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静水城》。
片名Stillwater (2021),别名静水 / 斯蒂尔沃特 / 止水。
《拯救大兵瑞恩》《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那个被救援了无数次的男人马特·达蒙(Matt Damon),这一次扮演一位美国父亲,远赴重洋前往异国他乡,去拯救他的女儿了。
如果观众想看一部类似连姆·尼森(Liam Neeson)《XX营救》系列电影的话,那就设错预期了。
本片并没有激烈的动作戏,有的只是一名普通父亲对女儿的爱。
影片在2021年7月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长达5分钟的起立鼓掌。
比尔·贝克(Bill Baker)是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名石油钻井工人,失业大潮席卷工地后他丢了工作,于是正好去法国马赛探望在那里被判入狱的女儿艾莉森(Allison)。
艾莉森坚持表示自己没有犯罪,要父亲帮忙找律师寻找“真凶”。
比尔人生地不熟,还不懂法语,但他相信女儿,为了帮助女儿,他开始了艰难“寻凶”之旅。
比尔遇到了维吉妮(Virginie)母女俩,在维吉妮的帮助下,比尔找到了久违的温情。
阿曼达·诺克斯在庭上。
先说说影片选择做背景的案件——阿曼达·诺克斯(Amanda Knox)案。
阿曼达·诺克斯1987年7月9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毕业后前往意大利做交换生。
2007年留学期间,阿曼达·诺克斯的室友梅雷迪思·克尔彻被残忍杀害,阿曼达·诺克斯及其前男友被列为重要嫌疑人。
警方拿出诸多证据证明阿曼达·诺克斯就是凶手,而阿曼达·诺克斯则坚称自己无罪。
由于阿曼达·诺克斯相貌姣好,案情也曲折离奇,案件在意大利、英国和美国都引来大量关注,媒体还给阿曼达·诺克斯起了“天使脸孔杀手”的绰号。
一审法庭认定重要物证上的DNA样本存在瑕疵,按照疑罪从无判决无罪释放。
公诉人二审上诉,法院判决阿曼达·诺克斯谋杀罪成立;阿曼达·诺克斯继续上诉,意大利最高法院最终判决阿曼达·诺克斯无罪。
阿曼达·诺克斯无罪释放后回到美国老家,并以自己的经历写了回忆录《等待倾听》(Waiting to Be Heard: A Memoir)。
2016年时,Netflix以她的经历拍摄过一部纪录片。
可以很明显看出,现实生活中阿曼达·诺克斯被判无罪,而且也从来没有承认过犯罪。
《静水城》则取了故事框架做背景,并没有忠实按照无罪判决设定剧情。
因此在电影上映前不久,阿曼达·诺克斯就通过推特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表示这部电影从她的生活经历中牟利。
她写道:“我的名字属于我吗?
我的脸?
我的生活呢?
我的故事?
为什么我的名字被我没有参与的事件提到?
我回复这些问题是因为其他人在没有得到我同意的情况下持续从我的名字、脸和故事中获利。
最近的就是电影《静水城》。
”(Does my name belong to me? My face? What about my life? My story? Why does my name refer to events I had no hand in? I return to these questions because others continue to profit off my name, face, and story without my consent. Most recently, the film Stillwater.)
抛开真实故事不谈,《静水城》是以一起真实案件为背景,重心却并不在案件本身,而在父亲这个角色身上。
马特·达蒙这次扮演了一个标准红脖子形象,并且拯救阳光小美女阿比盖尔·布雷斯林(Abigail Breslin)。
比尔胡子拉碴,没有什么文化,既没有钱也不懂外国语言,但是依旧努力为证明孩子的清白而不懈努力。
他选择无条件地信任女儿,也为此做出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他展现出身上强烈的父爱,这份爱不仅笼罩着艾莉森,也笼罩着小女孩玛雅(Maya)。
比尔不仅在努力搭救女儿,也在救赎着自己。
他为自己常年缺席父亲角色产生了强烈自责,并将这份愧疚补偿到了玛雅身上。
影片全部视角都放在马特·达蒙身上,观众可以跟着这位红脖子父亲感受普通男人的生活。
日子虽然平淡,也温情满满。
马特·达蒙在片中火力全开,尤其是比尔和玛雅分离的时候,真真催人泪下。
《静水城》票房1967万美元,马特·达蒙这次显然不是为了赚钱而来,如此精心挑选剧本、卖力出演,显然是为了获奖而来。
距离他上一次《火星救援》获得奥某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已经过去六年了,距离他上一次凭借《心灵捕手》获奖,更是过去24年了。
他冲奥次数不多,希望他这次好运。
影片修改了真实案件的结论,显然也是为了给马特·达蒙更多的表现镜头。
说实话,马特·达蒙的全片表现已经很好了,完全不需要改变案件结论增加内容,白白引发当事人发飙。
阿比盖尔·布雷斯林为了演好片中角色,在拍摄前两周拿到了驾照。
因为片中有一场戏,需要她开车。
马特转业红脖子,拯救阳光小美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Stillwater,看完后想起开篇的对话,“美国人不喜欢改变”,“他们还会回来吗?
”。
谈论的是风暴中失去家的人,镜头里出现男主的脸。
顽固与守旧,是男主的标签,在法国时那种时时刻刻的隔阂感,在每一次“do u speak English”中尽显,不禁让我想起迷茫中寻找自我的Jason bourn,但不同的是Bill知道他的归属,stillwater是他所熟知的一切,是他安全感的来源,他热爱的地方,所以对于开头那个问题,他应该永远会回答“会”吧。
可时看到后面,但我更感觉男主的隔阂感与孤独不只来自文化这个“broad的层面”(出自那个法国导演之口),这份孤独也来自于他自身,他生长的环境与被科技改变的家乡、他的守旧与身边人的融入、他对一直以来残酷生活的恨但当生活开始改变他又无所适从。
身边一切变得陌生,唯一不变的是,生活一直残酷,命运的捉弄改变了他很多,他变得沉默、麻木,但这从不曾改变他的一些特质,他的信仰是真诚的,对女儿的爱与无条件信任,甚至牛仔精神,这些是他的一部分,他的顽固源自于此,因此在有一线生机时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救赎之旅,找到真凶不只是救女儿,也是他作为失职的父亲的救赎。
然后,四处碰壁与金钱压力、艰难的探查又戛然而止的线索、分歧的法国姑娘、痛恨他的女儿,这一切显示了他的无力,他又变成了那个无能的只能停在原地的混蛋。
玛雅与妈妈的出现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新起点,他在玛雅身上弥补对女儿的缺憾、收获新的爱情、学习法语、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入后的趋于完整的家庭,这意味着他开始接受改变了吗?
我认为是有的,就像那些风暴后移走的人们,也许他们也拥抱了更好的新生活。
但这不代表Bill能抛弃过去,女儿的自杀拷问着他的灵魂,让他不得安宁,他固执地寻找线索,在女儿游过的海里游泳,当警方不作为时甚至绑架了嫌犯。
最后假象被女儿戳破,露出水面下的残酷人生(那个法国导演很有意思,“你要找的东西没有答案,也没有真相”),他发现“my little girl”不再是他以为的女儿,自己也不再正义,无意伤害母女却又拖他们下水,对玛雅的爱与承诺与辜负。
他成功救了女儿,但他的生活回到一潭死水,当他回到他爱的、希望女儿异国他乡也不要忘记的和他已经许久不曾回去的still water,一切都变了。
他依旧对女儿说我爱你,可真相是我已经不认识你,生活回归平静,可他的恪守的已经不再,一切都变了。
1、从女儿的不认可到最后结局对父亲的认可,这是一种关系的升华。
父亲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要学会运用规则——生活是残酷的,不必抱有愧疚3、个人认为女儿并没有做错,制造矛盾的冲突,只是想让心静下来更加明白自己想要努力达到的结果,多么重要4、电影让我明白不是纯正的法国人,真的不要体验法式穿搭了,真的很没有那种特有风情。
剧中卡米尔的穿搭太迷人了5、一个成熟的人,更应该从经历中获得发自内心的感悟。
与年龄大小无关;任何人际关系里,想与不想之间,交织着是否愿意深刻的去理解对方6、对于结局,父亲说的话——是对曾经与母女俩那段岁月,投以最真挚的怀念综上,结局我还是很满意的
《静水城》存在电脑里一段时间了,假期终于看完了,不吐不为快。
一,父爱如山,即便是个文化层次很低的建筑工人,他曾经走过弯路,但他对女儿的爱始终。
他粗糙的外表下有颗细腻的心,他爱女儿但是他不懂女儿、不了解女儿,他以为女儿还是那个“baby girl”,他对玛雅的疼爱,一开始应该是来自对女儿的愧疚,将对女儿的爱投射到了这个九岁女孩的身上,在他心里,20多岁的女儿还是那个九岁的女孩。
父亲凭借着对女儿的爱,五年里往返于两大洲,到陌生的文化环境里,只为探视女儿。
他心里对女儿是有一股美好的相信的。
所以当他明白真相后,可爱女儿的幻影破灭了,虽然接回了女儿,但他熟悉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二、父亲虽然鲁莽、愚昧,但有基本良知。
女儿真就是一混账,缺少良知,十分自私、利己主义。
她所谓的爱,其实就是服务于她的。
一旦对方不能有利于她,她就立刻揭开面纱,露出獠牙,惩罚“背叛者”。
她将丽娜的名字刻在手腕处,真的十分讽刺。
通过那些法国人的讨论,可以了解她是如何“屠杀”她的爱人的,这女的内心没有道德感、没有责任感。
每次她说“I`m sorry”,都十分虚假。
电影到一半的时候,她那表现十足的欺骗了父亲、欺骗了观众,让大家认为她是冤枉的。
她如果真为丽娜的死感到抱歉,会不惜一切利用父亲翻案?
她内心绝不会有丝毫忏悔和抱歉,她只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脱罪。
她假惺惺的表演,欺瞒世人,大约也想骗自己,让自己认为她是无辜的。
电影最后她和父亲谈起玛雅,她也不会为父亲逝去的一份美好感情难过。
父亲为女儿寻求正义,而正义实际已被女儿践踏。
编导三观已崩,倒是很符合今日欧美白左文青的调子。
三、这剧的原型案子,很早以前我在央视关注过,也看过相关报道。
原型充分利用了美国媒体,制造话题,从一个事实清楚的案子,变成一个国际话题,在欧美各国炒作,她被释放后,受害者家属称绝不原谅。
联想到“辛普森案”,美国人挺善于搞这种“程序正义”——通过漫长诉讼、钻法律空子,从而逃过刑罚的。
四、本片里很多体现种族冲突、文化冲突的内容。
法兰西又黑又绿已经不可逆转了,各种族、文化如何求同存异?
两个多小时的片子,还是很值得一看。
达蒙在楼下和小女孩道别时演过了。
挑刺完毕。
结尾,比尔说“我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那么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是否会为了内心的平静而告发女儿?
如果我是续集的编剧,我就这么干,不然后半生怎么活?
做了错事就该认罚,更何况是一条人命。
我无儿无女,所以没办法体会家长的想法。
观影时,我曾有一个时刻怀疑可能就是阳光小美女自己干的,但很快便投入剧情忘记了这个怀疑。
事实是,比尔被耍了,当然,女儿本来不想拖他下水,但律师不配合,他只能自己干。
没坚持怀疑的观众也感觉被女儿耍了。
坏透了!
自杀未遂,然后想:还是厚着脸皮活下去吧。
把逝者的名字纹在手腕可以减轻罪恶感吗?
是因为爱吗?
小年轻自己也想不明白吧。
愚蠢自私坏透了的家伙。
The End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律师不管,自己调查。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莫名其妙跳出来个退休警察,主动告知DNA监测一事有些突兀。
但至少给了Bill一个目标,就是拿到对方的DNA。
然后他去到了对方地盘开始打探。
这一切前提都和能够飓风营救女儿的Liam Neeson差不多,但可惜这次来的不是Jason Bourne。
让人打了一顿,眼睁睁的看着想找的人从自己眼前离开,他无能为力。
四个月,Bill其实已经半放弃了帮女儿脱罪的想法了,他留下来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回去的理由。
毕竟女儿还在这个城市,而且他又有了新的牵绊。
带Maya去看球其实也代表他开始融入了正常的生活,并接受了现实。
或许他的计划是在马赛待上四年,每个月接女儿出来一天,反正她和Virginie母女相处也不错。
但更大的可能依然是他没有计划,所以继续延续当下的生活。
但他看见了Akim,想起了最开始的初衷。
退休警察发现了和现场不明DNA符合的样本,这件事本身就很有疑点。
退休警察怎么发现的,从什么人身上发现的,他怎么拿到的,他拿到后又是什么契机让他会和五年前的一起案件进行对比。
交易的时候一直说这事危险,不能让人知道。
结果这事他自己就给揭晓了。
验出了可疑DNA,那就知道了嫌疑人是谁,既然放了Allison,那应该就会开始通缉Akim。
但真相却是Allison其实是牵涉其中。
所以只要警方抓到Akim,就必然还会牵连出Allison。
所以结尾的脱罪,其实总体来说并不肯定。
这让最后静坐看云卷云舒时除了对心境改变的感叹外,还在现实中有些不确定性。
Bill问Allison为什么选择来马赛,她回答因为离家远,可见她对家庭是有抵触的。
再加上妻子的遗物全都遗弃,以及和自己的母亲相处也并不融洽,可以知道以前的Bill并不是个顾家好男人。
因此他在法国和Virginie母女相处时候的种种,也是有些不可思议。
只能用年龄到了转性了来解释吧。
净水城代表着美国老式的精神 我不知道这个城市是否真的存在 这个名字很能体现美国落后地区古朴 宁静却又没什么创新 这个剧名还暗指那个项链 代表女儿背叛美国传统精神 有多重意思 这个电影实际上是用其他文化对照下对美国自以为坚信的正义进行审视批判 他失去了自己以为拥有的东西 他早年吸毒 中年熏酒 绑架他人 严重忽视妻子女儿 没有文化 暴力 但是他依然认为自己是正义的 正确的 有信仰的 大多数红脖子都是这么认为的 这是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在法国发生的事件 让他明白了他一生坚守的信条实际上底子并不好看 如果没有最近其他环境可能他就这么蒙骗自我一辈子 回来之后就有其他视角 他多次在吃饭之前感谢上帝设置就很好 我不认他是真正的信仰 更多的是提醒自我我是一个好人 如果导演在他回国之后加入一段不祈祷直接吃饭的戏就很好了 代表他看清了自我 会更有力量一些 我很喜欢导演的客观 好的坏的就那么放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审视思考 很难说这是对的或者是错的 它们杂合在一起 人就是复杂的生物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类似的电影 一个懂得自我批判的民族才能进步之后说一些轻松的 约会那场戏逗死我了 自由浪漫的法国人和古板坚硬的美国人简直尬死了 真是我近几年看过最硬的约会
一个很有力量的故事,往往会有一个平淡的外貌或伪装。
很多观众觉得导演把故事拍砸了,将人物塑造的很苍白。
如果多一点耐心去看,会发现男主其实是一个很努力、很挣扎、很无助的父亲。
破败的城市,拆迁现场。
男主是一个为了生活什么工作都肯做的男人。
这天,他收到来自法国监狱女儿的一封信。
农夫奔赴异国他乡,见到了女儿之后,男人才得知女儿是被冤枉的。
接着,这个父亲便开始了救女之路。
语言不通,无亲无故。
父亲到处求人,也不断碰壁,但他从未怀疑女儿分毫。
女儿翻案无果。
面对笨拙的父亲,女儿除了嫌弃就是愤恨。
她觉得自己能有今天,父亲有着很大的责任。
看到后面我们知道,女儿是因为承受不了自己犯罪行为的事实(即使被害人不是她亲手杀死的,却也是因她而亡),才变的面目可憎,女儿逃避内心谴责的外化却是通过拒绝愤恨父亲来实现的。
求助无门的父亲,像是被放逐在陌生的国度,一边求生存,一边等待着时机。
四处奔走的过程中,父亲结识了一对善良的母女,自己的生活慢慢向好,这对母女也逐渐融入男人的生活。
因为线索的出现,这次父亲选择了无视了法律程序,无视了程序正义,只为洗清女儿清白。
救女心切的父亲畸变了自己的行为,致使谎言逐渐腐蚀了他与这对母女的关系。
最后虽然为女儿的案子换来转机,却也失去了那对母女,失去了新的生活。
女儿成功出狱。
父亲也逐渐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真相,可代价却是,好不容易重燃生活的信心再次熄灭。
父女回到自己的国家。
面对新生活,女儿问父亲,想不想她们(法国母女),父亲说当然。
女儿又问想不想回去找她们,父亲带着沉重的表情说,不会。
接着,父女同时望着远处。
女儿:这一切看起来都还一样,什么都没变。
父亲:对我来说,这里一切都变了。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我对美国文化不了解,但故事里透露出的那种面对生活的无力与挣扎,却在告诉我们,生活很残酷。
它带给人们的伤痛不止是过去,还有不愿回首的伤疤。
即使经历过美好,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生活的残酷让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再重新追回属于他们的美好。
因为,为了生活,他们竭尽所能,他们累了!
真的要感慨马达老了,虽然是也确实出于任务需要,一个从事体力工作还要为狱中女儿东奔西走的中年父亲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光鲜亮丽的,但还是看着他发福的身材以及愁苦的皱纹不胜唏嘘。
不过也确实有些老戏骨的意味了,他似乎不需要借助台词和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现,当然如果他借助的话迸发的情感也要更强烈,片中的比尔那种难过与执拗是举手投足中都能感受到的,而他的软化和转变的过程让你能感受到但又不觉得夸张突兀。
其实他的年龄一直在增长,但你总觉得他还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杰森•伯恩,还是那个开垦火星的宇航员,当然,最少年意气风法的当是凭借心灵捕手拿下最佳编剧的时候吧。
学一学你的好基友大本吧,看人家在爱情的滋润下身心焕发第二春,而马达还要在静水城中继续被自己的女儿和不堪过去折磨。
静水城的评分并不是很高,有些人觉得本片140分钟时长实在是有些冗长,讲的故事也是经典好莱坞剧本,但我觉得静水城倒是在140分钟的时长里尽可能地把叙事节奏放的平和而且不罗嗦,观众也有更充足的时间通过剧情细节去体悟比尔的心境转化。
而且这个带着黑色幽默意味的结局也使得整体剧情摆脱一眼就猜到结尾的老套。
如果仅仅是比尔在营救女儿的过程中洗心革面,法国母女带给他温暖,他救出女儿最后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剧情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但是静水城改编一起原型案件,前面三分之二都在讲比尔解救女儿也在救赎自己,然后到结尾给以为自己已经完成救赎的比尔沉重一击,他的爱、努力还有法国母女的温暖全部被自己的女儿利用助自己逍遥法外,他以为的救赎实则是为虎作伥,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再握着女儿的手虔诚的为彼此祈祷。
平和悠长的叙事,使得最后这沉重一击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骤然疼痛,而是就挤压着你的胸口,那种郁闷与难过无法疏解。
女儿曾经对着Virginie说别以为比尔能够变好,他们父女都是混蛋,当时的我和Virginie都不以为然,直到结局之后这场景反复在脑海中回放。
只能说救赎不易,女儿接受现在不代表她不怨恨过去,于是她又把比尔一起拖回过去,只能让人哑然苦笑。
最后说一说剧情之外的东西,本片的重点并不在于真实还原那桩原型案例,但是也揭示了一些西方司法在实际执行中的拖沓散漫,同时把自赋正义和司法正义的矛盾表现得很到位。
不相信司法并越过司法程序取得证据,然后再借助司法程序实现正义,更妙的是最后发现自以为的正义实际背叛了自己心中认定的正义,真是黑色幽默拉满。
除此之外,美国中心的那种傲慢自大以及欧洲白左的政治正确都看得让人不适,世界在重新变回孤岛,并且大家还都觉得是正确的且合理的。
不得不提的还有比尔和玛雅分别的那场哭戏,冲一冲奥斯卡最佳男主吧,马特达蒙。
平时很喜欢看罪案相关的内容,所以片子看到一半就意识到了主故事线索是改编自“天使杀手”Amanda Knox一案。
只不过涉案女儿的家庭环境从小康中产变成了南方底层红脖,发生地从意大利转到了法国马赛,现实中遇害的英国妹子和牵扯进案子的美国姑娘也不过是室友关系,并非情侣。
讲点电影里觉得有趣的部分,把家庭环境和男主性格刻意设定为来自南方、直率鲁莽、不善社交的底层红脖民工形象,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那种身处一个文化上相对排外的异国环境的无助和迷茫感。
意大利和法国的共同点在于都很坚持自己的语言环境,但意大利人还是相对热情,不会法语在法国真的寸步难行。
向来觉得受到欢迎处于世界中心的美国人突然成为“外地人”,失去了优越性,这种身份处境上的置换与结尾领导热情发言,人民欢迎回家形成鲜明对比。
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在外只能靠你自己没人管你死活,一旦救回来了都是集体功劳。
片中也涉及到了欧洲人对美国政治的普遍的片面化了解(比如投不投川普、是否控枪),讽刺美国向来横冲直撞没法真正放下身段和骄傲融入别国文化,也讽刺了欧洲公检法系统的疲软和治安问题。
今日辱美辱法2/2。
父亲的角色和他的赎罪是本片一条重要的线索。
想到马达现在已经开始演爹了顿时感觉自己也老了😢 和大部分重组家庭爱另一半然后爱屋及乌地爱对方孩子的过程不太一样,我倾向于Bill是因为爱Maya才爱她的妈妈。
而他对Maya的爱来自于对自己女儿多年疏于照顾和交流的愧疚:他照顾Maya,接送她上下学,带小零食,给买球衣,配看动画片,甚至带去看球赛……这些他可能从来没有为Alison做过的事,他从来没有扮演好的父亲角色,这些间接导致女儿远走他乡又“蒙冤”入狱的罪,都在Maya身上得到了救赎。
一个比较感人的点是在被迫离开前,Bill特意和Maya说了I love you,这是一个父亲对两个女儿最深沉的歉意和爱。
赞一波小姑娘的演技,把早熟又早慧又渴望父爱的小女儿形象很好地展现出来了,表演又自然,她哭的时候我都要哭了🥺她面对警察坚持不翻供,也是因为她真诚地爱着Bill,像任何一个朴素地爱着父亲的小女儿。
当然,影片的最后我觉得还是蛮残忍的,亲女儿是得偿所愿了,可怜Maya得到了父爱又失去,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梦一场。
亲女儿Alison的演员也是童星出身,演过《阳光小美女》和《姐姐的守护者》,也算是女儿专业户了。
现实中的Amanda到底有没有罪到今天还是一个谜,但她好歹也得偿所愿回国了,还出了传记。
真实事件里最可怜的还是无辜的英国留学生,年纪轻轻就命丧他乡。
Life is brutal,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
一句话说不清楚,反正这电影没有一个讨喜的角色,剧情让我看的时候有点尴尬,回味也不适。马达真的老了,感觉是去混片酬的。
3.0 无聊,老套,相当于大陆90年代拍的那种不会普通话的农村的老父母亲去城市上诉吧
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犯罪就是犯罪,不必过度美化,女儿演技跟不上,坞里男演员转型不能都靠隐忍悲惨白男父亲这种角色来硬凹吧…stillwater不该翻译成静水城,和城字没有一点关系
3.5;马特达蒙可演得太好了,Maya也很可爱,喜欢听她法国腔的英语。反倒Allison的角色有些许不真实了,不像蹲了四年大牢的。总之这是一个残酷而伤感的故事,虽然结局是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开心得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极难建立,又极易摧毁。所以当这样的关系成立的时候,抓住它,珍惜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十集迷你剧哈哈哈哈哈哈哈
剧本写得相当好。细腻、曲折,偶尔温暖,但大多数时间里都比较沉重。尤其是最后⅓那部分,胸口就像压了块石头般,实难释怀。
果然是根据Nox案改编的,马特达蒙真的演得很好,片子里面的一些发生在法国但实际上是说的美国的点也挺有趣的。
4星还是要给的,很细致。
《驴子》同款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好电影,今年看的很多电影我都给了很高的分,是我的感受越来越多了吗?可能吧,但我觉得现在看电影的角度变了,我抛开了去看类型片的眼光,而是具体影片,具体分析,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父女情,文化差异,犯罪,每一条线都很清晰,都值得深思,至少我这么认为,可能有人觉得电影不行的原因,是因为中间有一段渐渐的脱离了主题,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等到我看到后面女主跟马特达蒙的关系逐渐亲密,其实这是需要时间和铺垫的,否则的话整部电影会非常的突兀,中间有一个4个月的时间过渡,然后再加上一些情节的发展,所以这个时长我觉得是合理的,是可以理解的!
可能看下来除了最后其实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犯罪片外我居然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也就是说我没有看到所谓的精神内核。为什么发生在马赛?为什么做了五年牢才反应要来讨公道?为什么司法步骤现代社会还会出这么大的错?为什么买凶杀人不算杀人?为什么非法监禁不受法律制裁?一切一切都让我觉得这部电影除了黑两下传统红州(当然我笑的很大声,一开始放的Fox News,南方农民,法国人对美国人的stereotype,移民问题…)还有突然觉醒的父爱外并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一个莫名其妙发展感情线的故事,让九岁孩子学会名不改色撒谎的故事,也许是一个虎父无犬女的故事,女儿买凶杀人,老父非法监禁,知父莫若女,原来二者一个德行,OK州真是民风彪悍、无所畏惧
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谁遇上这对父女都是倒大霉
看不下去 不好看 period
其实本质上还是讲亲情的片子,Bill在无意识之间把Maya当作了自己女儿,潜意识里想弥补,最后Maya哭着和Bill告别的时候我还是很难过。不会法语真的在法国不要生活了。问美国红脖州人的第一句就是,你投川普了吗?
冗长
父爱如山,虽然处理方式有些过激,但我能够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电影是根据事实改编,B站有纪录片)
3星,故事简单,节奏缓慢,父女之间的温情故事,更容易感动老美,毕竟就是人家的故事。女儿的女友死了,老爸的爱人没了, 经历之后回不去了,一切都变了。 这就是人生的遗憾,但人就是这么变得成熟的。还有故事本身夹杂着很多内容也值得关注,欧洲现在的严重问题是,移民庞大,素质混乱,司法缓慢,人工高昂。 主角老美都看不下去了,只能亲力亲为,仗着老美自我为中心的高傲和独断专行来解决问题,直接就把人家给囚禁了,这点非常老美。 移民是弱势的,但数量又日渐庞大,片中街头大片大片的黑人和中东人群。 法兰克、高卢种反倒成了少数人口,下一代的法国人可能就换种了。
redneck porn
一直等待達蒙化身伯恩單挑陷害女兒的黑幫,最後發現原來是部文藝片。美國鄉巴佬和南法國浪漫風景的沖突,創造了足夠的戲劇張力,到頭來還是突兀得讓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