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掺半甘自羞记得,放下流海的他,那时而温柔,时而犀利,时而痛苦,时而坚定的眼神。
有时,一皱眉,一个小动作,就能看到他心理微妙的变化他总是那么形色匆匆没有人知道,他独自一人时,是否也有过脆弱,有过犹豫,有过不知所措,有没有想念他的敏柔记得,他说过,他从不畏惧失去什么,因为他没什么可失去的。
说时,零散的留海,颓废的胡子,落莫的眼神,顿时让人心疼成海是啊,他似乎真的什么也没有!
背负着这多重身份,他也不能够有任何的牵拌。
就连他的敏柔,也只能放在心底最深处但他有信仰,无比坚定的信仰我们无从得知,外表儒雅忧郁的他是何时、如何踏上这条路的,又接受过怎样的训练和考验,才炼就出那样理智,那样果敢,那样机智的他他懂文学,赏音乐,会破译密电码,枪法精准,身手了得,对下恩威并施,对上不卑不亢,对敌巧技周旋在中森公馆,敏柔醒来后的种种,开始让我觉得他爱她没错她是聪明的,跟他默契十足;更重要的是,她爱他奋不顾身!
中森公馆门口,他们擦肩而过。
同样紧张匆忙的他们错失了彼此,也就此错失了他们的未来!
安惠子面前,他没有松口:多情的他又是如此的无情。
心心念念的还只是他的敏柔教堂栅栏外,他被她推开,理智如他那一刻犹豫了,但他一向柔弱的敏柔毅然帮他做出了正确的决择跳动的白衣,赤裸的脚踝:这时的她应该是幸福的吧。
她在掩护她最爱的那个人!
她在与他并肩作战!
枪声响起,血溅夜空,他呆滞原地,一切凝固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他的敏柔,从未想过她会离他而去,他心里最后的唯一的牵挂,他最后的坚守轰然倒塌!
毅然决然地转身,救她,不顾一切!
受伤的她依偎在他怀里,喃喃低语,这竟是他们最靠近的时刻:信仰上的、精神上的!
怅然,这两个如此相爱的人,却要经历这种种磨难、以这样的方式彼此靠近!
她的伤口在淌血,他的心又何偿不是!
他还是没能保护好他亲爱的敏柔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停地说不要睡,就快到家了他曾说过,他欠她太多,根本不知道怎样去面对她可他知道此刻他必须陪在她身边,这才是她,是他们最需要最渴望的。
他吻上她的额头,温柔地,深情地柔儿,别睡我爱你,我从未停止过爱你。
我还欠你一个婚礼呢,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你给我拉小提琴,我给你念诗。
我爱你柔儿。
说吧,说出她最想听的话!
床塌前,他抓狂:药呢!
为了送出第一手的情报,她冒着生命危险带出来的情报,他只能放开她的手,说出那句他再也不想说的“等我”是啊,她一直在等他,等了十四年。
或许她累了,或许她再也撑不住了,她终究没有等到他。
他发完最后一个字,(真的很佩服此情此景他竟然还能发电报)奔向她时,看到的却是那垂落的手!
他不敢相信!
握起她那无力的手,抚摸她的脸颊,深沉如他,哭都哭得那么压抑,那么深情没有哭嚎,没有呼喊,却泪如雨下。
哭得像个孩子他强忍着眼泪,拥她入怀也许余生,他就这样深情地、安静地缅怀着他的敏柔那个在他数次无故出走后仍感谢他能回来,只要他在她身边,不计较其它一切的敏柔那个从南方追到重庆,从重庆追到上海,只为证实心中所坚持的感情的敏柔那个一次又一次挺身掩护他的曾经很柔弱的敏柔忘不了他敏捷的身手,忘不了他时不时的幽默,忘不了他海扁吴国喜,忘不了他营救周冠忠,忘不了他甘受爱国学生的殴打,忘不了他说他很怕死,忘不了他叫三丫“小姐”,忘不了他为三丫出头,忘不了他受伤时的憔悴,忘不了他清醒后跪在轰炸后的重前前痛哭不已,忘不了他挑逗安惠子这一幕幕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连同那“十八梯惨案”中凝固在半空中的无数双手的画面,永远不会褪去!
许久没有看到如此血性的电视剧了。
不得不佩服整个剧组,乃至全体的群众演员以及尊重这份历史的人。
见惯了太多高调宣传的生猛大片,我承认,绚烂的技巧和瑰魅的场面绮丽的情节是道丰富的大餐,纷繁的选秀和别有用心(也不是什么别有,只不过都为了提高收视而作的努力),是需要一些娱乐的电脑特技的来把文艺圈里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只是,在这之后,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审视一下真正的历史和人性的恢宏。
此片之前,于民族灾难,南京的白骨累累,血色映城,不知道是因为多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暴行的图片资料,于许多人也麻木否。
我承认,一个民族不应该永远怀着仇恨,但是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祖辈,因为,我们的家人,比如祖父辈的就曾经亲身经历过那场灾难。
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确是充斥着杀戮,改朝换代更是以千骨枯成就一两个历史事件为代价。
可是,近现代的这些异族常常入侵的丧尽天良的灭顶之灾却是真实而且触手可及的。
特别是本片真实而详细的反映了重庆大轰炸的惨痛场面,一集一集,我的心放佛都被揪着,压抑得难受。
这就是我们祖父们所承受的。
没日没夜的轰炸,嘶心揪肺的警报,心惊胆颤的爆炸,弹片与家园与人与所有的幸福一起裂开,泪水血水染红了嘉陵江,也屠戮的燃烧映红了整个重庆城。
如果,这场噩梦可以次日醒来,还不会有那么多的民众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这场中华民族的噩梦,从1938年2月到1942年8月整整5年时间都降临在灾难深重的重庆人民身上,重庆由于汪精卫的投降而成为蒋介石的陪都,却成了一座游离着数十万无辜冤魂的死城,我不禁要问,国民政府在这腥风血雨的城市里藏匿到哪里去了,蒋介石又躲藏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在这风雨飘摇的动乱中,承受的都是无辜百姓。
而且是手无寸铁且面对呼啸而来的机群毫无办法的无辜百姓。
山河寸断,民不聊生。
据统计,抗日战争中,每12个民众就有一个人死去。
无休止的灾难摧毁了人的性命,摧毁了家园,却催不毁民族气节和血性。
其中,有决不迁徙决不休市的坚守,有面对对岸风驰过来的轰炸机而不为所动的搬尸工人,有在爆炸中组织帮助市民迅速躲入防空洞的城市防护员,有紧咬牙关,不哭泣不崩溃的受灾受难的百姓,更有在战场上为家乡的父老报仇雪恨的国民军人,八路军人。
以及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在危难死亡中寻求到生存空间和化险为夷而成功的获取重要机密情报扭转战事。
这部片子,无论是灾难深重的重庆人民还是浴血奋战的军人,都让我受到震撼。
而主要的男主角朱今墨更是吸引着我。
能够理解到一个身兼地下党员、军统、日本间谍、72号特务四重身份的情报人员不时变换角色,游刃于各个魔鬼之间,把对中华民族有利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出去。
他的代价就是要经历和面对掩护他的同志一个个牺牲,日本上司的猜疑,老干爹被捕时自己亲自补上的一枪,还有来自不知情的同胞的不理解,最让他心疼得是无法面对自己的爱人。
他不想把她牵扯进来,爱人却最终还是为他死在他怀里。
他一直是冷静的,克制的,孤独的,智慧的,机敏的,然而有两次,一次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日本间谍并发表投敌卖国的申明,他痛,找老胡排解,老胡说我知道你的痛苦,但是你想想战火硝烟下的中华民族,我们这点痛苦又算什么;一次是面对自己爱人在李其洋的枪口下,不顾一切的冲了进去,这个闯入,点亮了爱人已经由于误解和心痛而灰死的心灵。
同时,我也被这个闯入而惊觉:这个时刻,他是作为自己,没有家国仇恨,没有沉重的包袱,没有所有能够让他掩埋这份感情的理由,他就是在为了自己,为爱人争取活着的机会,这是下意识的行为,是本能的爱。
那一刻,她懂了一切,她让他开枪不要管她。
我看得潸然泪下。
是的,有的感情是可以穿越生死。
久久无法从这部片子里走出,另我遗憾的是,在这之前,重庆惨案基本上没有在历史上提到,就连重庆人也少于提及这段痛恻心扉的历史。
但是由于这个片子,我们能更多的正视就在上个世纪中期,我们国家人民受到了多么惨痛的伤害,如何不警惕仍然在蠢蠢欲动且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日本民族。
靖国神社的幡旗还在照耀,战犯的香火还在旺盛。
于大和民族的军国性质,这些都是他们的战斗英雄,因为我们的国家曾经也祭奠过英雄,只不过我们是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的功臣们,而他们是侵略外族的杀人头目。
只要我们不能足够强大,谦卑宽容是无法能真正让扩张侵略的沸腾杀戮血液的日本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该做什么呢。
这个应该在揪心后,深深思索有所表示。
另,我的奶奶在跑警报中伤到了脚留有后遗症。
这都是活生生的历史。
港台演员在大陆的战争片里一向都有些违和,但这部剧不会,导演控制,化妆等相当自然。
魏俊杰,腾丽名,谢君豪表现都相当出彩,尤其腾丽名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人物塑造相当丰满。
她由最初上海小姐高傲蛮横,到从正妻变为姨太的委屈倔强,但又战争原因有寄人篱下的无奈,但她的根上是善良的,最后与万千重庆人民的悲惨命运一样,满城共泣,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记忆之城》我相当喜欢,偶尔会拿出来复习一下。
我觉得它不是单纯的战争片,而是各种情感的完美交融,父子母女,恋人,兄弟姐妹,民族大义,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不空洞,不矫情,不突兀。
人物设置塑造不漂不浮很真实,就是坏坏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大潮流大灾难面前都有他可爱的一小面儿,群体三观正,情感纯粹,看上去特别舒服。
说句题外话,现代某些人的观念我真是看不惯,金手指真就那么爽吗。
怼家人怼父母,什么都不管带上爱人私奔就是自由就是个性,骂这个妈宝那个懦弱,你把最基本的孝字放到哪里了。
现在这样的电视小说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悬浮,三观不正,更无真实可言。
看完了《记忆之城》。。。。
谁说女主没用的?
至少她拉低了敌我双方的智商!!
而且基本上喜欢她的男的都死了!
感觉她前半剧在找朱,后半剧在添乱!
把好好的一个间谍活动搞得跟抗日神剧一样,亏得身份暴露,基地暴露的N重间谍朱同志还能活下来!!
全剧里面的爱情除了朱柔都是神一般的一见钟情,那个李校长和中森怎么就莫名奇妙喜欢上女主了,而且一遇到女主智商开始低的可怕。
就连老胡这样老共党也极力赞她有没搞错这明显是给组织添乱的一货啊!
不过比起何以,这的确是导演最好的作品
看了记忆之城,脑子里总是浮现朱今墨半低着头,透过额前长长的刘海注视前方的样子,饱含着悲痛与热血,是中华民族养育的青年,忍辱负重中前行。
没找到想象中的图,暂且拿这个替代记忆之城有一种其他抗战剧没有的压抑感悲痛感,不管是画面还是配乐。
其它剧或许好看,但又太过格式化宣传,或者特工生活游走刀锋处处险情。
但它给我的是一种沉重压抑下热血默默流淌,铮铮铁骨慢慢撑起中国。
刚才第四集,今墨伪装成日本人送情报,在路上被一群仇日的学生群殴,他默默地忍受,后来还对同志说很高兴看到他们这么做。
朱今墨是个隐忍的人,他不会对别人表现自己内心的状态,于是每次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会有流露自己真实情感的表情,这点处理的很好。
第十集,朱今墨又一次因为任务而被打,在蜷缩在地上,嘴角流血时,还因为计划的顺利进行而露出一丝笑意。
朱今墨这个人啊,身上背负着国仇,在阴霾下负重前行。
敏柔被大家当成了汉奸,大哥为国捐躯,大嫂也痛苦的死了。
我是有点讨厌敏柔的,朱今墨为了她的安全死命瞒住身份,她给他制造了那么多麻烦,在发现身份以后又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地下党,太过自以为是了。
可是,敏柔现在何尝又不是第二个朱今墨呢?
她遭受着旁人的不理解,保守着革命的秘密。
日本的侵略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悲痛,我们的民族终于在战火累累中站了起来,满身伤痕,又满脸倔强。
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感动常在,血性长存。
谢君豪:果然颜高会摆pose能圈粉,当然演技过硬更能让人尊敬。
话说这个剧看到了第19集,谢生还是各种摆pose啊!
20集的汉奸独白的表演很赞!
21集也很精彩,朱今墨亲手杀死老刘,之前老刘给他做东西吃的铺垫就在这里了。
李其洋说:“我们给日本人做事,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都不会给我们好日子过...”这句话在《伪装者》中也有主角讲过,我想《伪》的编剧一定有借鉴过这部剧。
重庆大爆炸和防空洞闷死数万人的全局高潮处在第30集。
三丫:这个角色是编剧们意外的惊喜。
这样的人物按道理是有风险的,怎么因为简单的被尊敬就在后来献出了整个身体,但如今观众的买单证明这样的人物是成立的。
也进一步应证了——爱。
陌生人之间的爱也是存在的,而最高境界的爱——牺牲。
这种所谓牺牲不是自找事作,是想对方所想,做对方所需,为了对方而不顾一切。
三丫这个角色做到了,情景处理的令人信服。
三丫和朱今墨一起度过了重庆大爆炸如此艰难的时期,也是朱今墨人生最艰难的一个星期,可谓是共患难的队友,感情是深沉的。
但是,三丫这个角色对待金龙实在太过传统和懦弱了,实是男权社会下的悲剧。
话说,最后赵金龙还跟吴国喜喝起了酒,一杯酒下肚,两人竟然交上了朋友,女人的命运如草芥,更加讽刺。
相比于周敏柔,一直处于被朱今墨保护/隐瞒和隔离的位置,没有机会能够付出爱,少了很多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这种爱是处于温室中的,没有经历过风雨考验的,所做的只有等待,等待......这样的爱因而显得弱小而苍白。
也使观众普遍不喜欢。
但也出彩的地方,第22集朱今墨追出来,痛苦的周敏柔见到朱的第一句话是:你开心吗?
你快乐吗?
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我真是太不了解你了。
这几句话对于一个历尽辛苦的男人应是很厉害的。
可见编剧还是很厉害的,是行货,也是对人物看的很犀利。
刚刚看完16集,尽管周家的事这一条文戏线被很多观众说成水,(主要是没有朱今墨这条线硬,人物也太讨好;而且与令人关注的时代背景不够紧密)但是这个家族其实不是随意安插的,周家每一个人物都很鲜明。
比如这一集周家媳妇出来找赵曼君,两人的戏非常精彩。
周家媳妇寥寥数语性格鲜明,讲出了人物内心底的个性,整个人物的言语/姿态让人惊艳(因为之前都是低调的辅助的存在)。
这一集,赵曼君一闹,周家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出来了,除了周家媳妇的家庭和人生观,还有下人郭富的人物状态个性(护主,希望周家人好),周祖康的软弱与矛盾,顾秀玉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宽厚/隐忍/大气,都淋漓尽致。
编剧对人物的处理是很认真细致的。
顾秀玉在最后一集面对带来女儿故去消息的朱今墨说了一句:“我的女儿没有看错人...现在,我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敏柔...”这样一句肯定,份量是很重的。
感谢编剧。
另,短评里观众也看到了赵曼君这个人物的典型性,一个誓与传统家庭决裂的/自视甚高的/小资家庭教育出身的现代女性。
第18集的赵曼君确是一个敢作敢当,有血性的现代女子,有着很现代很叛逆的个性。
但是她对三丫,尤其是对自己母亲的态度确实是太硬了,很难让人接受啊。
这些人物都是很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
从前后有顾秀玉和赵曼君两个如此不同的女人来看,可以看出周祖康这个人物强烈的矛盾性,可能出身于传统地主家庭的他青年时代有了比较进步的思想,念书,留学,希望摆脱传统家庭婚姻生活,再娶了一位“进步女性”,结合了中西方双重文化的他,从他言语和态度,可以看到他现在的倾向。
(男人最终是怕麻烦的)赵家婆婆的一句台词也打中我了,她被叫到周家以后,见到周家大太太第一反应就是要跪下,为自己女儿给别人家庭带来的痛苦道歉。
一句道歉,看出一位为人母的内心孤苦。
里面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人物性格,但是只有周汉英和雨婷这条线只是功能性的,李念演的这个角色就是重要的用来破梗连线的桥。
另,朱今墨和马占清之间的关系很像《无间道》中梁朝伟和杜汶泽的感觉,很暧昧很有戏。
有想法把此剧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
另,摄影也很有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地方不仅仅是电视剧的做法,有种电影的摄影语言。
比如,周祖康进老屋的第一个晚上,一个全景里左半部分是顾秀玉的房间,右半边是周祖康站在门外,啪,灯灭了,镜头拉近到周祖康的中景。
漂亮。
再比如,三丫用身体换盘尼西林的事情被发现了,当着所有人的面,赵金龙骂了三丫,镜头从赵金龙的单人中景向后退,刷刷刷,所有人回头去看三丫的反应的全景摇镜头。
镜头还没到三丫,但是三丫内心的痛苦完全体现了。
需参考之处,因为去年刚看过《伪装者》,禁不住拿来对比。
《记忆之城》主要表现重庆大轰炸这件事,想要把前线抗争和后方朱今墨为代表的情报线绑在一起,同时还要体现一个家族在战争过程中的命运,角色上除了朱今墨这个传奇性角色,其他的表现都是很均衡的,写的是一个群戏(以体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最终却在战争中惨死的悲剧性)总体是想表达的太多了,让观众捉不住重点;而表达从根上是很正的,有种宣传传统抗日历史的感觉,但戏份一旦到了谢君豪这边,又有偶像剧的感觉,不太搭的。
很难权衡。
不象《伪装者》实则是一个谍战包装下的偶像剧,所以很容易捧红几位角色丰满的男主。
而《记忆之城》观众群定位不明,结果半红不紫,整体效果显得不平均均衡。
(比如谢君豪在此剧的表演方式还是很偶像剧式的,他内敛耍酷的表演和童蕾夸张的表演方式是很不搭的;而谢君豪这次的表演方式和剧里其他人之间的感觉也不太搭)虽然他依旧很帅哈哈!
并没有吐槽谢生的表演,谢生表演是很随性的,尽管本身也带了很浓烈的个人习惯表演的方式,但是他的出彩非常依赖剧本(人物/事件/台词),当那一场戏中这个角色写的好了,谢生能给出出乎意料的表演。
这部剧我印象深刻的有,谢生决定投靠中森君,公开承认自己是汉奸的一次独白;一次是因为亲手杀死了给自己做饭的老刘而愤恨神伤。。。
话说,从编剧到导演到摄影或都是谢生的粉呀,朱今墨这个角色不仅迷死剧中很多女性角色,男人都为朱今墨而倾倒,还记得在越南河内认识的一个小伙子,而保护他而阵亡;后有马占清被成功策反,忠心耿耿,最后也是保护他而死掉。
大家都为了保护男女主而领了便当。
奔着谢生去看这部融合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暗算潜伏、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红色抗日正剧。
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片中对于重庆大轰炸、隧道惨案的历史再现非常震撼,为我好好地补了一节历史课!
只是略去一些电视剧洒狗血、延长剧集的通病,不可否认地是本片的结尾实在差强人意,女主牺牲的桥段缺乏逻辑性、不具说服力,因而该感人的地方没有预期效果;收束的又有些拖泥带水,于是这结尾的升华就显得有点矫揉了。
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由于角色和剧本的设计,女主并不太讨喜(但这点怪不得演员童蕾的,看官理性呐)。
女配三丫演绎地倒是深得吾心。
和中森的秘书一样,三丫在江边初识朱今墨的时候就对其的与众不同一见倾心。
朱今墨打动女秘书的是面对上级的无畏和勇气,打动三丫的是这个卑微女子一生中从未获得的尊重。
只是由于性格和身份的关系,一个人可以做到直言不讳、积极争取,而另一个却不能够。
陈寅恪先生将爱情分成五等: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三丫对朱今墨,是一等爱情。
为了得到价抵黄金的军用药去救这个陌生男人,她不仅冒着丢饭碗、被杀头的风险,还不惜忍辱负重地卖身无赖;在警报拉响的时候又豁出命去奔到街上为他到共产党接头地送信……面对丈夫的怀疑、跟踪、打骂,众人的询问、误解,三丫本可以用更高明的方法回避掉,比如编个说得圆的谎话搪塞过去,好让自己少受些委屈、少吃点苦头,甚至对付无赖也可以“先君子后小人”,拿到盘尼西林再找机会脱身。
但这个老实卑微的乡下女子是连这点心计都没有的,她的心计全副用在了帮助朱今墨身上,半点也没有为自己考虑的。
有一幕:金龙向军统报信,三丫带着朱今墨藏身周宅,军统以周宅所有人为要挟,面对周敏柔和三丫两个女人的舍命保护和劝阻,朱今墨潇洒给了未婚妻一个吻别,而三丫扯着他的袖子,他却连头也没侧一下果断甩开,带着谢生在几乎每部剧集里都有的迷死人不偿命的玩世不恭的微笑从容赴敌去了。
直到这里,我一直认为在朱今墨心里,未婚妻是未婚妻,而三丫呢,大致和那些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对其是不折不扣地四个字:革命情感。
不增减一分一毫;论辈分倒是可以算作是他的舅妈了。
但是结尾处朱今墨回到故乡重庆,特为问道周母三丫是如何死的?
安葬何处?
并且在周母叙述时流了眼泪,加上朱今墨在其墓碑前放的空药罐以及心里的那句独白:三丫,你就是这座城市。
倒是比女主的牵强致死来得感人的多了。
虽然先看的《狐步谍影》,但最初几眼倒没有认出三丫的扮演者和《狐》中常施浓妆的白云裳的扮演者赵子惠是同一人,直到三丫泪眼婆娑时感觉有些许似曾相识,一看演员表和制片公司海润便了然了。
但谢生扮演的朱今墨倒是比《狐》中神机妙算的过了头的谭呐要来得真实可爱一些,只是在本篇结尾处忍不住吐槽朱今墨自从越南中弹之后的造型一直没有清爽过,服装也没有好看过,汪伪76号特务机构的头子应当有几分人模狗样才是嘛,难道是为了映衬此时背负汉奸骂名、内心纠结与迷茫的心理状态吗?
但是谢影帝的演技哪需要这种颓废造型上的外露来帮衬呢?
看得我真想大呼造型师来帮他减刘海、剃胡子!
下了片场,褪了戏装,当真觉得谢生该好好地请客赵子惠,谁让他在戏里总是欠了她的情,总是让她流那么多的眼泪呢?
《记忆之城》以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背景为原型,围绕重庆一个大家族中四兄妹的命运展开,最后四兄妹为了抗战事业都壮烈牺牲。
剧中把一个家族的命运与空难联系在一起,既突出“家庭戏”、“灾难戏”、“战争戏”、“间谍戏”几大看点,又歌颂了重庆人民在日寇的轰炸下所表现出来的昂扬斗志。
该剧不仅展现了战争、正义、信念与执着,还再现了“十八梯惨案”这些渐渐被人被遗忘的沉痛历史。
“重庆大轰炸”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不可抹杀的一笔,《记忆之城》将视角触及这一事件,剧中复原了“十八梯惨案”和“65隧道大惨案”。
该剧以“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期间为时代背景,以重庆为主要轴心,透过一个家庭五个儿女的英勇牺牲,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团结和力量,讴歌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
因享有中国版《忠勇之家》美誉而于去年12月找来观赏,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刚看完。
该剧以重庆大轰炸为主要背景,依托一个虚构的中国“忠勇之家”的悲惨命运与牺牲故事(一夫二妻两家合一家,死了一妻三子一女一儿媳,连带一仆父子、一妻之母与弟以及弟媳,共计十一人),演绎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中国全民抗战历史,正面战场主要反映八路军和国军第二十九军的抗战(其中周冠忠一角原型当为张自忠将军),演员阵容很强大,总体表现也相当不错,就是“有戏”的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死光了令人很是没情绪。
除了谢君豪、童蕾外,滕丽名、魏骏杰夫妇共同参演颇引人注目(因为他们拍完这部剧集后就于2007年宣告分道扬镳了),赵子惠扮演的三丫一角也以命运悲摧而令人印象深刻。
重庆作为当时的陪都,日军对其不断的轰炸,这是咱们永完不会忘记的痛,当时的幕后间谍人员是永远的功臣!
重庆大轰炸
和大家一样看谢君豪来的,真想问问为啥谢大叔每次的造型都是这种放荡不羁胡子拉碴的样子?当然还是有点帅的,剧情往后越来越无聊,女主人设越来越玛丽苏,有些失望
看一遍路一遍,真正良心剧,就是没火
一星给谢君豪,一星给第三十集。刚开头还行,后面越来越拉。剧情没有重点各种注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有蒙太奇,人物形象立不起来,冲突莫名其妙,战争谍战都拍得很随便。编剧居然是女的,别太厌女,把女主写得无比造作矫情,女配角也都深陷性缘关系里和傻叉一样,只有三丫还算有血有肉,但又给她安排了墙煎戏份😅最后还让反派洗白,我不理解。旁白太多了,明明镜头能完成的事偏偏要靠嘴说,然后镜头又拍一堆没用的东西,再用BGM强行洒狗血升华。也就大轰炸那里拍得还算写实。三倍速都嫌慢,要不是谢君豪早就弃了。这么高分是谁灌的水啊。
这部剧绝对有水军。太多不符合逻辑的剧情,“紧扣”的历史背景成了胡编乱造。朱是高级别情报大特务,到了军统随便派去刺杀汪,李安排了刺汪任务又要杀朱,两个都没成就投靠了日本。为了保密不告诉敏柔,为了杀李又告诉了敏柔,违反了纪律,又没达成计划。
07年连看了47个小时没睡过一分钟。。。。亲!爱!的!今!墨!
谢君豪最帅气最倜傥的一部剧,剧情也不错,良心推荐!
刚刚想起这个剧,太难过了。
老早以前看的了,谢君豪帅炸,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觉得童蕾好美。具体剧情不太清晰了,只记得满门忠烈,很震撼的一部剧。
重庆被连续轰炸,虽然只是戏,我想到历史!
重庆
拍得很有味道,又能温习历史,力荐。
压抑深刻挺好的抗日神剧谢君豪演技没话说主拉低智商编剧非常会写
谢君豪帅,大轰炸惨!
好烂啊,就像90年代中央台拍的水准。
【3.5☆】在抗战剧里风格暗黑得别具一格。最后防空洞坍塌那段效果堪比恐怖片。值得一看。
并不那么主旋律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谍战、抗战、家族……什么都有,主角不止一个,而是周家这个家族,谢君豪演的朱今墨每一帧都帅得流鼻血。可惜女主太猪了。
心心念念,看过不止一次,重庆电视台投资,作为重庆人当时虽然还在念书,但看得很认真!感动于里面的人物和悲伤的爱情,对于敏柔拉小提琴的场景难以忘怀。意外萌日本人爱敏柔的点。国家面前无个人!
看完大轰炸的影评,想起来这部剧。高中和老妈一起看的,被谢君豪迷到不行。同样的历史背景,故事讲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