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其实这算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看一部日漫电影。
当时看的时候,是晚上。
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我以为已经能够平淡地看待所有事。
没想到,竟然一部电影,能对我有如此大的触动。
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仅仅是一部,很催泪的电影。
回头想想,又发现了很多。
剧情上,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本不应碰见的人,在医院相遇。
男生捡起了女生的日记,碰巧发现了她的秘密。
男生算是一个自闭直男,喜欢沉浸在小说里;女生活泼开朗,人际关系很好,却身患绝症。
女孩被男生对其绝症丝毫不惊讶的态度吸引,决定与男生开始打交道。
从此,男生就陪着女生,虽然不是那么情愿,但还是希望能有所帮助。
逐渐的,男生与女生接触越来越多,血缘外的人形,由女生的一个个幻影,交织起来,不经意间,成了男孩忘不掉的东西。
同时,男生也逐渐改变,对身外之事也变的关心,但是残酷的事实,却也在男生的心中越发清晰。
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充满欢笑的女生的另一面,是多么的恐惧多么的无助。
就像我看到的评论所说,死神即将降临,樱良却没过够;时间越来越少,爱情却肆意增长。
终于,男生开始恐惧,开始担心,同时也因为女孩的玩笑,陷入了犹豫与纠结。
女孩住院了,男生去看她,并告诉她,他很担心她。
他们一起看了璀璨的烟花,电影在这一瞬间达到高潮。
后来,他们约定在女孩出院后,一起再出去玩。
但是男主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
手机发件箱里只有那最后一条短信: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女生死了。
她是被当地的杀人魔杀死的。
男生还未做好知道女孩死亡日子的准备,事情就那样毫无预兆地发生了。
男生刚刚领悟,刚刚领悟女生所认为的,与外界交流,才是活着的意义的想法。
也许他不领悟,就不会感受那么深,以至于到最后,他拿到女生的日记之后,哭得那么悲恸,与之前的形象完全不同。
这一切,都是命运弄人。
之前,女生选择男生在她生命的最后日子陪她,带他出去玩,和他越走越近;男生在医院选择捡起那本日记,选择答应女生,陪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之前他们走过的路,都是他们的选择。
唯独这次,他们没能做出选择。
全片最后部分,时刻都在催泪。
之前形象的塑造,让两个人物深刻地印在脑中,以至于之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命运的捉弄。
当灿烂的笑靥再也不会再现实出现的时候,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空空荡荡的。
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部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但是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爱情能概括的。
爱情可能比他们浪漫,却不会让他们那么痛苦,那么真心。
男生陪伴着女生最后的时光,也是她最难忘的时光。
女生改变了男生,让他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我更相信,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友情。
是不需要如此亲密,却彼此心意相知,能够互相学习的友情。
如此理解,相对于要爱情片,更能给人心灵的触动。
恭子,是电影的另一个矛盾点。
她固然是樱良的最好的朋友,却因此无法得知樱良的秘密,从此失去了走完樱良生命最后一段路的机会。
但是难道樱良告诉她,就能有好结局吗?
未必。
作为樱良最好的朋友,知道如此严重的事态,必然无法像之前那样对待樱良。
表面掩盖事实,却会使事实在樱良心中反复出现。
因此,她是一个矛盾点,是一个必然出现的悲剧。
看完之后,我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电影是那么的真实,又深深地沾染了我的心。
如梦初醒的男生,遇见无法挽回的事实,再也见不到的笑脸,再也听不到的,在图书馆大吵大闹的声音,以及还未想好,却再也没机会说出口的离别之词。
如此强烈的悲剧主义,却令我有些神往。
恍惚之间,就回到了现实。
脑中,却还是上内樱良那无法捕捉的身影,朝着志贺春树甜甜地笑。
我想说一个误会吧,有一部分人误解了最后男主在女主墓前和女二他们只是朋友关系,离开的时候给男主口香糖这个细节,应该可以想到前面刚开始给男主口香糖的那个男生,链接男主最后和女主闺蜜的对话,应该很容易就猜出来,女二就是和开始给男主口香糖的那个男生好上了,误解的都是没认真看吧,或者是真看不懂(#-.-)
三天分了五六次才勉强看完,中途还用起了2倍速…流水账式的心灵鸡汤电影吧,个人不太喜欢的风格,全程无亮点,唯独最后闺蜜恭子说要是知道她有绝症就不上学不上社团好好陪她了,这段话微微感动了我一点…文中讲到得了胰脏绝症的女生的生病日记被孤僻的男主无意间看到了,从而开始了两个人不同世界的碰撞,慢慢产生了情感,微妙的情感,不算爱情也不算友情,只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罢了,最后是在病死前以意外身亡,算是强行结局了。
全文就围着那本生病日记说来说去…不太推荐。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到最后说出了相同的话语:“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胰脏,自是生命,更是灵魂。
吃掉,是我想与你相融,是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更是我想和你的相爱。
而我等待着与你的相遇,就像樱等待着与春的相遇。
绽放,是樱花的终点,更是春天的起点。
死亡,自是生命的终点,更是灵魂的起点。
当我发现樱良和春树的这种一致性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部多么好的作品——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期待着的,梦想中的爱情吗?
春来樱开花漫枝,风去魂归影作石。
零落沾裳何所愿?
携瓣行道情自知。
女主特别乐观,被男主知道了秘密,哈哈哈结果还质问男主为什么那么淡定,也不安慰她,反而是女主一直在男主身边围绕我感觉和男主好像啊,他说:“知足者富。
对家人以外的人际关系我都会自由想象,是被喜欢或是讨厌,都是我自由想象。
若不会给自己造成迫害,是喜欢或讨厌都无所谓,所以,我对别人不感兴趣,别人也对我没兴趣。
”后面女主冲出去见义勇为,男主只想着换条路走,不惹是生非,想必这个时候男主就动心了叭,要我也肯定会的,谁都会喜欢一个给人带来力量的人,但是好容易造成依赖感啊,时常会想谁会没眼光对自己感兴趣啊,就连山内樱良的朋友也这么觉着,感觉女主就是在打开他的心扉叭,谁都会沦陷的,我也会...蛙趣!
完全没想到,女主会突然抱住男主说:“在临死之前,和不是恋人,也不是喜欢的人偷吃禁果”!
我还真的挺迟钝的恶作剧吗?
“你真的很厉害,和我完全不一样,其实我是渴望成为你这样的人,被别人认可,认可别人,爱着别人,被人爱着,想成为这样的人,我要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短信: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你治愈了我哭死!
“17年的人生,或许我就是在等待你需要我的这一刻,就像樱花在等待春天那样”
我是为了遇见你,不断选择,生活至今。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看完这部动漫,印象最深刻的这么一句台词:我是为了遇见你,不断选择,生活至今。
剧中女主外向开朗,很招人喜欢,也有很多朋友,男主则内向孤僻,几乎不愿意跟任何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相遇以后,深深的被彼此吸引着,改变着,并最终真正成为了彼此灵魂的一部分。
看完这部剧后,我想到了武志红老师(知名心理咨询师)曾经谈到的关于“关系”的几句话: 你在,所以我存在。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性格是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呈现。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呈现,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最绝望的事情莫过于:这个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了。
我们可以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某个人为了复仇费尽心机,最终复仇成功,可他们居然在完成复仇之后选择了自杀。
这些人大概是觉得人生已再无可留恋之人,可留恋之事了罢……因此,与他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自己对这个道理就深有感触。
我曾经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偏执的人,而且做任何事情都火急火燎,更严重的是我非常爱面子。
这种性格导致了我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而且总是没有办法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传递给对方,因此身边很多同学同事都只能是泛泛之交,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
直到我遇到了她,我的初恋(现在是老婆了哈),她和我几乎是恰恰相反的……她脾气温和,做任何事情都慢条斯理,而且心态包容,更重要的是她非常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遇见一开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我们会经常因为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大吵大闹,甚至想过分道扬镳。
可最终,我们都想明白了对于彼此来讲,对方是最重要的人,然后走到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成为了彼此灵魂的一部分。
我变的更有耐心,更温和,偶尔也能享受慢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惬意。
她也变得更有攻击性,更直接,偶尔也会脾气暴躁的对我恶语相向。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深深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深深的爱着一个人并且她/他也深深的爱着我。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是在秀恩爱(好吧,我承认确实有一点)。
可我更想表达的是这么一句话:跟别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能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加成熟且完整。
心理学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追求人性完整的动力要远比他/她追求幸福的动力要大很多。
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生活中才随处可见,恋人更多是因为不同最终走到了一起。
对于一个孤僻的人来讲,别说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了,去建立基本的关系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剧中的男主就是典型的这种人,害怕与人交往,总是想象着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却不肯去小心的向他人求证,结果就是越来越孤僻。
如果是这种情况,最佳的策略就是:先走出第一步,主动与他人建立连接,而且对象最好是一个性格相对温和的人。
或许一开始你会因为缺乏经验显得很笨拙,并不能马上和对方成为同伴(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的很好,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可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有经验,懂得与人相处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然后也可以开始慢慢享受人际交往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再进一步,你会慢慢明白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应该是怎样的,继续下去你就能交到真正可以互相倾诉共同成长的同伴了。
我想以上这些或许就是这部剧的编剧真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吧。
大胆的去爱,大胆的去恨,慢慢的你会发现,现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嗯,这是一部好剧,推荐给大家。
动漫电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中最核心的台词毫无疑问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句话了,但是你真的理解这句经常被山内樱良挂在嘴边的台词吗?
在最初樱良在图书馆和春树说出这句话时,春树毫不留情地认为这个女孩不仅胰脏出了问题,脑子也跟随着出了问题。
并嘲弄她是否食人属性觉醒了。
但随后樱良解释说明民间传说认为有着“以形补形”的说法,通过吃掉胰脏来治好自己身上的病。
当然她的想法也被春树直接无视了。
在两人相处一段时间过后,樱良也向春树提出了请求,希望自己死后他能吃掉自己的胰脏。
因为国外有些信仰认为,如果尸体被人吃掉,死者的灵魂可以继续存活在他人的体内。
但这个请求也被春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樱良是因为胰脏而死,所以她的灵魂碎片残留最多的地方也是胰脏。
而她的灵魂未免过于好动春树打心底认为自己吃不消。
所以很多观众也片面地认为“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寓意就是让樱良的灵魂留在春树的体内,两人合二为一,代替已经逝去的她完成未实现的梦想。
当后来樱良因故逝去,春树看到了她留给自己的《共病文库》。
春树才意识到原来樱良在二人在医院邂逅之前就已经不时地注意到了自己。
虽然春树在班上不与他人相互联系,总是一人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书海中,在班里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太好。
但樱良确认为这是属于春树独一无二的魅力,因为他似乎总是在和自己抗争,不需要依赖周围的人,就能独自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而樱良则是和春树完全相反的人,虽然她总是元气满满,有着很多关系要好的朋友,似乎时刻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但她深知自己的魅力是需要周围的人所映衬才能存在。
而春树的魅力却是依靠自己向内发掘往外散发,樱良也因此被这个不起眼同学君所吸引。
春树和樱良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向对方学习到许多自己身上没有的亮点,两人也越深入了解,也越憧憬彼此,他们都渴望自己能成为像对方一样亮眼的存在。
所以他们最后心意相通,两人都表达出“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春树在看完《共病文库》醒悟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用眼泪将一直淤积心里的污泥逐渐散化。
“我想成为你”“我想成为能认同别人的人,能被别人认同的人““我想能够成为爱别人的人,能被别人爱的人”樱花易逝,春树常在。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句话将二人最真挚的心意传达了出来:我想成为像你这般耀眼的存在。
本“影评”不是影评# 自我认知从进入二次元以来,总有种感觉是徘徊在二次元的边界,或许是来自圈子的认同不够,但不应否认的是自我幻想与欺骗。
(当代流行二次元)## 从电影说起从接触二次元以来,我一直都相信它是我在困苦生活中的慰藉,无论是一个个作者在画笔上投入巨大心血的作品本身还是时空能几乎不受现实电影如此控制的自由性,都让我感受到与现实截然不同的欢愉。
正是这份“与现实不同”,我才始终自诩二次元,躲避现实。
而当我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一次我仿佛才敢解析自我。
## 问题与意义###不同的困境当一部电影只能靠画面、台词的安排的时候,它只能是在试图蒙蔽观众。
二次元的很多作品是借着与现实是极大反差,引导观众将现实中的自己的种种困境与作品中的人物主动契合,或者说就是共鸣。
但即使不用抛弃那完全感性的态度,你其实依旧能感受到不同次元间的障壁,二次元中社会、人物的困境是对现实的扩大,扩大到它将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不如意都变成了主要矛盾。
而可怕的是,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提供的是一种近乎于幻想的方式。
我应该始终意识到这一点,却始终没有想去剖析过。
这正是我想说的二次元本应带来的现实意义所发展出的负面影响。
而为什么二次元受到如此广泛的受众,很大程度上正是个人所处的社会现实导致(而如今二次元已经发展得相当丰富了,这一原因也不能全然概括)。
这一原因上它起到了对社会的批判、个人的觉悟,再加之创作的灵活性,可以说是很完美的载体。
只可惜这股很好的左,如今被淹没在自己的敌人里了。
"一部能将人拉出生活的电影"如何知道这部影片的是真没印象了 但确实在b站看过一次并记了片名好几年 今天想着在7月过去前再来一部电影 就它了除了结局雷人 说不上来其他的硬件问题 缘分的起因是有异想天开的成分 过于理想化 不过后来也知道那不完全是巧合 短评里看到说过程情节程序化的我也挺认同 但对我来说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感染力" 生活里有人带来了光 无形间的改变 现在更加麻木的我观看这部影片 当然知道这些只是幻想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 反而比第一次看的时候产生了更深的感触 深度交流的内容我也觉得值得回味 希望还能再有新体会
本篇影评面向已经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含有大量剧透,没看过的人推荐你先去看一遍哦笔者水平有限,且没有看过真人电影也没有读过原作,如有谬误还请指出,多多包涵,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说明,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
多图长文其实,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看不懂,觉得没有逻辑,是因为,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互相的救赎,还有对生与死的探讨。
希望你在看完这篇影评之后能找到答案。
向死而生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我们存活于世,有时,不得不把那个真实的自我,小心翼翼地伪装起来,避免受到伤害。
但是一旦接受了自己不久于世的事实,就会发觉,这些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用,就会时刻想要去展现真实的自我,反正都要死了,不如活得洒脱一点?
面对世界的恶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避。
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真的没有,哪怕一点点的,义愤填膺的正义感吗?
我相信大家肯定不是没有 ,而是早已被这个世界给磨平了棱角,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还有功夫去搭理别人呢?
搞不好还会惹火上身,吃力不讨好。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不是在批判,我也不认为我有资格去批判,因为我也是如此,大家大抵都是如此。
女主角是一个将死之人,而她自己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所以她才能做到,去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干得漂亮
但是男主心里就没有正义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男主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人,毕竟,这种事情确实是有风险的,容易吃力不讨好。
这一段情节,虽说比较理想化,但我非常喜欢,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
男女主角的日常嬉笑拌嘴,还有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不是在逃避现实,强掩悲痛,也不是在水剧情,恰恰相反,这是女主接受了自己死亡命运的表现。
所以女主的家人对她的特殊照顾,故意避开死亡的话题,就好像是在说,我觉得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而可以看出女主是特别讨厌这样虚假的平静,所以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同学,她不想让别人伤心,更不想让别人强忍着悲痛,去刻意地用虚假的笑脸来特殊照顾她。
其实说到底,不是“我觉得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而是她的父母本身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
而男主为什么对于女主来说这么特别,原因就在于此,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她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很普通地去对待她,对于死亡的话题也是毫不忌讳,毫不逃避,甚至还以此开玩笑,这让女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真实。
互相救赎的故事男主去探病,和女主聊天,聊到班里同学们的反应“班里的同学们说了什么吗?
”“说你没来上学,是因为我的跟踪狂行为,真是服了他们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
“因为我和你在一起吧。
”“才不是呢!
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地和大家交流过,好好解释的话,这么有趣的事情大家一定也会理解的。
”
“没人会想和我这种不起眼的同学说话的吧”“你还是老样子,总是想象大家对你的看法,改一改吧?
我果然还是觉得你应该和同学们搞好关系。
”“没人会去做毫无价值的事情的。
”“又说这种话......真想让你和恭子搞好关系啊......”一次又一次地拒绝Gum Boy
值日时
有人说为什么女主非要改变男主,一个人有什么不好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好的,不是一个人这件事,而是不肯与他人交流这件事,而且,与他人交流,和独自一人,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
并且,这不是说女主以将死之人的身份道德绑架、无理取闹什么的,而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女主选择了男主,男主也选择接受女主。
如果男主真的对女主没兴趣,那他大可不必理会女主。
男主的成长经历在电影中好像是没有提到过,我也没有读过原著,不清楚有没有相关描写,但肯定不是什么好的经历,不然也不会是这样的性格。
在一次次受伤中,产生了“反正说了也不会理解我,反而可能让自己受伤,还不如不说”这样的想法,封闭了与他人的交流,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对现实的逃避。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认可他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可能还会对自我判断失衡,极端情况下,会极度地自负(觉得别人都不懂我)同时又极度地自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不与他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对他人的不认可,不信任,害怕他人伤害自己。
但是遇到女主之后,男主才渐渐地发现,原来与他人交流,互相认可对方,是如此幸福的事情,有了改变自我的想法。
男主心境的变化
我在观影期间,头脑里时常划过一些悲观的想法,如果没有捡起那本日记,如果女主没有生病,那两个人的世界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交集吧。
但是女主的遗书,让我打消了这些想法。
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大概这就是命运吧。
El Psy Coongroo说完男主,说说女主为什么说是互相救赎呢在难过的时候装做开心,可比开心的时候装作难过要难多了。
女主每天隐藏着这个巨大的秘密,无人倾诉,对死亡的恐惧又时隐时现,挥之不去,想必一定是心力交瘁的。
这时,她注意到了男主,并且去主动接近他,慢慢地,男主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
有人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比如,男主是喜欢女主还是同情女主?
女主是喜欢男主还是只是把他当做精神支柱?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男主可能一开始是同情女主,后来慢慢地喜欢女主,同情与喜欢并存,女主也可能一开始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后来喜欢上男主。
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我们又从何而知呢?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男主是陪伴女主走过所剩不久的人生,而女主是改变了男主为人处世的态度,帮助男主成长。
而且,主要也是以“我”的视角来推进故事的,所以,我认为本作最主角的主角,最着重描写的,还是“我”,也就是志贺春树。
因此,我个人觉得,女主被歹徒刺杀而死这个结局,虽然出人意料,但却不落俗套,而且结合后面的剧情,你会发现这样处理其实更好,更能完善恭子这个角色,稍后详谈。
一些其它情节的解读恭子这个角色,其实对两人间的关系也有推动的作用,主要是推动男主。
恭子对女主是真的很关心,就像个老父亲一样,你想想,要是不知道哪里跑来的野男人要拱你的白菜,你会心甘情愿吗?
不要说恭子像泼妇什么的了,剧中的人物没有上帝视角,误会也是很正常的。
(说起来,我看完记不住主角的名字,恭子倒是记得很清楚233)
正是这个情节,推动了之后剧情的发展。
讽刺的是,恰恰是女主伤害了男主。
男主来到女主家里玩游戏
“那个...”“嗯。
”“你是绝对不会把我当做你的女朋友的吧?
”“诶?
”...“你突然在说什么呢?
”“只是确认一下而已。
”“不会的。
”“那就好,放心了。
”
苦瓜脸,看得出来男主已经不开心了这个表情,仿佛就是在说“看吧,果然也不过如此,不该抱有什么期待的”“书借我,我要回去了。
”“诶?
再多待一会儿呗...”
但是女主突如其来的操作又让男主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想起来了恭子说的话“没人在旁边保护着他是不行的,这点你做得到吗?
”
细节描写#1
细节描写#2这两处细节描写,代表了男主已经下定决心,负起责任,去守护女主,没错,舍我其谁?
结果呢,却是出乎男主的意料
逗你玩“你一直不说话,感觉像认真的一样,是不是心动了?
好羞耻啊不过非常成功呢”这里,至于是不是真的在开玩笑,我是这样认为的,大概一开始是真的想去做,但是后来又觉得这样做太对不起男主了,于是就改口说是开玩笑,然而......
换我来我也蒙啊
生气了这里男主是彻底生气了,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封闭着自己的内心,就是怕再受到伤害,现在以为终于能够敞开心扉,然而,女主这样做等于是在玩弄男主的感情,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如此简单地就瓦解了,深深地伤害了男主。
这里真的就只是生气,没有别的意思
惊觉这时男主突然发现,自己确实是有点做过头了,于是拿起包夺门而出。
这里女主的哭泣,我认为其实包含了很复杂的感情,首先是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对不起男主,怕男主可能不再理她,其次是感到很自责,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做,还有就是真的有些害怕。
这里男主应该是也有一些自责,还有就是气愤,还有自暴自弃,总之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如果和一个人产生了联系,同时也必须做好伤害他的准备。
正如“豪猪理论”所说,所谓成长,就是在互相伤害中,在一次次的接近和疏远中,渐渐学会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我相信,男主之后肯定也明白了这一点
关于泷本恭子我认为恭子这个角色塑造算是比较成功的。
前面说到,女主最后的结局,是被歹徒刺杀,这样的结局处理不落俗套,同时很巧妙。
巧妙就巧妙在,如果女主最后真的是因为胰脏的问题而死,那这件事恐怕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这样处理,可以引出下面的剧情,男主单独约恭子出来。
这样在恭子得知真相的时候,所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会把感情渲染得更加强烈。
这里其实是有点吃醋的意思,你想想,自己最好,最看重的朋友,有秘密不告诉自己,却和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关系那么好,搁谁都不会好受的。
这句话大概有一半是气话吧,也是感情很复杂,生气是气为什么女主男主都不信任她,不信任她能接受女主不久于人世的现实,不肯告诉她真相,导致她一直在误会男主,搞得自己简直就是个恶人一样。
也气男主不告诉她真相,导致自己没能多陪陪女主。
同时,这里男主追出来,也是体现了男主心境的变化,变得能够主动去和人交流了。
对了,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最后那一幕,不是说男主和恭子要交往了,而是恭子和宫田一晴(那个Gum Boy)要交往,貌似很多人都误会了(包括我,当时就觉得怪怪的,回来看了BD之后分析才发现原来是这样233)“你以前喜欢口香糖吗?
”“最近才喜欢上的吧。
”
明示
相信很多人是因为这句话误会了
这句话就说明了交往对象不是男主总结及杂谈在我心中,《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然鹅为什么只有7.0分,我不服),对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且不是一股脑地全都塞给你看,有些部分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才能明白。
有时间的话也要补一下电影和小说。
但是我要吐槽一句,这里哭声配的也太违和了吧?
我透,在电影院刚听到的时候差点笑出来,感觉好破坏气氛,感觉男主哭声太过用力,恭子哭声又力道不足。
其实之前看过一部漫画,叫做《我用一年一万日元卖掉寿命》,改编自小说《三日间的幸福》。
我也特别喜欢这部作品,还买了本小说来收藏。
这部作品,也是讲述了生与死,以及互相救赎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不过我觉得,《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要比《三日间的幸福》剧情更合理一点。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Thanks♪(・ω・)ノ
01:22:31开始眼泪就再也没止住过了
男女主长得没有记忆点。杀人犯这么嚣张的吗。女主挑逗别人又哭是什么操作,明明离得那么远,又没什么身体接触。闺蜜有点烦。男主的改变真实吗?最喜欢的人物居然是口香糖君。
气死了,题材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原来不是真的吃,原来只是一句土味情话…你说主题是男主交朋友吧,口香糖男孩又没有姓名,不是real,啐
这是我这整年看到的最符合我心境,完全个人情感所爱的片子
春樹咲良、多配的名字啊……
观影感受和之前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如出一辙:煎熬,想快进。扯上绝症的纯爱片就是扯淡。。。话说被捅死是最骚的,要不来个柯南展开吧?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自地存在,是因为有他人的陪伴,我们的存在才得以证明,才变得有意义。
………???你特么想说什么?表达个啥?
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少。不管是100年还是只有一年。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就还行吧,没啥特别,远远没有它的名字那么特别。WOT
看的碟 当时好像吵架了 越看越伤心 也觉得哎 人啊为啥那么纠结 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生命很短暂的 及时行乐
牵强附会
全程只感受到女主的骚和作,白白浪费了我的影票钱。
“我十七年的人生就是为了得到你的关心而存在的!我一定是为了和你相遇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淫也要有个限度吧,让一个绝症患者说出这种台词,走好不送。
感觉是一个孤僻文学青年的爱情脑洞啊。死亡的分量和青春洋溢到无厘头的少女形成一种明暗交替、参差别致的风格,是非常“文学化”的设计。原本的死亡倒计时已经足够沉重,但在两人似乎越来越心意相通时,突如其来的被害让人预料不及(这种急转直下很有技巧性),会让人更深刻地体验到什么叫做生的短暂,什么叫活着的意义。看了这部确实让人想恋爱了,活着多么可贵啊。
相当可爱!温度差❤ @腾讯视频p.s. #和久井映见# 声音真好听呀~
完全看不下去,女主太尼玛聒噪了...
终于实现的愿望。
为什么日本是去年9月1日上映,而我确切记得自己3月在台湾就看了。
“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这一句台词值一星。但是女主那种只许我撩你不许你硬的劲儿、男主那种捧读死鱼眼、阳痿社交理念逼迫我观影中途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