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是新人,表演不错。
符合剧情需要。
非常喜欢《幸福卡片》这样真诚朴素的,温暖的,给人以幸福希望的好片子。
作为澳洲电影,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中,质量上乘的有堪称经典的《钢琴别恋》,也有别具一格令人难忘的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此外也有大制作的如《澳洲乱世情》,各种门类,相当齐全。
除上述之外,我曾经看过一部由杰弗里·拉什主演的《泳往直前》,淹没在众多的励志片之中,但其实是格外感人的一个故事。
其他,澳洲也有像《逃亡鳄鱼岛》这样的垃圾片。
而有关中国与澳洲关系的片子,陈冲主演的《意》,也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片子。
而作为影星,澳洲则是出了不少著名的影星,像拉素·克劳、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休杰·克曼、凯特·布兰切特、妮可·基德曼、娜奥米·沃茨等都星光熠熠。
近两年大陆也引进了一些澳洲进来,像《澳洲乱世情》、《逃亡鳄鱼岛》、《奇袭60高地》,质量良莠不齐。
而作为中澳之间联系更见紧密的电影,像合拍片《寻龙夺宝》,则只能是一种灾难,中澳两种不同的元素的搭配,明显的不匹配,无法相容。
算是为了后来者趟开了一条路径,而眼下的《幸福卡片》,不行将成为《寻龙夺宝》之后的另一个殉道者。
质量上,虽然比之前者有所提高,但总体还是相当的一般。
其实,这次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可惜细节的安排,还有导演的调度,显然存在大问题。
生生将一个好故事给糟蹋了。
其实,这中澳之间,为何不去借鉴一下2007年的《意》?
那可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榜样,主演陈冲不仅当年拿下了澳洲昆士兰Inside Film影后,而且拿下了当年太晚的金马奖影后。
有人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幸福卡片》是“当澳洲犯罪片遇到中国主旋律”,此概括可谓精准。
但问题是中国的主旋律可是积极向上的,而犯罪片则一般揭示的都是社会阴暗面,这两个元素要想完美地吻合在一起,其中的难度可不算小。
果然,《幸福卡片》就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所谓中国主旋律,是中国的希望工程,这个工程不仅让很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而且还可以因此而出出国表演,而且表演地还是悉尼歌剧院。
作为主旋律,出了希望工程,还有中国伟大的孤儿院,希望工程救助的正是这家孤儿院里的孩子们。
所谓主旋律,就是之赞扬不批评,所以片中的中国孤儿院与希望工程都是好的。
那么,单纯的中国孤儿院与希望工程,怎样来与澳大利亚对接呢。
对此,编剧们的安排也算尽心,希望工程对接的有爱心的澳大利亚人士,正是他们的捐款,让中国的孩子们得以读书;孤儿院对接的则是悉尼歌剧院,就是希望工程中的那些孩子们,学会了表演,于是被邀请到澳洲进行表演。
于是,中国主旋律被天衣无缝地对接到了澳大利亚。
因为远离了中国的国土,主旋律不需要再继续的被表演下去。
于是,澳洲的犯罪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荧幕。
监狱里的狱霸及保护费、还有黑社会、偷盗与倒卖车辆等澳洲社会问题全部涌现了出来。
相对于中国的主旋律,这样的澳洲如此的不堪。
同一部电影中,充斥着这样的矛盾与情节冲突,想象之下很是可笑。
这算不算情节设计的BUG呢?
跳过框架上的设计BUG,进入电影中具体的细节。
其实,电影故事的内核,还是相当不错的。
一个中国的孩子,得到了一个澳大利亚人的捐助,两个人,两个国度,通过33张明信片,沟通得以链接起来。
这样的故事,《玛丽与马克思》已经演绎到了极致。
在那个动画片中,一个在澳洲孤独的老人,因为书信与美国的一个同样孤独的小朋友建立了联系,两个之间离奇的友情支撑了两人在彼此孤独的岁月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那种若有如无的联系,还有间有间无的问候,就像一个一个薄薄的云烟,将整个世界变得迷离起来,而感觉中的世界因为迷离而显得失真,而失真则让世界显得朦胧而美丽。
《玛丽与马克思》因为没有打破那种迷离与朦胧,使得整个片子显得别具风采,也摇曳着一种现实无法满足的美。
而《幸福卡片》中的中国玛丽则努力去寻找同样来自澳洲的马克思,这里是盖·皮尔斯。
就像美国的玛丽不知道马克思真实的样子一样。
中国玛丽也不知道盖·皮尔斯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同样通过通信知道整个马克思在澳洲住在海边,过的很好。
而现实则是,盖·皮尔斯版的马克思是一个囚犯,虽然善良,但同样也存在着软弱、委曲求全等缺陷,不仅不阳光,而且称得上是猥琐。
盖·皮尔斯的演技自然没话说,他将这一版的马克思演绎的很形象。
至于发生在盖·皮尔斯版马克思哥哥身上的犯罪及中国玛丽遇到的澳洲男孩的父亲身上的犯罪,似乎是像将剧情拉向复杂化,也有着鲜明的向商业片靠拢的意图,但这一努力,结果反而将救赎的主题给大大地淡化了。
也正是救赎的主题被淡化,所以中国主旋律与澳洲犯罪的糅合,使得影片的故事显得非常不合理,不仅游离了主题,而且显得荒诞不经。
其实,一个囚犯,十年如一日地区救济一个异国的小女孩,这样的主题设计师可以拍摄出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片来的。
但试图夹杂过多没用的东西,不仅没用使得影片更好看,反倒是画蛇添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笑话。
还想说一下,片中的女孩长的很挫,有些乡下女孩的草根气。
如果说,是像打造中国女孩的淳朴,选一个不够漂亮的姑娘也可以,但这个女主演的演技实在是太差,总觉得她自己很陶醉,却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其实,像往清纯上靠,还不足找一个漂亮的花瓶来的好些,将演技的部分全推给给盖·皮尔斯,女孩只负责花瓶,又有何不可呢。
中澳合作,看来选角还是个大问题。
《寻龙夺宝》里的中国小姑娘就木讷得完全不成样子,到了《幸福卡片》,结果仍然还丝毫没有改进。
而悲催的则是,《寻龙夺宝》里的第一主角的小姑娘,在《幸福卡片》里有轧了一角。
就是那个孤儿院表演团里坐在轮椅上的那位。
因为她的身高与年龄,与其他的小演员比,明显多出了很多吧,于是搞来一辆轮椅,生硬地让她坐了进去,于是,成功地挤进了演员表。
中澳合作片的不思进取,从此也可见以斑了。
大家惊叹于《最爱》《钢的琴》,并非作品本身多么惊为天人,而是被这集体庸俗、商业市场衬托得有点卓尔不群。
他们并没想过要多特别,只是一如既往做自己,无论是顾长卫、张猛。
有些东西高山仰止,只因我们集体沉沦。
非常喜欢多一些《幸福卡片》这样一样真诚的片子,朴素的,真挚的,温暖的,给人以幸福希望的。
从澳洲到中国路远吗?
路再远,终有尽头;从小没父母爱哀伤不?
伤再深,亦会痊愈。
我们都是自己生命赶路人,背负着对幸福的希冀,走过痛且终于快乐的时光。
因为心系远方,哪怕路迢迢,让我们在坚韧中跋涉;因为怀揣梦想,何惧艰险...一个今天,抵得上两个明天。
撕一张日历,很简单,把握住一天,却不容易。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是许多人失败人生的开始。
在最艰难的时刻,更要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最好的幸福...每一个失去父母爱的中国孩子都有一个很忧伤的中国故事、、、但是,这个却很外国、、、在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远在万里的爱的包围中,已经很幸福了,还奢求什么呢!
其实,真心做一部好电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不必用一堆明星,不必用八千万上亿的制作,不必用晦涩炫技……今年,我觉得是用心做电影的元年。
观音山,最爱,钢的琴,在文艺片领域闯路;《幸福卡片》一定会在幸福、爱、个性上与众不同。
我们或许不懂得什么叫做真正幸福的定义。
可是实际上,不管再怎样令人难受的事,只要它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管从山路的高点继续往上走还是向下走去,都是往真正的幸福更加接近了一步。。。
抛却《幸福卡片》让澳大利亚人泪洒影院,受到某电影节热捧,肩负着架起两国友谊的桥梁如此高贵的历史使命不谈,就影片本身来说,同前不久上映的《雪花秘扇》类似,同样是以外籍华人的眼光看内地,在因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差异而产生的距离下,始终隔着层纱,呈现出严重脱离现实的虚无之美。
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国,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孤儿院,也从未听说过关于孤儿院的只言片语,仅在有关近代历史评论或影视剧中偶尔看见过,但一笔带过的描述总跟洋人教会有关。
像片中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孤儿院是否存在,我不知道,我想即使存在,大约如《旅行者》和《总有骄阳》中描绘的那样艰辛孤独。
因为只有那样才是一种正常状态下的正常表现。
乌托邦式的儿童乐园可能会有,但不可能是孤儿院,更不可能产生在本国。
影片大部分的背景设置于澳大利亚,相对于中国几个美丽虚幻的镜头,澳大利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犯罪和暴力,以及对青少年的放任和漠视。
中国的孤儿,甚至残疾的孤儿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澳大利亚有父有母的孩子却受到堕落社会现象的危及。
这种一边无限意淫本国的美好,一边极力放大澳大利亚的丑陋,如果不是一味地讨好某种意识形态的化,就是对电影叙事的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整个故事跟《旅行者》有些相似,却缺乏《旅行者》的犀利和真实,跟《玛丽和马克思》也有些类同,但欠缺《玛丽和马克思》的细腻和深刻。
该片以少女寻亲为主线,讲述了中国萝莉和澳洲大叔的情感故事。
整个故事围绕着如何让两位主人公碰面而推进,叙事的着重点和发力点皆为此服务,目地简单而纯粹,这无形中就造成了表现手法上的急功近利,使得整个故事过于简单和粗暴,缺少细节上的铺垫和对配角的重点刻画,影片的逻辑性和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
就像一棵为了快速生长而砍掉枝枝蔓蔓的树,乏味而单调。
盖-皮尔斯的表现是片中最大的亮点,隐忍沉默的表象下,是伺机而动的爆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向重质不重量的皮尔斯,即使在《幸福卡片》没有多少剧情可发挥的情况下,依然靠精湛的演技准确的完成了角色任务,毫不逊色于他在《记忆碎片》和《洛城机密》中的表现。
可惜一个完美的皮尔斯依然无法改变本片平庸的命运。
显然,该片所有的美好感觉都建立在一种童话式的语境中,或许澳大利亚人在施恩者的身份认同中,会获得某种与现实对应的回馈和感动,但作为一个中国内地观众,很难从中找出那怕一丁点印证现状的情节。
再加上故事叙事上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尽管题材还算新颖,情感也算真挚,但也仅存在于电影中,与内地现状毫无牵连,终究无法打动观众,最终只能使《幸福卡片》沦为“卡片上的幸福”,不过一纸空谈罢了。
原来都是英文版的啊 害得我乱紧张了一阵子 盖.皮尔斯 oo 演技真的是无可挑剔啊 一个个细节处理的 忒牛了 这样的表演才值得看嘛 这样的表演才能拿出来当招牌用啊 如今刷脸(修补后)的太多 真材实料的太少了
当我看到女主角义正言辞地说:“在我心里,他永远都是我爸爸。
可是中国才是我的家,妹妹们都还小,她们更需要我。
”的时候,我真的泪奔了,舍小家为大家啊,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情节啊 但是,我不晓得为啥子女主角又把人家造型师给得罪了,为了突出她的淳朴哇?
红色运动服里面配上小碎花成了她的主打衣,一次性把村姑的气息都带到了南半球,后来“转型”吧也如此不成功,蓝色眼影细高跟鞋把她直接整成了无知小太妹。
天杀的!
抠掉我的狗眼吧!
电影刚开头那一分钟我还幻想这是如何温情如何怀旧的一部电影,结果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女主角到了澳洲说着蹩脚的英语用着面瘫般的表情的时候,我就晓得我败了。
哎呀,人家也是新人嘛,刚开始演电影是有些紧张噻,我们要原谅。
但是,负责选角的是哪个?
为啥子看起来长得像二十六岁的她要去演十六岁的小村姑喃?
人家hold不住滴哒?
长了一张成熟脸,想玩清纯当然木有戏咯。
剧情设置得太不合理,喜欢女主角的那小子竟然因为人家的一句话想去学厨,还因此和自己的老爹做交易:帮老爹偷辆车就能去学厨。
想不通啊想不通,这小子是私生子哇?
摊上这样的爹也够倒霉的。
皮尔斯演得灰常不错,让我想起十年前左右的《记忆碎片》,不得不佩服,他把监狱里囚犯那种压抑拿捏得很准,内心戏哦。
本来在鸭脖会上站了一天,so tired。
And 明天一早有培训,需要整理一下课件,可是终于还是走进了《幸福卡片》娓娓的故事里。
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现实,但我希望如此。
马丁路德金说过,I have a dream。
而这个故事里,妹妹梦想着见到捐助者抑或说是她心中的爸爸;而捐助者希望救赎自己的灵魂,以己之力给妹妹资助,为远在中国的孩子营造一个浪漫的童话。
COW亦有梦想,成为一名厨师。
当这些梦想交织在一起,曲折的情节中,人性和爱终会站在terminal。
是的,就像结尾美妙的童音合唱,那么纯净,那么辽远......
改编自真实的生活,讲述爱与救赎的故事。
一个在两岁时被遗弃的中国小女孩多年来被一个澳大利亚人默默救助,他们一直通信交流未曾谋面。
当女孩长大,并有了一次去澳大利亚的机会时,她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爸爸”。
但事实真相是,这个爸爸不像信中描述的那样幸福美满,而是身居监狱的囚犯。
为了“拯救”爸爸,就像当年自己被拯救一样,小女孩不仅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并且付之行动,想尽一切办法要让这个异国的“爸爸”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从而上演了一出振奋人心、向往大爱的感人情感剧。
真希望我们的影人们能够从中学到,有些故事不需要去瞎编,老老实实的拍个真实生活就好。
男主角盖·皮尔斯不仅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还参演过多部好莱坞大片如《记忆碎片》、《国王的演讲》等等。
在悉尼国际电影节上,此片还被组委会定为5部必看影片之一,并获得2011悉尼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社会贡献奖”。
可以说此片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桥段,但感人至深的爱与勇气的剧情渗透还是足够打动人心的。
自从最近两年ZF与国外诸多影视巨头们签署了N多合作协议以后,一夜间合资片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满地,不仅有被人敲竹杠嫌疑的《寻龙夺宝》,还有被大力热炒的《巴黎宝贝》,还有风传李连杰成龙皮尔斯·布鲁斯南或加盟的《双刃》,甚至于卡梅隆团队再造的《人鱼帝国》也正在北京怀柔热拍。
这一片繁荣景象不能不让人激情滂湃、拍手叫好,国家强大了谁都跟着沾光啊。
只希望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不要再重演当年合资车的范例,引进20年,没跟人家学到一根汗毛的技术。
羊城晚报8月23日报道 由好莱坞男星盖·皮尔斯和今年上海电影节“亚洲新晋演员”得主朱琳主演的中澳合拍片《幸福卡片》将于9月2日在国内公映。
昨日该片在广州试映,口碑不错。
女主角朱琳虽是第一次亮相大银幕,但跟曾经参演多部奥斯卡得奖影片的盖·皮尔斯演对手戏却毫不怯场。
在接受采访时她更透露了不少对方的“小秘密” 原来外表冷酷的盖私下很会关心人,甚至为了配合她表演“废”了坚持十年的戒烟。
原型:澳洲死囚助养中国儿童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岁就进入孤儿院的中国女孩“妹妹”一直得到一位澳大利亚兰德尔先生的资助,兰德尔在寄来的卡片中描绘了一家人田园般的美好生活。
“妹妹”16岁那年跟孤儿院的小朋友去澳大利亚参加合唱活动,途中违反纪律去寻找兰德尔一家,却发现兰德尔其实是个混黑帮的单身汉,而且身处牢房。
兰德尔不愿意见她,“妹妹”却坚持留下来,她认为,现在到了由她来帮助兰德尔先生的时刻 这个关于爱与救赎的剧本改编自真实故事:一个澳大利亚的囚犯被判死刑,他捐出了所有财产以资助贫困儿童,而这些贫困儿童最大的心愿就是见一见资助人。
主演:盖·皮尔斯演技很神奇 盖·皮尔斯曾经主演过《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影评)》、《拆弹部队》、《国王的演讲》等多部大片,其中不少都是奥斯卡得奖作品;如今他正在拍摄的《普罗米修斯》很有实力冲击明年的奥斯卡奖,而他本人也是影帝的有力争夺者;此外在第63届美国艾美奖以21项提名领跑全场的《欲海情魔》,也由盖·皮尔斯出演,他本人也被提名“最佳男配角”。
这位实力派好莱坞男星第一次跟中国演员搭档,幸运儿是来自安徽芜湖的24岁新人朱琳。
朱琳以前只演过电视剧,还做过两个月浙江卫视主持人,因其“清纯中带着倔犟”的气质以及流利的英文被选中出演《幸福卡片》。
朱琳说,在见到盖之前她很紧张,“第一场戏就是在监狱见面,盖向我走过来,突然一瞬间我就放松了 很神奇,我只能说他的眼神太能带人入戏了。
”有一场情绪冲突戏,朱琳怎么都演不好,只有背部镜头的盖就一直坚持陪着他,“镜头拍不到他,但他却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眼睛含着泪 要知道他已经戒烟十年了!
”拍完后,朱琳感激得抱着盖大哭了一场,“之后我就找到了人生目标 做一个像盖一样的演员”。
不过,朱琳说私下里盖也有活泼的一面,“他会抢我的巧克力吃,还会在片场突然拉我跳起华尔兹”。
市场:多个电影节上大受欢迎 《幸福卡片》导演陈宝玲为澳籍华人,曾被《亚洲时代杂志》评为“澳大利亚新兴首要电影制作人”,片中多个配角演员都是澳洲最当红的电视明星。
电影受邀参加戛纳、纽约、多伦多、伦敦、柏林、爱丁堡、东京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并在今年6月份的悉尼国际电影节被组委会评为“五部必看影片”,并荣获了“社会贡献奖”。
目前《幸福卡片》已经销往澳大利亚以及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欧洲国家,正在接洽北美市场。
盖·皮尔斯 绝对的好莱坞明星。。。
演什么像什么。。
想想《拆弹部队》《国王的演讲》《记忆碎片》有木有对他的全新力作很是期待呢!
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影片以温馨的旋律开展了一个个谜团,直到最后,我们还是被他们感动。或许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做真正幸福的定义。可不管怎么样,我们在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爱的包围中,我们就不会迷茫于这个世界。
好莱坞演员与狗屎编剧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内容是肤浅的,主旋律式的无聊,盖皮尔斯演技再好也挽不回稀烂的剧本,最多值两星,不能再多了。
这是和你在影院看过的只有我们两个人看的影片,电影一般。但是我知道,那一天看完,我就彻底失去你了。
温馨
盖·皮尔斯 《国王的演讲》《拆弹部队》《记忆碎片》~~那演技还用多说!
老气横秋的女主,想当然的故事,加深了不真实感。
我真的搞不懂她为什么不留在澳大利亚。。。。。。。!!
卧槽我是SB了,为了盖皮尔斯跑去看这片,2B女主各种抢戏啊,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你展现2B爱国情操,2B社会主义好,2B中国式淳朴,盖皮尔斯悲剧,片中的苦逼好演技都被这2B女孩弄得像喜剧了,哥承认最后20分钟一直笑个不停,看在这份上我加多一颗星吧,哥以后再也不相信中X合作的片子了,即使有喜欢的演员
很感人。电影很简洁,真挚
盖皮尔斯还可以 但是女主角太尬了
让人无语的电影,就适合一边儿收拾东西一边儿看。。。
多1星完全是给你的啊Guy!!!不能堕落啊!!!DVD-Scr 11/09/25
这是我看过的最2B的电影 没看过的真心不要看了
俺们不应该跟不同的人比来比去,而应该自己跟自己比!
今天首映。只有我和生生,还有两女的。其实最后挺感动的。这个养父,这个sponsor很伟大。
孤身在国外真的比较容易有艳遇啊
我注册了豆瓣只为来给这个电影差评!我事先没有看简介,卖电影票的姑娘告诉我是一部澳大利亚的爱情片,结果等到的是中国的乡村片!虽然它95%是在澳洲拍摄,但全片散发着浓厚的中国式乡土气息。
天朝才是我的家 hah
女主叫朱琳?1952年出生?演的是16岁的姑娘!?豆瓣演员信息是不是错了!
“由于情节的温软和角色性格的隐忍,导致影片全程无情感爆点。其实片尾的天籁合唱很有感,但不仅太晚,而且太短。”恩,很多铺垫后面全无交代。男主演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