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日版是去年看的,美版是今天晚上看的,所以可能有记忆不清的地方。
我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处理同一题材这种命题很感兴趣,姑且记一笔。
首先,日版给人的感觉很沉闷,我觉得最佳的地方是在录影带这个创意上。
美版则活泼得多,至少1小时40分钟我没有想关掉视频,这还是在已经知道了故事结局的基础上。
大多数场景,美版是照猫画虎地翻拍过去的。
美版自己添加的地方有这么几处,一是贞子的灵异能力,很直观地表现在“疯马”这个元素上,二是将女主角儿子也设计成一个神叨叨的角色,三是恐怖录影带多了好几个镜头,原作那种幽深寂静的恐怖,变成了比较直观的视觉刺激,真·恐怖录影带。
发疯的马我觉得加的挺莫名其妙,如果是为了吓人那没说。
我不是鬼片的受众,所以这版还是原版都对恐怖的元素无感。
原版女主在井下往上面舀水那段,真的氛围蛮不错的,美版改了,我觉得略可惜。
美版的优点在于,比日版逻辑清晰,我相当于是通过这个版本,才终于理清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但是在恐怖片的拍摄技巧或者吓人技巧上,这片子挺一般的,比后世的《招魂》《潜伏》系列有相当的差距。
美版另一个优点,大概是演员演技比日版的好?
至少是人物形象更立得住吧。
原版的女主角,看得我昏昏欲睡。
我觉得,这个版本当作悬疑片看,其实蛮不错,就像《万能钥匙》那种结尾带反转的悬疑片。
日版则胜在气质。
日式恐怖片有一种特有的美感,静水流深,于无声处听惊雷,还有一种幽深娴雅的气质。
所有的长发女鬼,若生前不是温婉的大和抚子,是绝对没有这种恐怖效果的。
试想一个聒噪的金发白人,怕是变成鬼也没什么好吓人的。
因为欧美文化里没有类似的东西,所以拍的没有日版好,大概也没什么好苛责的。
况且,我惊异于美国人对于日版这个故事精髓的把握,可见在恐怖领域,文化是相通的。
怎么个相通法呢?
举个例子。
美版和日版一样,都没有解释贞子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到底是超能力者还是怨灵,但是,毫无疑问是具有不可测实力的“他者”。
这种“他者”的神秘魅力,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总之,是那种安上任何已有的流行文化的东西,就会神秘感顿失。
比如,贞子是生前有超能力的人,死后超能力通过电波传递,或者贞子生前会魔法,是巫女,或者贞子生前能够沟通冥界,所以有神奇的力量……总之,你要是尝试解释,“他者”的魔力就荡然无存了。
人高马大的美国女高中生,力量感十足,感觉随时可以拎起一把斧头把从电视爬出来的贞子砍掉。
这就是不同文化下的恐怖片,观众无法想象有力量感的女人怎么会变成幽怨的女鬼,所以拍着拍着就从恐怖片变成悬疑片了。
把本片看成悬疑片还可以。
字数不够我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继续凑字数凑字数,再凑字数凑字数
午夜凶铃的日版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上中学,那时很爱看恐怖片,特别是日本的恐怖片,能找到的都看完了 而午夜凶铃一直在我心中是个转折点、里程碑——从它开始的恐怖片,不再有和谐的结局,比如恶灵被驱走或者感化——印象中在午夜凶铃之后,恐怖片都流行留一个“无尽”的结尾。
害我越来越不敢看恐怖片。
然后在大学看了咒怨之后,我彻底败了-华丽分割-记得那时候在放学路上女孩们边走边聊,聊到南京一个老太太在电影院看午夜凶铃,结果电影放完了发现老太太心脏病发作死在电影院里。
天啊,我们都咂舌,老都老了还要找刺激!
不过最恐怖的是大半夜在家里看午夜凶铃,一个人蹲在客厅冰凉的大理石地板上,看到女记者在看录影带之后,电话铃紧接着响起 好死不死的几乎是同时我家电话铃也响了那可是12点了啊 额滴神哪,都快吓疯了 紧紧地抱着膝盖蜷缩着,死盯着电话快哭起来了 然后老爸郁闷地跑出来接了,是他的同事跟他说我中考的事儿嘿嘿,挺糗的说实话,看日版的时候还小呢,又都是日语的,所以只知道最后贞子爬出来很吓人,情节没有太看懂。
直到上高中后借了本午夜凶铃的漫画书,结合对影片的回忆,才大概明白了剧情。
剧情本身透出的邪恶比贞子爬出电视机更令人毛骨悚然。
--奢侈再分割--我看过的漫画版剧情大致是酱紫的:贞子一家居住在日本一个小岛上,贞子妈妈拥有灵力,能预知灾难,比如火山爆发等等。
她的这种能力一方面为外界所好奇,一方面被岛民们视为不祥,认为贞子妈妈是灾难的源头。
一次在贞子妈妈向记者们(貌似是)展示超能力时,一些岛民手持棍棒冲进了会场要对她不利,却只见为首的一人突然嚎叫着抱头倒下,众人皆惊,“贞子!
”妈妈大喊着,只见一个小姑娘跑了出去。
原来贞子继承了妈妈的灵力,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能力比妈妈要大得多,是她用灵力杀了要对妈妈不利的村民。
但岛民们并不知情,更对贞子妈妈一家人又惧怕又憎恨。
贞子妈妈寿命不长,死后爸爸就一人带着贞子生活。
贞子因童年经历,变得孤僻阴沉,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强大灵力,让贞子爸爸深深忧虑。
在他住在疗养院时,贞子爸爸与年轻的医生交好,于是拜托医生杀掉贞子,以免她危害众生。
年轻的医生接受了这个任务,刻意接近贞子,开始伺机下手。
贞子年轻貌美,带有一种魔性的诱惑力,就在一次散步时,两人走到林中空地,在井边坐下休息,医生望着美貌迷人的贞子,冲动难耐试图强暴她,贞子在激烈反抗中,被医生失手推入井里。
医生平静下来后,用石板封了井,离开了树林。
20年后,这里因为风景优美,被开发成度假村,盖了一连排独栋小屋。
一天,有一家子从东京都来这里度假,住在其中一栋小屋里。
他们年幼的儿子不愿错过喜爱的电视节目,于是调好了频道,在录影机里放了一盘空白带子,设好定时录影,要把节目录下来看。
设好了以后一家人就出去玩了。
时间到了,录影机自动开始录影,可是没想到的是,这里地方偏僻,收不到东京都的节目,而录影机的正下方,又恰恰是贞子死在里面的那个井。
于是,录影带里不是男孩期待的节目,而是贞子死前闪过的种种往事,以及她深深的怨念。
兴高采烈的一家子玩回来以后,完全忘记了录影带的事儿,就离开了度假村。
于是这盘录影带被打扫房间的管理人员带出来,放到了前台出租。
后来,一群年轻的中学生来这里度假,晚上无聊,到前台租片子看。
看中了这盘没有名字的录影带。
影片开始播放了,却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不知所云。
就在影片放完的同时,电话铃响了。
七天之后的同一时刻,这群年轻人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死亡。
年轻的女记者为了调查这宗诡异的事件,也来到这家度假村,看了这盘录影带。
同样,电话铃响了,她只有七天好活。
恐惧中她向前夫寻求帮助。
两人将录影带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终于从蛛丝马迹中顺藤摸瓜,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接下来就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怎样才能破除贞子的诅咒?
她究竟想要看了录影带的人做什么?
女记者天真地认为,贞子生世悲惨,一生没得到爱与温暖,死也死得凄凉,只要将她的骸骨打捞起来好好安葬,就能圆她的心愿,破除诅咒。
于是在经历一系列恐怖之后,两人找到了贞子死的那口井,将骸骨打捞出来重见天日,警方也来了,女记者超过了7天时间也安然无恙,似乎诅咒就此破除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好傻好天真。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贞子爬出电视机弄死女记者前夫的桥段。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贞子从头发缝隙中露出的恶毒眼神……呜呜(>_<) 噩梦吖…………于是女记者才明白贞子的诅咒根本没破除,开始反复思索有什么事儿是她做了而他没做的,终于醒悟过来了——贞子的心愿才不是什么重见天日,获得爱与温暖呢,她的心愿是把恐怖的怨念永远地传播下去……就这样 女记者带着一盘copy好的录影带,往父母家驶去。
她的儿子也看过录影带,如今要救儿子唯一的办法,就是copy一份给别人看。
血一样的夕阳下,车子行驶在无尽的道路上………………⊙﹏⊙b汗-低调的分割把美版的看完,觉得比日版更紧张,但没有日版的交代得清楚。
如果没看过日版的童鞋,会很迷惑为什么小女孩要遭受那一切的。
还有,我还是不敢看贞子爬出来那一段,都是眯缝着眼睛的,哎,想当年我是响当当的恐怖片大王啊 功被破了!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提及午夜凶铃这四个字可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日本经典恐怖片,关于日本一个受诅咒的录像带,只要看了这卷录像带的人都会在7天之内去世,但是也有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将这卷录像带复印一份交给下一个人看,那么宇宙就会转移,本片的经典画面就是女鬼从电视机里的枯井里爬出来然后从电视机里钻出来,能在90年代拍出这么有创意的镜头真的很不容易。
医生问you dont want hurt anyone ?
萨摩拉回 but I do ,I‘m sorry,it wont stop.but I do意思是“但我确实这样认为/做法”根据演员不同的表情和语气第一遍让你以为是 但我确实伤害了 我很抱歉第二遍谜底是 我确实想伤害我想了整整两天,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么翻译:“但我确实这样,我很抱歉,将不会结束的”这个悬念设置大反转 翻不出来就废了 翻出来爽到天灵盖 属于电锯惊魂式的铺垫反转结构电影 做译制片和字幕的看到我这个有福了 没看到大概率翻车 三区官字就翻错了
没看过日版,看过美版之后觉着这片子故弄玄虚,有些地方搞不明白事件的发生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吧?
那个马场主夫妇领养了小女孩之后岛上就总是闹灾,小女孩还不睡觉,狠心的老爸把她送精神病院之后岛上就恢复了正常(这是那岛上的大夫说的),后来她老妈又干脆就把小女孩推井里杀了,在井底下过了七天才挂,挂了之后马场的马就发疯,她老妈得了幻想症,最后跳崖,她老爸也是总听到她在耳朵边咕咕哝哝,最后也是自杀可是那录像带是小女孩精神病院的脑景象投影(一开始还以为是她老妈的,后来仔细看才发现不是),根据录像带,这小女孩没死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一切会发生了,精神病院的大夫劝她“不要伤害老妈”,她也回答“会的,并且不会停止”这么说,这小女孩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催命鬼俯身,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并不是被父母杀了之后又变成鬼的小说里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啊?
“不要把一个人的悲剧带给全世界的人。
”萨摩拉被爸爸讨厌,被妈妈杀掉,还被送进精神病院,“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我还是伤害了,我很抱歉。
”不应该是小姑娘一手造成的,是她的家庭,这个世界。
女主在井里抱起萨摩拉的尸体时,怎么说,莫名的母爱满满,也是和朋友们一起看的,不觉恐怖,一般般,除了有些特写的地方可怕一点,电影里的录像带也是加阴间滤镜强行渲染恐怖气氛。
本片的导演非常牛逼,基本没有烂片,还有超级经典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作品。
其实本片非常用心,美国本土化的也非常好。
只是珠玉在前,加上本片导演,没有一惊一乍的本事,更加没有铺设恐怖氛围的本事,所以吧,在亚洲范围,还真的没办法接受,但是呢,本片在2002年取得了全球2亿的票房哦,那时候可是没有中国的哦,可想而知,本片是多么强大了。
续集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我很理解,翻拍经典是多么的痛苦,你不可能每个分镜,每个配乐,每个细节都一模一样去拍,但是经典的特点就是,你稍微改一点,都达不到那种效果。
随便举例一下,水下的尸骸出现的时候,日版是眼中有东西流出来,你可以随便理解,想象空间非常大,但美版就仅仅意思了一下,那种悲天悯人的氛围,马上就淡化到快消失了。
如此的改动非常多,虽然接了地气,但却不吓人了,特别是男主角没有了通灵的本事,也导致少了几场加深恐怖氛围的戏份。
……第二个例子大家也可以看看其他影片,翻拍的《趣味游戏》《咒怨》《生人勿近》都达不到原来的高度。
女主角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是大名鼎鼎的金刚女郎。
除了年纪大一点,任何地方都很好,身材好,脸蛋好,电影也好,《穆赫兰道》《金刚》《21克》《面纱》等等。
慕名而看恐怖电影,但是完全从娱乐角度来看一部电影我觉得太那个了,也难以做到,比如我看杀破狼时,更多考虑到一种较量和感觉和无奈,而更多影评或者说导演可能的重点是在那种暴力上,当然很过瘾,所以这部影片的恐怖度当然很带感,我还感觉到一种勇气,是,勇气,母亲的勇气,与鬼斗,其乐无穷的志气,没有吓到,反而感觉自己会更勇敢。
一开始没报太大希望,看了觉得还挺不错的。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跟片中的贞子有一定关系。
就是如果一个人天生有缺陷,或者出生的环境很封闭,那这个人该怎么办?
这个社会又该怎么对待这个人?
首先说2个前提:1 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外界决定的2 人会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自认为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做错了事的人该不该受到惩罚呢?
天生缺陷的人是不是该得到救助呢?
我目前的结论是这样:1. 应该怎么对待这种人,取决于何种方案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有更大的存活概率。
2. 对于个人而言,外界的方案无论是什么,在既定的方案下,个人的生死存亡,就只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了。
并没有什么该不该可言,这就是命。
就像进化过程种的黑蝴蝶和白蝴蝶,黑蝴蝶死了,白蝴蝶活了,为什么要让黑蝴蝶死?
不好意思,这就是命。
那匹马比较震撼,其他没有什么让人背后一凉的感觉
美国真是文化沙漠啊……
最记得那匹漂亮的黑马,和女主角大胸凸点
日版的剧情其实已经有些模糊了,这样更能代入到美版的叙事节奏,平心而论,故事逻辑性很完整,完成度很高,算是一次不错的翻拍。娜奥米·沃茨此时已经30来岁,但是状态依旧不错。
惊吓度逊于日版,但是画面不错,节奏的加快也使细节更加~~
比想象的好太多
巨难看,又瓜又哈,无聊
比较成功的翻拍片,但是女鬼的人设明显不如日本版……
没想到如此养眼。。。
纯粹为了我女神去的。。。女神依旧好看啊。。。
3.5星,毕竟西方翻拍,少了些原版的灵动与东方恐怖意境。本只有三星,可良好的摄影给它加了一星,还是希望中国电影能多多注意这块,看了太多的优秀中国电影败给了粗糙的画质,不走心的布景造型,差强人意的打光,以及最难以忍受的一点:晃动的镜头。大爱里头的俯拍:密林里的公路行驶,林旁的瀑布湖泊
居然翻拍的很不错!美版重在推理和悬疑,对日版有阴影的人士很友好。
比不上日版的完整和精彩,当然也有可能日版的精彩是因为小时候容易被吓到,而且第一次有人想出爬出雪花电视机的桥段。现在看就会觉得好笑,想到的是爬出来被胖揍。
吓尿。。恐怖片永远是我不能理解的范畴
电影其实到没吓到我,主要是看到关键时刻电话突然响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电影音效)...而且是八百年不带响一回的座机,没敢接...
倒吓人不吓人的。
美式的叙事如此如此清楚,果然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比日版看着爽很多(但日版是男神演的……)美版保留了惊悚元素,同时在设定上更遵循原著。然后在鬼的形象方面,兼顾了欧美系的魔鬼形象和日系的刮大白妆效。女孩的设定有点像寂静岭呢。
其实一点都不恐怖,但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想起一段日本版……
谢谢美版降低恐怖感,改编的录影带很像超现实主义电影,闹米美哭,红枫树的位置,夕阳的光影让井底一幕充满诗意;阳台环视家家户户的电视,致敬后窗又表意。现实仿照录影带内容向前推进,如同倒带播放;喜欢这个设计。用水意象增加氛围感的正确案例+1
这个版本改编的很好,有自己的特色,悬疑感,故事性和画面都还不错。但没有突破惊悚片的套路:利用主角的鲁莽和无脑推动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