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巴里·希尔本来是美国环球公司的飞行员,过着麻木的机长生活,陷入中年危机,渐渐油腻,靠走私古巴雪茄赚些外快。
他的飞行本领被CIA特工看中,威逼利诱下,巴里·希尔成为CIA的空中摄影师,到中美洲航拍当地武装部队的部署情况。
由于长期飞行中美洲,居然被大名鼎鼎的美洲毒枭看中,要巴里·希尔帮他们走私毒品回美国。
因为巴里·希尔熟悉这条航线,且飞机来自CIA,有官方给他提供安全“航线”,他的走私行动如入无人之境。
CIA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给他部署了新的任务,走私枪支到中美洲支持当地反抗军。
甚至以巴里·希尔的名义,在美国郊外买了一块地,为巴里·希尔建了私人机场,帮助他走私,顺便培训中美洲军人。
一个破落的小镇,因为巴里·希尔的存在顿时变得富裕,巴里·希尔几乎买了下了从机场到他家的所有地皮。
当地银行为他单独建立的金库。
巴里·希尔为了洗钱,开了无数家空头企业,连扫地僧都能当上他公司的老板。
可洗钱的速度远远抵消不了他赚钱的速度。
他家的后院,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埋着一袋子美金。
家里每一个盒子里都是现金,上百磅的黄金他只能放在家里。
他成为了南美洲传奇毒品集团麦德林集团的合伙人,是CIA的大红人,还是美国白宫政府高官口中的“天才”!
巴里·希尔,这位所有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却笑称一切所得皆因:美国所赐(American Made)!
影片《American Made》(美国行动)颇具调侃和讽刺的部分再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
阿汤哥饰演了中年油腻的巴里·希尔,这也是阿汤哥和导演道格·里曼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在口碑不错的科幻片《明日传奇》里。
提气导演道格·里曼,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特工片《伯恩》系列,他独辟蹊径,打破了007和碟中谍的特工类型片,以政治惊悚切入,用一位失忆的特工在找寻自我和真相的冒险道路上给观众奉上了别样的动作剧情片体验。
道格·里曼的影片风格突出,节奏明快,喜欢以嬉笑、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骨子里的嗔怒和不满。
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美国行动》里,他用欢快的情绪深刻讽刺了,黑了当时的美国政府,里根总统一把。
大段的手持摄影和随时出现的前置自拍镜头玩感十足,明快的剪辑和具有时代感的配乐不断提升着影片的叙事速度,全程看的人乐在其中,快感不断。
场景布置上,浓浓的美国70、80年代嬉皮复古风,连阿汤哥的表演风格也是不疯魔不成活,满是癫狂。
《美国行动》整体感觉就像美剧《毒枭》的番外篇+尼古拉斯·凯奇版的《战争之王》的合体。
剧情靠着匪夷所思的故事和庞大到令人目接不暇的信息量直接碾压了观众的思考能力。
多幕剧情的层层推进,不动声色的炸裂了剧情,把故事推向了叫人唏嘘的结局。
其实《美国行动》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英文名,American, Made!
才是影片的真意。
就像巴里·希尔感叹到,他的一切都要感谢“山姆大叔”,感谢美国政府。
影片把国家机器下,小人物乱世称雄的魔幻故事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后,当巴里·希尔失去了利用价值后,又是国家机器选择了放弃和抛弃,巴里·希尔最后的人生结局充分说明了个体在政治乱局中毫无招架的无力感。
通过巴里·希尔的自述和暗示,观众可以通过这个故事非常清楚的看到其发家史和当时的冷战环境,美国和南美洲之间的微妙关系。
也看到了美国政府在当时政策上的失策,以及闹出的大笑话。
美国政府可谓亲自培养了自己的南美对手,而且极有可能,全世界最大的毒品走私犯就是.......这个命题和《战争之王》如出一辙。
片中,有着同样诡异的一幕。
巴里·希尔被全美各个组织通缉,从FBI到地方警局都想捉拿其归案,检察官更是恨他到咬牙切齿。
可突然一个州长的电话,让他被无罪释放。
因为政府对他别有用处。
这一幕和《战争之王》的最后一幕戏同时表现了,一切事件背后的主谋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这个组织既是警察,又是罪犯;既是参赛者,又是裁判。
当巴里·希尔失去利用价值后,政府选择了流放他,让他自生自灭,所有罪名都被洗干净,因为他的罪名的背后主谋不愿被牵连,也不能被牵连,它就是当时的美国政府本身!
巴里·希尔虽然富可敌国,但其终究只是国家体系的一枚棋子,他靠着国家可以发达,同时国家也可以轻易夺走他的一切。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如此严肃的剧本最后以带有喜剧色彩的风格呈现出来,看得人有停不下来之感,娱乐性十足,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merican, Made,换个主语完全可以变成各种,xxxxxx,made呢!
有钱是好的,有太多的钱呢?
还好吗?
不知道,这应该是一个经验性的问题,而不是逻辑性的问题,没有太多钱的经验,不足以评价好或者不好,除非,是为了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很有意思的黑帮喜剧,解构了我们印象中理应要端着点、严肃点的政治、犯罪、杀戮、权谋和计算,军火走私团伙、毒枭也没啥了不起的,还不是蹦蹦跳跳的正常人一个,不一定要非得绷着个脸到处杀人放火的才叫罪犯,这个道理好懂,但不好拍,道格里曼拍得不错,电影没有黑帮片常有的情节张力,但也吸引我认真地看了下去,而且获得了一种轻松的体验。
轻松的不仅是情节,巴里也只是个轻松的普通人,除了开飞机技术好,几乎没看到他身上有什么黑帮大佬的英雄特质,他只是不满现状,然后被人忽悠,接着照章办事,莫名其妙就当上了军火和毒品走私商而已,后面发生的事情,都是外部力量在推着巴里走,而不是巴里要处心积虑开创一片新天地。
当然,他获得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不朽”功业是事实,道格里曼没有美化,也没有贬低,只是顺理成章地把巴里生活变化的逻辑展现出来,这逻辑就是:穷则思变,见步走步,放纵乐趣,该享受享受,该做爱做爱,别把贩毒、走私太当回事,也别把什么雄心壮志、人性光辉太当回事。
PS:萨拉赖特一开始那造型也太性感了吧!
一,他小舅子谁杀的。
毒枭放的炸弹。
二,最后他媳妇卖肯德基,特写手上链子,很值钱吗?
值多少大概?
三,最后主角是死了吗。
但是影片的处理,谢佛又惊喜的对着人说飞伊朗,但是并不显示对谁说,这是影片想表达主角并没有死至少是不希望他死的意思吗?
因为如果大家不知道这段真实事件的情节的话,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四,中间有个飞行员睡着了,主角撞飞机翅膀叫醒他,这在实际中撞翅膀这种操作可能吗?
1.汤姆克鲁斯是一名合格的飞行员。
他在拍摄期间完成了自己的所有飞行场景。
2. 2015年9月11日,在拍摄的最后一天,特技飞行员Alan D. Purwin和他的委内瑞拉副驾驶Carlos Berl驾驶的小型双引擎航空之星飞机在哥伦比亚麦德林附近雾气缭绕的安第斯山脉的坠毁,两人双双遇难。
唯一一名幸存者Jimmy Lee Garland也身受重伤。
他们都是刚刚完成电影中的工作。
这架飞机就是出现在剧中大部分时间由Barry Seal驾驶的,机身登记号为N164HH的飞机。
而就在事故发生前的十分钟,Tom Cruise才刚乘坐一架直升飞机,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沿同样的路线离开。
3.本片剧本在2014年被“好莱坞剧本黑名单”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未出品剧本。
4.现实中Barry Seal从未在郊区迫降过,也没有一个像JB一样的妻弟,这些是虚构的。
5.Tom Cruise在2008年的《热带惊雷》(Tropic Thunder)后的第一步R级片。
6.虽然电影中大量存在可卡因,但并没有任何吸食的镜头。
7.电影中饰演妻子的Sarah Wright,比他年轻21岁。
8.这是Tom Cruise第三部传记电影,前两部是1989年的《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和2008年的《行动目标希特勒》(Valkyrie)。
9.五位美国总统在影片中出现或被提及,分别是:Jimmy Carter, Ronald Reagan, George Bush, Bill Clinton and George W. Bush。
10.本片是Tom Cruise和导演Doug Liman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2014年的《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
11.在本片中Tom Cruise和Domhnall Gleeson联袂出演,而他与Domhnall的父亲Brendan Gleeson曾经合作做《大地雄心》(Far and Away)、《碟中谍2》(Mission: Impossible II)和《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三部影片。
12.2017年是Tom Cruise继1999年主演《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和《木兰花》(Magnolia)后,第一次一年有两部主演的电影上映。
(另一部是《新木乃伊》(The Mummy))13.Barry Seal并不是像电影中那样被DEA, ATF 和 FBI在Mena逮捕。
而是在1983年因走私安眠酮进美国在劳德代尔堡被捕。
然后才成为DEA在麦德林集团的线人。
14.1986年2月19日:Barry Seal被救世军Pablo Escobar派出的3名哥伦比亚杀手杀死在他的车上。
15.在Tom Cruise上一步传记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Valkyrie)中,他饰演的角色和本片一样,也是被枪杀。
《美国行动》是一部传记片,取材于美国大毒枭巴里·希尔的真实经历。
汤姆·克鲁斯在电影中身兼飞行员、毒枭、CIA卧底三重身份,和《碟中谍》系列的伊森·亨特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世纪70年代,巴里原本是一名环球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他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走私活动,比如古巴雪茄。
CIA探员谢弗因此握住了巴里的把柄,让他为CIA工作。
当然,巴里也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拥有了CIA为他提供的飞机。
当时,冷战即将开始,苏联支持中美洲各地的叛乱分子,而CIA给巴里的任务就是把叛军的罪行拍下来。
除此之外,他还帮助巴拿马的独裁者和美国人之间传送情报。
然而巴里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好景不长,他又被哥伦比亚的毒贩埃斯科瓦尔盯上了,也就是日后美洲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国际贩毒集团——麦德林集团的成员,美剧《毒枭》就是讲述他的故事。
埃斯科瓦尔掌握了巴里传送情报、给叛军拍照的证据,强迫他为自己贩毒,报酬是每公斤2000美元。
于是,巴里带着毒品从哥伦比亚起飞,进入美国后途中在指定的地点空降毒品,
清洗机舱,
最后在CIA的机场着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天衣无缝。
巴里在走私的时候都侥幸得手,却不幸在事后被捕,不仅被关进监狱,还被打掉了牙齿。
2015年5月,有新闻曝光汤姆·克鲁斯的新片剧照,正是这段戏份的造型。
谢弗保释了巴里,让他死心塌地地为CIA工作。
CIA给巴里提供了新的住处和机场,而且住处到机场之间8平方公里的地盘全是他的。
当时,美国想打击尼加拉瓜的桑蒂诺解放阵线,于是派巴里去给尼加拉瓜的反抗军送武器。
然而,反抗军对战争根本不感兴趣。
谢弗还派巴里开飞机将尼加拉瓜反抗军偷渡过来,想建造一个训练营。
讽刺的是,最终谢弗不得不接受反抗军不想打仗的事实,又把他们送回了家。
而这一期间,麦德林集团又介绍了新的生意给巴里。
他们的流程是巴里带着武器出发,直接飞到哥伦比亚和麦德林集团换毒品,然后把毒品带到尼加拉瓜,一部分由巴里通过飞机运到美国,另一部分则由尼加拉瓜反抗军通过轮船运到迈阿密。
就这样,巴里的事业蒸蒸日上,财源广进。
他贩毒、走私军火,甚至建造了一支空军。
他单枪匹马开拓出从美洲丛林腹地空运毒品到美国境内的“新航线”,建立起令人难以想象的“空中走私帝国”,并直接导致了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诞生以及“伊朗门事件”,甚至近乎导致里根总统下台。
(伊朗门事件是指,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从而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因人们把它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门事件。
)巴里只好创办公司来洗钱,但是钱来得太快了,他根本来不及洗。
他在国家银行有1000万美元,梅纳州银行有1200万美元,梅纳信托基金1500万美元,迈阿密有4000万美元,巴拿马有2000万美元,草袋里有700万美元,新秀丽有800万美元,还在房子后面埋了400万美元,衣柜里还有40磅(约18.14公斤)金子……
他家里到处都是钱,衣柜塞满了钱,院子里也是钱,马厩里也都是钱。
以至于她的妻子在院子里能挖到钱,家里随处都能找到钱。
他的小舅子随便在飞机库打开一个盒子,就能用里面的钱买辆车。
巴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他的钱太多了,他不知道该放在哪儿。
有一个镜头非常惊艳,他和妻子在飞机上做不可描述的事情,腾不出手来驾驶飞机,导致几十箱现金因失重而漂浮起来,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巴里身为一名大毒枭,每天与情报、枪支、毒品、洗钱种种犯罪行为打交道,自然遭到了DEA(美国缉毒局)、ATF(美国烟草火器与爆炸物管理局)、FBI的联合通缉,这意味着,他有再多钱也救不了他了。
然而,巴里自己都没想到,他能够再次逍遥法外,而这次使他获救的并非金钱。
美国军方发现他的确是个人才,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于是派他去当卧底,取得桑蒂诺解放阵线和麦德林集团的贩毒证据,企图扳倒大毒枭埃斯科瓦尔。
巴里像以往那样再次和麦德林集团进行毒品交易,却暗中在飞机上装了摄像头,把一切证据都拍了下来,
以至于美国DEA直呼巴里是个天才。
然而剧情再次反转,美国尚未抓获麦德林集团的时候,这些照片就已经泄漏,巴里又陷入了麦德林集团的追杀……整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夸张而出人意料,但这却是真实故事改编的。
本片是导演道格·里曼和汤姆·克鲁斯继《明日边缘》之后的第二次合作,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合作《明日边缘2》。
道格·里曼曾执导过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的第1、2、3、5部,以及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史密斯夫妇》。
而汤姆·克鲁斯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他出演了5部《碟中谍》,以及《雨人》《夜访吸血鬼》《壮志凌云》等一系列佳作,并且凭借《生于七月四日》和《甜心先生》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凭借《木兰花》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可谓是打得了商业片,演得了文艺片,口碑与票房齐飞,名声和利益双收。
道格·里曼长期执导动作片,而汤姆·克鲁斯也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硬汉”,但是《美国行动》和他俩之前拍摄的《明日边缘》有显著的不同。
《明日边缘》讲述的是主角在抵抗外星人入侵的过程中不断死去,又不断重启的故事,概念类似于《源代码》,看点是绚丽的视觉效果和酷炫的动作场面。
《美国行动》改编自巴里·希尔的真实经历,导演道格·里曼的父亲也曾在“伊朗门事件”听证会期间担任参议院的首席法律顾问。
2015年出品的美剧《毒枭》的原型人物就是长期与巴里·希尔交易的大毒枭埃斯科瓦尔,
除此之外,“鹰眼”杰瑞米·雷纳也出演过一部叫做《杀死信使》的电影,改编自记者盖瑞·韦布的真人事件,他因揭露CIA与麦德林集团的毒品交易内幕而被CIA毁了整个生活。
《美国行动》并非动作片,而是以剧情为主,并且讽刺了美国在七八十年代对其它国家的干涉,充满政治隐喻,颇有几分喜剧色彩。
动作戏不多,主角的人设也是不会武功,全靠智谋、勇气和机遇。
实际上,一名武打明星,在不打架或者打斗很少的时候更能直观地展示出他的演技。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新宿事件》和《英伦对决》中更容易发现成龙演得好,单论表演比《功夫瑜伽》《绝地逃亡》高出几个级别。
让汤姆·克鲁斯担任《美国行动》主演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出生于1962年的他本就是和原型人物巴里·希尔是同时代的人物,而且汤姆·克鲁斯也多次在电影中开飞机、当卧底、为CIA办事、陷入通缉和追杀,《美国行动》的主角完全就是一个不会打架的伊森·亨特。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伊森·亨特不会打架,要让他在各方势力的追捕面前,通过智慧、金钱、权利甚至运气来化险为夷,这就很有看点了。
但巴里又和伊森·亨特有所不同,伊森·亨特是坚持打击坏蛋的正义特工,而巴里则是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这也是汤姆·克鲁斯少有的出演反派的经历。
《美国行动》的剧情不禁让人联想到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只不过《战争之王》中的主角并非毒枭,而是军火商“尤瑞”,并且同样是由真实故事改编。
由于尤瑞的形象是五名军火商的化身,因此《美国行动》看起来可能没有《战争之王》那样气势磅礴,但孤立来看仍然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巴里第一次为CIA工作,是因为CIA掌握了他走私的证据。
而CIA需要雇人给叛军拍照,正是需要一名有勇气、敢于犯罪的飞行员。
巴里第二次为贩毒集团工作,也是因为毒枭看中了他过人的胆识。
接下来,他又多次和CIA、贩毒集团、美国军方合作,同样是因为大家觉得他除了是个罪犯,更是个人才。
他不断地犯罪,又不断地被抓住把柄,不断地为别人效力,可以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多方面势力的共同作用促使他成了一名大毒枭。
他当年以飞行员的身份走私雪茄的时候,可能从没想过这会让他一步步成为一名头号通缉犯。
正是那些看似普通、无意的举动,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颇有“蝴蝶效应”的意味,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有些人做梦都想做千万富翁,却能力有限;巴里则是在多方势力的逼迫下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得到了花不完的钱,换来的是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最终有再多的钱也无福消受。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曾表示他不喜欢被称作“卷福”,他感觉人们只知道他演过福尔摩斯,而忽略了他其它的优秀作品。
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每个演员,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员,一定是能够胜任各种角色,他只有尝试新的角色,才可能摆脱自己的标签,改变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
因此,汤姆·克鲁斯不断尝试更具挑战性的角色,他想告诉大家,他不仅是伊森·亨特,也可以是侠探杰克、吸血鬼莱斯塔特、佃户青年约瑟·多尼利、武士纳森、飞行员麦德林、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以及大毒枭巴里·希尔……
大神詹姆斯·卡梅隆耗时13年精心打造的科幻大作《阿凡达2:水之道》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20亿美元,但是在大本营北美地区却未拔得头筹。
2022年,北美地区票房头筹被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以7.18亿美元夺得。
在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中,汤姆·克鲁斯出演顶级飞行员,代号为独行侠,属于是一个励志满满的正能量角色。
可就在6年前,汤姆·克鲁斯在影片《美国行动》中,同样是出演了一个飞行员的角色,与独行侠不同的是,这个飞行员的角色属于是亦正亦邪的形象。
影片《美国行动》由道格·里曼执导,汤姆·克鲁斯和莎拉·赖特主演。
影片属于是人物传记的题材,讲述了传奇飞行员巴里·希尔的故事,历史上的巴里·希尔从环球航空公司辞职,摇身一变成为雇佣性质的飞行员。
他先后为缉毒局、FBI和白宫从事秘密的飞行任务,中途甚至为毒枭服务,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巴里·希尔飞行任务覆盖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金钱利益游走于各方之间,最终他的利欲熏心让自己走上绝路。
汤姆·克鲁斯一改昔日的戏路,出演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可以说挑战性很大,但是他那招牌式的充满魅力的笑容却从始而终,顺势也增加了影片整体的魅力值。
片中的巴里·希尔这个人物属于是高水平技术人才,从最初的工薪阶层,变身为身价几千万美元的富豪,他的发家史包含了太多的罪恶,所以罪恶的尽头终将不得善终。
《美国行动》这部影片有些类似于刘德华的那部《五亿探长雷洛传》,从小人物成长为名利双收的知名人物,并且还可以载入史册,这其中少不了个人能力,同样也少不了阴暗面。
影片上映后,北美票房突破5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34亿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8.86亿。
如此票房成绩,在汤姆·克鲁斯的一系列电影中,可以说普普通通,但是对照影片本身的题材定位和插科打诨式的拍摄手法,也算是可圈可点,当然其中还是汤姆·克鲁斯的个人光环占据了主导。
【END】
“《美国行动》取材于美国大毒枭巴里·希尔(Barry Seal)的真实经历。
阿汤哥在影片中身兼飞行员、毒枭、CIA卧底三重身份,表面上在为美国中情局工作,利用飞行员身份频繁往返于美洲各个国家窃取情报;同时又为美洲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国际贩毒集团——麦德林集团向美国走私毒品,单枪匹马开拓出从美洲丛林腹地空运毒品到美国境内的“新航线”。
在美洲瞬息万变的政治格局之下,巴里·希尔毫无意外地卷入当时敏感又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中,每天与情报、枪支、毒品、洗钱种种犯罪行为打交道,同时又周旋在美国政府、军方、FBI以及美洲非政府武装之间,与他们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起令人难以想象的“空中走私帝国”。
”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些不理解Barry的想法,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好啦,为什么还要做那些违法的事情。
最初以为他是为了钱,但显然不是这样,因为他原本也不差钱,而且后来已经富得流油了,还是继续做那些事情。
本来觉得这样非常不好,对家人来说不负责,会让他们和自己陷入危机,而且运送毒品和枪支本质上来说并不光明,还要常常担惊受怕,被人追查,当他们很有钱生活的很奢侈时,我就会有点不安,觉得这些财富早晚都会离开你的。
但是看到后面渐渐的就习惯了,Barry是个追求刺激不安于现状的人……做这些事情也是自己心底的一种需求得以实现的方式。
喜欢他们一家,可爱的妻子和孩子。
活到现在的阶段,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追求安逸和稳定的普通人,忘记了小时候那些很中二的梦想,如果人生能够这样过着,每一天都新鲜刺激,翻天覆地,也不枉此生了吧~还有最后就是想说:在国家和政权面前,个人真是太太太渺小了,特别是再被利用完之后就失去了保护伞,每次开车时都觉得车会爆炸,家人还是会受到牵连……个人再厉害也只是他们手中微不足道的小棋子,只是被安排和利用罢了。
这么厉害和刺激的人物本以为只会出现在电影里……但是最刺激的居然是这些故事都依据现实,有人物原型……真真是太刺激了!
影片诙谐幽默,讲述了Barry 短暂却充实的一生。
Barry 绝对不算什么英雄,他做的一切选择都是出于一己私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靠Pablo 起家也因背叛Pablo 家破人亡。
不知道Barry 有没有曾后悔选错了边?
冒着风险拍了照,结果并没人保护他的隐私。
美国爸爸抛弃了他,法官没判他入狱却只需要community service,没有高墙的保护Barry 知道自己随时面临被暗杀。
导演通过他每次发动车都让大家避让,用幽默演绎了恐惧。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把刀头舔血写得这么诗意,把黑幕历史写得这么幽默。
有那么一些人,天生不是为庸常生活而准备的,只要给他一架小飞机(是的,小飞机),他就要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巴里. 西尔就是这样的人。
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插手中美洲丛林战争和黑幕政治的往事,现在看起来就像是一出充满黑色幽默的闹剧。
也只有在这样活色生香的大舞台上,才会有不怕事儿大的角色们大展拳脚:毒枭、间谍、掮客、痞子、杀手、政客、军火贩子……你方唱罢我登场。
巴里. 西尔显然就是其中的弄潮儿,他老人家从一位优秀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飞行员,在CIA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卧底、情报员、毒枭。
当帕布洛. 埃斯科巴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我毫不怀疑这部史诗级大片已成《毒枭》超级番外篇。
……太阳下面从来没什么新鲜事,我相信,21世纪今天的“隐蔽战线”只会更加精彩。
得益于阿汤哥精湛的演技,电影并没有拍正规纪录片而是走讽刺喜剧的路线,这恰恰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
看完电影感觉像美剧《毒枭》的外传,片头三个制作方上个世纪的老动画十分有意思。
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美国80年代里根总统在任时的社会背景。
阿汤哥饰演的Barry Seal身兼飞行员,CIA卧底和大毒枭三重身份。
因走私被CIA特工Schafer找到把柄,以此要挟让他拍下苏联支持中美洲当地叛乱分子的照片,同时在巴拿马传送情报,因高超的飞行技术不久又被当地毒枭(麦德林集团前身)盯上。
凭借Schafer提供的管辖图绕过危险区域,拍照,运毒,回CIA机场一波操作一气呵成。
可惜回来被抓,CIA保释了他后给了他大把好处,但同时有个更大胆的想法,训练当地武装(虽然之后发现他们根本不想打仗),地点就在Barry的机场里。
"Is there any problem" "Whatever u want, Boss"讽刺力max。
贩毒,军火,Barry的空中走私生意越做越大蒸蒸日上,以至于怎么处理钱是个大问题。
洗钱什么的就不说了,我记得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他存钱的一家银行在造金库,银行表示造的是给别人存钱的,把最大的主金库给他。
理所当然,他也因为这一切被各方盯上并逮捕,之后又莫名其妙被军方当作人才去拍麦德林集团的几个头目,没想到事情没做完被国家卖了,照片暴露自己凉了。
CIA把他当马前卒,他用CIA掩护贩毒,实而纯粹的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却一直以来都所谓“ For your country ”。
本身正事也没用,反而养肥了毒枭。
Barry何许人也?
A gringo who always delievers. 这样一个小人物赚的盆满钵满,游刃有余于各方势力又每天提心吊胆实在充满讽刺。
不禁感叹,美利坚真是个伟大的国家啊!
这个自黑得好。美国性格,美国职业,美国特色,美国大老板配着美国的配乐干的一大堆美国破事。然后挂了,全世界都在为美国买单。
剧情变化太快,阿汤哥换工作换得也太快,除了他自己片中就没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都比较单薄。
这种传奇人物的传记竟然拍的如此幽默俏皮也是很接地气的感觉了,巴里希尔就是美国的人物化,在搞事中获利在搞事中跌落。不过里面好多晃动镜头让人莫名其妙。。
只有轻快的流水账,只有赚钱,没有说明白他如何被利用 是否乐意!cia多无耻 钱来了就来了 走了就走了 飞了就飞了。抓了就抓了,死了就死了……
只记住了汤哥的屁股
其实,之前已经有纪录片在讲述这样的故事,现在不过是以人物为核心来讲故事。感觉真实的故事,还真的不好拍,即便请了阿汤哥,即便有那么多钱吸引眼球,但是故事性还是很差。
漫画八十年代里根黑历史,企图用无聊插科打诨掩盖无聊人物塑造,好故事写成隔夜馊饭,点缀一个珍品海参阿汤哥,其实换成凯奇也是一样效果…
怎么就没有好版本呢?要么字幕乱码要么音轨对不上……
半纪录片半自传性质的黑色喜剧。身兼军火商与毒贩的阿汤哥作为中间人游走在各种政府组织与毒枭窝点之间获取无数财富的同时也终招致杀身之祸的传奇一生。颇多的笑点都来自家里塞不下的现金和四大联邦组织同时现身抓人。一边负责讽刺恶搞美国公务员,一边是开着飞机去危险地带拍照,幽默与刺激都照顾了。
感觉除了天朝其他国家的媒体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什么都能拍,都敢拍。
是不是因为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用了大量的手持来增加观众的感官真实度,但是整个电影的节奏不好剪辑也乱,就感觉开飞机运毒这样的设定没有抓眼球的东西。就是钱太多了这里比较有意思。
闹倒演得还可以
有种《毒枭》衍生片的感觉,无论是真事改编还是故事讲述方式都像极了,小人物被卷入金钱和欲望的漩涡,漩涡之外是更隐秘权力和利益的勾结,小人物能够如鱼得水的混迹各方势力,同时揭露出这种风光体面背后的投机和讽刺。戏谑的人生犹如开挂后被封号的悲喜交加感。
这种片子中国永远拍不出。巧的是昨天才看到一个转贴和它底下的评论,云南缉到有8公斤和12公斤毒品的毒贩,但只判死缓,然后晚上就下了这部,看完觉得简直完美对应解答了很多问题。勇于自黑是是天朝片永远也做不到的。这部活脱疯狂毒贩版《战争之王》但戏剧表演战争之王高,现实味这部好。
现实版《魔鬼代言人》+毒品版《战争之王》!看到那个CIA“schafer”财神爷在结尾提到反政府军的兴奋表情时,让人对国际政治顿时浮想联翩,导演真是自黑政府到骨子里了,在导演眼里政府好似瘟神一般存在!至于阿汤哥,除了一直在线的高颜值外,那些数不完的钱也很治愈啊@@(请原谅我小市民可怜的眼神)
同《大空头》的手法和风格如出一辙,这样的题材加上无下限的自黑,如果能拍的更加严肃是很有机会冲奥的。而显然本片和《大空头》都没有那样大的野心,戏谑的故事、喜剧的内核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即使完全不了解那个背景,依然可以轻松搞懂,《大空头》的金融问题如此,本片亦然。
诙谐的叙事格调和复古的影视画面还挺吸引人的。7.0
像是个纪录片,美帝确实不是好东西
钱多到没地方放也是一种负担啊 我想要这种负担
文本本身已经很精彩了,纪录的拍法增加了很多趣味性,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