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导演在一个别墅里完成整部电影巴拉巴拉不好。
我看来能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叙述,没有一点跳脱感,在这极简的空间,还没有那么多的演员,是很大的能力。
包括很多细节。
真的拍得很好!
感慨这感情呀,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点也没错。
如果代孕妈妈没有走,女主人又离婚了,很大概率,代孕妈妈会和男主人在一起,这也是我希望的结果。
略跑题。
故事讲的是代孕,但我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的是,关于夫妻相处,男女分工的问题。
整部电影的精髓,就是光头说的,男女平等,是地位的平等,而不是行为上的平等。
现在很多人的婚姻出了问题,到底也是一样的,没有各司其职,很值得大家借鉴反思。
胡不鬼/文何为“代孕”?
说白了就是借腹生子。
将夫妻二人的受精卵放在试管里,那是试管婴儿,“租”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的子宫,代为培育,那就是代孕了。
如果抛开因为价钱等原因导致的纠纷和矛盾,一场“完美无瑕”的代孕到底能给家庭伦理观念极重的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困扰和麻烦?
方中信、秦岚主演的爱情文艺片《母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本来,这样的题材实乃文艺片的上佳之选,情感与伦理的冲突、手段与目标的渐行渐远什么的,其实最有爱了,一听就是好电影的苗子。
但我还是听闻此片被相关部门勒令修改,并雪藏多时。
想想也难免,这种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不管现实中如何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不管实际上对人民生活有如何切肤的影响,都是无权进入天朝电影官员的视野的,(就跟小姐、性工作者之类无权进入正面人物把持的天朝电影祠堂一样)勉强进入了,也会自欺欺人地给你打上一片“大卫牌”马赛克。
但不管以上流言的真实性有多少,影片本身的从容舒展与细腻真实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汪裴饰演的妻子,为了工作和体型,一心逃避生育;方中信饰演的丈夫,为了传宗接代,向妻子建议找人代孕;秦岚饰演的李妍,年轻漂亮,一心要进演艺圈,却因为家中欠债,接下了这桩代孕的生意。
影片的故事主体,就是三人在同一屋檐下,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内,孕育新生命的同时,发生微妙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得的是,编导没有试图通过代孕方与雇佣方之间阶层的差距,来制造贫富冲突的愤青噱头(在天朝,这种先富者和后富者之间冲突的主题根本没有深挖广掘的可能),也没有让代孕者与男主人一方发生超越伦常的肉体关系来制造情色噱头博人眼球,而是老老实实地在一间大屋子里,让三位人性本善的当事人的情感世界,犹如化学元素一样,慢慢化合,层层发酵,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与位移。
这种室内剧般的处理方式,其实并非没有电影化的可能。
波兰斯基的《杀戮》、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几乎都是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挖掘逼人心魄、直抵人性的戏剧张力,《母语》显然同样有意为之,只是人物冲突都隐藏在了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下(这一点倒是跟《小城之春》的方式更为接近)。
没有撕破脸皮的大吵大闹,没有电视剧般疯狂的互抽耳光,有的只是内心波动、相互隐忍、意在言外、悄悄抉择。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不及《杀戮》般针锋相对来得淋漓酣畅,却也别有一番独特的含蓄和韵味。
除此以外,编导还能运用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制造一些小小的喜感和紧张,调节观影的气氛与节奏。
如妻子发现孩子晚上睡觉不要自己只要李妍的时候,有些郁闷,想出一个昏招,穿上李妍的衣服冒充她,以求骗到婴儿,最后当然是“阴谋”破产;又如编导有意让妻子屡屡出差,让帅气的丈夫和漂亮的代孕妈妈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制造出故事要“转折”的张力暗示,等等。
虽然演员少,场景单一,影片看起来却毫不枯燥,算是值得表扬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审查的刀疤还是清晰可辨,如结尾对人物的“惩罚式”处理、汶川地震(可视作剧本审查的直接结果)的加入等等,某种程度上,妨害了这个题材深度发掘人性和社会含量的可能。
当然这一板子实在打不到创作者身上,应该抽到电影主管老爷们的胖脸上,因为在他们的威逼下,创作者卖艺还得卖尊严。
去年,南京鼓楼医院“曾经拥有”的4枚冷冻胚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一审被驳回后,号称中国首例的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于2014年9月17日在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落槌,法院最终判决撤销一审民事判决,并要求南京鼓楼医院将4枚冷冻胚胎交由原告沈某及其儿媳父母共同监管和处置。
在网上公布的判决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涉案胚胎由双方父母监管和处置,既合乎人伦,亦可适度减轻其丧子失女之痛楚。
”然而,光这4枚被冷冻着的胚胎能否满足四位失独老人的慰藉?
答案不言而喻,法院的判决止于胚胎的监管与处置权,留下了空白,但这个双独家庭的生活若要继续前进,有个“盼头”,“代孕”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条必经之路,然而这却是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的。
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因此,若严格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虽然形式上当事方的老人拿回了胚胎,但实质上这离一个孩子的诞生还相差太远。
而电影《母语》讲的就是一个代孕的故事,一个虽为我国现行法律和传统公序良俗所禁止却已经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然无法杜绝的社会现象。
导演俞钟下手还是要比现实的生活温和得多。
不同于胚胎案中年轻夫妻双亡的悲怆境地,《母语》中丈夫张磬与妻子方韵起码都还活着,虽男方患有低血糖,女方多次流产,但考虑到现代人普遍亚健康的态势,这些毛病也无足大惊小怪,更何况他们事业有成,生活优越,只是渐至中年仍没有孩子这个问题让自己和双方父母格外头疼,于是乎,迫切想生子的夫妻最终决定让年轻女孩李妍帮忙代孕生子。
然而,实实在在的生活远比一纸判决、专家著作复杂得多,有些学者总是纸上谈兵地宣称“代孕”可以减少“不能生育的挫败感、膝下无子的空虚寂寞”给不孕夫妇带来的痛苦,以维护婚姻的稳定。
这部影片则不动声响地委婉告诉我们,有了孩子,还是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解体。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准备好接受代孕带来的一切事情,禁食之果非轻易可食之。
没有“遗传母”和“代孕母”相争孩子的戏码,也没有男雇主与女孕妇不伦的狗血桥段,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一切爆点、噱头唯恐避之不及,主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这座大房子里的矛盾慢慢激化,最终酿成不可缓和只能分离的结局,连我本以为是重头戏的代孕手术,导演也只用出国二字智慧地几秒带过,家门一开一阖间,受精卵便已着床了。
后来通过上网查阅得知电影遭受过审查的阉割,自己便也对它温吞水的叙事风格理解了。
影片开始,尚乃穷学生的我只是感慨于那套奢华空旷的房产,更坏趣味地认为这对夫妻诸事顺遂,也许上天就是让他们此生无子借以平衡,可他们却不甘于此,行所禁之事,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无端之恼。
而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我开始注意到片头西方儿童形象的天使雕像贯穿全片,导演许是想用这一个个特写镜头无声地提醒观众,这偌大的房屋里,到底还是缺了一个真正属于他们两夫妻的孩子。
孩子是《母语》想讨论的主要话题,影片的英文名取做“be a mother”,意为成为一个母亲。
然而母亲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亲生母亲?
是因为有血缘关系,还是因为十月怀胎亲自生育?
这些看似想当然的问题要解答却着实不易,导演则选择通过这座大房子里的男女老少来呈现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流露出的惶惑。
影片中方中信饰演的丈夫张磬在面对友人的代孕建议时皱起了他粗短浓黑的双眉,纠结地坦白自己对此心有抵触,更不解地问:“亲生父母,要亲生的嘛,对吧?
”后来张母更为此问题添上注脚:“这生儿育女要不自己亲自怀胎十个月,怎么会对孩子有感情呢?
不亲自生怎么能算亲生?
”从遗传学上讲,张芳有方韵卵细胞的细胞核,方韵自然是生物关系上的母亲,但她是否为“亲生母亲”,不同的人便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了。
李妍怀胎十月,自然对腹中的宝宝产生了感情,可方韵呢?
客观上说,方韵是从张芳还未诞生之际就对她充满了希冀,无论是在怀孕期间还是宝宝出生后,更是殷勤甚至可笑地妄图取代李妍成为孩子的依赖,怎能说她对孩子没有感情?
但事与愿违,闹剧般的坚持只让她徒生无力之感,最后只能选择从收养的孩子那得到身为人母的安慰。
这让我想到了上个月刚步入婚姻殿堂的茱莉亚罗伯茨与布拉德皮特夫妇,相恋9年,虽无一纸婚书,这两个巨星却拥有一个“联合国家庭”——他们有六个孩子,三个为朱莉收养的孩子,分别来自柬埔寨、越南、埃塞俄比亚;还有三个是他们的亲生子女,而最让我动容的是朱莉的婚纱是印着这六个孩子绘画的缎面,可谓充满童真,别具一格。
而回到本部影片,方韵爱张芳吗?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光从她看着李妍温柔地抱着孩子时眼神中无法隐藏的嫉妒与幽怨便清楚了,但国人对血脉的看重,对传宗接代重要性根深蒂固的理解压得这个现代女性无法如朱莉那样豁达地爱,于是她干脆逃避般选择了放弃。
悲剧有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之分,命运悲剧有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性格悲剧有哈姆雷特那永恒之问,而有种说法是命运悲剧不可抗,性格悲剧更可悲。
最初看完影片时,我以为这个家庭的悲剧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玩笑,只要这对夫妻像冯小刚“安于天命”接受脸上的白癜风般,让自身的不足与生命的遗憾就这样赤剌剌地存在着,全当让“厌恶自己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他们的家也不会分崩离析。
可随着对影片的不断咀嚼,我慢慢体会到也许早在代孕这件事以前,他们的婚姻就呈现出粘滞不前、裹足回望且温柔可欺的僵势了,而他们做出的代孕这个选择只是如一场大雨,将这座华而不实的房屋中所有无力无用的伪装粉饰洗刷得干净,只留下赤裸裸却真实的缺点与不足。
禁行之殇,其实无关行与否,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性格二字,是两个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方韵认为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她对事业的倾心不可避免地忽略了丈夫的真实感受,而丈夫对孩子却日渐渴望,张磬开始那句无奈的“那边条件再好,也生不了孩子呀。
”便表露了自己的急切,但女强人性格的妻子却不愿委屈自己,当丈夫提出代孕建议时,她又太过自信地认为“只要是他们两人的,她就没问题。
”可张母看似感慨实则指责的那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看得开,自己不想生,还能请一个人替自己生。
”已经暗示了方韵悲剧的结局,但需要责备她吗?
张磬友人的那番针对男女平等的议论,解释了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大家都出去工作,家谁管呢?
”,也引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
电影名的中英文相融合 相交之处为黑色 其余地方为白色相片 镜头慢移 背景音悲哀沉重找代孕妇时的背景音很荒诞 签字时又是沉重的出国前镜头下移到张磬和方韵的合照上 回国镜头上移平移镜头到房屋外的景色 再移回来 表示时间的逝去方韵在洗菜时 镜头对焦到方韵的背影 张磬爸妈和李妍都是虚焦 但他们说话的声音却有 一家人吃饭时的座位 张磬的妈跟李妍坐在一边而且只给她装汤最后两个妈妈都走了 背景音又是哀伤的代孕就是违法的 这就是在把器官明码标价 我们应该反对这种行为 谴责这种行为
我觉得我写这个影评一定会被批。
首先,代孕不合法已经变了。
现在禁止代孕条款被删了。
那么,说什么代孕不合法的可以歇一下了。
而且就算在中国代孕不合法的时候,中国夫妇也可以去代孕合法的国家生育。
没什么问题,存在即合理。
第二,李妍真的像个绿茶婊。
既然说了孩子是商品。
那么她的所有行为在我看来都是违背商业契约精神的,别告诉我她最后走了,她不走这个三儿就太明显了?
实际上最终夫妻二人的分离和李妍没有关系么?
我觉得阴谋论来讲她可以几年或者几个月之后回来,女主人已经走了,男主人抱着孩子焦头烂额,她又表明了自己纯洁人设不塌,又可以和男主人天长地久。
呵呵呵呵。
第三,对于方韵,真是实惨。
首先是习惯性流产有个外边光鲜亮丽内里自私自利的老公。
不顾她的情况想要孩子。
第二有一对儿想要孩子还想要孩子他妈的公公婆婆,别说,她公婆还真是不在乎她怎么想的。
孩子有奶就是娘。
哭了就哭了,习惯就好了。
并不是不爱,公婆跳出来哎呀,给李妍吧,孩子怎么怎么样了。
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她也是人。
更可怕的是一堆人还在说她不配当妈妈,她不配当妈妈为什么会领养孤儿,都说因为当了妈就懂了,因为当妈的不会舍得孩子的,所以李妍没错?
这个和那些说着父母不会害你却一厢情愿的独裁父母多像。
亲情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产物,亲子关系才是血缘产物。
现在所有人都在剥夺女主人产生亲情的环境,然后跳出来职责女主人自私。
道德绑架真可怕。
别说这是天性,日本有的是把亲生孩子饿死的女人。
所以不要骗自己了好么。
第三,男主人,这就是个渣,精神出轨,大男子主义。
呵呵呵呵,没啥好说的。
最后再说点别的,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代孕还是要去国外找靠谱的机构,哪怕因为人权自由孕妈可能会因为一时想法去堕胎,但是后期绝对不会像电影里一样这么麻烦。
关于代孕的好题材却被拍砸了,仓促地在一间别墅里就拍完了,想稍微耐心点明白点说透一点点都没有空间,可见这内地电影制作是何等水平,就算找再好的演员也无补于事。
功利的社会造就功利的事业,故事里说的正是,说故事的也是!
这部片子人物表情其实挺细腻的,演的不错一个高知女性和丈夫非常恩爱,她自己是记者,丈夫是科学家,家里条件富裕。
妻子不想自己生孩子,丈夫也表示理解,所以决定找代孕。
找到的这个代孕也非常的靠谱,剧中人物都非常的正直、善良,没有恶意。
虽然在妻子经常出差,丈夫和代孕女孩一直同住一个屋檐下照顾未出生的孩子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物都很有道德底线。
孩子出生后,女主渐渐感受到自己未经历过生的过程,是有些遗憾和不完整的,她感受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她哄不好孩子,但代孕妈妈就可以。
自己感觉到无比的难受,丈夫也很快发现了妻子的痛苦。
说到这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个独立女性,选择不想自己亲自生孩子,却还会那么在乎,孩子是否愿意自己抱,这点我觉得女主挺矛盾的。
代孕母亲迟早要走的,何必急于一时呢,孩子是自己的基因,之后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却因为当下孩子粘代孕妈妈一点,没那么喜欢她,而直接放弃了,在地震的孤儿中找了一个喜欢自己的孩子。
由于代孕妈妈即将离开,表露出了对这个孩子,对这个家的不舍,男主为了安慰她,互相抱在了一起,虽然我觉得他俩之前多少有一些好感,但他们都是很有原则的人,事情也完全没到那一步,但恰巧被女主看到了。
第二天女主带走了地震中带回的孤儿,代孕妈妈遵守诺言独自离开,只剩男主和刚出生的婴儿。
之后男主和女儿一起生活,女主和孤儿一直生活,代孕妈妈一直未出现。
女主的高知,有点自我,只顾及自己一时的感受,却不负责任,一个原本应该得到父母的爱的孩子,却这样失去了母亲,即使是因为后悔自己没有亲自生她,没有了感觉,那地震领养的孩子同样也不是自己生的,却说出了:血缘和亲情似乎没有关系。
真是一个矛盾体,最无语的就她了😂
我跟老公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握着遥控器在频道之间不停变换,在高清影院频道看到这部电影,稍微停下来看看。
主要是被大豪宅的奢华所吸引了,看人家那阔气的面积,看人家那土豪的装修,居然是二层别墅!
居然还有游泳池!
居然家里都有假山!
被房子吸引后,开始看这部电影,电影已经过半,孩子都生出来了,都已经开始认人了。
因为没有看到前面,不太接得上剧情,我俩猜李妍是月嫂吗?
可是月嫂怎么会有奶水呢?
我老公还说月嫂怎么这么年轻,我说月“嫂”月“嫂”嘛,又不是月“大妈”,月嫂不都是生了孩子有点经验但又岁数不大的人吗?
老公说,那到最后不都发展成男主人跟月嫂好上了。。
他信口一说,谁知道一语成畿。
而且我老公在猜了结尾后,就不再认真看了,边玩手机边听我剧透,便也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
接着往后看,原来李妍不是月嫂,是代孕妈妈。
估计是因为夫妻俩年龄大了不好要孩子,所以通过代孕这种方式孕育下一代。
其实也没什么嘛,代孕只不过是借别人的肚子。
但是他们家做的有点过了,我觉得最不舒服的就是吃饭时李妍坐的位置。
他们家那个豪华大桌子,五个人围着坐都夹不到中间的菜的,但这才是有钱人的样子。
男主人和老头儿分坐在长方桌的两侧,女主人坐在长方桌的侧边,男主人的左手边,李妍坐在长方桌的另一侧,男主人的右手边。
而老太太,一看就是婆婆绝对不是亲妈,坐在李妍的旁边,一个劲儿给李妍夹菜,还说多喝鲫鱼汤,下奶。
也许是我敏感,可我看到这种排座就觉得不对劲儿,李妍,作为代孕妈妈,应该坐在女主人的旁边,老太太的对面,起码要离男主人远一点。
另外还有,女主人在地震采访时,对孤儿张羌产生了难以克制的同情心,带回了家,领养。
这时候照了一张全家福,居然是男主人在中间,左侧是女主人抱着张羌,右侧是李妍抱着小宝宝。
这不成了左拥右抱、一主二仆了吗!
应该是电影故意这么安排的。
最后,代孕妈妈与宝宝的感情难以割舍,她又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越过自己的本分去关心男主人,看到他游泳时的飒爽身姿便给他泡了枸杞水,还在离开前给男主人买了贴身衣物。
这些原本都是女主人的分内事,可是女主人的工作事业风生水起,她沉浸在事业的成就感中看不到她作为女主人的作用缺失。
所以,男主人在低血糖晕厥之前,喊出的名字是,李妍。
因为女主人奔波忙碌不在家,而男主人也觉得李妍是非常值得信赖与托付的。
最后的最后,被我老公一语成畿的事实,男主人和代孕妈妈虽然没有实质上的肉体出轨,但他拥她在怀中,紧紧抱着她,呼吸她的气息,感受她的存在;她靠在他坚实的臂膀里,柔弱的,让人怜惜的,轻轻哭泣。
最狗血的是,女主人偏偏看见了这一幕。
无巧不成书。
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最后,男主女主离婚,男主带着孩子远赴美国,女主带着领养的张羌一起生活,代孕妈妈黯然退场,回到老家。
应该说,代孕妈妈的结局是最惨淡的。
她没有男主的资产实力,没有女主的工作能力,只有一张可以生孩子的肚皮。
如果说错,我觉得整个事情都错了,代孕妈妈的生活跟这个家庭的生活,就不应该重合在一起。
给她找个放松心情、安心养胎的地方,顺利生产后领钱回家就行。
至于孩子喝奶,就冲泡高级奶粉就好了。
为什么要住在一起?
为什么还要亲自喂养孩子?
真是愚蠢。
男主人的宽裕生活,女主人的埋头工作,代孕妈妈的倾情投入,使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变了味。
我边看电视,边摸着肚子里6个多月的宝宝,跟老公说,还好咱们家请的是50多岁的月“大妈”。
虽然很多题材都有代孕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发生的不温不火,用一种很平淡的叙事风格讲述,让人更加深刻理智的去思考。
其实代孕是很严肃的事情,用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来结束,似乎有些戏剧和闹剧。
代孕,代替别人怀孕,也代替了别人的一段人生。
虽然最初的金钱交易,到最后变成了温情,没有了丈夫和代母之间的出轨,而是用一种亲情和温情来演绎,挺美好的结局。
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的是有些作为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事情,让别人代替的话,人生也会不完整。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类似的,出生、上学、考试、交往、结婚、生孩子、老去,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人生才是完整。
没有婚姻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会遗憾呢?
没有恋爱过的人,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还会耿耿于怀自己没有真正恋爱过呢?
没有孩子的人,是否会完全不想要一个孩子呢?
我们不需要完美人生,我们需要完整人生。
可能现在还懵懂,可能现在还年轻,但当我们慢慢沉淀人生,慢慢会发现一些曾经那么坚持的道理,是多么的不可一击就粉碎。
如果非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进入婚姻后的夫妻就更像亲人,所以当代母怀孕后,和丈夫所发生的感情,或许更像婚后夫妻对待彼此的亲情,所以丈夫与代母的出轨和家庭的破裂烂剧情去死吧!!!
当我现在肚子里怀着宝宝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更加深刻。
这部片子虽然取名叫《母语》,但是并没有过多表现母性,也没有深入探讨人性,所以有些评论说很好的题材,但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挖掘人性什么的。
但在我看来,不是非得探讨人性哲学这些深奥东西才算好电影。
另有一部香港电影《一个复杂故事》也是讲代孕的,它试图表达母性的强大,让本来无助地选择代孕的女学生最后违约生下孩子,这样的故事让人感觉就是编剧的一厢情愿,玩砸了。
《母语》给人的感觉则要真实合理得多(后面我才看到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也要赞编剧尊重现实,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故事中的人物)。
片中很早交代了李妍的背景,一个漂亮,毕业不久的女生,当过群众演员,做过公司小职员,做过服务员,因为需要钱(后面可以知道钱是给她父亲,可能是生病吧),所以来做代孕。
后面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李跟张家的家境相差很大。
一下子住进从没见过的豪宅,接触到科学家和记者这两种难以接触到的职业,得到别人热切的关怀,让李妍觉得温暖,她也把这当作自己的家,付出了很多。
既是做代孕母亲,又还兼当保姆和奶妈,而方韵的态度不能说不好,但始终还是把李妍看作是自己的雇员而已。
方韵属于富裕阶层,作为记者见多识广,但在与人相处方面还是不够通达。
她对李妍冷淡,回家知道李妍没有做好饭,还说没有那么娇气,表示婆婆生孩子时也是劳碌来着。
虽然出于自己职业特点,但是她很多时候说话做事就没考虑李妍的感受。
李妍孕吐的时候她没说句关心的话,只是烦躁,因为孩子没吸收到营养。
后来又是怕孩子将来认李妍做妈不认她什么的,要自己给肚里的孩子讲故事什么的。
孩子出生后,果然只要李妍抱就不哭,方韵怎么哄孩子都哭个不停。
也许毕竟孩子在李妍肚子里呆了十个月,所以它认李妍不认方韵。
但我觉得更可能是方韵并不是真的就很爱这个孩子,她更看重的是事业(前面说她都流产三次了,显然是为了不耽误工作),要孩子只是出于外界的压力。
而且她的性格也不太适合做照顾孩子这样一件极其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的事情。
当她意识到自己跟张磬不合的时候,她也很决绝,说走就走,毫不拖泥带水,自己的骨肉就那样扔给了张磬,我猜她在想老娘又不想生,是你要生的,你自己带去吧!
而且我也没有把它生出来,就不算是它的亲生母亲。
方韵收养汶川灾区孤儿张羌,并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思考。
这个转折来得有点突然,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亲历那件事总是震撼人心的。
但这里面多少也有些补偿心理吧。
芳儿跟我不亲,但这孩子跟我虽没血缘关系,却胜似亲生。
还有张磬,没了你,我还有这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她收养孩子也没跟丈夫说一声,先斩后奏就带回家,大概从那时也想好了两人走到头了,也就没必要征求他的意见了。
虽然觉得最后张磬有点可怜,但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我很害怕看到他跟李妍在一起了,把好好的故事点成狗血剧情。
好在这里母性没有被滥用,李妍虽然爱孩子,但她要遵守合约,要照顾父母,要过自己的生活(可能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能出于孩子的母亲并不是自己。
现实并不是很现实,人性也没有太人性。
在这个故事里,很难指责谁,如果能回头,也就明白:大家都没有真的爱这个小生命,就不该强求,做不由衷的事。
看的我都流泪了。母亲真的不好当,之前所想的洒脱,当看到孩子之后,马上就无法离开眼神!他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都牵动着你的心!
记者不容易
马马虎虎吧,女人还是自己生自己养比较好,要不然就别生。
不晓得名字跟故事有毛线什么关系
一部让人既没想要太挑剔它,也作不出太大赞美的正常片。
拍成一条新闻就可以了
烂俗的剧情浪费了这么好的演技
题材比电影本身更吸引我。。。自从看了姐姐的守护者以后怎么就深深的喜欢上伦理道德这种题材了呢。。。。
不喜欢这个结局
这个结局也太无奈了。
妈妈推荐看得. 结局神展开啊!!!本来是很好的题材怎么就让编剧和导演用大片大片的空白对待!!!故事可以更吸引人一点,演员表情可以再丰富一点,别老苦大仇深谁都欠我一百万似的.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秦岚演的是李妍啊...一直以为是方韵
买卖子宫,漠视生命不能生不想生,可以领养可以不生自由不能完全放弃自由那样只能导致强势对弱势的剥削
啊~画面有点电视剧的感觉
代孕生女
道德题材电影
有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开始、不是结尾,是过程。
小制作 可是人物处理的很出彩 我喜欢. 入戏的担忧那个张羌的命运 总觉得那个方谁有一天也会抛弃她 毕竟她对她更像是个替代品.
这种片子就是有一个人看气死,一群人看笑死的神奇效果啊.....
没有简单地说代孕这件狗血的事,变成了一种母性的思考
完全是为了方同学,要不才不会看这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