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和洛奇塔
Tori et Lokita,两小无惧(港),有你就是家(台),Tori and Lokita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主演:巴勃罗·希尔斯,姆本杜·乔利,克莱尔·博德森,夏洛特·德·布鲁因,蒂伊门·戈瓦尔茨,娜德吉·韦德拉奥果,巴蒂斯特·索尔尼恩,阿尔班·乌卡伊,马克·泽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对“姐弟”移民欧洲,齐心面对困境与挑战。贝宁小男孩托里(巴勃罗·希尔斯 饰)和喀麦隆少女洛奇塔(姆本杜·乔利 饰)孤身离开非洲前往比利时,冀盼能展开新生活。无依无靠的两人却因为偷渡他乡,无法顺利谋生,只得在收容所、黑市、餐厅等地辗转流浪。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他们还是想尽办法在陌生环境下辛苦生存,齐心合力面对新生..详细 >
通过边缘人物以小见大,达内兄弟的剧作总是看似平淡,但往往在开头就下了一个钩子,让观众迅速和人物站在一起,在较短的时长内一气呵成。依旧保持着手持镜头的至高水准,剪辑干净利落毫不拖沓。
真佩服这对老兄弟的创作能力,75周年大奖实至名归。
断梗飘萍蒲公英,夹缝求生。行人车马踏碾之,路无尸骸。
通过一起事件反映某个社会热点矛盾,叙事主要手法是悬念+移情,因为要移情,弱者主角必须简单化地向善,大体来说就是原教旨的人道主义美学。可即便从这套手法来看,结尾也是有问题的。更好的移情手法,是镜头缓慢移动后定格在毒贩子背影,形成一种主观视角——我们这个社会的敌人在此——后就此结束。现在这样的处理手法,后面小男孩杨德昌式的朗读法是画蛇添足。另外哪怕不在欧洲生活,有一点也能感同身受,像达内兄弟、肯洛奇这些导演的作品,欧洲电影节的评委要是不给奖,内心肯定是有负罪感。
我看之前期待了好几天…我在期待什么
达内兄弟还是那么擅长拍边缘的可怜人…这片子像一块板砖狠狠地拍在心上。可以一切却很平静,在那间屋子外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些在叶子里汲取快乐的人,从来都不会想到,因为这几片叶子,一个女孩用尽全力不惜出卖自己仅剩的身体,一个男孩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fusion
有一瞬间,我以为我在看肯洛奇。
画面内外空间的拉结构成了一种稳定持续的悬念感,装配更加简洁的视听实现了高效流畅的叙事,同时丧失的是人物的个性及其在某种境遇中的情绪释放和所面对的道德选择,只能说达内这次以一反常态的外部视角和悲惨结局拍了一部普泛的移民电影。
达内兄弟的电影都是那样的,平和稳定中寻求情感爆发,这次又搭上了少数族裔和移民,题材上占尽地利人和,电影想表达的东西都是好了,但台词写的有点飘忽,他们只会写现实里忧虑的一面,放在孩子身上,几部电影里都让我觉得沉重得有点违和,总的来说属于那种不推荐,但看了也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的社会片。
第75届戛纳电影节75周年大奖。导演的社会关系(非法移民)电影,达内兄弟后期电影,依旧是最后一刻的反转。
最好的达内之一,最不一样的达内没有之一。
前半段其实很好,水准在那儿,观众跟随着纯真的儿童穿梭在罪恶阴险的毒品世界,引人思考的部分很多很多,可惜结尾走了下坡路,剧情上实在漏洞百出啊,而且竟然还借小男孩之口直接点题了!受不了生硬点题啊,好好讲一段故事,让观众各自发挥联想,去理解,去探讨答案原因和解决方案不好吗
20年前的罗塞塔,2022年的洛基塔
结局打枪的电影都像是恐怖片一样,总觉得电影应该结束在托里从匿藏处走出的那一刻。2023.6.12上海影城
当代暗无天日的大麻种植园里的女黑奴,处于社会底层的底层,承受毒贩的剥削和欺压、偷渡组织的剥削和欺压、性剥削以及供养原生家庭的重担,险象环生的出逃,以及逃不出的命运,沉重得几乎无法呼吸。
唉…
观影旁边坐着一对母女,女儿十岁的样子。母亲一发现有暴力色情的情节要上演了,就立刻遮住女儿的眼睛。“这个不能看”。直到片尾女主突然被枪杀,一切戛然而止,母亲也预判不了了,女儿应该接受了一次震撼教育。所以啊,能被预判的就不是现实主义了。
【3.0】实在没看出来和以前的达内兄弟作品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黑人演员不觉得他们演的角色很蠢吗?还是说他们觉得这样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