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终于把美籍阿三M. Night Shyamalan的The Village看完了,之前看了半小时不到就搁在一旁,实在是受不了他一贯的写实风格,有的时候细节是太写实了。
当把自己的大脑当作多线程的上网冲浪时分,是没有多余线程来处理节奏偏慢的电影。
这印度导演的电影我看过两部,一部就是横空出世的《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可惜我没看出什么味道来,因为我被人无耻的剧透了!!!
呜呜呜~~。
第二部是《天兆》Signs,前面拍的都很不错,悬疑,惊悚气氛调节得很到位,可最后的反派外星人一出场,顿时整部片子就沦为三流闹剧。
这次也是如此,在隔了数月重新拾起来看这部片子,前一小时感受同前,让我不由自主的会想起《天兆》来。
在这个宁静安详看似世外桃源的神秘小村中,总是有种大难随时来临的感觉,村外有着一种不能提到名字的怪物,导演拍得越是平淡,越让人觉得时时刻刻提着心吊着胆有种恐怖突然来袭的危机感。
怪物在前半露了一面,让人觉得小许失望,并不是很残忍的那种。
但这整个故事呢,其实不是说一个人和怪物相搏斗类似于《天兆》的情节。
导演的号召力应该不错,第六感是布鲁斯威利斯,天兆是梅尔吉布森,这部片女主角我不熟,男角可是一个赛一个的有名,1号是Joaquin Phoenix,演过角斗士里的坏王子,2号Adrien Brody,钢琴师和金刚,连Michael Pitt,都在这电影里露了一小脸。
总结陈词,这部片比《天兆》要好,比市面上一般的恐怖片,惊悚片,悬疑片都要好,因为看了它,你还会想一下,回味一下,但是要收拾出不被打搅的两个小时来慢慢看完,会让你觉的不虚此看。
评价: 一颗星*
从前中央六放过的让我有印象深刻的惊悚片不多,数得上的便是《天兆》,也算与本片的导演M·奈特·沙马兰有缘,他的《灵异第六感》直接开启了新的灵异影片反转时代的到来。
在这三部电影中这名印度裔美国导演将诡异奇谲的剧情巧妙的融合在似真却幻的气氛中,在欲语还休的哀伤中任由恐惧腐烂,抗争恶魔与怀疑上帝的过程相似而行,揭示真相的结局往往比如坠梦中的迷惑更为残忍。
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被神秘的怪兽所忌惮,这种欧美偏僻村庄已经是恐怖事件最高发地段,虽然有着永动机式的自给自足,但消息传递的闭塞让这类村子如同身患艾滋的病人,即便是最小的犯罪或危机都威胁着这类村庄的存亡。
而神秘的仪式是村中的长老保护子孙的方式,然而只要有年轻的生命诞生,长老们看似牢不可破的箴言就要面临新的疑惑和挑战。
怪兽从来不是恐惧的重点,是否维持、要不要维持、如何维持村中生活才是斗争的根本。
影片背景设立在罪案多发的十九世纪末,几对都曾感受过因犯罪而丧失亲人之痛的年轻夫妻为了保护下一代,决定听从当时的历史学教授,到当地一处传闻有怪兽出没的树林外围隐居,并用与怪兽签订契约的形式增强宗教说服力。
村中的年轻人一代代成长起来,人们重复着男砍女织的古老传统平静的生活,外面的世界被描述的就如有怪兽的树林一般不可靠近,直到一桩命案的发生,药品的缺失让他们犹豫如何做出抉择。
一旦与外界有接触,村庄平衡的生活模式必然会被打破。
数十年给孩子营造的的纯洁保护圈登时破碎。
这是一场真实与谎言的较量,出自长辈对晚辈真切的爱,和一个死在上个世纪的谎言较量。
都曾经历过亲人横死的长老们将红色视为不详,会引发森林里的怪兽侵犯。
森林里的怪兽对于村庄而言既是恐惧的来源也是保护村庄的天然屏障,人们因为恐惧而团结一心,也因为恐惧自发性的留守在这个村庄。
过少且被有意筛选的教育成功洗脑了村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年轻人,在神秘光环的半威半呵下极少思考和怀疑,这种集体主义生活方式其实是一个理想化了的极权社会:多数人接受教育和认知社会的权力被少数人掌控,由此间接操控这些人的选择权和思维方式。
危机的出现随着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开始,不曾存在的怪兽就和不存在的金钱一样代表着万恶之源,村庄里的男人女人通过最简朴的劳动获得生活所需,人们通过物物交换取代钱的作用。
然而原始的生产力、先进的劳动力、落后的思想能否达成完美的统一却值得深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对抗社会的进步也绝非长久之路。
片中的几个角色设定非常巧妙的迎合了全片的高潮:出村救人的是瞎子,所以看不见真相;破坏和平的是傻子,所以人性之恶被悄然化解;重伤难愈的是村里唯一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所以他错失了看见真相的机会。
以气氛推动剧情的佳作,秋风四起,心从底凉。
阴郁森林里掩藏着不为人知的痛楚,意外存在的村庄,却并不让人意外。
恐惧希望,却本质是缘着对希望的渴望而创建村庄,种种矛盾一如村庄上的阴霾,世人因逃避而迷失。
(短评超字数又不想删,开个长评吧。
)其实已经经历过或看见过很多个类似神秘村当中的拟造恶魔得控人心的事情,比如之前我天朝对于资本主义的描述,比如今天美国对于恐怖组织的描述,甚至今天我们对于日本的血海敌意。
这背后都是为满足很多脱离事情本身的另外的意义和目的,被不同程度的暗中操控着。
导演想说这件事很不错,我想听,但感觉最后他什么都没说。
我希望再深刻,再深刻,毕竟这是个能让人脑子嗡嗡响着走出电影院的主题。
灵异村庄以一种惊悚世人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用谎言维系的极端乌托邦的社会形态,。
光看电影简介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影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仅仅把“怪物”作为一种噱头,基本上只是把它当作一部惊悚片来处理,这点我非常的不认同。
用我的角度将这部片再重说一次吧。
首先,先介绍主要的主角:路瑟斯,played by Joaquin Phoenix 智障男孩,played by Andrian Brody 艾薇,played by Bryce Dallas Howard 故事的一开始,是一场葬礼。
那是一个非常乡村的地方,人们看起来是如此的朴实。
穿着浅色印花连身裙的女孩们,笑容满溢。
木头的屋子在一圈圈的森林重重围绕下,就像被保护着的神圣地区。
成年男子们,穿着正式,就像十八、十九世纪的绅士们,未成年的男孩们,穿着绒布短背心。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很平常。
我毫不怀疑的认为这是一出时间设定在二十世纪初,或十九世纪末的电影。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村庄中,总是弥漫着诡异的气氛。
见着了初开的小红花,人们的表情是惊恐,然后毫不犹疑地踩踏,并以泥土掩埋。
恐怖的怪物开始出没,被剥光了毛的小动物尸体躺在学校的校门前。
Adrien从他的口袋中掏出了森林中才有的红色小果实。
身旁的人一阵惶惑。
路瑟斯认为,Andrian之所以可以进入森林不受攻击,在于其不受杂念所影响的单一心智。
路瑟斯相信他也可以凭着这样的信念,走出栖息着恶灵或怪物的森林,去外面的世界购买药品, 这样艾薇 的眼疾也许可能治愈,也许会有更少的人不会因为药物的缺乏而死亡。
这时,怪物在小镇的出没突然频繁了起来。
Andrian扮演的弱智男孩很喜欢艾薇,他们也总是腻在一起。
不过真心是谁都无法欺骗的。
路瑟斯坐在艾薇的家门前,想以自己的力量,至少守护艾薇。
清晨,他们在彼此的唇上留下印记。
Andrian走进了路瑟斯的家中,狠狠的刺了他两刀。
路瑟斯的情况非常糟糕,Andrian被关进了禁闭室内。
艾薇决定要走出这个森林,去买药,救治她心爱的人。
她父亲William Hurt 带她进入一间小木屋。
当眼盲的路瑟斯碰到屋内置放的物品时,她不禁放声尖叫。
父亲安抚了她的心情,仔细的告诉她走出森林的道路。
两个男孩如敢死队般,穿着象征安全颜色的土黄色袍子,带着干粮,跟着她一起迈向森林。
这个走出森林的旅程走不到一天,两个男孩就分分告病,而留下盲眼的艾薇继续这未竟的旅程。
她总算是安全的带着药物回来了,满身泥泞。
而Andrian失踪了,木屋中的物品也失踪了。
怪物死在森林中。
艾薇证实了怪物的存在,以一种既是事实又是谎言的方式。
好了,废言讲了那么一长串。
我其实到要写推荐才知道原来这个导演就是之前拍灵异象限的那个家伙。
拍摄风格的确有点像。
我个人觉得奈夏马兰在拍摄色调的处理上还不错,在看电影时,他的整个屏幕感觉都呈现带了点土黄色的感觉。
土黄色,除了代表村中的安全色系,也产生了一种停滞不前的氛围。
那个村庄是为了逃避外在的一切危险与邪恶所建立的村庄。
感觉非常荒谬。
因为大家以为最单纯的Andrian Brody,却是最真实反映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所有的诱惑与罪恶来自人的内心,而非来自外在。
封锁了外在的一切,用编织的谎言来打造一个自以为是乌托邦的国度。
欲望的流动,有些以压抑处理;有些却直接以最粗鲁而原始的方式呈现。
不过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导演就是拍《天兆》的那个导演。
而且这个家伙居然有在电影里出现过!!
我完全不知道~....而且黛姐的导演兼演员男友艾西顿库奇,居然也有演,我真是完全没有注意到啊~返正题,其实这《天兆》跟《灵异村庄》在一开始的确都走诡异风格,不过《天兆》的结局,是令人无言的外星人结局;而《灵异村庄》,则在最后转了一个大弯, 不仅让气氛的铺陈更加完整,而层次也更高了一层。
James newton-howard的弦乐就那么悄悄的钻到人心底,直至字幕升起。
盲女苍白的皮肤,紧闭的双唇,没有目光却无比坚定的眼神。
爱让人勇敢,爱让人强大,爱让人无所畏惧。
悲伤,是贯穿影片的猎猎寒风,一刻未曾止息。
在葬礼,在婚礼,在山间,在草地。
这本就是一个因为悲伤才建起的村子。
一群痛失亲友的人躲在这里,他们以为悲伤是外界造成的,所以编造灵异故事,阻止后代与外界接触。
可悲伤就像狗一样,能闻到每个人的味道,不会让任何人逃离追捕。
哪怕没有外力的摧残,也有疾病,有未遂的爱情,有生命的终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长者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竭尽所能的,给子孙们自以为最好的保护。
Noah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杀掉情敌,再假扮怪物拦截独自出走的心上人。
Lucius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一夜夜坐在Ivy家的门廊前,默默守护。
连Ivy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延续父亲的谎言,忍着恐惧一路摸索。
一切都是为了逃避悲伤, 一切都是以善意为起点, 然而却总是或多或少的,掺杂着残忍和牺牲。
叙事也是悲伤的,不震撼,不剧烈,不夺人眼球。
浪漫,没有公主抱举高高,没有夕阳下激情拥吻。
只有Ivy伸出去的颤抖的手,被Lucius握住以后舞蹈般的慢动作。
还有瞬间安静下来的世界,和骤然推起的弦乐。
仇恨,没有血肉横飞的痛快,甚至没有刀子刺入的画面。
只有Lucius微微的挑眉,Noah悲愤的红眼眶。
还有一把缓缓拔出的小刀,刀身被鲜血全部染红,刀尖粘连着长长的血丝。
没有界限分明的好坏,没有明显对立的爱恨。
缺乏爽感的惊悚片,像喝到了没有气泡的雪碧。
作为类型片,确实,有点没劲。
可就是这种钝感的、缓慢的情绪,才是更加真实的状态,才会让人与电影共情。
才能说好一个,悲伤的故事。
Pearl重播了2004年的电影《Village》,香港的译名叫“森魔”,内地的翻译一般为“村庄”或者“灵异村”。
05年第一次看到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写下了第一篇评论用“另一种方法存在——观《灵异村》”,在以后的博客中也多次提到这部影片。
影片的拍摄细腻而且极富张力,无论是讲故事的套路,还是影片本身的象征意义都值得观众认真咀嚼。
但在我这次重看(应该是第四次看)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以禁忌来行使律法,以恐惧来代替信仰,这是否可行?
抛却传统的道德理论和人性论,无论是禁忌还是信仰在社会功能上都是一致的——以“有所畏惧”来规范人的价值选择。
只是在我们常规的想像中,信仰更带有形而上的褒义,而恐惧则是一种负面的教育方式。
但这其实并不真实,我们的世界不仅有信仰作为支撑,同样也在用恐惧来作为手段。
基督徒有十诫,儒家子弟也有良心和神明,在所有基于公义的的信仰之下都必然有恐惧的客体。
因此在《灵异村》中对于“不可提及的东西”的恐惧和对于红色的禁忌,在我看来和“只是你们要行道,不是单单听道(雅各书1:22)”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本身是完全一致的。
信仰与恐惧的对立统一,与儒、法精神有着某种程度的可类别性。
背景:另一个版本的乌托邦也许我们应该仔细考量《灵异村》的背景:一群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沦丧、律法失控,各自背负着现实所带来伤害的人离开现实生活安居在一片与世隔绝的森林,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摆脱现实世界的困扰,而且能实现自己关于幸福和公义的信仰。
但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困境,如何让这个存在不受现实世界的伤害?
于是最巧妙的构思结成了:以传说中的森林怪物来制造恐惧,让成长的年轻人从小就有了恐惧的“ 界限”,为了让孩子们不能离开这里,虚构的森林怪物阻断了村子和城镇的道路,为了让村子不会有暴力和伤害,“红色会引来怪物”让红色成为禁忌色。
以此来使村子成为一片外界不能打扰的净土。
这颇有些理想主义的特征,即使是从村子的组织架构也能看出这里有着原始的雅典共和的思想,以元老会议来决定村子的事务,人们相敬相爱,彼此和睦而邻,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意味”,这里的平和似乎能一直持续下去。
回归本质:打破禁忌的力量然而真的如此吗?
对于森林的恐惧和好奇纠结于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尽管他们在这种不断的强化洗脑中逐渐形成了对于外界的抗拒,但只要存在童年和青年时期,对于恐惧的抵御和抗拒就会一直存在,总会在某个时间有人会打败恐惧而发现森林里的秘密。
就村子的内部而言,这是否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部落结构?
平等与公义在这里一再宣讲,在爱与宽容的环境里是否就能扼杀罪恶的种子?
就如按地上开出的红色小花是否能够被永远的清除干净?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追逐的爱与美本身就会带来恨与丑。
爱能让这个村子温暖而平静,但爱也会滋生嫉妒和仇恨,有爱的地方必然也会出现恨,这不能改变,也无法抗拒。
因此雷斯被刺并非一场意外,而是必然(当然这里的必然是指的是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影片的结尾让这个即将破碎的由谎言构成的乌托邦有机会继续存在下去,事实上对于村子而言这种意外仍然会发生,但他们为了守护自己的承诺和梦想,只能坚持下去。
P.S:在艾薇穿越森林去取药的时候遇上的保护区管理员也颇有深意。
原文请见天涯博弈:http://www.tianya8.net/2009/04/blog-post_25.html
长老们为了躲避创伤而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为了世外桃源的存续他们创造了一套惊悚的叙事 年轻一代的爱情想要冲破这层叙事 冲破这层创伤 但他们真正的创伤不是来自于父辈在现实世界所遭遇的 而是父辈的叙事成为了年轻人们的创伤 父辈的创伤是无法避免的生活自己产生出来的恶 青年们不仅同样无法离开生活生产的恶 他们还背负上了父辈给他们叙述的新的创伤父辈们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或者说他们只是生活之恶的另一种表现样貌但是那个潘多拉魔盒告诉我们 父辈们真正的创伤并非他们的悲剧 而是对这些悲剧的记忆而随着年轻人的死亡 父辈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地方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恶正来自于他们的好心 他们的叙事 他们对悲剧选择遗忘的方式 父辈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凶手但是那一角的外部并没有呈现恐怖 外部是正常的来自于友好的 还是肯定了爱能穿越创伤
沙马兰的神秘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97美国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村民永不出村。
原因是,第一,他们认为城镇是邪恶的人住的邪恶地方,村民去了会不再纯洁。
第二,森林里有怪物,去城镇需要跨越森林,但一旦进入怪物领地就等于打破契约,怪物就会杀人。
然而真相却是,给年轻人宣扬这些不能出村想法的长老们,是有过社会伤痛,被社会侮辱和损害的21世纪人。
他们为逃离现实,创造这样一个乌托邦,建立了契约永不回城。
他们在没有人迹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村落,并假扮怪物来打消后代的回城欲望。
我看完后觉得本片想讨论的两个最大的矛盾是:第一,长老们应不应该创造这个村子(远离现代与现实的乌托邦、桃花源),第二,在村子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大家应不应该走出去。
创造乌托邦我认为导演沙马兰对神秘村的态度是批判性的。
我们能观察到这个乌托邦村的具体情形:村庄安逸宁静淳朴,生活平静;有权威的是长者(长老),他们以民主方式主持村内的各项活动;村里没有货币,大家都是一同劳作,吃相同的食物,用相同的东西。
这是一个近乌托邦的社会。
然而在这个乌托邦社会下,大家还各自隐藏自己的秘密:长老们隐藏自己的真实经历,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营造村庄即是现实世界的幻象;年轻人们,如卢瑟斯和薇拉,深爱对方却隐藏着自己的情感。
但由于长老们创造的是19世纪末的乌托邦村庄,医疗条件很差,一旦生病就无法医治,片头病逝的长老的儿子、眼盲的薇拉和弱智的诺亚,都是没有及时就医的牺牲品。
长老们也很清楚,想要桃花源和乌托邦,就必须得有牺牲。
真正的乌托邦不可能存在,因为有牺牲的乌托邦不能成为乌托邦,那并不能让所有人真正的幸福。
所以,长老们只是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幻影。
影片的结尾,长老说,我们可以继续下去,如果这还是我们衷心希望的话。
影片的结局已经预示了这个幻影必将灭亡。
走出乌托邦片中一共有两个人想走出村庄:一是男主卢瑟斯,一是女主薇拉。
但最想走出去的卢瑟斯最终因病重在床没有走出去,身为盲人、被逼无奈的薇拉却是第一个走出村庄、来到21世纪现实世界的人。
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和她的世界有什么区别,她只能听出城镇里的人的声音怀着善意,并不像她村里长老所言是邪恶的。
当她爬出那一堵墙横亘在现实与幻影间的墙时,她仍然是盲目的。
这是否暗示了,即使我们终于离开了我们的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也仍然是盲目的呢?
人物男主卢瑟斯盲女薇拉一直说,卢瑟斯有一种颜色,是她在黑暗中能辨认出的颜色。
我想他一定是某种光明的颜色。
卢瑟斯一直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不一样,他对外界充满好奇,对所谓的怪物充满质疑,并想出去探索。
他的感情很少外露,深爱着薇拉却秘密隐藏。
他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光明,挣扎着与命运斗争,是与逃避现实的长老们截然相反的。
女主薇拉当薇拉得知男主请求前往往城镇收集药品时,她对他说:我认为你的行为很高贵,但并不正确。
卢瑟斯问她:你不生气自己因没去城镇就医而失去了视力么?
薇拉说,我能看清世界,只是不像你那样用眼睛看。
薇拉是一个真正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人。
这也体现了薇拉的信仰观。
她对命运坦然接受,而不是像卢瑟斯一样愿意探索和抗争。
傻子诺亚傻子诺亚是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起着推动整个情节发展的作用。
因为他偷入森林采摘禁忌之果毫发未损,才坚定了卢瑟斯穿越森林的想法;因为他捅伤了卢瑟斯导致其伤口感染无法抑制,才有了女主薇拉前往城市求医的情节。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所有村民里只有诺亚对怪物毫无畏惧之心。
据此我推测,他曾经看到过他的父亲,也就是长老之一,穿戴过那套古怪的怪物服装。
但由于他的智力缺陷,他没有将此说出,且视其正常。
怪物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他的亲人。
每当他听到他父亲模仿怪物的叫声时,他都会开心地开怀大笑;当怪物来临,村民仓皇逃窜时,只有他会开心地手舞足蹈。
所以,当他打破地板发现那套怪物服装时,他不假思索地穿上,也不足为奇了。
在他的世界观里,怪物不是邪恶的,不是伤人的,反而扮作怪物像是一种游戏,如同他孩童时代他的父亲做鬼脸逗他玩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他才会扮作怪物追逐女主。
我们也可以看到导演沙马兰对这个角色的态度。
他死的时候,斜躺在泥沟里,身上还穿着那套怪物服装。
服装鲜红的披风向我们暗示了血的献祭;服装背上长长的尖刺和羽毛支零破碎;他脸上的血、泪和泥混在一起,在猩红的呼应下触目惊心。
这幅构图宛如油画上一个堕落在阴沟里的天使,他又纯洁又罪恶,他牺牲了,以血赎罪,来净化长老们所隐藏的秘密造成的各种死亡和苦难。
沙马兰同情这个角色,因为他是大家逃离现实,因果报应的牺牲品。
神秘村中的几个颜色运用和其宗教含义1.与血有关的意象:本片中,村里一直禁忌鲜红色的野莓,见之必灭之或埋之,因为这种颜色会吸引森林中的怪物。
野莓即是血的颜色,被视为禁忌。
这也象征了村里人不可犯罪的教条。
村中的傻子诺拉在用刀伤害卢瑟斯之后,对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双手歇斯底里地大笑,说,这是禁忌的颜色啊。
这是在用卢瑟斯的血赎罪,一个无辜的人的血可以洗刷罪恶。
希伯来书9:22说,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也就是说,罪需要血来代替遮盖,世人都是犯了罪的,而耶稣基督的血可以遮盖人的罪恶,这血就要受到人的敬畏和尊重。
这同时暗示了,即使长老们创造了这个纯洁、宁静的乌托邦,罪恶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第一宗,明面上的伤人见血之过,居然发生在一个最天真无邪的弱智儿诺亚身上,让人更感讽刺。
盲女薇拉在森林中逃命时,站在一片圆形的如火一般燃烧的红莓丛中,诡异的音乐响起,给人一种不祥的暗示。
紧接着怪物就出现在了她的身后。
2.保护色黄色:村里传说为了避免怪物侵袭,在树干和家家户户的门槛上都刷上黄漆。
这个举动本身就有一种宗教仪式感。
这有没有让我们想起出埃及记中,耶和华要击杀长子,所有以色列人在门框上涂上羊血就能幸免于难的故事?
不同的是,圣经中是羊血,神秘村中是黄漆。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黄色是种种凶兆和不祥的象征。
所以把黄色涂在门上,不免让人想到这可能是对城市现实世界的诅咒与憎恶。
怪物的传说是长老们创造的,然而什么是他们心中的怪物呢?
当然是来自城市的黑暗与罪恶。
沙马兰的神秘主义虽然影片中长老们说怪物都是自己假扮的,但我重看时,确信了我的想法:那就是森林里的怪物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虽然长老们制定各种祭祀仪式,放出各种传说,来威胁年轻人不要走出去村庄,但他们不可能每天剥动物的皮来吓唬村民。
第二,薇拉的姐姐的婚礼上,怪物降临了,在家家门口悬挂死猪死羊,长老是不会为了恐吓人们而随意破坏自己女儿的婚礼的。
第三,每次发现牲畜尸体的人都说,这些怪物留下的记号,似乎是不想让我们留在村庄了。
它想让我们走出村庄。
这不可能是长老们的目的。
第四,长老也承认,这座森林里在传说中也是有怪物的。
所以,也许有一部分怪物是长老们假扮的,但是剩下的,也许是真正的怪物。
东西方的差异除去怪物和捕鱼人,神秘村非常像《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盲女薇拉离开村庄的时候,她的父亲反复告诫她千万不要暴露村子的位置,这时我的脑海中立马飘过“不足为外人道也。
”相同的是,东西方理想中都各自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地方,可以逃避现实;不同的是,东方的桃花源体现了道家隐世的安然;然而西方人却在乌托邦中挣扎。
他们想要乌托邦,却也想逃离乌托邦;他们想逃离现实,却又感觉现实在时时刻刻威胁着自己,如同森林中连绵不断的怪物的嚎叫声,不断提醒自己:你其实不属于这里。
这是我的文学赏析课的期末论文,还是学生缺乏历练,认识浅薄,写评论自娱自乐,愿诸位轻拍!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 平和安详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红色是禁忌 黄色是保护色他们不能穿越森林 他们害怕怪物 他们不能离开谎言其实是为了限制孩子们接触外面的世界怪物只是幌子更或者 怪物是他们心中村子外的物质世界村子里的长者们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移居到那里的 带着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绝望 构建了这样一个村庄 之所以选择1897年这样一个时间 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 如果片子被放在科技还不那么发达的十九世纪 那么我们对于村民们无力对抗 惧怕怪物而不敢离开村子这样的行为也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其次 七十年代末的美国正经历着通货膨胀 社会动荡 而1890年起的三十年时间 正是美国历史上的进步时期 长者们为他们的新生选择这样一个年代 亦有可能是出于对现世的失望 和对旧时代道德标准价值观的怀念
在澳大利亚Perth看的,看到一半,实在看不懂,和朋友退场了。可能那时候英文差吧,真是完全看不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哪儿悬疑了?哪儿惊悚了?
这是鬼佬版的桃花源记???完全跟惊悚搭不上关系。
非常的尴尬和可怕,一个半小时的如坐针毡,每个角色都在演独幕剧,演员的努力和剧作堆砌的概念和情绪达到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同步水平,就硬演,唉,还得演出复杂的层次来,问这就是爱,爱需要什么解释和表现啊,爱只需要小调弦乐和雾蒙蒙的森林啊朋友,空洞派文艺巅峰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恐惧来源于未知和人类的不自信,但有爱就能克服,可是我想说,你敢不故弄玄虚吗。。。
we live in The Village
when you hold out your hands, i feel love.3+
其实氛围营造的还是很不错的
戴小红帽的狼外婆咩。当寓言弱了点
如果有个更NB的导演 这个剧本会成为传奇
【C+】沙马兰真不愧为好莱坞最会装神弄鬼的人,但,居然有很多人觉得这片剧本写得好??分明是个要啥啥不行,只能啥啥都塞进去的三流故事。悬疑情节,爱情故事,反乌托邦政治讽刺,没有一个完成的好的。电影推动到一半男主直接下线了,简直滑稽。
这能算恐怖片?就是一个富有的教授把一帮人弄在一个村里再制造出一些恐怖来不让他们出村,陪着他一起过与世隔绝的生活……
当我看到是爱情主线的时候,默默的快进了。。。
無言以對的緩慢節奏~
无聊死了
全片的精华就在结尾的逆转,这个电影激发了我无数灵感,特此给5星纪念。
最美好的惊悚片
闷
两星给镜头 两星给演员!
结局挺出人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