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不开感情我们需要尊重人生失去了总是会让我们懂得很多然后再去忘记我们通过懂得而收获的再失去再懂得生之渺小生之沉重一览无遗一百二十分钟的人生。
<图片1>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电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开场30多分钟已经让我眼眶湿润了,“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杜丽在电影开始就定下了电影要走伤感路线的基调。
【柏林•波罗的海】面对相伴一生却因疾病要分开的爱人,面对家庭情感已然冷漠的子女,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楚,鲁迪在波罗的海边对杜丽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杜丽没有回应,只是她在努力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
她知道他不能陪伴她多久了,但谁又知结局居然是她先丢下了鲁迪一人。
子女们纷纷抱怨着没时间陪伴老人,看着老人在车站取不到车票而坐在车站的长凳上发呆就觉得特辛酸。
孙女抱怨自己的房间被占用了,给爷爷按摩捶肩居然要收下奶奶的零用钱作为代价。
在柏林的子女相互抱怨老人对东京的小儿子更关心,甚至陪伴杜丽去看舞踏表演的也是女儿的百合女友,亲情的羁绊已经渐渐淡如水了,开篇的桥段已经是向小津的《东京物语》致敬了,感觉西方人对于亲情的羁绊比东方人要冷淡很多,毕竟子女都是成年后就离开家,然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无暇顾及父母,而在我大天朝,像我这样离开麻麻就饿死的应该也不少吧。
他以为他们还有时间,但她知道,时日无多了,在波罗的海边他们依偎在一起,同穿一件针织衫,她是左胳膊,他是右胳膊,虽然海风很大很冷,但这段真的超暖。
在她走的那天。
他们相拥起舞,要知道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夜晚,她看到了来自另一个自己的召唤,于是她丢下他去了。
<图片2>【东京•富士山】鲁迪这个中规中矩古板的老人家在收拾杜丽遗物的时候最终决定去东京寻找他的杜丽。
世上一定有另外一个她,过着她想要的生活。
他带上妻子的和服睡衣和衣服,就像她还在身边。
繁华的霓虹国里有很多纸醉金迷。
老人就像是游大观园一样,先是儿子的日常漫画映入眼帘,接着被拉去看了艳舞表演,享受了半次贴身服务的泡泡浴,他穿着妻子的衣服带着她去看樱花,几经无所事事的几天后,他在樱花树下看到了涂着白面的少女拿着电话翩翩起舞。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少女如是说,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所以它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拥抱生命拥抱死亡。
女孩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可以通过舞踏传达,她教鲁迪跳舞,送鲁迪到地铁上,一个陌生女孩的关怀和儿子每日公务繁忙不能嘘寒问暖是鲜明对比。
相对于子女,反而是外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更多,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3>鲁迪和优相伴去了富士山。
无奈富士山君实在是太害羞,经常掩面示人,终于有一天的凌晨,富士山君露出了真颜。
鲁迪涂了白面,换上妻子的衣服到山下完成妻子的心愿。
鲁迪在富士山下的舞踏就让他真正感知与杜丽手臂交缠共舞的喜悦,如女儿百合恋人说的,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跳舞这段拍的极美,杜丽像是存在在鲁迪的身体内,如果你爱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就会变成TA。
优对小儿子说,你父母现在应该很幸福,因为他们变成了这个(一对相依的卷心菜卷)。
女性导演让电影细节处处打动人,妻子在车上带着墨镜掩饰哽咽的情绪、睡前那一刻的牵手、两人在海边同穿一件针织衫、妻子去世后他在床左边摆了妻子的衣服,自己躺在右边…真正的爱应该就是如此相濡以沫,可以无言,但一个拥抱足以。
樱花最能代表瞬间,它悄无声息的开了,又悄然飘落,时间总喜欢给人恍如隔世的错觉。
时间在流逝,在有生之年,我们珍视的人能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少次的旅行,而每一次的旅行对于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当我的眼睛跟随《樱花盛开》的镜头,跟随一位日暮残年的老人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心灵之旅时,有些异样的情感在我的胸口涌动。
那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亲情暖阳,那是洋溢在影片之外的爱。
影片开篇就展现了老人鲁迪苍白无助的孤独晚景。
身患绝症,三个儿女对他的冷漠和不理解,妻子为其精心准备了属于两人的旅行,却在旅途中先一步离去。
那片美丽波罗的海的蔚蓝,映照出了一个老人的寂寞和绝望。
对鲁迪来说,失去了彼此倚靠的妻子,失去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瞬间失去了意义。
鲁迪的妻子生前十分迷恋日本舞蹈,一直想劝说鲁迪一起去日本旅行,却被鲁迪一再推辞。
在柏林欣赏到日本艺术家舞蹈表演的那一晚,或许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
而鲁迪带着妻子的遗物来到了东京,只为了用自己的眼睛替妻子记录这座生前痴迷的城市。
在这座匆忙拥挤的城市里,鲁迪结识了每天在公园为死去的母亲跳舞的优子,他们相处得轻松愉快。
最感人的情景出现在接近片尾的时候。
鲁迪在优子的帮助下,最终来到了富士山下的小旅馆居住。
当富士山最终在蜕脱掉朦胧雾气,清晰呈现在他眼前时,他穿着妻子生前那件绣满美丽樱花的睡衣,在富士山前忘情起舞,逐渐与妻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段发自灵魂深处的舞蹈,燃烧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更焕发出一种与富士山交相辉映的壮美。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片名所强调的主旨。
樱花盛开,一夜而逝。
人的一生,只要拥有过刹那的灿烂芳华,或许就实现了宝贵的人生价值。
而鲁迪,也在富士山前绚烂优美的舞蹈中,找到了他失却已久的心灵归宿。
在本片中,樱花也象征着所有弥足珍贵的情感,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和守护,它就可能在瞬间逝去。
鲁迪和优子纯洁温馨的友情,始于樱花如云的公园;鲁迪和儿子关系改善的饭桌交谈,旁边也摆着一束灼灼绽开的樱花。
这种美丽而脆弱的事物,或许经不起世间太多的磨难,它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对待,用理解的耳去聆听。
影片的基调一直是平缓而沉静的。
无论是德国恬静的乡间景色,还是日本纯美的樱花公园,甚至声色犬马的东京街头,都弥散着一股温暖祥和的气息。
这可以让我们细细地品味那些曾被我们遗忘的情感,柔和的色彩运用更反衬出人情缺失的冷冷凄凉。
影片用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友好来对比亲人之间的淡漠疏远,使得这种人性悲哀的意味欲发强烈。
片中的隐喻也无处不在。
那不断出现仿如昔日和睦象征的飞蝇,被儿女残忍打死,预示了父母和子女的分道扬镳;那缠绕在鲁迪和优子身上的粉红电话线,凸显出他们对死去亲人的绵长思念;那紧靠在一起的白菜卷,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应该要相互依存,携手并进。
所有的画面和细节交织在一起,使本片成为描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厚重载体。
老人鲁迪的长途旅行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末。
当鲁迪生命终止,旅程结束,影片也随之缓缓谢幕。
一开始,鲁迪对于旅行的态度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
在妻子的鼓动下,他才暂时放下枯燥重复了20年的工作,跟随妻子去探访分布各地的儿女。
在这样的旅行中,发现自己和儿女之间存在着太大的感情空白。
在儿女日渐忙碌和狭小的生活空间里,已经没有了鲁迪的容身之所。
这段旅行对于鲁迪来说,无疑是失望和痛苦的,鲁迪也不止一次地想要回到那个乡下小小的家。
可当妻子在异地的旅馆里死去,留下鲁迪独自一人生活,鲁迪对旅行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他慢慢变得主动,变得理解和包容。
他用自己的步伐远赴东京找寻妻子的一生所求,和日本女子优子敞开心扉成为莫逆之交,最终在富士山平和的风景下领悟到生命所赋予舞蹈的情感。
这段旅行,就是领悟生命真谛的爱之旅,也是本片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需要一场这样轰轰烈烈的情感之旅呢?
抛开尘世的浮华,远离人事的喧嚣,去仔细体味真正纯净的情感所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有时候,一段旅行的意义,远不止旅行的本身那般简单。
这是一部迟了五年的电影。
五年前在成都的宿舍里,我曾看过影片简介,知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却始终没有看过它。
辗转若干地方,已是若干年过去,电影里熟悉的柏林,陌生的东京,在这个故事里穿插交织,让人想起过去种种和以后的漫漫长路,戏里戏外,难以分辨。
樱花不论盛放还是凋零,都不留一丝余地。
想来,那该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
日本人很懂得并欣赏这样的决绝。
不管是凋零还是死亡,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面前。
无妨,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请让我看一场樱花盛放的景象;请让我在晨曦中,带着铺天盖地的回忆和平静安稳的心,和你共舞一曲。
不知何时会遇到你。
只是,在那之前的旅程我们仍需独行。
不能更早地参与彼此的生命,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跳舞的不是我,是影子。
我不知道那影子是谁。
每个人都能跳舞踏。
每个人都有影子,年轻人,老人,女人,男人,每个活着的人,每个死去的人,他们可以共舞。
你可以感受到逝去的回忆,可以感受到风,还有樱花,很多的樱花,你用手抱紧它们,抱紧,抱紧,你会发现有许多影子在你的身体里,而那些影子要离开,哦等等,等等,先别走,揽住它们,抓住它们,留住那些影子,感受它们。
”你看我的影子,那是我全部的幸福,我全部的绝望。
我积累多少年都不会觉得疲惫,只是在我向它问好,邀它共舞时,我突然发现我才是幸福我才是绝望,我看见黎明前的昏暗,鸽子眼中的幽冥,看见自己满身衰老的斑点、纵横的沟壑、总在潮湿的眼角。
弯曲手指,闭上双眼。
我终于知道我想留住什么,追随什么。
我一点儿都不想沉没在生命的苦海里,只愿在风里飘摇,就像爱在生命中飘摇那样。
在季节的末尾那样盛开一次就够了。
你看到浮在水面上一片片一团团粉密的影子也该想像得出它们在树上开着时的样子。
然而我说不好,现在和曾经,究竟哪个更安详,哪个更鲜艳。
看完大卫 芬奇的《本杰明 巴顿奇事》,瞬间有些懵了,带着些茫然,压抑,而依稀略有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同样的忧郁爱情,有些似曾相识,而又遥不可及。
似曾相识的是人生,爱情,遥不可及的依旧是人生,爱情。
今年看的电影也是参差不齐,瞬间想到了一部可以同这部电影的爱情主旋律相媲美的电影《樱花盛开》,在重温过之后,才发现女导演桃丽丝.多利的柔情镜头下那一段如樱花般的爱情,忧郁得就像富士山下那一池湖水,在天空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蓝。
《樱花盛开》是今年最好看的德国电影,似乎有些情节莫名其妙,仔细揣想,而又在情理之中。
影片的节奏含蓄,舒缓,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
与《迷失东京》相比,同样的女性导演却诠释了爱情不同的那份轻与重,东京街头栏杆上的白手帕,在传递的仅仅是信号么?
传递的是更为神伤的心理历程更为恰如其分。
电影中主人公那几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哭泣,有无声的眼泪垂下,到抑制不止的抽泣,在到黯然神伤的泪水拂面,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病情后,忧伤就没有从她的脸上消逝过,她会想到自己的儿女,会想到日本,会想到富士山,会想到樱花,她也会想到RUDI的以后的人生,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事事难料,谁也不会想到她是最先离开亲人的,离开了她深爱的男人,她的儿女,和她的日本之旅,和她对富士山的向往。
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
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
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
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
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
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
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
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
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
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
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
RUDI也曾在爱人向往的东京迷惘,也曾会在享受泡泡按摩的时候失声哭泣,身处东京,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爱人,仿佛整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爱人的痕迹,此时的他,也曾后悔没有在爱人的有生之年没有同她一起来到这她向往了很久的城市。
《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RUDI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这些都是在映射RUDI心中的那份忧郁。
影片中两位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处理得有些残酷,但无非是现实的写照。
儿女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而谁又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来顾暇老人的那份感情。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RUDI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着佳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
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
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他们之间的相处为影片增色不少,一起去看富士山,一起做饭,一起舞蹈。
相逢何必曾相识,只叹人生苦短,他们之间短暂的相处让RUDI深切体会了盛开的樱花,忧郁的富士山,这些无非都是生命的符号。
“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
” 真的按照中国的文字,这句话韵压得很有味道,就如同这部电影,越品越寓味十足,开篇的温情的音乐就已把人带入一个平淡的世界之中,电影处理了很多人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老伴之间的彼此相依,还是Rudi和日本女子之间离奇的相遇,但这都平淡的发生了,温情,就象《ONCE》一样,一切都匆匆而过,电影从德国南方小镇阿尔高伊展开,镜头遍及日本、德国柏林、波罗的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却发人深省,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丈夫的病情的时候,似乎得病的就是她,给孩子的电话欲说还休,去看望子女的时候心情依旧如水,她在剧院里面的哭泣,以及她和RUDI的深夜舞蹈,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涉到我们的心理,其实最想去日本的是她,但没有他的爱人,她是永远不会一个人去的,但最后,我想她真的完成了她的梦想,电影的镜头一点也不含蓄,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RUDI身着爱人的衣服那段舞蹈时,似乎真的眼泪就会不自主的流下,让我想到电影《樱桃的滋味》,当一切明了的时候,我却依然迷惘,也许,人生真的就如同灿烂的樱花一般,也许我们可以继续虚度我们的年华,但我们无法遮掩我们的感动。
开始真的好平淡可是到后面却好入心。
就像回味的甘甜一样。
老夫妻之一被诊断出绝症于是妻子决定带着丈夫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久未见面的儿女。
可是突然的造访并没有得到儿女的待见。
三个子女的互相推脱也让老夫妻感到心寒和无奈。
尤其备受宠爱的小儿子也对孤独的老父亲嫌弃敷衍。
另一方面,妻子却毫无征兆的先走一步了。
丈夫得知了妻子的梦想,却为妻子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缘由倍感自责。
妻子为了子女,为了他,为了这个家,牺牲了一生的时间。
丈夫从开始的否定逃避到消极度日到后面的幡然醒悟,决定去实现或者体会妻子做舞者的心境和满足。
当然那么偶然的,丈夫看到了在跳影子舞的优。
两人巨大的年龄差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
那种与影子共舞就是和逝去的人全方位无声交流的感觉很玄妙却很真实。
一起结伴去富士山,连续等了一周终于等来了富士山。
我也是第一次得知原来富士山并非想看就能看的。
他会害羞,害羞到连续几天都躲起来。
丈夫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心愿。
看富士山,跳影子舞。
在富士山下穿着妻子的衣服跳影子舞。
最后他也尘缘已了去追寻妻子的步伐了。
他们两人一定都非常快乐,如生前在一起一样,甚至会更快乐。
几十年的相伴,杜丽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陪着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她知道老伴的病情,她一个人承受着将失去至爱的痛苦,带着他一起去走完一段美好记忆的旅程。
久违不见的子女,对于他们的来访无奈而没时间陪他们,虽然子女对于父母也有一定的爱,但是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太自私没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
杜丽一直是一个浪漫而又激情的一位老人,对着老伴的病情她虽然痛苦,但是还是想用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来结束相互之间十几年的相伴生活,可没想到的是杜丽竟然会比鲁迪早离开人世,这时的鲁迪在痛苦和从没觉得老婆会突然离开他,那种相伴几十年的生活突然消失了,对于一成不变的他简直是晴天霹雳,慢慢他怀着对老伴的思念和悔意,带着她的东西去完成她一直想去的富士山。
鲁迪一个笨拙的老人,对于陌生的国度非常的不适应,而在一位失去母亲的日本小女孩身上,他慢慢的体会到杜丽对于舞蹈的那种热爱,和那种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还有对于美丽富士山的向往心里。
最终他在水边,穿着老婆的衣服,看着富士山,终于和老婆相伴的跳完最后一只死亡之舞,2个人是这么和谐,犹如富士山在水中的倒影一样,和谐的像是一个人,相伴彼此不分开。
看了一半的时候上了趟厕所 脑子里面忽然想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还会剩下多少时间 所以趁早干吧 想想 如果现在死掉 还有多少最想做的事情没有做 于是鉴定了我走下一步的决心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任何先知只在开始的时候,被一幅幅风景如画的景致迷惑那么恬淡,安静,自然的生活是如今多少人为之向往的圣地电影中期里的亲情淡漠,老人的无助,无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少人,在繁华里不再记得老人们正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一直以为还有许多时间的,我们以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成了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还以为伤疤都只能是别人的...妻子的突然离世,他是措手不及的小镇依然平常,镜头的切换依旧美不盛收只是回到家没了习惯的那个人为他更衣换鞋双人床因另一半的缺席而越发悲凉他把她的衣服完整的放置在右边,想她想到哭一个老人的孤单,明白呈现..在思念里,他告别了曾经的按部就班他穿着她的衣服感觉她的存在一起去游览绝美的樱花他按她教的方法做点心给儿子他与同样思念母亲的18岁舞者离家出走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础却最真挚的舞蹈伸出手,感受风的存在..再伸出手,便可以拥抱她..与她对话他终于见着她了,在他生命的尽头他用了最短暂的时间丰富了一生的记忆生命尽头的极丽之舞,刹那芳华已足够
画一个雪白的妆。这次抹上她曾经热爱的颜色,舞一支喜欢的曲子。富士山角只为再见你一次。
治愈系的东西还是日本人拍的好
完全没有德国电影的节奏,整个日本电影的速度,不知道好看在哪里!怎么总觉得导演把日本形象地展现了声色娱乐场所,难道日本在欧洲导演眼力都是这形象?!
我喜欢后面的日本民谣
节奏很舒服。有点温情有点压抑。
东京物语的延续,少了一份幻灭,多了一份无奈。
日本女孩那段舞踏真是惊艳至极。。。
太伤感了,把人生拍得就像一场并不漫长的告别
我清楚记得他们小时候的样子,现在他们长大了我却不认识他们了,一直做父母的儿女吧,不要让他们不认识我们
很感动……
在电影资讯上知道这片子,后来找到资源下载,这片子在我电脑里躺了快有十年了。基本看到那个舞踏少女就能猜到结尾,德式日本有几分真不知道,自我感动肯定是真的。这样一看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也不是很超前
前半部是东京物语,中部是迷失东京,后部是胱胱片。影子跳舞不重要,只是寻求一种方式寄托内心的悲伤,发现自己失落的细节。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日本和欧洲一样让生活其中的人类变成挣扎求存,体面过活,渐渐自私变得必须。偶尔流露情绪,也只是恐惧和脆弱。虽然很yy鲁滨逊一样的帐篷,可是会被轮奸吧
看不下去了 就那么点儿事儿呗。。。跟韩剧似的
要是换成苍井优演就完美了。
看得像患了伤风:美景养眼,情感养心。
当他穿着死去老婆的衣服在樱花树下旋转。
平淡,真实
向小津安二郎大师致敬的电影,富有人文关怀的电影,前半部分看到了《东京物语》,后半部分看到了《迷失东京》,真是奇妙啊
太扯淡了,东京物语+迷失东京,导演要闹哪样啊,还哪年哪年德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尼玛德国电影是这样啊!维姆文德斯哭了。
高级模仿秀,但模仿的还不错,不过这片有什么是属于导演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