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韩国导演金基德德片子《空房间》。
一个总是被各种电影节亲睐却一直在本国票房不佳的导演。
看的时候,竟然觉得有些诡异。
一个发传单的男子泰石,去不同的空房子住下,后来带走一个被丈夫虐待的女子善美,两人一起,在不同的房间之间辗转。
住下来,吃东西,然后修理坏的电器,洗好所有脏衣服,象在自己的家一般。
两人就如此相爱了。
后来却在一户房发现一个无人看管死去的老人。
两人葬下老人,以为可以安静住下。
却被老人子女回来报警将两人抓住。
善美被带回家,而泰石因各种罪名做了牢。
泰石在监狱中练习躲藏象幽灵一样不被发觉的本领,后来在再来到善美的家,近乎隐身人躲在善美丈夫的后面,只有她看到他。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整部电影没有对白,只有女主角说了三句话,“啊”“我爱你”“吃饭了”。
那句“我爱你”在电影播出70分钟说出。
我没有办法清楚的讲述电影的情节,因为导演离奇古怪的想法。
画面很美。
男主人公的扮演者至靠眼神完成了所有交流,并且,他的眼神那么震彻人心。
结尾有一句话,每个人不知道是生活在梦境中还是现实里。
其实,电影表达的很好,盯着屏幕,有温和宁静的气氛在流动,有好听的音乐。
只有自己的看,才会感受。
而我的感受,标题里的几个词,就已经够了吧。
金基德热衷于暴力美学,关注边缘人,关注女性。
但是他性侵呀。
但是他性侵呀。
但是他性侵呀。
他是真的很关注女性,嗜好拍“性”、“暴力”、“裸体”。
这就意味着,所谓的性与暴力,对象是对女性,施暴者是男性。
无论在电影还是现实中,这都无疑是对女性的压迫。
你根本无法为金基德做任何辩护,因为性和暴力,从来都不是为女性服务的,而是男性欺压女性惯用的伎俩。
难道你能解读为本片是“金基德对男性的警醒,警告男性不要对女性施展暴力”吗?
绝不可以,因为片中的男性角色,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最终共同拥有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
这是在告诉男性观众一个很恐怖的观点:男性家暴是有合理性的,即便是一个发传单的社会边缘男人,也可以占有一个被家暴的女人。
这样,一女就可以共侍二夫了。
至于说导演关注女性?
荒谬。
他拍的电影,并不是出于对女性的悲悯,而是爱而不得产生恨意的厌女情结。
金基德就是个屌丝,从小被军人父亲pua,过苦日子,接触不到女性,长大了被女性瞧不起。
于是就在作品里报复女性,很简单的道理,男观众不懂,女观众也不懂吗?
你没有被家暴过?
没有被性骚扰过?
在电影里欺负女性,在现实中更可能做出类似的举动。
还好他死了,电影行业少了一个罪犯。
别说导演私德不要和作品混为一谈,我告诉你,就一定要混为一谈!
因为他有了这样的私德,才会拍出这样的作品。
艺术创作明明是展示艺术家真实内心的渠道,现在你要跟我扯什么作品和心灵要分开?
可笑!
前几天整理碟片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片……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金基德凭借《空房间》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
他领奖时,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用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的左手向全世界的记者致意。
有人说,金导这个动作的意思是:韩国电影是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而我猜想,那不是什么第三只眼,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或许导演只是在传达电影里的一个意思:看看背后的世界。
人的目光——从左眼的最左边到右眼的最右边——是180度的范围。
这似乎注定我们的生活会被一分为二——看得见的被称为“面前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则被称为“背后的世界”。
也许是因为对看不见的事物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大部分的人选择在面前的世界生活。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的糟糕,毕竟在可视的范围内,一切都不容易失去控制。
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金导让泰石(《空房间》里的男主角)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总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背后的世界。
这是一部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电影。
而泰石是个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的人,无法想象他是曾在面前的世界里遭遇了什么,还是与生俱来就活在那里。
电影开始,随着泰石第一次打开的空屋,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背后的世界——零乱的儿童房间里有弄坏的玩具枪,客厅的电话打录机里是主人出游时留给亲朋好友的祝福。
这时才知,原来背后的世界并没有想像中的恐惧感。
随后泰石洗澡、洗衣服、吃东西、修理玩具枪、看电视、休息,除了些许的寂寞,觉得他的生活也并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直至主人归来,泰石将一切恢复原状之后离开。
电影这是从背后的世界回到了面前的世界:归来的男女主人一脸的不悦,丈夫觉得已经满足了妻子旅行的要求却仍见不到妻子的好脸色,而妻子却不停地抱怨这趟糟糕的旅行……鲜明的对比出现了:同样的房间,与主人回来之后屋子里充斥着的烦躁相比,没有主人的空房间要显得温暖许多,或者说,其实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
原来,背后的世界才是宁静、平和而舒适的。
电影继续,泰石在美丽的庭院深处遇见了被丈夫虐待而伤痕累累的善华,不知是否是因为爱情,他救走了善华,把她从残酷中带离。
而善华也跟着他离开了面前的世界,来到背后的世界生活。
其实泰石明白:只有在这里,善华的伤痛才能被治愈。
电影依然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但我却不太想面对影片里所描述出来的面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衣冠禽兽般丈夫的变态行为,看似“甜蜜”的爱人之间的猜忌,遗弃老人的儿子的伪善和利欲熏心的警察的出卖。
对比之下,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泰石和善华是幸福的,在这里,他们以爱情相依为伴,善华治好了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泰石也不再被寂寞围绕。
但两个世界始终是相联的,再美好温暖,背后的世界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伪善的儿子把泰石送进了监狱,而善华也被迫回到那个地狱般的房子。
电影到了这里,透出了“绝望”的味道。
但影片立刻封住了这令人不快的味道,而让“希望”蔓延。
毕竟,如果人的心是温暖的,就不会因残酷的现实而变得冰冷。
回到“地狱”的善华相信泰石一定会回来,她不再是开始时那个任人蹂躏的柔弱女人。
她坚强地在那所房子里生活,并开始独自勇敢的面对魔鬼般的丈夫,然后默默等待。
而监狱里的泰石也终于找到了和爱人生活下去的方法,既然面前的世界中没有他们能够生活的地方,那就彻底的离开,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随后,电影里出现了那只被画在手心里的眼睛。
那并不是“第三只眼”,而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一只看不到背后世界的眼睛。
泰石回来了,但却只有曾在背后世界里生活过的善华能与之相对。
当愚蠢的丈夫将善华的“我爱你”信以为真,而善华却在他背后的世界里和泰石相吻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彻底胜利。
结尾处,丈夫出门了,房间里又响起了泰石第一次为善华播放的音乐。
善华知道,此时此刻,泰石正在自己背后的世界里。
她张开双臂,将爱人推到墙边,然后转过身。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唯一一个让面前的世界和背后的世界完整结合的时刻。
在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只有一对相爱的爱人——画面如此美丽。
这是一部美好而理想的电影。
美好是因为影片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而理想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泰石那样彻底地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但我想,至少在我们锁上房门离开,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在背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回头——看看那个背后的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有曾被我们丢弃的温暖在默默等待。
这是一部在13天拍摄完毕,却让人即使看13遍也仍无法理解透彻的电影。
如果说王家卫的台词能够引人深省,那么金基德的无言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灵魂的交流。
个人感觉在熙在影片中的表现真的是非常好了,虽然整部影片中他没有一句台词,但是他单纯的没有遮掩的表情,他澄澈而清明的眼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起《豪杰春香》《魔女幼熙》那种简单的青春剧,《空房间》真正给予了在熙充分展现演技的机会。
其实,现实与梦幻,分不分清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们过得开心。
只要我们相信,梦幻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实,他就会像我们的影子一样一点一点的越来越有实在感。
你可以与现实的人恋爱,可以与你幻想出来的人恋爱,甚至可以与自己的影子恋爱,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真的无所谓分太清吧,如果你只相信你看到的,那么除了视线所及的180°,你的身后呢?
你能看到么?
所以,嘘,还是用心去感觉吧,无论真实还是虚幻。
现在,四周安静,请你感觉一下,你的房间,你的周围,真的只有你一个人么?
金基德真的太挤而牛批了!
我不得不爆脏话以加以震惊。
金基德最浪漫、仙气、灵意、温柔的一部。
竟然没写残酷,却写得如此之好,没写深刻道理,没刨社会根系,只是隐形的爱,满怀的心,透明清纯的情,没有禅意,没写人性,却是精良佳作,跌撞相奔,当女主角对着镜子嫣然一笑,打开心扉,心是那么的纯灵,爱是那么的蒸腾,当女主角说“我爱你”好像整个紧锣密鼓,仿佛胶水粘合的世界都为之坍塌,碎裂,当男女主角接吻,整个麻木空虚寂寂的心都定了。
超级纯爱宇宙洪荒登峰造极黑洞撕裂量子毁灭级纯爱片子,借用花样年华的一段评语:“偷情本不应该那么美”,虽然女主角原配是个家暴男,虽然评论区说是偷情,但我感觉用拯救比较好。
真的是挚美纯心,灵气满满。
移动借宿生活,高尔夫打靶训练,视角反跟随大师,隐身天王。
这爱纯得比绝命毒师mr.white做的艺术品还要纯上几个点。
他们在一起,情意很立体,心很善良,“行致美”。
就看吧,一看一个超震惊,爱得不得了,纯得要命,灵得不行,“灵气复苏”了
今天在学校看了《空房间》。
前半段我很喜欢,男孩子入狱之后的情节,我不是很喜欢。
饶是如此,他们接最后一个牛逼的吻的时候,我还是热烈鼓掌了……韩国电影一贯展现出对国家势力的厌恶,以及个人对体制的抵抗。
暴力也相当直接。
下手真狠。
相反,他们的电视剧就一点也不承载这些内容,一厢情愿的风花雪月国泰民安。
所以,电影的出去拿奖,电视剧的在亚洲赚钱,大家真是各司其职啊!
空房间里头,看到漂流,还有极端的,对现代社会中,对其他人生活的“介入”。
一个非常浪漫,也非常温和的方式。
我一直在想,这个电影里,没有所谓对人物前史的介绍,也不在乎之后的命运……男主角一句话也没有讲。
对误解他的整个世界,没有必要讲。
沉默是反抗。
对他的爱人,不需要讲。
他们之间,有交流,但是没有对白。
真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房间。
它或许是紧闭的,只有少数人拥有通行证;它或许是开放的,大方的迎接每一个过客,但却鲜少有人能够长久居住;它或许是破败的,极端简陋充满发霉的味道,但偶尔推开门,却感到温暖;它或许是宽敞的,高高大大却仿佛狭小的只够在黑暗中拥抱自己……但是,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存在。
它存在着,即使没有人记得。
《空房间》给我的震撼远比我想像的大的多。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一个又一个空房间里,迷茫徘徊,无法自拔。
影片中,两位主角从头至尾竟没有一次交谈。
然而爱,却在不断变换的空房间里悄悄滋长。
那纯粹的肢体语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只有一句话,在影片的结尾,她说:“我爱你。
”她和丈夫拥抱的同时,和丈夫身后的他接吻。
他吃饭,行走,微笑,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宛若游走在人鬼两界的幽灵。
她轻抬左脚,张开双臂,往后退,退,再退,直至墙角。
啊,抓到了!
你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幽灵……导演是个奇怪的人。
他用奇怪的方式让我们慢慢体会寻找,在影片的结尾方才揭开谜底。
很难说清楚我们所在的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醉卧红尘》中 ,一只痴心的蝶梦到了来生,从此颠倒了人间,倾尽了万千风华。
它终于如愿入了庄生的梦。
这是一个劫,百转千回,定要纠缠生生世世。
在它的世界里,又有谁能够分得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
就这样糊涂下去也罢。
天黑黑,闭上眼。
睁开眼的同时,梦就消失了。
只有在临醒时才依稀记得梦的片段。
消失的梦去了哪里呢?
那里是否就有我们追求的东西?
是否也有另一个身体和我们分享同一个灵魂?
在现实中闭上眼,在我们未知的梦中悄然睁开眼?
梦境和现实,谁才是真正的你?
他伸出手,第三只眼缓缓张开。
他躲过阳光,隐匿于阴影,在不断变换角度的镜头里,仿佛一个诡异的舞者。
即使是在两个人的房间里,仍然可以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令人几近窒息的孤独。
是谁说,孤独是可耻的?
孤独像海洛因,可耻却无可奈何。
我们需要第三只眼,穿透梦境和现实,直达灵魂深处。
当你独处时,你可以憎恨,可以难过,可以悲伤,也可以落泪。
当你独处时,你才是你。
梦里,我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穿过一个又一个空房间,永无休止的重复着打开,关上,又打开的动作。
我在梦中拼命尖叫,呼喊,挣扎,空房间依旧空旷,我永远都是一个人。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要么注定不断穿梭在无尽的空房间里,要么就此将自己监禁在空房间里?
有一种红塑料皮的小本本叫小学生手册,有一种小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在这个小本本上收获一句话:“该同学XXX,OOO,兴趣爱好广泛……”他有一些任性他还有一些嚣张,他有一些叛逆他还有一些疯狂,啊啊啊,我就是这个小学生。
上房揭瓦,下河狗刨,举枪打鸟,弯腰抓鸡。
像我这样的花心小学生,看到什么都觉得特有意思,有什么绝活儿都想学上一手。
那些神奇的新鲜的领域,是一片又一片好大的荒地,等着去发现和开拓。
而且这个小学生自恃聪明,总觉得只要努力开荒就会有获得收成。
在全球还没有通的年代,他就敢自信满满地说:我能!
后来,小学生知道了世界上有轮回一说,他就这么开始梦想了:这辈子做个足球小将,下辈子做个象棋大师,再下辈子做个气质潇洒的画家,下下下辈子做个身手矫健的大侠……最痴妄的是,他希望生生世世轮回中钻研的手艺,都保留记忆,流传不息。
当若干辈子滚过后,他就成了一个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牛人。
巨牛特牛超级牛。
只他一个牛人就是无数个人的合体。
再后来,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大学生又变成了退学生,他开始明白,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个人能掌握的事情太他妈有限。
他甚至有时撒尿洒到池外,连自己的小鸡鸡都握不稳,更别说精通一切这种妄想。
于是他开始YY。
就是YY,只能YY。
看电影,就是YY的方式一种。
心有不甘的人会通过电影进入平行宇宙。
天香断续膏,有时候电影就是这样的东西:那些人生转折的其他岔路,无数种可能性和没能选择的遗憾,用电影来续接。
通过YY,我们在岔路的节点上不规则跳跃,在无数层平行宇宙间穿梭往来。
人生如此丰富。
我们不单可以这样活,还可以那样活。
我们的肉身坐在影院,蜷在沙发里,窝在床上,我们的灵魂已出窍在喋血的街头、在蛛丝牵挂的高楼、在浪漫满地流淌的巴黎、在红色的寒冷的火星。
在另一具躯壳里,在无数具躯壳里,化身无数,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们。
我们用YY把自己的世界撑大了,用电影把心撑大了。
现实中我们能把握的东西如此有限,电影里我们通过感官的体验,将有限变成无限。
这就是YY的妙用无方。
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为YY而生,但大多的电影都可以成为YY。
追溯其本,电影的源头首先是娱乐,而YY就是娱乐的最高境界——我是说,广义的娱乐。
被喜剧片逗得满地打滚那叫娱乐,被惊悚片吓得毛孔大开那叫娱乐,被悲情片刺的泪水长流那也叫娱乐。
YY中我们哭我们笑我们闹,然后灯光亮起,人群散去,我们擦干眼泪,感到30块钱没白花,感到满足。
这就是娱乐。
至于感动、至于思考,那就是YY的饭后鸡尾酒了。
有了更好,没有便罢鸟。
我们首先还是要吃饱饭,饱起来再说。
在肚子还空的时候就嚷嚷着要喝酒,这种人在我们村里管他叫傻叉。
谁都不愿意作傻叉,谁都愿意身心愉悦。
所以别跟电影太较真,别太形而上,你只要问自己:这部电影让我愉悦了没有?
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好办了。
虽然不能改变任何现实,但心灵丰满了。
在这世界上活着,又有什么能比填满空虚更重要?
所以《空房间》可以是拍案惊奇,也可以是黄粱梦枕。
片子结尾的点睛之笔:“有时候很难分清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将人的YY世界无限延展。
大概我们都有过无地自容的时刻,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有过那么一天,在某一种情境下,我们巴不得自己像一阵轻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
我们想隐匿在别人的视野之外,我们想从泥淖中跳出去。
我们这样想过,电影帮我们这样做了。
从YY的技术角度分析,这是一部挺成功的电影。
YY的最高境界是偷梁换柱。
YY的基本原则是潜移默化和角色代入。
不管是自欺,还是被人欺,看着电影的人都希望能融进去,希望能忘记自己屁股下过硬的椅子,和手里面被炸焦的爆米花。
这部电影做到了,至少对我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的骗人的诀窍就是九句真话后掺一句假的,电影也是这样。
清淡的若隐若现的音乐,几乎没有对白,女主角开了两次口,男主角从头哑到尾——这样一部安静的、不愠不火的电影,是典型的诱人深入型。
银幕前的人莫名其妙地看着男主角四处去发传单,又恍然大悟看着男主角撬开空房间的门锁,登堂入室。
有一点古怪,但总还算合情合理,有一点好奇,又有一点期待……故事像坐在火炉上的一壶水,渐渐沸腾。
渐渐就恍惚,渐渐地视角就变了。
我进入电影,进入那些空房间,我看到那个被施虐的女人,我带她离开,我带着她去进入一个又一个空房间,我被警察逮捕,被关进牢房。
然后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摆在我面前:在一间小小的密室里,高墙坚实,铁窗狭窄,没有秘道,你怎样消失?
搁在平时,我大概会说:别逗了,这太他妈扯蛋了。
可在这种境地下我只想:一定有什么办法,一定要找出什么办法。
于是他(我)开始尝试,开始一次次改进。
我们做到了。
我们终于成功地遁形。
我们破泥而出,轻逸而高蹈。
最后男人和女人相拥着站在体重计上,刻度显示的是零。
这样的神来之笔,现实还是梦境已不重要,在负荷的压抑下,逃脱的渴望胜于一切。
我们微笑了,我们欢喜了。
沉重的肉身下沉,升华的愉悦上升。
我们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从现实社会中跳脱,我们从自己的肉身之中跳脱。
这就是电影的愉悦。
一个成功的电影能给人带来的,YY的愉悦。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艺术就是骗人的艺术,骗人艺术里有很深的门道,道行深了就能成功地引领我们在YY的大道上一路狂奔,道行浅了就算恐怖片都能让人大笑不止。
而诚意也显得尤为重要。
好些个被炒得热闹的电影,在我眼里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缺乏诚意。
比如《色戒》里王力宏挥之不去的咬着舌头的港台腔,比如《投名状》里莫名其妙的开头——我的确可以相信一个善良的妇女可以抱着恻隐之心去拯救一个陌生人,但我真的无法相信,这个妇女能善良到不惜钻到一个陌生人的被窝里去拯救他。
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事儿只有观音菩萨才干得出来,而显然这个妇女她不是。
所以这些电影对我是失败的,它们从开始就没哄好我,没骗住我。
看电影的我就像一个痴情的女人,要是我认定了那汉子没骗我,多少流言蜚语我都不会在意,而一旦开始感到被骗,开始怀疑,我就再也无法对他产生信任。
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那些不肯在骗技上做足功夫的人,我觉得态度端正与否就很可疑,这是硬伤,也是痴情女人最痛恨的一点——有时候女人不介意你欺骗她,但是她会非常介意,你欺骗了却还不用心去骗。
连骗人都没有诚意,这样的人你说怎么值得托付?
电影需要YY,生活需要YY。
YY是一种境界,是热爱生活的人的一种技能。
爱生活,爱开荒。
我们总说:太无聊了,看个电影吧。
电影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电影能为我们展现一片又一片荒地。
我总觉得人要活得愉悦舒适,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学会寻找乐趣。
在生活细节中寻找乐趣,在电影中寻找乐趣。
学会YY,学会取悦自己。
当我们百无聊赖时,与其皱着眉头说“真他妈无聊啊”,不如给自己一次从现实的泥淖中跳脱的机会——坐下来,看电影。
下午,我一个人拉上床帘,躺着对着本本屏幕近1个半小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受——它描述了一个美妙而又奇特的爱情故事。
只能这样形容。
可是感触却有一大堆,简直波涛汹涌,不发泄不行(汗)。
整部片子,男女主角没有一句对白,女主角只说过两句话,一句是“我爱你”,另外一句“吃饭了”。
但是片中的音响音效做得都很精细。
轻音乐、开锁、推门、搓衣服、放洗澡水、淋浴、摩托车引擎、玻璃碎了,等等。。。
甚至笑容,都能清晰地听见。
男主角英俊外表下闪烁着纯真,同时,他又是极端寂寞的。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根球杠,一个高尔夫球,穿梭在都市里,去一个个不同的空房子里洗澡吃饭睡觉,帮房子的主人修电器家具帮他们洗衣服,然后第二天离去找下一间空房子。。。
如此流浪着,而又自我满足。
遇见女主角那是一个意外。
她像一个落魄公主被困在城堡里,她想出去,可是他却进来。
她拥有的是一个失败的婚姻,暴躁的丈夫,彼此无法沟通。
这早已注定了她永远都无法从这个惨痛的婚姻中得到一丝丝温暖。
可是男主角的出现,那无声的沉默的亲切的单纯的充满爱意的。。
所有的美好,都由他带给她。
这样的相遇使得他们一起流浪——从这家空房子到另一家,每一间都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那么温馨那么和谐。
看到不同的房屋设计,不同的DVD机,不同的壁画和照片,不同的电话留言,不同的家具摆设,将房子主人的个性职业家庭成员等等一目了然,也许这样注重拍摄内容与技巧,采用隐性暗示的做法,所以才可以使得他们没有对白也不会让人觉得乏味吧。
一切是那么的平静,却有一股震撼从观众的心底开始慢慢堆积。
可是,他进了监狱,罪名是私闯民宅谋杀诱拐盗窃如此等等。
而她让她丈夫带回到那个可怕的牢笼里去。
我一度以为,故事到此已经让人伤透了心,险些丧失了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而男主角却在监狱里进行了奇怪的隐身训练。
这段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差点把他当成神经病了,因为他的眼神邪邪的,笑得有些可怕(笑起来像林峰)。
他成功地选择了存在于人们背后的另外180度的世界里,那是一个视线所不能及,只能凭感觉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越发更宁静了。
也只有她,才能看见他。
接着他从监狱里出来了(从情节上看是被几个狱卒从牢笼带出来,具体带到哪里去就没交待了,接着就是他报复那个可恶的警察,所以不晓得是被释放了还是自己逃出来,逃出来的可能性更大。
这点有待讨论)。
他回到了一间间曾经去过的房子,拾起了往日的回忆。。。
最后他回到与她认识的那个房子,她说我爱你,丈夫却误以为是对他说的,开心地拥抱她。
而同时,他握住她伸过来的手,吻她。。。
最后的最后,他和她到底还是紧紧拥抱,站在那刻度为零的秤上。
这似乎象征着他们的沉默和谐以及他们的灵肉真正地结合。
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感觉是很舒心,有种暖暖的感觉。
有人说,这个结局不是结局,很担心他们以后怎么办。
我说,那个丈夫已经不是他们的障碍了,况且,他可以带她走,真正地离开。
真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完整很饱满了。
难得看到这样的韩国电影。
不悲情。
正如有人评论说:“也许它表达是一种人们所向往的东西,那是虽然沉默但是却恒久的温情,虽然流浪但是心无旁鹫的安宁,虽然躲避但是却依旧袒露的心,虽然沉溺梦中却不愿醒来的清醒。
” 看到有些网站把该片归为伦理片,但个人觉得,其实它所讲述的故事的重心并不是伦理,主要还是以一个爱情故事为基础,不过很多情节中也折射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沟通障碍。
婚姻问题。
家庭暴力。
现实与梦境的界限。
太多太多。
很佩服韩国电影一贯的唯美画面,拍摄方面做得很精细。
而整个故事注重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看来,电影评论家们有的写了。
(不过至今没有找到太多的相关评论)---2005年3月于lilycool.ucblog.com(目前这个博客被我自己封了……)P.S.现在发现关于该影片的评论好多……
《空房间》,第一部看的金基德电影。
之前就知道他的电影有东方思想中的逃避现实的倾向——我实在是只菜鸟,对此不知如何讲起,但还是勉为其难地错漏百出地说几句话——这种倾向在《空房间》里也有很明显的表现。
首先,从男主人公的身份讲起。
一个大学学历的青年,却在做着发广告单的工作,而且甚至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可以理解为家庭出过变故,但工作——我理解为,他无法融入社会的机体中。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不符合他的理想”,他作为个体无法被社会兼容——试看这个社会,粗暴、冰冷——从警察对他的态度,充满权钱交易——从女人的丈夫收买警察进行报复。
像他这样寡言内向不善交际同时不甘受辱、内心纯良清洁的男子,无法被这样的社会包容。
所以他只好通过送广告单和住空房间过活。
前者不需要和社会打交道,后者是靠他人的残剩资源过活。
他只需要一点点东西。
他寄身于社会的狭小缝隙中,只需要一点点空气供喘息就可以活下来。
但即便如此,社会依然无法容忍他。
早归的夫妇暴打他,死去老人的儿子将他送进警局。
特别是由于他从世界里攫走一个女人,他便受到更残忍的对待。
女人丈夫的报复,无良警察的不时暴打。
于是他只好再次选择逃遁,加倍游离于世界之外——练习幽灵术。
这是活人最大限度的逃遁了。
再也不会妨碍到任何人了。
在他选择避世的过程中,我觉的,似乎女人起了作用。
当男子用线系着高尔夫球练习时,女人总拦在他面前,似乎害怕他选择报复会伤及无辜。
当他误伤了一位车中人后,他大约就放弃了为女人报仇、反抗社会的念头。
爱情总是给人安慰。
女人很美,爱情很美。
情人嘴角的微笑可以抵消所遭受的一切苦难。
爱情亦不失为一种精神超脱的方式。
它让人的身体从地面升起,摆脱了尘世的一切重量。
金基德的行为艺术
玄之又玄
=.= 感觉金基德比蔡明亮高一个等级
看完后,一直想着一定要安装个好门锁。
韩国电影的这种清淡感动
结局浪漫的震撼!与你相吻 夫复何求!推荐
说实话,我没太看懂
男主角的长相和做派很恶心
意识流
如梦似幻 如鱼得水 你不言 我不语 与世界都无关
女主一星,那个人体秤的剧情设置一星。
忽略的作用是相互的。
可能受男主角演过豪杰春香的缘故,这部电影一直看不进去,也感觉没有评价的那么好,或许以后我会明白。
还蛮好看的~ 男女主角一句话都没说过
搁着给我扯犊子呢。
以前快进看的,如今再看一遍,还是觉得达不到四星的水准。此片的唯一亮点在于男主女主之间没有一句对白,真是让人捉急。难怪别人都说,金基德看多了,会变傻逼的。
虽然韩片以装B出名,但装得像这部这么厉害的也真是罕见了。这部片是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极度的装B气质啊(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基调倒保持得挺好),最后也是以一段装B的话出现在屏幕上结束了装B之旅。
我怎么就不喜欢金基德拍的东西呢 其实片子差不多三四星的样子 但就是不喜欢金鸡德
在那些暂时没有人居住的房子里生活,没有语言只有身体和运动。整个故事很有趣味,最后的结局几近奇幻、颇有点形而上的寓意。不被人看见的存在,只愿被你捕捉、和你一起称量的存在。
神经兮兮,不知所云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