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就不要剧透了吧(看 忌日快乐 之前被评论剧透了我快要气死了)。
居然是个骗保的故事。
前几天才看完 奇迹男孩,又看到了这个小演员,超级可爱😊看到第60分钟的时候真的是看不下去了,但是觉得应该给它一个机会吧,也许后面还有反转呢,也许两条故事线有很微妙的关联呢,但是,并没有吧。
标签上有 黑色幽默 的标签,我也不大清楚黑色幽默是什么形式,但是,我觉得有些地方的配乐让我感觉很“滑稽”,一种很老很老的电影里才有的类型的配乐的那种感觉,而让我感觉很滑稽,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大概前50我都在猜这是个什么故事,原本全是白人的社区搬进了一个黑人家庭,觉得可能是个集体迫害的故事;之后出现了两个长的一样的人,呃……一开始以为白头发的可能是NIKI的奶奶,结果是妈妈,那么另一个女人是谁,难道是NIKI的姐姐?
结果是阿姨,好吧,两姐妹为什么看起来像母女呢。
后来发现他们住在一起,嗯???
为什么一个阿姨要长住自己家?
NIKI的妈妈让NIKI去和黑人小孩玩,一路上的人都在看他们两个,然后当天晚上就有歹徒来NIKI家里了,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白天和黑人孩子玩了所以被社区的人排斥了,所以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或者就只是两个纯变态想要玩弄被人的性命(就好像 趣味游戏 )。
而且还有个镜头是有很多人在一栋房子外面,我一开始以为就是NIKI家,就觉得是社区的人要教训他们因为NIKI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后来发现是黑人一家的房子。
之后就是NIKI的妈妈死了,阿姨居然还去染了一个和NIKI妈妈差不多发色的头发(我觉得差不多),这是要取代NIKI的妈妈呀,这时候我觉得,NIKI母亲姐妹倆长的一样不会是克隆人吧,结果发现我还是想多了。
NIKI的舅舅在NIKI妈妈的葬礼上问NIKI谁把他当做儿子一样对待,NIKI说是自己的爸爸,然后舅舅又问了一遍,NIKI说还有舅舅,然后舅舅就把NIKI扛上了肩还是什么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舅舅不会是恋童癖吧/捂嘴,后来发现,舅舅是真的爱NIKI,话说感觉舅舅是单身汉呀(题外话)。
NIKI爸爸最后威胁NIKI,他前面放着面包和牛奶的时候觉得的,肯定活不了了,连自己儿子都可以不要,这个人真的不是神经病吗?
难道不是一家子神经病吗?
感觉阿姨和爸爸都神神叨叨的。
爸爸一边骑脚踏车,身上还有血迹,然后和他雇佣的杀手(还是NIKI爸爸的债主?
)说自己只是骑车出去散散心,我快要笑死了(这段是黑色幽默吗?
)之前看到有人说克鲁尼说这部电影想要谈论种族歧视,我看到的是种族歧视到来了很严重的后果而且种族歧视者很疯狂,疯狂到为了迫害有色人种,社区里可以明目张胆在大街上杀人,然后一家人发生迷门惨案也全然没有察觉,迫害结束后还把说着什么在黑人一家搬进来之前没有出过什么事,把NIKI妈妈的死也归咎进来,我真的是一脸问号。
(种族歧视/偏见太可怕)而且NIKI爸爸威胁NIKI的时候还说了句不要和黑人小孩一起玩……我无法评价了。
突然感觉NIKI妈妈是社区里最没有偏见的人了吧,鼓励NIKI和别人去玩,但是最早死的就是她了……不过也有一个善良的儿子。
最后两个小孩一起玩棒球然后想起了温馨?
的音乐,其实也不是很懂为什么。
是暴风雨后的平静?
孩子之间没有歧视/偏见?
嗯……
马特·达蒙(男主)+朱丽安·摩尔(女主)乔治·克鲁尼(导演)+科恩兄弟(编剧)如此奢华的影片阵容,能否迸发出令人欣喜的演出效果,让笔者十分期待。
美国电影《Suburbicon》(迷镇凶案)作品类型:悬念主要演员:Julianne Moore(分饰Rose与Margaret)、Matt Damon(饰演Gardner)故事概述:由一桩离奇的入室劫案所牵出的人性丑陋面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7日在美国上映
又是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
散乱的叙事架构、无序的影片节奏,让观众完全提不起劲来。
众大牌的鼎力加盟最终也成了一场笑话。
呵呵...不闲扯了,接下来,个人结合影片内容,简单解析一番。
I,豪华阵容难掩叙事低迷“演而优则导”的George Clooney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获得者Julianne Moore《谍影重重》系列中绝对主角Bourne的扮演者Matt Damon独具特色、不落俗套的奥斯卡得奖编剧Coen兄弟
这个阵容足够惊艳,也足够实力派,但是!
“好的阵容”不等于“好的作品”,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换句话说,豪华阵容既可能转化出”叫好叫座“的影片,也极有可能产生出“低俗无趣”的平庸之作。
这部影片就是典型的后者,剧本好、演员好,可惜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太弱,结果可想而知。
II,编剧神勇难掩导演羸弱Coen兄弟的编剧才华不容置疑!
简单的故事、阴暗的基调、夸张的嘲讽、荒诞的布局,这些浓重的Coen元素,让众多影迷津津乐道。
简单故事:以一桩奇怪的入室劫案为由头,引出一系列黑暗事件(如:男主设计杀妻骗保,小姨子与男主的不伦恋,穷凶极恶的高利贷,利益熏心的理赔员...)
阴暗基调:内心扭曲、变态的Gardner;与Gardner同流合污,害死大姐的Margaret;处心积虑、贪心不足的Cooper...这些人的心灵极度晦涩、阴暗
夸张嘲讽:影片最后的时刻,一群无知的暴民围着黑人住所一阵骚乱。
这个突兀的桥段强烈隐射了“白人至上”(带有种族歧视)的思维模式,更含沙射影的嘲讽了一把所谓的“美国至上“的极端理论
荒诞布局:一群心理不健康的人;一群唯利是图的人;一群满嘴胡话的人;一群迷乱心智的人。
在这么一个小镇中,每个看似健康的人都有着极为不健康的另一面
虽然Coen兄弟的风格独树一帜,让人迷恋,但很可惜,导演Clooney驾驭剧本的能力尚欠火候,结果功亏一篑。
①影片节奏凌乱②作品架构散乱③支线(黑人家族)编排草率III,华丽试听难掩剧情失调复古迷人的背景+引人入胜的配乐=>绝赞的试听享受本作的画面与音效可圈可点,可是即便如此,影片仍然无法掩盖剧情上的乏善可陈。
①悬念明显不足当Gardner没有指认杀妻罪犯的那刻起,影片的悬念彻底瓦解,有脑子的观众瞬间猜测到了Gardner就是(杀妻)幕后黑手
②叙事平庸呆板鲜明的人物特征不但没能有效服务到剧情,相反,还降低了故事的可看性。
一目了然的人物布局(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让故事的走势变得一清二楚,毫不夸张的说,观众看了前25分钟的影像,基本上就能猜到后续的情节及结果,这样的片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快进呢?
③“种族话题”加入,多此一举影片的主线是Gardner之妻被杀一案,支线是小镇新晋搬入的黑人一家。
导演没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始终让支线游离于主线之外,使得整个故事显得非常变扭、不协调,衔接性、连贯度相当差
剧情上的缺失感,阻碍了观众的看片热情,也磨灭了画面与配乐的杰出贡献,功败垂成。
写在最后,《迷镇凶案》是一部让笔者略感失望的片子,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却没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可惜了。
导演★☆☆☆☆(失败之作)演员★★★☆☆(主角们演的全情投入,只是Matt Damon实在演不了坏人)剧情★☆☆☆☆(节奏、架构有问题,导致剧情有些脱线)视效★★★★☆(复古风尚)音效★★★★☆(影片的亮点全被背景与配乐给承包了)推荐度★★☆☆☆(看在老帅哥Clooney的份上,加一星,汗颜。
不推荐观看)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人性是最经不起揣测的,看似平静的生活中隐匿着成人恶意丛生的内心世界,在纯真无言的小男孩眼里却记录了血迹斑斑的残忍真相。
喊他和黑人男孩一起玩却被捂上两次抹布的妈妈,为了保护他而付出生命两次问他谁最疼你的舅舅,迫害调查员拔掉电话线企图替代妈妈幻想移民巴鲁岛的小姨,索赔不成企图掩盖真相不惜血染双手的悲剧操盘者爸爸,这一切罪恶与不堪都一丝不落地被小男孩看在眼里。
一面是被自视甚高的白人村民排挤唾弃的黑人家庭,一面是一错再错企图用鲜血掩盖真相的家庭悲剧,这些精神与物理上的迫害都源于人性的肮脏。
虽然叙事较为散乱,双线故事主次偏重很大,情感上也不够淋漓尽致,但影片所埋下的伏笔让我感受到还算有在细节上用心,回想起来还是会在意小男孩再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想打三星半,但是没有一半,sad...
3星,原本以为是悬疑犯罪片,结果20分钟之后就没有悬疑了,整个就是一部喜剧讽刺片。
所谓的好白人干着禽兽不如的事,大家认为的坏黑人什么都没干就受到围攻,黑人无奈的说了一句真是“禽兽不如”是对这些白人最生动的描写。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还有就是美国人竟然也会想着拿到钱,赶紧就跑路,移民国外去享受生活。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
一看就知道是科恩兄弟的剧本,可惜导演乔治克鲁尼没能处理好剧本里两条主要线索的交汇,令两条主要线索陷入彼此孤立的状态。
剧本在营造悬念方面太过浅显,没看到一半就猜出男主角的行为动机,间接令后面的剧情味如嚼蜡。
用直白生硬的口吻道出种族问题症结,却没能通过电影语言传达出完整的作者风格,自然也没法拍出科恩作品中那种举重若轻的黑色幽默感。
做得比较满意的唯独是复古美术布景的还原,努力复制希区柯克影片里三四十年代的人物外表扮相,而小男演员继《奇迹男孩》后再次担任重要的戏份角色,而且外形与表演不俗,绝对有望成为未来银幕上的大明星。
对比是这戏最大的特点之一。
当黑人家庭被整个小镇上的白人围攻之际,其戏剧化的冲突,把所有的矛盾都爆发在了血腥的凶杀案里。
这样我想到动物生存法则,当陌生或不同种类的动物进入自己的安全区之后,通常想到的不是友好的打招呼,而是为了掩盖恐惧而进行的无效攻击,也许只有死去才是最有安全感的状态。
殊不知,人性内心深处的黑暗与扭曲,会像毒药一样,只要被唤醒,那就会无限延伸以及放大到连自己都觉得冷漠。
有一点恐怕是编剧导演都忽略的,有违现实主义色彩的尝试与判断,即小男孩在他父亲死后依然打开电视,并且拿起了棒球手套与黑人小孩玩耍。
这种遭遇家庭重大变故之后的冷静,其实是不寒而栗的。
并且与最终画面赋予的天真美好背道而驰。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味道很正的片子,不以剧情为定论,只是前缀有点落入某种俗套里了,后面好,值得一品。
全片真的和高智商扯不上关系,最多是一群愚蠢又道德沦丧的人被灭门的前因后果。
透过表面的赤裸裸的讽刺和黑色幽默,可能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有时人类的狭隘和偏见会把真正的罪恶淹埋在偏离重点的咆哮之下”。
以下印象深刻的点的总结主要是给看过的人的,有剧透。
1、马特达蒙饰演的渣男爸爸(以下简称渣爸)最后是吃了男孩的姑姑也就是渣爸的情妇(以下简称情妇)的毒牛奶和面包死的。
本来是情妇为了毒死小男孩,却最后被渣爸吃了,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
2、渣爸把老婆害死之后甚至都懒得装一下悲伤,倒是身边的社区里的人和公司的人尽量想硬凹一下自己虚伪的同情心。
但是此时黑人小男孩的举动真的是和虚伪的白人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他把自己养的小蛇送给了小男孩,一句“you can have it”着实暖到了我。
3、一个爹能渣到什么程度呢?
和小姨子(情妇)合起来先把小姨子老公处理掉之后,妈妈残疾了还不行,一定要把她置于死地,于是雇凶杀人。
妈死了之后满脑子都是拿了保险金和小姨子双宿双飞,把儿子送走。
最后喝着毒牛奶,听到儿子说“这一切是你做的”时他威胁儿子,你要是不配合我助我脱罪,我就弄死你靠我自己脱罪。
乱伦出轨、杀人、诈骗(保险),在任何层面和社会角色上来看,这都不能被称之为人了。
最后渣爸杀了胖杀手和保险业务员,瘦杀手杀了小姨子,叔叔杀了瘦杀手,也被瘦杀手反杀(叔叔这个角色死了有点可惜)小姨子死后杀了渣爸。
完结撒花。
4、说实话保险调查员这个角色挺出彩,虽然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看到情妇小姨子被吓尿那一段笑惨了,还是觉得有点爽。
5、当白人社区居民没日没夜围堵黑人一家屋子,咆哮烧车的时候,真正恐怖的灭门案就发生在隔壁,社区居民的愤怒掩盖了枪声。
“有时候人类的狭隘和偏见会把真正的罪恶淹埋在偏离重点的咆哮之下”。
6、黑人小孩告诉小男孩,父母告诉他,我们不要表现出恐惧。
后来个人猜测小男孩会被小黑人一家收养,过上相对正常的人生。
不得不说种族电影就是一面人类进化史的照妖镜。
就像布拉德皮特的为奴十二年。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电影题材虽谈不上精妙但很有意思,黑色幽默下是沉重的话题。
导演对细节的把控相当到位,个人认为豆瓣分数低应该是因为对黑人问题的支线渲染的显然不到位的问题。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基本上一看就懂。
整部电影充满了尖锐的讽刺,Suburbicon是个大熔炉,开头上演的戏剧化的抢劫戏,为远走高飞让儿子上军校以甩掉累赘,得知真相想敲诈保险金的调查员。
最有意思的是结尾当一切平定父亲吃着被下了毒的食物威胁不动声色明白了全部的儿子:要么死,要么一起说谎。
讽刺到位,辛辣至极。
就像整个社区都排黑而儿子却与黑人小孩玩在一起,舅舅一个劲的问孩子谁最你当儿子,最后舍命救下孩子正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承担责任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
马特达蒙演技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看到昔日的Jason Bourne变成中年大叔,不免感到一丝惋惜。
有生之年居然看到呆萌和摩尔姐姐演夫妻,但是只能说呆萌长得越来越像隔壁的大本了,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已经全面超越小李的size了。
好莱坞现在貌似很流行一人分饰多角,朱利安摩尔演的是双胞胎姐妹,令人毛骨悚然。
一家人的演技都很好,曾经看谍影重重的时候以为呆萌是偶像派,现在也变成实力派了。
摩尔姐姐一直是实力派,演坏人比演好人更像。
但是全片的亮点是noah jupe饰演的儿子,当年夜班经理的Daniel现在长这么大了,而且越来越好看了,演技也进步了很多,最近看了迷镇和奇迹男孩,感觉小男孩圈粉无数,是属于Freddie海默那一挂的可爱类型,希望他别长成马尔福少爷。
这部片子,一开始以为它是讲种族问题的,结果种族歧视就是个幌子,还是讲婚姻问题,其实没什么意思,看得牙痒痒。
Oscar Isaac演的卖保险小哥可真是唇红齿白啊。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传统的东方价值观,也是佛家的教导众生的话。
西方人信奉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
刚刚看了一部由乔治·克鲁尼导演,科恩兄弟编剧的电影,主旨竟然跟我们的佛教因果理论不谋而合,也表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甚至于,这部电影的导演特别极端,那些坏人(有人性缺点的人)全部死光光,只有纯真无邪的小孩快乐地生活下去了。
(电影《迷镇凶案》海报)这部电影集合了当今美国影坛(也是世界影坛)的几个金字招牌:乔治·克鲁尼导演,科恩兄弟编剧,马特·达蒙主演,朱丽安·摩尔一人分饰两角演女主,这样的组合肯定不满足于仅仅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东方价值观,影片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内涵。
因此,这部电影也被很多影评人和影迷评为“最被低估的电影”。
下面,就来看看这部最被低估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迷镇(英文名:suburbicon)的地方,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镇民礼貌阳光,走在镇子里就像行走在明信片里。
(《迷镇凶案》剧照:迷镇风光)但是,美不过三秒,在这一派风和日丽、祥和美满的背后,暗藏玄机。
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当得知新搬来的那家女主人是个黑人时,脸色立马变了。
有点不知所措,也有点难以置信。
(《迷镇凶案》剧照:邮递员脸色,由笑容转变为诧异)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故事发生的20世纪50年代,正是美国种族主义猖獗的年代。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起,美国黑人连续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运动。
一方面,他们反对奴隶制度、争取人身解放;另一方面,他们反对种族歧视和迫害、争取自由平等权利。
在迷镇这样的小乡镇,种族主义更是猖獗。
电影开场两分钟,短短的一个细节的刻画,已经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故事的发生地:迷镇,一个表面看来阳光明媚、人人都幸福美满、礼貌安宁的小镇,其实深藏着歧视和不平等。
种族歧视是这个镇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下,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加德纳(马特·达蒙饰演)家里半夜闯进来两个劫匪,一家人包括小孩在内,都被从床上叫了起来。
(《迷镇凶案》剧照:劫匪半夜闯入,一家人被叫起来)劫匪不仅要拿东西,还要绑住一家人,用药物把他们迷晕。
不仅抢劫,还对有残疾下半身不能动的女主人指指点点,而且,他们指指点点的过程中,差点道破了女主遭遇车祸的原因(这个设定有点像东野圭吾的小说《假面山庄》,下文详解)。
(《迷镇凶案》剧照:劫匪的意思是这个丈夫就是车祸的制造者)劫匪不仅绑住了这一家人,而且用蘸着药物的毛巾迷晕了他们,连小孩尼基都不放过,在这个过程中,劫匪特意给残疾的女主人用了更多的药水(原因也在下文揭晓)。
(《迷镇凶案》剧照:劫匪用药物弄晕一家人)最终,可怜的女主人因为吸入过多药物,去世了。
(《迷镇凶案》剧照:出车祸后残疾的女主人)
(《迷镇凶案》剧照:女主人不幸去世,留下了儿子尼基和丈夫)案发后,警察开始寻找凶手。
找到犯罪嫌疑人后,让一家人去指认凶手。
但在指认凶手的过程中,发生了咄咄怪事:小孩子明明认出了凶手,但来指认的大人,小孩的爸爸和小姨,都说凶手没在这里边。
(《迷镇凶案》剧照:入室抢劫并杀人的两个凶手)
(《迷镇凶案》剧照:看到凶手后小孩子紧张而惊恐的神情)
(《迷镇凶案》剧照:两个大人却坚称凶手不在其中)咄咄怪事,指认入室抢劫杀人犯,为什么大人集体失忆,只有孩子认出了他们?
故事进一步推进,直到,小孩在家里撞见了父亲跟小姨偷情,反应快的观众就猜出了迷镇的谜底。
小孩子半夜被小姨奇怪的“求救声”吵醒,拿着匕首去查看,然后就看到了父亲跟小姨很不堪的一幕。
(《迷镇凶案》剧照:小孩子拿着匕首查看情况)
(《迷镇凶案》剧照:小孩子的父亲和小姨正在不堪的一幕)迷镇的故事继续,白人们在这家黑人的房子周围围起了一圈木板,以隔离他们。
而那两个劫匪趾高气扬地去孩子爸爸加德纳的公司追债,并把加德纳打得一脸伤。
(《迷镇凶案》剧照:趾高气扬的劫匪)
(《迷镇凶案》剧照:孩子父亲被打得一脸伤,但并没有报警)此时,孩子尼基的舅舅登场了,他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很爱尼基的人,也很有童真的人,比如:给尼基几美元零花钱,他会把尼基倒过来,把零花钱倒出来,还要尼基承认,最爱尼基的人是他。
撞见父亲跟小姨的偷情后,尼基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他向舅舅打电话求救,但求救的过程被小姨和爸爸给打断了。
(《迷镇凶案》剧照:尼基的舅舅正在接尼基的电话,电话被切断)因为这件事情,尼基受到了惩罚,他的父亲开始抛弃他,准备把他送到军校。
(《迷镇凶案》剧照:尼基将要被父亲送往军校)这个心狠手辣的父亲不仅要送走自己的儿子,还跟小姨子畅想起了美好未来:拿到妻子死亡后的保险赔偿金,就和小姨子去一个叫阿鲁巴的小国,那里没有引渡条例,有全世界的美食,风光更好……
(《迷镇凶案》剧照:加德纳和小姨子畅想美好未来)至此,一起谋杀妻子骗保险,并准备和小姨子私奔的凶案揭开了神秘面纱。
而且,死去的妻子一开始会出车祸残疾,很有可能也是这个男的预谋的。
所谓的最毒妇人心?
为了小姨子,这个男人杀妻弃子比女人狠多了。
而小镇的种族歧视事件继续发生,黑人家庭主妇去超市买东西,都被拒绝了。
(《迷镇凶案》剧照:一卷纸巾要收黑人女人20美金,大概相当于现代600多元人民币)在种族歧视事件进入高潮的夜晚,小镇里的白人居民聚集在黑人家庭附近闹事,不仅用石头砸毁黑人居民家的玻璃,还烧了他们的汽车。
而小镇的所有警察都被调集到这里维持秩序,但依然阻挡不了暴躁而失去理智的白人男性们。
(《迷镇凶案》剧照:种族歧视严重的白人们在聚众闹事)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白人男性和警察们剧集在小镇的黑人家庭门前,而三路人马汇集到了加德纳家。
一方是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
理赔调查员从小姨子口中套出了事件真相,他发现:这就是一桩谋杀妻子骗保并与小姨子合谋私奔的案件,这个丈夫做得太明显了。
而那两个帮加德纳谋杀掉妻子的歹徒,也合谋着要来加德纳家里收账,因为保险理赔一直没兑付,加德纳一直没有兑现许诺他们的赃款,他们要给加德纳点颜色瞧瞧。
(《迷镇凶案》剧照:凶狠的劫匪要出动了)
(《迷镇凶案》剧照:贪婪狡黠的保险理赔调查员,他想拿走所有的理赔金,不然加德纳就进监狱了)此时,故事到达了高潮。
一方面,小镇里边在闹种族事件:白人们在黑人家庭门前打砸烧;另一方面,狡黠贪婪的保险理赔员要来敲诈加德纳一笔;同时,两个劫匪要来加德纳家里收账并给这家人点颜色瞧瞧;同时,尼基的舅舅匆匆赶来尼基家救尼基……结果怎么样了?
我就先不剧透了,大家可以直接去看电影,或者把本文的开头多读几遍。
这部电影有科恩兄弟的风格,但也有乔治·克鲁尼的导演特点。
在这部电影中,科恩兄弟一以贯之的世界观被表达出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原罪的,贪婪、纵欲、阴险、狡诈……美国中产阶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深深绝望。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有乔治·克鲁尼的导演风格:暗藏,所有的角色最真实的一面都深藏在心底,作案前都像没事儿人一样。
突然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杀了个人或者被人杀了。
电影的结尾加入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教教旨,整部电影充满了宿命感。
如果这部电影是科恩兄弟来做导演,我相信肯定没有这么强的宿命意味,结尾很可能跟《冰血暴》,甚至很可能跟《老无所依》一样。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上映后评价并不高。
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6.1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为一部悬疑片,电影的悬疑早早就被观众猜到了,尤其是观影数量多一点的影迷,看到开头就差不多能猜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我依然给这部电影5星评价,为什么?
就凭这种激烈、凶狠,绝望的科恩兄弟风+乔治克鲁尼这种小河静静流淌突然掀起波澜的故事推荐法。
去看这部电影吧,我相信你会喜欢的。
爱奇艺上就可以看这部电影。
↓↓↓↓
需要自省 再不给这种屁才华没有却占尽好资源的over privileged white male“导演”贡献票房了
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了 做人不能太贪吃啊 / 黑人邻居的故事有点有头没尾的 也好像跟主剧情不太沾边 matt damon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1、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还是那档子事,滚雪球般的命运无常,见怪不怪;2、黑人这条线太生硬了,没多大意义。
科恩兄弟花五分钟用脚写出一个故事,乔治克鲁尼拿来拍砸了科恩的招牌。
黑人不该住进白人街区,小孩不该擅闯大人游戏,穷人不要亏欠富人利息,勇士别把懦夫逼急。迷镇一直很平静,搅动波澜的还是居民自己。建起篱笆无法遮挡恐惧,除掉女人不能平静内心。居民脑中有疑,绑匪心中有鬼。口口声声宣告并无种族歧视,声声切切诉诸日夜忧伤沉浸,虚妄谎言连咖啡和牛奶都听不下去。
科恩兄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聊又可预见了? 克鲁尼大叔当演员挺不错,导演就算了吧,接下去貌似还要执导第22条军规的迷你剧,表示担忧。种族歧视的黑人家庭支线莫名其妙,和主线毫无关系,游离在整个剧情之外。剧本拖沓,真是浪费胖呆萌和摩尔阿姨这么好的卡司。
很科恩的故事,很老派的拍摄手法,我喜欢这个结尾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文本上很科恩,但是整部片子里的 track 就和整个骗局一样低级...为开篇部分+半颗星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请不要再和“导演”乔治克鲁尼合作。
哈哈,Karma is a bitch。
别惹保险员,和小孩。刚开始小孩家里来了两个凶神恶煞,我还以为是因为小男孩和小黑孩玩了,镇里或者教会派来惩罚他们家的,后来才知道完全没关系……
黑色幽默加上五十年代的质感我太爱了!一环扣一环的杀人谜案、家庭斗争甚至还穿插了一下黑人歧视的问题,我好爱这种调调。虽然是当时为了等车随便在电影院选的电影,那绝对是我那个时候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3块8看一场半不拉的科恩片,有呆萌可以看,前半段儿还催眠,不值得加一星吗咳咳……黑白两条线本来挺好的,双胞胎也是个点,但表现得都比较表浅,可惜啊!ps,这次音乐也太闹腾了好吗导致后半程没睡好!@首都中华
论悬疑,真的很不错啊。想不到克鲁尼你是这样有格调有情怀又调皮的克鲁尼哦。我表示很喜欢,这个上映会获得不错的口碑的,但放在这届电影节,我要再看看别的,毕竟就是生活小事,没有高度。
科恩兄弟类的故事,很简单,但里面的一些内容我还是很喜欢。一个镇子的人在隔壁抗议黑人,却对旁边发生的凶案一无所知,真是讽刺。很喜欢舅舅这个角色,成人世界的傻子,男孩的守护者。
3.5
“溜了溜了‘,老爸在电影院看得打呼噜。全片最佳就是男主踩儿童自行车的背影。
最后那个镜头,让我想到了麦田守望者,以及一本短篇小说「一切破碎一切成灰」。这是一部关于少年的电影,凶杀案只是铺垫。生活都这么辛苦了,可我们依然要活着,要长大,要成为一个有地位有尊卑有阶级有种族有欲望的成年人。我宁可永远都是个孩子。电影最后一幕让我哭了。
乔治克鲁尼和达蒙二个人带我走进电影院,悬疑题材也是我的菜。故事的寓意还是很深刻的,美丽、祥和的小镇下埋藏着人心的阴暗面,看似无关的种族歧视和凶案,其实都是揭示者人性的黑暗。黑色皮肤的善良和自持高贵血统的贪婪嗜血。罪是最低贱的。
我觉得不错啊,当然有科恩本子的功劳,但克鲁尼对那种黑色喜剧的把握还是挺到位的,放在现在的川普文化下面来看又别有一番趣味,好几个镜头还颇有点希区柯克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