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是前一阵火得一塌糊涂的twilight. 是另一部科幻片
使之在匪夷所思中显得合情合理,惊喜却并不唐突。
Harry Potter就是典范,在魔法王国这个构筑在想象力的背景上,描写得却是我们都熟悉的日常学校生活。
只是把数理化史地生换成了黑魔法、魔药、咒语课程,把体育换成了骑飞帚……把猫狗等宠物换成了夜枭和精灵。
这样的类创新,保证了内容的亲和力,不和生活完全脱节,又加入了值得期待、妙趣横生的看点。
《微光城市》也是一样。
老少咸宜的科幻片。
轻松不用太用心地看。
内容似是而非,不是没有瑕疵和漏洞,但在一个特定的科幻背景下,一切好像又解释得通。
作者设定的特殊环境,一切都新鲜又合理。
身为夜行动物的我,对片子中这种长年不见天日、靠万千灯火燃亮的微光城市,真是深切大爱恨不得终老于此啊。
男女主角都让人悦目。
特别是女主,今年才14岁。
不是艳丽或妩媚早熟的欧美女孩。
却充满灵气和清澈的气质,很知性,我很喜欢。
光明的结局,很励志,予人温暖感动。
觉出这个故事的寓意深度,不复杂却并不肤浅。
给三颗星是因为场景,男女主角很SB,VFX做的很假,不过很喜欢这座城市。
有时候一直生活在这样一座灰烬(我更喜欢把ember翻译成灰烬)城市里,不免会迷失在这安逸的生活里,没有太多欲望,没有远大理想。
但是人这一辈子总是想着要有丰功伟业,会不会累了自己呢?
爱这种简单的生活。
当结尾Lina和Doon发现外面的世界也是这般的空寂黑暗,没有希望的时候。
夕阳的一片余光漫射进这个世界,一点点揭开阴霾。
那一束阳光从石壁上向下倾倒的分镜头让我有种流泪的冲动,不经意间满满的俘获了我的心。
有种重生的力量。
扮演Doon爸爸的演员,Tim Robbins,看过肖申克救赎的人应该早就被他精湛的演技所折服了吧结尾Tim Robbins仰头看着你的时候,我想他是想救赎我们的。
在08年这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当下,在这个表面光鲜的世界里,背后却是余晖将尽的残景;在这个愚民社会中,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自己。
尽管,这部电影遭遇了票房上的惨败,不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还是能够发人深思的。
虽然那段演的俏皮又奇怪,但是那句“这是我的工作”还是很感人的。
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或许已经没有了。
看《微光城市》时,我有好几次都不够专注,因为这个题材让我联想起很多其它电影和小说,并总是试图考虑“如果放在那个故事中会怎么发展”。
故事的设定是在近未来。
人类因为遭受致命打击,不得不转入地下生活。
他们设计的“微光城市”生存期限为200年,这200年里,唯一的照明来自于电力。
时间流转,地下城的人生活得安逸祥和,因为一些意外又遗失了开启外界通道的方法。
随着微光城市的寿命将至,停电次数越来越多,城市陷入了即将毁灭的不安之中,于是有人再一次望向了天空……这是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故事。
微光之城秩序井然,市长看起来关心市民又亲近大众,人们靠抽签决定职业,生活充满了欢乐。
但是当你真正了解它时,却又发现一切是那样的不同。
市民们不在意未来,只想着当下的享乐;工人们尸位素餐,对职责以外的事毫不理会;蟊贼与管理者沆瀣一气,表面慷慨,私下里侵占市民资源;盛大歌唱节只许歌颂,发现秘密的人要被囚禁、处死……这些情节也并不陌生。
我们在很多电影中能找到类似的故事,比如《巴西》、《v字仇杀队》、《飞越疯人院》……不胜枚举。
《微光城市》从情节到思想性上,比那些经典之作要幼稚很多,但是它选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角度——孩子的视角。
以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一切就简单得多。
杜恩和莉娜两人都14、5岁,他们发现了城市的问题,他并且不怕危险,勇敢地成了探索者,最终完成了父辈未竟的愿望,获得自由。
以孩子为主角的设定,是《微光城市》故事成功的重要因素。
孩子的世界除了简单,还有天真和未被污染的纯粹。
比如当莉娜的朋友告诉她“不要试图寻找出路,因为那是违法的”时,莉娜不假思索地反问“为什么违法”?
以及老水管工一直强调“这是我的工作”而不想离开岗位时,杜恩问他:“你怎么知道该做什么”?
这些问题要是由一个大人提出,若没有好的铺垫,就会显得非常做作——毕竟打着“追求自由”、“反对统治者”旗号、又讲得乱七八糟的类型电影已经密集到让人反感了。
而由孩子问出来,在纯出自然之余,更让人多了些触动。
电影对“微光城市”的呈现非常成功。
古老的、依靠电力照明的城市,灯光是昏黄的,地面上的建筑以及地下的各式管道彼此联结,有种童话式的工业时代蒸汽朋克的怀旧感。
有光照之处,人们有如生活在天堂,满脸是奇异的甚至亢奋的笑容;而黑暗之中, 畸变的鼹鼠吞噬着误入的人类,不为人知的仓库里堆满了本该属于全体市民的食品……这种荒谬和离奇互相交织着,使故事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在市民们大肆庆祝的夜里,所有人笑着歌颂城市的太平和兴旺,忽略了崩塌将至;与此同时,年少的杜恩和莉娜乘坐着小船,力尽万难,最终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第一缕光。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几年前,我也曾写过一个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小说:两个小朋友从幼儿园的演唱比赛中逃出,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真相”。
那个故事与《微光城市》一样,都选择了小孩的视角,都以“歌唱”作为反讽元素(当然电影要比我写的精彩得太多)。
在“类似题材应该怎么表达”这个问题上,它拓宽了我的想象力。
《微光城市》有一个并不坏的结局。
一个扔下来的小纸条,让城市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出路在哪里。
对自由的渴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比起《巴西》以及《飞跃疯人院》的凄惨,《微光城市》甚至可以说是温暖的:小孩们找到了未来,成人们也并非面对末日。
它消解掉了那些本来化不开的悲哀,在黑暗中保留了一点希望。
当杜恩和莉娜拉着小妹妹,从自由空气笼罩着的地面望向地底的微光城市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久困于洞穴之中的人们,会为了避免痛苦和困惑,而选择无视真实的一切;但是也总会有人想方设法走出洞穴,走到阳光下的世界,并试图拉同伴一起出来。
镜头中,城市出口的形状颇具意味,它很像一个人踏出去的足迹。
杜恩和莉娜,以及他们的父亲都是勇敢者。
他们踏向了未知之地,看到了广阔天地,也得到了更大意义上的自由。
自由与枷锁,是人类千百年来永恒的两个主题。
打开被历史尘埃湮没的书卷,我们阅读到一个又一个英雄故事:无数人为了走出禁锢,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如果提取出这些故事中最温柔的部分,我们也许可以写下这些:所有一劳永逸的承诺都是虚假的,对无端赞美和安乐生活要怀有警惕之心。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燃烧的远征(TBC1096),欢迎关注。
这是个21世纪写出来的魔幻三部曲+前传。
The City of Ember (2003第一部曲) · The People of Sparks (2004第2部曲) · The Prophet of Yonwood (2006前传) · The Diamond of Darkhold (2008终结篇)属于young adult fiction,大概是14到21岁的年龄层阅读。
拿过2006 Mark Twain Award。
嗯。。。。。。
在这个世界,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完全变样了。
所以出现什么都不足为奇。
到09年1月10号为止,这个投资3800万刀乐的片子拿到了$16,215,088(壹仟六百21万五千零88块)的全球票房。
其中美国$7,864,106,海外8,350,982刀乐。
亏得把连裤袜儿都扒下来了。
所以导演苦逼得说了一句:Yeah, we're gonna finish the ember film series...it just might take a long time. 不容易啊。
在这个人人都苦逼人人都穷逼得时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虽然电影《微光之城》里的人们都不是黑色的眼睛,但电影讲述的正是一个在黑夜里寻找光明的故事。
这是一个为了逃避地球核毁灭而建造的地下城市,地球上最后幸存的人们在这个地下城市里生活了好几百年。
当初建造这个城市的人们早已经离开人世,留下来的一个装着通向地面路线地图的铁盒也渐渐遗失在民间,被人们遗忘。
电影的主人公是两个年轻人丽娜和杜恩,杜恩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他的职业理想就是做一个管道工,这样他就可以四处探索地下之城的各个角落。
这个城市由于发电设备的老化已经濒临停止运转,城里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而贪婪的市长一方面用谎言欺骗着人们,一方面为自己囤积粮食。
一个偶然的机会丽娜发现被打开的铁盒里的碎片,她小心翼翼的和杜恩把地图拼接起来,发现这竟然是一幅地图。
于是,两个年轻人开始了一段探索之旅,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地面,看到了初升的旭日,为地下城市的人们找寻到了光明和出路。
我喜欢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寓言故事。
人类社会时刻都充满危机,战争,灾害,瘟疫。。。。。。
,会让人类一次又一次陷入黑暗之中。
就好像电影中的微光之城一样,陷入绝境的人们只能生活在昏暗的地下,看不到未来。
而人性又是如此的复杂,人性有着懦弱,欺骗,谎言等种种弱点。
在电影里,那些懦弱的人们在绝境里只能寻求宗教的安慰。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所起的作用很大程度正是和电影里描述的一样,给人们以心灵上的安抚和镇静。
而那个市长所代表的是对现实中卑鄙无耻谎话连篇的政治人物们的讽刺,他们道貌岸然,却心怀鬼胎,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喊着口号,说着动人的话语,迷惑着善良的百姓,背地里做的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勾当。
还好,在人性的弱点之外,人类还有着诸多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才把人类一次又一次从毁灭的边缘挽救回来。
和丽娜、杜恩一样,人类对世界有着不可抑止的好奇和永不停步的探索,对弱者充满同情,渴望公平和正义。
这些就是绝境里指引前进的几缕微光,必将指引人们走出地下之城,走向光明。
是不是我们的世界之上也有一个更宏大的世界?
或者用小说家的角度来说。。。
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他人笔下的角色 喜怒哀乐全然不由自己?
摆脱世俗的 禁锢 勇往直前的 怀疑这个世界这或许是一部有关信仰的影片歌唱团有着深信这个城市的信仰2个孩子却有着对外面世界坚定不移的信仰而科学家们则有着为了人类所有美好东西的信仰市长的信仰则是一劳永逸不管怎样 他毫无疑问的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 事情怎样变化 我们都不能 不作为尽管导演给这个片子赋予了很多让人深思的 道理但是这里也有一些瑕疵 我一直在想冬的爸爸说的那句话 是什么意思瓶盖不是为了让水不溢出来如果这是形容 最后的那2个轮子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有逃出去或者 我又在想 这2个孩子是否是亚当和夏娃呵呵 这是否又给了我们另外一个信仰 ?
不过 我想 勇敢 应该是不变的信仰。
仅个人之见 别喷.
时间:2008年10月14日19:00地点:AMC影院事件:City of Ember第一周上画虽然没有纳尼亚那样的恢宏气势,但却有着哈利波特式的神秘感,City of Ember算是一部迷人的童话;该投诉一下Bill Murray了,这位仁兄最近老是演一些没什么难度的配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女主角,跟dakota fanning同龄的Saoirse Ronan,近期又一令人瞩目的童星,而且算是不靠脸蛋吃饭的类型。
她的下一部电影将与PJ合作,相信她的路会越走越宽。
《灵异村》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证明对于人类而言,禁忌始终都会被打破。
而《微光城市》则以一个寓言的方式来验证人类的自我解脱之道。
关于《微光城市》我们似乎并不需要探究人类究竟是如何将地球变成一个不适合生存的世界,只知道人类集结爱与智慧,“For the good of all mankind”创造的地下微光城市成为人类寄托未来的希望。
故事的主题其实和去年的《Wall·E》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表现结构却大不相同。
地下城市的设定不仅充满着现代文明的忧郁,也更凸显了世界的末世之感,光成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或灭绝的象征物。
在片尾日出中朝霞满天的场景,让我从来没有过的感受到生 命的美好。
所以是少年男女主角寻找到世界的希望,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原著小说是一本面向少年的奇幻小说,也是因为这个世界必然是被青年所推动的。
所有的人在成长中都不可避免要面对世界诸多选择,是选择探求真相,还是接受现实?
是选择发现新大陆,还是选择教科书?
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永怀赤子之心,也只有少数的青年才有机会了解到这个 世界的真相,并带给人们以自由和希望。
生命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其永远在打破常规,从病毒DNA的遗传变异到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天性,都决定了生命世界可能达到的永无止境的高度。
如果说人类有何可爱之处,也正是这种永怀好奇、不断探索真相的赤子情怀——解脱之道,就在此中。
原文请见天涯博弈:http://www.tianya8.net/2009/01/blog-post_18.html
人类为了延续,做出一个盒子(里面是走出地下的指引),设定200年后打开,到那一天Ember能源就会耗尽,人类未来的后裔必须走出Ember(微光之城),回到蓝天白云之下,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尽管这只是导演的虚构与想象,但说不定哪天资源耗尽,环境恶化的一天,人类只能住到地下去......从现在起更爱我们的地球吧, 希望微光之城不要成为现实!!!ps:之所以Ember能保持一种和谐,大概是因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就不会对他们所失去的感到难过!"
很喜欢电影中封闭幽暗的感觉,让我有冲动想看原著小说。
女主角很美..我从头到尾都在看她..
一个地下城市。只是觉得挺好玩的。很喜欢里面女孩的红斗篷还是红披风。
故事很不错的。类似Underground.1995.[地下][塞尔维亚语]
不会讲故事,差火候
烂到令人震惊儿童片,看来美帝的花骨朵也没少被残害。给4星 5星的还不少,不知道是你们脑袋坏了还是我脑袋坏了。
很普通的科幻片,能看出来是想打造成系列的,无奈剧本太弱,构建出来的幻想世界也没什么值得挖掘的亮点~当年的西尔莎罗南已经是如今角逐奥斯卡女主的人物,而Treadaway家孪生兄弟的老小还在英剧圈挣扎,可惜啊…唉,可能和哥哥撞路线了,毕竟长的实在太像了……
在优酷搜汤姆汉克斯,看到了这部片子。于是觉得应该是部不简单的片子,看到底也没看到汤姆汉克斯,而男主女主跑着使用200年前的说明书,在各种管道里闯关,200年了那些木头也没被泡烂,我很佩服。
二星只为场景,觉得简直是当年圣诞汤姆汉克斯爷爷监制的电影(忘求名字了)的重现。那年开始,我就知道我已经老得不适合这些东西了。另,小姑娘啊,继续走你演技派的道路吧,这是何苦呢。。。
戆片...
很PG,主演相当可爱。
10分钟后就看不下去了. 垃圾
编剧....我不知道你脑子里住的是什么...
古早年前看的了,然后就看见了漫画信蜂。。。很雷同的构想。。。
世界观不错但经不起推敲,童话水平
這個故事幹嘛不去做遊戲==其實道具特効還有女主什麽還是可以看的…其他也不用較真…
为了人类的美好,脚踏实地,不要急躁
2009.1.19.21:02...
2012-10-30海甸岛宿舍 其实很一般 情节也不合理 消磨时间而已 总算能看下去
可喜欢这个电影了,好多年前看的,虽然是个儿童电影,但当时觉得脑洞真的大。昨天看了《流浪地球》,想起来北京地下城的部分,应该是跟这个电影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