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特别的电影,偶然碰见,甚是喜欢。
就像电影名字写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乐队的故事,而且是我们一般人认知范围外的——哀乐。
提起乐队,你会想到什么?
看过听过许多别人的故事,大多是关于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在生活的激流当中执着地唱着自己的歌,然后有一天,梦想发芽,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在这些光芒面前,有时候会遗憾自己才华平平,本就与奇迹无缘;有时候又庆幸自己普普通通,至少避开了那条横冲直撞的道路。
那么,哀乐呢?
关于哀乐,你的印象是什么?
在我的家乡,有人去世,会请先生来诵经,大人们说这样能让去世的人安心离开。
家人守夜的那一晚,唢呐、打鼓……咿咿呀呀,告别他,送别他,离开他。
电影《哀乐女子天团》里,何傲是一家丧葬公司——“出入往生”的老板,公司很小,方叔处理零碎日常事务,刘翠春花两姐妹是哀乐歌手,徒弟胡莱后来跳槽去了其它丧葬公司。
他们没什么远大的抱负,就想为那些离世的人,办一场妥帖的葬礼,让他们的亲属,少一些遗憾。
山山、Leo和宫芯,是一支非成名乐队。
她们没什么表演机会,租了一个小仓库用来排练。
电影当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伴着房东的声音,三个姑娘熟练地将自己的东西收进行李箱,让我恍惚她们排练了好多遍的也许不是音乐,而是此刻这一幕。
“你们没住在这儿吧”“当然没,我们只是在这练习……”有一天,她们游荡在大街上,队长随手拍了面包车的“乐队招聘”信息。
就像街边电线杆的小广告一般,白底黑字,附一个号码,再无其他。
“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大舞台,没什么要求,一来就可以表演。
”……舞台的确很大,因为没有边界。
分不清是海边还是草原,海太远,草又太低,两个都不像。
第一场哀乐表演,三个姑娘在台上一次也不开口,甚至还和原来的两个歌手刘翠、春花起了冲突。
之后,家属、乐队、何老板纷纷加入进来,慢镜头下,场面混乱。
第二场表演,是在一位乐队人的葬礼上,他的吉他手、他的主唱、他的鼓手都在现场。
五个姑娘,两个阵营,在台上抢词、争调子,带跑了歌曲。
毫无疑问,又搞砸了。
台下有人上去救了场,无论是西装革履的,还是穿着朴素的,看起来都不过是普通的中年人。
他们唱了乐队的主打歌,一开口,我们仿佛听到了他们组乐队的那些时光。
后来山山说,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发现,原来音乐不是只唱自己。
何老板结了工资,说你们可以走了,我们公司庙小,容不下你们。
可是后来他们都回来了,彼此吐露心声,交换梦想,在一场场葬礼上真心地为那些伤心的人唱歌。
梦想是个老梗,而实现不是。
在投递了无数的作品和表演视频之后,山山、Leo、宫芯收到了经纪公司的邀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追寻已久的梦想。
打开这扇门,就是星光熠熠的舞台。
而哀乐,是他们在路上遇见的意外惊喜。
在常人眼里,这是冷门的甚至是避之而不及的。
因此,当“新晋女子天团曾是哀乐歌手”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公司选择了辟谣否认,她们也保持了沉默。
直到,方叔去世。
方叔去世,三个姑娘因为公司的阻止未能按照约定出席葬礼,也将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了最高潮。
在一遍遍录demo心不在焉、排练也屡屡出错之后,她们发现,那些作为哀乐歌手的时光,也是她们追梦路上不可抹去的印记。
这漫长的道路,缺了哪一步都不是完整的。
山山说,“从前我觉得音乐就是唱我自己,现在发现不是,是要给更多的人”。
她们出道的第一场演唱会,就像曾经在脑海里描绘过很多次的那样,灯光、舞台、粉丝、荧光棒……音乐响起的时候,她们撕掉了袖山上的乐队标识,露出了“出入往生”的字样。
“新闻不是真的,我们原来是哀乐歌手,这场演唱会,送给你们,也送给方叔。
”电影的最后,粉丝用他们的掌声表达了支持和认可,演唱会很顺利。
正如她们所唱的那样,太阳每天都在同一位置升起,青春热量无限激荡,朋友的理想,都是你我的能量。
梦想是个老梗,它让我们相信,我们在经历一次次不如意之后,总会乘风破浪,总会成长。
而实现梦想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不是电影,没有反转,被奇迹砸中的概率也很少。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想一件事情想得够久,并为之努力,惊喜总会降临的。
晚上八点。
我和我妈百无聊赖,点开一个又一个爱奇艺里头的电影,看了不到五分钟,又一个又一个关掉。
看到“哀乐女子天团”时我没做停留,也没抱期望。
我先入为主,仅凭着片名和海报,便将它定义成烂片。
但是我妈很兴奋,觉着这名字念来很有感觉,应该不错。
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点开了电影。
面生的演员,生涩的演技,奇怪的强调,还没展开的剧情。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有些尴尬,没法让人提起劲头来,我靠在罗汉床上,依旧是百无聊赖,想着,不如睡觉。
但,紧接着剧情展开,一个个人物性格逐渐鲜明,一个个支线逐渐饱满。
我坐起身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不觉入了神。
追求梦想的三人在出入平安唱哀乐,这将近一小时的戏,拍的很好。
不落俗套,感情真挚。
我时不时鼻头发酸,眼眶发红。
这时候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物个性,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
我尤其喜欢刘翠,这姑娘侠肝义胆,爱恨分明,嗯,是条好汉。
最喜欢的片段是第二场葬礼上,刘翠和山山明着斗歌,你高,我更高,互不相让。
这场戏演员们表现得相当出色,我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倔强,看到了年轻的一冲动就不会考虑后果的自己。
第二场葬礼上,伴随着鞋跟与地板相碰的清脆声,男主唱登台,扫视台下,说:“兄弟,还记得吗。
”几个人默默站起身来,摘掉胸前的白花,走上舞台。
看到这一幕,我抽了抽鼻子。
第三场葬礼,那个被死者妈妈推搡的男人,没有进礼堂,他默默地笔直地站在门口。
死者父亲在读死者的遗书时,默默跳过了一段。
我没暂停,只看到那张纸上写了:我想念你,我不后悔,祝君好。
爱乐女子天团临时改了曲子,“朋友,别哭”,随着歌声四溢,那个男人终于佝偻了腰背,泣不成声。
看着这些幕,我都抽了抽鼻子。
我很好奇那张纸上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暂停。
原来潜意识里,我已经接受并尊敬了影片中的人设,真相一定很痛,我不愿意强行揭开他们的伤疤。
我参与了他们的感情,对于事实本身,朦朦胧胧的也很好。
扣了一星,因为过于美好了的结局。
结尾的潦草了。
正能量是要有的,可这样生硬的美好,我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影片是很不错的。
或许演员们的演技并不算专业,可是我喜欢,我喜欢这份认真。
看吧,青春剧也并不是非得有爱情非得要爆点的,还有友情还有亲情还有梦想,这不就挺好。
其实刚看到《哀乐女子天团》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甚至还把电影的名字读成了哀le女子天团,并且将其认为是一群小女生哭哭笑笑的那种老套的青春剧,可是当我接触剧情,才发现,原来他和我认识的青春剧并不一样,没有堕胎、出国、车祸、失忆等老套的剧情,相反,电影的每一帧都恰到好处,完美地展示了女孩儿们的逐梦过程。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五个女孩通过在葬礼上为逝者做告别仪式,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还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了殡葬行业,甚至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了人生价值。
“你们几个天生是属于舞台的,而我,将给你们提供这个舞台。
”“这就是你说的舞台啊?
”“这就是舞台啊!
”“可你没说是殡葬舞台啊!
”就这样三个海归学院派女孩误打误撞来到殡葬现场,被迫和刘翠、春花同台唱丧。
在她们搞砸的葬礼上,女孩们开始发现梦想并不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正如老何所说的,“你们连给死人唱,都唱不好,还怎么给活人唱?
”生死的重量、告别的意义,让女孩们开始认真对待唱丧这件事,五个女孩也从陌生敌意相处成惺惺相惜的好姐妹。
打破青春 追逐梦想如果要将这部电影与其他青春片相比较,两者完全不同,他不仅仅讲的是青春,更讲的是一帮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打破了以往受众对青春片的认知,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精妙之处,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华丽的制作、他就像是一个平凡的人讲述着不平凡的事情,娓娓道来、不骄不躁,也希望有人可以引起共鸣。
这部影片,说是青春,却也不青春。
说他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很清新,且追逐梦想这个主题也是青春的一次尝试;说他不青春,是因为整部影片甚至没有讲述几位主角的家庭、身世,看完电影我们甚至不知道几位主角的具体信息,也只字未提爱情,这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产青春偶像剧的认知。
以悲为喜 成就梦想哀乐,给人的主观印象就是低沉的、压抑的,整部电影以哀乐为主线,却突破了压抑的氛围,在追悼会上大唱摇滚歌曲、为女孩儿们搭建梦想舞台。
其实,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三位女主角,而是老何,老何虽然作为生意人,但却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也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操守,这是很难得的。
三位女孩儿从最开始的排斥哀乐,到后来的“决定大干一场”,也是在为她们的成功做铺垫,“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影片中有许多这样的话,虽然有些狗血的正能量,但却真真正正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当三位女孩儿终于要开始发光发亮的时候,造星公司告诉他们不可以承认自己曾经担任过殡葬的主唱,而在最后三位女孩儿却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勇敢的承认了事情的真相,她们不是不知道如果勇敢的后果是什么,有可能这么久付出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但却毅然决然的做了。
勇敢,不是傻,这恰恰是我们许多人做不到的地方,我想,三个女孩儿最后收获成功,和她们的勇敢和坚持密不可分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梦就要勇敢闯整部电影围绕梦想展开,其实这里讲述了两对人的梦想,其一自然是三位女孩儿的音乐梦,三位女孩儿因为哀乐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而另一个梦想就是老何的,梦想不论高低贵贱,虽然老何的梦想很小,但是他在电影中承担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他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更触动我的是,他对殡葬事业的看法,不仅限于利益关系,更多的是为人的品德。
其实近年来,国内关于梦想题材的电影并不少,音乐电影也不占少数,比如前段时间的《百鸟朝凤》,整部电影围绕民间艺术唢呐展开,也希望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切掉浮躁、回归本质。
《哀乐女子天团》的创意源于生活,说的是身边的故事,人生正如电影,每一天发生的故事都是在为我们日后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年轻人们,在面对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的时候,千万不可放弃,毕竟人生的路还长着呢,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梦就要勇敢闯!
在三俗当道、狗血横飞的网大圈,能出现这样一股清流真的实属难得。
虽然从恶趣味的片名到闹剧式的剧情还是保留了网大的一贯特色,但这也是为了保证一定的收视率而做出的妥协,除此之外,带给人的更多是情怀和感动。
看过本片,让我想起了韩国的《阳光姐妹淘》和《和声》。
身为音乐片,选歌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片中出现的歌曲都非常好听,而且大部分是原创,真是难能可贵。
另外,秦勇的客串,以及男主角居然是《和校花同居的日子》的作者,都蛮让人感到意外的,算是彩蛋吧。
好吧,我也不知道我的题目到底想干嘛。
各位观者请不要见怪。
下面我来说说这部电影:它的片名叫做《哀乐女子天团》,听起来挺丧的,又有国产网大的噱头。
最初这部影片本不在我的观赏范围,后来一个我很喜欢的博主推荐了这部电影,抱着剧荒的心态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意料之外的,它竟然还不错。
《哀乐女子天团》海报其实我刚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在内心是犯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心想:什么鬼,又是个骗流量的网大。
当然,后来点开的时候它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首先,我先说说故事:五个女孩追逐自己的音乐梦;
恩,很传统的青春故事,大概有梦想的人都会唱歌然后,她们去唱丧;
恩,也很传统…什么鬼,完全不按套路好吗最后,她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好吧,套路还是有的…内心复杂咳咳,正经一点。
故事大概是这么个故事,但重点完全不在以上内容中。
下面我来说说重点:影片在青春逐梦的大背景下,讲述的其实是生与死的哲学问题。
我们如何对待死亡?
如何看待以逝的过往?
这都是这部影片想要跟我们讨论的东西。
在三个女生所接的第一个演出(就是砸场子的那次),她们对于这个行业充满了抵触和抗拒,拒绝交流,拒绝尝试,还差点把人家的骨灰丢了出去。
死者的手下内心崩溃…这大概是我们常人对待死亡的普遍看法,拒绝接收,觉得晦气,又或者离我们很远。
她们的第二次演出算是被赶鸭子上架,两组人互飙高音,然后被死者的挚友给打了脸。
女孩们估计是真的“无地自容”两次接连的失败让殡葬公司的老板发了飙,
“连给死人唱歌都唱不好,还当什么偶像”一气之下,让五个女孩都土豆搬家了。
可这句话让五个女孩有了新的认识,决定重新开始,尝试去接受这个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渐渐了解:通过歌声,可以让人们专注于逝者的一生;带着他们美好的记忆回想往事,纪念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和彼此,认同的一切。
至此,她们似乎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对死亡的认识,直到方叔的去世。
这一段里,老板说帮方叔风风光光办场葬礼,刘翠给方叔唱丧开道,春花给方叔唱了他一直想听的那段戏,三个少女在最后的最后给方叔唱了一首歌。
方叔这个在片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角色,却在他离开后,让所有人失了魂。
这大概就是影片里那句话:
“有些事平凡,却有意义;有些人渺小,但无比重要”说完优点,我再来说它的缺点。
《哀乐女子天团》虽然有了龙标,但也和其他网大有这些许相似的缺点。
比如,片面单薄的角色,奇怪的收声,演员的尬演,以及美拍画质的滤镜。
当然,瑕不掩瑜,所以这些缺点我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用一句我已经忘记作者的话来总结:我的死亡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而死亡的意义就是聚会结束我不能再同你们一起离开。
敬往事一杯酒,让我们带着羁绊一路走下去。
我们这行业跟别的不一样。
我们总不能每天盼着多死点人。
其实我们的目的。
就是想最大限度让死者的家属感到宽慰。
就像你们唱歌一样。
完成一个小小的梦想。
通过歌声,可以让人们专注于逝者的一生,带着他们的美好记忆回想往事,纪念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和彼此,认同的一切。
胡莱。
咱能不能别在这闹。
至少给行业留点脸。
这电影同样讽刺了一些不明真相就乱报导的媒体。
你儿子是我送走的。
你老伴也是我送走的。
我当时还笑说。
我做这么多年了。
你是我第一个回头客。。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电影,也正是因为这些,才让我们感动。
这也让我对网络电影有了新的看法,但演技一般,容易让人出戏,故事还是挺不错的。
灵感源于对生命的追寻 “我一出生耳边就充满音乐,什么音乐?
哀乐。
我是在一次法事现场出生的。
我父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是知名‘音乐家’,也就是方圆百里唯一的‘音乐家’——在法事现场为死者唱哀曲的人。
我们家是世代为人举办法事的,这个职业在我们这地方被称为‘喃嚒佬’,‘喃嚒’就是‘做法事’的意思。
”这段熟悉的独白,正是《哀乐女子天团》的拍摄灵感:《我在殡仪馆工作那五年》里的一段话。
正是这个灵感,启发制片人,把音乐、梦想、青春与殡葬结合,制作出题材新颖的少女追梦电影。
守在天堂门口的男人黑色的遮阳伞,凝重的表情,渗透骨髓的海风,庄重的骨灰盒……开场的“开天堂伞”让人对逝去的生命肃然起敬。
这个守在天堂门口的男人,从一出场就承托着我对生命的感动。
“半径两米之类,随便跳,不要钱!
”让人忍俊不禁,第一次见识到老何的仗义;掷地有声的:“你们师傅只教你们唱丧,不教你们做人呐!
”,让人恍然大悟;老何的那句:“我替你们决定了!
”让人感动。
这世上,有没有那么一个陌生人,可以像老何一样,为你的梦想着想,让你心安理得?
更何况,曾经那样花大力气留他们,现在却要主动把他们送走。
少女的成长,收获生命的重量很奇怪,可能对以往网络电影的刻板印象,当几个女歌手走上厅堂时,我心里竟然是紧张的。
因为,害怕他们年轻,还不懂生命此刻的庄严。
从而拍出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恶搞或是喜剧的东西来。
画面切换到灯光炫酷的摇滚舞台,整个画面散发出桀骜不驯与青春的自由气息,浓眉大眼、迷人的歌声,气场十足,甚至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
然而,生命似乎总要转几个弯儿才能给你成长的小红花。
酷酷的摇滚并不受到待见,于是踢飞几个易拉罐,青春的自尊比生活的分量重。
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白色的纸钱,接踵而至的是生命的重量。
当青春的你在别人的葬礼上打架时,不知道成熟的你是否在意过台下家属的感受?
反正,看到这一幕里捂脸哭的逝者亲属时我是心碎的。
影片里的这个细节,让我认定,它不是一部坏片子。
第二次风波,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尾。
让他们对生命有了些思考与敬重。
才有了第三次的合作,少女们开始体会到生命的尊贵。
行业偏见,最真实的写实“半径两米之类,随便跳,不要钱!
”让人忍俊不禁,第一次见识到老何的仗义;然而,名片被扔后又不得不让人反思这个职业的艰辛。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表现,这里真的可以给满分。
正如导演接受采访时说:“影片中有人跳楼和撒纸钱的那场戏,我们拍了好几条都没有pass,周围的居民就开始集体反感了。
影片中堵车的场景就是真实的,我们一开机他们就开始按喇叭、放音乐,制造各种声音干扰,我们不拍就没事,就特别安静。
”公司老总的话,挑起影片的又一高潮。
社会对于这一行的偏见显而易见,让新生代的摇滚乐队唱哀乐,这原本就是一个大的矛盾,编剧善于利用矛盾,所以才有了一次次的风波事件。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出入往生”“出入往生”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这四个字有种不可言喻的美妙。
就像影片里从阳光普照的高速进入黑暗的隧道,再走出隧道回到明亮的高速一样。
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段或无数段黑暗的隧道,但最终会回去,只是,回不到曾经的原点,却都是在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
是成长,更是生命。
方叔去世,生命里少了一股力量、一个父亲……或许就是“有些人渺小,却分外重要”。
克制不住的泪水和“各路小鬼请让开,莫挡道”让“出入往生”得到升华。
少女承认自己曾是唱丧歌手的身份,结尾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
“FT”是Fighting之意,还被网友调侃为“坟头女孩”。
两位青年导演也不甘示弱戏称自己为FTBoys。
虽然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但面对生死的情感却是共通的,当找到了“生死”这个主题,就找到了这部戏的根。
“死亡”这个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忌讳、不愿提及。
然而,直面这个话题可以让大家平静客观面对“死”,从而反思“生”。
可能只有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想,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值得在意珍惜的?
又该怎样度过这一生才算有意义?当人们幡然醒悟的那一刻,又何尝不是非同寻常的一次“出入往生”。
哀乐女子天团有梦想,有情绪,有感动一个冷,一个暖,一个中性三个偶像派女子,为了音乐的梦想。
偶然与殡葬行业发生了交集,题材新颖,不脱于俗气青春片。
值得肯定的是借用这并不怎么高大辉煌的行业,却衬托出了音乐人的梦想,有一个舞台,就能够歌唱。
深入了解后,更加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感情与牵绊,种种人与逝者莫不哀鸣的悲伤情绪。
但带给我们的却是逝者已逝,生者自勉,怀揣那昂扬向上的希望。
挚亲很少,遇到一个值得珍惜。
好片很少,遇到一部值得珍惜。
桑木天导演桑桑,多才多艺、风趣幽默、又不失帅气与稳重,还拍过近年的海军征兵宣传片呢!
好像昨天还记得枝裕和导演的《比海更深》,今天就有桑导和刘导的《哀乐女子天团》,也许是碰巧,但平凡的生活中有心酸有执着,你可曾用心体会过每一个(dog)。
讲真,电影不错能完整看下去,可以感受到影片带来的积极向上,立意有不错,看得很舒服。
以往看的校园青春片有好看的不好看的,但都不是那么贴切生活,贴切平凡生活的自己。
影片如很多短评所言,有很多不足处,我就不好意思说了,本人很看好桑导,加油!
难得的国产小成本佳片,颇有日本励志片的味道,笑点泪点都有,细节处理得很仔细,两声“走呗”,第一句急切,第二句无奈,把主角离开哀乐队时的心情表现得很好,男主老何的演的很好,把整部片子的立意拔高了许多,结尾处方叔的葬礼算是催泪弹,为别人办葬礼终有一日会轮到为自己人办葬礼,此时又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完所有的仪式难以想象。
但是结尾有点仓促,以主角三人组自我表白和为方叔献唱作为整部片子的谢幕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感觉片子还可以有更深的立意而不仅仅停留在三个小女生的成名之梦的实现,对于人生、生死的刻画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做得很好,所以最后的结尾使得格调有些下降,但是难得国产电影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歌很好听,希望导演多多加油,不要被资本强暴,做出更好的作品。
做的挺好
情节点很多强行串联,但还不至于让人出戏,煽情也很多强煽,然而仍然流了很多泪。很多人说表演青涩,我觉得没有,煽情点都是演员的反应给的,很不错,音乐也加分。为什么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不让人出戏呢?一是主线完整,二是处理手法好,不纠结细部,一笔带过。五星鼓励。为曾经做过网大的自己纪念。
网大届的清流
cctv6
1.作为我国少有的音乐类型,非常难得,哪怕日本已经拍过许多,移植到中国土壤依旧新鲜。可以称得上“网大之光”。2.不过其实这个构思交给日本去做,质感会更好,甚至会好过《入殓师》。3.表扬的仅仅是构思,其他因素拖了后腿。
3.5,最大的问题是制作,其次是各部门的专业度,但瑕不掩瑜。很多场戏没做透,演员表演成问题,视听语言运用不佳。很严重吗?最可怕的才不是什么不够专业,而是湮没自己的才华,技术可以进步,更重要的是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可以学,说什么只能靠你自己。不然,你就是《大闹天竺》
烂!上贱人们的当了!
好看,歌也好听
比少女洋气,日式滤镜,姑娘们美,歌好听。copy了海街的经典镜头。还有mmr,朋友别哭,我却哭成一个傻逼。
比以往的网大有突破,但还是套路了
居然很日式。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值得五星推荐。有一点巧思,有一点催泪,有一点燃……淡淡的故事,好听的歌,认真的镜头和表演,网络大电影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以一部网大的标准来看确实不错,刘翠与何老板都很有辨识度,但是三位主角却略显矫情,很多次强抒情,剧情推进上没什么新意。三人没有出息方书的葬礼,这个冲突处理的太平淡了。其实如果不考虑美女的群体效应,三人合为一个人回更突出一点。
烂片的极致。谁给你们勇气拍电影的,五星的人是这辈子没看过电影还是收了多少钱??
无语,什么电影。看到最后都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讲什么?主题是什么?—是为殡葬行业正名、号召更多理解还是讲友情?失焦了。整个影片逻辑漏洞太多,所以很假,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不会让人相信,就感觉是为了拍电影而故意捏造的情节。一星都不想给,半星也觉得多。
有股国产雷人片的味道,演技像闹着玩,歌不错,有种在看某些电影学院学生作业的感觉
它改变了我对于中国网络大电影的一些看法,网大届的一股清流!虽然制作规模还停留在一个网络电影的级别,但他的效果已经达到了院线的水准!更让人惊喜的是选材,我认为会打开内地电影的又一个类型,让市场找到新趋势。其实所谓的明星真的不重要,打动人心的才是就是好作品!
3.5。想拍出日式輕喜劇,但我始終覺得台詞和佈景都太乾淨得不真實了,比如片子開頭的縣城,中國沒有哪個縣城有這麼乾淨的………再來是台詞的問題,不知道是後期配音的問題還是怎麼,有幾個角色的台詞總覺得特別棒讀……這題材其實很好,但拍的太高於生活了,始終有距離感沒辦法真正代入進去。
不苛刻,鼓励鼓励。
服了,这么拙劣蹩脚令人尴尬的网大怎么吹起口碑的,配音一塌糊涂,表演一塌糊涂,剧情套路毫无想象力。不是设定新颖就能撑住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