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梦死

醉·生梦死,爱是蓝色的,醉生梦死,Thanatos, Drunk

主演:李鸿其,黄尚禾,吕雪凤,郑人硕,张寗,王静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5

《醉·生梦死》剧照

醉·生梦死 剧照 NO.1醉·生梦死 剧照 NO.2醉·生梦死 剧照 NO.3醉·生梦死 剧照 NO.4醉·生梦死 剧照 NO.5醉·生梦死 剧照 NO.6醉·生梦死 剧照 NO.13醉·生梦死 剧照 NO.14醉·生梦死 剧照 NO.15醉·生梦死 剧照 NO.16醉·生梦死 剧照 NO.17醉·生梦死 剧照 NO.18醉·生梦死 剧照 NO.19醉·生梦死 剧照 NO.20

《醉·生梦死》剧情介绍

醉·生梦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一杯酒到下一杯酒之间,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虽醒犹醉,男孩老鼠人生裡无所事事,菜市场裡厮混,好不容易遇上阻街的哑巴少女,生活又有了重心。老鼠崇拜表姊的恋人硕哥,硕哥却是万人迷,酒店挂牌牛郎正当红,连老鼠出了柜的哥哥上禾都心动,是酒让人迷,还是人生越喝越清楚,面对上禾诱引,硕哥生命裡以为永恒不变的定律就要鬆动。当家不成家,模糊爱与性别的分隔,一切都还有可能,逼临生命底线,与死亡贴面跳舞竟激出无比生命,随著母亲的身影呼之欲出,他们是在黑暗中逐光,或是梦裡寻梦一场空?生猛淋漓影像,凶猛议题,青春与情欲饱胀竟无处可洩,张作骥电影集大成之作,从城市和生命的双重边缘回望,成一页废墟美学,也是废人美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校园阶级风暴逃脱结婚吧!邢先生咖啡间疯云第三季求职公寓目击证人1818编辑部无处藏身殖民者1400亲爱的孟买绀田照的合法食谱传说中的故乡飙风女警富贵的球队亡魂出没九五二班复仇女妖中国月亮花样厨神天赋异禀第一季毛毯寻亲记麦克维活着的灵魂灵域我们相信金氏漂流记监禁外太空恶作剧之吻追踪者

《醉·生梦死》长篇影评

 1 ) 《醉•生梦死》:爱与痛的多重映像

看过一篇柏林电影节期间采访张作骥导演的文章,题目是爱是一种蓝色的负担, 爱,蓝色,负担,这三个词深深印在心上,真的好贴切。

爱是安慰也是痛苦,让人扭曲但也给人希望和渴望。

原来导演初始看中的剧本名字就叫《蓝色的爱》,后来把里面一些元素加到了《醉•生梦死》中,像巷子里的菜市,血腥,爱情,这些都与人物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

作为台湾文艺片导演的张作骥,曾在《爸,你好吗》,《当爱来的时候》和《暑假作业》中尝试温情路线,而这次不同,晃动的镜头除却纪录片的真实感,更多了恍惚和迷幻的感觉,按导演的话说,影片又“回归了激烈和阳刚”,可以看作是《黑暗之光》、《美丽时光》影片中“暗黑加浪漫”风格的回归,故事是黑暗写实的,表现方式却有着克制的浪漫,只是《醉•生梦死》在影像上少了克制,加深了“醉”的浪漫和“死”的黑暗,表达上更加生猛和浓烈。

像海报传达的那样,母亲依偎在儿子肩膀上,昏暗老旧的房间里如梦如醉的脸庞。

导演这次是在探讨母子关系,整部影片虽然母亲的场景只在首尾出现,却是贯穿始终的牵引线,她的存在是人物内心的阴影,投射着一言一行怪诞无稽的意义。

结尾母亲的出现一点点交代出前面情感铺设留下的节点,一切清晰如一张细密脆弱又可怖美丽的网。

首尾呼应起来,同样的拥抱舞蹈,却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和感怀。

伴着南管曲调的《将进酒》,导演营造了那个远离尘嚣无处可栖的氛围,它是内心的梦境在降落又升起的哀愁。

关于片中动物的隐喻性表现,导演并没有刻意安排,而是想保留更多维的思考和观点。

死前挣扎的老鼠,烤猪头,暗道灯管下的蛛网,蚂蚁和蛆,死鱼,这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肮脏和恶心感的动物意象,把生活的悲观绝望表现的很彻骨,隐喻着人物内心的生存处境。

主人公老鼠像养宠物一样让蚂蚁在自己手上爬,提着猪头无所事事的穿行于菜市场,时不时从河里带回来一条鱼,一边吸烟一边看着窗外地下挣扎的老鼠。

这些场景中动物与他行为融合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修饰性或表现性的单纯存在,因而初看会带着疑惑想他此前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些怪诞又离奇的爱好似乎格外明显地表达着却又掩藏着他的极度痛苦。

想到结尾那无比震惊的一幕,影片前面对于动物的呈现无疑增加了情感说服力和强度,可以说是精彩的预设,也或许是精心准备的结果。

虽去掉了明显的解释,动物和人物的对照性隐喻却也有一丝丝暗示,回顾整部影片,当情感线索和叙事线索都完整的时候便更加清晰。

最明显的就是片中的弟弟(主人公)绰号就叫老鼠,看着那只挣扎着快要死去的老鼠,他内心应该有种熟悉的感觉,只是不断在麻痹中逃避那种挣扎的痛苦。

一个镜头里老鼠对着鱼缸里的鱼说话,说他不在家的时候不要想不开自己跳出来,这里对母亲的思念和悔恨也很明显,可以说鱼就是母亲的隐喻。

至于活在爱的依恋和叛逃里的硕哥,似乎对应着片中的蛆虫,而不停的爬却也逃不掉的蚂蚁正映照着看似奋发阳光却一直逃避不堪记忆的哥哥。

这里也暗示了弟弟和哥哥之间的关系,玩着哥哥最怕的蚂蚁,装在瓶子里不让它逃走,在禁锢/陪伴、折磨/爱抚的双重意义下,弟弟这样其实完成了一种对自己内心创伤和惨痛记忆的潜在弥合。

而蚂蚁和蛆的舞蹈在影片同性情节的描述中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和映照。

这样的对照如果建立起来,影片的风格会变得更加强烈和刺激。

其实无所谓阐释与否,无所谓怎么阐释,这些表达元素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完成了它的表情或达意功能,即本身作为一种乖戾的刺激性符号就起到了对情绪和风格的酝酿,并对叙事的进展推波助澜。

当然这部片子的叙事重点就在于内心情感的表露,松散结构和留白叙事更日常化,也更多将注意力放诸人物心理层面。

加之手持跟拍的微微晃动的镜头,悠扬又带神秘气息的配乐,渲染着通往内心深处和记忆深处的幽暗氛围,人物似乎漂浮着游离于现实世界却带着不堪和扭曲的心灵在地面挣扎。

像导演说的“表现台湾青年双脚离地却又不得不苟且偷生的境遇”。

醉,生,梦,死。

酒,火,爱,血。

弟弟,表姐,硕哥,哥哥,母亲。

没有一一对应却相融贯通,交错相映。

火点燃了酒精,蓝色火焰又象征着爱。

彩色玻璃杯里绿色和黄色的酒,盛满了杯中的骷髅头。

一把弯刀因为爱而染上血,死亡因为爱也因为恨。

一切都相伴相生,就像醉生梦死也融进每个人物的生命。

影片结尾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河边,将瓶里的酒倒掉,靠着儿子肩膀缓慢地摇晃舞蹈。

镜头回到熟悉的菜市场,跟随硕哥的背影走进暗道,摇到上方灯管下闪烁的蜘蛛网。

梦中的等待有了回响,心中的和解也会伴随希望而生吧。

导演这次把情感投射到都市边缘肮脏的巷子,却呈现出凌厉的美。

从摄影、剪辑、表演、音乐到叙事,营造出自然而充满张力的首尾呼应的氛围和节奏,在生猛而略带刺激的影像元素运用中抓住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动起伏。

自然流畅的表演也与摄影风格相契合。

当南管曲调的《将进酒》唱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耳边没有歌词却自觉意味悠长。

 2 ) 如蝼蚁,似尘埃,但我知道我存在。

正如我对上流社会的声色犬马无法感同身受,对边缘世界的醉生梦死我也无法切身体会。

是电影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尝试去感受、理解和思考他们的生活状态。

去年华语电影颁奖季涌现出的《醉.生梦死》和《踏血寻梅》正是这样两部关注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作品,前者说的是同性恋,牛郎和街头混混的故事,而后者的主人翁则是碎尸案杀人犯和援交少女。

暴力血腥和情色欲望听起来似乎有点猎奇,甚至骇人听闻,但两个导演都无意刻意渲染这些元素,而是试图探寻和解读悲剧背后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逻辑,沉重又压抑,两部电影有着一些相似的气质。

昏暗。

两部电影明亮的镜头都少之又少,脏乱和局促与其说是镜头语言不如说是生存环境。

《醉.生梦死》看得我眼睛痛,只在片尾超现实部分才亮起来,《踏血寻梅》的亮也只出现在片尾追溯佳梅刚才从内地到香港与母亲团聚的片刻。

老鼠和蛆虫,永远挣扎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他们的生活充盈的是失焦和失重,无助和无力。

母亲。

在两部电影的母亲的角色都很有强的存在感,但又都不正常,母爱或扭曲,或错位,或缺失,母亲成为痛苦的来源。

《醉.生梦死》里两兄弟的母亲,是所有故事的引子,她酗酒、碎碎念、自怨自艾被儿子视为一种荼毒,她太过沉重的母爱把原本聪慧优秀的两兄弟逼到绝境。

《踏血寻梅》里佳梅的母亲同样生活不如意,执拗又暴躁,与女儿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责骂,无法走进女儿的内心。

而子聪的母亲,从头到尾只有一张照片,却成为这个屠夫的精神寄托,童年目睹母亲车祸去世,母爱遗失造成了性格缺陷。

从来母爱就被包装得神圣又伟大,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误会抑或是一种绑架,尤其当母亲尚自顾不暇。

母爱总是真切,但不一定正确,无论如何,母亲的形象终将追随和影响孩子一生。

<图片1><图片2>绝望。

每个人都在苦苦的挣扎,不管是为了爱情,为了认同,还是为了理想,都求而不得,引发深深的绝望。

《醉.生梦死》里,寻欢作乐让人堕入更深的迷惘;《踏血寻梅》里,挖心掏肺换来的却是无边的寂寞。

在绝望面前,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反而成为解脱。

如果说《醉.生梦死》还有一丝丝无病呻吟的嫌疑,那《踏血寻梅》里这种情绪被极端的分尸案裹挟,就变得更绝对更彻底。

以一种壮烈的姿态来对抗寂寞,以一种无畏的心情坦然赴死。

如蝼蚁,似尘埃,但我知道我存在,这卑微的人生我活过,这残酷的世界我来过。

一部来自台湾,一部来自香港,要说两部电影有什么不同,可能还是态度。

《醉.生梦死》更多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选择来解读人物的命运,肮脏的台湾底层社会只是一个背景色,没有特别的指向,换成其他任何城市,故事都不违和。

而《踏血寻梅》则试图从时代背景和社会矛盾中来探寻悲剧的发生的原因,内地女人为了移民身份嫁给上了年纪的香港男人,这种老夫少妻模式成为一种特有的香港现象,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说的也是这个现象引发的杀妻案,新移民的身份认同也是老生常谈。

好在《踏血寻梅》在这一部分的表达还算冷静克制,点到为止。

尽管两部电影都并不完美,但这种视角仍然值得我们花上几个小时时间去关注。

《醉.生梦死》2016/04/29 《踏血寻梅》2016/05/01

 3 ) 径须沽取对君酌,与尔同销万古愁。

相比《大象席地而坐》那种看完最后一幕失声恸哭,直击心灵 不舍看第二遍。

《醉·生梦死》有着让人想循环三遍的魔力,就像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念白,就像是蚂蚁在李鸿其指尖绕来绕去,就像是白色的蛆在鲜红的血泡里跳动的生命。

《醉·生梦死》用的是闽南语,配的是以将进酒为唱词的本土戏曲,就让我有一种带着清醒感旁观故事的预期。

未曾想到,谁不是故事中的人呢?

庸庸碌碌 如蝼蚁般 如将死的老鼠般 如蛆般 。

有人为获得心里那点微不足道的爱 叨念酗酒失足身死 圈蚂蚁养臭鱼收死鼠。

可这并不妨碍有人敢爱敢恨。

有人为爱束缚他人 可还是有人有反骨 就有人为爱割肾 为爱自杀 为爱杀人恍惚间,我想起了李鸿其在看向心爱姑娘时羞涩却坚定的眼神。

感谢金马奖让我认识诸如《大象》《醉生梦死》《踏血寻梅》这样的好电影。

是这些拥有敏锐洞察力和超凡表现力,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与角色用生命结合起来的一众主创,借助最能产生共情的场景,帮我们表达心底最想说的话。

是它 让胡波导演留名于世,让更多有才华有想法 想表达 肯实践的新人电影创作者有了一个平台。

 4 ) 堕落谁不会啊

同性只是该片很小的素材,既然披了这个外衣,就要反映一下该题材问题和现状,不然就有很大噱头嫌疑。

影片的名字醉生梦死,基本概括这部影片的内容。

无论是卖菜男孩,哑巴妓女,硕哥,都不是因为不可抗力成为社会底层,而是自己选择了这种生活。

影片中无处不穿插的,酒和蚂蚁象征都很好地串联了整部影片,但蛆宝宝的出现,有点用力过猛嫌疑。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影片的节奏实在拖沓,拍成一小时46分,我都是用加倍速度看完的。

 5 )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听说北国下雪了,我却还穿着大裤衩子在难过码字。

想想晚来天欲雪的北国,是否有一个人能让你问出“能饮一杯无?

”吗?

这样寂寥的傍晚,仿佛能感受到电影男主人公那被蛆侵蚀的内心,或许一杯不以解千愁,但是否能带我去另外一个没有忧愁的世界?

想起毕赣的《路边野餐》中,升哥穿过了荡麦的隧道,遇到了“前妻”;在这部影片中,经过黑乎乎的巷子,抬头望着结网的蜘蛛,老鼠也穿过了另一个世界。

他从这里离开,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也有硕哥、表姐、还有哑女。

在这个世界,老鼠跟着硕哥到高雄砍人,做过不少壮举……在这个世界里,仁硕甚至就是他的亲大哥,对于母亲的死,他有深深的内疚之情。

在这个世界里,他为了爱的女孩,砍了嫖客的“不可描述之物;给女孩展示他的纹身,带女孩去秘密基地,和女孩一起喝益力多,给它看蓝色的火焰,给女孩买蓝色的衣服。

在这个世界里,他杀了人,做了一回真正的男人。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河边,在这里,故事开始,在这里故事结束,或许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梦……在这个世界,老鼠发现两个哥哥的关系之后,世界崩塌,自己最敬重的硕哥,和自己的亲哥哥发生不伦恋;老鼠渴望成为硕哥这样的人,自信满满,一只骄傲又英俊的苍蝇,同时他也对母亲的离世带着复杂的感情;老鼠也敬重硕哥,因为比起自己离家的亲哥哥,他更像这个家庭里的哥哥。

硕哥其实是老鼠和上和的结合体,老鼠发现硕哥和上和发生关系,一方面愤怒于那是硕哥,另一方面也深深感觉自己被上和上了……通过黑乎乎的巷子,老鼠仿佛回到那一天,哥哥出国前和妈妈大吵一架之后,妈妈伤心过度,去储藏室拿酒时,不小心摔下死了。

从故事的时间线,我们知道这不是同一天发生,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在老鼠的心里,就是这样发生了……捅杀了啊祥之后的鲜血,让老鼠想起发现母亲尸体的场景,那令人作呕满身尸斑和蛆的母亲,就那么倒在那里。

崩溃了,那些我们思念的人儿,不能再像蚂蚁一样围绕在我们周围了,或许他们再另外一个世界过的安宁,那么我们又何必对过去念念不忘?

老鼠放生了那只小蚂蚁,再度来到河边。

在河边,妈妈拿着未喝完的酒,老鼠放生鱼。

就这样吧,让那些对母亲的思念和内疚,还有那些“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老酒,化作一川细流一尾鱼,流向远方吧。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老鼠和母亲的关系,让我想起张艾嘉的《念念》里育男对母亲的心结;老鼠和家人的关系,也让我想起《念念》里,育美对家人之间关系的牵扯。

或许小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在我们心中种下种子,像蒲公英的花,飘散在思绪中。

从观众的角度看,妈妈对两个儿子都是一样的担心和关爱,哥哥通过争吵的方式去反馈,弟弟更多时候却是在劝妈妈不要喝酒了,然后沉默以对。

对于母亲,老鼠是心有愧疚的,就像他对哥哥有怒火一样,愧疚于对父亲的离开他无能为力,愧疚于对哥哥的离开,他也无能为旅;对于母亲,老鼠也是怜惜的,辛苦工作养大两个孩子,面对不负责任的父亲,或许从很小的时候老鼠的内心就有了起保护妈妈的想法……就如同老鼠几个场景和哑女的对话,“你有事就来找我,好不好?

”“你没钱要跟我说噢”……,这都是为了弥补他在家庭中的无力感,母亲活着的时候,无力让她少喝点酒,少点担忧;死了的时候,却也没能及时发现;所以他选择了哑女这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你觉不觉得我像火柴?

燃烧自己,照亮你的心”,通过哑女,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同时,在老鼠心里,他是痛苦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哥哥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出国、出柜,不能像爸爸一样一走了之,面对妈妈,他觉得自己更像是火柴,为这个家付出了很。

或许对哑女的付出,能让他找到熟悉的感觉。

而哑女在电影中消失了两次,两次都是硕哥电话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猜测(主要是我猜测),老鼠对硕哥是崇拜的,在他面前,父亲和哥哥失职的情感可以在硕哥这里弥补,每当这个时候,对于家庭的内疚会消失,哑女,这个象征着对家庭关系弥补的形态,就消失了。

小时候的执念,或许是很难消褪的吧,而当你有天直面,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真相。

而影片末尾段,老鼠在河边,见到了妈妈,妈妈转过身对他微笑。

影片的结局也很有意思,一切仿佛以一个很好的方式结束,哑女即将成为老鼠的女朋友,总是围绕在身边;硕哥也没有死,卖菜的国叔依旧如常,买猪肉的小哥也会把猪头给他……而随着硕哥走进黑乎乎有只蜘蛛的巷子,他又会去到怎样一个世界?

翻看2015的金马奖获奖影单,竟已经看了大部分了,这也是令人欣喜。

虽然说金马奖的份量大不如前,但也给喜欢电影的人提供了一份别于院线口味的片单。

人生得意须尽欢,看好看的片子,忘记那些让我们掀桌的烂片,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6 ) 生死爱欲

昨天看的影片醉生梦死还徘徊在脑子里,还有豆友的影评,他想留住他哥哥他妈妈硕哥和站街哑女,可他到最后一个人都没能留住。

世界有时候太过于荒凉的,而且很多时候越是对于单纯有真心的人越是如此。

那痛是那样的广漠那样连绵不绝那样包含一切,就像台北的阴天一样。

没有那份经历的人不会明白,多深的痛就能让人学会多深地爱。

所以一个经历过真的痛的人,他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他的爱表面上可能像海面一样平平无奇,可这爱一定像海那样深。

他会把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完完全全的交给那个人,可以为那个人拿出自己能拿得出的一切。

他好像失去了自我,但其实并没有,他的自我就是爱他。

所以我很爱男主这种类型的人,自己也正是这种人。

可是,这世界上这种人极少,对于与我们没有缘分的,就放手吧,好好经营好自我,等待那个真正能走进我们生命的人。

或许永远没有,可我们别无选择。

 7 ) 对于这部影片,你要么恨,要么爱。

(补一下四年前写的短评,没做修改,十分稚嫩)本来是北影节最想看的片子,可惜因为时间缘故和它失之交臂,无奈只能下载了。

全片的基调黑暗无比,张作骥回归了拍片初期的风格,展现的不是高雄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台中的富贵荣华,而是台北最底层居民的生活。

讥讽的是,全片最有光明和希望之感的,恐怕是男主和哑妓玩闹着比赛喝饮料后接吻的场景了。

四位主角,一醉,一生,一梦,一死;有趣的是真正死去的人对应的是对待阴暗生活的“醉”,而活着的弟弟对于支离破碎的生活却只能对应着“死”,无形之中就是对生命之卑微的讽刺。

我向来爱极了影片中的符号语言,譬如蚂蚁、蛆虫、老鼠、菜市场、死吴郭鱼,这些对影片主旨的表达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摄像全程手持,又经常用大特写,色调灰暗得显脏,颇有几分迷离的风格,让全片从头至尾有一丝邪魅色彩。

配乐中多次出现的《将进酒》,和原声带整体的高水准,让影片的氛围始终有一种肮脏中的高雅。

几位小人物挣扎着生存,顾及着自己的亲情、兄弟情、爱情、事业……影片的侧重点因此有些杂乱,掺进来的同志剧情也稍显多余。

这样的人物到最后却只能在社会的压迫下逐渐失去所爱,一步步走向死亡。

这种带有几分“骆驼祥子”意味的故事在导演的镜头下变为了台湾的又一曲时代挽歌。

镜头的迷离让人又爱又恨,末了的在妈妈桑尸体上蠕动着的蛆毫不掩饰地直刺观众的神经,赤裸裸地告诉观众:小人物的人生,只似蝼蚁,似蛆虫。

 8 ) 零散的底层生活万花筒

张作骥的台片,关注的人自然会关注,不会关注的,即便金马之后,依旧也不比老炮之类引人注目。

台北电影节之后,醉生梦死拍马跑出。

半年之后看到成片,值得称赞的是情绪的表达,以及演员部分moment的表演,其余则过分零散。

导演更倾向于情绪的表达和浇灌,想必也是向王家卫偷师不少。

符号化的表达贯穿全片,包括直接偷师的二人共舞。

不得不说经典依旧,这般偷师的确在情绪表达上一击即中。

而反观不断出现的蚂蚁镜头,则显得过分刻意。

最佳的是配乐,金马得奖实至名归。

老鼠与女孩喝饮料直至接吻的一场戏,镜头及配乐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也几乎是这部片里唯一的明亮与温暖。

取景也够用心,这并不像很多观众刻板印象中文艺片中的台湾,但确确实实存在着。

人流纷涌的菜市场,嘈杂的酒吧,抑或是房间外现代化跑满车辆的高架桥,世界很忙碌,当中的人又多渺小,被时代遗留在自己的情感纠缠中。

据导演解读,影片要表达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和沉重的母爱”。

吕雪凤的表演单看自然是抢镜的,但零散的三场戏与全片的串联则不够深刻。

最后的收尾也实在有些八点档,这是郭敬明在《悲伤逆流成河》类作品中才会用的桥段。

但反过来想想,本身电影也并不在于叙事,在情感表达上已然尚可。

虽然电影中男主角代表着“死”,但观影时自己总觉得他才是“梦”。

他过的生活最似梦似幻,最脱线最不真实,李鸿其作为新人也演出了飘飘然的梦幻感。

虽说不在于叙事,但过分跳跃和零散的故事也干扰了情绪的表达,同志情,母子情,抑或萌动的底层普通爱恋,太多太杂,终归是没敲到点上。

如果只当作底层生活面面观,倒是一个不错的世间百态万花筒。

 9 ) 光怪陆离和黑暗无底

太太太猛了啊啊啊啊!

王家卫加侯孝贤即视感!!!

时空错位,颜色,情绪,歌仔戏。

(以上是于老卢课上看完片子后第一心理感受,吹爆张作骥!

)上个月有幸看了张导最新的作品,《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今天才算明白,原来老夫少妻逆子的奇异家庭组合是他的生命母题。

有关影片中时空断裂与胶合带来的迷茫和刺激大概是我特别钟爱这类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读者,谁不偏爱参与式的阅读?

)散文化的去故事去情节作品,极具中国特色。

西方讲生命,东方讲生活。

还有影片的氛围:市井与泥土,酒色与蝼蚁,光怪陆离与黑暗无底,若无其事的平静与压抑到极致的爆发。

老鼠和大熊杀人的冲击感正是张导新作里小男孩父亲在温馨戏台下被黑道仇人一枪崩了的前缘。

但暴力的突发并不是无迹可寻,前半部分的过静反而引起了我们揣测后半部分要发生点什么的决心。

说到新作,又突然想到《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中“父子的代沟”和“母亲的承担”是铺在了老青少三代人身上,两个父亲,两个母亲,两个逆子,一个家庭,一种沟壑而已。

但是比起《醉·生梦死》,这部还是少了点猛劲。

另,有人说家庭、小男孩和照相机在致敬《一一》,我觉得真的是有杨德昌的影子。

还有,火鸡哥这个角色太妙了!

哦哦,对了,除了对奇异家庭组合及代沟的社会历史探讨,这部仍然有承袭下来的同性元素。

相似的还有歌仔戏呀,而《醉·生梦死》里是布袋戏,很本土,很市井,很生活。

除了侯孝贤(被证实的传承与影响)和王家卫,我也想到了毕赣。

关于注意到的蓝色,后来才发现影片又名正扣了蓝色之题。

李鸿其好棒,欧耶!

 10 ) 醉生梦死:一部隐晦的文艺片

《醉,生梦死》是导演张作骥的新片,整个电影基本上都是暗色调,拍的隐晦而且难懂。

“导演想表达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和沉重的母爱。

”看完全片,我发现我没看懂,又跳着看了一遍,将之前忽视的情节拼接起来,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沉重的母爱是有体现,但毕竟占的比例也不够,倒是最后老鼠的哥哥和他母亲对话的那段,印象深刻。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表现的东西过于庞杂了,导演想要表现太多东西了,但是大杂烩并不一定好吃,母爱、同性恋、爱情、兄弟情等,都想说一点,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老鼠是影片的主要人物,他过去的故事是通过几个人串起来讲的。

他离开母亲去了高雄玩过几天,他把黑老大的脸划了一刀,留了疤。

他回到家,他的母亲担心,说自己好几天不见他,他只说自己去玩了,玩什么也不跟母亲说。

母亲抱怨他跟着硕哥玩,整天还带垃圾和臭鱼回家,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老鼠默默流泪了。

我猜,影片一开始,可能他妈妈就已经死了,这时候,妈妈是他幻想出来的。

把黑老大刺伤这件事,一直贯穿到影片结束,黑老大把他和哑女绑到包间,他把黑老大杀死,回到房间,他回想起了发现妈妈死在藏酒间,身上爬满了蛆。

后来,他和妈妈站在河边,妈妈将酒倒光,他将鱼放生,俩人抱在一起。

《醉,生梦死》标题隐没,影片开始,大部分是他妈妈死后发生的故事,只是他一直不敢接受这个现实。

老鼠跟哑女在一起的时光才显得稍微有点浪漫。

他给哑女擦拭伤口,让她不要再跟打她的男人上床,还把自己的钱给她。

把一把香蕉剥成花的样子,两个人咬着吃;把酒洒成“LOVE”的形状,点亮看火光;一大排饮料插上吸管,俩人比赛喝……为了保护哑女,他把经常打她的嫖客阉割,俩人慢慢下电梯,带他去自己的屋子,俩人在房间和着音乐起舞……黑老大为了报复,把他和哑女捆绑了去,他看见倒在地上的哑女,将弯弯的刀插进了黑老大的喉咙。

老鼠是很想保护他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他不希望他们离他而去。

他跟表姐喝酒,他突然想到那只在我面前挣扎挣扎死去的老鼠、那条鱼、和倒在地上的妈妈。

不想失去,却总在失去,人生无奈,唯有醉生。

影片中还有一只陪伴着他的蚂蚁,他不想让它到外面的世界,他认为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它肯定活不久。

这跟他妈妈对他哥哥说的话竟然那么相似,她害怕同性恋哥哥在外面会被人欺负、被人笑话,而她无能为力只想让他呆在自己身边。

而最终,老鼠将蚂蚁放生,同性恋哥哥去了美国。

没有什么是强留能够留住的,他跟硕哥混在一起,哥哥也不在家,妈妈独自一人,发生了意外。

归罪于谁,他们都心里有愧,只好装作不在乎的样子。

老鼠的哥哥是个同性恋,他成绩优异,但活在母亲的碎碎念中。

他可以白天做着体面的工作,晚上去同性恋酒吧。

他一直对自己是同性恋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希望母亲能够接受他。

而母亲一直酗酒,对这一切无可奈何。

去美国前,他跟母亲敞开说,他认为母亲一直很烦恼的样子,每天碎碎念,这让他受不了,他才想去美国。

“我不想看着你荼毒自己,荼毒我……荼毒弟弟。

”他希望母亲能够接受自己,不管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都是她的儿子。

后来,母亲死后,他说弟弟一直将母亲的死怪罪于他,他也很后悔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他去了美国,自杀过一次,没有死成。

哥哥这个人物塑造其实挺单薄的,他只是一个想要受到母亲正眼的同性恋儿子,他想让母亲坦然接受事实而已。

而母亲却并不是不接受,只是她害怕自己的儿子在外面被人欺负。

这可能也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一点,接纳同性恋,阻力并不在于父母亲友,而在于家庭外的世界——社会。

老鼠的朋友硕哥,他经常跟他混迹一起,他对硕哥有一种崇拜。

”我觉得硕哥是一个英俊的猪头,优雅的躲在敢爱敢恨的表姐怀里,呻吟着,呻吟着。

“其实我不太能感受到他对硕哥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硕哥是一个混混,他跟老鼠的表姐是情人,在此之前,还跟一个富婆女在一起,有过孩子,把钱和一颗肾给过另外一个情人。

他似乎很潇洒,他每次挣钱都说是要寄给他美国的妈妈,但这是一个谎言,富婆女后来找表姐谈过,说他妈妈得癌症死了。

硕哥每天跟不同的女人混在一起,为了钱,他什么都做。

硕哥说老鼠他们一直都在怪他关于他妈妈的事吧,老鼠说没有怪他,是她自己不小心的。

他被每一个人爱用力的爱着。

富家女想要留住他,却找来黑老大,把他狠狠打了一顿;表姐想要留住他,但她知道她一直生活在他的谎言里,她拿铁器插了硕哥几下,让他感受一下真正的痛苦是什么样的。

老鼠的哥哥将被打的硕哥带回家里,俩人发生了关系。

他们俩人似乎是互相舔拭伤口才在一起的,最后硕哥被表姐刺伤也是被他带到医院去的。

硕哥更像是在寻找,他一直寻找那个真正爱他的人。

而每个名义上打着爱他的人,都在干伤害他的事情,拼命想要留住他,这种爱很疯狂,也很病态。

表姐和他爱过的其他女人一样,只不过她不能容忍爱情里面的谎言,然而她其实一直都是知道的,她对硕哥的评价就是:”他像一直苍蝇,到处寻找寄生对象。

“蚂蚁、臭鱼、老鼠、蛆不断在影片中出现,这组意向可能代表某种含义,有的影片种解释清楚了,有的没有。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生命很脆弱,需要陪伴,如果生活很痛苦很无奈,只能用酒精麻痹,疯疯癫癫的,好像说:这一切我都不在乎。

然而,酒醒了,才明白,不在乎只是伪装在乎的形式。

影片还有一个亮点,李白的《将进酒》诗句出现在影片前,而戏曲频繁出现,跟主题切合。

”又是一个平静的下雨天,我又想起了我思念的人,真希望她们都能像蚂蚁一样,一直围在我的身边,不会离开我“——老鼠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更多影评

《醉·生梦死》短评

这部片子没有按时间线直叙,所以看着容易让人误会。按我的理解从开头理一下,应该是妈妈在男主跟硕哥去高雄期间意外摔死,等男主回家发现时已经腐烂了,开头跟妈妈的对话应该是男主难以接受事实而产生的幻像。之后男主就靠帮别人卖菜维生,看得出菜场熟人也很照顾他,还结识了哑巴女友。再然后男主哥哥回台湾,跟硕哥擦出火花,表姐从硕哥前女友处得知硕哥真相,男主回家看到哥哥和硕哥那啥了,内心难以接受就恍惚着出门,同时回忆起哥哥出国前跟妈妈争吵的场景。出门后看到女友被仇家(之前去高雄在对方脸上留下刀疤)绑架,男主被带回仇家地盘并把仇家捅了之后跑回家里,震惊的同时回忆起发现妈妈尸体的场景。与此同时,表姐也把硕哥捅伤了。

9分钟前
  • Evil freedom
  • 还行

满满的阴暗和负能量........

13分钟前
  • 孝宸
  • 较差

抓不住任人物与剧情,灯光的黑暗只让我更加懵逼。

17分钟前
  • IGshou
  • 较差

不能得到。前面虐得好美,后面有点失控。

20分钟前
  • bonnnysun
  • 推荐

1.原声带很赞 2.演员其实都演的过于外放,女配的吕雪凤其实还好,并没有很惊艳 3.硕哥肉肉的瘦一点就很美

21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还行

補記

25分钟前
  • Valentin
  • 较差

……电影选角真的蛮重要的//剧情也相当莫名其妙 幸好这不是2023的最后一部电影

27分钟前
  • emilia_9
  • 很差

超级隐晦与晦涩的黑暗素材。狭长逼仄而昏暗的房间与外面的立交桥形成辉映。出现在老鼠身边的四个人母亲、哥哥、哑女、硕哥,以及蚂蚁、老鼠、驱虫、吴郭鱼这四种动物,导演用现实与幻觉穿插的手法将他们融合在一起,时间轴已经很难分辨,但每个人、每种生物的体征又是那么鲜明,将醉生梦死发挥到极致。

32分钟前
  • 唐玉小业
  • 推荐

颓废的写实,糜烂的迷恋

36分钟前
  • 子不语
  • 推荐

郑人硕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之前印象里一直是瘦高清秀类型的男性,没想到居然挺粗壮。

38分钟前
  • 推荐

黯淡无光

39分钟前
  • melvins
  • 推荐

2015看的最后一部电影,边缘人黑暗破碎又辛苦的生命影像,蓝色的火花点燃love。。。。看到哥哥背着受伤的硕哥走过,脑补三兄弟和那个哑巴女孩最后生活在一起,像《乌鸦的拇指》中的那个流浪家庭般

42分钟前
  • 冉笛
  • 力荐

社会边缘人的痛苦

45分钟前
  • 无人应答
  • 还行

玩文艺的导演都喜欢上晃来晃去的镜头了,都拿同性恋和边缘人物来说事儿了,永远灰不拉机的天空,永远哭丧着脸的角色,差不多得了。

49分钟前
  • 谑绪
  • 较差

江水汤汤长街苍苍,浮世的寒凉勾兑进绍兴酒,在咿咿呀呀的唱词里倾倒了大梦一场。母亲推开纱门扶着墙,在风里亦步亦趋薄如纸片;硕哥被压抑得颓然如丧犬,在一次次注目里体会无法被消解的感情;老鼠烧着了酒精拼出了最炽烈的一颗心,为了一个吻拼尽了薄命。放了鱼倒了酒,母子终于握手言和,醉生梦死。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有点写实,下层人物的挣扎心酸。那个跳舞的好骚啊,丑帅丑帅的,为了拍这片子好大尺度喔。可爱香草。里面好多都是我的天菜耶

57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力荐

王家卫和蔡明亮合体,奉献了一道群戏精彩,味道绵长的年度佳作。btw,硕哥太帅最佳男主实至名归。

60分钟前
  • 戒男
  • 力荐

好久没看过这么潮(zhuo)湿(ji)的电影 这都什么鬼啦

1小时前
  • 较差

社会底层拿刀捅人都不用进局子的吗?

1小时前
  • 詹尼金
  • 还行

破破烂烂的小巷子和菜市场,回忆住澳门北区唐楼的日子,发霉的味道,蝼蚁一样的人生。但是这个片子无时无刻不透露着王家卫的影子,对比起来手法还是太装逼。后半部妈妈的线很精彩,表姐那条线又扯出一个前任墓地谈心什么的,太矫情,台语片真的很容易矫情

1小时前
  • 敖敖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