1899年,正是美国政府在华倡导门户开放,将经济毫无保留的融入国际市场——而今风头不顺,世道逆转,自家的后院要沦为他人走廊的时候——他们破口大骂,他们哀哭切齿,却丝毫没有办法。
因为正是用自己的钱,买人家的东西,纯粹的AMERICAN WAY,自己定下的规矩,在施动主体变成被动的时刻,即使不情愿也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一种美国式幻想里,中国已经坐在了DANNY的阳台上,占有了被占有者的佳酿,说着占领者的外邦言语,对着窗外的世界指点方遒——重演他们自己的先辈过去曾施行过的瓜分历史;但这种幻想本身却是缺乏依据的——例据就在本季第八集,编剧对中国重男轻女之风的幻想整个错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67516/)——“性别选择在中国的确是大行其道,但这个才15岁,估计连中文都忘得差不多了的小女孩不可能像传统中国人那样因为重男轻女而选择堕胎的。
要是基于这个理由而堕胎,那么支持堕胎的应该是女孩的母亲——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才是。
再引用友邻ZATE的言论“没有好爹的私生杂种,就算是男孩也照堕”——是啊,这才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我们中国人熟知的中国。
剧集末尾传达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愤恨——其目标本身是虚构的,不成立的,也是不存在的。
这也和整个西方的反华幻想保持一致,是可悲可笑而可叹的。
结尾的场景是温情脉脉的——卡尔·塞克与施密特女士终结连理,艾伦·肖和丹尼·克瑞恩之间的伟大友谊也被婚约印证,这种信托超越金钱崇拜超越政治信仰成为世人钦佩的标杆——但在温情的结束处,可预见的未来却是末路:艾伦·肖存身的美国被外邦征服,施密特寄希望的政治理念(奥巴马的改变)已经坡脚,而身患重病的丹尼·克瑞恩,就像美利坚——这个年轻而苍老的世界帝国一样,也将不可避免地飘零逝去。
这部剧看到最后,我居然成了Shirley Schmidt粉。
Shirley,她表面上看是个光彩照人的睿智女性,对她的设定,大概算是法律界的传说或者女神——这5季以来,几乎业内所有的大牌律师,稍微Handsome一点的法官,要么曾是她的情人,要么,就都对她心怀点超越同行间互相尊重的小幻想和小戏谑——而且她和各位情人分手后大家都还相敬如宾。
这说明两件事,第一,Shirley确实能力极强,而且为人正派,不是那种靠容貌上位的女性(这就更要人命),她也是那种尽量在不必要的时候不耍阴谋的女人,但这不是说她不腹黑不聪明。
所以这些绝顶聪明的腹黑男人都是敬重她的。
第二,她应该是个骨子里热情如火的女人,而且有幽默感,加上美貌,所以,大概只要她愿意,同行们都是很想与女神发展的。
但是Shirley这样的女性未必留得住男人。
她身上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自我控制和自律(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她其实从内心深处看是没有安全感的)。
在事务所里,开人摊牌这种脏活累活都是她干——因为她有非常冷静甚至冷酷的一面,也一直都在追求行为的合理性与性价比。
这样的人,一旦逻辑自洽之后对别人下手时,是底气十足不会动摇的(包括对之前的Jerry),同样,如果跟她讲道理,讲明性价比和合理性,她也是能够纠正甚至推翻自己之前做法的(比如后面重新接受Jerry)。
Shirley的服装其实已经说出了一切:中性套装配艳丽的项链或者耳环。
她既需要表露自己的女性特质,又很微妙地不希望自己被人认为是个靠女人魅力吃饭的人。
这里蕴含有这种强势美丽的女性在一个男权社会里生存所特有和必备的二律背反。
Shirley其实是个对自己非常苛刻,安全感远没有他人认为的多的女汉子,她其实有双重性:外表勤奋自律,从不失控,非常努力想做到完美和对别人公平,也正是因此,她必要的时候可以非常腹黑和冷酷——潜意识里,她是绝对精英主义的,因此,干掉达不到她标准和她逻辑范畴之外的人,她根本不在意。
但内心,因为某种不安全感,Shirley的内心只对几个人开放。
和她相反,Denny的内心实际上是非常柔软和open的,Alan则介乎他们两人之间。
第五季里,Shirley的男友Carl对她的评价非常一针见血:对配偶来说,她是很有控制力(包括自我控制)的女人,搞得像对方的妈,最后,她却抱怨没有人来照顾自己。
Shirley本能地会喜欢的那些男人,无一不是任性、才华横溢和自信的人,但基本内心都是大孩子,自私、吵闹和有些幼稚。
她这样的女人,天生有大局观,冷静而且不愿意自己和对方受伤害,所以最后总是沦为他们的保姆,帮他们善后,处理各种烂摊子。
同时又因为她会保护自己,所以搞搞搞最后跟他们的关系就会变成哥们——男人们肆无忌惮冒险,因为知道她不是需要保护的那个,相反,还总是能够谅解他们——她前夫便是一例,宁可去呵护年轻的missy。
对此,Shirley不是不心酸的。
但是这个局面是她自己造成的,真的不怨别人,因为这些男人无一不是充满激情和天赋的人,她想去征服他们——这其实代表她隐秘的渴望(因为她的自律使她无法完全放纵自己),她渴望自己成为他们,能稍微放松一点自己,突破自我克制的窠臼,并且纵情任性。
但不幸的是,和这些能够打破世俗规律的大男孩们在一起后,她强大的控制本能又会发作,因此又要充当管束他们的人——她其实是不由自主地在把他们变成自己。
最后,她就累了。
严格地说,这其实无关乎配偶,是她自己两面性的纠结。
所以Carl是她最合适的伴侣和归宿,Carl可能远没有她过去的男友们有趣和才华横溢,但是他稳妥可靠。
他懂她,而且很有幽默感。
Carl有时候会萌发一些挺任性的不太符合他稳重形象的小抱怨(其实他也蛮调皮的),这种小男孩感十分可爱。
他大概觉得自己不如那些机灵的EX们,觉得Shirley对自己漫不经心(这是有点小自卑吧,哈哈)——其实,这种女性如果在谁面前漫不经心,才真是卸下了心防,因为她们在不信任的人面前是从不松懈的。
Shirley跟之前所有的男友,大概都是种“斗争”和控制的状态(争夺控制权,让自己不逊色于对方)的状态,唯独在Carl这里,她享受被他照顾,信任他而且依赖他,甚至对他有点小任性和小残忍(其实,她对外人才不会这样不公平和松懈)。
所以说,她确实应该嫁给Carl,她最后选对了人。
而Denny,他自有一种纯真,他和Shirley之间因为他对她真诚持久的倾慕,已经成为一种超越爱情的亲情。
他们都知道这个,所以,她变着法儿保护他宠他,他开玩笑般利用一切机会追求“挑逗”她。
有他存在,她才觉得自己有控制力,有人需要。
有她和Alan在,Denny才会有安全感。
我相信,在她曾经有过的所有恋人中,大概只有失去Denny,Shirley才会悲痛欲绝。
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她年轻时代最美好的一切消失了(它们即便被所有人遗忘,也会鲜活地保存在Denny的心里),也会让她真正意识到生活的残酷——对她这样的女性,生活原本比任何人都慷慨大度,但最终,这一切还是敌不过时间和死亡。
PS.我才意识到,Candice Bergen居然是Damage的导演,新浪潮的路易马勒的太太,wow。
我估计这位女演员在现实生活里就很像Shirley。
第6集没下下来,12,13算一集,那么总共11集里面,5星的有1集(E4),4星的有2集(E2,E8),3星的有7集,2星的有1集(E3)。
平均3.36星。
看了S4后,S5的如此表现基本在我意料之中,随即当然也明白为什么被停播了。
回顾一下,S1我只看了6集,S2 1集都没看,因为没有字幕。
S3的开场就非常精彩,明显比S1的前6集提高一个档次,一些平庸的演员也被替换掉了。
随后整个S3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扑朔迷离的案情,峰回路转的结局令人叹为观止。
而到了S4,大部分案件都比较荒诞,而且都是不知不可为而为的案件,案件简单到一看就是输的程度,却往往利用陪审员或法官的同情心道德感获得胜利(开除胖妞那集算是达到了极致),在现实生活中,难道美国的陪审员和法官也如此感性地给出判决吗?
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在S3的时候,每集都有2-3个case,到了S5,每集只有1-2个case,甚至E10还没有case! 从这个趋势明显可以看出编剧的江郎才尽。
这似乎是美剧的通病,包括大红大紫的《Prison Break》,拍到S2就已经不太行了,于是在S4推出Finale还是明智的。
《LOST》就比较无耻,还在无休无止地继续拍着。
再回到BL,谈谈剧中的演员。
主角中,当然最喜欢Alan了,看他在法庭上滔滔雄辩绝对是种享受,尽管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他的point。
Denny完全就是一个joke,尤其到了后期,尽管他自己一直号称他的名字对这个律师事务所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个人跟大部分parter的看法一样,他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配角中,前期很喜欢Jerry,喜欢他叼着木烟杆说话的风格,可当他进入律师事务所后,就很少有大段地叼着木烟杆说话的机会了,所以我也就不怎么喜欢他了。
后期喜欢Melvin Palmer,就是那个总喜欢叫Alan傻冒的律师。
看他们两人在法庭上争锋相对是我的favarite,我甚至还很希望他能够赢Alan。
如果说Alan有什么克星的话,那就是这位Mr Palmer了。
说实话,美国真的有不少才华横溢的演员,而却往往只能在一个剧中扮演一个配角。
而中国出了个王宝强之流的演员,就被捧上天了,不就一个演来演去只会演个傻子的家伙嘛!
虽说Case质量下滑,但最终看到Alan和Denny结婚,却不怎么感到意外时,你不得不承认Boston Legal的编剧确实是个伟大的编剧。
伴随着boston legal 我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实际看这部美剧才一年啊,但是现在却已经知道结束的消息,有开始,总有结束。
但是总感觉第五季缺少点什么?
或者多了点什么?
第一次看BL, 直接从第五季开始看,对付烟草公司应该算是很难的case,最后解决到比较轻松,不过那个阳痿的家伙却让我雷的不轻,太open了吧,最后居然成了两个恋物癖。。。
全看完。。只能赞一声神剧作为总结了
最后两集格调大降。
大结局太龌龊了,中国威胁论+丝毫没得人权+丑陋的中国人?鬼扯!
全看完了,最后居然狠狠地zāojing了中国一把…重看开头Denny还能接案子而且那么精彩,一点一点到最后确实退化。AlSharpton在法庭上演讲,到胜诉后简单的tomorrow旋律这个风格的感动后面倒少了,其实这才是我最早追剧的原因。Allen的原则也从以法律的公平性位上哪怕为恋童癖脱罪到后来变成让恶人绳
1、Alan哥和Denny叔才是真正的情比金坚。2、Jerry终于得到了他的春天,其实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是他俩在一起的。3、为什么让C国人来接管firm啊?!我也不能同意!这是亵渎!4、这个结尾,感觉是在影射当年挨踢界的某次并购撒。
最后两集搞笑倒是真的~~这东西也能伤害人们感情?
非常典型的美国共和党思想的电视剧,宣扬美国中产阶级的优越性,曾经无数次恨老头恨的牙痒痒的,但是坚持把五季看完了 就为了每集结案呈词中Alan Shore那个精彩绝伦的说辞
Alan Shore的closing每次都是经典~~~male bonding~~~Carl Sack也很萌啊~~~~
一开场就觉得这部弱了些,五年了可能演员都演烦了吧。看这集数也是递减啊。总体不错,但相比之前略缺乏亮点
最后一集我觉得中国被妖魔化了。所以茉莉人生中所言的可怜的区外国的人啊!我们中国要争气。
虽然很好~可是~额~那几个中国扭曲的不爽~
splendid finale:)
最后一集让我真是打不出高分 还有那个重男轻女的案件 我的天
我爱alan,但是最后一集,编剧是个傻B
就完了啊,没有了啊,好舍不得啊!最后看得又哭又笑,我也要疯了!
闹剧开场、闹剧结束。闹剧耳
感觉没前几季好了~~
两个基佬…
整季质量比前作下滑,而且最后一集是大败笔...
不打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