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

一江春水,River of Salvation

主演:李妍锡,祝康笠,刘君,陈传凯,周恒乐,黄道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武汉话,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一江春水》剧照

一江春水 剧照 NO.1一江春水 剧照 NO.2一江春水 剧照 NO.3一江春水 剧照 NO.4一江春水 剧照 NO.5一江春水 剧照 NO.6一江春水 剧照 NO.13一江春水 剧照 NO.14一江春水 剧照 NO.15一江春水 剧照 NO.16一江春水 剧照 NO.17一江春水 剧照 NO.18一江春水 剧照 NO.19一江春水 剧照 NO.20

《一江春水》剧情介绍

一江春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30多岁的蓉姐容颜姣好却一直未婚,靠着洗脚城按摩的工作独自一人在异乡抚养弟弟。叛逆的弟弟无心学业终日和女友静厮混,而此时,姐姐正面临着老板的哄骗利用,和客户田阿姨布置好的滔天陷阱……待风波平息,蓉姐终于守得云开时,静怀孕的消息再度打破蓉姐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缠绵游戏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和妻子做灵异疗养院步步惊心抓马侦探2中国古建筑绅士联盟第二季西部之恋放学后战记带泪梨花之美丽重生野性侵袭明天请你喜欢我临时制先生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第二季只此江湖梦人鬼交易所敢死营共同法则不列颠尼亚第一季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二号陪审员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二季森林鲁滨逊坏蛋先生4公寓七鱼宴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金蛇夫人南方女王第四季无人岛的Diva

《一江春水》长篇影评

 1 ) 2022的第一篇影评(瞎写的)

女主演技真不错。

联想:血观音母女变姐妹,call me by your name最后一幕。

在电影的前段,导演十分刻意地把置蓉蓉于各种困境之中,并使其孤立起来。

电影中的蓉蓉一直像个女菩萨似的,她身上透露着一种普世的“善”,其实这恰恰是造成其所处困境的根源之一,这种“善意”表现在帮强哥收拾烂摊子(每况愈下的洗脚店)、对田婆婆的沉默(无论是知道真相前后都保持沉默)、对好姐妹的帮助(各种细节)、对“弟弟”也就是家人的爱(说实话导演是不是写了两套剧本,一本上写着姐弟,一本上写着母子啊)等等。

导演对菩萨的特写可能是在暗示蓉蓉的行为就像菩萨一样,又或者说她的行为是一种信仰?

某种毫无理由的、源于某种传统的习惯?

就像她身上的“善”是过去大多数人所提倡的一样,从一出场蓉蓉身上就带着符合传统的“美”。

而某种转变发生在静的“怀孕”之后,具体要说的话应该是在静和蓉蓉最后一次见面,虽然那段台词好尬,但应该是改变蓉蓉的原因之一,也为后面蓉蓉打破“善”的桎梏做铺垫吧。

其实静就是年轻的蓉蓉,电影看到后面就会明白,就连静最后的选择都是和蓉蓉一模一样,当看完电影时发现,把蓉蓉和静看作是一个女性群体的“写实”,那整部电影可以构成一个闭环,而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女性的困境。

虽然蓉蓉身边有个好姐妹,“弟弟”也长大懂事了,但好姐妹终要有自己的家庭,“弟弟”早晚会离开自己,当蓉蓉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时,她直面了她这辈子最大的秘密与伤痛。

蓉姐不自首我都忘记了这部电影的词条上有“犯罪”这一条了。

其实不算普遍意义的犯罪,反过来理解的话其实受害人是蓉姐,是蓉姐的女性群体。

在电影的尾声,蓉姐微笑面对恐惧,然后被现实狠狠耍了一道,当她回到姐姐身边,回到19年不曾回到的家,回到所有伤痛的起点,在那一刻,火苗中泪光闪烁,她或许意识到了,就算她再怎么努力,结局也不会更好,她已经不需要那“伪善”的口罩了,她接受了自己,顺着一江春水,一直勇敢的活下去。

(对于结尾处的感受太主观了,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其实只是我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其实电影很多细节表达的很隐晦,现实是更残酷的,但我们都活着,还有力气看看电影,蛮好的)——————分割线——————2022.1.1在澎湃新闻上看了一篇专访——《一江春水》导演高启盛:女性的沉默与坚强(作者:陈晨),补充一些内容。

(上面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果哪位豆油带着坚强的毅力看到这😂并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首先讲一下关于《一江春水》的排片,坐标江西南昌,1月7日上映,1月10日就已经没有排片了,期间排片的影院还很少,我是7号下班后看的23:00的场,不知道是国内这样还是只有南昌这样,感觉观影环境好差,可能都没几个人知道有这部片上映,就算知道了这片可能也下映了😔。

然后回到电影上,通过文章了解到导演高启盛是编剧出身,不得不说《一江春水》的剧本确实牛,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简·坎皮恩的《犬之力》,两部电影相似之处都在于对结尾的处理,他们的结尾的作用不仅在于对整部电影结构的反转,更是对电影角色的颠覆,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在抵达角色情感的过程中回溯整部影片。

《一江春水》通过贴近大众生活的陈述,先让我看到了蓉姐作为一个外地打工人、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弟弟的姐姐、作为一个沉默隐忍的女性的一面,可能有些电影塑造角色到这一步就止住了,要开始戏剧冲突、上价值、音乐特写眼泪三件套了,然而高启盛导演并没有,他让蓉姐回到角色的起点,引出一场被误会的“谋杀”,引出一个陌生的原生家庭,引出一个被她藏了19年的秘密,结尾揭示的这种真实并没有打破前面生活化的陈述,反而让我窥见了蓉姐在沉默下蕴藏的坚强的女性力量,结尾处噼啪的火焰中,达到了从蓉姐的个人经验到现实的女性群体思考的过程。

说完电影,再说演员,李妍锡真的太惊艳了。

说实话,我很少在意演员的演技,因为我不懂,除非是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我会提一嘴,而李妍锡在《一江春水》里的演技就属于特别好的那种。

她克制、坚韧、愤怒、孤独,蓉姐这个角色被她演绎的太棒了,当然了,在专题文章中,高启盛说最后蓉姐的自陈没有拿到理想的效果,只能用镜头的一次分切作为妥协。

我希望高启盛导演能继续创作电影也好、剧本也好,弥补他的那个“遗憾”,也希望李妍锡今后演绎更加精彩的银幕角色。

 2 ) 春水:一种讲述的态度

一江春水的片名应和着武汉的河,片中好几次看水的场景,野草繁生,清水漫过石头与土地,缓慢地向下游流走。

人看水,水像人。

据说在拍摄期讨论片名时,曾考虑过“蓉姐”。

这个名字也有着它词语上的勾连,像是许鞍华的《桃姐》。

高启盛说,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格局小了”,其实是讲“一江春水”主要还是一种态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仅仅是关乎一个人的生活。

生命是自然流淌的,是绵绵不息,有着韧性和包容性。

这是一种很中国古典式的对生命的理解,包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可以在整个文化里找到很多叙述相似概念的表达。

影片采用很自然的方式把观众插入到蓉姐的生活中,4:3的画幅,没有背景音乐,武汉方言,固定机位,只是看人生活,看人说话,看人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部表现小人物的电影中,拍摄者的态度尤其重要,他们的生活也仅仅是生活而已,不高出一分,不矮一分。

不以浪漫的方式将其艺术化,也不表现高高在上的怜悯。

自然,宽容,温柔,不仅仅对于拍电影很重要,对于理解他人的处境也尤为关键,而但凡不能理解,但凡掺杂一点虚伪,人物就会变得扁平刻板。

映后谈里,有人问高启盛,他是怎样去了解到武汉的一个足疗城里一个按摩师的日常生活。

他说,这是他看待世界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从他开始观察这个世界就有了。

对人感兴趣,周围的人,地铁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

这不是一种通过走访,通过调研数据,通过阅读报告,能够获得的理解。

很多搞创作的人活得很自我,以为通过自己能够诠释别人的生活,甚至生发出更高一层的意义。

但这样的人,很多时候连自己的生活处境都在逃避,无论是沉迷于大而无当的叙事,还是精致浮夸的修辞。

灯光昏暗的老式足浴店,说不出漂亮话的女技师。

“不打麻将就给老子滚”。

影片中的静不算是个好女孩,但她去酒店一间一间地听里面的声音,小猫一样地让人背下去,那时候她也在发光。

所谓的真实,很复杂又很简单,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真实,但有一些时候,真实的分量更重,这不是所有创作者都能够感知的。

影片里出现过两次的观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多一些对它的叙述,就会显得做作,但它却是刚好又在那里。

导演把这个说成“缘分”,是又不是。

观音所代表的慈悲,那一种宗教上的隐忍,那种文化潜移默化赋予人的性格,有很多东西可以说。

但却又不能说,能说的所有东西是,它已经先在那里了。

这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自知的敏感。

还有蓉姐的善良。

她的善良源于当年她遇着事,没有人帮她,所以她知道有多苦。

后来终于回到北方烤炉子,她什么也没说,眼泪落下来了。

人的生命和鹿的生命,和水草的生长,和雪落,和火炉,那只拨火炉的手。

我总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影片去讲述各种各样的人的生活,应该有很多的创作者怀抱这样一种态度。

以此来告诉人们,世界怎样实在地偏离着我们在互联网消费景观中所看到的那些或光鲜或凄凉的生活,来告诉人现实的人是怎样地活着。

 3 ) 这不是一部女性犯罪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小县城的洗脚妹,她的家人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弟弟,故事讲诉了姐弟两人间和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之间发生的事。

影片使用的宣传噱头是开年首部女性犯罪电影,实际上这部电影和女性和犯罪关系都不大,我的理解这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这救赎是关于死的救赎,救赎的方式是活下去。

所以这应该是一部“生活”片。

(有剧透) 从她摸到对方没气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她的逃跑、在异乡隐姓埋名、改变口音和生活方式,目的都是求生。

电影里她为弟弟没有走上歪路感到自豪,她经常提起活着并相信活着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都可以看出她对于死的拒绝,对于生命的重视。

她作为一个自觉的“逃犯”,相信自己已经是个死人的她如果选择死亡之路,她可以如她的老板说的那样去当一个鸡,在某场意外或某种疾病中孤独的死去,她可以不要这个孩子或者把孩子当成身外之物任其成为杀人抢劫的祸害。

但影片中的女主没有这样,因为她的逃跑是一场求生之路,一个未成年少女独自逃到异乡,隐姓埋名成为一个单身妈妈,尝试各种方法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过上正常的普通生活,她自己和她的孩子最后都活成了一个人。

她也知道法律无情,即使是自觉希望渺茫,但这个一直都在追求活下去的女人还是决定去追求微小的希望,当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走上孩子自己的道路之时,她知道是时候面对这个坎了,所以她回到故乡自首,她在审讯时问警察这个算自首吗,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对于活着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这就像是马拉松冲过终点线的那刻,无论结果是生是死,她的救赎之旅都将画上句号。

这部影片中这种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生命力我想才是透出来的最强烈的情感。

不足之处是影片拍的太日常化了,基本没有什么大的节奏变化,1.33的画幅也难以讨观众喜欢,再加上没有音乐调动情绪,观看整部影片情绪都是平平淡淡的,确实是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总的评价:立意很高,拍的一般。

 4 ) 关于剧情的猜想(剧透慎入)

这部电影中平淡而细腻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位农村女性的成长经历,我们把故事从头说起。

(部分内容是推测的,可能和故事设定有偏差)19年前,蓉,是北方农村的一位少女,在戏剧班认识了城里来的一位小哥哥。

两人初尝禁果并且使得蓉有了身孕。

这种不检点的行为使得蓉不能再上学,并且其家族蒙羞,蓉的父亲在盛怒之下打骂女儿,蓉离家出走。

蓉去找相好,想一起私奔,但是男方拒绝了,蓉便怒从心起,袭击了男方,蓉发现其已经没有了呼吸,便带着身孕出逃。

其实小哥哥没有死。

蓉出逃之后,家中发生了变故。

蓉的父母去派出所报案女儿失踪,也想找回女儿。

在男方家庭指责,村里人的指摘和失去怀有身孕的女儿的多重压力之下,父母郁郁早逝,姐姐也没有嫁娶。

蓉逃出故乡之后,四处奔波。

生下一个儿子,还算健康。

但是名义上不能说是母子关系。

还好蓉比较年轻,谎称是她的弟弟,因为家中罹难父母双亡,姐弟相依为命。

接下来就是电影里表述的剧情了。

"弟弟"长大成人,交了女友也意外怀孕。

这件事情触动了蓉。

蓉把攒的钱间接留给“弟弟”,自己回去面对19年前的旧事。

 5 ) 9成现实,1成悬疑。

看到前90%我都以为看上去是在表达底层女性与生活抗争的无力感。

但片子全看完再往回琢磨,就有点意思了:“弟弟”差点搞大女友肚子,勉强算男朋友的老板又不想负责,独自养护儿子的孤寡老太…你看,命运好似在轮回,在捉弄。

三种不同形式的“差”男人都让女主又差点经历一遍。

但你细品,三种还都让她莫名地躲过了。

最后女主的选择看来是想透了,竟然命运都给我三次机会了,我应该自我救赎了。

整部片形成了前头9成都镜头生涩,表达冷酷的现实主义,和结尾1成突变烈日灼心监视器经典桥段女人版的奇妙搭配。

前后伏笔和呼应令人意外,在现实主义题材里生生加出了悬疑片色彩。

这种感觉就像一直喝一瓶不透明瓶装的矿泉水结果喝到最后发现最下面是雪碧。

虽然结局有点生硬,男性视角稍带刻板,但总归是把故事圆了。

 6 ) 一江春水影评

看完最直接的一些感受:1.没有白期待,甚至超出期待2.采用1.33:1的画幅是个不错的选择3.全片固定镜头但毫不乏味在first片单中无意点开一支预告片,看完已经深受震撼,以至于再一次激发了我想拍摄1.33:1画幅微电影的热情,所以我在我的第一部微电影作品《奥运》中的前半部分采用了这个画幅,而我的电影制作完成不久后,《一江春水》就上线了,惊喜的发现我和导演在某些情节的处理有些相似,这让我觉得十分荣幸。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湖北小县城,这种背景的作品并不少,但能正确做到“生活化”而不卖弄的,少之又少。

我一直说,在我目前对电影的理解中,最重要的不是导演的技术水平,编剧的精彩故事,而是主创的真诚,真诚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它能直接穿过二维的银幕画面,击中观众的心。

在《一江春水》的观影过程中,我联想到了阿方索的《罗马》,徐磊的《平原上的夏洛克》……真诚,细腻,自然。

女主角在正片中的表现让我十分惊喜,预告给人的感觉像是重画面的电影,但实际上剧情很精彩,女主演技也很高超,在审讯室自首的那段,让我想到了张曼玉在《甜蜜蜜》中的表演,很棒!

金花的表演可信度很高,一头秀发加上大耳环红指甲,泼辣仗义的性格跃然于屏幕之上。

小东和他的女友静,也都很不错,在剧情的前半部分,我不太喜欢小东,从“姐弟俩”一起去河边那场戏开始,蓉姐说有个人跟我说他是从上面漂下来的,那一刻不知道怎么的,我突然惊觉他们应该不是姐弟关系。

小东在撒娇耍赖之后,很快的找了工作,成熟起来,对他好感度直线上升,那个纸雕灯亮起来的那一下,我的心好像被一只手狠狠的捏了一下,这是不知道什么程度的共情,完全不同于煽情电影通过声光电的配合,恨不得在影厅里放一个催泪瓦斯的那种情感。

如果小东真的是王丹的儿子,那她的一生未免太过苦难,她以为自己过失杀人,畏罪潜逃,背井离乡,只能做不用查身份的底层工作;因为那个男人喜欢吃饺子,从此再也不敢吃饺子;独自抚养小东,却不知道孩子父亲其实还在世上;良心不安十九年,回乡自首却发现一切都是假的错的……如诗如画,可悲可叹,《一江春水》刻画了平凡人的逼仄人生,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没有哭天抢地,没有细水流长,谈谈的一股幽劲,牵着观众进入电影,难得的好作品,欣赏,欣赏!

 7 ) 春暖花开,水东流去~

看惯了太多的歇斯底里,也有试着平静的,大都给人距离之感,难入心间滋味。

都说艺术源自生活,为何形式高不下来,一入凡尘便摔得稀碎?

抱着久远的失望,憧憬着那份期待,终于,蓉姐向我走来……这个放到人群里都难获关注的平凡者,有着超越多数的心路历程,也展示出了坚硬的柔软。

既要入戏,又得藏好表演的痕迹,就此而言,质朴算不上终极,真实才最无敌。

当小东说出那句:“你晚上睡觉会怕黑吗”,我并没有感到刻意,事实上,台词从头至尾都令我相信,加之方言的亲切,句句品来都很舒服。

影片有两个始料不及,全都在于自首那段,一是杀人(丰富了女主的过往,虽然很刺激),另个则是怀孕(小东是蓉姐的孩子)。

这里暂不考虑整体的冲突,单论那一长串自白,像是娓娓道来,恍惚着不掺悲喜。

当火光映着面庞,陷入沉思的蓉姐,一如车上发呆的我们——万般念想似流水,千种波澜不惊心。

哭泣,也只是本能的释放而已。

 8 ) 一江拯救还是一江哀愁

看完《一江春水》,心情沉重,还有那么一丝轻松。

如果说生活是一把锉骨刀,那么剧中的人物无一例外都在承受着它。

在锉骨刀下,她们改变自我的外壳,保护所剩无多且脆弱的核心。

我能感觉到故事里传来的那种缓慢而又深重的钝痛。

痛感来源于无声的反抗,卑微的坚持,以及绝望却牢牢握紧之爱。

在过去,我们谈到小人物,常常会奢望他们具有极其戏剧性的冲突,奢望他们在苦难之后的文学性瞬间。

但绝大多数时候,对普通人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怀孕的玩笑(或不是玩笑),或者是从钱包里拿走三百块钱那样细小的事,就足以震动整个生活的根基。

她们所经历的选择,以及要实现的梦想,无非也是该怎么活下去。

整部电影的叙事非常缓慢,缓慢得如同影片里那条在白天和黑夜里都出现过的河流,这是一江春水,也是一江哀愁,还是影片英文名里提及的一江救赎。

我非常喜欢故事里埋藏住的另一个主题——关于欺骗。

你会发现,姐姐所在乎和不在乎的每一个人,都有过欺骗她之事,这些欺骗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令人感叹。

而她面对欺骗的时候大多沉默,很少的细节里才能看到她的动摇和压抑的愤怒,你开始会觉得,只有她才是真诚的,会有叹服,她这瘦弱的身体里何以有这如此巨大的能量。

直到最后,她才是那个撒下最大的谎,背负着最沉重的枷锁的人。

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她很难有最后的救赎,那个人也很可能真的被她杀死。

大多数有着相同故事的人,他们的人生的意义早就会结束了。

而这,也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9 ) 毒舌观影团×《一江春水》映后沙龙 |导演专场 北京

3月12日,团团在北京发起了「Voice · 我」女性主题影片沙龙《一江春水》作为「Voice · 我」的第一场电影,非常符合我们的主题—— 发出我们的声音,凝聚女性力量。

海报看似压抑,却又有着无限希望。

电影里,高启盛导演将镜头拍摄对准了一位足浴女工,蓉姐的身上。

年轻时的她误以为自己失手杀人,从东北老家逃跑,来到江城武汉。

跟她一起逃走的,还有身上的另一条“命债”负心汉放在她肚子里的孩子。

为了这个孩子,蓉姐从此隐姓埋名,把孩子生下来以后,他们“姐弟”以相称,一过就是19年。

如此沉重的故事,却包裹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家庭故事。

最后,孩子长大离家,蓉姐回到老家,在篝火前,烧掉遮挡自己的口罩 。

回到了现实,重回自己。

毒舌观影团-林同学(左) \ 高启盛导演(右)在映后现场,高启盛导演也跟我们聊了聊,关于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关于“一江春水”这个名字,他是这样说的——后来在创作得差不多的时候,会觉得“蓉姐”这个电影名字有点太小气了,因为我表达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叫蓉姐这样的女人或是她一个人的命运。

我可能表现的是一群人,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所以后来就想起个大气一点名字。

某一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一江春水”几个字。

我们与他交流时,他说,其实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他自己的分割和映射。

对于他来说,去创作一个像蓉姐这样立体的人物,并没有太多要去体会“女人应该是什么样”,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骨子里,我对女性的认知更多的是坚强的。

这个是我本身的一个认知而已,不是我刻意要营造或者是塑造这样的人物。

本身就在我的骨子里,女性就是坚强的,而且她很多时候的坚强是要比男性的力量还要强大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并没有刻意去体会一个女人,她到底要怎么样,在我的内心中,那个时候我就是她,她就是我。

在国产电影里,还有着许多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和过于简单的呈现。

但,《一江春水》的处理方式是将这个女人的装饰全然抹去,以清秀、真实的面目展现在观众面前。

导演并不愿意过多消费面前这个女人的容貌,更多的时候,在画面里留出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去窥视她的内心。

在这样隐忍克制的方式下,我们透过“蓉姐”看到了周围许多有着“蓉姐”这样经历女人,也照见了我们自己。

但,这样像“蓉姐”的角色,还是鲜有在大银幕上。

我们为何很少看到这样的角色,这个尖锐的问题,团团也问了问导演。

他回答的大实话,也十分不含糊—— 我也不觉得我们没有相对独立一点的,或者有个性一点的女性形象。

一定是有,只是她不是主流,这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只能做什么。

我觉得我们社会可能还没有到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说,我们可以塑造很多很多不同的、有个性的、独立的,或者什么怎么样的角色。

我们现在还不是这样的市场,我们可能会更多要去迎合双方的一个过程。

既然是文艺作品,我们表达的是“人”本身,当我们一旦把这个抛开的时候,我们要挣钱的时候,它有商品属性,它肯定得挣钱,《一江春水》不挣钱,谁还投呢?

因为没人拍了,下一部就没有就没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拍了。

但是,一旦我们以钱为目的的话,那肯定“人”就没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诚然,面对如今电影市场里的“女性角色”还是处于被消费“容貌”、“身材”的阶段中。

许多优秀的女性演员无戏可演,而能演的剧本对于30+、40+的女性演员也并不友好。

观众的审美不应该再停留在“白瘦幼”了,是该去理解和欣赏更多成熟女性的美了。

在电影最后,出现了成群的鹿群,这种设定,有一位观众说:看到鹿的时候就感觉生活再平淡也是有奇妙的地方有惊喜的确,这也是这部电影所给予观众一种温柔的抚慰。

它虽然作为一部文艺片,没有一路苦情下去,反而正如整电影的名字一般:“一江春水”逐渐开始变暖。

经过这次「Voice · 我」女性主题影片沙龙与《一江春水》导演专场的交流团团也再次坚定我们做这场活动的意义——通过电影,它可以告诉许多女性,站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选择。

不论是什么样的人生,不论是什么样的选择,未来还会有另一种人生在等着你。

PS:「Voice · 我」上海场的沈涟涟专场我们会在疫情解封后,再继续将这一场活动办下去。

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把它做完,也把它做到最好。

▶关注我的个人主页 https://www.douban.com/people/dusheguanying/ ▶公众号:毒舌观影团申请加入影迷组织: https://docs.qq.com/doc/DSnNQZ2tuSnFSWnhD 我们期待爱电影的你加入。

 10 ) 一江春水当如是。

女人的青春,宛若“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形容与状态,或许是七分惋叹、三分凄美吧——然后,这部从平凡的生活中洗出来的凄惋深深打动了我。

女主的青春,被深深地锁在那一盆艾草香的洗脸盆里——一个洗脚妹,她从事着辛苦而匮乏的营生,只有难得前往河畔听水,才能静静卸下生活的迷障——萦绕在她生命中的欺骗,烦恼,拮据,悔恨,仇梦,孤独,自保,救赎。

在她的青春里,春水从未暖过,也没有哪个好男人,为她的美丽之水,先知献情愫过——在一个女性坚强的背后——皆为男性的恶丑与孱弱。

这是一部男性缺失的作品。

也映射了当今社会的男性缺失问题——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好男人都死绝了。

”——这种缺失现象的背后,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然而,在本片中,导演交出的并非一篇论文——而是将视角全全聚焦在女主身上,从她的身外直至秘里,呈现得透彻且雪菀美若画;戏出绕指柔。

影片的诸多隐喻与暗线,都悄悄不经意在日常里。

当它们显现其原初用意的时候,你会觉得淡淡之妙。

是一场很棒的影院体验。

《一江春水》短评

怎么说呢,可能朴实的生活化的更容易拿奖。哪怕不太在意剧情结构,只要演员自然即可。

7分钟前
  • 海德薇儿
  • 还行

李研锡的演技没的说剧作可能因为女主太适合角色而做的的调整产生了13岁少女生子外逃19年的轻微质疑前面处处埋下的伏笔在投案的一瞬引爆其实是少见的文学性和故事性兼备的文艺片影像上4:3的质朴和聚焦更容易让人沉浸悠扬风中,春水自漾

12分钟前
  • 破骨草
  • 还行

神金

17分钟前
  • 重战女祭司
  • 很差

故事还行,演员拉胯,有一种跟张艾嘉类似的做作和生硬。就是觉得假,语气动作,均不属于人物本身生发的,强安在上面。好比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

20分钟前
  • see likelyhood
  • 较差

哎⋯

22分钟前
  • 灰狼
  • 较差

摄影太烂,背景噪音太大分分钟让人受不了,里面的女性,长相气质精神状态没一个与角色相符合的,勉强看了半小时。

24分钟前
  • Bastogne
  • 较差

加个犯罪的标签骗我来看

28分钟前
  • 平凡动物
  • 较差

养弟弟虽然烧钱,但是唯数不多的真心了

29分钟前
  • X
  • 还行

主題渙散,就像戲裡的所有人一樣,各個都沒有生活的目標。故事是不應該這樣說的。

31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较差

#🍋观影# 前面一小时都很好,白描,充满真实感和韧劲。弟弟的故事讲完之后,就甭盘了,结尾更是莫名其妙。在湖北唱评剧《刘巧儿》,有点违和。

33分钟前
  • Shirleysays
  • 还行

呈现出了各种女性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角色的从生命的各个维度都在“哺育”男性。养弟弟的,帮男人的,伺候儿子的…女人活着从来不是在做女人,而是在做社会赋予女性的所有角色,这些角色无一不是在哺育这个父权至上的时代。挣扎,矛盾,痛苦,毫无办法。但是呈现,不是反思。男性导演除了呈现,无法完成性别替代进行反思的过程。所以这部电影只能是一种,他者凝视的呈现。(结尾剧情线和前面显得挺割裂的…

37分钟前
  • 市民梅艳芳
  • 较差

剧作上还不错,本来以为是一位女性的生存史,敬业地工作,抚养家人,渴望爱情,但结尾反转后让其有更多的解读性,初看是有点突兀,但对于身份的转换以及两代人的相似经历与上半部分不少细节的呼应也算逻辑自洽。女主表现不错,人物弧光也比较完整,而且是那段“姐弟情”有动人的地方,但对于那段庭审戏,有小偷家族珠玉在前,确实瞬间逊色不少。7.2

38分钟前
  • oozy
  • 还行

里面任何一个演员的演技,都可以碾压主流电影节的影帝影后。尤其是片中老太太向女主哭诉儿子卧床残疾的一段戏,简直是神一样的演技,完爆国内那些所谓的影帝影后。

41分钟前
  • aaadzy
  • 力荐

导演是在纪录一种人生、演绎一种态度吧,值得肯定,但制作水平和镜头太粗滥了

43分钟前
  • 麦子
  • 较差

拍得真好,最后火塘前的哭泣让人足以动容,一个女人有多少个19年呢?含辛茹苦拉扯弟弟,结果是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喜欢洗脚城的日常,喜欢和姐弟相处的方式,我也想我姐姐了,我们已经形同陌路了。剧本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在国产女性题材的电影里已经非常好了。

4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文艺片都是要用慢节奏和粗糙的画面来展现所谓的戏剧张力吗?

48分钟前
  • CC
  • 很差

这,,,是不是就是伏地魔的意思?各自放手可能就会各自安好

50分钟前
  • 空壳
  • 很差

刚想说表现姐弟关系的时候很自然很温馨,就来了一个360°转弯,能理解是为了让母爱般的表现更有说服力,但是这个反转太生硬了,连语言、地域和视觉全变了。。

54分钟前
  • 飞骑斥候
  • 较差

看的时候憋死我了。虽然是我喜欢的4:3,但是人物内的调度并不是很充分,大多数正反打拍摄。正反打,正反打,特写,正反打,全景…我期待看到一个运动镜头,但是到最后也没有,我一口气差点憋死没喘过来。

55分钟前
  • 黑则清
  • 较差

虽然影像的确可以做得更好,但恰恰是现在这个格外接地气的样子,反而让电影更打动人了。很多生活上的无奈,在电影里没有被刻意渲染,但正是这种风轻云淡,才更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有一些生活上的无助,早就如同空气一般,你看不见,可也躲不掉。

56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