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致乐队解散的核心原因是祥子和睦两个人的问题,而不仅是祥子一人。
结合第一集开头时睦说过的“乐队一点也不开心”,以及第8话给出大量睦的特写镜头可以推断出她必然与解散事件有重要联系。
2. 前几话数次提到睦出自艺人家庭,属于必然要回收的伏笔。
若是由于大人的原因导致乐队解散,只有可能是睦的家庭出现问题,祥子家道中落一说从第八集来看并不成立。
3. 第三话里,大家在浏览SNS评价时,祥子应当是发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言论。
对此进行猜测:是否是因为睦本不应该在这种场合下公开露面,而参加live被人认出是名人女儿打破了这一规矩?
之后她们二人隐藏身份参加Ave Mujica乐队活动也就能说得通了。
综合以上,我的推理是:睦的艺人父母极度反对自家女儿玩乐队,或者反对她在公开场合露面,父母对她参加live暴怒,并指责祥子给睦带来了不良影响,最后祥子替睦承担了一切,解散了乐队并被迫转到另外的学校。
另外不得不提到素世,从目前为止素世对二人的互动来看,她应该了解她们的隐情,电车广告上立希的那句“それ全部知ってて、ずっと裏切ってたのかよ!
”想必说的也是这一点。
一些可能导致推理不成立的疑点:为何素世知道她们的隐情却仍然极力拉拢她们回到乐队?
她对搞定睦的家人这件事上就这么胸有成竹吗?
睦本人为何态度那么暧昧?
为何祥子唯独对素世有着极大的嫌恶?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猜测,希望ゆにこ老师能给出我们一个满意的解答。
爱音和素世在我看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爱音同样是个善于算计和利用他人来为自己服务的人,只是她的算只是服务于虚荣心等在此动画中的主要舞台(乐队人际关系)中无关紧要的东西。
并且作为外来者,对于乐队原成员(各个重女)之间的人际关系,爱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完全置身事外的“观众”而非“演员”,所以她的乐队内人际关系交往活动显得“纯粹”而“圣洁”,同时也因这点而使得爱音所起到的作用对乐队成员而言是难以替代和必不可缺的。
种种以上,使得爱音被观众尊称为:圣爱音。
爱音的小小算计没能伤害到至少主角团的任何人,并不代表她的算计能力在“坏女人”素世面前要弱的多,相反,就动画所交代的角色背景而言,爱音在校的社交地位显现出她在动画一开始就展现的心机是很有成就的;相反,素世的算计则连立希这个最重要的不可控因素都无法把控,甚至一开始就基本被除一无所知的爱音以外的人所共知。
素世陷入了自我矛盾的理念之中,我们从种种表现可以看出素世当然不是仅仅为了“讨好”祥子而对“旧时代”心心念念渴求复归,她对这个“旧时代”本身有着某样情怀。
但复活旧乐队不是必须要以祥子为核心。
她和立希都明白,明明只要好好交流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无论祥子还是睦还是天杀的灯,全都不明白什么叫“好好交流”,一个一个自以为有着不知道多么天大的苦衷就是要搞谜语搞极端搞反话搞沉默,好像乐队生涯自始至终都没增进过她们的丝毫友谊——哪怕是基本的理解与共识呢?
当然,要是谁都能好好说话,很多情感剧都没有出品的必要了,因为很多作品只能靠走极端的方式来制造戏剧冲突。
本作亦然。
素世在人际关系的弥合方面是很清醒的,但却没有坚持这个原则——好好说话的前提是真诚,利用朋友的那一刻起真诚就不可能存在了。
尽管,她对睦的利用可以用睦惊天一语“我从来也没觉得组乐队开心过”的“背叛”,对其他人的利用也都有各类原因来解释其情感缘由,但既然她的目标是宏大而复杂艰巨的乐队重组,她就没有资格感情用事,更没资格也不论怎么想都不应该采用利用朋友的手段——重组乐队是为了弥合曾经的人际关系,用利用人际关系的手段弥合人际关系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而素世的一切努力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她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她的梦想。
她总以为祥子“想通了”那就一切都能通了。
祥子不通,她就以为啥都完了,迁怒于乐队成员(“为什么要演奏春日影”.gif)。
可祥子想不通,她也没能力成为核心——素世最好的选择明明是自己或者爱音成为核心。
灯是团宠,但不适合成为核心,因为她的主动社交能力确实太弱(和立希是一体两面的)且确实没有组织力和领导力(也许有号召力吧);立希同理;某个喜欢“有趣的女人”的生物更不可能考虑了。
说到底MyGO缺一个穗乃果(?
)当然,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贵族小姐们的狗血情感剧。
其以自己的实际剧情公开宣称自己和任何严肃的社会议题无关且和严重的御宅族文化保持着一定距离,这就使得我对其持更积极的看法——所以我不看好最终祥子居然真是破产了这样一个剧情设置。
真要把现实的社会阶级问题作为背景继续开展剧情,以这类动画的一贯属性,不可能出现严肃的社会议题讨论,那么我就要对相关剧情报以更消极的评价了。
去年非常火的一部番,今年续集出了之后才开始看。
不过因为自己对这种小团体的复杂情感纠葛不太感兴趣,也完全不磕GL,不是非常能get得到妙处。
单纯当做少女乐队番来看,音乐演出还是挺精彩的,不过个人成长的刻画和日常互动肯定不如孤独摇滚这种阳间故事。
看完稍微能体会到一点的就是人一定要多说话,很多事情说出来就自然解决了。
如果祥子最开始说清楚为什么要退出乐队,后面其他成员就不会那么痛苦;如果重组乐队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开诚布公,也不至于再次分崩离析。
虽然每个人出于自尊、隐私的考虑都可能有难以开口的时候,但什么都不说才是真正的“只想着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把他人至于痛苦之中。
有时候缺乏安全感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情绪没人能理解,但是完全不表达才是真正的不可能被理解,只有像灯最后那样勇敢表达出来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人性因为思考而复杂,但思考的能力是在拥有沟通的能力后才发展起来的,如果人是只想不说的动物,这个世界就太可怕了,要对自己的伙伴,或者说同类有最基本的信心。
残忍的真相毕竟也是真相,而且这种少女乐队的场合,再坏的人其实也没有坏到哪去,每个人也都能接受和原谅他人的不完美,关系不会因为大家说了实话就彻底走到无法挽回的程度。
作为同样是这两年大火的乐队番,其实很难不把这部作品和孤独摇滚进行比较。
而在比较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部和孤独摇滚甚至可以算作是完全相反的作品。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也可以说成孤独摇滚和mygo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两部作品。
在我看来,孤独摇滚在演出livehouse乐队出道等方面的描写是非常写实的,但是人设又是童话般的失真。
而这部mygo则恰恰相反。
在人设上,mygo在塑造角色时少有地在此类作品中释放了大量的负面和扭曲的情绪。
并且这些角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扭曲感又显得非常真实。
说实话虽然并非亲身经历,但是我身边玩大学生乐队的朋友中确实有人存在和这部作品中一些角色类似的经历,并且很多心理想法也确实和作品中的人物有着相似之处。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贴近现实的扭曲感才让mygo获得了小圈子内不可思议的高人气。
不过相对而言,或许是因为基于游戏设定,所以mygo在关于乐队演出live方面的设定对比现实简直有些儿戏。
虽然mygo给人的感觉比孤独摇滚更加贴近现实,可是实际上仔细一想会发现一些很反直觉的东西。
孤独摇滚中主人公虽然需要克服社交恐惧症之类的个人问题,但是最终他们所面临的终极挑战其实反而是livehouse的门票、选秀比赛争取出道权之类的现实问题。
而mygo中,主角团队在处理完情感上的矛盾和创伤之后,那些live核演出的机会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
她们不需要为演出的场地、相关人员的协调焦头烂额,似乎掖没有任何关于KPI的担忧。
她们需要的仅仅只是表演而已,只要能够解决在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成问题,表演也理所当然地水到渠成。
这么看来,mygo本质上似乎反而更加倾向于校园情感番而非乐队番。
有着更加传统的校园青春人设的孤独摇滚实际上是更加纯粹的乐队番。
其实说了这么多,在我看来,其实两部作品写实和失真的地方恰好存在一种微妙的互补关系。
也许将mygo的人设和情感经历配合孤独摇滚中写实化的行业描写,就会比较接近现实中的乐队,尤其是校园乐队的真实状态。
——只不过这样也许就太沉重了一些。
为了职业目标的拼尽全力,以及为了调和人际关系与矛盾而殚精竭力,如果只有其中一样的话,我们或许还可以作为娱乐作品笑着观赏,但是如果这两者都以赤裸裸的现实姿态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那么观众是否还能以平然且娱乐的心态看待呢?
阴暗但真实的少女乐队故事。
每个人都鲜活真实,都有着各自的闪光与痛苦与缺陷,难得的优秀人物塑造。
虽然有些动机略显浮夸但整个剧情流畅快速的节奏与深刻清晰的情感脉络的描写推进让整个观感精彩波折,很好看。
编剧绫奈由仁子笔力着实可以,对于人情感心理的刻画力透纸背,非常细腻,台词的趣味性也经常让人会心一笑,导演制作组也没拖后腿,稳重流畅的运镜保证了剧情的稳步推进。
全番最动人的则是“在泥泞褴褛中依然尽力往前的冲劲”这样的主题,这个泥泞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整个团体的,大家心神不一、各自都有各自的缺点,甚至还各怀鬼胎...但即便如此又如何,大家依然可以不那么完美地凝聚在一起,为了那一点点共同的东西一起演出,一起呐喊!
就向着这一次次的瞬间走向未知的永远吧。
非常现实主义同时又蕴含着力量的表达!
“It's My Go!!!!!”这是一个真正落地了的同时依然充满向上力量的故事!
btw,爱音酱我喜欢你呀!!
特别可爱有生命力的宝宝呜呜呜TvT。
9.0/10.0披着二次元皮的文艺片,好些构图和镜头语言特别有电影感,只是配音着实有些过于二次元化了,就应该像宫崎骏和押山清高那样找真人演员配做了些许二次元化的处理,但人物总体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call一下二次元担当乐奈,不过乐子人的形象也挺适合作为观众的带入吧),许多气氛只有看了原片才能感受得到,困境和迷茫也比较容易引起共鸣带上了些许尬和矫情,才更能让人感受到青春呀!!!!!一辈子太长,但若一瞬一瞬地坚持下去,说不定能行灯能够在这种团队氛围下存活甚至备受照顾也真是不容易(这就是长得好看的人的特权吗),果然在二次元里是可以用设定解决大部分矛盾的喜欢最后的live,全剧最高技术力不用说,歌词也算是唱出了角色自己的心声吧不出所料的反派专属家庭背景,虽说不上不真实,但套路着实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作者的偷懒必备了……
涉嫌剧透,属于观后感。
编剧在剧集的设计方面非常用心。
存在大量的伏笔和前后照应的地方。
如爱音在机场的出场,op的服装,爱音开乐团账号并合照对应之前的祥子又比如前三集同时放出的设计,把第三集作为前乐队的回忆回,交代老成员对前乐队的感情。
把爱音退缩那里在精彩的live回的片尾使矛盾爆炸。
在第九集重力场爆炸的情况下,观众都在猜想这还能和好吗。
第十集直接神回把分散的成员拧在一起,紧接着第十一集交代了片头曲的服装 乐队的名字 以及信息量最少的猫猫的身世 成员间袒露性格进一步和解。
新的一集灯对一辈子又有了新的理解。
即使会受伤,即使会失败,也要坚持走下去。
随带一提,每一集的观看体验都是挺欢乐的,前面重力带来了很多乐子,后面的和解又让人真的很高兴。
我觉得mygo是这个系列企划最有风格和创新的,映照了编剧那一句“很高兴有机会把女性间的复杂关系尽情展示出来”——以下为短评把最终乐队成员保密不公开会有更多趣味,毕竟前期主要人物这么多,观众会期待最后会怎么样。
但随着关系的恶化,片头又成了观众相信mygo会重组和好的定心剂。
确实本番有种扭曲的调调,老乐队和新乐队成员有八百种关系的感觉。
歌曲很温柔,结尾初听很温暖,开头呐呐呐的旋律也很有意思。
单独一集做乐队往事,单独一集做女主?粉毛的往事,挺好的设计。
又和前面已经播出的画面呼应,有种“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的感觉。
这种经费有点紧张的三渲二又有种看国漫的感觉(两不疑)。
ps. 但实际上经费是挺充足的,这种方式把虚拟摄像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如第三集全程灯第一视角,第十集五人旋转镜头。
每个角色都有性格乖僻的地方。
主唱敏感易emo。
贝斯把粉毛当重组老乐队的工具又带有笑面虎打太极的感觉。
粉毛吉他不太熟练玩乐队更多是社交需求和人气。
鼓手是主唱的单推人 性格直接甚至有低情商气人的地方 但她只是想和主唱在一个乐队又让她成为新乐队不受老乐队干扰而解散的主心骨 她稳住了这只新乐队。
旋律吉他以自我中心。
我很喜欢性格鲜明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大多数。
看完了。
是翻译问题还是女同风味啊你们建乐队就跟结婚似的把余生交给我一辈子在一起解散又跟离婚一样拿刀子捅人财产分割都算不清。
感觉可以叫小灯公主和她的骑士,又可以叫天降小爱同学,写作乐队读作友情纠葛,一群心理脆弱但才艺超强的美少女莫名组团又绝交又组团,未成年人的敏感程度超乎我想象。
但是篇幅短也说不出什么内容吧,前三集就猜到祥子是不是破产。
当音乐番看的话声音还行,祥子那边又太注重观感华丽了反而不太爱听。
她爱她,她爱她,她和她青梅,她是她的天降,她们因怕。
画风好,看出来花钱了。
感染力是还行的,真是成也情绪推进败也纤细敏感。
BanG Dream!(以下简称帮帮)是以女子乐队为主题,由Bushiroad制作的跨媒体企划。
企划讲述女子高中生的乐队活动,拥有多个女子乐队组合,并以电视动画、手机音乐游戏、漫画、轻小说、广播、声优参与的现实演唱会和舞台活动等形式展开[1]。
《BanG Dream! It's MyGO!!!!!》(以下简称《MyGO》)是帮帮企划的第五部动画作品,MyGO!!!!!是一支存在于现实和动画的乐队,《MyGO》中每个乐队成员的声优均由现实乐队MyGO!!!!!的乐手担任,动画中的演出live也是由乐队演奏,在《MyGO》动画播出前已经举办过数次live,是一支相当成熟的女子偶像乐队。
从2015年立项到现在,帮帮企划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帮帮宇宙。
如漫威宇宙中你不认识美国队长也能看蜘蛛侠一样,《MyGO》作为一部独立原创动画,即使完全不了解帮帮宇宙,也能毫无障碍地观看这十个女高中生在组乐队时发生的青春期爱恨情仇。
但即使降低了观看门槛,女子高中生组乐队这一题材同质化的剧情和浓烈的二次元要素仍然很难吸引普通观众。
从十几年前被很多人誉为“入宅作”的《轻音少女》(上图),到去年大火的《孤独摇滚》(下图),女子高中生乐队题材早已不新鲜。
《轻音少女》作为这题材动画的标杆,给这类动画贴上了“轻松、百合、日常、治愈”等标签,后续的同题材动画很难撕掉这些标签,跳出“废萌动画”这个框架,多年下来已经让人审美疲劳。
《孤独摇滚》也没有,《孤独摇滚》靠天马行空的演出和新奇有趣的人设让人耳目一新。
并非说跳不出框架只有坏事,长久以来形成的风格会给这类动画带来长期且稳定的受众,但缺乏创新,就难以吸引不好这口的新观众。
帮帮作为一个成熟且庞大的女子高中生乐队商业企划,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并不高,属于二次元这一亚文化中一个小圈子内的小圈子的小圈子,以至于当看到《MyGO》带来的巨大流量和疯狂二创时,“帮帮人”(帮帮系列企划的粉丝)泪目感慨这是前所未有的帮帮盛世。
《MyGO》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讨论流量,一方面是《MyGO》的企划一开始就打算跳出这上述传统女高中生乐队动画的框架。
制作人根本雄贵要求编剧独角兽老师(绫奈由仁子)『做一个看起来比较沉重的动画』[2],而独角兽老师也不负所托交出了接近满分的剧本。
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马后炮的分析是《MyGO》的观感让圈内的观众脱离了审美疲劳,打破了圈外的观众对这一类型动画的刻板印象,但归根结底还是独角兽老师的剧本、监督柿本广大的镜头语言和情绪感染力拉满的live演出。
缺少上述哪一样都会《MyGO》变成故作苦大仇深的“黑深残”劣作(大河内一楼说的就是你)。
《MyGO》确实拓宽了女高中生乐队以及少女偶像这类题材动画的边界。
有关剧情、歌词、人物分析及相关细节已经在贴吧、NGA和Q群讨论得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
《MyGO》中最让我震惊的是第10集。
从第7集演完《春日影》这一剧情高潮后剧情走向急速下坠,后续第8、第9集更是坐着火箭冲向地心,一集比一集重量级,台词和爆梗一个比一个扭曲,人物满脑子都是破罐子破摔的毁灭欲,『这些话说完怕是这辈子都不再说话了吧』。
在结局必然是大团圆的前提下,留给《MyGO》只剩下4集的时间。
一般来说花费3集来修补关系,最后1集演大团圆是正常的节奏,虽然平庸但是无功无过。
但独角兽老师只用1集就能一口气把全部人拉回来演一场live,所有的矛盾都消解在《诗超绊》这不到五分钟的演出里[3],再用2集让修补好的关系转化成实际的语言和行动使其更加自然,甚至还能剩下1集给后半部《BanG Dream! Ave Mujica》做第0集。
只用一首歌的时间就能把所有伤人的话和破碎的关系修补复原好吗?
能,因为这是青春,这是少女,这是乐队。
所有最真实的表达都在歌词里,所有最直观的情绪都在演奏里。
话语是会骗人的,但音乐、眼神和眼泪(狂笑)不会。
《MyGO》虽然结局还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但撕掉了类型动画身上“轻松”、“日常”和“治愈”等标签,在剧情上做到大起大落,在人设上做到大开大合,一路高开高走,到最后平稳落地,圆满交棒给下半部《BanG Dream! Ave Mujica》。
上一部的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原创动画还是去年的《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另一方面是官方真的懂营销。
官方知道《MyGO》的前三集属于低潮,因此前三集一次放出,不拖泥带水;官方知道《MyGO》最大的吸引点是那一句句重力扭曲的“金句”,因此直接将这些能“扭曲重力”的发言放在本土的电车上宣传。
『灯:其实我不想组乐队的…』『爱音:你们…不需要我吧』『乐奈:无聊的女人』『立希:你一直都知道的吧,一直在骗我们对吧』『素世:全部都是在说谎哦』(感觉不如:我什么都会做的)角色的爆典台词是讨论和玩梗的热点,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台词不仅扭曲羞耻,还是一个个回旋镖(指角色的话或者行为会像回旋镖一样在后面打自己的脸,相当于伏笔)。
在国内的营销策略中,官方知道营造良好社区讨论氛围和保持热度的重要性,所以干脆就不卖动画版权给b站走“先审后播”的程序,而是直接在b站注册官方账号,将动画投自制视频在b站限时免费播放,将热度炒高,这一操作让我找回7-8年前在b站的追番体验。
现在是追求打造商业IP的时代,《MyGO》大火后专辑等周边大卖,价格水涨船高,也成功吸引到新观众,虽然没有放出相关数据统计来对比动画版权和周边的收益盈亏,但我相信这次的营销能让Bushiroad做梦都笑醒。
但拥有扎实优秀的剧本和演出,走出传统的类型动画框架,制定成功的营销策略就能成功出圈了吗?
这些手段能吸引的大部分是我这种对少女偶像动画不是特别感兴趣,但喜欢看剧情和故事的观众。
要保持这么热烈的讨论氛围和不断吸引一般的浅层观众,《MyGO》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在迎合大众审美和保留小圈子个性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平衡。
一方面,在b站看《MyGO》时,打开弹幕会看到“重力展开”、“灯神长阶”、“小时候看这集哭到全村抗洪”等难以理解的话飘过;打开贴吧或nga看相关讨论,满眼是“年度挺王”、“战吧名著”、“revue”等加密词汇,没有四五年二次元阅历、萌战吧十级黄牌或bilibili吧“动漫领域大神”认证,很难看懂上述二次元小圈子的加密通话。
而另一方面,你在家的电视打开《MyGO》,若是你妈你大婶你二姐你三姨你四妹在嗑瓜子无聊的时候和你一起看,她们也能针对剧情和人物关系给你复盘分析,细道那祥子如何无情,素世怎么心机,最后看到第十集MyGO演《诗超绊》的时候应该也能共情抹眼泪。
用二次元的分类标签来说,《MyGO》是一部“重女百合+青春伤痕+前任文学”动画,不管你是乐子人还是百合控都能嗑到喜欢的cp;而用普通观众的眼光来看,《MyGO》是青春甄嬛传,是女高三国演义,能看到一个乐队5个人有6个群,耍心机、阴阳怪气、破防捶地哭应有尽有。
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和保留小圈子个性,《MyGO》一边是删掉了“百合动画”中角色不自然的“贴贴”(点名《少女歌剧》),另一边是用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让角色自然的互动(贴贴)。
既让“正常”的观众能看到正常的人物关系,又让“不正常”的观众能想象脑补出扭曲的人物情感,让所有观众都能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故事。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迎合大众的《鬼灭之刃》没做到,小圈子狂欢的《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没做到,而既要又要的《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只会玩烂梗和搞百合。
说一千道一万,对这部动画的观感其实都远不如看第7集《春日影》和第10集《诗超绊》的live演出来得直接,所有的吹捧和感动都不如音乐里传达出来的情绪来得真实。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半部(《骆驼祥子》)《BanG Dream! Ave Mujica》中MyGO!!!!!和Ave Mujica的剧情以及独角兽老师的发挥。
参考资料:[1]萌娘百科:https://mzh.moegirl.org.cn/BanG_Dream![2]【中字】「能相信的唯有自己」綾奈ゆにこ×武田綾乃对谈 Ver1.2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3]【中字】现役乐队人全力解说It's MyGO!!!!!【第10集】_哔哩哔哩_bilibili本文首发于公众号Blue Town,如果喜欢欢迎关注。
本文受到OreoOlymLee发表在异见者的影评启发 剧作的潜能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
我目前对电影的认识是:电影的生命是由影像、演员和偶然性带来的,而剧本只是为其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
导演和演员应该调动自己的潜意识来拍摄和表演。
如盐田明彦提出“潜意识够厚”的演员才是好演员,我也觉得潜意识够厚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而剧作属于显意识,过于复杂的文本或符号系统则会侵蚀潜意识的自然流动,从而剥夺电影的生命力。
与电影不同,动画里不存在实地拍摄的偶然性和演员提供的主体性,那动画的生命力是如何形成的?
我之前喜欢的动画,比如真心为你和天气之子,都是在影像上潜意识够厚并以此带动故事情节的作品。
宫崎骏也说过自己是先从潜意识里找到想要的图像和画面,然后再填补剧情。
MyGO则是个例外,它全程被高强度的剧作所支配,但仍然爆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它虽然也有强大的模拟摄影机运动的演出,但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将绫奈由仁子的剧本呈现出来。
绫奈老师说MyGO的剧本是她“内心的呐喊”,这或许是MyGO生命力的来源。
只能这么认为:绫奈老师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法,让本该无生命的剧本奇迹般地拥有了自我意识。
MyGO的剧作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调和了“自我”和“他人”之间本该永恒存在的冲突。
如Oreo老师所说,MyGO的核心概念是“如何在‘我们’中找到‘我’”。
我一直认为“我们”和“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要想融入他人,就必须得让渡自己的主体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MyGO很有东亚集体主义文化圈的特殊性: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把融入他人当做第一优先级,而情愿舍弃部分甚至全部的自我。
最明显的就是Soyo,她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为了维系团体的稳固愿意做出各种牺牲甚至不择手段,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不仅委屈了自己,也没有换来多好的人缘。
其他角色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但目的也都是为了融入他人。
比如Rikki选择给自己装上一副坚硬、不好惹的外壳;Anon一直以社交达人的身份示人,并且一转入新学校就迫切地寻找可以融入的圈子。
每个人都牺牲了“我”来融入“我们”。
但本作的宝贵之处在于,绫奈老师设想了两种例外状态。
第一种是Tomori,她的人设参考了(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孤独症谱系人士:无法自然的融入集体、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她当然对此感到焦虑(“好想成为人类”),但她不愿意(或者无法)牺牲自己的主体性来换取和他者的融合。
她的自我过于耀眼,以至于在现实世界中大概率会成为被霸凌或孤立的对象(参考班级里那些因为过于有个性而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被人嫉恨的同学)。
但MyGO的世界观是乐观的,Tomori的耀眼反而像恒星一样吸引了其他星体围绕着她(最被吸引的显然是Rikki)。
因此,我们在第十集看到了Tomori的神性时刻:「诗超绊」是她主体性爆发的展现,而正是这一瞬间让本来已经接近分崩离析的星系焕发新生。
另一种设想是Rana,她的自我已经足够稳固,以至于没有任何需要融入集体的焦虑。
这不代表她没有理解他人的能力,只是她的交流方式是音乐而不是语言,否则她怎么每次都能在Tomori诗朗诵的时候如此适宜地即兴配乐?
在被Tomori这个恒星吸引的星体中,Soyo大概是接收到最多光芒的一个。
她的前后转变也是最大的,从一开始的拒绝接受光芒(“从以前就不喜欢Tomori的歌词”),到后来的彻底人格转变(在第十集之后,她才开始愿意暴露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受)。
而Anno则大概是最特别的一个:她被Tomori的光芒洗礼之后,自己也开始变成恒星(Soyo也接收到了来自她的光芒)。
要说Anon有什么独特之处,或许是她拥有宝贵的“交往理性”。
如果其他角色试图融入他人的方式是让渡自己的主体性,那Anon(尤其是后期)的方式则是尽可能促进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互相理解。
或许Tomori的神性和Rana的自足都离现实比较遥远,那最接近“普通人”的Anon可能是绫奈老师对于我们该如何和他人相处的答案。
制作精良,音乐很棒。但是看一帮富二代小妹妹的矫情日常实在对我没吸引力
最后的诗超绊甚至无关语义,而是 以一种不可能被忽略的声音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清晰地听见其中的颤抖和坚决,崎岖和高亢。如果理解势必不可能,那么话语也许可以不关乎于理解,而仅仅关乎于听觉,一种彼此之间能量的交换,和抵达的意志。
女主实在太像我闹掰的发小了基本上忍着不适快进着看完的,看完之后释怀了,我相信和对方闹掰肯定不是我的问题
属于是没了解过原作游戏/不喜欢看撕逼drama的人看不来的一部番,没了美少女吸引力少一半,这种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话我听八卦都嫌长。慕名而来,失望而去,你们的羁绊对圈外人来说还是太抽象了。
到第九集还是五星的,我以为这就是青春伤痛文学和前任文学的极致了第十集分明是矛盾最激烈,迎来高潮的一集,但这集对于矛盾的处理我只感觉到明显是hold不住了,这种处理手法不能说是抽象只能说很新。这种solo表演不说没人看我都怀疑会不会被人骂,你要是处理成被人骂被人喷,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出演,看乐子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成员加入支持的人也开始变多,等到看乐子和支持的人矛盾顶点的时候拉そよ过来最终完成品震惊全场,这样处理也不会尬成现在这样第十一集要真的这样化干戈为玉帛我真的绷不住,高开低走
抄袭动画!封面人物抄袭某个动漫角色!恶心恶心
表面搞乐队实际上是轻百人际纠葛,角色个性都很鲜明但是人设感很重。我已经不太吃高中女生的天真烦恼了,想看Ave Mujica现实重锤mygo。
这水平也就麻麻赖赖是怎么被推成这样?没有感受到对乐队的热爱,冲突和剧情只是各位play的一环。
劇情和編劇的精神狀態一樣支離破碎。這種醜的要死的粉彩畫風是為了省錢嗎。樂隊版「小時代」。把這樣的歌分到這樣設定的樂隊上,只會覺得歌曲可憐,更像流水線作品了。
我看完了,我又悟了,我再一次磕到了,想看下一季。评价其实挺难的,最不应该的批评是去强求曲子,作为一部商业动画,拿出这样的曲子应当完全称得上是上乘的。我说说两个亮点。第一是每次乐队的曲子出来前,这部动画的工夫都是做足的,什么是工夫?对于音乐题材,就是氛围,就是叙事和情绪铺垫,音乐是有力量的,是故事的引火器,它不是燃料本身,不能凭空创造某些情感。显然创作者很懂,本作里的音乐开始前,一切都是就绪的,理顺的,再由贴切的音乐一点燃,情绪所以一下释放出来,很顺。第二是乐队成员间错综关系的描写,关系很乱,而且用的是我不太喜欢的3D(便宜3D最不擅长的就是拿捏细微的表情和情绪),但叙事是值得称赞的。虽然是一个在麻烦中挣扎前进的故事,但能打动人。
几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就靠发型分辨,能不能做点有特色的脸啊
8.5-9分吧,看得真的很胃痛。关于我们依然不知道为何祥子要退团那些事
这个配音夹得我好想死……受不了们重女了就非得组这个乐队不可吗?
还挺有趣的,用3D的形式还是差点意思,主要优点是人设和冲突制造都不错,就是太能装了。
煩死賣概念的團了(說的就是ave mujica 不吃這套中二世界觀dbq 之前不了解還以為搞黑金 結果只是裂化roselia?!最後一話看不到什麼第二季的潛力x
想出乐团小时代这个说法的感觉可以进二刺螈文庙
三流的本子和新人CV,期望有点太高了。
补标,二刺螈的第一部小时代
就,歌还算好听,但蛮普通的(。)理智上明白念念不忘旧乐队just can't move on是一种人之常情,实操果然还是,并不能共情啊……也只有一群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才能肆无忌惮地说什么“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P.S.我求求你们别夹了,听得我脑壳痛((
三星半吧,没有传说中那么神,人物关系很像抓马狗血扭曲多角恋,和高中生设定有种违和感。前9集怪无聊的,10-12集中规中矩就是乐队表演和迷茫压抑各有缺点的青少年那点事,任她们流多少泪水也没有多感动,但是看第13集 Ave mujica的演出:卧槽卧槽这啥啊!太豪华了!第二季如果是以人偶面具乐队为主角我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