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行业身份——IP操盘手。
所以咱别从剧本、创作出发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的项目聊不到那个,不是那么回事。
就从资源配置、商业元素、类型需求和宣传策略来看。
你想赚谁的钱?
为什么没赚着?
1. 年龄不对,所以角色不对、故事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年龄的观众看?
想要全年龄段受众,不是错。
错的是以为角色全年龄了,就能吸引全年龄观众。
范伟爷爷辈,黄渤爸爸辈,孩子辈分青少年和儿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设定为初中生,是一大败笔。
一方面拉高了观众对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剧本短板。
选荣梓杉,是错上加错(不是荣梓杉的错)。
2020年开机,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黄渤高一头,当时恰巧还在变声期。
不说电影,荣梓杉作为演员本身就进入了尴尬期。
太高,但脸青涩、岁数小,大人孩子都有点演不了。
陈思诚逼着他往夸张方向演,只会让观众更出戏。
实际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剧”做包装的话,用儿童演员,会极大拓宽受众,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许多剧情合理化。
徐娇演《长江7号》时只有9岁,且又黑又瘦又矮,显得更小。
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陈思诚选荣梓杉,不如选韩昊霖(《我和我的祖国》里扶电视天线的小孩),个子小小、脸圆圆,跟黄渤应该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让片中同父异母的小学生弟弟那个年龄的做主角,一些戏会突然间变合理。
比如小天课堂上看着云彩傻笑,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学,坐乐高船去长城,哭着唱歌救莫扎特……你可以想想婴儿肥的小男孩去做这些事会多么可爱、勇敢、充满冒险精神和浪漫气息。
一米八大高个干这些事,只剩下傻。
年龄不对,影响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众女生犯花痴尖叫追逐男生的情节,可笑油腻低级,也不符合后期“献给童心”的宣传策略。
小天撺掇莫扎特摘掉学长的假发等等,也暴露恶俗。
如果小天是儿童,这些情节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便有“爱情”和“情敌”,也会相对可爱。
徐峥不好,徐峥给韩昊霖拍的“爱情戏”让普通观众觉得纯真,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处。
陈思诚写了个10岁小孩的剧本,非得让发育过于成熟的年轻男性来演,这是重大决策失误,进而破坏电影、误导观众、耽误宣传。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龄,让小天从14岁变成10岁,演员从一米八变成一米四,电影都会比现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献给童心”,可以是儿童片。
但现在,似乎是拿“儿童片”当遮羞布,仅从宣传层面扭转观影预期,太晚了,而且儿童片≠幼稚。
2. 阶层不对,所以矛盾不对、情感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阶层的观众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阶层。
他自称住回迁房,但看着像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
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吃饭有小龙虾,旅游的时候住带大客厅的房。
他自称只是个卖保险的,但实际生活优渥,工作困境没被展现。
儿子上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团遍地,每年都举办招新,弟弟在的小学部有手工义卖活动,黄觉饰演的富豪也把女儿送到这个学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失败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国男导演历史悠久的独特爱好,但市井穷人冒充,还是小康白领冒充,这俩可有区别。
而被反复提及的《长江7号》,动人的一点在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贵的教育,他认为读书改变命运。
打零工的民工,送儿子上贵族学校,谁信啊?
我们都信了,还共情了。
这是残忍童话,主角阶层的硬设定,使它的受众是普罗大众。
而《莫扎特》中的钢琴、天文,像中产家长的矫情。
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选哪个昂贵的爱好。
此事与“我”无关,与普通大众无关。
中国有千万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不是莫扎特。
中国孩子普遍承担的压力,是父母无限制的给予,比如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学区房。
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窒息与压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穷人,俩父子挤十几平的房间住,可能因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决心,曾经放弃音乐的任大望倾家荡产买了钢琴,家里最大的空间让给了钢琴。
小天背负着枷锁和期望,可能会假装热爱钢琴,连句“不喜欢”都不敢说。
当他一旦流露不满,任大望可能会说是你自己想学的,我为了让你学钢琴怎么怎么样。
而实际上,他是在让小天为自己失败的音乐梦想买单,因为心智和地位的不对等,家长的行为常常隐含着对孩子的强迫,对自我的欺骗。
孩子反感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路,同时也畏惧,这条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难以承受的资源。
而阶层改变,会导致钱不是问题,资源投入不是问题,梦想与生存也不再剑拔弩张。
电影选的钢琴、天文,也都不明确指向“钱”,普通人怎么会有共鸣?
可能陈思诚已经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还有时长不对。
136分钟,跟《唐探3》时长一致。
两小时十六分钟,你说献给孩子?
孩子三节课加起来都没这么长。
这个时长也影响排映。
宣传滞后。
陈思诚在市场上有字头,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备受关注。
第一张海报是星球和星系组成的音符,释放了明确的“科幻”“音乐”信号,后续阵容曝光,立刻在观众心中追加了“喜剧”标签。
电影品质、风格摆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难让人笑出来,宣传唯一能发挥的就是“奇幻”,目标观众应该是家长和孩子。
可惜初始印象难以更改,映前宣传热度不行,标签不明确。
可能也担心“儿童片”影响受众,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带来的反噬。
暑期档又是个长线档期,前面有俩强口碑对手,你走不了长线。
市场整体热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赚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规模免费亲子场,“子”的年龄卡在10岁及以下,重点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际关系的严肃探讨和引导,可能会好些,毕竟暑期档家长孩子有观影需求。
而且后面两周无同类重磅新片,市场空间是很足的,烂牌也能打两把。
我不觉得陈思诚是好导演,一直把他当商人看,会码盘子,懂市场和类型,明目张胆借鉴前辈的经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连盘子都码不好了,那中国电影市场要你何用?
4. 我喜欢的点科学不会是解决人类终极困惑的答案。
艺术是能量来源。
小天靠音乐得到一切,但依然选择星空。
“你别担心,妈在那边过得挺好的。
”(马元这孩子要是10岁以下儿童,这段都能成哭点。
)
您们好!
由于我热评的影评被删除,禁言了,所以我只好再注册个号。
不好意思,因为看了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多少有点ptsd(创伤后遗症)。
想到还有那么多无辜的观众,他们很有可能遭遇原本平静的生活中,三如而来的至暗两小时。
我还是想站出来提醒一下,(我尽量克制,斟酌自己的措辞,不然可能又被禁言,那我还要去再申请一个号)大家这几年过的都很难,假如您想通过这个影片获得一些舒心,放松,愉悦,那么我真诚的建议您尽早打消这个念头。
因为通过这个影片,您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有(…这里不展开了)以上。
疫情之下,各演员也是饥不择食,黄渤姚晨范伟梅婷也是不挑食,给钱就上,完全不在乎什么剧本。
陈思诚是怎么把一部电影拍的让人昏昏欲睡还贴上喜剧标签的,百思不得其姐。
节奏太慢,几个小屁孩演技太浮夸,看一半委实看不下去离场先走了,唯一记住的是身边坐一个小姐姐蛮漂亮的,没戴口罩,喝着奶茶,不时低头看手机和旁边闺蜜低语窃笑,坐标合肥庐江方圆荟大地影院,下午五点十分六号厅七排。
姚晨 黄渤 郎朗是缺钱吗小孩子演戏真的毫无技巧,全是感情陈思成什么时候可以摆脱下三滥的恶心烂俗是穷成什么样了来这讹我电影票一个拍过那么多电影的人怎么连剧情都没有,逻辑都没有,意义都没有希望豆瓣以后加个选项,影评没法剧透,这电影我都没法跟别人讲明白前因后果李成儒演了个警察荣誉刚要走出阴影又开始浑身难受了电影和外太空,莫扎特不能说是毫无关联,只能说是只有郎朗一个冤种被来回cue
国产片现在根本就是已敛钱为主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被韩国印度赶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审核问题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国产片现在根本就是已敛钱为主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被韩国印度赶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审核问题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国产片现在根本就是已敛钱为主了,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被韩国印度赶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审核问题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我有。
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看‘外太空的莫扎特’,那我想拼命劝你不要去看,因为它不值得不值得你花💰 和时间、冒着中暑的风险出门看,用那个钱可以喝一周的蜜雪冰城桃桃摇摇奶昔🎥观影感受:我上次看的这么难受和无聊的剧还是上海堡垒,这个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多无聊呢?
我坐下十分钟就想走了,想了想自己花的电影票和喜欢的演员(黄渤和荣梓杉),可能后面会好看呢,剧情也许还没有完全展开?
决定忍住,强按着自己看下去。
🎯主题主旨:剧情也很shi,里面能看到很多影视元素的影子,快乐星球、长江七号、开心麻花、唐探系列等,但做的四不像,童真亲情搞笑悬疑一个都没讲好,漫画式的风格放荧幕上很违和,突然的蹩脚四川话我一个四川人听着很是头疼(虽然看得出姚晨已经尽力了)。
这个片不仅无聊还不停刺挠你,我们要开始搞笑咯,我们要开始煽情咯,我们这个特效不错吧🙄🙄🎭演员表现:渤哥,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我帮你报警;梓杉弟弟蛮帅的。
🎬导演能力:陈思成,又是你,这里(时间金钱和精力)欠我的拿什么还,黑名单走起😑😑李成儒老师的三如用在这里很贴切,它明明可以抢钱,但还好心的拍了个电影,你看它多贴心😠😠
首先,我是奔着演员阵容去看的。
但是看完之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不要抱有太高预期;2.这种片没什么可分析的,台词、剧情有点低智,但图一乐放松一下去看看还是可以的;3.和黄渤、范伟老师等关系不大,不明白黄渤老师为什么会接这种片,可能是国内电影市场确实惨淡,无戏可拍;4.女主这个小孩的部分更拉低了整部片,本身的出现对于剧情推动没有太大作用,像是导演硬塞进去的,但是念在年龄不大,剧情拉胯,也情有可原;5.这部片要是能爆,那国内民众审美水平还有待提高,爆不了也实属意料之中,陈导圈钱的意图太明显,或者说他只会拍这种片,说他有才华对不起我实在没看出来;6.看完其实你不太清楚导演真正想表达什么,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
抱歉,每一项都浮于表面,看不到任何有深度的内容;7.可能对于从小学乐器的小孩来说或许有些许共鸣,我也是从小学乐器,而且特别不喜欢,父母也是逼着我学,但是现在25岁的我却特别感谢父母当初的做法,这部片从头到尾就是批判父亲这种做法令我厌恶,导演编剧可能真的从小没有这种经历,然后意淫出来的剧情;8.特效不错,带小孩去看看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是挺好的一种引导。
补充一下:由于此片实在难看,本人在放映1个小时的时候写完了这篇回答,在还剩半个多小时的时候离开了影院,以上内容我写的很收敛,纯粹是因为黄渤和范伟两位我尊敬的老师。
诈骗!
诈骗!!
诈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是个儿童片,但宣发的时候完全可以往儿童向宣发,这样就不会误导我们这些成年人去看了再来打差评了!!
如果一开始讲是个儿童片,那么我就不会走进电影院了!!
首先,大规模的宣传荣梓杉和黄渤,还有范伟姚晨客串,谁能想到是个儿童片??
荣梓杉也没演过儿童片吧,出道就是朱朝阳(这里吐槽一句,荣梓杉能不能不要演谁都像朱朝阳??
那个惊恐的表情,真的戏路很局限),怎么看这个卡司都是一个成人可以观看的电影。
你打可以大大方方告诉我,没必要骗我进电影院吧其次,黄渤接戏现在不看本子的吗?
车轱辘话来回说,我以为是鬼打墙了。
就开头那一段,弹琴弹琴弹琴土耳其,我都被墨迹烦了,絮絮叨叨,祥林嫂附体了???
黄渤这两年资源到底怎么了,是没戏接了吗,那么好的演技带入这么一个角色,编剧和导演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第三,几个小演员,我真的,演儿童片下次请参考同年龄段演员,请7-10岁的演员即可了!!
但是荣梓杉你已经16岁了你知道吗??
还在演这种片子,你觉得你的未来还有出路吗??
能感受出来,编剧和导演很努力的营造一种“哆啦A梦和大熊”的感觉了,有那么一两个镜头确实,但导演和编剧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哆啦A梦看完没人说降智???
成年人看了仍旧会感动???
为什么到你这就成了降智??
如坐针毡!!
如芒刺背!!!
如鲠在喉!!!!
最后说一句,中国观众只是烂片看多了麻木了,中国观众不是死了,什么屎都往嘴里喂吗??
外太空的莫扎特看之前以为是科幻主题,看完发现是家庭主题。
看之前以为是欢乐爆笑风,看完发现自己还是在很多场景下流泪了。
在明亮的色调、丑萌的外星人、插科打诨的校园生活、诗情画意的超自然场景与比较“脸谱化、动画化”的人物设定之下,还是在讲家庭,讲两代人的碰撞,讲人类亘古不变的一大主题——亲情。
父母之爱与儿女之爱。
当代家庭主题电影的共同母题:尊重孩子这部影片的设定,父与子,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梦想,现实的内卷高要求与外星人带来的自由无所待,放在暑假上映,想必目标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让我想到了之前郑渊洁的电影《驯兔记》。
不同的时代,家庭中的矛盾点有着时代特点:80后的童年,导演呼吁着让他们活出个性,狼可以长成一匹狼,而不要都穿上兔子套装装兔子。
00后的童年,导演呼吁着让他们活出天性,说出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追求。
共同的主题,家长的一句“都是为了你好。
”可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而每一个年代的孩子,都希望被【尊重】,都渴望说出【不】,都想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都期待被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不是“xx第二”或者是父母梦想的投射。
在暑期档,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莫扎特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做自己就好了。
今天看完了这部《外太空的莫扎特》,我实在有太多想说的了
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是个儿童片,太幼稚太老套了,电影拍的是真一般啊太一般了。
但是最后,同为青年人的我却不争气的落泪了。
也许每个人被打动点不同,但是陈思诚真的总能找到那个抓你的点。
《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三天,票房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一部这样的电影,剧情靠所谓的"借鉴",拍摄手法也是老套的不行,几乎没有亮点。
但是为什么,就这也能让陈思诚捞到钱。
有人看过了陈思诚的"唐探"系列,认为他是个编剧鬼才,是所谓的才子。
可我想说的是,他并非才子,而是出色的操盘手。
首先,陈思诚演员出身,业内关系较好,这使他拍的电影还有电视剧都坐拥一线资源。
《唐探2》上映后,有人质疑其抄袭陈国富的《双瞳》。
陈思诚与陈国富的关系还算不错,陈国富格局打开说同行之间互相借鉴没什么大不了。
这次,又有人质疑《外太空的莫扎特》抄袭星爷的《长江七号》。
陈思诚直接在网上和星爷连线,星爷还送给了陈思诚祝福。
陈思诚虽然是"借鉴",但是他总在他的作品里加入一个打动(讨好)观众的点。
就拿去年的《误杀2》举例,改编自电影《迫在眉梢》,改编后逻辑崩的不行,可是就一个"父爱"的主题打动了不少人,观众就肯买单。
《外太空的莫扎特》把主题归到了"家庭"及"孩子教育",好在全程没有说教,全靠真实的生活细节打动观众。
恭喜陈思诚,通过讨好观众,又赚了一笔。
总结起来,陈思诚最开始靠着才华,拍出了《唐人街探案》,一战封神。
接下来,没了创意,开始靠抄、翻拍。
而且还是靠着业内关系明目张胆的抄。
而且陈思诚掌握了"票房密码",那就是讨好观众。
陈思诚你是真牛逼,坐拥一线资源,每一部电影不需费多大力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然后拿着钱去买版权翻拍,继续赚钱。
不说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见识见识《消失的她》了
困
我觉得从儿童的视角来看还挺好的
陈思诚是有一些拍恶搞B级片的潜质在的,但他总觉得自己是拍大片的人才,即使在人畜无害的儿童片里,他也抑制不住要装一些恶心的东西,比如让男人穿女装然后当做笑料这样低级的性别梗(他真的好爱这个桥段),所以不管多高级的演员,到了陈思诚手里都变得油腻无比,简直是荣梓杉演艺生涯最大黑历史,弟弟快逃吧!!!
陈思诚在圈内人缘确实很好,好到大家愿意陪他玩尬的
情节很俗套,也有些尴尬和冗长,但不太讨厌得起来,主角喜欢《科幻世界》啊,这样的电影怎么忍心给差评呢。看完下单了一个天文望远镜。
当个儿童电影电影看看,就还可以
為了達成老套的“和解”敘事,影片製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分量嚴重失衡,主人公同“情敵”、對其進行校園霸淩的胖虎和對其施以家庭暴力的父親之間的尖銳矛盾被中和得過於輕易,使得此前漫長的矛盾營建過程快速失去意義。影片在性別立場上是保守的,男性中心色彩突出,四名孩童的家庭皆為單親,且四個母親中三者缺位,余下一名則為陳腐的“惡母”形象,主人公的母親也被設置為拋夫棄子、另尋他歡的勢利眼角色。少年演員的臺詞功力驚人地低下,而所有演員的表演大都持春晚小品裡大呼小叫的風格,無顧分寸意識,毫無生活氣息。此外,友鄰評分(主要是多名高粉影評人的評分)比片子開分高出甚多,這裡不得不勸某些恰飯的友鄰善良,畢竟我的票錢也是錢。IMAX 2D版,2022年7月15日17:00於飛揚樂峰3號廳。
抄得好还能交出点及格作品,真想靠自个“创作”的作品几乎全是灾难级别的烂片。白瞎这么好的主演阵容了,荣梓杉能在隐秘角落贡献A级演技,在陈思成的“调教”下演得像个资本硬捧的鲜肉,所以说陈导顶多就是个及格的制片人,像他这种到处借鉴经典的“导演”在国外流水线上可是一抓一大把的。
和我妈、我舅、还有一个比我小20岁的表弟一起看的,我和表弟看得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抹眼泪,直呼好看、感人,看得出导演思路还是想做一些实事的,最后一群小孩儿大战反派的场面热血沸腾,虽然看上去很多台词显得低幼,但扪心自问,有些大人对这些道理的领悟程度还不如小孩来得透彻呢。 来豆瓣打分的很少有10岁以下的孩子吧,所谓的好与坏标准是啥?还不都是成人定的?可谁又能证明孩子的观点就不重要呢?他们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感受不能忽略不计。正所谓“童言无忌”,很多孩子能看到的天真烂漫的内容,成人未必能get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评分明显不够严谨。再做一点延伸——受众不同的作品,根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比较。
我倒是不觉得这部是烂的多没底线,只是比较低龄,适合小学及以下的观看,类型跟长江七号很相似,如果大人带着童心看其实还是过得去
上海天文馆宣传片。至少我看的挺开心。各种折扣下来5.8元一张票
是动画真人版的话就合理多了
谁说适合大人小孩一起看的?小朋友出影院时告诉我,下次别看这种了,不喜欢……
1.5 一部摄魂片。每个演员都和娃娃一样被夺魂了(包括郎朗,很想知道他以多少片酬接了这片),以至于看完觉得每个角色都像外星人。从《唐探1》到《莫扎特》莫名觉得陈思诚的厌父思维还真不轻(外星人随意认爹、操控水果刀),设计这么个外星人,作用仅仅是让一个看起来并不硬的科幻片的落脚点回到了父子和解,是想说这里的父子关系在人类见到外星人之前是无法修复了么?为天桥集训的声音—景观剪辑和对音乐—能量的探索这段加半星,这片儿唯一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成年人就别看了,以及北京没有童话,上海也没有。
看看通稿,从官宣的“科幻”变成现在的“奇幻”,就知道陈思诚自己有多少底气了!
太幼稚了,怎么能拍这样的片,把观众当傻子。。。祝自己生日快乐。
很简单也很温馨的一场梦,在曾经折磨过我无数次的土耳其进行曲中回想曾经没有发现的生活之美,还有每次响起的moon river都很震撼人心。
人们很少往天上看,每个人也应该被允许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飘荡在都市上空,所释放的积极讯息与对音乐的运用在当下充满温度。但几分感觉良好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它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时而是有点正经想要打开叙事宇宙的科幻故事,时而又是温情向拼贴各种熟悉元素的家庭片,然后偶尔不合时宜地加入各种聒噪粗俗的动作幽默;尤其考虑到此前还曾被规划为三部曲,很难在这里看出来它有什么能够继续下去的新意与必要性。看到姚晨拾起被遗忘许久的喜剧任务,还被设计成开启更多章节的一个引子让人有期待;但也是仅此而已。
没有那么烂,看的时候有些趣味,但也确实幼稚。几个小演员里面,反而是主角演技最差,台词水平拉的一匹。姚晨的角色立不住,一开始明明是抓莫扎特来圈钱,然后又莫名其妙说挡财路要烧死莫扎特。前半段的校园生活与后面的剧情,有割裂感。北京爷人上人的中学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其他省份人看了都羡慕啊。陈思诚的新系列,看来要第一部就要滑铁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