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群英

Masters of the Air

主演:奥斯汀·巴特勒,卡勒姆·特纳,安东尼·鲍伊,内特·曼,斯蒂芬·坎贝尔·莫尔,詹姆斯·莫瑞,巴里·基奥恩,路易斯·霍夫曼,蓓尔·波利,山姆·哈兹尔丁,舒提·盖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空战群英》剧照

空战群英 剧照 NO.1空战群英 剧照 NO.2空战群英 剧照 NO.3空战群英 剧照 NO.4空战群英 剧照 NO.5空战群英 剧照 NO.6空战群英 剧照 NO.13空战群英 剧照 NO.14空战群英 剧照 NO.15空战群英 剧照 NO.16空战群英 剧照 NO.17空战群英 剧照 NO.18空战群英 剧照 NO.19空战群英 剧照 NO.20

《空战群英》剧情介绍

空战群英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是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之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打造的“二战三部曲”第三部。 聚焦美空军第8航空队在二战期间空炸德国的故事,第100轰炸机大队的空军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出生入死,他们凭着勇气、牺牲和胜利锻造出一段兄弟情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穷妈妈富妈妈烽火双雄少年好莱坞第二季没有秘密的你怒海争锋某个勤杂工侠探白玉堂之诡狼奇案末武江湖之凝神花亲人爱人圆梦狱之棘无畏:中途岛之战百团大战绝对自治权大传说下一个素熙只要你过的比我好奇门大盗过江龙了不起的林千金异形起源Re:从零开始的休息时间第三季第十三位使徒晚上好,我们是朝山家。单身毒妈第八季我和我的父辈王者天下第五季诱惑13分钟战火英雄我的狗蚪蚪

《空战群英》长篇影评

 1 ) 已刷完,有些失望

刷完了,有点失望!

感觉像个缝合怪,集数又少,许多故事情节都没法精彩的体现出来。

我认为如果兄弟连是十分满分得话,太平洋战争是9分,这部空战群英最多也就给5分,空战狗斗情节拍的不如《空战英豪》,重型轰炸机战斗场景拍的甚至不如30多年前的《孟菲斯美女号》。

一共也没有几集的剧,还硬要插入很多其他的支线故事情节,比如跳伞后的逃亡、集中营、政治正确肤色人的战斗机队等等,给人隔靴搔痒的观感。

PS 反观前几年的《灰猎犬号》就很好看,紧紧抓住反潜海战护航的主题,充足的时长刻画故事细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2 ) 《空战群英》观感(有剧透,没看完的慎入)

看兄弟连看了不下十次,台词都背得了看太平洋也有3-4次对比起来《空战群英》其实【从第一集到第6集左右(老兵们下线前),节奏和剧情是挺好的:每天一个重要任务,主角配角都比较有描绘,故事比较有节奏感】,但全剧有几个突出的缺点我觉得很不应该。

1、以它要讲述的故事的历史跨度来讲,这部剧安排的集数太短,9集是三部曲里最短。

2、故事的后半截变得缺乏连续性,这应该不只是因为战斗大幅减员而导致的新兵更替而导致,因为就连从来应该给老兵的露脸时间都不给。

问题包括:①有两个机组成员跳伞到了法国,从落地、到求助、到受游击队审讯、到去火车站逃跑,本来一路都挺有剧情和细节感的,结果当集到了火车站就戛然而止。

下一集和以后就直接没任何戏份了,再过了一两集就说他们回英国基地了,然后被送回美国了,就全程没露过脸了。

这里处理得很潦草。

②红色机尾的黑人战斗机飞行员,给了一集的戏份,上任务,然后剧情里第一个任务黑人主角们就被打下来进了战俘营,然后就没啥台词了,一直到第十集解放战俘营,都再也没有什么有用的戏份。

结果到了全剧终、给观众科普局中人物背景故事时,先说了个克罗斯比,然后第二个介绍的就是黑人战机飞行员亚力山大杰弗森。

恕我直言,你这个剧这么拍,观众很难对红色机尾的几位飞行员有啥共鸣,所以你结尾又想突出这几位黑人角色的时候就很突兀:就感觉为什么你在着重介绍几个龙套?

这里主要就是剧情篇幅安排的不合理(顺便,我还是看过《红色机尾》的,现在都依然是这么觉得)③一个①里说的机组,一个主角巴克,一个罗森塔尔,都在剧情里好像开个传送门就分别从敌占区传送回了自己基地。

特别是罗森塔尔,剧情里都说了绕一大圈(先后经过伊朗等地),结果就是一集一瞬间。

如果集数够多,也完全可以多等几集再让他们回英国基地。

④罗森塔尔以一个“正好路过”+又偏偏“在等修车”的理由参观集中营的戏码真的十分牵强。

⑤全篇真正有血有肉的故事基本上是故事前5-6集的原班机组的少数几个人,其中真正有血有肉在描绘的人的就只有巴克、巴基。

连克罗斯比这个故事旁白者在后半程都是龙套。

⑥虽然飞行员一入职就军衔高(至少是个少尉中尉),到了轰炸机机长这个级别是个少校也无可厚非,然后我也很喜欢巴特勒和特纳这两人的演员,但是巴克和巴基这两人的选角选得不太好。

以这两位少校的资历来说,巴特勒和特纳演不了。

《兄弟连》里,温特斯从一开始表现出领导力,但这都描绘了他历经千幸万苦从少尉到中尉到上尉再最后仗快打完了才终于成为一个成熟又相对年轻有为的少校。

回过头来看《空战群英》这两少校这是啥?

他们的荧幕形象、做事风格、喜欢干的事,和刚飞飞机的莽撞少尉没什么区别。

《太平洋》里,主角莱托、锤子等人也分了几线在分别推进剧情,最后都做到了主角配角全都有血有肉。

说到底,《空战群英》篇幅太短,对人物的刻画不够深,没有虚构的故事和剧情支撑主角和主要配角。

 3 ) 记住历史

在这个忘却成为主流的年代,战争年代的记录值得得到人们的鼓励与赞赏。

我们应该去观看并思考。

先说positive的,结合历史背景观看,可以感受到身处战争中的恐惧与每个个体伟大的勇敢,所有参与、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们都是英雄。

之前的观影中垂垂老矣的老兵们会炫耀或者执念一般的怀念过去,对参战的经历不厌其烦的循环讲述,当看过这个片子之后,我忽然发现他们也曾是生活尚未展开的年轻人,在生命中经历过那样的一段时光,必然是永生难忘的,他们手抚B17的那种感情是出于一种共同经历生死的刻骨铭心的爱。

我们不该再给人类创造这样的机会去与年代或事物建立此种关系,反对战争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根本人性。

再说passive的,人物刻画有点生硬且浪漫主义,思想变化不那么突出,当然了,人物略扁平原因一是篇幅短,二来也可能此剧关注的并不全是人物,而是事件,或者历史。

浪漫主义的评价来自于人物都是那么义无反顾的登上只靠运气才能返航的座机,真的有不需要心理干预就能如此强大的内心吗?

还有最重要的,在postwar年代过去这么久之后,历史经过三代人的过滤已经成了我们被告知的样子了,实际上至少在五十年代,对二战的受害者描述都只是区分国籍,而无视种族,像最后一集那样由西方立即发现并揭露而形成世界共识的犹太最终方案之邪恶,只是为了掩盖自己不光彩的视而不见的年代而作出的明目张胆的篡改罢了

 4 ) 最新预告片细节全网最详细大解读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如您对军史及军事题材影片感兴趣,请关注本人今日头条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或可搜索“WarArtStudy”)或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

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11月9日,Apple TV+终于公布期待已久的汤姆-汉克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打造的二战题材迷你剧[前两部为大名鼎鼎的《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和《血战太平洋》(The Pacific)]的最后一部--《空战群英》(Master of the Air)最新预告片,上映时间正式定档为2024年1月26日,总共9集,将于2024年3月全部播完。

空战群英 预告片

该剧最初版的预告片早在2012年即以由HBO放出,但后来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直到2019 年 10 月,苹果公司与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各自的制片公司达成协议,将在 Apple TV+ 上独家播放,总制作成本 2.5 亿美元。

后又历经新冠等劫难,终于定档实属幸事

该剧这一次的背景为人类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空战,即盟军对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区进行的“欧洲战区战略轰炸”(ETO Stragetic bombing campaigns),也是德国人所谓的“帝国防空战”(Reichsverteidigung)。

战后根据1947年出版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统计,此战役美国陆军航空队损失轰炸机9949架,护航战斗机损失8420架,空勤人员79265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轰炸机11965架,护航战斗机10045架,空勤人员79281人而德国空军在防御空战中共损失15430架,因轰炸损失约18000架飞机。

在此大背景下,该剧主人公将聚焦欧洲战区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机组人员, 由于本剧剧本是由《兄弟连》编剧约翰-奥洛夫(John Orloff)改编自唐纳德·米勒的同名小说,于是将特别关注第八航空队第 100 轰炸大队。

历史上的第100轰炸机大队于1943 年 6 月 25 日执行首次作战任务,轰炸了不来梅的 U 艇船坞--拉开了 其传奇的开端,其出击区域涵盖了法国、德国、波兰、荷兰、挪威、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机场、工业和海军设施,也因为从 1943 年夏季到秋季损失惨重,该大队从友军大队那里得到了 "血腥一百 "(Bloody Hundredth)的绰号。

如最初分配到该大队的 38 名副驾驶员中,只有 4 人完成了规定的25 次出击任务,1943 年 10 月 10 日在对明斯特进行了一次空袭中,全大队出击的飞机中仅一架幸存。

1945 年 4 月 20 日该执行了二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任务,同年12 月全体返回美国, 12 月 21 日在新泽西州解散。

在战争期间共执行了 300 多次战斗任务,获得了两次杰出单位奖,同时也付出惨重代价,共计损失177 架B-17。

欧战期间的第100大队B-17机群,垂尾识别字母D后又经历重组及改编,今日为第 100 空中加油联队(100th ARW),依旧继承了 "血腥一百"昵称,隶属于美国驻欧洲空军第三航空队。

驻扎在英国萨福克郡的米尔登霍尔皇家空军基地,也是美国在欧洲战区唯一的常设空中加油联队,使用波音 KC-135R/T “同温层油车”加油机(Stratotanker)。

第100空中加油联队而且为了纪念其第100轰炸机大队的前辈们在欧战期间的战绩及彰显空军的历史传承,今日的第100联队也是美国空军现今唯一被允许在飞机上显示其二战前身的尾翼代码的联队(super-D)。

在预告片01:14闪现出一架机身呼号XR-M,序列号48824的B-17

此机历史原型为B-17G-85-VE,由洛克希德公司生产,1945年1月7日出厂,3月29日交付给驻英国的第100大队,配属给第349轰炸机中队担任导航机(Pathfinder )一职,昵称“迈克”(Mike),战争结束后于12月除役

01:25出现了红尾涂装的P-51,历史中属于由全黑人空勤人员组成的第332战斗机大队

亦出现了第332大队第99战斗机中队庆祝完成500次作战任务的画面

真实历史中的第99中队的飞行员们在已公布的演职人员名单中还看到有多位真实存在的第100大队空勤人员

如由大卫·谢尔德饰演的第100大队第418轰炸机中队艾弗雷特·恩斯特·布莱克利少校(Everett Ernest Blakely)就是第8航空队的功勋飞行员,在战争期间共获勋11枚。

其最知名事迹为1943 年 10 月 8 日第8航空队的第111次任务-轰炸不来梅之战中,他驾驶的机身呼号“”,序列号为42-3393 ,昵称“仅需轻拍”("Just A Snappin")的B-17F-50-DL机组宣称击落9架敌机,为美军史上轰炸机执行单次任务的最高击落纪录。

布莱克利(1919-2004)

10月8日的出击机组成员

“仅需轻拍”号其座机也被德军高射炮、机枪子弹和 20 毫米机炮弹打了800 多个弹孔,两个引擎被击毁,相信剧集中的轰炸机与战斗机交火场面即为此事件的重演

片中也出现了美军轰炸机箱式编队(Box Formation)及被德军战斗机攻击的场景

历史中美军执行密集轰炸大编队的症结,就在于.50机枪的射程,整个编队的逻辑,也是以.50的射程为基础。

维持密集编队的所有努力目的在于,无论德国拦截机从哪个角度对编队发动攻击,编队各单位,尽可能多的调动应对该方向的.50火力倾泻子弹,来降低德国拦截的成功率。

越密集的编队,火力的密集度就越高。

说白了美国人就是把地面堑壕战搬到天上。

用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机枪手,熬死那些需要长期培训才能上天作战的精英德国战斗机飞行员。

为了实现这个战术,美军专门改进出加强高空稳定性的B-17E,把垂尾加大加高。

之后再不断升级火力,直到真正的空中堑壕战专用改造型登场,也就是B-17G

B-17G而德国空军对付美军密集箱式阵型的惯用战术之一-即第300战斗机联队首创的“野猪战术”,以8架或者更多战斗机攻击美军队形中的中1架,这个目标最好是编队边缘的,这样美军机枪手就不能集中瞄准1架了,而且总有1架没有被瞄准,甚至几架没有被瞄准,没有被瞄准压制的战斗机就可以冷静的瞄准B-17开火将其击落

其他的战斗机也应该开火用曳光弹攻击轰炸机,8架战斗机意味着24门机关炮,或者24条曳光弹弹道,会给机美机枪手造成严重恐慌,甚至无法冷静下瞄准反之战斗机被十几条曳光弹弹道攻击,战斗机飞行员同样也会害怕不能冷静瞄准,很远就会想脱离逃跑另外还有驱散箱形编队,相对来说,冲编队比精确射击盒子编队要安全一点,不需要降低速度精确瞄准射击,只要开足马力冲进编队赌一把就可以了。

能把堡垒编队冲散,基本就等于作战成功,因为离群的堡垒很容易对付,火力密集度下降了,德国战斗机们上去撕咬堡垒单机也就相对简单。

德军特写出现在预告片中并不多,仅高炮阵地时长最长

在真实历史中,1940 年德国本土用于防卫体系的有 791 个重型高炮连和 686个轻型高炮连,而到了1944年中期,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2655个重型高炮连(10930门88 mm Flak 18/36和Flak 37,4157门105 mm Flak 38/39和128 mm Flak 40)和1612个轻型高炮连(30463门20 mm Flak 30/38和37 mm Flak 43),参战兵员1110900人。

据德国空军军需总长汉斯-格奥尔格-冯-塞德尔统计:在在战争的前 20 个月中,每击落一架飞机平均仅消耗 2805 发重型防空炮弹和 5354 发轻型防空炮弹。

1943 年 11 月和 12 月期间,击落每架飞机平均消耗 4000 发重型弹药和 6500 发轻型弹药。

而到了1944 年击落一架美国轰炸机平均需要 88 毫米 FlaK 36 高射炮发射 16000 发炮弹、88 毫米 FlaK 41 高射炮发射 8000 发炮弹、105 毫米 FlaK 39 高射炮发射 6000 发炮弹和 128 毫米 FlaK 40 高射炮发射 3000 发炮弹。

从 1939 年到 1945 年,击落一架盟军轰炸机平均需要 3343 发重型高射炮弹和 4940 发轻型高射炮弹。

美军的战后研究表明,如果德国人能为防空炮弹安装了近炸引信,那么在平均飞行高度为7600 米、时速为400 公里的情况下,美国轰炸机的损失将是德国人的 3.4 倍。

每千架轰炸机的损失将从 11 架增加到 37 架。

但美国人称即使使用近炸引信,也无法改变国土防空的结果,因为到44年中美军的空优已经可以彻底压制德国防空体系,尽管如此轰炸机进入轰炸航路后,为了防止飞行员胆怯,都会改成自动驾驶仪驾驶,或者让诺顿系统接管了自动驾驶仪。

对比一下击落一架飞机的成本与飞机的制造生产成本对比:1942年德军使用重型防空弹药击落一架飞机的成本为267440帝国马币(106976美元),使用轻型防空弹药击落每架飞机的成本为37050帝国马币(14820美元)。

1942年北美B-25 "米切尔 "和马丁B-26 "掠夺者 "中型轰炸机的单价分别为153396美元和239655美元。

这个成本不包括维护、军械和燃料支出,也不包括与轰炸机机组人员培训相关的费用。

所在战争中期之前对比来看德国人击落付出的成本并不算高。

以上内容是本号结合短短2分钟时长预告片及历史原型的解读,真正的谜底将在明年1月26日的首播时全部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5 ) 整体比《兄弟连》《血战太平洋》稍逊,但也值得一看。

1.开端都应该觉得小白脸是男一号,结果只是男二号,一副嘴角上翘的嬉皮表情,说话都是侧眼摆POSE状,是给JACK JONES拍海报呐?

2.呕吐领航员一副“章鱼博士”面孔,总体演技应该是数一数二的;3.牛津女舍友,一副没长开的样子,活脱脱的英版谭松韵,言谈举止看一次笑一次。

4.在纳粹集中营,战俘竟然能收到家乡(美国 ) 寄来的信?

这也太离谱了。

5.这片子整体风格比《兄弟连》《血战太平洋》的“记实感”更弱一些,各种化妆布景更偏向“话剧风格”(当然这不影响整个空战内容的高度拟真) 6.最后一集的后半截:在集中营房顶插旗、盟军(US)受降、轰炸机向欧洲空投物资的桥段,美式主旋律气息太浓了,没有比“让荷兰老百姓收到新鲜橙子包裹 ” 更能团结欧洲盟友的了,美国从意 识形 态、经济、金融、军事等,把欧洲拿捏得死死的。

美国拍这种战争题材的影片,都是要经过国防部专门文宣部门审核的,否则一般拍摄方绕不开军事内容,不可能单独借到各种大型武器装备和人力、场景,严格讲这也属于“认知战”的一部分,美国拍的这些战争题材片,全世界都有观众看,我们自己拍的《长津湖》呢?

也就是让国内一部分人嗨一嗨,内容取向都太僵化了。

 6 ) B17空中堡垒与“血腥100”大队

空战群英

兄弟连

太平洋战争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共同打造的二战系列作品,继《兄弟连》与《太平洋战争》之后的第三部战争迷你剧《空战群英》,今天正式上线了前两集。

上线时间表1月26日 第1集(1小时2分钟)第2集(55分钟)2月2日 第3集2月9日 第4集2月16日 第5集2月23日 第6集3月1日 第7集3月8日 第8集3月15日 第9集《空战群英》根据唐纳德·L·米勒同名原著改编,故事描写二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陆军第八航空军的第100重型轰炸机大队的战斗事迹,这支轰炸机大队绰号“血腥100”,前后执行了300多次轰炸任务,累计损失有229架飞机。

第100重型轰炸机大队下设349、350、351、418轰炸中队,“血腥100”(The bloody 100th)这个绰号其实是形容第100轰炸机大队极高的牺牲率而得名的。

“bloody”除了有流血的意思,也是一句英式俚语或者脏话,有“该死的、他妈的”的含义,所以这个绰号感觉也有多重含义,除了形容极高的牺牲率,也有一种感叹的语气于其中。

第100大队队徽轰炸大队的所驾驶的轰炸机是“B17 空中堡垒”,B17由波音设计生产的4引擎重型轰炸机,主要应用于欧洲战场,是针对纳粹德国军事以及工业目标进行轰炸的主力机种。

B17 空中堡垒其实早在30年代B17被刚刚设计出来时(波音内部命名为波音299),与当时另两家公司竞争美国陆军航空军的订单,但由于试飞中的一次事故,导致波音并未获得军方订单,不过由于波音的优秀设计以及B17的性能(速度快且飞行高度高且配有重型防御武器)更符合陆军航空兵的需求,因此军方还是向波音订购了13架,用以今后的评估测试。

下巴炮塔后经过不断地完善B17最终在1937年定型,并于1939开年开始大量生产,以满足战场的需要。

经历了从A到G的各种升级机型(战后升级了一款救援机型H),其中“B17G”还设计出了位于机头部分著名的“下巴炮塔”以强化正面迎击的战斗力,使得飞机的机炮数量提升到了13门,可谓是名副其实具有强大反击能力的空中堡垒。

据统计,B17在二战中所投下的炸弹量在所有轰炸机中是最多的,也是有史以来生产第三多的轰炸机(共生产12731架)。

在欧洲战场上,B17是在1942年的7月投入到进驻英国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八航空军,开始执行对德国的轰炸任务;“血腥100”大队是43年开始编入第八航空军(第八航空军下设3个航空师、其中有十个重型轰炸机大队),正式加入欧洲战场。

1943年6月25日,血腥100大队执行了第一次战斗任务,轰炸了位于不莱梅的U型潜艇基地。

之后大队轰炸任务主要集中于轰炸法国、德国、波兰、荷兰、挪威、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的德国机场、工厂、以及各类军用设施,直到1945年4月20日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几乎没有停歇的轰炸任务前后持续了22个月。

期间,大队获得过两次杰出单位表彰,分别是1943年8月17日轰炸雷根斯堡,以及1944年3月4、6、8日轰炸柏林。

战斗期间,B17轰炸机除了投弹轰炸,还要同时应对德军的战斗机以及防空炮火,相当于一边战斗一边投弹,一架B17上通常有8-10名机组人员,除了驾驶飞机,投弹、射击、紧急修理、救助伤员等等工作是他们任务中的家常便饭。

由于B17的优异性能,当时经常可以看到机身严重损坏,甚至4个引擎只有1个还能工作的情况下,仍能带着机组人员返回基地。

据德国飞行员回忆,“有时候B17都被打烂了,它还能飞甚至还能反击”。

但即使如此,最后统计在欧洲任务中陆军第八航空军共阵亡超过26000人,在B17上执行轰炸任务的人员有接近25%的牺牲比例。

血腥100尤甚,大队共损失了229架飞机(包括无法再飞行),以及共有 785 名飞行人员阵亡或在任务中失踪。

《空战群英》就是记录和描写这些轰炸机上英勇小伙子们的事迹,相信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仍会为我们广大观众提供一份高品质的作品。

以上

 7 ) 如果和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剧集是三部曲,那确实一部不如一部。

看完沙丘2之后,才看的此剧。

所以对男主真是一时半会接受不能。

沙丘里的造型,表演,简直太深入人心了,但也侧面说明演员演技好。

多面千变,这是演员的优势。

片里演员都不熟,除了早早坠机的,那个爱尔兰人,演过切尔诺贝利和x战警的,头号玩家是不是他演的,有点脸盲记不清了。

看此剧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艾玛坎宁,是我的菜,爱到不行行那种。

可惜戏份非常少。

但认识了就是收获。

全剧是远远不如兄弟连的,自然也比不上稍逊的血战太平洋。

有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里面肯定不可避免的要政治正确,也肯定要宣扬正能量,不光第八集着重描写了黑人战斗机飞行员,也在第九集描写了集中营惨况,当然历史事实如此,纳粹确实该死,犹太人不该遭遇种族灭绝。

战斗场面因为是轰炸机,所以观赏性自然不如上面我说的两部剧集,而且剧情也一般般吧,但是服装道具飞机什么的满分,很还原和真实。

战争真的太残酷了好吗?

那些煽动叫嚣战争的人,真的该死!

片头主题曲还不错。

那个领航员非常奇怪,居然晕机,片尾又不晕了,我只奇怪美军当时就这么管理松散吗?

晕机的人也能上飞机领航整个机组?

简直不可思议。

开头一两集,真担心他误了大事。

理论上世界各国各军兵种,都会避免这样的隐患的啊!

另外战俘营的篇幅太多了些,虽然也有看点,但整体剧集观感,就肯定不如上两部了,全是战斗。

暂时就想到这些。

 8 ) 止战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回家

刚才还在酒吧用漂亮的勾拳终结了几个酒蒙子的大言不惭,刚才还能与漂亮的女兵互诉好感,在一次次的执行任务后,有的人永远就再也不会出现了,有的人驾着千疮百孔的飞机回到基地遍体鳞伤的倒下飞机,有的人就在坠毁那一刻跳伞逃生,有的人落入德国地界,有的人幸运地被地下组织解救,有的则被盖世太保刑讯逼供,有的走在被盟军轰炸的德国街道被愤怒的德国人民咒骂,有的被高度警惕的德国农民逮捕,有的则被关入战俘营。

但他们都遵守一定的战争法则,不杀非军事人员,即使他们有武器,不杀被纳粹洗脑的儿童军,才发现他们枪里并没有子弹。

当漫天的空中堡垒被敌人的高射炮打的七零八落,当出去十几架飞机却飞回来只有一架,每次执行任务后的返航,地面人员揪心地数着回来的飞机,因为每看到一架飞机就意味着几个人生命的存活。

当看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尸横遍野的集中营,当把自由的旗帜插上战俘营上空,及时避免已方飞机的乌龙轰炸,当大量的物资空投到难民的区域时,当告诉战友自己快当爸爸的难以掩饰的激动心情,我们看到了对待生命的尊重。

文明世界终止野蛮杀戮,只能以战止战,但一定要小心屠掉恶龙的人自己变成恶龙,因为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人类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奋斗,失去了家庭和亲人,失去了土地和财富,但让每一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回家,享受家庭天伦之乐,做出了必要牺牲,而那些活着的或逝去的英雄们,将永载人类史册。

 9 ) 他们在蓝天中不朽

我不是历史军事迷,对二战中的空战也几乎毫无了解,只是冲着卡勒姆·特纳和奥斯汀·巴特勒这两个帅哥来看这部剧的。

结果令我念念不忘的,却是另外一些人:驾驶飞机的科特看到战友被敌人的炮弹击中昏迷又苏醒,不忍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撇下他不管,决心陪他一起到地面降落后再逃生,谁知轰炸机在刚刚碰到地面的一瞬便爆炸。

像其他许多牺牲在战斗中的飞行员一样,人们甚至来不及看一眼他们最后的面容,冲天火光便已将他们吞噬。

克罗斯比,曾经刚上飞机便控制不住地晕机,却渐渐成为整个飞行大队最为出色的导航员(本剧也是以他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他为了规划出合理的飞行路线,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做,连续几天没有合眼,整个人累到几乎要崩溃,后来控制不住昏睡过去,直到战斗结束后才好不容易醒来。

罗西,一个曾为律师的犹太飞行员,第一次出任务就看到同期入伍的战友牺牲,他却没有萌生退意,也没有丧失斗志,而是凭着出色的才干与机智,奇迹般地英勇作战,连续完成了25次任务,可以载着大家羡慕的目光离开战场。

然而,他却主动请求继续出任务,继续和敌人作战,一直到二战结束,他以53次的出战记录令别人望尘莫及。

还有在飞机起飞时钻到机翼旁冒着生命危险修理故障的十九岁小伙子,比利时乡间躲过德国人重重封锁将空军战士送回英国的年轻女战士,为轰炸机保驾护航的战斗机战士,一群英勇的黑人士兵,遭遇不公正待遇,依然为正义和祖国而战……更多飞行员、空军战士,甚至都没能让观众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容貌,就在一枚炮弹或一颗子弹的袭击下阵亡。

曾经,出征十三架飞机,最后只飞回一架;曾经,那么多意气风发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一次出任务便只留下一张空床;曾经,在德军的战俘营里,随随便便就可以让四个战俘瞬间殒命……战争的残酷再次提醒我们和平的可贵,提醒我们勿忘这些为了和平英勇献身的英雄们,不分国籍,不分种族。

 10 ) 工整略显平庸

工整略显平庸。

空战很不错,但文戏太过做作,且节奏混乱,感觉很多事要说,又很多事都没说好,大杂烩一样!

和兄弟连就别比了,差了一个银河系!

本剧最大败笔就是这货: 一副空洞的眼神+刻意装逼的肢体语言,无比的扭捏,尬得让人随时抠脚指!

这货演的猫王15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像吃了坨猪油,腻的反胃!

《空战群英》短评

群像刻画跟前两部差得太远,最后只能记住罗西和克罗斯。“油腻基友”也是可有可无。结尾字幕出现参与朝鲜战争,再减一分。

3分钟前
  • Mr.One
  • 较差

大场面制作上水准可以,但是总觉得不太吸引人(暂评为三星吧)。题外话:男主之一的演员Austin Butler,之前在一部青春片里看过,难怪眼熟啊

5分钟前
  • 韩程
  • 还行

如果太平洋作为兄弟连的姊妹篇能勉强合格的话,本剧在故事,叙事,人物,选角上都是彻底的失败!BOB YYDS

7分钟前
  • 不文艺老青年
  • 较差

ciao

9分钟前
  • nachtwalker
  • 很差

制作考究但叙事空洞,称自己是“三部曲”之一显然是自不量力……main title theme还不错。虽然边看边吐槽,但确实好久没有每周追着看一部剧了……

11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可以拿给某些“做人不能太无耻”的导演们当教材,好好回炉学习学习基本功,如果良心还在的话。

15分钟前
  • 深溪虎
  • 力荐

俩男主丑得。。。

18分钟前
  • HOWL
  • 较差

中规中矩

20分钟前
  • 虾仁
  • 还行

我真看不懂,43年的时候p51和p47都在那,就让b17编队去突破大西洋防线轰炸敌后,这是什么战术。

21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很垃圾

26分钟前
  • 带我去月球
  • 很差

男主面瘫

31分钟前
  • 老阿匍
  • 较差

第100轰炸机大队在大战期间的伤亡率超过85%,而整个第八航空队阵亡28000,被俘28000,总共战损72000,占了参战人数的三分之一,是美帝二战中伤亡率最高的部队,没有之一。

33分钟前
  • 推荐

平淡无奇

38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还行

太丑了…………………………………

40分钟前
  • Irgendwann
  • 很差

比《兄弟连》晚了二十多年,差了不止二十多分。空战场面还是可以看的,但整体上像是加长版的《珍珠港》。附有声书听感:朗读者: Joe Barrett;四星。最大的感触是所谓Terror Bombing,那时对天上地下双方都是terror,现在受害者基本就只剩后者了吧,但是它的”效果“依然乏善可陈 —— 即使今天的”高精尖“,也不能保证100%不会伤害平民 —— 在那个杀红了眼的年代只能满足己方民众的复仇情绪,在这个年代对一方可能毫无作用,对另一方可能是杀敌一百自损三千。另外以前觉得”神风"是中了“武士道”毒的日本人才干得出来的事情-,这回知道了原来纳粹也有类似的自杀式袭击,而以当年美军空袭伤亡率之高,跟自杀也差不了多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2分钟前
  • 照叶
  • 还行

ps.看完两集了补几句话,给三星只是因为有比他更差的剧,实际是两星半的水平。怎么说呢,感觉看片的我无法代入轰炸机中队的惊险刺激,看他们打得激烈我内心毫无波动

45分钟前
  • 管制菜刀
  • 还行

算是这一年来制作相当在线的电视剧,但在影像如此泛滥的今天,也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48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三星半

50分钟前
  • 站住不要报警
  • 还行

质感顶天!但是整体和兄弟连差了十个太平洋战争吧。俩男主有点一言难尽,一个油腻一个浮夸,而且我也实在没感受到他俩那种best buddy的feel。Rosie很帅!

54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三星:二战三部曲完结篇,整体较为一般,勉强看完...

56分钟前
  • 罗西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