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雾花园

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主演:李心洁,阿部宽,张艾嘉,大卫·奥克斯,朱利安·山德斯,约翰·汉纳,林宣妤,陈琼华,谢振刚,内伊姆加利利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英国语言:英语,粤语,日语,马来语年份:2019

《夕雾花园》剧照

夕雾花园 剧照 NO.1夕雾花园 剧照 NO.2夕雾花园 剧照 NO.3夕雾花园 剧照 NO.4夕雾花园 剧照 NO.5夕雾花园 剧照 NO.6夕雾花园 剧照 NO.13夕雾花园 剧照 NO.14夕雾花园 剧照 NO.15夕雾花园 剧照 NO.16夕雾花园 剧照 NO.17夕雾花园 剧照 NO.18夕雾花园 剧照 NO.19夕雾花园 剧照 NO.20

《夕雾花园》剧情介绍

夕雾花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将以上世纪1950和1980年代的双时间轴呈现,故事以张云林(张艾嘉饰)为核心开始,观众将看到以倒叙手法回忆1950年代年轻的张云林(李心洁饰)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妹妹张云红(林宣妤饰)的过世使张云林陷入罪恶感之中,此时,她也遇见了日本籍园艺师中村有朋(阿部宽饰),协助她打造纪念花园,并开启一段揪心的爱情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女当嫁酒业风云光之美少女MAXHEART玉昭令第一季狼牙魔咒监狱中的女孩缝纫机乐队丫鬟不好惹神秘博士:圣诞入侵百战天龙第一季敌营十八年2摸金玦之守护人魔鬼恋人第二季裸奇点斯托克山天衣无缝饥饿的滋味那些最伟大的比赛支离破碎八恶人绀田照的合法食谱甜蜜家园3嘻哈英熊虫暴危机圣彼得堡,我爱你一家两口怪兽足球家长境界线上的地平线完美音调3

《夕雾花园》长篇影评

 1 ) 借来的时间

我知道我们的爱注定不会有结果,所以我从你那里借来时间,埋藏在这花园之中,让我们的爱在时间中得以延伸。

这座花园由许多时钟组成,有些快,有些慢,当你回到花园的那一刻,借来的时间将会偿还给你,你会感受到我对你的爱从未停止。

感谢阿部宽出演本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本色演出,剧中人的心路历程也是他本人的心路历程。

庆幸这个世界有你这样善良的灵魂存在。

 2 ) 我这样最反对民族主义去诠释文艺的人,也忍不住要批评

三四星之间我踌躇颇久。

因为本剧有其可取之处。

影片的完成度甚好,对园艺的理解、时间的诠释甚至刺青的擅用也非常精妙,悬念设置得恰到好处,情爱的探讨——无关宏大背景只是两个人心灵的碰撞——很深刻,画面构图很美,风格很高级——全篇仅使用英语粤语和日语是高级的原因之一(不喜勿杠)。

单纯当作虐恋剧看,是相当内敛优雅又含蓄的上乘之作。

李心洁的表演到位,饰演妹妹的华姐不仅美貌惹人怜爱符合剧情而且演技又颇具潜力,生离死别那段表现优于李心洁;当然张艾嘉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炉火纯青深沉感人。

只有阿部宽的选角有点问题,气质与园艺大师怎么也不搭——当然后来证明他是间谍勉强自圆其说。

然而,怎么看都感觉几分别扭,即使是我这样再没有民族主义也偏爱日本文化的观众。

对被日本残害的妹妹的愧疚,需要自己再被日本人虐一次被占有一次才能救赎么?

她可以爱上一个日本人,甚至爱上杀妹仇人,但那种救赎实在是不合情理之极。

最后的宽恕本来恰到好处,不错,需要时间,寄出久存的信件(久存完好本来预示女主内心良善的一面)。

但宽恕到爱上曾经折磨她也欺骗她的人甚至爱欲永存,至少对于女主出身高贵学识出众冷静理智的法官人设,太过违和。

说此片美化军国主义,真不为过。

可惜了一个好架构和一众好演员。

 3 ) Ban

《夕雾花园》另一个提到的理论是要学习一门艺术,你必要另外再学一门艺术,扩阔自己的眼光,通过它去掌握第一门艺术的精要。

有朋除了是园艺大师外,也精于刺青。

刺青其中一个特色是痛,为什么痛是特别适合云林的触感?

电影有解释,我不剧透。

许多年后,云林通过爱情化解了她对日本hao4k人的仇恨,终于愿意寄出那些死囚的信,也暗合了通过一门艺术学另一门艺术的理论。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多如天上繁星,英国人拍的、美国人拍的、法国人拍的、日本人拍的、中国人拍的、台湾人拍的,不少我都看过,从马来西亚人角度看(导演林书宇是台湾人,但原着小说作者陈团英是马来西亚人)倒是第一次看。

《夕雾花园》优美、精致、感人、演员表现出色,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又有娱乐性,有这样优秀的电影从这个角度说故事,记录这段历史,我也为马来西亚人高兴。

 4 ) 电影很美,但情节很假,68分。

《夕雾花园》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2019),这部电影拍的很唯美,音乐也是那么棒棒的,是纯美而柔情的声音。

整部电影使用的语言众多,计有英语、日语、马来话、广东话等。

可能是由于意只形态问题,没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字幕不艰涩,比较好懂,因此看片没问题。

这么优美的故事,这么缠绵的爱恋,为什么要扯上“日寇”这个史上的恶魔呢?

而且真的很扯,整个故事经不起推敲,满眼刀斧痕,充满了造作和“刻意”(来自下面的引文),即使有演员们的极其专业的表演,仍旧掩饰不住这种虚假。

下面引用“侯二六”(网名)的部分影评文字来说明这种虚假的造作和“刻意”:“對於日本園林主軸,雖知是刻意營造衝突,卻懷疑當時東南亞華人真會對日本園藝或刺青如此著迷?

三、四〇年代勇於捐輸國難的群體或較中意蘇州?

(想到變成華僑的張大千在巴西造園。

)驚艷於開場但茶鄉氣候必然極潮濕,三十年後木屋紙張鐵定蛀壞。

也許是過去太片段,感覺這部歷史劇太題材先行;與其用當代想像企圖拼湊真實,我比較喜歡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

”——本人尤其喜欢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以諸多真實築起的幻象”大概就是我之前说的,艺术的真实不一定是指符合事实或史实,而是要看起来自然,符合人性。

《夕雾花园》这部片子虽然很美,只能打68分。

 5 ) 《夕雾花园》测评(剧透)

导演林书宇采用三段时空平行交叉叙事的结构模式,一是中年时期的法官张云林因其被指控与日本前皇家园艺师中村有朋(疑似日本间谍)有染,使其期盼已久的联邦法院任命被搁浅,张云林因此重返夕雾花园寻求证实;二是1941年日本武力入侵英属马来西亚,青年时期的张云林与妹妹被关入劳改营,1945年日本投降前,将劳改营的人逼入矿井活埋,云林因被日军遗忘逃过一劫;三是成年时期的张云林曾在战犯法庭工作,会见过最高军阶战俘小林守,通过帮忙转交信件来获取自己妹妹当年被埋的营地位置——金百合,可惜未能如愿。

于是前往夕雾花园寻访中村有朋,希望拜师学艺,建造一个妹妹身前喜欢的日式花园,来祭奠妹妹。

其中导演穿插了日军惨绝人寰的恶行(诱骗和强迫马来妇女到慰安所强奸施暴等),并揭露马共虚伪的爱国主义的丑陋嘴脸,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思考深度,结尾的反转在精彩绝伦的同时,充满了哀感顽艳的色彩,有朋背叛了国家,抛弃了找寻日本战败后掩藏黄金(金百合)所在地的任务,将金百合位置地图用纹身加以时间来借景的方式告诉了云林,且用金百合解救了修道院的修女,无论是其至死靡它的爱情,还是高山仰止的人道主义精神,都着实感人肺腑!!!

有朋清楚云林藏怒宿怨已久,即使是他俩之间的爱都不足以消释,她需要时间疗伤,所以有朋借景于时间,让多年后重返故地的云林,能够在拥有足够的人生历练与宽广胸怀的同时,放下仇恨,去拥抱那份藏在背上的澄澈之爱!!!

影片末尾,云林将原本扔弃的小林守的信件,委托给Frederick寄出,表示了她跨越国界与历史的伤痕,放下了芥蒂,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ps:张艾嘉、李心洁、阿部宽三人演技可谓炉火纯青、驾轻就熟,令人叹服!!!

 6 ) 向苦难投以一抹温柔

《夕雾花园》影评 2019年快过去了,《夕雾花园》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本年度最佳影片了。

很难从客观上评论电影哪部分出彩,因为几乎所有的构成元素,都是我所偏爱的。

先不说由战后创伤引起的负罪感讨论,典型的东亚式含蓄情感表达,不以战争为噱头的角度,不矫揉造作的剧本,明晰合理却不着炫技痕迹的平行叙事,也不说将影片承托起的美得令人窒息的日式园林,揉碎于血肉间,给予颜色以生命的刺青,仅说点睛之笔的肖邦第一号协奏曲,类似向《这个杀手不太冷》致敬的在古典乐中进行战争杀戮,已经很令人着迷。

豆瓣介绍里,将其落脚于一个揪心的爱情故事,未免过于仓促简单。

在我看来,越过爱情之后,可以落在李心洁和阿部宽的自我救赎上,爱情不过是恰好发生了,而且在那种灵魂承受巨大考验的时刻里,爱情也仿佛能趁虚而入。

姐姐李心洁,与同胞妹妹同处一营,白日目睹日军对妹妹的暴行,夜晚听妹妹对日本园艺的设想。

人生的苦难与崇高的艺术理想,像两种浓烈绵绸的红与蓝,当空相向泼出,两者不相溶,却紧紧相依。

最终,姐姐得以逃离,妹妹却命丧矿井之下,这使得李心洁一直活在对妹妹深深的内疚中,这种罪恶感如鬼魂般日日夜夜纠缠着李心洁,直到,她遇见日本皇家园艺师阿部宽。

虽然影片将阿部宽是否为日本间谍设置为了悬念,答案为否也过于明显,但影片但处理还是很值得玩味。

一方面阿部宽用黄金赎买俘虏,另一方面,又强调日本人对国家的忠诚,再加上角色本身对园艺及刺青、折纸、浮世绘等艺术的执着,使得角色的复杂性陡然增加。

李心洁向阿部宽学习园艺,用来建造出妹妹脑中的花园,以实现自我救赎;同时,阿部宽也在教授的同时,也完成自己深陷于国家战争罪恶下的自我救赎。

我觉得故事的发展一切都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毕竟,我个人真的很讨厌用力过猛的表达。

豆瓣有短评说,影片有些关键点好像缺少了些什么。

这使我想起了《他们已不再变老》。

将故事讲述给观众,而不是将结论投喂给观众。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所说的缺失是不是所谓的主题升华,这或许是受到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宣传的惯性后遗吧。

至于为什么影片里面没有马来西亚人,我这个史盲看了一下百度。

由于马来西亚本来就是英国殖民地,对于日军入侵,马来西亚人并没有太大反抗,甚至将其视为赶走英国统治者的恩人,但相反,马来西亚华人却对日军进行了持续的抵抗。

所以,将华人作为主角,也在理。

影片里马共刺杀了英国高级专员是与历史相符的。

虽然我真的不太清楚其中历史意义,但有意者可以借着部电影窥探马来西亚被殖民的历史。

对于阿部宽离去时李心洁为什么没有追上去,反而只是在屋子里将阿部宽挂在门帘上的千纸鹤扯下,我还是没能理解。

虽然现场见到了林书宇导演,以及李心洁,但囿于时间,没能有机会举手提问。

当然,没见到阿部宽也是一大遗憾。

等待资源出来二刷吧。

另外让我存在疑惑的是,明明李心洁讲的是粤语,但为什么角色名字“云林”的发音却是国语。

我对马来西亚的多语言文化有一定的亲身体验,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这个影评其实真的很尴尬。

大部分人可能都看不到电影,或者要过一阵才能拿到资源。

想看的,也不想提前在我这里被剧透。

但我还是很真诚地推荐大家去看《夕雾花园》这部电影。

说多一点,这次是趁着香港亚洲电影节在香港看的,一个月多前就买了票,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大环境,但碰巧局势发生变化,周末异常宁静。

而选择这部电影的原因,纯粹是因为我在众多参展片名中一眼相中,所以也是一种缘分

 7 ) 误打误撞碰到猪年最佳

很幸运,猪尾巴时看到这部片。

前半段琐碎又说教,我几乎以为在看“日本艺术大赏”,好在导演节奏蛮好,几乎是一条线看累的时候就跳到另外一条,尤其是姐妹的故事线,不论是画面,场面,还是情感流露,都令人重新打起精神。

恋爱开始,电影变得有意思起来。

禁欲系阿布宽和情绪外露的李心洁,意外般配。

尽管恋爱过程有些老套,日本艺术的说教桥段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编剧借女主之口吐槽自己也厉害了),但是美景和细节铺垫足够动人。

最后一部分,前面铺垫的细节疯狂涌现,情感线上有千纸鹤、肖邦等等,金百合线有纹身、园艺,只是前面有些冗长,导致煽情并不圆满,但也至少做到了前后呼应,记忆点*10。

想吐槽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对日本文化介绍太浅薄,teaser部分作用几乎为0,恍惚间以为自己在看纯文艺片。

另外,如果一个女孩被日军一次次侵犯,她还热爱日本园艺文化,我觉得也不是很合理。

(尽管导演试图解释文化和国家的界限问题——“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来自你的文化,文化是有国界的。

”)最后女主目送男主离开的镜头,让我突然感动:爱情,能穿越时间、空间、家国仇恨、文化差异,从心里向你奔袭而来,带你回到最美好的时光。

 8 ) 乱世诗

在阿巴斯谈电影中,他这样说:“所有艺术的基础都是诗歌。

艺术是为了披露,为了提供新的信息。

同样,真正的诗歌把我们提升到崇高之境。

它帮助我们逃离习惯、熟悉、机械的常规,这是朝向发现和突破的第一步。

它暴露了一个隐藏于人类视域之外的世界。

它超越现实,深入真实的领域,使我们能够在一千英尺高空飞翔并俯视这个世界。

其他的一切都不是诗歌。

没有艺术,没有诗歌,贫瘠就会到来。

”艺术和战争是《夕雾花园》中两个并行不悖的重要主题。

几乎可以说是如影随形。

它既没有落入一般战争片的套路,把视线聚焦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特别强调战争的惨烈与黑暗,同时也没有用艺术来弱化个人身上饱含伤痛的战争记忆。

在《夕雾花园》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无论是从历史、爱情、推理还是其他,如果单从一个故事的层面或一种叙事技巧来推敲这个电影,未免可惜。

对我来说影片最深的魅力来源于渗透其中美学,哲学和诗意。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艺术不能用来反映社会现实,艺术还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是否还需要诗?

以前我的答案或许是一种毫无疑问的肯定,但现在我想其实没有人可以真正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去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答案。

因为它是一种个人而私密的体验。

有如一种信仰。

如果相信,它就是肯定的,而如果不相信,那它可以被理解为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问题,电影中的解答来自一个简单的情节。

当云林冒着生命危险,隔着战俘营的栅栏偷偷去看望妹妹。

云林发现,是往日一段她们共有的回忆还一直在支撑着妹妹彼时有如身处炼狱的生活。

战前他们一家人去日本京都旅行,让妹妹对彼时所见的日本庭园永生难忘,并从此在心中暗暗埋下了一个庭园情结。

云林问妹妹云红,日本人这样对待我们,为何你还喜欢他们的庭园?

云红说,我爱的是花园,而不是建造它的人。

那是我的花园,爱也是我的。

没有任何人可以夺走它。

这个残酷而不乏温柔的情节,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个画面,就好比一个人被关在黑暗的囚牢之中,但她仍然需要从那扇狭小的囚窗去看到微弱的星光,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电影中,日本庭园不仅成为妹妹生命最后的支撑与安慰,同时也成为姐姐云林生命背后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后来让她不顾一切去完成妹妹的遗愿。

日本庭园作为一种貌似与生死毫无关联,尤其在战争年代显得无用的艺术,并不意味着醉生梦死或纸醉金迷的生活的一种,它不是一种靡靡之音。

而是帮助人类实现了一种心灵层面的构建与维持。

而这个构建与维持的过程并不是目的的达成,它是一种潜移默化中的发生,一种自然。

如果说云林关于妹妹云红的一段回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影片的主旨,园艺师的出现则是对影片主旨一种狂澜式的深化与推进。

就好比前者是庭园中的一树或一石,而后者呈现出了庭园的全貌。

理解影片中日本宫廷园艺师中村有朋的世界观,是理解影片主旨的一个必要前提。

在彼时乱世背景下,从一开始有朋就是一个社会意识淡薄,游离于世界之外有如天人般的存在。

有朋的眼中,看待世界一切没有分别。

有的只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尊崇。

在有朋的身上,体现出了道家的哲学。

而这种道家的哲学体现在日本传统美学中,呈现侘寂之美的庭园就是文化融合所结出的果实的一种。

他对俗世中的杀戮征战没有任何兴趣,而是隐居深山潜心造园。

乱世之中,他身处的仍然是一个纯净无垢并且超越的艺术世界。

那个艺术的世界来源于他静谧而诗意的内心构建,而这个艺术构建的外在体现,就是以从自然中借景作为表现形式的日本庭园艺术,同时也是影片的核心意象。

一方面,有朋的身份对云林来说是敌人。

他们国家的铁蹄踏入自己的家园,并且把亲人带向毁灭是事实;而另一方面,有朋又是辅助自己完成妹妹遗愿的老师,跟敌我无关,也是事实。

影片冲突在此时深化。

如果云林对园艺师产生了感情,那她是否就是对惨痛战争记忆的一种背叛?

而如果园艺师远离天皇至上的祖国,把国家机密透漏给殖民地的女人,并与其恋爱,是否同样也是一种背叛?

影片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二元对立的答案。

事实上,影片对这个答案的处理是暧昧的。

故事呈现了冲突但没有给出结果。

园艺师在隐逸密林中最终消失,他对云林的爱也因此被迫阻断,无法在当下就获得验证与确认。

而是被遥遥无期地悬置。

只有在经过足够漫长的时间淘洗以后,云林已经走出半生。

彼时的战火纷飞已经化为云烟,一切尘埃落定。

时机成熟,机缘巧合,云林才终于能够明白昔日那个男人的用心良苦。

他把对她的爱,用一种私密而几近残忍的方式,一针一针种在了她的身上。

那就是云林背上的刺青。

就像某一天他们在建造庭园休息的间隙,有朋让她讲出自己的历史。

云林说,你不需要为此负责。

有朋说,从遇见你的最初,你就让我负责了。

她背上的鞭痕历历在目,没有逃出他的眼睛。

刺青这段将故事推进到高潮的情节,可以说是《夕雾花园》中美学的又一次深化与推进。

如果了解谷崎润一郎,或许就会对这个被称为“恶魔主义者”,在文学中将唯美主义贯穿始终的作家,多年以后另一位马华作家又悄悄继承了他的遗风。

而花园的名字夕雾,又直接来源于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

《夕雾花园》是一个浸透了日本传统美学的故事,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本人的审美。

但种种这些被《夕雾花园》悉数收入囊中的日本传统美学,在这里却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感官的愉悦,而是充当了一座战时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束将胸中坚冰融化的光。

它发挥出了更重要的用途。

有朋对云林说,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她立刻反驳他。

他说,生逢乱世,庭园的存在提醒我们,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而苦痛。

但我们,仍能觅得一丝宁静。

在一次采访中,影片导演林书宇说,有许多电影谈到战争与伤痛,但有时反而让观众的心里产生仇恨,这是我特别注意和避免的。

如果战争的结果没有让人意识到爱与和平的珍贵,却适得其反深化了人的仇恨与愤怒。

死于战场上的那些孤独的灵魂就是被辜负。

当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遗忘更不可能背叛自己国家的历史。

但或许在反复号召、命令、强迫,提醒的反面,人可以选择让灵魂升华的艺术去溶解冰冷与仇恨。

用爱去打破壁垒。

因为它会不停地提醒人们,这样的宁静来得如此不易,如此艰难。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拾粒)

 9 ) 切割世界和被世界收割

台湾citylink看的快要下架的最后几场之一。

怀着仰慕阿部宽的心情去看,却被李心洁吸引。

坐出租车回去的路上,在想:林书宇还是太年轻了啊。

“给世界一点希望”,凡是未曾经触底就轻易这样想的创作者,总难免因为自身经历的厚度不够支撑幻想世界的“希望”,而流于矫情。

还好,李心洁,关键是张艾嘉的演技,挽救了悬崖边上欲坠的矫情,使得阿部宽的“伟大”和感情线的水浅,显得没那么一坠到底。

林书宇因为厚度不够,切割世界的方式还是太简单了,比如:好人终归还是好人,哪怕他不小心走错了路。

阿部宽的角色参与日皇军,为他们寻找黄金,知道comfort camp而隐瞒不说等的罪行,被设定为“好人不小心走错了路”。

他自己也说:忠诚是我们日本人最高要求(大意)。

仿佛一个“愚忠” 就已经是他对自己命运全部的思考和体悟。

他给了女主角时间,是为了帮助她战胜PTSD,那么他给了自己什么?

无休止的造夕雾花园算吗?

哪里看得出来他对夕雾花园苛刻的艺术追求,同他经验自己大恶大善的复杂人生之间的关联?

一句只为了追求balance?

这觉悟跟下了班挤地铁去参加什么灵修班、插画班、茶道班等追求balance 的苦逼办公族有什么不同吗?

这份生硬是因为导演非要塑造一个“本质善良伟大高尚”,不过是“不小心”/“不知情”犯了错,并用自我放逐和解救他人(包括解放女主)为赎价的这么一个光明到不行的人物,仿佛不这样的话,就不能够被人爱上似的。

导演甚至说,找阿部宽来演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种魔力,连讨厌的角色他都能演得让人喜爱(大意)。

这段话正透露了导演切割世界的方式:好人才能被喜爱。

男主已经伟光正成这样了,他居然还担心男主因为战争罪行(或其他什么他觉得的原因)而被“讨厌”,要找来阿部宽做保障,争取无论如何“让人喜欢”才可以合理化剧情。

导演无法爱上一个罪人。

他也不懂什么是罪人的悔改。

我猜他多半没看过[处女泉]这类老片儿。

所以他的这部关于战争,罪行和PTSD, 罪人和罪人(女主也自认为是罪人)之间的互相救赎的电影,注定不可能更深入了,最多只能“给世界带来一点希望”。

是一点,而且是喂给的希望。

不是思考,以及个体思考之后的真正觉悟。

另一厢,根本不相信幸福的李沧东,在他的[密阳]里只描述绝望(连赎罪都是压迫和剥夺),最后的镜头在阴暗残破庭院那一缕鲜活的阳光,是观众经历过电影洗礼之后,站在切割世界的分叉路口,自己那逐渐明确的眼光。

电影只是延长和放大你的人生。

你对你自己的绝望和希望负责。

因为男主不够立体,李心洁的优秀就显得有些孤独。

再进一步,张艾嘉的暮年依然对男主的执着,就更像是OCD,而不是爱。

从PTSD过渡或者说沉淀为OCD,女主其实到底是找到balance 没有?

难道最后那一幕领悟到妹妹的下落,寄出战犯的家信,知道纹身的含义,一夜之间就能将一个六十几岁老人几十年的PTSD + OCD 轻轻抹去了?

导演啊,图样图森破。

然而以上种种,我还是打了四颗星。

一颗星给李心洁和张艾嘉。

三颗星给导演寻找切割世界方法的人文主义的努力。

显然,他也意识到(或是原本小说如此?

) 不应该让民族主义走在人性之前。

以简单粗糙的意识形态来切割世界,是最偷懒和肤浅的做法。

他努力避开这个,甚至柔和地对此提出批判:所以我们在影片里看到,任何人(男主,女主,阿昌,战犯,游击队。。。

) 都会在某个时候“犯错” 甚至“犯罪”,而在其他时候却又温情脉脉。

似乎导演想要阐明:人在特定情况下会做出不像人的不可理喻的举动,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接受自己,然而这是人的共性,正如同温情和爱是人的共性一样。

这个世界充满太多苦难,罪恶,痛苦,创伤,人都是 sin and sinned-against 的复杂个体,又在 sin and sinned-against的网络里存活。

“一切向钱看 (什么果价什么道理,都是为了钱)”,“小三就一律该死”,“政治正确高于一切”。。。

用单一标准简单粗暴切割世界的人,迟早会被世界收割,因为他们的厚度无法参透世界的痛苦,他们的小船无法航行世界的深渊。

一旦不得不同痛苦和深渊对视,只能身不由己被吞噬。

这部电影里,好彩,似乎没有这样被吞噬的角色。

既是电影的败笔,也是它的贡献--为了那一点儿希望。

 10 ) 一部有艺术滤镜的战争苦难片

有朋,一个日本园艺师,真实的身份是日本间谍。

云林,一个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她和亲妹妹在战俘营受尽日军的凌辱和折磨,在日军投降的最后一天,战俘营所有人被炸死包括她妹妹。

云林侥幸逃脱,却从此陷入悲伤和痛苦之中。

她带着妹妹园林手稿,想帮妹妹实现梦中的花园。

影片以非常唯美的艺术滤镜,展示了日本园林的静、巧、幽、雅。

在夕雾缭绕中,花园动静结合,悠悠忽忽,空灵得犹如忘记了战争,忘记了苦难。

“花园里有不同的时间,有的快,有的慢,最终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最长的记忆是悲伤…”按照浮世绘的风格,有朋在云林的整个后背刺上了整个图案,在刺青的痛楚中,云林与逝去的妹妹谋面重逢。

有朋在图案中留下了一个方形的留白,他告诉云林,艺术留白,是为了诠释生命的不唯美。

多年以后,云林远眺傍晚的雾中花园,惊觉那个石块搭建的位置,经历时间的洗礼,疯长的杂草天然的围出一个方形图案,她对着镜子验证背上的图腾,正是有朋留给她的整个山形地图,而留白处,以“借景”的手法映射了云林妹妹的位置,也正是日军的藏宝之地。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时间,对不起当我面对你的时候,还不能告诉你一切,在夕雾花园里,在合适的时间里,我会告诉你一切。

《夕雾花园》短评

导演远不足以驾驭这种历史题材,想要用一种文艺和质感的方式去弥补拍摄手法的不足只能让我觉得本末倒置。故事是好的,但真的拍的过于拖沓和零散辜负了好剧本。当李心洁趴着被阿部宽纹身的时候,我就觉得真的太莫名其妙了,这个前因后果的人物情感走向太匪夷所思了,整部电影好多处觉得莫名其妙。先把故事讲好然后再追求美感,这又不是在拍情歌的MV。

6分钟前
  • Jonathan
  • 还行

一个受日军伤害如此之深的女人,竟能和日本人产生如此深厚的爱情,这是爱情高于一切还是世界大同呢。但张艾嘉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

11分钟前
  • mesketou
  • 还行

有时看到这些电影也会暗自惭愧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视角会让我们忽略许多别处的历史和故事 一场世界大战 几万万人各有苦难 有时候要以己度人 但有时候要少以己度人 这种大历史背景下仿佛指间沙一样幽微细腻的情感折射 可能也只有同样心有戚戚焉的台湾导演才能拍 甚至看到中间一些空镜的时候在想 如果这个片子李安来拍可能直接9分了 转念一想也许安导是很抗拒这种“political”的吧:)

14分钟前
  • 糖仙贝
  • 推荐

被妹妹那段表演惊到了,“跑啊,快跑啊”。后面张艾嘉的两场哭戏也好有感染力哦嘤嘤嘤。前面太慢了,李心洁面相太凶了,眼睛瞪得像驼铃,加上对历史的不熟悉,不是很有感触。

15分钟前
  • 温文暖
  • 还行

吐了,可去你妈的吧。

19分钟前
  • 冰镇乌龙茶
  • 很差

画面真美。通过镜头第一次感受到日式庭院之美。但是本片,全片都是赎罪,以东方人的方式。看到最后才发现,女主所有不合常理的举动,包括对男主的感情,都源于痛恨和自残式的赎罪。而男主,日本庭院设计师,也是洞悉了一切,默默的给女主修花园,指明女主妹妹的葬身之地,借时间的力量来赎罪。主演选的真好。阿部宽这样的颜和技术,让女主自毁式的爱有了更多可信度,若不是在那个年代,是很容易被爱上的吧。李心洁也不负这个角色。有大把机会来展现内心的复杂。相比之下,老年版的女主-张艾嘉的时候,展现机会太少,还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24分钟前
  • IRA
  • 力荐

有能拍得好得多架子,却过度关注在自我感动里,且技法陈旧

26分钟前
  • 果樹
  • 还行

整部電影有種緩慢步調的文青氛圍,對不理解的人來說,只是一部沒頭沒尾的被拋棄女人的愛情感傷片,但這個故事在歷史的傷痛,到如何面對傷痛的過程其實都有很深的著墨,確實是很有導出「百日告別」的林書宇的味道!而不管是李心潔又或是其實算友情客串的張艾嘉,都讓這個故事跟角色立體很多,也更有那種惆悵感!我很喜歡貫穿整個故事與電影的「借景」,夕霧花園本身就是借用了電影的景象,說著一個理想的樣子,而故事中也不斷的把這個借來的「景」呼應著情感,讓這部電影變得很文青也很有意思!我覺得喜歡需要繞一下腦袋的朋友,應該可以被這部電影稍稍的感動一下呀!

27分钟前
  • Angelia
  • 推荐

2.5/5 --- 金馬獎觀眾票選獎-台南場 / 景色畫面優美,劇情空泛無趣令人昏昏欲睡,大量英文對白著實惹人出戲白眼直翻,李心潔有一幕我以為她在演見鬼,張艾嘉可以不要每年都出現然後髮型都沒變好不好。觀看此片有三種症狀:1. 發笑 2. 翻白眼 3. 睡死

31分钟前
  • Jaki
  • 较差

节奏太慢,故作深沉

35分钟前
  • 波拉客
  • 还行

马来西亚潮热氤氲气氛与日式隐忍含蓄情感内核的撞击,愈压抑愈深沉热烈。用艺术作支柱,用爱救赎,用时间疗愈,底色美好。张艾嘉的一哭,我的心也跟着哀恸。

40分钟前
  • 苏案
  • 推荐

造日式花园抽象的愿望,盖不住宏大的历史跨度和人性主题

45分钟前
  • 府右街烟酒行
  • 较差

关于园林的部分很有趣

4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阔别大银幕三年,李心洁的产后复出作,也是导演林书宇(《九降风》、《星空》)迄今为止格局最大、最沉重的一次创作,仍是爱情故事,但比以往更加厚重,聚焦于战时创伤与时代阵痛,将个体的无奈与挣扎,拍得分外揪心,这其中更有战后创伤和职人等元素融入其中,层次更加丰富。时间线上,从50年代到80年代,同一角色,不同时空的情节相互交错,各种闪回和倒叙,但林书宇没乱,且条理清晰。美中不足的是片子节奏过于迟缓,加之题材的沉重,对观感有较大影响,是减分项。李心洁和张艾嘉此次饰演同一角色的不同时期,前者有很大突破,张云林将是她20年职业生涯中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导演也一直夸赞她的表演,并笑称这次一定会摘掉“鬼后”的帽子了。金马56,目前看了《夕雾花园》、《阳光普照》和XX,感觉本片将是最佳剧情长片和影后的强力竞争者

50分钟前
  • cult
  • 还行

「這輩子我一直試圖遺忘,但如今卻渴望回憶⋯⋯」、「外面的世界永遠都在,我們唯一能掌握的是選擇如何去看。」(Ps:李心洁在此片中是最像宋丽伶的一次)

52分钟前
  • 三日坊主
  • 推荐

林书宇终于告别自己的幼稚病,把情感热烈地表现出来。花园的意义是寻找混乱人生中的宁静,那么爱情的意义就是制造一种彼此牵制的平衡

5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很好的讲述了特殊历史环境下人与人,与国家之间不得不隐忍克制的感情。虽然爱情动人,但姐妹俩的乐观坚强是最美的亮色,毕竟人性原本都是不堪一击的。也是第一次如此深切的感受到,被时代裹挟的人们,不管你的亲情,爱情多挚多诚,都是微不足道的,你无法改变任何人的一生,甚至自己的人生都左右不了。

5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讓你了解什麼是愛。身為馬來西亞人,很想對某些自以為很了解我們的人說,馬來西亞真的絕大部分華人都是說粵語,就算你打開電台的主要時段,都是說粵語的。二戰前的上流,是不懂書寫中文,在那時代能上英語學校的,都是有錢人。追溯歷史,是因為中國南部的移民和賣豬仔潮,所以別以為說粵語是為了搞與眾不同,真的不是這樣。而我也很想多說的是,電影裡頭的廣東話,讓我一直很跳戲,因為簡直是台詞,完全不地道。

1小时前
  • 阿翔需要美少男解毒!
  • 力荐

一星+

1小时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很差

如果对比黄锦树在小说里对日本占领马来亚的血腥描写,电影确实把战争中华人对日本的恨,大给浪漫化了(二战中南洋华侨也是强大的支援力量)不过,试着寻找漫长时间过后的内心平衡,倒也可以接受。电影一上来就日本、马华、英国人、马共、山下宝藏等背景需要了解,唯一有点奇怪,倒是大讲粤语。对日本园艺的向往,确实也贵族到不能再上流了。但还是很惊讶能出现这种边远一隅又大格局的题材。张艾嘉的表演有点夸张了。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