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声音
Golden Voices,Kolot Reka
导演:叶夫根尼·鲁曼
主演:玛丽亚·贝尔金,弗拉基米尔·弗里德曼,伊夫林·哈格尔,乌里·克劳兹纳,伊丽莎白·孔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语言:俄语,希伯来语年份:2019
简介:数十年来,维克多和莱雅·弗仑克尔都是苏联电影配音的黄金搭档。所有进入苏联银幕的西方电影都是由他们配音的。1990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就像成千上万的苏联犹太人一样,弗伦克尔一家决定移居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不需要会说俄语的配音艺术家。在以色列的头几个月里,维克多和莱雅试图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工作,但没想到引发了一些意想不..详细 >
丝路电影节观影,现在在写点评我都忘了当初看的啥了,印象最深的还是配音以及打电话的桥段,感觉在电影中看电影这种场景都有各自的韵味
这波说俄语、吃不洁食物、很可能是无神论者又普遍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移民,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以色列的社会面貌和构成。这部作品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很小的格局里,但它又靠幽默、细腻和对于电影的热爱补偿了视野的不足。
3.5 轻松愉快的小品一个太真实的点是 自己去当了嫖客还怪老婆是妓女 看完觉得睡费里尼实在是一大罪过 当即决定回去重新刷一遍《八部半》和《月吟》 #SRIFF20201013 9th
从苏联移民以色列后,对维克托和拉娜而言,「新环境」既是需要重新寻找的新工作环境,也是婚姻关系的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新移民身份这一变化。三重新环境的交织,新与旧的落差,各自的对未来构想的差异,构成了维克托与拉娜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工作中或婚姻中,拉娜似乎是更快意识到新变化,也更能适应新环境的那个人。相较之下,维克托无视妻子拉娜的情感和性需求,转头却想拨打色情电话以求慰藉,不得不说相当讽刺。而拉娜与色情电话客户的精神出轨经历,一方面是对二人中年婚姻危机的展现,另一方面也是移民身份认同的类比。我不那么认同结尾,一场空袭将危如累卵的婚姻勉强弥合,就像《倾城之恋》永远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留下一个问号。正如那个自始至终都没有修好的开关。(我也爱费里尼!
3.5
剧情特别好猜,但是观影体验真的好,轻松又愉快。我是为了费里尼,不是你!
最后电影院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诶… 其他都挺好的。
BJIFF|这部居然不是排在夜场,北影节又令我刮目。小众题材,梦幻联动费里尼。北京剧院的座椅行距打折如此,票价也应该打折才是(
biff03/苛刻的讲,是个有趣的小故事。但是一首配乐从头到尾,摄影毫无构图美感,真的还没有我爱我家好看。尺度很大倒是惊到了,值得欣慰。
北影节目前最佳,温馨浪漫情怀,情感细腻丰富,充满爱
整部电影最经典的两句对白分别是“我来这里是为了费里尼,不是你”以及“不能因为你们出生在苏联,就只能看盗版电影吧”
本来就是技法上乏善可陈 剧作上一路狗熊掰棒子的平均水准之下的作品 还弄得自我感动 带入男主原谅套餐 怪不得喜欢费里尼呢 月吟或者八部半可也没这么不要脸
# 2022 以色列电影周以色列展最喜欢的一部,太爱这类影迷情结的电影。后冷战的局势动荡外部环境下,不断剥离审查与曾经意识形态高压的禁锢后,个人情感的纠结与走向。近期看的两段被触动到的场景都和致敬费里尼有关。
非常黑色幽默的一部电影,致敬费里尼的一部电影。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对夫妻不是很适合,做朋友可能更快乐。
结尾更像是一种强行的和解,男主不会让人想起《三十而已》的陈屿吗?同样是冷暴力男,陈屿被骂得不行,这片子难道因为套了个犹太人、抨击体制的壳就能掩盖男主的“渣”气息?
离开苏联,失去很多;失去苏联,获得一切。——8.24北影节资料馆场
片尾好可爱,开关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0上影节第一部。也是时隔6个月再进电影院。特别记录下。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拉雅第一次接电话, 从景别纷杂的紧张慌乱过渡到长镜缓推, 鼓起勇气, 做好准备, 成竹在胸。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古典的, 虽然我根本不知古典为何物。铺排流畅通达, 情绪很淡然, 音乐也节制, 不会疯狂煽情, 包括步出影院的结尾也是戛然而止地切掉。很多东西没有实现, 譬如始终没要孩子, 庆祝上岗的舞蹈, 因对线而暗生的情愫, 防空警报中烧坏的「费里尼」……以及不是却又有点像麦高芬的开关的意义。
2020.10,丝路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