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剧情还好,除了背景配乐比较阴森,看到后面,突然发现这部剧逻辑有问题,好狗血,好侮辱人的智商,秀禾进城前,嫣红二姨太就怀孕了,再回乡下时秀禾快生了,嫣红还没生。
嫣红你怀的是什么怪胎?
居然一年多没生!
更狗血的是,嫣红肚子显怀,目测都6-7个月了,有了胎动,被老爷赶出去了,秀禾跟耀辉一夜情估计一个月后左右怀孕了,姥爷同大太太秀禾回乡下了。
嫣红杀到乡下,讨要分手费,大着肚子发现,秀禾也大着肚子,请问秀禾你吃膨大剂食物了么?
肚子魔术般的跟嫣红差不多大!
姥爷都能摸到听到胎动了,秀禾怀孕至少也5个月上了吧!
那个嫣红你到底生不生了?
最后嫣红流产没多久,秀禾就难产生下孩子归西了,编剧,导演这是一部伪文艺爱情的神话剧吧!
嫣红的孩子怀了一年多,好狗血。。。。。
从头开始注定就是悲剧收场 橘子红了 美得让人心碎很喜欢听片尾曲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结果 是悲哀 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 结果 是无奈 好不好 坏不坏 远不远的未来 伤了的伤心 痛了的痛苦 是你留下的现在 走了心中的 留下忘记的 生活本来是无奈 无奈 无奈
《春去春又来》是《橘子红了》这部连续剧的音乐。
印象很深,应该是在小学看的。
当时的自己脑子里总不停地重复这首歌子。
或许在那时我的性情就已经承受了这样的旋律,如今突然想起来,就在这里播放了。
周迅唱得很无奈,歌词本来也是无奈的。
对一切的发生都如此无从。
乡下的大太太为了深爱的老爷可以传宗接代,让年轻的已丧母的姑娘来作二太太,而老爷不在,老爷的弟弟进行了替婚。
同时老爷在城里也有了情人。
这位姑娘又对老爷的弟弟产生了感情。
这样他们在此痛苦和矛盾中生活着。
结尾年轻的姑娘为老爷生了一个男孩子,难产而死。
其实却是老爷弟弟的孩子。
老爷接受这个现实后,也懂得了大太太的情谊,回到了老家和她共渡生活。
影片就是这样曲折悲凉,歌曲表象也恰当。
春去春又回来/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原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结果是悲哀/春去春又回来/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原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结果是悲哀/好不好坏不坏/远不远的未来/伤了的伤心/痛了的痛苦/是你留下的现在/走了心中的留下忘记的/生活本来是无奈/啊...... 无法抱怨和改变的年代,无法改变的人生。
是这样的无奈。
在如今的年代里我们也在徘徊,同样的无奈,矛盾重重。
本来可以简单的,抑或是单纯,但是顾虑阻止着。
我们的结果是否还是悲哀呢?
生活的方式,性格的多样,决定着什么呢。
最近要展览学生作品,老师为每个人照了照片。
对自己的照片我总是不满意。
就从去涠州岛的照片上截了一张:戴着童子军的宽沿帽,正正看着前方。
老师看了说:真不像学艺术的。
我问:是否学艺术的人就要照得有很强的个性。
老师答:是的。
但是我的答案并不是这样。
学艺术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形象从人群中割离呢?
难道这样我们就与众不同么?
难道这样我们就很专业么?
个性是内在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方式,全然不同,但个体上众人决不会混淆单个人。
这就是他,这就是她这就是你,这就是我,我们都不同。
美丑也好,高矮也罢。
我们都不同。
不同的无奈,相同的去向。
我们要面对人生最后的终点。
春去春又回来,时光为我见证。
文章引用自:
近来周公子的小脸曝光率很高,从《红高粱》到《撒娇女人》到《早更女友》,电视电影的屏幕都占得满满的。
还记得很多年前《李米的猜想》,周公子把一个女人的等待刻画到疯狂。
又想到12年前的《橘子红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呆在有爸妈在的家里守着长虹牌老电视一集一集的追完了这个剧,印象里整个画面是灰色的细腻,言辞是纯净的华丽,黄磊叔叔还是安安静静的文艺美男子,具体情节倒是忘了许多,于是现在重新找了来,再看看这橘子,是怎样的红。
李少红导的戏都较之女性视角,譬如《大明宫词》,语言如诗,格调唯美,让人在一个早知道结局的故事里揪心,直至走到悲伤的尽头。
有句玩笑的话说,红着红着就黄了,黄着黄着就绿了。
用来概括这部剧,单以老爷为中心来讲,到是很合适。
三个女人凑一块,围了一个老男人,有的为了挽回,有的为了报复,有的为了偿还另一个女人的所谓恩情。
原本就是出荒唐的闹剧,而长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所有的荒唐又都变得合了情理。
在我看来,整个故事里,老爷倒是最坦诚的,他坦诚的谋杀了三个女人的爱情。
大妈用她慈爱的表象守护着她的破碎幻觉,嫣红是得不到又恨过了头,大伟是一个仅有爱情的傻瓜,宛晴和沛凡是两个旁白,娴雅是一剂催化剂,而耀辉则是一个矛盾又痛苦的空想家,终究,过于理智的秀禾用死亡终结了这场无休止的哀怨,成全了一个旧家族可怜又可笑的荣耀。
突然想到琼瑶阿姨的调调,说起来,这就是一个破碎的我,要怎样去拯救一个破碎的你。
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以爱之名,好像所有的对错就都可以没那么绝对。
总有不该爱的人,隐忍到自己都觉得无趣。
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无果,就搁在那里,假装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就像以为你是因为下雨才不来,就像那句藏了整夜的情话,终究在心里筑成了坟,安安静静,绝口不提。
剧中大妈说:从有情到幸福还有很长的路。
而这条路,年轻的我们总是不知道如何去走,总要把最好的纯粹消磨殆尽,才懂得幸福的方向已然经过在那里。
所以才有后来时时在忏悔,我们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一旦错过就不再。
自古追求感情的人那么多,而真正得到幸福的那么少,做过的梦都不算了,帷幕拉上时有苍凉的声音唱:春去春又回来,花落花又开。
每一阕都是无奈的啜泣声。
时光会为每一个人见证,不论爱与不爱,或者都与某一些幸福无关了。
从年少无畏到成熟谨慎,感情牵扯上太多的附加值,来不及心动,又从头喜欢,岁月已经可以用上余生来计算,那么月老老先生,你就不要再拿我的红线去织秋裤了吧。
爱是一场误会,痛是一种修为。
就用剥开一个橘子的时间,原谅所有的不对。
晚安,梦想。
PS:背景音乐,张学友《时间有泪》。
全程心疼秀禾,以及这部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对于老爷这个本该是最大反派人物的处理,他的人物和性格非常饱满,你可以完全理解大太太和二太太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他的思想既开放又保守,为人处世也带着符合身份的风度翩翩,非常真实,这是在其他剧里不常见的,看到后面你会觉得这部剧没有那个人物一定是错的,最大的错误是那个时代,能明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压抑和恐怖,现在剧的恶人一定是浮于表面的丑恶面孔,主角一定是伟光正,比起现在的流水线生产般的电视剧,以前的老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影视作品
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十四年后的我在昨晚刚刚看完。
夜里辗转了半个晚上,在着翻云覆雨的意境里睡去了。
一大早,就找来原声带来听,最后还是决定在这里写下点感想。
如果那天不与耀辉相遇,是不是飞不起来的风筝就会一直被困在这巷子里。
巷子里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到了田地里,到了长满芦苇的小河边,在与疾风的搏击中才能升上天空。
秀禾,你娘想告诉你的是——与这个人,离开这个巷子。
你没有,你甘愿为了你的恩人回到了巷子中去,去做那个不会飞上天空的风筝。
还记得那天你喝醉了,与耀辉坐着小船,你幽幽的唱到:一江水耶 流不完 流呀流呀 望不到边 小小船儿 水上飘 小呀小妹妹 坐在船上面歌声悠扬,你笑靥如花。
之后,你们带着花环,走进橘园,趔趔趄趄中,你帮耀辉扶正了一下头顶的花环,互送简单的赞美。
多好的一个梦啊,你说,这是你最快乐的一天。
当时,橘子正红,你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那天,天欲雨。
你在咖啡厅里说耀辉怯懦,也正是那天,耀辉追出去找你,在细雨中对你说了他爱你。
你们相拥,决定把这一切告诉大家。
只是,时局如此弄人。
你怀了耀辉的孩子,耀辉在痛哭中告诉你,他要走了。
你们最后深深一抱,如此,便只能相望了。
你决定在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开容家,离开这个困住你自由的巷子。
只是你没能离开。
不,你离开了,你离开了容家,离开了巷子,离开了耀辉,离开了这个让你痛苦了一辈子的社会,你去了你娘那里,记得问一下你娘,为什么那天偏要让风筝飞起来。
或许,从你和耀辉一起种兰花时,便注定要如这兰花一般,在这个永不停歇的雨中凋零。
请再赐予我朝荧屏一个那时的黄磊。
那天与人聊起黄磊,我说我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黄磊,那人说:“哦,黄磊啊,挺喜欢他在《婚姻保卫战》里的许小宁,好逗。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用“好逗”来形容黄磊。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男孩由文艺青年变为家庭煮夫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在荧屏上我觉得有些许伤感。
中学的时候“文艺青年”一词还没有流行开,只觉得黄磊有种特别的气质,不知道怎么形容。
当然他长得很好看,但是他一出现不会让人往外貌那儿多想,所以不是帅气。
是气质?
儒雅?
文质彬彬?
好像都不是。
后来当我知道“文艺青年”这个词的时候,这四个字已经不是什么美好的意思了,黄磊也完成了荧幕转型。
第一次知道就是这部《橘子红了》,他和迅哥儿迷死我。
后来又看了《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当时小,没看懂,都不知道周迅演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
后来又有和刘若英的《似水年华》,还有没看过的《四世同堂》。
这中间有一部《家春秋》,宣传的时候说是黄磊,陆毅,李小冉参演,黄磊演觉新,到现在也没有频道播过,我还是在网上看的。
那时还单曲循环《年华似水》很久,“年华似水,匆匆一瞥,莫忘那天,你我之间”(原来是“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果然是好久不听了)。
现在听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文艺了,现在文艺的文字可多可多了。。
后来知道黄磊是演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就是《命若琴弦》)出道的,是《我想我是海》的原唱,在台北飞碟电台的有个节目叫《黄磊时间》,好一个文艺青年啊。。
现在的荧屏充斥着各种花样美男,身为阿姨的我也只能欣赏欣赏他们的容颜了。
居然不能放图,本想放那张《我想我是海》的专辑封面的,虽然现在看很二,但是特有那时候的文艺范儿。
(次啊!
我白打了那么多字,点添加评论的时候忽然断网,返回什么都没有了!
重写啊!!
)
一、秀禾
秀禾(图片来源:豆瓣剧照)秀禾以死为结局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想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一个人活着不是只有爱情,秀禾嫁给老爷,一半是被逼无奈,一半也是她自己应下来的,因为她的良心世界里背负着对大太太的感恩。
她可以不爱老爷,她可以在老爷要成全她时向他坦白一切,如果那个时候她为了报答太太忍了下来,那她就不应该后来因为自己的爱情背叛了老爷,背叛了太太。
也许她只是不甘,不甘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不甘自己在这个主张自由恋爱的思潮里只能成为为别人生孩子的工具。
而耀辉恰好成了她反抗这种不甘的最佳对象。
秀禾是这部剧里除了大太太之外裹着小脚的女人。
其实从这里也暗埋伏笔,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注定和这小脚一样,为了世俗,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她是第二个大太太,但是她的命运却又比大太太稍微好一些。
因为她时刻都清楚自己的想法,不会像大太太那样自我蒙蔽。
二、耀辉
耀辉(图片来源:豆瓣剧照)与其说他是一个追求新思想的年轻人,不如说他其实是一个被新思想毒害的旧时代人。
他从小跟着大哥大嫂,说他不沾染半点旧思想、旧习气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他顺从大嫂的意思娶秀禾进门,从他几次为了照顾大哥的感受而不敢说出自己对秀禾的感情,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来,他的骨子里也有旧思想的束缚。
但是在新思想的冲击下,他又想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想冲破重重阻碍与秀禾在一起,哪怕她是自己的嫂子,哪怕道义摆在那里,他也要不顾一切地放纵一回。
他的怯懦和违背道德底线的乱伦正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冲撞下产生的。
怯懦是因为旧思想在作祟,不惜背叛大哥与秀禾一起放纵是新思想在作祟。
因此在两种思想交织、折磨下的耀辉,许多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很令人喜欢。
三、大太太
大太太(图片来源:豆瓣剧照)如果这部剧要讲述的是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中女人悲惨的一生,那么大太太理所应当可以是这部剧的女主。
她才是那个被旧思想、吃人的礼教束缚了一辈子的女人。
她也有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是老爷,她其实也有和秀禾一样想要勇敢追求爱情的心,可是要守好一个妻子的本分的她只能牺牲她的一辈子,守着那坐空荡寂寞的房子,守着那片寂寥的橘园。
她用一辈子守护着她的爱情:老爷、老爷的橘园,还有那间空荡诡异的大宅子。
因为这些都是她唯一能守住的。
从她的一言一行里都可以看出来,她的一辈子都被一个叫“规矩”的词束缚着:女人必须三从四德,这是规矩;嫁了人就要安分守己,无论他爱不爱你,无论你爱不爱他,这是规矩;女孩子不能读太多书,尤其是那些讲爱情的书,这是规矩;作为一个女人,一定要为丈夫生孩子,否则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因为这是规矩。
就是被这各种各样的规矩束缚着,使得她有一颗现在看来执拗得近乎变态的心理。
可她只不过是一个在旧时代旧思想里成长出来的女人,她有什么错?
在她的周围,所有人给她灌输的都是这样的思想。
她何尝不想要书里那样的爱情?
可是她的一生就像她裹的小脚一样,已经被束缚了,已经畸形了,很难再变回来。
因此她把这些执念和不甘强加在了另外一个女人(秀禾)身上,来分解她内心深处的不甘,渴望把她变成另一个自己。
四、老爷
老爷(图片来源:豆瓣剧照)老爷的性格,也是整部剧的悲剧之一。
如果说这部剧里的老爷是一个丑陋、卑鄙、好色、一无是处,只有钱的又老又丑的老男人。
那么秀禾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悲剧。
而这部剧里的老爷其实有很多优点,最重要的是她对秀禾很好,而且在起初秀禾刚嫁给他时,并没有强迫秀和。
而正因为这样,后来秀和和耀辉的背叛,才使他成为了这部剧里又一个悲剧人物。
二太太的背叛让他怒,是因为二太太冲破了他的底线,践踏了他作为一个爱面子的男人的尊严,而并非是爱。
但是秀禾的背叛却令他真正的伤心,因为她对秀禾有爱。
其实老爷一直都很明白,只有大太太对他最真心。
这一点从遗嘱可以看得很明显。
老爷一直想要个自己的儿子,这是整部剧一个很核心的导火索,从一开始就看得出,但是遗嘱里,首先提到的是大太太,即使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生过一儿半女,但是老爷仍然把橘园和祖宅分给了她,这是这么多年来的歉疚和感激。
而二太太,如果她生了孩子就给,如果没有生则什么也不给;还有秀禾,如果能够生下她的孩子他就给,否则也同样不给;而耀辉,继承遗产的前提是必须和娴雅结婚,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老爷即使很爱秀禾、耀辉,但是对于他们对自己的背叛也是有芥蒂的。
毕竟没有一个男人可以忍受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做自己的妻子时与别人背叛了自己,何况那个“别人”还是他像儿子一样疼爱的弟弟。
并且老爷是一个极爱面子,又活在新旧思想之中的男人。
五、宛晴
宛晴(图片来源:豆瓣剧照)宛晴,是整部剧中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又或者说他是秀禾和耀辉这段悲剧爱情的解释者和推动者。
她是一个大肆宣言新思想的人,但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新思想。
我并非出生在那个时代,但是我相信那个时代宣言的新思想不是只有爱情,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
而宛晴的新思想里只能看到爱情,这大概来源于她的那些小说,又或者是导演只为了突出爱情而有了这样一个人设。
因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矛盾。
她爱大妈,她不希望任何人伤害那个如亲生母亲一般的大妈,但是当秀禾因为自己的爱情背叛了大妈的初心时,她选择帮助秀禾追寻自己的爱情,那个时候的她完全忘记了大妈的感受。
她爱大伯,但是因为大伯对大妈常年的冷淡和无视,她又恨极了他。
她没有好脾气,也没随机应变的灵气,就在旁边干涉着别人的爱情。
六、娴雅
娴雅(左)(图片来源:豆瓣剧照)娴雅,是这部剧里最理智的人。
她有新思想,但是她也不完全无头脑的与旧思想反抗。
在爱情和理智面前,她选择了后者,她才是那个真正理解新思想的人。
所以在耀辉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秀和时,她选择了离开,离开这段错综复杂,说不清的感情。
相比耀辉的剪不断理还乱,我更欣赏娴雅的理性洒脱。
她肯定自己爱耀辉,她也明白耀辉爱着秀禾,她渴望得到耀辉全心全意的爱,所以她选择离开,留给耀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她和秀和的感情。
而她的离开,也恰巧是整个悲剧的触发点,看似这场悲剧和娴雅没多大关系,但其实如果娴雅还在,耀辉和秀禾就不会有机会背叛老爷。
所以娴雅的离开,一定程度上给耀辉和秀禾的这段爱情制造了机会。
七、二太太
二太太(图片来源:豆瓣剧照)其实她爱的人或许一直都是老爷。
但是她也不仅仅只想爱老爷,她也爱钱。
剧中一开始就介绍了她的身份是交际花。
那她是见过世面的,见过很多纸醉金迷的生活,她也清楚,在那个年代里像她那样的女人是很难得到真正的爱情的(也许那个年代里许多女人都是这样) ,所以她也把眼光放在了金钱和物质上。
她太渴望拥有老爷的爱了,所以一开始她一直在为自己不能给老爷养育孩子而自责,她想讨好老爷,想要留住老爷,所以她想要孩子;在听说老爷在乡下取了三太太,并且很宠爱她之后,她又气又怒,也开始感到焦虑了。
而为了留住老爷,她也和大太太一样,想从秀禾那里入手,留住秀禾从而留住老爷,因此她到乡下去接秀禾。
但她没想到的是恰恰因为秀禾的到来,让她与老爷最后仅存的感情慢慢地支离破碎。
而那个与她有牵扯的吴大伟,只是在她被自己心爱的男人抛弃时给予她温暖和慰藉的男人。
她从吴大伟那里得到了老爷没有给过她的爱情。
一个女人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是最容易被突如其来的爱情和温暖吞噬的,吴大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步一步占据了她的心,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二太太知道,她从老爷那里已经不可能得到爱情了,所以她开始把希望转向金钱,开始报复那个她曾经爱的男人。
在听到遗嘱的时候,她嘴角的笑足以说明这一点。
不得不说,这部剧的演员演技挺好的,一个神情就能表达人物的心理。
这和她学着谈生意时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她学着谈生意是为了挽回老爷,让老爷觉得她有价值,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老爷,而后来就只是为了金钱了。
(刚看完《橘子红了》那会儿,心潮澎湃写下了这些,还有一部分没写完被搁置了,本来打算不发出来,今天偶然间看到这些字觉得挺不容易的,第一次写这么多字的剧评,于是下定决心发了。
ps: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
)2019年5月2日
不得不感叹荣信达黄金时期的黄金组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和声指美指,所有人都是高手,出招稳准狠又不露声色。
高手云集之下才出得来这部里程碑式的电视剧:没有一句台词、一帧镜头被浪费,大到剧本小到景别都在铺陈氛围,开篇不过五分钟就奠定了奇诡沉郁的基调,凄凉甚至癫狂,极致到近鬼近妖。
所以我说李少红的风格像奶酪,爱的人爱死它,不爱的人得绕道儿。
爱奶酪这件事到底需要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所谓“门槛儿”略高,门槛儿都过了,爱的应该就是真爱了。
不爱奶酪这件事呢,简简单单,没啥理由。
我对不爱奶酪的人们尊重也理解,但我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大概是在跟风拒绝,道听途说奶酪不好,于是尝都没尝过就拒绝了奶酪。
不管爱不爱奶酪,我们都至少要承认,在咱们这个出品望去一片正气凛然的影视圈,少有人敢特立独行,做出来的作品锋利又冒邪气儿,仿佛鲁迅与爱伦坡相结合。
而创作团队手上有金刚钻,活儿能真做出来的,就更少。
螃蟹好不好吃先放一边儿,我们得认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敢的人。
真的,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类型片,一个标签就把人拍死在爱情或者国情里,看个戏因为伦理问题吵成一锅糊粥。
更有甚者,我得奉劝您,别一句“鬼片”就否定一切,认为这部剧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努力,是在和爆米花恐怖片儿对标。
我想,拍摄《橘子红了》的过程,或许像民国骚客写杂文,平淡了容易变流水账,激昂了却很容易落入鸳鸯蝴蝶派的窠臼。
想拿捏好分寸,外人看来容易,内里却实在是很考修为的功夫。
充满电影质感的日常琐碎,像是英国女作家们擅长的小说,你一言我一语,岁月就安静地过去,一切都貌似平静无波。
可平静无波下是从开局就在涌动的暗潮,细水长流里早有冷峻的险峰,异军突起,呼之欲出:那是命运与时代作弄下的人心,是莎翁《奥赛罗》一般不可逃脱的古典悲剧内核。
一腔热血、稚拙天真的古沛帆和宛晴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辉和娴雅。
被现实磨去锋芒,梦想无奈而必然地破灭的荣耀辉和娴雅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华和美菱。
而做了“吃人礼教”的帮凶,害人害己,可恨可悲的荣耀华和美菱们,多少年前,也都是年华正好,正澎湃扬帆的少年少女。
新与旧不断迭代,也不断碰撞,世事如一个可怕的漩涡,饕餮一样吸入多少无辜的人,却不过不断重复着自我———这样一个可怖的变化着的深渊里,又有多少个不知名的“秀禾”呢?
橘子红了,年年岁岁的红,旧的正落在地里残腐,新的又一轮红日一样在枝头上升起。
这春去秋来,正好像一代代旧的人们老去,一代代新的人们降生,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改变,希冀着不同,然而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无奈的、看得见悲剧终点的路上,被命运推搡着,磕磕绊绊地前行。
我在一天之内看完了二十五集中的二十集。
后五集看的分集剧情介绍。
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是拍的不好,恰恰相反,这是我最近补的国产剧非常出色的一部剧。
具有浓厚的导演个人风格,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影片无处不在的对细节的把控。
虽然节奏稍慢,但是电视剧可能受到很多方面影响,比如二十集的剧本最终剪成了二十五集等等。
但是这都不能掩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好剧,这部剧让我真正认识了李少红这位女导演的功力。
因为我越往后看,就越知道最后的结局,越是把自己带入了主角的世界,为主角的不作为叹息,也为这个悲伤的故事。
即使继续看下去,也不过是继续看剧中人物苟延残喘,因为什么人会做出什么决定,在剧情的推进中,导演已经清晰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一部好剧对比狗血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的性格都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没人会突然转性,而一部好剧里的人物行为是有逻辑性的,一个人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都包含在他的性格中,是经得起推敲的,万万不会出现狗血剧里人物性格动不动大变,坏人一秒洗白,都是纯扯淡,笑笑就好。
聊这部剧,就一定要先聊聊一切的起点,也就是故事开头楔子里的两人———大哥耀华和大太太。
这两人是故事的奠基人,也是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故事里每个重要转折,结因这二人而起。
故事的历史背景定位于民国初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中国正经历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时期,上海成为有名的大都市。
大哥耀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带上家当独闯商海,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从此发家致富,使容家一跃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而大太太则一直留在了乡下,看守荣家乡下的家业 橘园。
耀华在城里站稳跟脚后,便从此扎了根,还娶了一位交际花做二房姨太太,而耀华最在意的事,在于想绵延自己家的子嗣,然而大太太当初无法生育,如今的二太太也一次又一次的带给他空欢喜。
大太太守着橘园,却等不来自己的夫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与自己年轻时非常像的少女秀禾,于是千方百计把她带回了容家,从此,拉开了这场悲剧的帷幕。
人物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一个人不仅代表他自己,更是某个时代某种形象的一个缩影。
而耀华,恰恰代表了那个时代封建家长的形象。
耀华不关心每个人到达在想什么,或者想要什么。
他真正关心的,是这个家族的兴衰,是容氏这个姓氏是否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其他的一切,都是陪衬。
耀华的家长形象还体现在他对身边人所要求的绝对的控制上。
他不允许出现他控制以外的事,就像大太太监视他和秀禾圆房,就像耀辉迟迟不与娴雅完婚。
每当这种事出现,他便会出面重现树立自己的威严,作为家长的不容挑战的威严。
而他最在意的,也是自己的面子,当耀辉在众人面前让自己下不来台时,耀华皆暴跳如雷。
当他知道自己被二太太带了绿帽子时,依然谁也不说,将二太太愤怒的赶出门外。
耀华是一个披着新式外衣的封建形象,身上掺杂着封建家长和典型大男人的气息,他认定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一旦有人挑战,就猛烈的还击,继续将你压迫在家族的牢笼下。
而女人,更是地位远在事业和名望之下的一件事物。
即使他对秀禾动了真情,但他却不爱秀禾,因为他情愿为了家族名声而让耀辉秀禾痛苦一生。
耀华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为了所谓的家族,可以牺牲一切。
而大太太,则是一个只爱耀华的人。
爱到她已经为了抓住耀华的心,私自为他取一房姨太太,想通过孩子来获得耀华多一些的关注,哪怕是附送的。
大太太和耀华是相对应的,是封建家族最典型的女人形象。
为了丈夫付出一切,对自己比耀华大五岁以及不能为容家绵延子嗣怀有深深的愧疚感。
以及不甘心。
不甘心耀华被城里的二姨太抢走,不甘心耀华不再留恋橘园的事实。
大太太寻求改变,而这个契机,就是秀禾。
大太太精通封建礼教以及人情。
她用情与义紧紧的捆住了秀禾,让她成为容家一分子,让她忍受与耀辉的感情,一步步把秀禾推向火海,每当秀禾挣扎或快脱离的时候,就狠狠把她拉回去。
大太太口口声声说爱秀禾就像爱自己的女儿,然而,她爱的不是秀禾,她爱的是秀禾身上自己重获关注的可能,和可能降生的孩子对容家的意义。
大太太太过自私,自私到几乎摒弃了所有人性,为了自己和容家死死的抓住秀禾不放手。
我在这部剧真的恨过两个人。
一个是大太太。
一个是耀辉。
耀辉,一个注定在矛盾和挣扎中过一生的男人。
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接触过新思想,但每每面对家族情感和礼制时,耀辉总在犹豫不决,他不敢做出决定,他永远要顾虑所有人,每个决定都是双刃剑,必然会伤害到其中一边,而耀辉却永远在徘徊,在拖延,不敢去正面面对。
于是,他的软弱伤害了所有人。
这部剧很好的一点在于,导演知道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在想什么,并且,她切切实实的给出了解答,并且是通过剧中人之口,正面回答问题。
当耀辉和秀禾在咖啡馆争论耀辉是否懦弱时,秀禾一遍遍陈述耀辉懦弱,甚至胆小如鼠。
耀辉猛的站起来,想要说出自己一直想说但没说出的话,但浮现在脑海的却是大哥对自己说的话,耀辉又一次软弱了,他不敢,他怕伤害,却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只不过伤害的对象不同。
最后秀禾跑出去,耀辉还是在吴大伟的提醒下才追了出去,对秀禾正式表白。
耀辉连剧中最让我感到一点感动的行为都需要助力。
这绝对是导演刻意为之,耀辉如果是全凭自己去追自己的爱情,那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导演设计了这样的剧情,也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场爱情,必定因为耀辉的软弱而不得善终。
抉择,可能会伤害一边。
不抉择,伤害的却是所有人。
耀辉和秀禾不是没有机会,相反机会太多了,从当初在乡下,耀华给过他们机会,耀辉因为软弱,失去了。
在城里,他有无数机会带秀禾走,但是他选择为了所有人开心继续伪装下去,永远让秀禾再等等,给他一点时间。
只满足于和秀禾偷偷在咖啡厅约会,甚至最后摊牌后,大哥不接受,耀辉竟然依旧屈服于大哥的威严下,屈服于家族的名誉下。
耀辉的悲剧不能全然归罪于时代的原因,耀辉的悲剧是自己亲手铸造的,他毁了容家,毁了秀禾的希望,也毁了娴雅的幸福。
如果不能兑现,就不要轻易给承诺,更不要给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对未来的希望,因为那样会比杀了她还难受。
我为什么这么痛恨耀辉。
因为我们总在期待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却亲眼看到它一点一点的因为一己的懦弱而失去。
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糟透了。
秀禾,一个让人心疼的女人。
一开始只是个为了报恩嫁过去以为人生就此终了的故事,终究因为认识了一个错的人而抱憾终生。
如果不是那天耀辉捡到了自己的风筝,如果掀盖头的不是耀辉而是耀华,如果没有读那本《觉醒》,如果,如果,如果。
秀禾的人生充满了太多如果,偶然,变故,秀禾也从最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家少女变成在城里也能来去自如的三太太,但秀禾依然是秀禾,就像她始终穿着的旧式服装一样,即使她读了那么多新书,新思想,她也明白了女性一定要独立,但她依旧逃不开恩情的束缚。
这就像大太太在她身上打得一个死结一样,她挣不开,逃不掉。
但是她还抱有一线希望,是她爱的那个人给她的。
一个人挣不开的结,两个人就能。
一个人做不了的决定,两个人就能。
只可惜,她爱上的是一个不该爱的人,耀辉不能救她上岸,只能两个人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剧里面,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配角。
一是娴雅。
娴雅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没具体看后五集所以是在刨除这个的基础上写的)。
年轻,知性,乐意帮助别人,敢爱敢做,更没有一些小心机,即使在她明知道耀辉喜欢上了秀禾的情况下依然无私的帮助秀禾。
娴雅还有一双敏锐眼睛,当耀辉频繁说我爱你的时候,当他们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娴雅都能冷静的抽离,去思考这段感情,并依然踏上旅途去探索自己的内心。
娴雅的形象实在太过完美,完美的甚至不真实了。
所以她在这整部剧始终处于一种客观又抽离的状态。
还有一个,是吴大伟。
吴大伟如果在离婚律师类似的这种剧里往往是一个人物性格薄的就像纸的的反派人物,但是在这里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他敢爱敢追,只要确定了他真的爱她,即使自己经济拮据,也不怕为她尝试,他是耀辉的一个反面,导演刻意立了这样一个人物,来和耀辉形成对比。
在一样的地方工作,相近的年龄,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但是大伟勇敢的去做了,去追求自己所要的,而不是屈从于世俗眼光。
并且大伟是一个内心磊落的人,他帮助嫣红却不求太大的回报,无意看见秀禾和耀辉,也无意告密,最终被嫣红告密。
大伟做了耀辉做不到的事,却遇到了一个不爱他的人。
真是造化弄人。
从开头阴沉的开场,整部片子阴沉的色彩基调和贯穿全篇的类似挽歌的女高音吟唱,以及沉重的配乐。
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悲伤的片子。
我对耀辉充满期待,期待他拯救秀禾,拯救自己,却被他一次次的隐忍和退让磨光了希望,秀禾的希望也正是这样消失的。
微博上@耳帝在我是歌手三韩红夺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韩红夺冠,难道不是我们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就预料到的结局吗?
那为什么我们还会一路看下去,并在最后揭开真相的那刻还有所期待?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结局,但却依然不甘心于传统、权威、世俗的规则与伦理、命运的剧本与掌控,希望贫瘠的生活能在最后关头反转出一点新意啊。
”因为我们有期待,所以才会有失望,但即使失望,我们依旧怀有期待。
我们之所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因为在电影电视剧里我们经历了他人的人生,通过一次次的认识与反思,我们才能更好的过这一生。
道理不是用来听,而是自己去做的。
分割线---在床上用ipad打的...累死我了...
真难为观众
节奏太慢消受不起
那种感觉啊,心碎。
这部必须打一星
唯有死亡带给了我们真诚的勇气,富贵名誉都可以粉碎那本以为可以坚守的爱。21世纪了,依旧在上演橘子红了。
周迅美……
画面不错。。。
这造型多适合演恐怖片啊~~据说这片子里有林申?哪个路人甲是啊~~
周迅,是某种程度上的阿加妮
画面很唯美,关键是最后一集
闷啊!
算是大陆不错的电视剧呢~~风格诡异的我喜欢。
黄磊
没有看懂,压抑
黄磊和周迅的搭配,当年的我觉得很有爱。
不如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省不少时间。
从头看到尾,喜欢,童年回忆,经典,伴随我的学生生涯
我就觉得特别诡异
衣服很美
剧情不大吸引我,我还能记得看过,美指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