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催生,看《产科医鸿鸟》就够了。
×晚节目组能哪怕学到一成也不至于让全国巡回白眼那么久。
剧里的画面都是请真实新生儿和患儿拍的,特别有实感和用心。
孕产妇的风险也涵盖得很全面,疼痛,损伤,各种并发症/感染风险,婴儿健康风险,产后抑郁,职场困境,家人的不理解,疾病与生育的两难等都有仔细探讨。
想催吧也要讲武德。
让你充分了解风险和残酷之后再用深层意义和关怀温暖你并尊重个人选择,比那些空中楼阁用亲情和刻板印象无限pua你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虽然对我没啥效果,光沉迷刚子的美貌了(另外第二季比第一季总体要沉重,第一季的音乐元素更多,角色形象美化程度也更高。
但第二季相对写实,相比之下第一季钢琴家医生的形象还是过于漫画唯美化了,虽然安排了个不幸的背景但仍然温柔得像是带了某程度上的神性。
第二季刚子(估计是年纪上来了)的演绎层次感更好,那些忧郁失落纠结反而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些比较有趣的视角:爸爸跟妈妈说“我会帮你”,被四宫小可爱驳斥“什么叫做帮?
育儿是两个人的责任。
”这个在《逃耻》里也有过。
还有NICU里面医生的口头禅是“孩子很努力呀。
”在孩子可以出院时,虽然翻译的也是“出院”,但日语原意是“卒業”也就是毕业。
这些表达还挺有意思的。
能看出来剧里的价值观就是把新生儿当一个完整的人看,而不是一味渲染父母的伟大。
父母在努力的同时,孩子出生之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顽强生长。
孩子也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看得出来剧想传达的生育观跟我国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我国的优生优育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产检唐筛各种都是理所当然。
而有残缺的宝宝基本就被剥夺了出生权。
但剧中还是提供了两方观点,到底是优生重要,还是尊重生命重要。
残缺的孩子是否愿意来到世界上,以及残疾的人生是否也有完整的意义。
最后观某站弹幕有感,休产假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导致产后抑郁准备自杀的情节仍被弹幕出警“不负责任” “平衡不了家庭跟工作” “丈夫养家不辛苦吗”。
只能说在拥有后代这件事上,某些男的确实不配。
ep1听障夫妇+心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 生产是生命的奇迹,但产后要面对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婴儿诞生那一瞬间无疑是最欣喜最幸福的时刻,但还会有很多困难在等待着母亲和孩子,生孩子之前很辛苦,生下来之后就更劳累了,只能说…还是要真正想好、做好心理准备再怀孕生产啊。
ep2子宫颈癌孕妇——没有答案的选择,无法放弃的生命 就算丈夫毫不犹豫说比起孩子妻子更重要,但我想没有一个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母性就是如此,会觉得孩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旦发生万一,即使舍弃生命,也要保护孩子。
“不是母亲很强大,应该是女人很强大。
” --“既然早产生下来带有风险的可能性很高,鸿鸟医生你为什么要考虑28周生产呢?
” --“因为我希望妈妈能亲手养大自己的孩子。
” “刚开始我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就会感到自卑,因为我没能让宝宝在肚子里满月,觉得自己不配做母亲,但现在看到宝宝顽强地活着,感觉那些想法都可以放下了。
” “她一定是想和妈妈一起生活下去,所以才这么努力。
虽然出生早了点,但为了今后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宝宝才选择了这个生日。
” (请让我有这情商的万分之一,实在太会说了,句句都能说到心里去…这些医生们都是距离孕妇和新生儿最近的人,所以才能如此站在他们的立场吧555ep3关注和拯救母亲——产后抑郁和无痛分娩 产后荷尔蒙分泌会失调,加上还不习惯带孩子,所以很多新妈妈都会出现精神或身体方面的问题。
大家都不是当事人,所以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这种情况听完丢掉就好啦。
大家都把育儿美化得太严重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蓬头垢面地拼死拼活,所以依赖别人并不是坏事!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如果宝宝是0岁,那意味着宝妈和宝爸也是0岁呀。
” “工作谁都可以代替你,你不在也没什么事,但作为一个母亲是没人能代替的,你就在家好好照顾孩子不行吗?
”要成为“母亲”,就必须主动放弃很多东西吗?
说到底,这是否也是一种不公平啊…希望这个社会不要再给母亲增添无谓的压力了,不要再让她们产生“不被需要”的感觉了,就像『坡道上的家』传达的一样,每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也先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而非被孩子绑定着丧失一切。
“大家常常会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却没有人表扬妈妈带孩子有多辛苦。
”不只是没人表扬吧,甚至都很少有人关注到妈妈的辛苦,“你就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有什么抱怨的,我可是天天在外面辛苦工作为养活一家人打拼啊!
”这句话熟悉不熟悉?
说到底有什么恐婚恐育,还不就是因为知道或者亲身体验了那种不易,谁都想轻松地活着啊,如果可以谁愿意承担那么多隐形的责任啊…ep4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只有经历阵痛和顺产才能更爱孩子吗?
为了成为“好妈妈”就要忍受疼痛和承受风险吗?
如果不是真的发自内心为产妇考虑,当婴儿出生的时候你能发自内心地恭喜孩子妈妈吗?
“你已经很努力了,你本来就是个好母亲!
”不管是自然分娩、剖腹产还是无痛分娩,选择什么方法生下来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生孩子,任何生产方式都是很棒的,生产真的很不容易,每个女人在分娩时都是在拼命啊…ep5先兆早产长期住院等待生产的孕妇们,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儿和IUFD宫内胎儿死亡 我们医务人员,就算治得好病,也不能抚养婴儿,所以要在继续治疗的同时尽量理解父母的想法,尽量让他们同意给孩子做手术。
如果自己眼前有一个被车撞了快没命的人,谁都会去救他吧,而不会去想救了他他会不会落下残疾,紧急手术就是这样的。
到底怎样才算是理解患者呢?
只考虑婴儿的生命,而忽视了父母的心情,这样也是不对的吧… 胎死腹中还必须生下来太残酷了555ep6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孕妇母体死亡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心悸和脉动频率加快是怀孕时常出现的症状,很容易被判断成抑制子宫收缩剂的副作用而排除。
现在的我回到产科就会不自觉依赖你们,我想去急救学习对病人身体指标参数的管理,掌握综合诊断患者的技术,成为一个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同时保住母亲和孩子的产科医生。
患者的死亡是永远无法战胜的,你永远无法战胜这些后悔,也无法忘却他们,我们只能把不甘心和喜悦一点点铭记于心,砥砺前行。
ep7成为母亲的人生和不成为母亲的人生有什么不同呢?
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症&卵巢巧克力囊肿 不要太过努力,也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有需要的时候,依靠一下身边人吧!
ep8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症or全肺静脉回流异常症(先天性心脏病 当新生儿没那么健康的时候,母亲少不了要自责,“宝宝会变成那样都是我的错吧?
没能生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都是我不好,我在心里道歉了无数次”,“没必要责怪自己,应该为拼命努力活下去的孩子感到骄傲”。
以前我只想着自己应该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却忽略了患者。
不甘心是成长的证明。
最后四宫爸爸那张写着“一日一生”的明信片真的哭死我了,每日从事的工作变成执着一生的信念,是一日,亦是一生。
ep9不育症?
——不要因为反复流产、胎儿或新生儿死亡而责怪自己,接纳自己,允许一切发生,“忘不掉也没关系”,不要强迫自己就好。
只要还活着,明天就会来临!
不要怕,一定会有人陪在你身边。
ep10产前诊断——唐氏21三体综合症 不要把产前诊断当成筛选生命的方式,“没有哪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有自信养育一个患病的孩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患病的孩子也各有个性,养育他们的家庭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 “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会有所后悔”,总有些感情难以割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困境,每一种选择都没有错,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过去没办法救治的生命,因为医学的进步可以被拯救了,这是值得开心的事。
但正因为生命可以被救治了,有的家庭却因此徒增烦恼…拯救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真复杂啊。
” 比起特殊照顾,帮家属卸下心里的负担更重要,作为产科医生,我们应该和宝宝 家人一起面对,尽量让她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遇到有染色体异常的宝宝,母亲想要生下来,但又会害怕没有能力养育他,没有自信,这非常真实,很感动的一点就是,孕妇的妈妈最开始劝女儿不要生是因为“不想让你吃苦”,后来说生下来妈妈帮你一起扶养,是因为心疼女儿…说到底大概只有母亲会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吧。
“这个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是大家的孩子呀。
”ep11团队创造最后的奇迹,每个人迈向各自的未来 跟能感受到胎动的妈妈不一样,孩子爸爸要很晚才能感觉到这是自己的孩子。
无论在哪里,我们医生一直都是站在生与死之间的夹缝里,不管医疗有多发达,也没办法拯救所有生命。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不会孤军奋战!
羊姐的同期助产士姐姐说“至今为止我一直轻松地和孕妇们说没事的,原来阵痛有这么疼啊,完全不是没事!
” Emily Perl Kingsley的《欢迎来到荷兰》真的诗意又真实,笔者也是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孩子的妈妈,她把怀孕待产的过程比作“像是在计划一次美好的旅行”,但生完孩子之后发现,目的地不是我们预想和为此精心准备了很久的那个,“失去这个梦想的痛苦永远不会消失,但如果你总是只为未成之事遗憾叹息,或许就永远无法享受此刻的可爱 特别和美好之处”。
养育残障儿童的种种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但生活中何尝不是充满这样“不如预期”的时刻?
但愿我们都能努力去接纳和拥抱变数,享受此刻!
(看到一位豆友的评论很触动我:“生命如此神圣,却被我们凡人所拥有,被我们凡人所传递,每思至此,热泪盈眶。
” 一次次感慨于母爱的强大、生命延续的奇迹以及婴儿想要生存下去的力量,希望妈妈们永远不会是一个人,永远有人可以依靠,希望我们都能发自内心感谢所有生命😭
最后一集里Emily Perl Kingsleve这篇《Welcome to Holland》写得真挚细腻,一个“从意大利到荷兰”的比喻道出了一个特殊妈妈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失梦的痛苦,无奈地接收,努力地创造,积极地享受⋯⋯这平凡的现实让我感动。
“常常有人请我解释养一个有残疾的孩子是怎么样一个经验。
我的解释可能可以帮助那些没有这种经验的人了解┄┄是这样:你怀孕了,快要生孩子时就像正在制定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去意大利的旅行计划一样。
你买了很多旅行指南,作了很多极好的计划:去意大利的圆形大剧场,看米开朗期基罗的“大卫”,去划威尼斯的小船等等。
你也可能开始学一点意大利文,一切都令人兴奋!
经过几个月热切地盼望,那天终于到了。
你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空中小姐对你说:“欢迎你到荷兰来。
”“荷兰,什么意思?
荷兰?
我报名的是意大利!
我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去意大利!” 但是飞机计划有所变化:飞机在荷兰降落了,所以你只能留在那儿。
但 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没带你去一个又脏又讨厌,非常可怕地充满了疾病、饥荒和有害东西的地方。
只是意大利不一样而已。
所以怎么办呢?
你必须去买新的旅游指南, 你也必须学另一种语言。
你还会认识很多本来你没有认识的人。
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这个地方的节奏比意大利慢一些,也没有意大利那么华丽,但是你在那里一段时 间后,心情平缓了,有了一点时间四处看看,你会发现荷兰有风车,有郁金花,甚至还有伦勃朗的画。
但是你周围的人还在忙着来往意大利,吹嘘他们有趣的旅行,你可能一辈子都会想,“我以前也是应该去那儿的,我原来打算那样。
”失去这个梦想的痛苦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你确实失去了它。
不过,如果你总是只为没去过意大利感到遗憾,你就不会享受到荷兰的可爱特别美好之处。
”
这周刚刚看完第五集,讲了一位因先兆性流产的妈妈必须在医院住到生产。
每天都要打宫缩点滴,需要卧床静养,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她却认为只要宝宝能顺利出生就好了。
可突然有一天去做B超的时候宝宝就没有了胎心,一切都那么措手不及,宝宝死在了妈妈的肚子里。。。
宝宝生出来时,小松姐,鸿鸟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都还是像往常一样说着恭喜,恭喜“明里”出生到这世界,“明里”真是个小美人。
妈妈和爸爸带着明里洗了澡,为她做了可爱的蛋糕,带她回了家。。。。。。
明里真是个可爱的名字
经过几个月热切地盼望,那天终于到了。
你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空中小姐对你说:“欢迎你到荷兰来。
”“荷兰,什么意思?
荷兰?
我报名的是意大利!
我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去意大利!” 但是飞机计划有所变化:飞机在荷兰降落了,所以你只能留在那儿。
但 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没带你去一个又脏又讨厌,非常可怕地充满了疾病、饥荒和有害东西的地方。
只是意大利不一样而已。
所以怎么办呢?
你必须去买新的旅游指南, 你也必须学另一种语言。
你还会认识很多本来你没有认识的人。
元旦假期看完的一部剧,和韩剧一样,不是很长11集的长度,看起来没什么负担。
应该是2021年看完的第一部剧,《产科医鸿鸟2》主要是表现的是产科中发生的日常的事件,每集基本上是一个故事,当然也有贯穿整部剧的人物。
在生活中不可能一一经历,但是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同样的事情日剧和韩剧的表达手法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剧中出现了一个孕妇因为先兆早产的原因住院,但期间B从超检查的时候听不到胎儿的心跳,同样在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景,孕妇开心的来产检,但是被产科医生宣告听不到胎儿的心跳。
同样的都要面临引产问题。
因为是怀孕后期,确实我也不太懂,但是都是要把孩子生出来,但是孩子生出来就要面临着孩子的死亡。
在产科医中,助产士和平常一样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旁边的护士也劝助产士不要这样,但是助产士说出的话却无法反驳。
是啊,不管怎么样都是在生孩子,妈妈都在努力啊!
韩剧中的表现手法是另一种,同样是引产,产科医生在产房里放着音乐,在妈妈生产的一瞬间调大音乐,更不让孩子可能的哭声让妈妈听到,也是想对妈妈不产生二次伤害吧。
因为不管怎么样,这出生即死亡的孩子都会给妈妈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这也是国与国思想的影响吧。
最后这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了家,助产士说,因为这样所以孩子是不能有户籍的,但是不管给她洗澡还是抱抱她都是见证了她来到了这个世界。
想想也是说的没错啊从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不同,但是同样可以代入情景之中,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这也是能喜欢一部剧的原因吧。
演员在演绎角色的人生,而观众在感受角色的人生,就好像出现在身边一样。
本来想和其他片子一样,看完写个短评打个分就完了。
但这部剧是一集一集追看完的,想说的话有很多,所以还是好好写一下。
我今年刚刚刷完产科医鸿鸟的第一季,一开始想看是因为喜欢松冈茉优的颜,看完剧之后满满都是感动。
而且当时站了白川×下屋CP,奈何第一季一直没发糖。
后来发现今年还有第二季,马上就追了。
想着既是原班人马,剧情肯定不会糊,说不定CP还会发糖嘿嘿嘿…但怎么说呢?
看完还是有点失望的。
最后一颗星就这样扣了。
我承认第二季还是很感动。
有几个点我非常喜欢:第一集的聋哑夫妇(志田未来小夫妻演的真好啊);第二集的福士诚治(演技真不是盖的,眼泪说掉就掉,好丈夫形象很丰满);像杀手的甜点师丈夫和产下死胎的妻子(这对真的甜,也真的很悲);被迫切除子宫的小松姐;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忍痛引产唐氏综合征孩子的夫妇;最后一集为武田接生……最最感动的,当属坚守小县城的四宫父亲。
老爷子一副沉稳冷淡的样子,但在儿子替他去做手术却不被产妇家属信任的时候,会说出“我的儿子在东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产科医生”,当时我就泪目了。
差不多那时候已经可以猜到后续父亲的离世以及四宫的子承父业。
不过,抛开父子情不谈,就单纯说四宫父亲这个人,的确是无比崇高的医生。
毕生守护着一个小县城,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后悔过,想想其实也是一种浪漫。
好的地方有很多。
那么还是要吐槽下我不满意的地方。
相比第一季聚焦产妇,这一季聚焦医生的成长。
这没有问题,但节奏太拖沓,煽情有些刻意。
每集都讲两三个产妇,要说的太多,细节反而很模糊。
鸿鸟的baby钢琴家身份已经变得可有可无,除了提供BGM和填充时长,还有什么用处呢?
产妇们的情绪,有的来的莫名其妙。
剖腹产的孩子就爱不起来,顺产的孩子就爱了,你在逗我?
剖腹产那个不是你生的吗?
你是在为不好好爱孩子找借口吧?
有时医生们的三观也很奇怪。
玛莉润的产后抑郁症我能理解,毕竟有的女人就是抛不下事业。
医生凭什么说在家带孩子就比做职业女性重要?
投缘的孕妇意外去世了,又不是医生过失,为什么下屋就此要去急救中心?
我不是医科生,但就我的理解,产科的专职医生真的可以胜任急救中心医生吗?
而且剧里反复说产科人手不足,那么下屋离开确定不是在添乱?
白川前面还好好的,怎么去参加了一次学术讨论就膨胀了?
没有前文没有衔接,太生硬了,好像就是为了简单粗暴地引出他的离开。
同样生硬的还有实习君的态度转变。
不过鉴于这个小哥颜正又努力,就不吐槽了。
松冈颜值降了,不过新来的松本若菜好美啊!
回忆她和鸿鸟四宫初识的那段好萌啊!
CP没发糖,不开心!!!
新的片尾曲还行吧,但不感动。
各奔前程的结尾有些伤感,不过是在为第三季打基础吧。
毕竟原班演员们越来越红了,第三季还请的来嘛?
如果请不来,大概也好交代他们的去处。
如果有第三季,大概产科常驻人口就只剩下鸿鸟、仓崎、今桥、铁娘子医生、清野菜名演的助产士了……总体说来,本季质量还是上乘,但分肯定虚高了。
虽然是很棒的医疗剧,但我以为它应该更好一点的。
第二季重心好像由孕妇和孩子转移到了医生们的身上,「选择」真的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不论是选择留下来的鸿鸟还是选择去别处修习的年轻一代或者选择离开的四宫和小松姐,其实大家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婴儿和妈妈。
都是想可以更加有信心地对他们说一句「ようこそ この世界に」。
而且相对于第一季重点描画婴儿(如果残障儿或者早产儿会开口说话,他会不会想让爸爸妈妈抱抱自己呢),这一季更突出父母的心情以及生完孩子后需要面对的变化也好,压力也好(命の話、欢迎来到荷兰)。
所以说生孩子真的一点都不简单啊,觉悟真的太重要了。
ps,cp上脑,虽然知道是医疗剧,但从第一季就十分想站白川&下屋这对了
【全人医疗、人文主义、公共事业】看《产科医鸿鸟》的时候,首先我注意到的是他们的多学科联合会议,每一个案例都会请相关科室参与,大家从不同科室、医生、护士和社工的角度各抒己见,汇总各个专业领域意见,最后综合衡量。
当然,医疗决定也并不是医院单方面来做,更重要地是与病人沟通、充分告知各个选择的利弊,充分尊重病人的意见。
尤其是每次讲解病情的时候,他们都会展示相关的图片介绍,这一点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在医疗层面上,除非是明显的医疗事故,很多时候都是不同方案各有利弊,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所以工作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做选择”,关键词是“How”——有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有没有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有没有和病人、家属沟通到位,能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部剧体现出的日本社会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成熟体系,太令人羡慕了!
尤其是社工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在我国还比较新鲜,所以这部剧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社工就深度介入案例,的确是让我大为震惊。
后面逐渐展开的关于收养家庭、残障儿童保护等主题,又不断拓展到更多社会福利领域,不断有新的东西拓展我的认知。
正如介绍所说,第一季主要聚焦在每个不同的案例,尤其是不同的病症,而第二季则更关注医护人员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选择。
有的人离开,有的人回来,有的人坚持,有的人走上全新的道路。
总而言之,鸿鸟医生这个故事里出现的同事们真是一个dream team,是我能想象到的人世间只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存在的完美职场————有“老谋深算”的院长,有坚守岗位的科室主任,有技术过硬相互信赖相互关怀的同事,如果能成为这团队中的一员,夫复何求啊!
我当然知道这是“治愈系”的电视剧,没有批判性、没有指出社会矛盾、把一切都过分美化。
我清楚地、理性地知道,这一切都是人为营造出来的幻想,我也没有天真到会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
虽然但是,人类和野兽最大的区别就是会被想象中的世界所感动、所牵引,而正是这个奇怪的特点让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
【关于唐氏的争议】我想稍微聊一聊第二季里争议最大的一集:唐氏综合征儿童的问题。
首先我自己看这一集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震惊的感受,可能是因为我还是比较熟悉国外的医疗理念和文化吧。
然而当我看到评论区引发了巨大争议,出现了大量相当专业的论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话题竟然是这么具有挑战性。
评论区中最大的批评意见是很多人认为整个团队在诱导这位母亲生下唐氏患儿。
对于很多我国观众来说,产前检查的目的是非常清晰、鲜明的,那就是一旦发现儿童有不健康的迹象将毫不犹豫地堕胎。
但是在其他国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毫无顾忌、理所当然的选择。
哪怕我们只讨论这剧中的情形也能看到其实这里面的角色持堕胎意见和生产意见的两方各占50%,更不要提在很多国家还有宗教、法律、道德等因素对堕胎这件事的限制。
而《鸿鸟》这部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现出的解决方法是很中立的。
医生们尽可能地充分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这对夫妻分析堕胎和生产两个选择的不同后果。
如果堕胎,好处是干净利落,但缺点是这位妻子因为健康原因此生再也不会有生下亲生孩子的机会,而且杀死一个小生命对她的心理上将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如果生下孩子,那么这对夫妻以及双方的父母这一大家子人将面临非常艰难的养育之路,同时他们也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福利机构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最终,这位妻子决定留下孩子,而她的丈夫和她的妈妈也表示支持。
总之,这部电视剧一直强调的是尊重父母亲的选择,而不是由医生来决定一切。
稍微补充一点科普知识,摘自科普媒体“乐知学院”于2022年3月21日的推文: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病症,通常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发育迟缓和一些常见的生理特征(例如面部的相似性),而且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的标志上面有着“21”这个数字,指的是21号染色体出现了异常,多出来了一条染色体,因此唐氏综合征也被称为“21-三体症”。
唐氏综合征会影响患儿的学习、语言和记忆能力,但其影响因人而异。
其他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出生时的心脏缺陷,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状况,以及视力和听力问题。
100年前,唐氏婴儿的预期寿命大约是10岁。
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医学的进步和公众健康状况的改善,唐氏综合征人士的预期寿命已增加到60岁。
今天,有很多唐氏人士身体健康,积极生活。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去看看这一篇文章的原文。
【关于组织架构】出于个人工作经历的原因,看职场剧的习惯是首先了解人物职位职责,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每个人说话办事的行为动机。
于是专门去TBS官网查了一些资料,整理出来一份PERSONA综合医院的组织架构图。
我画的组织架构图本剧只是聚焦围产期医疗的故事,所以没有展示整个医院的行政构架,我只是根据剧中出现过的人物来整理。
另外,我比较疑惑的是,产科是没有科主任的吗?
如果有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鸿鸟吧。
毕竟感觉每次科室遇到治疗方案分歧的时候,如果今桥医生没有参与决策的话,最终都是以鸿鸟的方案为准的。
我感觉和四宫相比,并不是因为鸿鸟是主角永远正确,可能还是因为鸿鸟的职位更高点吧。
【最后聊点八卦】绫野刚这次一改往日“变态”形象,来了个180度大转型,化身超级温柔的产科医生,竟然也毫无违和感,这已经不是整容级的演技了,应该是魂穿级的演技吧!
星野源扮演的四宫医生也相当出彩,外冷内热的人设害得源桑憋笑憋得很辛苦吧,哈!
两个女孩子也相当讨喜,松冈扮演的实习医生下屋活力满满,吉田羊姐扮演的小松护士像老母鸡那样一路咯咯笑着屁护着“儿子们”。
还有我很喜欢大森桑扮演的今桥主任,真的是很可靠呢,只要有他在,就能令同事和病人都感到安稳、放心。
还有就是,本剧钢琴配乐太好听了,推荐大家去听原声音乐专辑OST!
容我感叹一下,TBS的官网做的内容可真详细啊!
有人物关系图、幕后花絮、见面会记录等等,为粉丝们整理了这么多物料相当贴心了呢。
摘抄一些官网上的花絮分享给大家:
拍摄过程专业人士手把手指导,非常严谨
见面会上与合作过的宝宝重逢
刚哥与羊姐
小四四杀青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
漫画原著封面,大约从20集开始造型已经非常接近刚哥了
本文音频版 以上。
本文为茶姐姐个人观点,欢迎专家大神指正、友好讨论,张嘴就喷的请免开尊口,谢谢!
一个好的作品,一刻都不会偏离中心,也不会为了迎合情节发展而让原本人设有片刻的崩塌。
这部剧做到了。
跟第一季比起来,第二季除了延续第一季各种各样的家庭在迎接新生命时面临的各种状况外,又多了一些医生和护士的故事。
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的同时,注入了更多对责任感的关注。
这种责任感并不止医生对于患者的工作职责,还有对自己的未来和成长的责任、人们对社会的责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丈夫对妻子的责任等等。
喜欢这个剧还有一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一次在讨论问题时,各种各样的观点能通过性格不同的人们表达出来,有大众的看法,也有人能为小群的群体发声。
作品本身始终站在中立的角度,也不主动向观众标榜什么,唯一的中心就是: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すべての命に、ありがとう!
向每一个生命,致敬!
3.5
医疗剧的谦卑与细腻,它都有。每一集的完成度都很高,起承转合流畅自然。选取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和话题性。前半段侧重于不同家庭对于新生命诞生的众生相,后半段则着重描绘医生们各自的困境与坚守。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但毫不矫情,忧虑和希望都是淡淡的 。
看完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生下唐氏儿
爱情来了挡不住,正式粉上星野源了!不是因为角色好演得好,而是就算这么平的角色也想多看到星野源,もう逃げない!
第一集:生产是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第二集:人的价值不是用生孩子决定的。第三集:产后抑郁。第四集:TOLAC。第五集:太可怜了。第6集:虐。第八集:辞职去进修。第十集:四宫医生父亲去世,他做手术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第十一集:台湾腔中国游客生产。
第二季不想给高分的原因是政府为了提高生育率太扯淡了,筛查出唐氏综合征的婴儿要一个劲圣母鼓励生出来,乌鸡鲅鱼。
不得不说,当一旦经历过后,很多事都会引起共鸣。
把生产这件事拍到了极致,却又很现实。
相比于第一季,本季更侧重社会话题,题材上也更成熟,但每一话都没有感动到我。尤其有一话讲怀有唐氏综合症案例,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医院完全鼓励妈妈生下婴儿并给予帮助,请问这样的劝慰医院打算如何为母亲负责?
很难说出幸福吧
第十集太颠了,这就是第一世界国家的余裕吗?查出了唐氏综合征却还要生?你们非要传递自己那破烂基因我真的服?
不容易
诚心祝福你 捱得到新天地
尽管我仍然不能理解坚持生下唐氏综合症的妈妈的心理,但我认可医生的立场,即在充分告知利弊后,完全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不是站在“专家”高度指点他人的人生。给满分的另一个原因是:医疗剧没有谈恋爱只有搞事业真是让人精神振奋!
逊于第一季 两季下来 题材审美疲劳了
第二季综合水准较第一季下降不少,最后几集大篇大篇的对话。不晓得日本人对少子化多么的担忧,连有缺陷的胎儿也舍不得放弃,还要靠电视剧来渲染,只能说我不适合看这个片。
哭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太伟大了,这可能就是生命可敬的原因之一吧
第四集的動機認真的嗎?最後勸生唐認真的嗎?
依舊溫暖但沒有第一季的驚艷,個案也溫和很多坂口男朋友依然很帥,終於看清楚自己的不足,雖然是套路了點,但也是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