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钱第一季

Dirty Money Season 1,不义之财

主演:Alberto Ayala,A.J.班扎,Roddy Boyd,Jonathon Braun,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Adam Davidson,Jack Ewing,John German,亚历克斯·吉布尼,Walter Groth,John Hempton,Carolyn Jarvis,Stuart Johnson,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黑钱第一季》剧照

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2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3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4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5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6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3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4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5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6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7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8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19黑钱第一季 剧照 NO.20

《黑钱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豁然开朗

汇丰那一集真是解开了我好多迷惑。

包括an邦解体,华子被美国搞。

最后汇丰这么大的罪案,却只罚了几个星期的利润。

单独看每一件事情都很迷惑,但是汇丰把所有的一切都串起来了。

可惜的是,这些都是不可说。

不过以后还是可以跟大家吹牛b了。

哈哈哈哈,我热爱学习(吹牛b 划掉)。

其他的几集 包括发薪日,威朗,还有糖浆。

我觉得这个纪录片最让我惊喜的不是说他拍出来了一些多么黑暗的东西。

而是它采用了跟以往的纪录片不同的角度。

以前的纪录片都是会站在某一方某一个正义的一方去阐述这件事情。

即使是客观,也是站在正义一方的客观。

但是这个纪录片他不仅会采访那些世俗意义上的大家觉得被迫害的一方也会去采访对面的。

比如发薪日那个老板,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来,自己觉得自己非常的委屈。

尤其是糖浆案件,就最开始看可能会觉得个体户被欺压,但是你后来看又会觉得好像联盟的做法也是合理的。

我觉得这就是美式纪录片的优点。

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是与非。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去指望说那些做出罪恶行为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罪恶的。

他能做出这件事就说明在他的观念里面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或者说他从这些坏事里面得到的好处已经远远大于了对自己良心的谴责。

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纪录片,超级推荐。

 2 ) 我就说看得眼熟,声音也像,甜甜软软,果然是她!安然里,她也是写手!

第一集就出场过,但主要活跃在第三集,医药企业威朗收购爱里根那一集。

可惜已经二婚了,呜呜呜目前看到第三集,她的戏份终于多起来了,看来金融拔粪确实是她的主业。

还有第三集里面的空头小姐姐,就是网飞另一部商战喜剧《股票之王》里面那个做空德国电子支付巨头的小姐姐的原型哦。

说话好温柔鸭,软软的,太喜欢了,呜呜呜

 3 ) 杂感

2.12刚看第一集讲大众,看完百味杂陈,原来保时捷创始人还曾与希特勒过往甚密…2.13看完第2集跟第3集。

看豆瓣评论,发现有豆油在攻击这部片子的观点,有可能被政治干预了。

想说的是即使是纪录片,拍摄方也一定存在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跟立场,不论这些立场是否有被干预。

但其价值在于,它可能揭露了一些被公众在之前可能忽略的事实或现象。

提示公众不要摔倒在那些之前已经有人摔倒过的坑当中。

或提示是否有机会从立法的角度组织这些也许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本质上这跟韩国及印度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而且更加直接。

第3集至少是目前看到拍得最好的一集。

网搜Valeant发现这么一条新闻[中国资本 1.9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制药巨头 Valeant 旗下抗衰老护肤品牌 Obagi],不禁YY是否Valeant的把戏会换壳在中国上演,还好,收购的只是化妆品公司。

而不是慢粒性白血病…

 4 ) 影评

第一集讲述的是大众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迎合政策对于环保的要求,换称已经开发出一辆节能汽车。

但事实上是在车上安装了某种防检测设备,实验室数据与大众数据不符。

尽管大众最后回收了部分车辆以及赔偿了罚款,但是大众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确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则丑闻只会被人们所遗忘🤷‍♂️第二集讲述的是借贷公司的不平等条约,在合约当中误导借贷人,没有顾客能在合约当中看懂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大批量的借贷人在偿还完本金和利息后却发现银行卡依旧被扣款,于此才发现之前所缴纳的是该笔资金的“使用费”,而本金没有偿还。

且款项是被第三方银行直接扣除,因此没有反应时间,且个人经历无法控告这种大公司精心建立的“合规”条约。

尽管最后该借贷公司已被关停,但仍有部分主要涉事人没有被追查,且社会当中会不会依旧有类似的公司层出不穷?

我们无从得知。

第三集讲述的是某大型医药公司,为了在交易市场上的市值大幅度提高,他们开始减少研发新药物的投入(仅有百分之二?

的收益被重新投入到研发当中)。

他们选择大量收购市场的单一疗效药物,在收购后垄断式的大幅度涨价,而病人们也被迫在该类药品中花费更多。

最后该药品公司被停牌,但仍有部分主要涉事人没有被追查。

第四集讲述加拿大魁克县的枫糖浆被机构所垄断。

枫糖浆的每桶价格甚至高于石油的价格。

机构称在从前的自由市场交易,由于糖浆产出不固定,导致供需不等,市场混乱,某些高产季节供远大于需求,迫使人们割掉枫树,因为卖木材的收益甚至高于糖浆本身,尽管种植一颗能够生产糖浆的枫树需要十年。

之后枫糖机构出现,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管控糖浆流入市场的数量来保证价格稳定。

(联想到钻石高价泡沫)人民表示不满,因为如果自己在“黑市”当中交易会带来高额度收益。

后有一桩大型糖浆盗窃案。

参与盗窃的人员均被判刑,参与购买的人员接受罚款。

最后的镜头给到机构主席:“想到未来是一片光明”,糖浆农民:“想到未来是一片黑暗”。

这很讽刺……第五集讲述的是汇丰银行洗钱,最后经过政府反复控诉罚款,依然没有避免该项举措。

第六集讲述特朗普利用个人名声大肆营销自我,最后盖了一个烂尾楼,拖欠公款……

 5 ) payday loan这集看了 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讲,scott tucker不值得进监狱

payday loan这集看了 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讲,scott tucker不值得进监狱。

finiancial industry就是这样的,包括信用卡公司,贷款公司,房子mortgate公司,次级贷款公司。

2008经济危机 次级贷款 CDO 都是违法操作引起的 也没有人进监狱。

只能说scott tucker做的太大而又不足够大,动了既得利益者们的奶酪 仅此而已。

wells fargo, boa这些机构每天做的都是洗钱的 交易 但因为他们是大银行 怎么做都是合法的。

 6 ) 逐利的资本一旦丧失了道德底线,终将万劫不复

总的来说,内容十分贴合“黑钱”的定义,有些评论说这其中有政治倾向和不说美丽国自己的事,那对这些已经暴露的事件也不该说么?

因为片源的关系,第五集没看到,聊一些细节和小的感受。

1把大众和希特勒扯在一起,就连攻击者自己都说,这招有些黑,但是当用人做废气试验的时候再出现那个画面,效果还是相当厉害的。

2发薪日贷款,真怀疑我们国内的套路贷是不是受这部影片的启发,那个赛车手竟然还认为自己是合法的生意,还参与制片,心理素质真不是一般的好。

那个养女的价值观和骗子如出一辙,未来可期。

3不讲究科学的医学收购的背后是欺诈保险公司和垄断药品大幅涨价,股价的上涨有利于股东利益,仅仅只是华尔街罪恶方式的一种,所以没有实业的美国迟早要自掘坟墓。

做空也是一种赚钱好的策略,只是华尔街的另一种手段,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好人。

4香港汇丰的黑历史,主观放松监管,帮助墨西哥贩毒集团洗钱,而美国司法只是罚款了事,只是五个星期的利润而已,美国司法的虚假性昭示于天下。

汇丰,一家一直不道德的公司,打击华为也是他们干的。

6全面了解了川普同志的发家史,也明白了为何喜欢推特治国和喊着正义凌然的口号,当一个经营实体失败的商人通过类似传销和宣传的方式引起美丽国群众的支持并当选总统后,切实为他们感到高兴,希望2024再见川普君的王者归来。

 7 ) 什么叫黑钱

作为一个Right,也算看的津津有味吧。

多年以后,netflix如果还在,回头看看你们拍过的这部剧吧,仔细体会一下这一部所谓的纪录片中所包含的倾向性。

E01:记录的大众的造假,着重展示了其中检测部门的努力和被玩弄,最后一代而过欧盟的标准问题。

欧盟向来也以标准严格著称吧,不禁有个疑问,大众是怎样在欧盟中蒙混过关的呢。

如一条弹幕所讲,其实其中确实存在着欧盟的庇护和故意对欧盟外国家抬高壁垒的问题。

互相的博弈吧,国际之间大额罚款屡见不鲜了,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任人解释吧。

E02:合同、格式条款中有义务以字体加粗等方式提示让对方明确,片中公司明显是在条款中模糊了这种说明。

至于对出发点和目的的恶意揣测,你为什么当初又要使用呢,看明白条款的情况下用不用还是你的自由,自由交易。

对孩子的做法这一点上更令人恶心吧,是不是还要连坐。

E03:最有意思的一集。

一直信奉的老祖宗哈耶克不要了么。

药品价格上涨,研发经费调整,公司模式调整,请问到底是哪一点有问题呢。

到底是公司有问题,还是社会保障、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一直就存在问题和漏洞呢。

各位空头们变成了这个市场对价值虚高公司的清道夫,反而站到了道德高点。

且问,你们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中获利了多少,在这过程中你们所有的手段都合规合法吗。

E04:汇丰出来挨打。

道理是不是这样讲呢,大家来排个队。

关于打击贩毒这件事上,DEA应该排在第一吧,汇丰最多排在第二,汇丰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等排在汇丰后面。

为什么你们要找人出来挨打的时候,偏偏要从队伍中间找一个出来挨打呢,就因为他手里攥着的钱最多吗。

E05:神奇的一集,可能也是最没倾向的一集,个人感觉吧。

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老干妈厂里5吨辣椒被盗,盗窃者尚未查明。

这种事居然要拍个纪录片,还要放到脏钱里面……勉强也算是吧,背后确实是存在联盟和部分人的冲突。

但是这个联盟的钱和盗窃者的钱都不干净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联盟提升了个体的抗冲击能力,但是现在的联盟是不是变成了垄断的吸血鬼了呢。

E06:又把川普拎出来了。

川普是一个大恶人,而且是一个sb,他有无数的黑历史,讲话不过脑子,欺骗了美国大众人民。

看看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一个sb是怎么把绝大部分人都骗过去,然后带着这么多的黑历史成为了总统候选人,而没有被法律制裁的。

另外一点,事实可能存在的是,Hillary可能很好,Hillary可能很差,川普可能很好,川普可能很差。

为什么一边倒的是川普很差呢,其他方面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个人都有两面,为什么这里有两个人,却只报道一面呢。

第一集还从弹幕中认识到更深层的欧盟和美国利益关系的问题,其他的弹幕,简直都快要让我质疑自己的价值观了。

看最后一集的时候脑子里面突然蹦出来一个词,后禁酒令时代。

douban几条长评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Nazism可怕,Populism更加可怕。

跟猴哥聊过。

这纪录片拍的还是挺有意义的吧,鉴别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倾向吧。

 8 ) 看看美国企业怎么赚黑心钱

纪录片片名和内容非常一致。

片子很深入地探讨了一些美国企业是如何赚黑心钱的,从汽车废气装置数据造假到民间贷款,药企疯狂提高医药价格...这些企业的违法敛财行为大致有这么些特点,1.受害者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医药这里甚至可以波及到每一个美国人,因为大家基本都得买医保;2.企业高层基本都知道违规行为,但是在后来被相关询问或者调查的时候,依然抵死不认,声称自己是在满足用户需求;3.和企业签订贷款合同要慎之又慎,片里的贷款公司就是利用在合同中分散重点内容迷惑借款人;4.要么死,要么战斗的情况,那就战斗吧;5.一些公司高层在公司经营严重违法的情况下,竟然还能逃离指控,全身而退...不知道说什么好;6.Trump一直都是一个商人阿,正好还提到了我看过的第一季的<学徒>,他的很多决策涉及政治也涉及商业,这一点很明显,但是以哪个为主,为优先项,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9 ) 留给自己

1. 大众。

并没有这么好看,人物太单薄了,除舞弊这一个案件外,没有其他有用的内容。

2. 线上借贷。

网飞立场很明显。

错的就两件事,拿本地人逃法律,还款金额目的写的不明确。

所以我也自然感觉可能会终身监禁还是太夸张。

是不是美国银行没赚到这笔钱就想搞他 3. valeant药厂。

最震撼的一集,主要是因为这个为了profit没有犯法的集团,不可持续的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且是那些命悬一线的人。

好佩服fahmi,那个short seller,有勇气,好坚定的女人,专门抓fraud,做price discovery。

4. hsbc,最后判决下来讨伐的部份比较有趣。

贩毒的杀人的要判终身,帮他们洗钱的却无人入狱,只是赔偿了5周的收入。

其实我觉得这笔赔偿已经够狠了,但当他放出那些死人的时候我真的心碎了 5. 枫叶糖,最无聊的一集。

除了对cartel系统的不支持外故事也讲的不清楚,为什么有了cartel民众就无法赚到钱呢,那为什么还有quebec群众趋之若鹜呢,案子本身也不是很有趣的类型6. con man 特朗普。

我会永远敬佩一个能这样拍自己总统的平台。

有正面的描述他商业才华,也告诉大家他是怎么把才华砸掉,靠爹,靠诈骗活下来。

或许一直说他是商业奇才,当总统之后能对经济有贡献的可以看看,这也没多少干成的事

 10 ) 六集里面五集都不敢相信,这样也行?

第一集 NOx。

德国企业为了在美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面对美国市场废气排放的高标准,常年作假。

企业员工 60 多万,全球 100 多家工厂,1993年的时候大众的销量在美国上千万两的销量中只有 3.8万两。

管理层想尽各种办法打开美国市场。

广告做得好,目标是各个年龄段的所有客户,价格低廉,空间大,再加上还是清洁汽车,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车主开出去都很骄傲,一边开车一边给世界环保做贡献了。

公司宣传自己的 tdi 技术可以处理掉有害气体,实际上这种设备价格昂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成新的。

这些车送检的时候在实验室里是完全达标的,但是实际在路上行驶的时候,排放水平超过标准的 50多倍。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实验室都没敢在美国发表,说我们是个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这种大公司肯定能把我们告到倒闭,最终的报告里用的都是代称,出报告的人还提前给大众写了邮件。

德国有个公司想做个检测,发现国内的几家公司都不接这个检测服务,害怕得罪自己的客户各大汽车公司。

美国政府联合 epa 还有海关开展了调查,长达十六个月。

大众各种拖延,表面积极配合,开了无数的会议,反反复复,实际上公司大概有 100 人早就知道这个问题。

方法就是在软件上,一上路就把废弃处理的设备关掉,实验室过关,上路就污染环境。

不止是一家公司这么做,德国的另外两家都是如此,而且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发动机。

欧盟并不是标准更低,而是各个国家执法的力度不一样。

这些大公司就选择那些对自己纵容的地方,去建厂,去提供工作机会,给当地创造财政收入。

一个小地方如果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这些公司,怎么可能下得去手。

现在下手自己马上就完了,污染环境还能苟延残喘一下。

片子里展示的 deposition 挺有意思的,问的问题都很尖锐,回答的要尽量真实但是还得保护自己的安全,偶尔还会听到陈述人律师的提醒。

节目里说在德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就有十万,一个嘉宾说他生活的地方绿树成荫,他本来以为空气质量很好,后来发现并不是。

全球的空气都是一体的循环的,除非一个人永远生活在被过滤的环境中,否则一定会受害。

可能真的会有一天,干净的空气是一种需要付费才可以拥有的。

第二集 payday 账单日来了,就差几百美金,犯不着去银行贷款来不及还需要抵押,网上填个信息马上到账,利息确实也有,但是看着也可以接受毕竟人家是要赚钱的。

借 300 还 390看起来还行,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是,是要还 975。

前面几个月每次分批还的钱,借款人以为自己在还本金,但是根据那复杂的根本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合同条款,每一次借款人没有全额还款的时候,还的钱都变成了延期还款的手续费。

前面几个月还的钱全部都变成了手续费,接下来就是催收,硬扣款。

节目里没有看到上门暴力催收啥的,看来还没有到那一步。

更加巧妙的是,这家公司的生意是壳子套着壳子,非常有远见使用的是印第安人的名字,因为涉及到原住民的案子,州政府没有管辖权,只有联邦政府才有。

原住民警长说,我们做的没错,这是合法的生意。

实际上这家公司获得的巨大利润,都被这个Tucker家族的人瓜分,购买豪宅奢侈品,组建昂贵的赛车车队,参加各种比赛,原住民从里面拿到的只是利润的百分之一而已。

公司被调查后,Scott 的弟弟Blaine自杀,这个人非常擅长人事工作,说认识公司全部 1600 多名员工。

Scott 觉得自己很委屈,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就被这么对待,自己的生意是合法的,自己对公司的培训不熟悉。

老婆觉得不可思议什么都被拿走了账单都没法支付。

律师觉得我们必须得战斗,所有放贷的人百年以来用的都是这种合同。

车队的教练说觉得 Scott 是个很害羞的人,没有赛车天赋但是非常努力,不想出名。

你可拉倒吧,他不想出名?

那个天天采访他的看起来是记者的人就是他们公司的,还给他专门做了个记录片。

嘉宾说通常来说做这种放贷生意的人,不能这么高调。

这个人就是有钱了很享受关注。

公司员工后来想起来会觉得公司各种可疑,比如公司内部不能用电话为了防止员工拍照。

因为根据注册信息,公司经营放贷业务必须在原住民州才可以,所以公司给员工准备了话术,甚至还有注册地的天气预报。

受害者有 150 万人,每个人的金额不高,都是最需要钱最脆弱的人,遇到这种打击。

在这些受害者中,感谢那些锲而不舍各种调查打电话要求调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接受这种看起来合法的诈骗行为,才最终曝光了背后的运营方式。

创始人和律师都被判刑,赔偿金额为 13亿美金,跑车都被拉走去变卖,妻子还在那里说太残忍了,我不会买那些被变卖的东西,都是别人的宝贝。

你自己的生活很珍贵,那些家里好几个孩子,做两三份低薪工作养家,天天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庭的生活就不宝贵就不值得保护?

第三集 Drug Short. 现在真是出名快,倒的也快。

这家 Valeant 之前是一家加拿大的小公司,在Mike Pearson 加盟以后就开始起飞。

外界看他觉得神乎其神,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

买别的医药公司,到手以后对药品涨价,前 30 种公司的药品一年内平均涨价 78%。

砍掉研发费用,正常医药公司平均研发费用占利润的 18%左右,这家只有3%,因为 Pearson 认为研发就是浪费时间,效率太低,有效的方法是并购,买买买。

想买公司没钱咋办,跟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搞好关系。

公司配备顶级的私人飞机,跟投资人社交就行。

这人看着其貌不扬还有点不健康的样子,但是确实能取得人的信任,Bill Ackman 都被折服,可能是看着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吧。

Valeant计划收购 Allergan时候就是通过 Ackman 的对冲基金,这家是做 Botox的,非常稳重可靠,根本不想被 Valeant收购,双方在电视节目中打嘴仗,幸好这家自己找了另外一个愿意出高一点价格的买家先把自己卖了,逃过一劫。

Valeant买了一百多家药企,野蛮高效地把自己吃成了一个大胖子。

厉害的还是调查记者,盘根问底的消费者,以及Short Sellers 。

我就是这个姐姐我看着眼熟啊,Wire Card诈骗的那一集里面也有她,这位真是天赋异禀,原来是打断读数学博士的,意外入行,基础工作特别扎实,而且年纪轻轻定力非常强。

论坛上有公司的前员工提到了 Philidor,这一个词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Valeant 通过这家自己拥有的公司开出高价的处方单,对外不说这是自己的公司,保险公司发现账单持续很高,这家的资格被取消。

这家公司继续用别的小药房的名字开处方单向保险公司收费,后来甚至创造了几十家小药房的名字。

给这些药房起名字看来还是有点费脑子的,起名的人竟然直接选择了闪灵里面的名字,谁会这么干啊,节目里竟然还播放了闪灵的片段。

而且还不止,Philidor和旗下另外一家公司的名字 Kga都是象棋术语,可见背后起名的人确实是喜欢象棋。

Short Sellers 调查到的信息会提供给媒体,调查记者,Sec。

国会和地方检察官都对公司展开了调查。

在听证会上,Pearson状态显得不太好,之前股票下跌的时候,Ackman 接管了董事会开除了 Pearson。

Ackman确实是相当淡定,回答干脆利索,态度非常好,说自己已经跟董事会发短信了,明天开会,降价。

说的是很好听,一年以后也没降价。

导演问主持听证会的国会议员,他们涨价违法吗?

议员说不违法。

他们向保险公司收取高额费用,保险费用是所有人一起缴纳的,推高了全国的保险费用。

2008 年以来保险费用上升了 43%,成本是全部人承担的。

涨价这事还不是 Valeant 一家公司这么做,是很多公司都这么做,开头就是个洋洋得意毫不在乎的人把一种特效药的价格上涨了 5000%,看到这数字我都惊呆了,这也行,这人被抓了。

Pearson 要起诉公司索赔,Ackmen损失 40 亿美金,我感觉我要不认识这个数字了,那个做空的姐姐在高点200多美金的时候做空,还在等着股票价值归 0,真一战成名 。

说到这个我想起来另外一个纪录片里面 Ackman 也做空过另外一个公司Herbalife,当时他就是认为这家公司就是诈骗,根本不值钱,也得上财经节目打嘴仗。

话说你们这生活太刺激太紧张了,局外人看看都心跳加速的感觉。

第四集 汇丰银行给哥伦比亚黑帮洗钱提供便利。

毒品北上,金钱南下,节目里展示了金钱南下有多么容易,根本不检查,毒品北上的车一辆一辆的检查,藏毒品的方式更新换代。

女调查记者的父亲死于绑架,当家属要求警察调查的时候,警察就直接提出来你们得给钱。

这位记者用五年的时间写出了调查报告,当地政府和黑帮勾结,汇丰银行为黑帮洗钱。

为什么哥伦比亚的黑帮活动一直打击但是还是一直猖獗,因为背后有资金支持,只有 Follow the money,釜底抽薪,才能彻底根除。

《Empire of pain》的作者 Keefe是嘉宾之一,说洗钱的方式,在哥伦比亚,你走进一家银行,说我要开个蛋糕店需要贷款三十万,银行说你有担保吗,来人说我这有 100 万的现金马上就存。

或者来人说我要开个账户,同时拿出你家人的照片在桌子上摆开,银行柜员敢说不吗?

钱或者子弹,你选择一样。

汇丰收购了当地的一家银行Bital,这家银行所在的区域就是黑帮活动最泛滥的地区,但是汇丰在这里实行的监管是最基本的那种,非常清楚存款的来源。

北上的毒品,在铁锈地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人染上毒瘾,倾家荡产,当地的以为检察官调查了一个腐败的医生,而且也发现了汇丰银行牵涉其中。

几千个小时的工作,已经做好了起诉的准备,但是华盛顿那边来了电话,医生可以起诉,汇丰银行不要提,检察官不同意。

在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宣布汇丰银行认罪认罚,罚款 19亿美元,现场有个记者就直接问了,这才是他们五个星期的利润。

然后还有来有回的讨论好几个回合,发言人都有点招架不住了。

而且还给了汇丰 DPA的待遇,就是推迟起诉五年,在这五年里银行要配合整改,其实就是不会起诉了。

国际上有些个人家庭和组织是在被制裁名单上的,资金往来的时候,银行系统会报警,汇丰是怎么绕过的呢?

他们自己有个合规机构,有个小哥说自己的理想是加入中情局被拒绝了,看到了汇丰银行的招聘,觉得这个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开始上班才发现,完全就是个幌子,然后就汇报给中情局了。

哈哈,多亏了你啊。

如果一个名字已经在预警系统中了,怎么绕过呢,简单的你都不敢相信,就是加个点或者加个破折号就行。

我还以为都多么高科技呢,没有,就这么简单直接粗暴,把监管当傻子啊,别说,监管还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旋转门还是在运作的,监管的人退休了,还得去这些私营机构拿钱发财呢。

汇丰这么严重的违规行为,公司没有被起诉,个人没有被起诉,too big to fail都不能满足他们了,现在是 too big to go to jail。

可能一直如此,只是之前没有大众媒体普通人也不知道。

可能以后也是一直如此,这就是一直以来运作的规律,就跟前面那集payday的一样,律师一直强调说一百多年以来都是这样的,可是总归是会倒的。

第五集 偷枫糖。

这集的手法上跟其他几位不太一样,特别喜欢一个文件放大再放大,估计是想强调,但是看着累。

魁北克这个地方的枫糖有个生产商联盟,控制市场供应量,稳定市场价格,因为这里产出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产量,确实可以左右市场,就是枫糖世界的 Opec 。

组织成立了很多年,如今已经到了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的阶段,其实也好理解,任何一种安排都有受益的也有受损的人。

一桶枫糖的价值是 1800 美金,这一次发生的盗窃案丢失了 9561 桶。

Avik租了个仓库,联盟的人租了他的仓库的一部分放储存的枫糖,Avik 一看这不是黄金吗,非常动心。

他通过中间人一个司机联系上了一个有前科的黑市买家 Vallieres,后者继续找了个出口商把这些枫糖卖到国外。

想想看,都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要把正常的桶用叉车运出去,同时用假的桶替换上去,假桶里面还要灌水,还要注意刷上同样的漆以及贴上同样的标签,运出去的枫糖还要打开重新封装出口,非常大的工作量,中间出问题的地方,涉及到的人就非常多,如破口就是叉车,因为专业的枫糖桶叉车不会在桶上留下痕迹。

调查人员根据痕迹,一家一家调查叉车公司。

话说有点奇怪,这么高价值的货物,你们就没有准备个监控啥的,就这么心大,实际上可能是绝对不会想到有人会偷这个。

至于那位反联盟的女士说她认为这次盗窃是一种对联盟的反对,她支持这几个人,我觉得可能是想多了,要纯粹表示反对,还不如直接会坏掉,信号会更加明显。

这些人就是为了钱而已。

参与的人都被判刑和罚款,刑期不是很长。

枫糖跟碧根果一起搅拌那段,看着非常好吃啊。

第六集 川普。

虽然多多少少也听过看过这位不靠谱总统的各种新闻了,但是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一面。

嘴上说自己是白手起家,其实他爸爸fred才是白手起家,川普是继承了大量财富的。

父亲就非常会宣传,大楼开业会邀请大量记者到场,会请比基尼女郎站台,一切都非常类似。

川普大学毕业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进入娱乐业,后来才进入了父亲的公司,他意识到商场也可以是他的秀场。

不得不说,30 来岁时候的川普形象确实是可以,他自己也知道,充分利用。

但是接下来90年代,形象就下降的非常快,花期太短了,主要是胖了。

年纪轻轻在曼哈顿崭露头角后,跟一般的暴发户没有什么区别,买飞机,买球队,炫富。

下一步就是进军大西洋城的赌场行业,连着开设了两家赌场,跟第三家赌场的董事会承诺,钱不是问题,银行都求着我贷款。

从当时的资料用的用语来看,川普这人的英文简直就是小学水平。

估计他是故意的,我看他有些采访的时候并不是一直都是简单的用词,这人非常明白简单粗暴的语言的力量。

意外出现,赌场三位管理人员中的两位因为飞机事故身亡,川普赌场的资金来源是垃圾债券,每天的利息高达上百万美元,川普无力支付,竟然还发表言论责怪去世的两位员工,第三位员工打电话质问他,你这么说他们,他们的家属还在看报纸啊。

川普说有什么关系,他们人都死了,员工气的挂了电话。

赌场的生意全部失败,但是川普属于 too big to fail 的,银行不想让他破产,让他继续撑着,而且还给了每个月 45 万美金的额度。

90 年代到 2004 年之间,川普毫无节操的接拍各种广告,只要是给钱,什么都可以。

曾经采访过川普并写了一本书的作者,说川普的脑子里就像是有一个声音,只要是他认可的,都是对的。

他自己就是导演,制片人和演员,集三者于一身。

有位当年的小报记者说,川普非常喜欢跟他们聊,被小报记者写也不反感,唯一的要求是得写他是亿万富翁。

这人太会了啊,这不就是现在常见的在朋友圈打造富豪人设,让大家相信他的实力,对他有信心。

川普后来还起诉了作者,因为作者说他是百万富翁,因为起诉,所以作者看到了川普的实际收入和税收情况,川普输了官司,哈哈。

川普在低谷期还有个赚钱的方法,就是授权自己名字的使用,从中拿钱,而且只要是钱,他就敢挣。

开设的川普大学,号称亿万富翁给你提供 90 分钟免费建议,等你到了现场,销售会用各种技巧让你刷卡买课,最贵的课程是 35000 美元,即使是单亲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吃饭都是问题的,销售也被要求不要放过。

其中一位员工因为有点良心不愿意卖课给没有负担能力的一对情侣,被批评,提出辞职,十五分钟就被赶出了公司。

别人好好的做着个生意,川普说要来支持,实际上就是露了一次面,但是拿走了上百万美金的服务费用,导致公司无以为继。

在自己的节目《飞黄腾达》上宣传自己的产业,说的好像是自己投资建造的,实际上的资金来源是阿塞拜疆的腐败寡头。

而且就在 2016 年川普还在竞选的时候,为了推进自己在莫斯科的川普大楼的建造,川普的律师 Cohen 给克里姆林宫发信要求尽快推进,律师说自己跟川普至少汇报过三次。

这人真是浑身都是漏洞,自己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他表现的自信满满,别人本来看到他的行为如此危险但是发现他又完全没事的时候,不得不认为这个人可能确实是有特殊的地方。

川普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他最大的产品就是他自己,一个包装吹嘘出来的成功商人形象。

有嘉宾推测说,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会当选,竞选对他来说可能就是宣传生意赚更多钱的手段而已。

而且当上了总统以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意,用政治力量帮助家族生意。

一个服务了三届总统工作了十七年的人,很快就辞职了,大概就是没见过这种不专业的,没法干了。

可能从来没有哪一位总统在在职期间收到过如此多的起诉,100 多个,川普嘴上说我从来不和解,所以很少有人告我。

哈哈,这人真是当大家都不上网吗,什么话都敢说,他经常和解,因为不和解上法庭的话很多资料就得公开,他的很多生意根本经不起审视。

就是这么一个人,35%的人选择了他,一位嘉宾说,我觉得可怕的是,这些人在以后会如何选择。

说到那个飞黄腾达的节目,当年确实非常火爆,我记得我打开了一集,这也太浮夸了,放弃,逃过一劫。

两位制作人聊天的时候说,开始这个节目就是把川普当成个笑话,川普出场的音乐都是那种搞笑的,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节目竟然如此受欢迎,很多人竟然是认可了节目中的川普,认为他是成功的,自己以后也要像川普那样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他不是企业家,他是个表演企业家,世界对他来说就是个舞台。

《黑钱第一季》短评

世界是靠什么在运转?

6分钟前
  • 夏雨
  • 力荐

缺乏技术含量。

9分钟前
  • zhaoli
  • 较差

拍得有点乱,各集之间没有联系

11分钟前
  • Deadswans
  • 还行

重复的台词 重复的剧情 并且带有极其明显的左派政治意图 究竟是纪录片还是民主党的攻击牌

16分钟前
  • N
  • 较差

中国俗话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题材很好故事也很棒,发薪日贷款最客观,因为同时采访了两方。其余的感觉导向有点太明显,不是很欣赏这种不客观的拍摄和堆砌手法。

20分钟前
  • 小豆哥子
  • 还行

5 6集质量不好 前4还可以 最喜欢2 3两集

23分钟前
  • Alanxy
  • 还行

其实我也一直不懂如果这么狠他当初为什么让他上任,虽然我也不喜欢他...

28分钟前
  • Vincent-Gao
  • 还行

纪录片也是分好看和不好看的 这么些精彩的故事拍成左派政宣片 无奈摊手

33分钟前
  • 林妹妹
  • 较差

太多反思了需要想想

37分钟前
  • snow
  • 推荐

又给我看睡着好几次

40分钟前
  • Cristina菲娅
  • 还行

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又实在找不出违法的地方 这才最可怕

43分钟前
  • Mo
  • 推荐

虽然是揭露类,但引导性蛮强的,客观看待吧

47分钟前
  • Jingwen_0033
  • 还行

第五集素材挺好的,可惜了。

51分钟前
  • 不可结缘
  • 推荐

看了該紀錄片後,感覺就是只要企業夠大、權利夠大,其實所有的錢都不是乾淨的,因為乾淨的人都在揭發骯髒的他們。

56分钟前
  • 蔡子菘
  • 还行

这个系列可以拍1000季不带重样的

58分钟前
  • 遇风
  • 还行

B站上跳着看完了,一般般,叙述方式不够好,没有紧扣主题,感觉老是掺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太长,要是有速食的话就好了。看了Rotten第一集,都是Netflix纪录片,比dirty money好多了

60分钟前
  • C
  • 还行

KGA王兵开局。不义之财。说原始的资本积累不要脸,成规模的资本积累都是不要脸的。很多情况下还是制度在帮忙。所以要致富真的可以从刑法入手。这一季的制作目的都落到了最后一集上。

1小时前
  • Clefairy
  • 力荐

说过很多遍了 VW只是尾气有些问题 但产品质量摆在那杠杠的 不比那些纸车门垃圾有毒内饰各种断轴的要强他妈百倍 这也叫贪腐可耻的话 那些生活中真正把你按在地上摩擦让你叫爸爸的你是不是甘心叫下去 简直就是避重就轻的最经典例子

1小时前
  • 少年阿尔弗雷德
  • 很差

套路贷,医药垄断,HSBC ,川普这四集的题材比较不错。

1小时前
  • k-pax
  • 推荐

原本有机会达到和辛普森美国制造同等的高度和价值 但由于对事件的挖掘不够全面 导致价值不足的一部片子 我们不能说它有政治立场 我们只能说它高度不足 导致"黑钱"有着现象级的事件作为题材 却没有做出一个现象级的纪录片

1小时前
  • 運河街木村拓哉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