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毅然坚持 选择大于努力的人生信仰 我找不到更贴切的一个词!
意思还是这个意思。
选择了不同的路,其结果当然也是不同的,选择关乎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关乎于能力,但选择高于能力,人的终点是一样的,唯一不同在于经历不同,做成事不同而已。
而当下个人的英雄主义,没任何的空间可以生存了,而利益集团的高墙也越来越高了,自古以来能够融合团队,借助团队的人才可以真正称之为人才,在通往团体利益平台的路很坎坷,但只要不违背总的原则,略有瑕疵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面临着痛苦,抉择面临着放弃和失去,但这个就叫成长和收获。
这部剧不仅仅是血淋淋的政治史,更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是看到第九集最大的收获
剧情紧凑,每一集结尾编剧都试图抛出一个悬念,每一集一个反转。
这部剧的一些手段还是太小儿科了,主要靠男主女的不小心造成一次次陷入困境,说两个我最不能理解的“不小心”。
1. 张泰俊把USB放进办公室的抽屉里,马上就猜到肯定会被人拿走,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备份不藏进家里的保险柜里,居然放到回形针都能撬开的简易抽屉里,简直惊呆了。
2. 张泰俊和姜善英在风口浪尖的时候电影院约会庆祝姜善英的单亲家庭法案通过被吴元植拍到,这是有多不小心?
两个混迹官场那么久的人是多想被人发现?
还一起吃刨冰?
在落地窗前拥抱?
当然这部剧也给了观众不少启发,比如上位者为什么身边要培养不只一个辅佐官。
宋熙燮议员身边的张泰俊辅佐官手段多样吊打政敌,可宋熙燮还是把吴元植放在身边一起辅佐。
站在宋议员的角度来看,两个辅佐官各有各的好处,他分别许诺上位之后的好处,让两个辅佐官内讧为了争夺他的头马位置不断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帮他看住对方不在他身后玩小心思,不借助他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
制衡之术是上位者之道,但是过分专注于制衡之术的上位者不会是做实事的上位者。
这部剧的拍摄角度明显模仿美剧《纸牌屋》,至于手段嘛,差得不是一个两个级别,主要还是因为立意不同。
《纸牌屋》的编剧着重笔墨告诉观众政治能有多黑暗——永远比你想到的更黑暗。
而《辅佐官》的编剧想要告诉观众有一些政治人物还是有良知的,还是想要为社会做实事的,为了这样的目的不得不先用灰色手段上位,以黑抗黑。
但是一路黑吃黑坐到了想要坐的高位上,是否还能记起自己的初心?
是否还能不被利益左右完成自己的初心呢?
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住ch06带给我的震撼感动,张泰俊说的对“坐在能赢的位置上斗争,才能赢”
刚开始两集看着还蛮好的,剧情紧凑,男主人设挺讨喜的,反派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剧情安排和人物诠释能让人有共鸣,看的时候能体会到片中人物的各种无奈,可能就是因为有点感同身受,看了几集后就感觉挺难受的。
总的来说还行吧。
但是我没看完,看了几集后感觉但越看越乏味,每件事的过程和结果好像都是一样的模式...后来就直接看了结局。
男主的选择让人难受,但是却讨厌不起来,不过也提不起兴趣补看中间几集了。
很多时候他的话是说给观众去感受的而不是去享受的,这是多年来我对韩剧最为认可的地方。
所谓娱乐至死不过是环境饲喂给你什么然后你便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什么。
这种放弃思考,放弃争取等待饲喂和施舍的乌合之众便形成了一个玩偶型社会。
韩剧中有几个特定的特点,无论故事的开始如何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患,故事的结局总是一剂感冒药便能搞定。
无论是live,天空之城还是尚未结局的辅佐官。
难道是因为有才华的编剧少之又少,有才华的导演凤毛麟角?
在这个问题上我思考了一会,可能因为人对于痛苦的部分无法割舍,但是最后能让人以人的姿态活下去的是快乐的部分。
无论一件事导致的灾难性如何强大,为了能让99%的观众下一次再来光顾,事情总需要以一种和谐,美好的方式留下希望。
而剩余的1%的观众从不关注结局,他所吸收的是编剧思考的和未能直言不讳的部分。
所以这个结局是给——按照现在通俗的说法——吃瓜群众看的。
以前我总是探索事件的原因,总是自己给自己说教的方式去理解一部剧,一本书和一件事,这一次我想夸一部剧。
第一个坑,党系。
韩剧在自我批评时总是不遗余力的挖掘出内部的黑暗面,这一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如它一般对自己更加彻底,而很不凑巧的是编剧酷爱写青瓦台,稍微读过几本书的人也酷爱看和青瓦台相关的,市场的供需都非常的平衡,民主的旗帜下,青瓦台对此只能一笑而过,于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自由。
而我对辅佐官这部剧吃了最大的瓜在于政治家的博弈和大跌眼镜的关系网。
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今天是属于民主和平党明天却加入了韩国党。
此处真是应该掌声响起来。
很多人抨击一党专政,也有人对多党制国家赞誉有加。
政治体制对于我这种外围者,很多时候不过一个名字罢了,一党制,便是党内风向标;多党制,便是党间风向标。
前者是暗地里互相较量,后者是明争暗斗双管齐下。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会有分歧。
大学时为了争国家奖学金,班级间争夺时就会同一个班级一致对外,当开始班级内部评选时就开始班级内部大型撕逼现场。
世家事,大小都不能离开此处,这一点是我看此剧时,非常刷三观的一处。
豆瓣中有一篇剧评特意针对一还是多的问题讨论优劣,这个问题有意义?
有啊,当是多党治时相对有作为的人可以有更多机会,这个不行换一个,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果是一呢,你就得智勇双全,一条道后有追击时就在前面撞了南墙开一条路。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呢,确实如此啊,一个人从泰山脚底下爬到泰山顶上,有无数条路,但是你得奔一个方向,放弃艰难险阻才能登顶,不过是遇河搭桥,遇山搭梯。
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青史留名的政治家寥寥无几,无论政体如何,而优秀的人总是别样出彩。
苏轼不同意司马氏的饱受,却也不同意王安石的改革,倾轧中的生存又提不出好的政见,有治县之小才却无治国之大才。
历史的精妙之处在于他总是能精确定位一个人,比如苏轼便是不一般的文人却不是一个不一般的政客。
所谓和平年代不过也就是一出今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第二个坑,新闻。
每一集里满满的政治场较量,借着张泰俊这个人,那些似真非假的政治手段和当前韩国政策中的利弊展露无遗。
韩国的记者像苍蝇一样,永远以火箭的速度奔走在最重大的新闻面前,然后影响力便跟在这群火箭的身后。
这股力量可以帮助正义同样也会毁灭正义,而我所佩服的一点在于,驾驭他的人能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整个韩国的社会环境。
我提及韩国时,舍友说他们的政治环境太糟糕了,而我只能谆谆教导“难道因为总统刚上任就能被逮捕所以混乱……”作为一个在政治圈内的人会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但是作为一个两袖空空的百姓不应该觉得更好吗?
这样才是真正的天子与庶民同一标准,而对于更多弱势群体才有机会获得公正的机会。
当然这个混乱里有一点是值得提及的,惩罚的标准不能杜绝,而能杜绝的绝对成不了标准。
而且频繁更替将导致政令的朝令夕改,这种文件比行动更多的现象也将带来社会的不安定性,不过我想今天如此复杂的环境里,有些是事物习惯性的运转,少了谁依旧运行正常。
事情不过是今天挂你的名字,明天挂我的名字,上层建筑物的装修从来不会动摇地基。
清朝九子夺嫡,也不过是热闹了紫禁城的一亩三分地。
那么能动摇地基的是什么,我想这力量是韩国的新闻业,它们贯穿整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很多政治家与新闻业大佬关系不浅,政客是人,可是新闻是枪,赤手空拳的人便对什么都无能为力。
所以整部剧里面记者、新闻发布会,采访等新闻两个字的身影在每一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时长。
也就是现代社会,新闻行业将成为一种势力,它以渗透每一个缝隙,和提供所有人生存的饲喂料左右着时代的未来风向标。
它所存在的问题,其实编剧说的很直白,尹慧媛报道写的很漂亮,人也很能干,非常具有正义感,但是那个躺在医院重症病房的人却是她的这些优点所直接造成的,当然谁都知道间接原因才是致命之处。
可是很少有人会关心间接原因或者说选择无视间接原因,更残酷的在于会过度解读直接原因。
另外一处非常漂亮的故事在第六集,李成敏想开新闻发布会,但是李昌镇一番作秀便毫无用武之地。
你说媒体无脑不关注事件本身,只为了噱头和市场。
这就像人们在谩骂政客一样,只关注前途和钱途不关心国家民生。
第三坑,事件。
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是人的好与坏与很多因素有关系,但是聪明的人想做一个好人相对更加成功,比如像张泰俊这种。
我很喜欢李成敏虽然这种人现实生活中和大熊猫一样可爱又稀有,还无人问津。
但是我很喜欢这种人的一点在于,编剧所说的,这样的人内心总是很强大,然后关键时刻又是致命武器。
我表示当我知道他成为听证会委员的时候,简直笑出了猪叫声,太狠了!
这真的是整部剧的高光时刻。
第六集的第二个高光时刻是,柳振株这件事的发生,企业家的眼里人命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和一群叽叽喳喳讨人嫌的记者。
法务组是帮上司解决矛盾的工具。
工厂职工是听话的乌鸦。
记者是闻讯而来的苍蝇和蜜蜂。
警察是欲盖弥彰打着哈欠号称闪电的树懒。
韩道京这个菜鸟式的实习生,李成敏这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大白兔姗姗来迟。
所有人都把责任推给一群无良的政客,但是站在餐桌前的政客对着让他擦屁股的人,连具体什么事都不知道。
这种习惯是所有人习惯的结果,一环扣着一环,有人说即便说了真话也没用,所以所有环变成了黄金打造的九连环。
于是故事从开始你就能一眼看到结束,许多尚未发生的事情也变成命中注定。
第四坑,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乞丐他不会嫉妒亿万富翁但是他会嫉妒别的乞丐。
他们关注自身的环境周围可能达到的,眼睛也计较于可能达到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是能够达到的那部分。
尽管善没有界限,但是善的行为界限分明。
很多时候小老百姓的职责没做到位,却觉得自己能比高位者做的更好。
更多时候明明对什么都漠不不关心,却高举旗帜的表彰自我正义。
我听过最缺德的一句话是:这个社会好的东西不会因为大多数人不关注就不存在了,只要它是好的,总会有人推动它。
你想要好的剧,好的政策,好的环境,却只希望别人付出自己坐享其成。
这与狐假虎威,为虎作伥,虚情假意者哪里不一样了?
衣服穿得不是一套骨子里却半斤八两。
有时候觉得大多数人是活该,可惜连累了正直的人。
若是想要杜绝事件本身,是否迎合着一句名言:君子居高位而多誉,居下而多谤。
若张泰俊将李成敏送上法务部长,我想这个总结起来就是:如果在现实的世界里不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在梦里受到限制。
第五坑,未来。
有理想真的是了不起。
每个人都有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理想变成了目的。
目的性太强的人很容易变得不择手段。
张泰俊说你不就是想让他下跪道歉吗?
我做到了。
请原谅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笑喷了,因为那一瞬间,社会最近流行的腐味,让我莫名对一句很正经的话觉得很宠。
不过我也明白到这句话不是对白,而是说给很多接受能力在现实世界里也只不过如此的观众听的。
这就是韩剧的魅力所在,他的台词带有极高的指向性而且这种指向总是让人无比熟悉。
《家庭的戏剧性》第一章便是:我对事实的发生了解得如此透彻,却仍然不能跳出这个范围。
所以他们了解事物的运转却也仍在寻找解决途径的路上。
世界总是互相的借鉴,模仿,吸收,应用,废弃。
六非坑,理想国。
我们从自己的环境中以被对待的方式,学习对待世界的方法,其中有人会觉醒从看到火光的影像中走出来,看到太阳;也有人对是否觉醒毫无愿望,甘于现状,死磕世界的光明是火焰。
苏格拉底说最好的城邦管理者是哲学家,因为他除了向往善对物质一无所求。
主角便是一个披着政治家的皮囊,内心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苏格拉底。
有些人生来经受了各种苦难,注定成为不一般的人,但这并不代表苦难活该由这类人背负。
在正义面前没有站队这项说法,墙头草才站队。
审判席上的三百个自由公民的投票决定了苏格拉底的死亡,所以很多事就是你那一票怎么投出来的,在理想国与地狱之间你投了哪一票,才决定你身在何处。
安于现状没有错,这表示那被剥夺不属于你的也没有不公,即便有比你更不堪的人却安然无恙。
我不想说活该,也不觉得需要指责你什么,只是觉得你在抱怨地狱天天下雨时,需要提醒你,当初插在无辜者身上的匕首可还在流血。
有些人在黑暗里行走,不支持时也不该打击,就像这么多年看小崔孤军奋战,从抑郁症里走出来,也是唏嘘不已。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说:人类努力的把自己从野兽中提炼出来,却还在把自己同伴推到野兽中去。
七,这是一个关于people和public的补充。
人民和公民是两个单词,是否从一开始分别指的生而为人和天下为公。
有些人不从一开始只能做到照顾好自己,有些人从一开始就心里放了太多人。
到第八集的时候,张泰俊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不仅预感到我最喜欢的李成敏要死了,我强烈的感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身影——卢武铉。
他曾说他要让所有贪污腐败的人身败名裂,这个韩国真正基层上位的总统,想必是所有真正有节操的人,都会心生尊敬。
世上哪有那么多身披特异功能的拯救者,不过是他们不愿意伤害无辜者罢了。
我实在很生气,生气为什么编剧不按照那种恶心脑残的八点档肥皂剧来,为什么要把事实说的如此透彻,非要到把血肉剥开挖出那颗真心出来。
他被韩国媒体炒作过,被他所关怀的人民所抛弃过,到最后他以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还是会被炒作,被利用,被污蔑,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
很多人喜欢琅琊榜,可是我非常非常的反感。
或许就是,所谓经历过的一句轻描淡写,却让人再也直不起来的悲伤,应该是辅佐官这样吧。
终于明白从李成敏出现的那一刻,就非常非常的喜欢这个人,就像当年新闻出来后,非常非常喜欢那个人一样,他们从一开始或许就是编剧说的一个人。
我承认编剧你真的虐到我了,上一次我还在为小白兔的反击而笑出来猪叫,而这个反转真的是让我真的是万千感慨也只能说一句这才是真的狠。
几年前的那则新闻,若在当年只是同情和怜悯,那么今日一路走来的全部,人活生生的在你眼前活过一次,你理解了他的挣扎,忧伤,难过和痛苦后,还怎么能轻易的叙述一个人。
“所谓改变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有那么一个愿意站出来的人,而是你站在旁观者的席位上愿意参与进来,当你永远是旁观的那个人时,事情的结果不会把你当成不相干的人”。
这段话我写了却又删掉然后又补上来,因为它已经重复了第四坑的部分。
但是我想有些话需要说的更直白:我想一个集体,不会缺少那么一两个提出Idea的人,但是没有声援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好转,就像“十二怒汉”,从第一位老者站出来声援主角,所以事情才会改变。
所以不要去想你什么也改变不了,然后视为一切理所当然,乃至情有可原。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13 今日份额的电视剧励志最近新一季韩剧,老戏骨扎堆回归。
剧本很给力,我一个大众审美的观众,追得不亦乐乎。
请输入搜索词:WWW《请输入搜索词:林秀晶 张基龙,爆燃强推新剧》《热搜时代,如何看待放大了的审视和恶意?
》辅佐官《敢拍敢演:青龙影帝李政宰教你现代“权力的游戏”中生存之道》春夜《春夜:隐秘情爱,暧昧涌动的平淡序曲》《不靠出轨外遇,满满共情力,才让这部琐碎爱情动人心弦》仅此一次的爱《仅此一次的爱情:讲好简单纯爱故事,一样吸引观众 》周末看完《辅佐官》最新更新,每周跌宕起伏,看得又揪心又有点小压抑。
过瘾的是,李政宰饰演的张泰俊辅佐官,每一次看似走投无路,总能另辟蹊径,找到两全甚至双赢的好办法,化险为夷,大步朝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前进。
压抑的是,也太现实了。
最新剧情是,财阀想去掩盖因为对外包工人的保护不到位不健全而引发的劳动伤害事故。
超级正义的议员,当然是想揭发这一事实,想要一劳永逸推翻无良企业的幕后保护伞,避免他们肆无忌惮继续忽视人命,再次出现悲剧。
张泰俊,则是选择了折中的办法。
对于受害者,虽然无法真相大白,然而可以得到应有的赔偿。
对于财阀,最起码他们得到了一丝教训,即使是摆姿态作秀也付出了一点代价。
对于自己和议员,则是解决了一个避免出头的烫手山芋。
聪明,机智,老练,攻守兼备,良心道义上也算对自己有所交待。
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又在碰撞。
说白了就是,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和学会顺应游戏规则生存战斗直到胜利的适者生存之间,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好的,只是途径和手段相差很多。
老戏骨们飙戏太过瘾太卖力了,以至于我截图都是虚了的表情包。
一种始终要坚持初心,想胜利,但也要追求正确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明辨是非,不想接受任何妥协屈服。
另一种学会了曲线救国,不想以卵击石,在不违背初衷和底限的情况下,尽量保全实力,顾全大局,实现最终目标,笑到最后。
我年轻的时候,只想做第一种人。
因为看不惯很多事,又无能为力,所以特别拧巴。
我现在想学习的是第二种人,因为他们会收起看不惯的怨气,真正有力量去改变,真正做到了给周围带来好的影响。
隐忍到最后,第二种韬光养晦的人,不能简单的说是人生赢家,但至少他们想尽办法,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我和弹幕认为李议员太傻,一边倒的想法,不太一样:虽然我没有勇气保留棱角,像李议员一样刚直不阿,勇敢地战斗,被击败,再战斗,但是我希望这个世界上,也还有这样纯粹的人存在着。
虽然我还没能力,像李政宰那样游刃有余地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最后能有改变规则的话语权,但我也在努力,不忘初心,尽可能去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
再为李叔这部剧打打call,这部剧如果作为一个职场斗争剧来说,也很过瘾。
每次危机时刻的紧张感,我都觉得换了我,可能挺不到最后。
辅佐官里印象最深的两个情节。
一个是张泰俊刚刚和姜善英联手打赢了一场,反手赵议员就提出了要他处理掉姜议员的条件,他看着微笑着向他走来祝贺的女朋友,心里想,要阻止崩溃的多米骨牌,只能扔掉其中一张牌。
还有一个是,张泰俊找到李成民,最后一次劝他放弃,李成民拒绝了。
夜色沉沉,他终于明白这是阻止不了的斗争,于是他说,那就战斗到底吧,但我也会用一切办法阻止哥,保护我的位置,这可以理解的吧。
他在心里想,理不开的乱麻就不要理了,用剪刀剪断吧。
后来李成民死了,他在葬礼上回想起那一次对话,泪如雨下。
背景音乐都是black sky,都在深夜里。
沉静又悲伤。
第一部还是更有感情,第二部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虽然看起来情节曲折,但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
另外,这些人都不干正事嘛?
天天搅来搅去的,那正事都是谁在干呢?
还是这么多年就没懂得啥叫做管理?
也许这就是我自己的局限吧。
感情戏份,虽然一开始就觉得李伊利雅和金桐俊有可能,但又觉得不太可能,看来还是大男子主义作祟啊。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希望自己也能跳出框框,更清楚的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可以说是至今为止看得最认真的一部剧,以前看剧都是一边玩手机一边看,这次都是挑安静的时候集中精神来看,还常常倒回去截图,做了好多记录,剧情节奏很快,稍不注意就跟不上了。
可能是马上要步入社会,成为公务员的缘故,以前不感兴趣的政治类电视剧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对剧中人物的心情和选择也能感同身受。
辅佐官就是议员的高级秘书,为议员处理各种事务。
本剧的主人公是宋熙摄议员的辅佐官张泰俊,他想要戴上木槿花徽章,成为国会议员,以实现自己打造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的梦想。
本剧的前半段,他尽力推动宋熙摄成为长官,希望以此获得宋熙摄的选区,他恐吓威胁宋熙摄的对手和同盟,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后半段却成为宋熙摄过河拆桥的弃子,开始搜集证据准备反抗,然而反抗使得他和身边的人都身处险境,最终他摇身一变,投身黑暗,得以成为议员候选人。
放弃了自尊和良知之后,他即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特别喜欢申敏儿饰演的姜善英,简洁,干练,勇敢又善良,和张泰俊是地下恋人的关系,然而两人之间的爱情势均力敌,互相体贴关心,将工作和爱情分得很清。
在宋熙摄和赵甲永的夹缝中走钢丝时,她的勇气和坚毅令人敬佩,愿意为了保护别人的人生放弃自己拼尽全力得到的议员席位时,也让人泪目。
李诚民议员是另一个单纯的正派人物,只是没想到他会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选择自杀。
他的死将男主张泰俊逼上了绝路,最后选择了深渊。
这样的死总觉得不值且有些草率,在心理承受能力这方面,正直的人还真的不如坏人,他们只需要坚守信念而不必承担道德谴责,在心理上要好受的多,这也许就是李诚民不如男主坚强的地方吧。
男主辅佐的宋熙摄议员,权势的代表,即便粗俗不堪,即便坏事做尽,即便能力不强,但在和其他人的斗争中却能够屡屡获胜,最后如愿以偿成为了长官。
让人看到了权势和地位的悬殊带来的不公平,以至于男主宁愿被黑暗吞噬也要成为有力量的人。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或许正是因为这很难做到。
究竟是先追求权力再改变世界,还是努力改变世界以获取权力。
后者的路比前者要难走很多。
为了成为照亮黑暗的光,男主选择了走进黑暗,甚至不惜被黑暗吞噬。
韩国电视剧拍的还是很大胆,制作水平也很精良。
韩国电视剧可以拍政治,并且可以拍政治背后的利益交换,没有那么多的爱国情怀和形式主义,还是很棒的。
李政宰扮演的辅佐官内心还是很善良的,现实是很残酷的,在工人出事以后,他与李成民议员进行了震撼的对话,他说,真相是不重要的,即使得知真相又如何,关键的是不要让这个事情再次发生。
所以,他会明白如今的处境,不能和议员和背后的商人集团闹翻,一定要选择让自己更加的强大,就像片子里说的,要正义,更不能输……
初看时的惊艳,到中后期的反复以及疲软,但也算是窥得韩国政治的冰山一角。
真正验证了没有永远的敌人与朋友,有的只有利益。
几个主要人物,反反复复的结盟背叛,结盟再背叛。
不知是篇幅短还是编剧功力的关系,感觉还是太过仓促,前后铺垫不够。
一转眼,世界就变了个模样。
此时我赢,彼时你赢。
到最后都觉得,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最大的结尾处的高潮就是辅佐官的反转了。
一旦踏入黑洞,就不可能再出来了。
一旦沾上的罪恶,哪怕将心剖开也洗白不了了。
为何长官们如此笃定任由他坐上议员的位置?
怕是他们才是真正看穿的人:这样的良心,迟早会被抛弃。
而他,早晚是自己阵营里的一员。
申敏儿惊艳,可圈可点。
第二季,可能也不会再追了。
男神李政宰的电视剧,还是帅的。
总有人在理想的路上一路奔袭,总有人在现实世界中斗志昂扬
套路式好看
看到第四集,剧情过于儿戏。女主演技有点赶不上趟儿啊~
🤢
憋死了
能看出主创的野心,但是很遗憾,很多功夫太浮于表面了,真正的政治斗争绝对不是一分为二的,也不是如片中这样接连不断的转折的,当U盘事件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剧太戏剧了
挺不错的,剧情和节奏都很紧凑,好看。整体感觉和《纸牌屋》很像,细节却各不相同,美国和亚洲的政治环境真的区别太大了,只能说政治家的本质都差不多。张泰俊像是在政治黑森林中迷失了自己,随着在其中汲取“养分”,慢慢变得扭曲恐怖。Frank则像是权力鸦片的重度沉迷者,只有权力才能让他欢愉。魔有万象吧。结局真的是让我觉得是在合理的扯淡…第二部意味太明显了。
最后一集直接封神。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申敏儿这么美的人啊?
剧本浪费李政宰系列,这部戏就是玩不择手段地抓把柄游戏,李政宰饰演的这么聪明的角色怎么会无法参透本质呢 // 好多瞬间把我拉回新世界的李子成 天哪新世界的坑到现在都还没出来
就算你觉得有时会剧情扯淡逻辑弱,也还是会觉得好看,至少人家能拍敢拍,政治黑幕一直是韩国影视的重要素材,老戏骨们搭戏也是好看的。
是我不感冒的政治题材,看了两次都没看下去,但灵气逼人的申敏儿,居然还能完美驾驭这样又酷又飒又干练的角色,还挺让人惊艳的。【弃】
不好看
前四集我能给五星,从U盘事件后各种剧情漏洞百出,反转全靠灵机一动,上来就五星的只看了一集吧?十集后2星
除了李叔的演技 主题剧情仍然不痛不痒 尤其男二的角色设定是败笔
我已经过了喜欢老男人闷骚的年龄了,大叔已经不感冒,李政宰总是无形中透露出一股勾引人的风情,演政治剧好像不适合,最近不想看那么严肃的剧,在我眼里,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在表演,其实韩国的民主选举也是被阉割过了的民主,所以就别自以为自己的体制有多优越而总是拍这种类似科普的片了,要拍就拍深刻点的吧,别挂羊头卖狗肉,讲政治却卖爱情。看到一帮只因为是李政宰和申敏儿主演就狂打五星的粉,神烦!
韩国的纸牌屋,只是切入点更低微一点,奋斗的目标更小一定,手段倒是差不多,效果也差不多。政治这种东西,抱着多好的初衷去,最后 也染成一个颜色,区别只是,有的政客只是黑,有的还想做点实事。
电视剧是好电视剧,但是辅佐官不是警察更不是检察官,更不可能是情报贩子
虎头蛇尾
精彩
政治中二意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