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暱称为“瑶瑶”的郭书瑶,前一段总是在Instagram上剖自己穿着高中校服的照片。
通常走性感路线的她,当然不是要返璞归真进学校“回炉”,而是正在拍摄《通灵少女2》。
看到剧照,真的是让人充满了期待。
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台湾公共电视2017年拍摄的《通灵少女》是近年来岛内最好的电视剧。
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部片子应该不太可能在大陆的电视台播放。
但其实呢,这部看起来在说“封建迷信”的台剧,说的未必是鬼神,却是人性,主旨甚至还有一点奉劝大家“做人不要太迷信”的意思。
瑶瑶扮演的谢雅真,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
在学校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成绩平平貌不惊人,上课迟到也会被锁在校门外,考试不好也会被老师批评,有贪吃的零食,有要好的闺蜜,也有暗暗喜欢的男生。
但下了课的她,走进宫庙,换上道服,戴上念珠,就成了受人敬仰的“仙姑”。
这两重身份叠加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身上,有些荒谬,有些沉重,也有些搞笑。
在剧情设定里,确实是以郭书瑶真的具备了这些看得见鬼的超能力为前提的。
去一位刚过世的老人家里,她可以找出逝者的私房钱藏在哪里,生前爱吃的零食还有多少没吃完,又被丢在哪个角落里。
甚至于她平时都不需要闹钟,因为到了该起床的时候,镜头里看不见的阿嬷(奶奶)就会吹动床头的风铃唤醒她。
《通灵少女》很短,只不过六集,都不需要一个晚上就可以刷完,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个谢雅真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助人为乐的故事。
有一集是说她闯进了自己学校里一个被锁了很久的鬼屋,有一位善良却脸上长了一大块胎记的女老师曾经在此自缢。
严厉的教官(相当于我们的政教主任之类)同样心地善良,也对那位女老师有着爱意,却无法在她有生之年当面表达。
结果雅真帮着教官解开了心结,也超度了怨魂。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集,一个浑身抽搐的小男孩被奶奶送到公庙里,以他的“症状”来看,显然是卡到阴(鬼上身)了,于是紧急求助于仙姑。
鬼灵精怪的谢雅真对大家说,这个情况有点棘手,需要屏退所有人。
等大人们都走出去了之后,郭书瑶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告诉小男孩:好了,不要闹了,我知道你是装的,以后不要再装了,否则有的鬼真的会乘虚而入。
不出意外的是,不久后那个小男孩再次被送进公庙,这次是真的“卡到阴”了。
你的第一反应也许会觉得,这个孩子也太调皮了吧?
此时,剧情把“仙姑”推进到了男孩的生活,原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平时又很忙,没有时间陪他,只能由奶奶领着。
他只是以这样的方式,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因为只有每次装作“卡到阴”,父母才会很紧张地赶回来看他。
所以我会说,《通灵少女》真的不是一部神神叨叨的讲怪力乱神的剧,其实更关注的是人,比如离异家庭的孩子。
而这种关注的着力点,更在于女主角谢雅真身上。
一方面,身为“通灵者”,她很不屑宫庙里那些为了创收赚取信众钱财的手段。
另一方面,身为“少女”,她又常常要帮那些比自己年长得多的求助者解惑,这难道不是有点太沉重了吗?
未能免俗的是,《通灵少女》之中也有安排谢雅真的感情戏。
但最后一集,她的暧昧对象意外死亡却是让人很难接受,也是很多观众对这部剧吐槽最多的地方。
感情戏的部分,个人更推的是《通灵少女》的前身——2013年“公视学生影展”上首播的一部半个小时的短剧《神算》。
主角同样是一位被奉为“仙姑”的女学生,在学校里对男生产生了朦胧的喜欢,但为了给信徒解惑,她无法和喜欢的男生约会,眼睁睁看着他成为了别人的男朋友。
而这两部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在台湾算是蛮有名的真正的“通灵少女”,1979年出生,原名刘柏君,后来因为信奉伊斯兰教,改名叫索非亚。
她还写过三本书,名字都叫《灵界的译者》。
我看过第一本,对照影片和书里的讲述可以发现,诸如发现老人的遗物、揭穿装神弄鬼的孩子等等,都是根据她“通灵生涯”中发生过的故事改编的。
但有趣的是,索非亚最喜欢说的却是劝人不要太迷信,生病了就应该去医院看病,求诸鬼神只会白白耽误病情。
她也在书里写了许多“通灵人”的同行之间如何互相功伐的故事,虽然未必百分百可信,但也是十分有趣。
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在遍地宫庙、笃信者众多的台湾,做“仙姑”真的很好赚,但索非亚最终放弃了这份“好工作”,而选择追求自己的生活,连研究所(硕士)都念了两个。
单就这点也可以看出,台剧《通灵少女》确实忠实于它的原型——就算真的能通灵,那也只是一份工作,她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一颗与同龄人无异的少女心。
说话,看了这部片子之后,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为此还专门采访了一位台北的“通灵阿嬷”。
不过接触了大半天下来,大致觉得阿嬷基本是靠自己的“江湖决”在走天下。
她带我见了一位自己的客人,那位男士说自己常年在南京工作,但是一到那里就觉得不舒服。
对此阿嬷给他的解释是,你有一辈子是日本人,在南京干过不少坏事,所以现在会遇到状况。
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就是水土不服。
然后“通灵阿嬷”说我:“你有一辈子是恐龙。
”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自嘲难怪自己喜欢吃肉,她还顺口就回答:“这种可能是会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好吧,无论真真假假,听完这些应该会很期待今年上映的《通灵少女2》吧?
那还是要记得,先补一下第一部的前面那六集喔!
曾几何时,也是台剧的狂热爱好者,每部必追,每追必滋生诸多少女的幻想。
但是随着台剧巅峰时期的过境,看过的上一部让人称道的台剧也停留在了程又青和大仁哥的《我可能不会爱你》。
但或许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台剧的精华又慢慢浮出水面,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将台湾那种特有的清新,青春和不拖沓的缓慢节奏娓娓道来,像在夏日的午后伴着徐徐微风听一首带你走回十六七岁的青春时光的歌曲。
所以,这部剧走进了视野,也让我对认知里的台剧有了些许改观。
其实这算不上一篇剧评,因为我并不想花费太多的篇幅着眼于剧情、演员或者画风。
虽然BE结尾还是让我比较难过,但这也算是这部剧的新颖之处吧。
我想谈论的只是触动我的一句话。
虽然已经从各处多次看到同一意思的话语,但是每一次看到带给我的触动都是全新的。
人真的很奇怪,面对越陌生的东西,总是要先找好害怕的理由。
到底可怕的是鬼,还是人心里的恐惧呢?
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勇气,愿意接纳跟自己不同的事物,可能这个世界会更美一点。
我总是不吝以善意去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总是认为生活中的美好还是多过不堪的,尽管我知道黑暗一直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以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但是这种善良却也让我吃过很多亏,受过很多骗,但是我却一直以善意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走过越多的地方,认识越多的人,见识过越多的事,就越明白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来到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初来乍到很多人说,不要相信小黑,他们都很贪婪很懒惰很脏,但我却并不想用这些固化的偏见来看待这里的人民,很多时候眼见都未必为实,更何况耳听。
于是我看到的非洲人民(其实我真的很不喜欢小黑这个已经带有点种族歧视和阶级观念的称呼)是乐观的,穷到衣服破破烂烂没有鞋子穿还是每天笑容满面;是热情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挥手对你说中国人你好;是热爱运动的,每个周六全民运动日都能看见大批大批随着音乐慢跑的人。
诚然,他们确实效率不高,偶尔爱占点小便宜,但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保证你的性格中没有缺点。
大学的学弟是个同,在国内的时候总是被人指指点点,被人在背后说笑,但是在到了法国之后完全解放了自我,不仅大方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还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
我承认,以前的自己对同性之间的爱恋还是有些许偏见,但是和学弟接触之后发现学弟也是一个性格很好,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
性取向完全对他成为我的好朋友没有一丝影响。
相反,他的有些角度和观点也让我受益良多。
大学毕业的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对象,也是因为看到了她们的边缘化和差异性。
种族、性别、民族,这些因素都让她们成为了一个不同的群体。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让她们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了最底层最受歧视的群体。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的她们看上去是那么无助而又那么坚强。
因为对她们自己来说,我们并没有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坚强让人心疼,却也让人充满了力量。
所以现在的自己,一点点学着去尊重所有人事物的存在,不轻易作出评论。
对自己不理解不知道的事情和人怀有敬意,对自己不赞同的事情也学会去理解。
对陌生的事物,没尝试过的事情也不轻易害怕和放弃,没有尝试过接触过经历过,又有什么资格去品头论足呢?
就像小真说的,愿意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事物,这个世界可能真的会变得更加美好吧。
之前在书上看到:我们似乎总是在犯一个错,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贬低他人存在的意义。
赞赏一种生命的活法不该是贬低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是承认,存在即是合理。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台剧,派爷一直不大喜。
最早浮现脑子的大多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不过近一两年,人家倒是进步了不少。
好几部脱俗的剧深得我心。
比如《荼蘼》、《滚石爱情故事》和《天黑请闭眼》。
还有今天,爷要介绍的——《通灵少女》
通灵少女,一看剧名就知道说的是「灵异」的事儿。
这么敏感的题材,估计大陆都难以播放。
但你们懂得,有派爷在,什么好片捞不着?
这是一个6集迷你剧,注意右下角那个小字:HBO
这是第一个由美国HBO投资拍摄的华语剧。
就是那个推出《权利的游戏》、《欲望都市》等黄暴神剧的媒体公司。
《通灵少女》一经播出,就成了台湾的大热门。
要知道该剧除了主演是童颜巨乳少女郭书瑶之外,其他演员大多是新人。
能突破平均收视和广受好评,派爷想成功秘诀有三。
改编自真人真事,灵感源自一篇关于灵媒的人物专访。
主人公是台湾很有名的灵媒索菲亚。
专访里谈着索菲亚的经历和各种荒谬。
比如提到曾有一个信徒带着小孩去找灵媒索菲亚,跟她说小孩隔天要考试,希望灵媒帮他加持一下。
但当时的索菲亚还是个学生,明天也要参加考试,快被学校急哭了。
导演陈和榆觉得这经历特有趣,便将其改编成了剧本。
展开灵媒在青春时期的人生故事。
描绘她初任仙姑的各种酸甜苦辣。
每集都设有不同的故事主角,仙姑在这些寻求通灵的客人身上一点一滴成长。
宫庙议题与妙龄少女结合,本身就蛮有故事感的。
这次郭书瑶主演,每个做法动作都经由索菲亚指导。
真实感更强。
16岁的仙姑,日常不是逛街看电影。
而是翘课帮人驱魔通灵。
和动画片主角夏目一样,通灵一次就累得半死。
所以,白天在学校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到了晚上,她便成了宫庙里的仙姑。
按照庙里师父的话,她生来是自带天命,要济世救人的。
她的客户各种各样,有偷了别人灵堂的手尾钱被鬼附身的。
有未婚堕胎,体内住着婴灵,结不了婚的女人。
更有无厘头来求姻缘的。
除了改编自真人真事,内容十分接地气。
仙姑有通灵的本事,但是她从不装模作样。
于是她经常被师父训话。
表情不够夸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钱都亏进去了。
事实上,通灵就是一个职业。
那些围绕宫庙而生的各种角色,不全然建立在迷信之上。
一定程度上,它掺杂了假。
但这个灰色地带,不是一句「假的」就能推翻的。
庙里的工作人员实实在在地依附在这中间讨生活。
该剧能深入剖析宫庙的个中不易,很难得。
但在这部剧里,神鬼、法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人情世故才是它们想凸显的核心。
刚开始,仙姑并不明白这种「济世救人」的意义。
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后来,她才明白做仙姑,除了解决神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懂人心。
因为很多通灵的背后,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绊。
比如,第一集的主角是一个有名的歌手。
她在演唱会和录音时,发生了各种不顺的事。
经纪人把她领来了庙里求助。
仙姑通灵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歌手有个亲密的女性朋友去世了。
这成了歌手解不开的心结。
再如,第二集的主角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
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被鬼附身的样子。
最后,虚弱的身体真的惹鬼上身了。
一家人都很着急地把他送来庙里求助。
仙姑得知,小男孩把自己身体搞垮是有原因的。
小男孩的父母关系不好,他想借此引起关注。
仙姑借神灵之力帮助人们解开心结,正是她的职责。
不过她不是万能的,也有解决不了的事。
在台湾,在宫庙内供奉神灵一直是人们传承下来的原生文化。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
对于一些人来说,利益才是第一位。
神明解决不了钱的问题也百搭。
剧里出现的到宫庙内砸场子催债的黑帮们和唯利是图的议员。
正给该剧增添了不少精彩。
在故事里,陈和榆透过少女的眼睛,带出了围绕着宫庙的复杂性。
宫庙有它世俗名利的一面,也有它真诚信仰的一面。
徘徊于灰色地带的他们,生活同样步步为营。
当然,作为一部台剧少不了小清新的元素。
高中校园爱情套路还是有的。
不过也正因为题材新颖,这种另类的感情线显得尤为新鲜。
想想一个16岁的仙姑和男生互生情愫。
设定是不是很过瘾?
近年来,关于灵异题材的电视剧不少。
婊婊们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主君的太阳》。
披着鬼魂的外衣,讲述生活的意义。
好的剧就是把一个个小故事,拍出人生大格局。
而《通灵少女》看似是娱乐片,也在传递着正能量。
宫庙所形成的灰色空间,包覆了信仰、欲望和能被这空间所吸纳而赖以为生的人们。
无知的少女和全知的灵媒这样矛盾的组合。
让爷想到小说《推拿》里写道——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而仙姑,这个「看得见」的女主角。
心知肚明什么才是真,但这份真却不一定抚平受伤的人,甚至更伤人。
到最后,仙姑费尽心思的往往不是神鬼的事,而是人的事。
就像她经历了一切后说的——正真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对啊!
无论你能预知多少,听过多少道理。
最终还是要坦然地面对人生。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通靈少女》總共只有6集,然而這短短的劇集不但完整也一點都不緊湊,整體觀看的過程非常愉快。
在與周圍的朋友聊過以後,我發現部分朋友未觀看的原因是因為本劇由郭書瑤主演。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她演戲,但我真的覺得很棒;瑤瑤與我非常喜歡的實力派演員陳慕義的對戲一點也不遜色,她也將仙姑一角詮釋的很不錯。
如果你也對瑤瑤有些偏見,我覺得從這部戲開始重新認識她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不僅劇本很有趣、整體的節奏掌控及畫面都是很好的;當然如果你已長年未看台劇,這部集數很少的劇集也非常適合讓你重新認識台灣戲劇的實力。
謝雅真從小就有通靈能力,16歲的她正值青春年華有著青春期及仙姑的雙重身分,本劇以非常輕鬆的方式介紹我們都很陌生的職業「仙姑」,並以青春戀愛為輔,述說「人生苦短,應當珍惜當下」的感慨。
我特別喜歡本劇中,所有在廟裡拍攝的部分,首先當然是因為我真的非常喜歡飾演廟公的陳慕義,另外也對於「仙姑」這樣的職業很感興趣,而本劇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拍攝仙姑在廟裡的生活,某方面來說或許也將一般民眾與從事宗教職業的人們拉近了一些。
在片中,謝雅真其實一直不希望同學知道她的仙姑身份,畢竟關於宗教的事情總是難以解釋,就像政治話題總是會越說越模糊一樣;然而,人生中最不想面對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當她的仙姑身份被揭發以後,所有的人都覺得她在做著一些怪力亂神之事,而開始責備她。
看到這邊,我覺得這真的是很多人的盲點,我們常常只相信「自以為是的真相」,無奈許多人都不曾發覺自己有著這樣的盲點,只是一味地將與自己不同的人視為異類,並將莫須有的罪名加諸在他們身上,這是多麼的愚昧呢。
另外一部分,是我一直都不太感興趣的愛情戲。
在片中,我們可以知道廟裡的一切、信眾的信任讓謝雅真認同了她的「仙姑身份」;而與學長何允樂的情感則讓謝雅真認同了她的「青少年身份」。
仔細想想,「仙姑」和「青少年」的身份其實滿衝突的,一個是看似見多識廣的仙姑,試圖引領信眾走向正途、把握人生,而另一個則是總是在懷疑自己、浪費人生的青少年,兩種身份的衝突該如何面對。
何允樂的出現一方面像是謝雅真的燈塔,引領她勇敢向前、把握人生,另一方面也是給她勇氣,讓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通靈能力不是一種錯而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超能力。
在本劇中的愛情,是高中生清清淡淡的愛情,一點也不灑狗血,對於像我這種面對各種各樣灑狗血劇情會翻白眼的人來說,本劇沒有一幕讓我想要快轉;另外,我覺得本劇的氣氛營造也非常的成功,導演及編劇將古老的「台灣傳統宗教」與青少年的愛情融合,而整片的調性非常的統一而不怪誕,縱使是嚴肅的宗教儀式也能以非常活潑的方式表達,真的讓我很喜歡。
由真人真事改編,而且以通靈為題材的戲劇真的很少見,還沒看之前我就蠻期待劇情的發展會如何展開。
廟宇是許多台灣人的宗教信仰-的中心,很多民眾舉凡婚喪喜慶、家裡大小事都會去廟宇求神拜佛,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文化形態。
不過我必須老實說劇情的走向跟我預想的情節不太一樣,劇情設計一集一個通靈故事為主題,帶出編劇想要探討的意涵,例如第六集的主題就是希望每個人要珍惜跟身邊的人相處的時間,而不是在危難時求助外力,這個發散點是很好的。
可惜每集有一半的篇幅都在描述主角的校園生活與感情上面,削弱了宮廟這條線的發展,可能我原本以為既然以通靈為題材,劇情走向會偏向寫實面,但編劇可能還是希望能有青春元素加入,以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觀看,所以把劇情重心放在謝雅真的人際互動以及自我成長上,有時看著看著我恍惚以為自己在看校園青春偶像劇,不過整體來說,不管是劇情、攝影、剪接或是演員的表現都有一定的水準,還是蠻值得一看的。
从没想过通灵鬼神这样的题材可以大大方方的走上大荧幕,而且以一种这么积极友好的方式温暖人心。
其实每传达一种价值观都是危险且困难的,希望尽可能普世,为大家所接受;更希望可以不只是普世,可以引发人们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以此为标准,我真的对《通灵少女》这部湾湾的小剧,情有独钟。
1. 对于未知而陌生的事物,我们总是首先找到害怕它的理由。
敬畏神明,或是惧怕鬼神,可能只是惧怕我们的内心。
虽然自己即将步入而立,兜兜转转也游遍了小半个地球,却仍旧发觉所知所学,仍不够让自己的人生自给自足。
剧中其实有很多处都感觉隐隐刺中内心,可能就是自己所缺少的某块重要的拼图吧!
我们迷信鬼神、迷信社会法则、迷信更多感觉超越自己的力量,其实最糟糕的情况是因此把自己给深深禁锢,而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如果这诚然是一个问题,这里不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爱的解答——试着把它看成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接纳和相处,比如那一句“别闹了,阿嫲” 2. 烂好人式的愚钝和善良或许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人生意义。
很开心编剧没有为了丰满小乐的人物形象给强行安上学霸的头衔;同时小真的人设很可能也不是资优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
小真总是呆呆傻傻,很多时候被金老师莫名其妙的“诓住”去帮忙,错过社团的表演、甚至因此间接导致了小乐的车祸;这种烂好人式的做法有的时候甚至让人生气!
但因为我们家的某只湾湾出品也是如此的“同款”,所以更加感觉熟悉而动人。
如出一辙的人傻钱多,让我惊讶这种人格属性莫非是湾湾特产?
但当小真真诚的替Alice解开心结、偷偷的把装病的弟弟叫到房间“单独处理”、仗义的深夜潜入学校给邱老师超渡,以及最后使出奇招镇住议员闹场的局面,又为她惊人的能量所动容——聪明和成功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漂亮糖纸,而善良和有趣是更值得追寻的价值。
知易行难,但引以为戒。
3. 爱你,用上我细小而真诚的力量。
不同的故事里描述着各自不同的爱情,难得的是分外的喜欢Alice和婧文,以及男女主角的爱情,不时就又被其中细枝末节而打倒。
爱情里的钻营取巧可能只是在命运面前的自作聪明,而惜取眼前人也许是大智若愚的最好诠释。
“想当初你爱着我,那有多温柔”,仿佛懂得了歌词中的一二。
颠覆了以前对台剧的看法,最初看的台剧是爱情片,然而现在回想起大多是玛丽苏剧。
而近年来的台剧也没有什么能吸引我去看的,直到出了这部戏,才让我把以前对台剧的定位再重新衡量了一次。
宫庙文化在台湾一直很火,但搬上银幕的例子不多,所以在内容和剧名上首先就吸引人,让人有了一种新鲜感。
再而内容上,抛弃了以往的算是传统的剧情,但不可否认有些剧情真的自己都能想到后面的桥段会是怎样,不过已经是进步了。
剧里用小真来串起一个个故事,人情世故的味道很浓,也很容易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整部剧的长度虽说只有短短六集,但是已经足够了。
整个剧的节奏都很紧凑,废话蛮少的,让人看了一集就忍不住看下一集(至少我是一晚看完所有的)。
再说说女主郭书瑶,颠覆了以往自己的形象,扮演一个每天烦恼于自己的事和庙里的事的高中生,不得不说她的形象其实和我所想的女主的样子很接近,不算漂亮、性格什么的也一般般,但是这反而更贴近真实的高中生的模样。
剧中虽有的角色我觉得都还不错。
其实看这部戏也是看到很多网友的推荐,看了以后觉得其实还真的挺不错的,毕竟内容和演员都是新颖的。
希望能出更多好的台剧吧!
也许看完这部剧许多愤青们可以化解下对于世俗规则的误会(包括我🙄)问事心安世界上可怕的从来不是鬼(当然这是东方思想,西方的神话可不是这样)把男女感情上升到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是台剧的一个提升,但是为此抛弃了剧作结构(应该也是碍于剧集所限。
就商业角度,扎根本土文化,吸引了东南亚市场,类型杂糅的很棒,在这之前做的最好的应该是韩剧,据我所知台湾本土前两年对韩剧的迷恋不输大陆。
(韩国人拍什么都是惊悚爱情,悬疑偶像剧。。。
so,没看过不予置评。
)对于很多深刻的本质问题都只进行了浅表的隐喻,一如台剧作风的清淡处理,是技艺的成果没有巧思,其实我有点惊讶,作为闽南人看不到作者对于诸如神明的理解,或者是对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应有的思考(大抵对实质的探索停靠在了很现代日本的故事核心,诸如夏目友人帐此类。
甚至故事有点像借用了神鬼题材的偶像剧外壳,本质上是多元的类型化创作。
还有,台剧还有大陆剧的台词什么时候能好一点🙄🙄(不好意思顺便黑🙄郭书瑶令人刮目相看,演技在线。
男主角笑起来简直不要太帅,非常!
帅!
然鹅现实生活的潮男打扮soso导演台艺大毕业,算是半个校友?
同类题材,天然加分一颗星,没为什么,因为闽南人天然热衷。
😊总体安利 想看的我有资源私我!
首先可以摸着良心证明:此片HBO应该是只是摸出了大洋,当了下金主,半点干预都没有。
至少6集中没感觉出什么HBO的风格。
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谱写一曲青春片,其中讲述一个个故事。
淡淡但是会有味道,而且是有着台湾本土的风情在其中。
在一篇霸道总裁无脑爱上我,断代仙侠人鬼的爱恨情仇、以及众多社会伦理洗脑片中,这部的确是清新之作。
大概是HBO出钱太少。
只有6集,因此只有浅尝即止,并且结局还写的挺死的完全没有写续滩的迹象。
小真与阿乐的感情线也是,才开始有些期盼,就突然暴毙了。
这个回转的节奏一点都不像旁边说的那么日常。
谈个恋爱没几天就暴毙,大概编剧是过着这种日常的生活。
总觉得副线与主线的相扣总有些牵强。
人来人往,失去得到,其实是想说这个日常。
用一个突然车祸的意外梗来说日常就像是说吃鱼被鱼刺梗到是日常一样让人不舒服。
郭書瑤在劇中飾演一位具有通靈能力的不凡女子「謝雅真」,白天她與一般學生一樣到學校上課,晚上卻和一般愉快享受下課時光的學生大不相同,她是宮廟中當替人辦事、解惑的「仙姑」。
正值花樣年華,年僅16歲的她,因為在宮廟中看盡人世間悲歡離合,對人間百態早已了然於心。
這樣奇異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真有其人,此劇以靈媒「索菲亞」為原型進行改編,劇組特別邀請已退休的索菲亞擔任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還大讚劇組認真,導演不斷和她討論並且她回憶當初「辦事」時手勢怎麼比,藉此才發現有許多儀式中的小細節她過去都未曾注意到。
也因為真實呈現引起共鳴,觸動人心。
劇中索非亞自含著奶嘴時就已經在聽神問鬼,6歲就會報明牌、15歲開道場成為學生靈媒,幫人問事看風水、為亡者傳達遺願;19歲更巧遇懂中醫的靈醫保生大帝,開始幫人問診看病,自此香火鼎盛,將事業推向高峰,卻在20多歲毅然退出靈媒這個行業。
她雖「帶天命」而從小接觸靈媒工作,卻從沒正式學過法術符咒,反而熱愛棒球、空手道和音樂,憑著樂觀搞笑的天性,即使從小面對光怪陸離的靈媒生涯也不致偏失。
大學唸社工系、現正攻讀政大宗教研究所與體大體育研究所。
並憑著過人毅力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全國賽主審及國際棒球裁判,同時也是棒協翻譯,卓越的翻譯能力,連紐約洋基隊、澳洲國家代表隊等國外球隊都十分賞識。
27歲時又因緣際會讓她成為穆斯林,曲折離奇的人生際遇令人忍不住驚呼:「不可思議!
」索非亞近日擔任電視劇《通靈少女》的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也是劇本故事原型,片場身兼郭書瑤的「教練」,訓練她仙姑該有的架式。
一般大眾對靈媒與神鬼之事的瞭解多來自於「聽說......」,所充斥的觀念混合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各種名稱混用、觀念似是而非,讓作者從小見多各種以訛傳訛所造成的亂象。
現在,請一起「聽說」一位學生靈媒的親身經歷,以她的「親眼所見」解開世人對神鬼之事的各種疑問。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片子,郭书瑶这次是真的超乎了想象。
期待高,却看不下去的台剧,当初是听说这部剧是近年来制作费用最高的台剧之一才找来看的,(一集70万人民币)。也就那样了。电视电影综艺,台湾这些人落后的可怜到不敢直视了……
美好的少女心
看了六集吧,节奏太慢,故事整个主题是人和亡魂沟通,失去亲人后如何再开始,每集有一个感动的点,但是主演其实演技不太好啊,这个真的可以冲金钟奖吗,奇怪了吧,台湾的剧这就是最好水平那也太水了,公视文学大剧还是《孽子》,宫庙的场景确实好看,灯光迷人,好想自己也有个庙啊,我的天我的幻想严重。
突然献祭男主?
以少女仙姑作故事背景的青春校园剧,喜中带泪,有点趣。仙姑不易为,片尾曲不错!另,郭书瑶在剧中的发型就不能弄好看些吗?
听说台湾公视和HBO合作的,口碑炸裂,收视率超高,结果,真难看.🙂整部剧内容如题,就是讲一个通灵少女,非常没什么看点的通灵少女,我以为她的日常是打怪升级,并没有,她的日常是谈校园恋爱,全程都在怀疑真的是跟HBO合作的吗?一直在等惊喜,感觉就像普通校园剧情片,超普通,超不怕鬼,鬼都好善良..🤷🏻♀️看了四集实在不能忍了,去看了剧情介绍,烂俗到不行,弃了,第一次把HBO跟难看联系在一起,评分这么高,呵呵...
鬼不可怕,人心才可怕。男主真的是为了虐而虐,为了洒狗血而出车祸了,真工具人。女主真的太令人…生厌了,哎……
但是……但后来就不太能理解了;大概差了一个世纪。
很感动很治愈的电视剧,剧情没有夸张乱写,而是尽可能的接近现实。没有如韩剧的过度的煽情,让人哭得死去活来,而是温情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那么短暂,我们要珍惜身边爱的人。虽然阿乐的离去看是悲剧,可是重要的是伙伴们都很坚强乐观的去面对,尽管带有伤痛,但是治愈人心。
我想看通灵,剧情很少女,有句话很打动我,我没后悔做过的事,只后悔没做过的
很暖的剧,前几集温情戏很戳泪点了
换平日是会看完,但最近坑太多,本片本土庙会元素又没有想象的足,好不容易下载到的版本又画质感人,所以遗憾弃了
郭书瑶的转型得蛮成功的,好看
设定很好,配角阵容强大。可惜每集都后半段发力,郭书瑶把睡眠不够的少女神婆演得像丧气抑郁的老太太,换个女主说不定会更好。
补档。通灵外衣下的治愈系。郭书瑶愿意扮丑也算是一次小突破。
蠻好看的。
打着“通灵”旗号的校园剧……不恐怖,不复杂;那种高中生才能有的淡淡喜爱与一往无前,不经意的会让自己想起某个年代,某些人。岁月蹉跎,你我静好。
太一般了啦
还真是短小精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