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

Queer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德鲁·斯塔基,莱丝利·曼维尔,詹森·舒瓦兹曼,亨利·扎格,奥马尔·阿波罗,大卫·洛韦里,科林·贝茨,德鲁·德勒格,利桑德罗·阿隆索,阿里尔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24

《酷儿》剧照

酷儿 剧照 NO.1酷儿 剧照 NO.2酷儿 剧照 NO.3酷儿 剧照 NO.4酷儿 剧照 NO.5酷儿 剧照 NO.6酷儿 剧照 NO.13酷儿 剧照 NO.14酷儿 剧照 NO.15酷儿 剧照 NO.16酷儿 剧照 NO.17酷儿 剧照 NO.18酷儿 剧照 NO.19酷儿 剧照 NO.20

《酷儿》剧情介绍

酷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威廉·S·巴勒斯的同名半自传性质小说,讲述1950年代的墨西哥城,40多岁的美国侨民William Lee(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饰)身处一个小小的美国人社群,但过着独居生活。而年轻的学生Eugene Allerton(德鲁·斯塔基 Drew Starkey 饰)的到来,让Lee重新开始追求与别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完美的她太空群落以美之名宅男腐女恋爱真难我的恐怖妻子先驱者少狼第三季西塘河恨君不似江楼月思美人浮世三千无法消除的“我”―复仇的连锁―远看是蔚蓝的春天蝙蝠侠和超人:超凡双子之战托斯塔纳天堂让我死假面骑士4号麻烦一家人第四季囧囧十二座around1/4洛卡改变世界八月青丘狐传说黑色警报第三季还我清白抢银行虚空北境阴阳打更人冲浪英豪刑法典第375条铁血守护者

《酷儿》长篇影评

 1 ) (从未)以我想要的方式回应我

(内含很多剧透)注:大概半个月之前看完,第一时间搜解读,发现好少人讨论啊。

于是就尝试记录了些我的想法。

现在我终于有时间写完了。

半个月以来,我对这部电影的情感也不断加深,从刚看完的无感,到现在的难以描述但就是很难不去想,我甚至有点想把评分改为五星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大部分是看完之后写的,希望能借分享我的感受来提供一种解读的角度,以及——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电影也在探查着观众的软肋。

正文:大部分评论都在说看不懂。

我也没看懂,瓜导似乎也不会给出明确的解释。

我只能说我现在已经找到了我喜欢的理解这部电影的角度。

如果卢卡瓜真的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拍这部电影的话,我们也算是达成共鸣了。

可惜只共鸣了一半,因为我没看懂。

复盘了一下,发现瓜达尼诺总是用我不能理解的方式拍我在意的题材。

我每次都兴冲冲地去看,收获不同程度的失望。

看他的电影最常有的感受是,这里拍的真美,这里色调真好,但怎么这里不能多拍一些?

这一段拍这么长的意义何在?

我感兴趣他的主题,我爱他的技法,但我不喜欢他讲故事的方法。

让我感叹“色调真美”的一个镜头。

好多夜间场景让人想起爱德华·霍普的画作。

说回我喜欢的解释角度。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内核是:比爱而不得更可怕的障壁是,对方不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

不确定、不满足,催生着焦虑与疯狂,纠结地缠绕进意识深处。

观影之前听说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同性爱故事,也的确如此。

影片的主线是中年男同Lee对年轻男子Eugene一见倾心,极尽其能尝试俘获Eugene,甚至想用神乎其神的死藤水来和Eugene达成“不靠言语的交流”。

片中大量描述Lee因为爱而表现得笨拙尴尬乃至异想天开的举动(从本片的第一个先导片段中可窥一斑,内容是Lee在酒吧里第一次和Eugene打招呼。

我当时看到这个片段觉得这么尴尬的东西还专门释出,简直滑电影工业之大稽)。

Eugene总是反应淡漠,还与一名女子关系密切。

但Eugene也和他见面,同他上床,一起去旅行,照顾毒瘾发作的他,和他一起深入丛林寻找死藤水。

他反复无常,或许是因为他不是酷儿,或许是因为年龄差带来的代沟,或许是因为他不喜欢“全套”性行为?

无论如何,Lee渴求能让Eugene浓烈地爱他,但却只能在几个似是而非的瞬间里寻找爱的证据。

Lee一直在追求心有灵犀地交流,但是他反复失败,到死也没能完全成功。

电影中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差了一口气,但是如果把它们当成Lee的失望大合集就合理了。

毒品不能带给Lee持久的快乐;性爱的激情之后便是疏远和虚无;Eugene从不过多吐露他的生活细节,Lee也一直无法走进Eugene的内心。

后面的融合场景让我想起来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但目前还没有剧照。

片中用一段非常奇幻的场景和双人舞来描绘了死藤水的作用。

两人本以为死藤水毫无效果,却立马呕吐不止,直到吐出了自己的心脏。

双人舞后两人逐渐模糊形体融合到一起,互相闯入对方的皮肤之下。

这大概就是Lee追求的不靠言语的交流。

我自己的理解是Lee真的达成了这种交流,但是并不是以他想要的形式,或者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这大概也就解释了他们都不愿接着服用死藤水以看到更全面的幻象。

但也正像植物学家说的,这道门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了。

情感上,我相信Eugene后面又回到雨林去探索门后的更多秘密,但实际上大概不是这样。

我其实不是很相信Eugene也真正爱着Lee,但这似乎与剧组的解读是相悖的?

无论如何,我觉得两人的爱的浓度和形式是错位的,这也是这个故事的驱动力。

我觉得这是Eugene为数不多的真情流露。

Lee的愿望还让我联想到,有些东西确实是无法说出来或是说不出来的。

譬如在当时的社会,同性恋身份本来就有“不可说”性质。

影片中也反复出现“你是不是酷儿”的问题。

在不能公开宣告的情况下,彼此识别实在是非常神奇的过程。

无言有奇效,却并不总是这么起效。

Eugene一直是一个谜,总是无法看清,直到他如同蒸发在丛林中一般彻底离开了Lee的生活,一直都是如此。

影片的关键台词是:I am not queer. I am disembodied.试译为:我不是同性恋怪人,我只是不被定义。

但这样翻译并不能传达这句话的多重意味,因为片中甚至有字面意义上的disembodied,两人在服用了死藤水之后逐渐脱离肉体,进入虚妄之中。

我能想到的对于disembodied的解读还包括,对于放浪形骸的感官享受的追求、最深刻的沟通不是靠实体来达致理解的。

(当然embodied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我一直都不是很懂,我的解读不一定合理。

)但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动作却又有关肉体。

在Lee毒瘾发作挤上Eugene的床、从背后紧抱他时,半梦半醒的Eugene把腿搭在了他两腿之间。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不是对Lee的爱的正面回应,但也因此拥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最后一切都比不上这一刻切实的触碰,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和温柔,这又回到了交流的关键:触碰也是一种无言交流,它似乎是最简单、最接近于爱的语言。

这或许也是Lee得到的最接近他的渴望的答案。

结尾当时在电影院看觉得奇幻、平淡,现在回过头来也能理解其中悲凉了。

人人都知道他在意Eugene,但Eugene却永远离开了他,也没有什么理由,一切本都正常得像玩闹,直教他今后一直被困在一个无关风月的暧昧动作里,临死时还在反刍这亲密的意味。

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每个人的观感会非常不同。

有一些别的解读,比如我朋友说觉得Eugene和Lee其实是一个人,Lee幻想出了Eugene又杀死了Eugene。

又比如我有看到一些说法认为,Lee其实一直希望掌控Eugene,不在乎他真实的想法。

后者其实是阴暗版的我喜欢的解读,毕竟爱的浓烈和病态之间很多时候只有一线之隔,但在我看来Lee还是有很多生涩、脆弱和真情难抑的瞬间,而Eugene也展示出了不少乔装成猎物实则是猎手的姿态,两人之间几乎不存在只有一方完全想掌控另一方的时刻。

当然解读也没有对错,我觉得选自己喜欢的理解角度就好了。

喜欢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人,大概都有特别私人化的体验吧。

我看完这部电影也有半个月了,发现它的后劲一直在反扑上来,直到我终于意识到并不是它在纠缠我,而是我自己有挣脱不开的东西,是我让这样的电影推动我的情感,我让自己被这部电影困住。

目前给我这种感受的电影还包括《我自己的爱达荷》,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感。

另外想说,大荧幕上这个电影应该才有最完整的生命力,如果在家里看大概会逊色不少。

回家之后脑子里一直在反复播放Nirvana的Come as you are。

对应的片段其实我在预告里看过好多次了,但正片里配上这首歌只能说是完全迸发了爆裂式的张力,我拍案叫绝。

就是这一段,配乐为它赋予了灵魂。

绝对是我最难忘的电影片段之一了。

以后我也一定还会回想起这部电影中某些让我很喜欢的片段,但那毕竟是断章残句,只能略寄迷思。

不完满带来的遗憾最终也还是落在我心头了。

可惜只能得到一半,但这一半又是那么沉重。

附: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画作

Early Sunday Morning, 1930

Nighthawks, 1942

Saltillo Mansion, 1943

Automat, 1927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画作

Three Studies for Self-Portrait, 1973

Study for Self portrait, 1973

 2 ) 关于体会到的孤独感和错位感

最近看了《Queer》,除了Drew Starkey实在太美,故事本身也让我回味无穷,停留在脑海好几天。

电影不仅仅是在惋叹一段无畏却无果的爱情,更像是在深刻地探讨一个人如何面对贯穿一生的孤独感,以及在社会中的强烈错位感。

孤独,这个主题本身就带着无法回避的沉重和痛楚。

电影里的LEE——那个中年、疲惫又悲伤的LEE——让我看到了一种深刻的无力感。

他的执念,那种索求回报的追逐,最终走向的不过是徒劳的伤心结局:无法填补的空缺,注定徒然的执念。

错位感,LEE对Eugene的执着,与其说是对具体之人的爱,不如说是对爱情本身的纯粹向往。

而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的确会在无法缝合并适应的现实生活里感受到强烈的错位感,它不理想,或者不接近理想。

LEE追求的,似乎更是一个理想化的、身心合一的爱,而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叫Eugene的人。

这种错位感,让他的生活在电影里看起来像一场漫长的不知所措的青春期。

屏幕之外,错位感同样令人难以摆脱。

我发现自己也在不断面对并试图处理这种错位感,以及它所带来的孤独。

或许,孤独感是我的支点,撬动了我对电影里的LEE的强烈的共鸣…

 3 ) 『Telepathy』: 有关于死藤蒸汽,蜈蚣项链,以及灵魂出窍 — — 论酷儿如何在时间褶皱中煮沸永生

前言:要提到本人对于威廉·巴勒斯这位堪称上世纪文坛“垮掉派”代表/标杆性作家的个中文艺情结,其实最早还可追溯到当年所慕名观摩的《杀死汝爱》这部电影,且自我也是从这部电影从而得知了世界文坛还曾经有过这样一号人物的存在。

大可以断言,在那之前的自我可谓是对于发迹于上世纪北美大陆的此种独特的颓废式美学(无论是延伸出来的嬉皮文化亦或者是其它种种)通通都是无感的,直到《杀死汝爱》这部神片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激起了位于本人内心深处某个隐蔽角落的旖旎涟漪,从此直接的激起了本我对于(不仅限巴勒斯,金斯堡,凯鲁亚克及其他的)一众 —— 垮掉派文豪著作所产生的那浓厚之好奇心/探究心理 —— 这样看似是绝对必然的神奇效应。

一. 死藤汤:液态集体潜意识的降灵仪式先来聊聊所谓的死藤汤。

在《酷儿》的迷幻叙事褶皱中,死藤汤(Yagé and/or Ayahuasca)并非仅仅是致幻植物的物质性存在,而是一把刺穿认知边界的仪式匕首,一具液态的、流动的“反主体性”容器 —— 它以其粘稠的巫性汁液,将酷儿文化中被压抑的灵知维度与液态身份的拓扑学重构编织成一场形而上的暴烈启示录。

死藤汤的沸腾蒸汽,在银幕上凝结为液态酷儿性(Liquid Queerness)的炼金术式隐喻:它的化学作用并非单纯解离意识,而是通过植物精魂(DMT与β-卡波林)的分子暴力,将肉身溶解为可塑的胶质剧场。

这恰似朱迪斯·巴特勒口中“性别操演性”的终极形态 —— 当传统身体的物质性被致幻剂解域,酷儿身份不再是社会脚本的重复扮演,转而成为一场不可预言的巫觋仪式。

饮下死藤汤的瞬间,角色们褪去文明规训的皮肤,显露出德勒兹所言的“无器官身体”(Body without Organs),在迷幻光谱中重构欲望的分子生态。

亚马逊丛林中的死藤仪式¹,则也可以被解读为其被隐晦的移植为某种专属于都市酷儿们的地下秘仪 —— 其不懈地代表且宣扬着:肮脏酒吧后巷的陶碗可以与霓虹灯管共振,萨满的咒语也大可以被混音成工业电子节拍。

在此需要去充分理解与认识到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哲学性置换绝非所谓的猎奇景观,而是对酷儿文化“灵性匮乏”的尖锐批判:当主流宗教将酷儿放逐于救赎之外,死藤汤提供的幻觉遂成为被诅咒者的私人神学。

在致幻的眩晕中,角色或许目睹到自身被钉上十字架的酷儿基督、被焚烧的女巫祖先、被规训机器肢解的变装皇后 —— 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并不是逃避现实的致幻,而是一场通过化学启示录完成的创伤考古学,一种以毒攻毒的末日救赎。

此外,死藤汤的集体饮用场景,构成对酷儿社群本质的激进诠释:当个体的意识边界在致幻剂中溶解,酷儿性不再是孤立的身份标签,而是化作德勒兹与瓜塔里笔下的“生成-他者”(Becoming-Other)之流。

呕吐与痉挛的生理反应,在此升华为祛除异性恋正统性病毒(Heteronormative Virus)的驱魔仪式;共享一锅死藤汤的唇舌,则缔结起一种超越血缘的毒液兄弟会(Venomous Brotherhood) —— 他们以被污名化的体液(汗、精液、呕吐物)为圣餐,在迷幻的共时性中重写酷儿家谱。

死藤汤诱发的非线性时间体验,与酷儿理论对“进步史观”的颠覆形成镜像:角色在幻觉中同时目睹恐同暴力的过去、酷儿乌托邦的未来,以及正在液态现实中坍缩的此刻。

这种时间的拓扑学折叠,恰似伊丽莎白·弗里曼提出的“酷儿时间性”(Queer Temporality) —— 拒绝被纳入生殖资本主义的线性叙事,转而沉溺于致幻剂般的环形谵妄(Circular Delirium)。

当角色在可能的幻觉中与年轻时的自己交媾,或目睹老年躯体在藤蔓中返童,死藤汤便成为穿越酷儿生命政治的虫洞,一剂溶解线性宿命论的酸性溶剂。

《酷儿》中的死藤汤,最终是一具盛满悖论的圣杯:它既是殖民掠夺的植物学遗产,却也是被压迫者的化学武器;既是意识崩塌的毒药,却又是身份重生的羊水。

当镜头凝视碗中漩涡状的深绿液体,我们目睹的是一场液态革命 —— 酷儿文化正以死藤汤的巫性逻辑,将自身从身份政治的固态牢笼中蒸馏而出,蒸发为漂浮在幻觉与觉醒临界点的气态存在,一种德勒兹式的“纯粹生成”(Pure Becoming)的游牧美学。

二. 蜈蚣项链:皮肤上的抵抗铭文与毒性诗学再来转而探讨那贯穿整部电影,堪称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意向所出现的,极具深意且有万分之耐人寻味的蜈蚣项链 —— 据说这是瓜导对于巴勒斯本尊的另一部文学著作(即大名鼎鼎的《裸体午餐》)的致敬。

众所周知,巴勒斯的小说以挑战主流道德著称,而蜈蚣的“毒液”可隐喻酷儿群体对传统规范的“破坏性”反抗 —— 正如《裸体午餐》中通过癫狂叙事解构社会秩序。

同时,“毒性”也可能被转化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工具,象征边缘群体在压迫中淬炼出的生存。

在《裸体午餐》中,身体被毒品和权力撕裂,而《酷儿》或通过蜈蚣的“多环节躯体”表现性别与身份的碎片化、流动性,呼应酷儿理论中“去中心化身份”的理念;而项链作为贴身配饰,可能暗示这种“异化”并非外在强加,而是某种【主动佩戴的自我宣言】。

毫无疑问的是,在巴勒斯的小说《裸体午餐》中,从头到尾充斥着毒品幻觉、身体异化、权力操控等超现实意象。

蜈蚣作为“多足毒虫”,其形态(环节、密集、侵略性)与小说中描述的“成瘾机制”和“社会控制”高度契合;有关于电影改编的延伸方面,大卫·柯南伯格在1991年将《裸体午餐》搬上银幕时,曾用打字机变形成蜈蚣的视觉设计,暗示“创作”与“异化”的共生。

蜈蚣若出现在《酷儿》中,可能是对这一“昆虫符号体系”的延续,将酷儿身份与异化身体并置。

正如巴勒斯笔下的“毒虫”最终成为反抗工具,蜈蚣项链可能试图将社会对酷儿的污名(如“病态”、“危险”等)重新赋权为骄傲的标记。

由此则不难看出,蜈蚣项链不仅是向一部文学经典的致意,更是将酷儿身份、反叛书写与异化美学熔铸为一件视觉武器。

它既可能承载历史的重量(巴勒斯的酷儿先锋性),也可能指向未来的抗争 —— 正如蜈蚣百足,步履不息。

(P.S:除此之外,有关于蜈蚣的意象还令本人联想到于希腊神话当中的虚构性生物Ouroboros/衔尾蛇。

可以说,Ouroboros,蜈蚣,与酷儿文化的关联,本质是对“规范”的拒绝与重构。

它们共同指向一种美学策略:将“被诅咒的符号”,如毒蛇、毒虫、异常身体等,转化为自我叙事的工具。

正如衔尾蛇在吞噬中重生,酷儿身份在对抗中不断发明自身;而蜈蚣的百足,则成为这场永恒舞蹈中最复杂的步调;Ouroboros的永恒循环象征酷儿身份的动态重构,蜈蚣的多足纠缠隐喻社群多元共生的复杂性,二者均通过颠覆传统符号 —— 如吞噬、毒性,将污名转化为抵抗力量,共同诠释酷儿文化对“异端美学”的创造性赋权 —— 在循环中解构边界,于异化中重生自我。

再者,于德里克·贾曼的酷儿电影中,自然意象 —— 如蛇、昆虫,常被用来隐喻被压抑的欲望,与Ouroboros的“永恒回归”形成对话。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弗里达·卡罗笔下的自画像里,蛇与虫豸象征痛苦与重生,与酷儿群体的创伤叙事紧密相连。

而在艺术家Zanele Muholi的作品中,链条与多节生物形态的并置,暗示身份枷锁与自我解放的悖论,etc)。

三. 灵魂出窍:濒死褶皱中的幽灵拓扑学与酷儿救赎最后是有关于灵魂出窍的部分。

在影片的终章,苍老的Lee重返墨西哥城,在旅馆濒死谵妄中与永远二十九岁的Eugene重逢。

一场倒置的俄狄浦斯式“射击游戏”²在梦境中上演:Eugene将玻璃杯置于自己的头顶,致使玻璃成为置于头顶的透明刑具,象征“柜子”对酷儿性的光学囚禁。

而来自于子弹的悖论则为 —— Lee射穿的并非玻璃杯,而是Eugene的太阳穴,此处可以视作一场对殖民凝视的逆向弑父仪式。

最后,当Lee身为衰朽躯壳的存在活动于现实房间中,Eugene以青春幽灵之姿降临,两人那纠缠的相拥触发酷儿存在的量子隐形传态 —— 肉身分解为抵抗暗物质,意识遁入雨林死藤汤的巫性云端。

结语:心电感应 — — 酷儿巫术的终极语法《酷儿》最终揭示:死藤汤、蜈蚣项链与灵魂出窍,共同构成酷儿群体的三位一体巫术体系。

它们不是逃避现实的致幻剂、装饰或超现实桥段,而是以毒液为墨、以身体为符咒的抵抗诗学。

当主流社会仍在用“包容”施舍虚伪的救赎时,酷儿们早已在Telepathy的频率中缔结暗网。

当银幕暗去的刹那,《酷儿》的余烬中升起三重符咒:那碗沸腾的死藤汤,是液态的集体潜意识,是所有未被命名的欲望与创伤共酿的巫觋秘药。

它并非致幻的逃逸,而是一场逆向降灵 —— 酷儿们在呕吐与颤栗中吐出被规训的脏器,让殖民史的血锈、性别暴力的残渣、衣柜中的霉斑,在迷幻的胃酸里熔铸成新的灵性骨骼。

蜈蚣项链的百足,则是一串爬行在皮肤上的古老铭文,每一节肢都是被主流叙事斩断又再生的身份残片。

它的毒性不再是诅咒,而是语言的解毒剂:当社会试图以“正常”的砒霜扼杀酷儿性,百足之虫便以毒攻毒,将伤痕淬炼成护身符的冷光,让佩戴者的脖颈成为一座移动的抵抗纪念碑。

而灵魂的出窍,终究是向内的远征。

肉身在死藤汤的炼金术中蒸发,蜈蚣的足痕却指引着意识溯回德勒兹的“内在性平面” —— 那里没有“出柜”的二元裂痕,只有无数液态自我在量子纠缠中坍缩、重组。

酷儿们在此窥见真相:所谓“异常”,不过是权力矩阵投下的光学骗局;所谓“身份”,实则是千万次灵魂出窍后仍不愿降落的飞行轨迹。

《酷儿》绝非一部关于“包容”或“出柜”的庸俗叙事,而是一份以液态美学书写的后人类酷儿宣言,即超越所谓的身份政治。

酷儿性不再是固定标签,而是德勒兹笔下的“纯粹生成” —— 在死藤汤的蒸汽中、蜈蚣的毒性中、子弹的抛物线中无限重组。

电影宣告,酷儿最激进的力量在于拒绝可见性。

如Eugene般遁入雨林量子迷雾,如Lee般在衰老皱纹中加密抵抗密码,才是对权力矩阵的终极解殖。

这部电影最终是一封以心电感应书写的密信:每个酷儿都是巫师,以死藤汤为墨,蜈蚣为笔,在灵魂离体的瞬息,将那些不可言说的痛与狂喜,刻入人类史的暗面。

而当他们归来时,肉身已浸透星辰的碎屑,成为一座行走的异托邦 —— 无需被理解,只需被感应。

银幕外的我们或许会忽然察觉到:每个酷儿的存在本身即是一场心电感应。

无需呐喊,只需凝视那碗汤中倒悬的月亮、那条蜈蚣足尖的冷光,便能听见千万个被噤声的灵魂在低语 — —**“我们从未消失,只是在液态时空里,以更自由的形态重生。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在幻觉与觉醒的临界点起舞的酷儿巫师。

❣️🏳️‍🌈❣️)注释:❶. 土著萨满文化与酷儿抵抗结盟,死藤汤仪式成为对抗西方理性霸权的分子级革命 —— 用致幻剂的巫性逻辑重写殖民史。

❷. 此处的殖民者射击游戏(既威廉·退尔/William Tell)被诠释为逆向的酷儿弑父仪式。

子弹轨迹成为解构权力光学的量子通道,从而释放出被囚禁的酷儿灵知。

 4 ) 如果感兴趣可以一读的背景知识

书影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413357?dt_dapp=1电影短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384977?dt_dapp=1因为同时看了原著和电影,现在两者已在头脑里混合,并生产加工出一部各取所长的完美版本,导致本来就不客观的评价更加不客观了。

前两天去逛了旧金山的垮掉派博物馆(The Beat Museum),专门关注了一下巴勒斯的部分,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新东西。

本文为一些背景信息和解读的分享,如果对我的影评和书影评感兴趣,可以点以上两个链接阅读。

The Beat MuseumLee其实是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的母姓,他甚至用这个名字出版过作品,所以Queer的主角William Lee相当于是原封不动的他自己。

这个故事,以及巴勒斯的另一本代表作Junky,其实是根据他和Lewis Marker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改编的,如果把小说和他的书信和日记并排对比的话,会发现他除了改动名字之外并没有编造太多内容。

博物馆里的巴勒斯展柜电影的开头有一幕画面是巴勒斯写给Lewis Marker的诗,描写了他(在自我视角下)一厢情愿的、绝望的爱与付出,内容如下:

To M.I gave you all I had.I got no stash left.Kick this one cold.You can't turn me on.You got a route different from mine.You can't fix me if you want to.I let it happen like I let the habit happen.I knew it would hurt.I didn't care.O.K. So you won't.So you can't.Nothing to come down with.Kick it cold.I won't be sick forever.Muscles twitch to rest.The gut unknots and turns over."I'm hungry"Some habits take your gut along on the way outLike a mushroom bullet.So I'm cured so I'm off.Where can I go alone?What I got left to take anywhere?I gave it all to you, You never wanted it.You never asked me anything.It was my idea.You say I got no grounds to complain.Maybe not. I don't know.Brought it on myself.I guess I did.I'm no accidental citizen walking down Accident Street And a brick falls on his sconce.I'm no Innocent Bystander bystanding when the riot starts.Lacted the only way I could act.I end up nowhere with nothing.Please don't lecture me because you are lucky and I'm not.Please don't hurt me so I can't help wanting to hurt you.At least wish me luck.And let me stay ready to help you any way I can.P.S. It looks like he won't even wish me luck or say good-bye.

Lewis Marker and William Burroughs电影中最令观众费解的部分大概是第三章节中的现代舞,营火旁像幻影一般滞空与粘连的肉体,在我看来很有Francis Bacon作品的风格。

英国画家Francis Bacon是同名英国哲学家近亲的后代,擅长描绘尖锐、狂暴、扭曲、噩梦般的画面。

巴勒斯和Bacon在五十年代由艾伦金斯堡介绍相识,因为他觉得两人的艺术风格很相近,当时巴勒斯刚由于误杀妻子的风波出逃,而Bacon正处于一段灾难性的不健康关系中。

巴勒斯评价两人的异同点:“Bacon and I are at opposite ends of the spectrum. He likes middle-aged truck drivers and I like young boys. He sneers at immortality and I think it’s the one thing of importance. Of course we’re associated because of our morbid subject matter.”

William Burroughs and Francis Bacon in 1986饰演Allerton的演员Drew Starkey也在访谈中提到导演瓜达尼诺拍摄时参考了Bacon的画作。

Two Figures (1953)

Triptych–August (ii) (1972)另一个有趣的点是电影中使用了两首半Nirvana的歌曲,电影开头Sinéad O‘Connor翻唱版的All Apologies、李与阿勒顿相遇时的Come As You Are,以及两人在餐厅吃饭时点唱机里播放的Marigold。

这个时空交错的设置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事实上Nirvana的主唱科特柯本一直很仰慕巴勒斯,并在1993年见到了他的偶像,两人合作了一张单曲专辑The 'Priest' They Called Him,其中巴勒斯以monotone朗读,而柯本弹奏不协和的吉他噪音。

见面后巴勒斯点明了他对柯本的印象:“Kurt was very shy, very polite, and obviously enjoyed the fact that I wasn’t awestruck at meeting him.”“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at boy; he frowns for no good reason.” 专辑发行不到一年后,年仅二十七岁的柯本自杀身亡。

导演在采访中提到他在电影中特意使用Nirvana的音乐来展示柯本与巴勒斯的友情。

William Burroughs and Kurt Cobain in 1993

 5 ) 全新观影取向是豆瓣六分片

二刷改了五星,今年为数不多的五星片。

说是瓜导生涯最好作品绝不为过,借着巴勒斯的东风拍出了一部想法和传达都非常不错的东西。

刚上映没立刻去看是看评分太低担心把巴勒斯拍成cmbyn,没想到是太具备巴勒斯的精神本质把观众吓晕了。

前两章无功无过,甚至显得有点cliche,后两章陡然直上,看得眼睛都睁大了。

有一些很好的配乐,有一些白人对雨林部落和致幻草药的迷恋和臆想,有一些很漂亮的gay erotica,“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Door's already open, can’t close it now. All you can do is look away. But why would you?” 被同时拥有美丽身体、摇摆立场、无数可能性与爱答不理态度的年轻人吸引你的后半辈子就完了,仍然是那句话:青春和美丽是资源、诱饵和筹码,但同时也是权力啊。

一些零碎的点:1.片子里用了两首半Nirvana的歌,Come as you are、Marigold以及Sinead O'Connor翻唱版All Apologies。

柯本跟巴勒斯关系好,两个人甚至还合作过一张单曲专(巴勒斯在里面念经)。

2.Allerton从头到尾都在用一种很拿捏的腔调说话,担任一个除了展示美丽以外没有太多人格的道具,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手握决定对李给予或剥夺的权力,很有魅力的多重性。

3.Omar Apollo在本片中的最大亮点是贡献了一条蜈蚣项链和一处正面全裸镜头,不过他和Drew的访谈视频非常有意思,两个人很来电。

4.读了原著以后感觉Allerton可能是无性恋或回避型,或者两者兼有,so yes he sure is queer.5.二刷最喜欢的一句台词:“There’s nothing recreational about heroin.” 全场都笑死了。

之前刷到的一条短评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一部禁毒电影。

6.海报上这一幕出现的时候忍不住感叹海报选得实在太好了……亲密、陪伴和爱,都是幻觉,唯一的真实就是独自回归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及死掉。

 6 ) 酷儿情欲

出演尤金的演员德鲁在和DAZED的采访中说:“如果要和没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讲,这是一部迷幻爱情故事(psychedelic love story)。

”我认为说它psychedelic很到位,但概括为爱情故事更像是一厢情愿,或者为了好卖座而贴标签。

这是一部关于欲望与迷恋的电影。

1. 欲望,迷恋,猎物尤今在涅槃的Come as you are为音乐背景的慢镜头画面中出现。

当时李在凌乱的街头上穿梭,街上一群吵闹叫嚣的墨西哥人在斗鸡中乱舞。

李只是感兴趣向前凑,余光撇到高挑精致的尤金从人群后经过。

这一瞬间就像阿黛尔看到艾玛,一抹蓝头发,让阿黛尔夜晚梦到和蓝发艾玛翻云覆雨。

又像是娜娜第一次看到莲的演出,并知道自己这一生必然会与莲有理不清的交集。

当那个人出现,足以让在场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都成为背景,并在深夜撩拨着你的幻想。

这个瞬间就是最好的‘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的印证。

吸引,好奇,沉迷,强烈想要靠近的欲望,并且拥有对方。

迷恋和欲望贯穿墨西哥城和李的生活,也因为欲望和欲望投射作为影片主基调,我并不认为这是个爱情片。

它更像是用金钱交换欲望,却始终爱而不得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酷儿欲望比异性恋之间的欲望更复杂。

酷儿欲望更具不确定性,作为欲望主体的李深知自己家族一直以来都是“pervert”,正视欲望即等于流放于主流和常规之外;尤金作为李的欲望的投射,他自己也处于摇摆不定的自我探索状态以及阴晴不定地试探李的底线。

酷儿欲望永远都是充满矛盾、风雨交加的。

也因为如此,LGBTQ作为一个单独的创作体裁,着重描绘欲望多样性的作品层出不穷。

欲望主体和欲望对象之间在开放自由无人监管的社会环境下是狩猎关系。

作为酷儿/同性恋的李,是被流放的异类。

对他来说,生的理由是寻找归属、意义、和爱。

这些都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但它们需要时间来培养并对生活状态有所取舍。

然而他的常态就是将自我流放和放纵培养成了习惯,他已经习惯了不断尝试实践身体亲密之后另一个人仍然是陌生人,无论是他热情俯下身的黑色卷发忧伤美男还是像神圣天使般的尤物尤金。

只有作为一个猎手竖起猎枪直奔猎物是最省时的方法,而他恰好也有金钱作为交换资本。

当李把所有关系变为占有与被占有,这样反而对他来说更简单。

2. 心灵感应和酷儿的悲剧宿命李的另一个欲望是通过寻找一种植物(drug)来获得心灵感应的能力。

心灵感应telepathy,在李的理解中是‘communication without speak’。

他的这一欲望来源于弥补心理,因为他始终缺乏与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的能力。

他的伪装色是在约会中抖机灵扮话痨卖弄知识,而孤身在公寓是孤独自闭的状态。

金钱也是伪装色。

在和开头的黑发帅哥之后他原本想拿出钱,不知是担心此举有损帅哥尊严或者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不在乎,他将纸币放回了钱包。

他用钱作为借口和尤金挑逗,说要买下尤金常去的酒吧,出钱让尤金陪他去南美。

因为除了钱,似乎没有别的理由去说服对方接近自己。

表面上是李希望用心灵感应的能力去读懂自己迷恋的人。

但总感觉影片的深层含义可以解读为,李希望读懂自己的欲望对象,读懂自己总是拥有强烈的欲望的心理,以及找寻和自己欲望相处的方法。

酷儿对同性的欲望是妖魔,在性解放运动之前,拥有这种欲望就是被诅咒的宿命。

电影后半段似乎很天马行空隐晦难懂,我反倒感觉是用亚马逊寻药和口吐心脏等魔幻走向去隐喻在那个年代中作为酷儿的悲剧宿命感。

酷儿的悲剧宿命感,就是“否定(denial)作为人生的主旋律”(借用另一片影评中豆友的话)。

李的悲剧宿命,就是discommunication。

是一种抓不住走向,使不对力气,是迷茫,是“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但同时也是主流常规中不具有的流动与开放,正如电影后半场的叙事手法。

李对朋友说,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是迷惑的,流动的,不断受外部反馈的形塑。

雨林跳舞,是他们对酷儿亲密关系的演绎。

亲肤,但仅限肉体缠绵,不可能心灵合二为一。

尤金清醒后对李说的第一句话,Lee, I’m not queer.这是尤金对自己说的。

李明白了他只是自己遥不可及的欲望虚像,两人在离开植物学家的宅邸后,这个虚幻的欲望难怪一秒消失。

3. 通向自己的窗户长在南美的Ayahuasca致幻植物是酷儿的自救稻草。

然而李还没意识到寻找植物其实是在自救,他以为这个植物只是可以帮他读懂自己迷恋的鲜美可人,南美的植物学家就像算命师一样告诫他“这是照向自己的镜子,在你意识到还没有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这番话也在为观众解谜,告诉观众原来通灵的实质是更看清自己,因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认清别人,认清所处的世界。

通灵的经历让李和尤金为对方打开了一个异世界的连接通道,让尤金从李的世界消失,但让尤金的世界刻下了李的印记(记忆中好像是李重回旧地后,他朋友说尤金和一位年长的军官在一起,所以我才认为这是李为尤金留下的印记,尤金和一个年龄有差距的同性再次建立亲密关系)。

我相信,李和尤金之前的通道在李回到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时重新打开了,这样就可以来解读李在自己的宾馆模型里看到自己和尤金重逢的情节。

在李和尤金(李的欲望)的通道中,欲望在试探李要不要一起玩个危险的游戏。

欲望拿起李昔日最常拿起的生活用品(酒杯)放在自己头上,而李没有通过射击酒杯而循着欲望的意愿和欲望再次互动并建立关系,而是镇定地杀死了欲望。

当他反应过来后还是会悲伤,于是吻别。

————很高兴在2024年末看了这部影片,可以给四星。

作为一个成人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美丽、诱惑挑逗溢出屏幕的电影,瞬间觉得adulthood并没有那么苦了。

影片中很多意象我也没写到,但是很浑然天成:蜈蚣(项链和活蜈蚣)、音乐、几次做爱与人物心理、几次迷幻桥段等。

布景和色彩十分有质感。

接下来最大的期待就是等一月中旬Babygirl上映看办公室禁欲关系了,真不错。

———补充:babygirl全程看脸和肉体了,内容上该片略胜一筹以及演员德鲁在节目中说该片所有场景都在剧院拍摄。

剧组甚至搬来活的绿植打造出了剧院中的热带雨林。

 7 ) "I a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

#LFF24 premiereNobody else films bodies like Luca, the hands, scattered sun spots and wrinkles over or beneath the smoothest, softest skins; the legs, embodied temperature, embodied warmth and care; the arms, chests, and rib cages, the touch, the embodied connections and separations, from “what’s queer” to “what are you” and “what am I” and what’s between us that’s “heartbreaking” - literally hearts throwing up and splashing out onto the leafy jungles - and what’s left for me after all those transparent subconsciousness and self denials and substance abuses and coldness, yes the coldness, cold enough to awaken his eternal trauma of being trapped in the murder of young spirits for the sake of not mere sexual desire but longings for youth, yes, youth that he once possessed and couldn’t help but let go, youth that he tried to run away from but only to find he could never escape the circle till he looks at it in the face. Lee, I’m not queer. Lee, I’m disembodied. Lee.

 8 ) 不是影评,随手记录的感受,主观性极强

骗婚,瘾君子,引诱……如果仅从这些直白的字眼去断定电影肯定是不公平的,前两章对于酷儿主体性的探索非常有趣,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这句话已经绝妙,但就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方式来讲它呢?

Lee那么孤独,那么渴望灵魂共振,结果你直接给他整了一个drug,我请问呢??

画面很唯美是没错,只不过个人觉得有点故弄玄虚且落入俗套了。

(两个人在用完yage后进行的疑似做爱的身体交融,太意识流了)结局还挺喜欢的,一个人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回归孤独,只不过曾经影响过我们的人可能会在某种空间维度上拥抱我们,ta们来过,只不过ta们离开了。

影片里使用的摇滚配乐在音乐性上也太inappropriate了,不过看到其她影评的解读觉得蛮有道理的,比如Nirvana 那首可以关注歌词而非编曲。

007在这部的演技真的太好了,那种old gentleman社交时的老练与油腻,面对猎物时的尴尬,局促,急不可耐,人前热情似火,人后忧郁黯然,看得我一愣一愣。

Drew Starkey的皮囊美丽得不像话,性感的微笑唇和下颌,每一个弧度每一个转弯都恰到好处,肌肉、胸毛、笔直的像女士一样的腿……(说句膈应人的,我要是Lee我也忍不住老上手)只不过星途还两说,毕竟好莱坞现在净捧丑男。

还有卢瓜你为啥这么喜欢snake??

看个电影命快搭里了……

 9 ) 真情实感地肤浅

🆘电影还没看完我就来急着吐槽了。

三星全在于瓜导一如既往卓越的摄影,朱星钥的美貌没能排进三星不好意思。

但这个故事,实在是讲得稀巴烂,或者说,就这么个故事,有什么好拍的啊瓜导!

一个能让所有男同PTSD的典中典。

处于审美下层阶级的男同,不遗余力,倾尽所有,不择手段地去讨好处于审美上层阶级的男同。

为了肤浅的美貌,Lee放弃了主动跟他示好的另一个帅小伙,他眼里只有尤金,为什么呢。

因为尤金长得好看呀,身材好呀,除此之外有其它原因吗--🈚。

就这么cheap的出发点,你凭什么指望帮深柜出柜进而俘获他的真心?

你凭什么啊!

🆘🆘🆘🆘 很不争气地说一句,男同真得,美色和jb代表一切。

呸!

严格怀疑瓜导是为了把朱星钥(任何一个美丽的男演员)骗过来,才拍了这部鬼片。

但朱星钥!

为什么你讲台词的语气跟甜茶一模一样!

如出一辙地含糊不清!

是瓜导特意训练的吗?!

不过共情一点地去想,也许瓜导拍出了自己作为老白男对年轻美色的无限向往吧。

(瓜导对不起哈哈哈哈)。

电影看完了。

真是烂尾啊!

但烂得好搞笑hhh男同为了美色真得可以去die无疑了哈哈哈哈

 10 ) kill my love

8 最后两幕深深击中我,想起三段话完美契合我看完电影脑海浮现的诗句。

1—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人人都杀死心爱之人,你不妨听听每人的方式。

有人使用冰冷的眼神,有人使用热烈的表白,胆小的使用轻轻一吻,无畏的挥出尖利的刀刃。

有人毁所爱时还年少,有人毁所爱时已年老;有人用欲望之手扼杀,有人靠金钱之手诱杀;最慈悲的才使用利刀,为了让死者少受折磨。

2—离别 博尔赫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我像从迷乱的草地归来的人那样,从你怀抱里脱身。

我像从刀光剑影的地方归来的人那样,从你的眼泪里脱身。

3—当你走时,我的痛苦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用爱杀死你,这是谁的禁忌?

太阳为全世界升起!

我只为了你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从Bone and All 到Queer ,爱到极致肌肤相连血肉交融,love me and eat me all。

不够极致的爱都不算爱,但这样的爱从来都不存在。

昏天黑地侵袭吞噬如烈焰般狂热爱的终结,是燃烧殆尽后天地间一缕孤烟,是屈卧旧日床榻残梦中几晌贪欢。

预感到我的结局也会像Lee一样,dying body while memory alive ,不是亲吻不是交缠,只是恬淡 清浅 恍若不曾存在过的soft touch。

亲手杀死所爱之人,再以孤独聊慰惩戒余生。

《酷儿》短评

5分,本是一个简单清晰的爱情故事,但电影的呈现显得有些花哨而复杂,虽然艺术风格别树一帜,但剧情走向却是一片混沌。“我是/不是酷儿,我只是灵魂出窍。”虽然有过美好时光,但说到底李和尤金不是一路人,两个人的人生终究还是要分别。

8分钟前
  • AlanX
  • 较差

does this gay experience deserve an epic bio-pic treatment? not really.

10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Queer》这部片连讲明白故事都没做到,还怎么敢那么大胆地想和观众探讨“深入灵魂的交流”。Drew淡漠疏离得像张平面立牌,一点“人味”没有且非常僵硬,简直无聊透顶。

13分钟前
  • R.D.Jr
  • 较差

#TIFF DAY 5 这叫癫?哪里癫了?Craig演技赞爆了,贡献了他演员生涯最好的表演。对这个人物心情很复杂,愤恨又同情。最后15分钟确实抽象,但不影响整体品质。真的有被克叔电到,心中排位目前仅次于阿莫多瓦『隔壁房间』。8分

15分钟前
  • 三水🐱
  • 推荐

阴风阵阵再来点太空漫游,瓜的这个套路是行得通的

16分钟前
  • 路米內
  • 还行

8.3/10 完全的Eusexua式诠释,肌肤上升融合交汇也未让无法匡正自身的人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拥抱queer的自由也意味着逃避社会人身份上的“慎独”责任要求。微缩化、漫画感、手办式的布景和极其精确细腻爽气的美术画面带来荧幕视觉盛宴。由于too queer to define,任何一种解读都是一种破坏。

20分钟前
  • 420
  • 力荐

007演了一个油腻猥琐犯贱老gay,精神状态极度疯癫,不择手段pua。

24分钟前
  • 凶凶怪
  • 力荐

太艺术了吧!如果说前面是小心翼翼的叙事,为全片的人物关系情感结构做下重要的铺垫,到第三章节导演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瓜导,还是用身体叙事抛弃语言逻辑的表达方式,由于第一章立得住,后面便可以自由飞翔了。其实一向不喜欢不说人话的电影,但艺术这件事还得是真艺术,真艺术骗不了人罢了,真艺术令人愉悦,真艺术令人魂飞魄散罢了。007奉献了生涯最高演技,德鲁贡献了全片的艺术精髓,身体。

2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So trippy. 以为瓜导带来一部hot gay summer但更像是部迷幻版queer阴风阵阵。服装造型,配乐选择,细节处理都还挺喜欢的。最后一个章节也挺有意思。但整体有点割裂,但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31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太美太酷了,第一个篇章既像《绝美之城》展现城市风光的同时又有一些情欲流动的时刻,又像《我们如此相爱》一样用叠画展现了一些极其细腻的情感;后两个篇章直接变成《生命之树》,用极其意识流的方式并再次用嗑药的方式呈现了男主所经历的切身之痛,用了很多符号,很风格化,将痛苦呈现得很具体又很美。

34分钟前
  • 伤心电磁炉
  • 推荐

二刷。依然因为共感太强烈而完全无法理性看待的一部电影。或许几年之后吧。

35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力荐

德鲁斯塔基潜入水中之前我完全无法将他与现实中的本人联系起来,直到水中翩翩然姿态,头发打乱,胡渣若隐若现。这场关于酷儿身份认同的疑问如例行公事每次见面必问,但不了解的是已经尝试了亲昵为何总要问这个。在雨林深处的幻梦,触觉在发肤之间达到更深层次,抚弄也有了骨感。

39分钟前
  • 宇宙未曷
  • 还行

瓜导的长短板十分明显,优点是摄影依然美学至上,利用棚内假景和时代金曲等明显不合时宜的元素制造出一种别致的氛围,第三幕宛如《蛇之拥抱》《迷失Z城》的雨林幻觉拍得也颇有想法。缺点是叙事依然是短板,原著本是威廉·巴斯勒戒断反应中与内心孤独角力的所感所想,queer一词亦指代其格格不入的身份和处境,电影中的尤金一角,是李的解药,是李的欣慰剂,更是他放不开手的执念。但感觉瓜导完全没有开篇交代这个背景,导致让观众无法理解李的情绪也让电影成了廉价老gay钓人的戏码。克雷格表演及格,但无法让人信服;尤金这个角色笔墨少到完全浮于表面感觉不真实(导演的锅)但德鲁·斯塔基的表演依然秀色可餐,我见犹怜。深柜又如何,你依然闪闪酷儿。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我觉得评论区里大部分是被BL剧给带偏了,电影是表达,不是满足观众的意淫

45分钟前
  • 二春
  • 推荐

很显然,布景(酒吧、街道、卧室)的塑料感是一种目的,如手工课作业一样可被肆意折叠,意在创造一条抵达特异世界的通路。与之类似的,猛然加速的蒙太奇、突如其来的流行金曲、克雷格表层的喜剧反应和深柜媚俗式的表演特征让一切都显得梦幻而轻浮。自次段起,影片氛围逐渐癫狂,似为了弥补《阴风阵阵》的遗憾,身体的扭曲、情感的断裂、叙事的破碎渐次浮出水面,并直接联动《尤里卡》和《鬼魅浮生》(很神奇的是,阿隆索和大卫洛维同时出演了本片),堕入了虚无神秘主义。另,尺度不及预期,一到扒内裤镜头就切走,德鲁的身材真的是神级。

5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当成007平行世界故事看的。

55分钟前
  • 达斯佛™
  • 还行

除了《挑战者》,我都不太能get瓜导的片。这次又是他那种身体与环境交织的“热电影”,整个观影体验下来跟看柯南伯格的《裸体午餐》似的。片中还引用了科克托的《奥菲斯》,展示的是通往镜中世界的路径。本片第三趴,角色被告诫喝死藤水如同照镜子,加上那些灵与肉的虚实交融,它可能想探讨身体接触,而不仅仅局限于爱。我理解不能,也不想理解太明,吸引我看下去的只有视听,熟肉和生肉合在一起的镜头有些惊叹。克雷格给我的感觉像是伪装成gay的情报员邦德,以牺牲男色来换取小伙的情报。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jason schwartzman演绎的这位松动有趣的npc好像从未离开asteroid city万分虚假人造的纸板片场。没有任何与时代节点产生对话企图的那类毫无被影像化转述必要的作品,将早已广受识别泛滥成灾的失位老白男去第三世界浪迹,顺带俘获年轻mpdg以期在他者对照下重拾主体性的典型叙事绝无悔意地再一述说。过火的魔幻视听修辞非但未能达成疯癫迷狂的预期观感,反而酷似给本就深度无几的单纯色欲官能故事竭力找补。同为a24系的酷儿作品,身体畸变与变形的想象败落展现可把已属庸作的love lies bleeding里的女巨人衬得仿佛神来之笔,片中对女科学家的神秘妖魔化形象设计则和后者处理ed harris手法如出一辙,纵然真有稍纵即逝的灵光也为太多厂牌和导演膨胀的自信误以为永不失灵的惯性配方淹没。

1小时前
  • 嵇澹
  • 较差

bravo!♥️♥️♥️♥️♥️(旧的就是新的 | 电影界真知道什么是穿衣服的美 时尚的力量的 就是我瓜 而且 只有瓜瓜

1小时前
  • xlL
  • 力荐

老1爱上嫩0,想尽一切口才、办法搭讪成功上床🛏️,没成想嫩0也只是寻求刺激,对老1的态度时而亲近时而疏远,吊着老1🤣每当老1觉得上完床感情会更近一步时候就被嫩0无情嫌弃🤣不得已,老1想通过某种玄学手段来套住嫩0达到“肉体与灵魂合一”的境界。。嫩0发现被套路后无情抛弃老1。最后的最后可怜的老1临终之际蜷缩着身体摆出抱着嫩0的姿势悲惨结束生命🥶

1小时前
  • 29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