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看漫画的年纪好像已经有一个世纪了。
原著的漫画我没看过,也许看过就不会喜欢电影了。
一般搬上银幕的都没有了原著的细腻,尤其反映在细节上!
看这出戏的时候,哭了也许是眼泪控制得太久了真羡慕娜娜和奈奈还可以追寻自己的梦追逐着自己爱的那个人,不管身上是否带着伤带着痛女孩子的这份执著就可以让好多男人汗颜为了爱的人,女人可以去改变可以把琐碎的事情当成是乐趣男人为了新的脸孔就可以把以前的海誓山盟和承诺抛诸脑後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希望给自己的心保留着一块美好的角落把真实的自己留在这里Wish everybodys' dreams come ture……
喜欢的电影,两个女生映射着人性的两个面。
两个名字发音相同的女孩娜娜与奈奈,一個摇滚内敛,一個温柔可爱。
偶然的相遇,她們成为好友,一起住在一间白色的沒有电梯的七楼房间,房间号码707。
而707的日文发音又与娜娜一样,于是两人从陌生到相亲相近,一起经历了彼此的爱情,也一起分享了爱里的痛与成长。
而一直让她们从不灰心的,是彼此的友谊和梦想。
喜欢娜娜,独立、坚强、执著、内敛甚至有一点冷酷的女孩,喜欢穿黑色,又极度得自我保护,并坚持想要靠自己的歌来养活自己,用奈奈的话说“比起恋爱她选择了自尊”;而奈奈,温柔、可爱、热情、柔弱,像很多普通的小女孩,追星、撒娇、爱情至上,直到理想被破灭才终于醒悟,娜娜说奈奈像小狗,“虽然很亲切也很顺从,但又超级麻烦”;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火车上不期而遇,又因看中了同一套房子而住在同一屋檐下,这样的两个女孩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也终于都找到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娜娜,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能站在大舞台上的摇滚歌手,所以甚至为此放弃爱情;而奈奈,只是个迷茫的小女生,想成为一个能嫁给爱人的新娘,直到失去的这一切的时候才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当然,最后是个快乐的结局。
娜娜,坚持了她的理想,也找回了她的爱情,是奈奈告诉她“一味的赌气,幸福是会溜走的”;而奈奈,也因为娜娜,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要有个目标,在娜娜和莲和好的那一晚,独自一人,终于有勇气将男友的电话删去,眼底有着一种坚定。
但终究还是个小女孩,当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乐队乐手为自己开门说“欢迎回来,奈奈”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那是娜娜给她的美丽的梦。
电影从一片白雪开始,那是莲要离开娜娜的那个夜晚;又在那间白色的屋子里结束,温馨浪漫满载梦想。
这是一个很单纯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可是也是因为这种纯粹,所以更加被感动。
爱和友谊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参杂着许许多多的条件和利益,那样简单的只是勇敢去爱去追自己的梦,真的好珍贵。
“NANA=世上的另一个我世上的另一个我,不只是为了简单的寻找一个相同或者相似的灵魂。
少女们自言自语的青春里总会渴望着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如果当初也能像对方一样坦率或者坚强,会不会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所以在频频回顾的同时也在默默的祝福,祝福着另一个自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不太久以前看过的一部漫画,当时还在连载中,现在据说已经连载完了,有机会一定要找过来好好重温。
刚刚看了同名电影。
中岛美嘉和宫崎葵,就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娜娜与奈奈。
nana,你还记得我们相遇的那一天么?
nana就像一只孤单的小野猫,有着高傲和任性的外表,只是我知道,那背后有着无法治愈的伤口nana,我一度很羡慕你,觉得你那样很帅,可是那样的你,应该也是很疼很疼吧。
电影嘎然而止,像我没有看完那本漫画一样,影片并没有过多的交待nana之间的感情,这世上另一个我,不一定容貌相似,不一定性格接近,可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永远互相看着对方,为对方每一次跌倒心疼不已,为对方每一次的努力付出默默祝福。
单就电影本身而言,拍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每次音乐响起,都有一种悲伤的温暖,即使是在北国的雪地里,即使是在离别时刻,都有一种淡淡的希望,那是娜娜坚定的梦想也是奈奈对爱情的执著。
突然很期待看后来的故事,虽然,影片终结在nana的拥抱和幸福的哭泣中。
虽然以后的日子虽然一样过得乱七八糟,还是希望编剧能忠实原著的拍后来的故事,因为希望看到两个灵魂的契合。
唯一受不了的是莲,,,松田龙平,想想他在恋爱写真中文艺小青年的形象唉~自毁形象。。。
我是实在接受不了“视觉系”的男生,女生像娜娜(中岛美嘉)这样滴勉强接受,“视觉系”的庞克也接受不了。。。
有人说中岛美嘉与娜娜的相似度达到95%了,同样的苍白且瘦,敏感,冷傲,但是有非常的才华和力量。
配合相同的造型(曾经有听人说过把矢泽爱的《nana》当时尚杂志看滴。。。
)电影服装师非常敬业,他甚至找到了一条和漫画中娜娜初见莲的时候穿的红色长裙一模一样的裙子,真是。。。
两个女子,惺惺相惜.原谅我没有看过原著的漫画,对很多地方的文化,或许我知道它好,但是我喜欢被一股力量把我击中的感觉.比如,
我是先看的原著漫画,很喜欢!后来听说了出电影版的,马上去看了,还是在网吧看的.看了之后真的很让人郁闷,头不头,尾不尾的.与原著相差了太太太多了.为什么制成电视剧版的,电影版真的无法表达出原著要给我们传达的感觉.年轻的女孩都清楚同龄女友的重要性。
有些事情不能找男友讲,找父母讲,只能同她讲.成长路上的每一次侧身,每一个拐角,每一次蜕变,我们都替对方记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是我们自己。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在被男人欺骗的时候,幸好你还有一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她体会着你就像体会着自己。
她在你需要的时候抱紧你,不是因为同情,不是因为关怀,是她感同身受...
比起娜娜,强大的其实是奈奈吧!
柏邦妮这还是第一次给杂志写漫画评论的文章。
而且听说,是给比我年纪小上许多的小盆友看的。
我有点犯难的是:我想比较现在的少女漫画和以往的少女漫画的不同,却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以往纯情得要死的少女漫画?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曾经铺天盖地都是这种漫画来着。
而你们的起点,可能就是《NANA》了。
请不要皱起眉头说:“啊,你这种老女人怎么懂得我们的青春是怎么回事?
”想想矢泽爱大神是八十年代出道,如今已经四十多岁的大妈,依然可以浓烈的表达出时尚感和新鲜感和青春感,就权且忍耐吧。
《NANA》确实是少女漫画了不起的进步,证据是,我以为,《NANA》并不是一部描述爱情的少女漫画!
《NANA》的副标题是《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我》。
如果漫画也需要归纳主题的话,那么《NANA》的主题是两个女孩“向着黑暗的隧道尽头”摸索的心路,是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任性,关于分离,关于忠诚,关于性和爱……的百科全书。
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完全不同的道路。
并没有褒贬其中任何一个选择:矢泽大神流露出对女性的最大宽容。
只要你喜欢,怎么生活都可以。
也就是说,漫画的主角是“两个女性”,而不是“一对恋人”。
过去的少女漫画里,除了女主角之外的女性,都是敌人。
她会有层出不穷的狡诈情敌。
而在《NANA》里,最使我感动的,恰恰不是所谓的爱情,而是娜娜和奈奈之间由衷的牵绊。
是女人与女人结盟,结成强大的家庭,找到自己的居所。
女人的自我肯定,不再依靠男人的爱来获得。
《NANA》的故事没那么纯情。
所谓的道德感的东西也越来越稀薄。
当然,不太有过去古典少女漫画那种忠贞伟大的爱情了,但是,却充满了愉快的轻松感觉。
NANA们不再因为得不到一个男人绝望或者痛哭了。
在以前的少女漫画里,女主角死心塌地的开始暗恋一个男孩子,然后就是刻意或者不刻意的以自己的“天真,毛躁,脆弱,可爱”,赢得男孩子的注意。
主要任务是小鹿乱撞的等待。
等待男孩子的告白:“我就喜欢现在的你!
”她们在爱情中是非常被动的。
如果被抛弃,她们就会死去活来的伤心。
但是NANA们,再也不会任何一个男人而否定自己。
比起娜娜来,我其实更喜欢奈奈。
娜娜是我们的女神,是我们的理想自我,她那么酷,那么强大,看起来冷漠而彪悍,其实内心暖热而温柔,而且独立又成熟。
奈奈则是我们自己,充满了一切缺点,看似幼稚任性,看似永远是超龄少女,永远需要照顾,需要保护,需要被宠爱和呵护。
她犹豫,散漫,相信瞬间的感觉,突然喜欢上,或者突然讨厌一个男人……生活下去的依据,不是理智和智慧,是冲动和直觉。
但是继续读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觉得娜娜并没有很大的榜样意义,她其实只是一个看起来很“大”的“小”女孩罢了。
奈奈才是真正强大的那一个: 她其实也在慢慢学习,慢慢成长。
学习忍耐寂寞,学习给出空间,学习在两个人的相处中真正成熟:既独立,又依附。
性,不再一个男女关系确定的一个标准。
她在不断地寻找,挑选,现实多了也坚强多了。
她将一个男人当作另外一个男人的参照物,慢慢发现内心的真爱,男主角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一个群体……从而她的故事,变得比较类似一段时间里的历程。
奈奈变成了真正的主体。
最厉害的是:奈奈并没有因此而不再天真烂漫了。
更厉害的是,她的天真烂漫并不是装的!
比起娜娜女王,奈奈才是让我仰望的那一个:了不起的洛丽塔们,你们太伟大了!
那段时间一直受到英国文学史的熏陶,似乎心灵变得平静——古旧却不陈腐的一种平静。
于是,我敏感的触角便收敛了,或者说我以为它们收敛了。
直到我看到NANA的海报:简洁的色彩大块铺排,下半部是鲜亮的黄色,上半部两个女孩在蓝天之下微笑。
仰角照出大片的灿烂和干净,就那样哗啦啦地扑面袭来。
我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
就凭这种久违的感觉,我想我已经有了充足的理由去看这部电影。
其实,以前是听说过它的,知道它是改编于同名漫画:NANA,大崎娜娜,小松奈奈,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虽然我的死党是学校动漫社前社长,但是我从未发展出任何这方面的爱好。
这次亦是直接看了真人版的电影。
据说NANA的漫画迷们一直对电影不是很满意,有些认为一些演员选得不好,有些认为改编时没有707禁忌等关键情节。
为了有发言权,我去看了NANA的漫画。
其实在我看来,NANA的电影改编得不错,去掉了漫画中搞笑的削弱两个NANA个性的情节,考虑到了故事的整体性使没看过漫画的人也可以明白剧情。
电影改编的大刀阔斧有时是必要的删节,毕竟电影与文本是不同的表现形式。
更何况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主角的选择,在这一点NANA做得很好,我尤其惊诧于中岛美嘉能把娜娜扮演得如此形似神似:身材纤瘦却毫无枯干的感觉。
黑色的短发和烟熏妆,黑色的紧身背心、颈圈、护腕和长靴,唯有手臂上一朵红莲绘出颜色。
冷冷的面容经常看不到任何表情,但偶尔微笑,便如同花朵般绽放出令人心惊的暖。
娜娜的暖,大多时候都深深藏于心底。
而当她高傲而自由地背着吉他,游走于人潮中,眼神中书写的唯有倔强。
这样的娜娜,怎么能让人不心疼。
而奈奈,我的朋友树第一次看见她就禁不住大叫“好可爱”:粉色粉色粉色,满眼的粉色是她的发饰和衣裳,笑如弯月的眼睛,嘟嘴的表情和撒娇的声音,如此无心机爱幻想的她,犹如一只粉红色的泡泡,轻盈美丽却禁不住风雨。
所以,我承认我始终无法让娜娜和奈奈在我的天平上平衡,虽然我亦会因奈奈的天真可爱而莞尔。
看着娜娜的坚强细腻,我听到灵魂的回音。
这不奇怪,矢泽爱在创作之初并定下这样的基调:两个NANA,性格截然相反却一直相互扶持。
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世上的另一个我”更加直接地点明了这层意思。
因此,几乎所有的读者或者观众在看NANA的时候,都会倾向于将自己归于其中一方,虽然生活中很少有人能让性格如此鲜明极端如同两个NANA。
如果非要归类,我想我决非奈奈,但是我仍一直仰望着娜娜。
认识我的人也许也会说我跟娜娜比较像,但我很清楚,娜娜比我隐忍坚韧太多。
有时候看着一些桥段,又会想起安妮笔下的那些女子,比如蓝,比如安。
真的,娜娜无疑是这样的人。
那件火红洋装,那把锁,那块蛋糕,那个能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酷女孩,也会在爱情中那样安静而满足。
只是,娜娜的自尊和志气,终究不允许她低眉顺目地蜷于莲的光辉下,相夫教子过此一生。
电梯前的那一幕,瘦小的她跪倒在地失声痛哭,我如此清楚地知晓她为何落泪到痛彻心肺。
“等有一天我老了,志气、虚荣心都磨光了,对音乐也厌倦的时候,我能再回到那个家吗?
”如此骄傲的娜娜,说这句话时如此小心翼翼,听到了吗,这样艰难犹豫让人鼻酸的妥协,让什么语言都空洞无力。
而又是因为什么,让她始终没有转过身去看着莲。
如果爱情是羁绊,娜娜是那个选择抛下羁绊向前走的人,无论这样做有多么的痛。
低眉浅笑,或是像更多的时候冷冷地沉默,电影中的娜娜血肉丰满,刻骨铭心。
如果可以,让我成为你,娜娜。
话说,我一直把娜娜当神一样崇拜。
不过这句是题外话。
—————————————————————————————今天把电影又翻出来跳跃着浏览了一遍,因为没有时间细看漫画(话说我己经好久没追了……),而中岛美嘉的气质我觉得挺符合漫画中娜娜的形象的,所以电影作为替代品,倒也能暂时解馋。
小时候看矢泽爱的NANA,迷迷糊糊地崇拜娜娜的独立,她的上进心,她的勇气和志气,当然还有她的帅气……- -稍稍长大了再看电影,欣赏她选择自尊胜于爱情。
今日再看,尽管是跳着看,竟看到了以往未曾留意的一些事物。
娜娜内心的复杂与纠结其实一点都不少。
以前看到娜娜去酒店找莲还钥匙,会认为她虽然自尊心强,但是在这种时刻却显得过份倔强了。
为什么明明爱着莲,却不肯承认呢?
现在看来,她当时也未必真的十分清楚自己的心情吧,也未必真的那么确定“还爱着莲”吧,毕竟时过境迁,人物皆非。
而且在未确定莲的感情之前,娜娜不见得敢轻易确认自己的感情,都在小心翼翼地博弈着吧?
(小时候屁都不懂什么是“感情博弈”)至于浴室泡玫瑰浴的那个场景,以前会在心中呐喊“为什么!
为什么!
明明两个人还相爱!
可是为什么嘴里却在口口声声说着什么‘不可能了,我们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起生活’了呢?!!
”现在……则懂得那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不敢轻易激进也不敢过份乐观的心态了。
以及懂得那份对时间的敬畏了。
它创造一切,它也能毁灭一切。
然后……还有一个彻底改变我以前看法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把我自己吓了一跳。
以前一直认为娜娜是为自己而生、为自己而努力,为了能一直唱下去而可以放弃爱情的强大的女性。
今天却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其实……潜意识里激励着她向前的说不定一直都是莲,一直只有莲。
娜娜走上唱歌的道路缘起于在舞台上看到舞台上耀眼的莲,觉得自己“无比卑微”。
后来莲越走越远,直至远走东京,娜娜没跟上去也是因为如果跟着莲去东京,虽然身体上的距离是近了,但实际上的距离却会越拉越远——莲会是在巨蛋开万人演唱会的那个,而自己会是在电视机前边看着他演出边打扫清洁的那个,她不想依然做“卑微”的那一个。
再后来娜娜也来东京了,虽然跟莲再续前缘,但仍在拒绝百分百的确认关系,并坚持要“超越trapnest“。
她想要的,是不再追赶他,而与他平起平坐吧?
打完这段回头看,很欣慰地发现,虽然莲确实是一大动力,但这恰恰证明了支撑着娜娜的最主要还是她的自尊吧?
缺乏那份自尊,自然也不会想追赶自己的恋人,而是依附着他、享受着他的好了。
幸好幸好。
娜娜还是记忆中的娜娜。
——————————————————————————其实这句话才是本文中心内容:我一直以为电影丰富了人生,现在发现是人生丰富了电影。
没有看过漫画。
也从来不知道nana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nana是在别人的space上。
只是单纯的被两个女孩子吸引,烟熏妆的中岛美嘉,还有笑容像水果软糖一样的宫崎葵。
有一点好奇,但是终究没有看。
直到最近,有点点茫然无措的最近,终于还是看了。
你怎么能不喜欢这两个女孩子呢?
倔强的独立的娜娜,不停地寻找着自己,即使是在火车站送别莲的时候,还在用笑容掩饰着,即使最后的不舍与心痛已经无法在掩饰,她还是能够毅然的跳下车。
白雪里的红裙女孩最后还是心痛到跪倒在地哭泣。
而那个乖巧可爱的奈奈,看她的笑容就很让人舒心了。
那么那么可爱的女孩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么温驯,让人看了有点着急,难怪被娜娜嘲笑为小狗。
看到她笑容满面地希望每个人都高兴得样子,真的有点像晃尾巴的小狗。
个人觉得宫崎葵演得最好的就是结尾那一段看到拓石流泪的样子。
令人觉得那是一个女孩子多么珍贵的眼泪,晶莹的易碎的,就好像奈奈。
年轻的女孩子太清楚同龄女友的重要性。
有高兴的事要找她讲,灰心得时候沮丧的时候,需要她抱着你跟你讲没事。
成长路上的每一次侧身,每一个拐角,每一次蜕变,我们都替对方记得清清楚楚,就好像是我们自己。
娜娜陪着奈奈在冬夜里等着奈奈的男友。
奈奈在演唱会的最后一曲时轻轻牵住娜娜的手。
在脆弱的时候,在被男人欺骗的时候,幸好你还有一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她体会着你就像体会着自己。
她在你需要的时候抱紧你,不是因为同情,不是因为关怀,是她感同身受。
我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
因为我需要找到人见证。
要有人能够见证我的笑,我的哭,我的改变,我的成长。
存在方才有意义。
就像婚姻吸引人之处就在你最终找到一个人能够在你身边见证你的青丝变白发,见证你的皱纹逐渐爬上你的脸,见证你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改变。
而nana ,就在你最寂寞,最空虚,最迷茫的青春岁月里用自己的慧眼见证你的一切。
娜娜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一身黑衣,描着黑色眼线,长长睫毛下眼神冷漠深不可测。
奈奈是一个可爱任性的女孩,衣着光鲜,发型俏皮,嘴唇涂成水果蜜色,长长睫毛下眼神单纯心无城府。
两个都叫nana的女孩,在同一个屋檐下,冷漠的渐渐显露出温柔的一面,任性的慢慢学会了独立坚强。
于是,她们上演了一部叫做《nana》的电影。
娜娜从小失去父母,性格孤僻,外表粗旷内心却特别敏感。
娜娜总是穿着黑色衣服,从来不谈自己的事情。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高的可以放弃和莲在一起相厮守的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的致橡树是娜娜的最好写照。
娜娜为了证明自己,不惜离开莲,她不想夫唱妇随,做一朵凌霄花,而要以一棵比莲还要高的树的形象出现在莲的面前。
虽然许多人很喜欢娜娜,包括我在内,因为她对感情的执着,对朋友的宽容,可是她的自尊在我眼中却已经放大到变形。
这种极度的自尊其实是一种自卑,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自卑,娜娜从小缺乏疼爱,受够了孤独耻辱,一切幸福在她眼中都显得虚幻和把握不住,所以她必须用成功来保证自己的幸福。
从某个角度来说,女人必须留住自己的一片天空,作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后盾和保障。
可是,如果为了这个后盾和保障,刻意拒绝幸福生活,那未免显得本末倒置。
所以奈奈对娜娜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太要自尊,会让幸福溜走的。
奈奈与娜娜相比,显得温柔可爱且粗线条,喜欢和人聊天,没完没了说自己的事情,很不独立,十分具有依赖型。
奈奈其实是身边许多女孩子的翻版,简单快乐迷糊,有点自我,比较任性。
虽然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奈奈,但不可否认,生活中的奈奈远远多于娜娜,包括我在内,都有那么一点奈奈的影子。
这种小女人很可爱,但是因为粗线条,比较自我中心,很少会考虑别人,即使自认为为别人考虑也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考虑。
比如买杯子那段,奈奈一定要买一个娜娜也喜欢的杯子,搞得娜娜不胜其烦,而且这类自以为是的替别人考虑其实还是一种任性,只是这类女孩因为被娇宠惯了,所以并不自知。
所以这类小女人看似温顺,实则麻烦,就象电影里娜娜说的,你看上去温顺其实是会累死人的。
不过这种女孩一般都没有什么野心,很知足常乐,她们的所有野心就是穿上漂亮衣服做快乐的小主妇,她们很夫唱妇随,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事业而抛弃爱情。
所以,男人在这种女人面前,没有互相竞争的压力,只是有照顾女人的压力,不过许多男人是乐于照顾这类小女人的。
这样的两个孑然不同的女孩,作为女人,你愿意成为哪种?
作为男人,你又喜欢哪种?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问我,我也答不出来。
娜娜和奈奈也只是漫画人物,现实中的人物哪里有这么绝对的。
现实中的我等女性,总是被现实揉捏打造的可圆可扁,可娜娜可奈奈。
而在电影中,娜娜和奈奈也在某个程度上互相渗透着,娜娜从奈奈身上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温柔的低头。
奈奈从娜娜身上学会了拒绝,学会了渐强。
柔弱的她竟然在章司面前说:我不要了。
这句“我不要了”,便是成熟的开始。
多少三十岁的女人,还说不出这样的话。
所以说,女人的成熟跟年龄没有多少关系,许多女人是只长皱纹不长心眼的。
其实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表达了电影的一个深层含义,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奈奈和娜娜其实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女孩的两种性格,两个方面,一面是独立的,一面是依赖的,而nana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独立和依赖这两个方面相互磨合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相互融合,最后磨练成为一个成熟女人的过程。
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是不可能完全独立或者完全依赖的,要做一个幸福的女人也一样。
女人不能完全依赖男人,这样失去自我是很危险的,而早期的奈奈就是如此,迷失自我,完全为了男友而活。
女人应该要有独立的空间,拥有一技之长作为独立的保证。
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但是却有别人照顾自己,是一种幸福。
但若无照顾自己的能力,期盼别人照顾自己,就带着施舍的味道了。
而同样的,一个成熟的女人,一个幸福的女人,也不能是完全独立自尊到极点的。
幸福生活从来不是靠硬着脖子赌来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妥协,相互妥协,相会退让,平安然后才能恩爱。
所以,幸福的女人是要懂得享受男人照顾的女人,懂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女人。
电影总是曲折且圆满,生活却多是平淡且不如意。
看电影容易,从电影里总结道理也是容易,但要把这些道理运用在生活中,却需要比总结高出许多的智慧。
我总是纸上谈兵,却深深缺乏这种智慧。
不过,吃百堑总能长上一两智吧,然后我就靠着着一两智继续平淡且多不如意的生活,竟也不亦乐乎。
不好看。
只有第一部好看
中岛美嘉的歌很好听
这部日本片子,竟然没嫌慢。不管是干什么的,感情有时候就是单纯直接而简单的。是吧。每个人心里的孩子啊…… nana最后说:“不可以了。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起生活。我也有我的执着。但偶尔这样见面也很好,可以互相拥抱和谈天。然后不觉间变老了,执着和虚荣都没有了,又不爱唱歌了,我也可以与你回去那老家。”
青春,总是青春,因为青春,所以没有错。中岛美嘉那么那么瘦,还孱弱,奈奈就高胖许多,年轻的身体总有感情的伤痕,奈奈还不成熟
别的不说,就爱NANA
中岛美嘉的扮相和动漫中的nana相差无几。
看--两个不同版本的青春 和 两个性格迥异的少女 共同的故事 独立的娜娜和依赖的奈奈告诉我们爱情的疼痛。幸福是要妥协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独自一个人活着。
因为漫画太美好所以显得真人剧简直让人无法接受啊!!! 除了中岛美嘉还有点NANA的样子(那个时候她好瘦啊!!!像一副骨架一样!!!)其他以莲为首的各位男角简直就是糟蹋漫画啊啊啊啊啊啊!!! 抓狂!!!剧情也是走马观花式!!!无语
美嘉还是很有范儿的
娜娜和奈奈的演员表现没话说 但是作为一个看完原作的FANS来说 真的是有种欲哭无泪想捶桌撞墙的感觉。。。问题出在导演编剧身上 没有把深层次的挖掘出来
真人版让人想掀桌。。
跟漫画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啊,这是什么啊这是!!!
没共鸣
不明真相
小葵子,呵呵!
好多星呀.第二集馬上大為失色.
还是动画片好看,中岛美嘉还是唱歌合适啊!!
电影比漫画差太多了
改编得不错,音乐赞。就是演员太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