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了10年了,今天外面有7级风,没有去加班,真的是非常巧合的看了这部。
灾难型的作品也太多了,但是这一部特别柔软,可能因为主人公是初中一年级的小女孩,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和孩子才4岁的单亲妈妈的缘故吧。
没有放大灾难之后的恶劣面,最多只是用停尸间展现了一下残酷,但是能感觉到那种痛。
比起姐姐青春期小女孩的别扭和任性,弟弟真的是个甜到心坎儿里的小男孩,积极乐观又温柔。
路人大姐姐虽然担心自己的小孩儿,但还是照顾两个小孩子一路回家,因为是约定。
但是如果再让我选,我一定不会在五一之后只休息一天的周末早上来看这一部。
毕竟它,治愈又致郁。
第一话的水准就足以让人拍案。
正直叛逆期的小女孩的心理的刻画远超一部TV动画的水准。
第一话中隐隐的暗线已经铺开,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精细的作画,现在几可确定本作的经典地位。
东京大地震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调调在多少人心中早已深种。
这次我们就看看骨头社如何发挥。
早上连着把东京地震看完了.又哭了、难不成我泪腺真的很发达麽、姐弟俩的感情让我羡慕呢、要是咱也有那样的弟弟该多好阿、画面上并不是特别喜欢、但是故事情节紧凑、有点不能理解的是、悠贵死掉的以后、未来可以看到他、难道真理也可以麽、不然不是会觉得奇怪麽、而且悠贵不是中暑而已麽、怎么昏过去一下就死了、有点不能接受、真理去上马小学认遗体的时候、那边的人都说了是她家那边发现的、年龄与大体描述都符合、就差把盖脸布揭开了、怎么还会发现没死呢、要是死掉的话、故事的真实性会更高、不过本来就是虚构的嘛、
刚刚补完了《东京里氏8.0》。
当看到最终话里,未来和妈妈跪在地上相拥而泣、眼看着弟弟悠贵的身影随着逐渐黯淡的夕照一起慢慢消失在家门口的时候,镜片上突然就浮起了一层薄雾。
在不知不觉中,泪水早已经爬满脸颊。
其实,在第10话的后半段,蓦然消失而又倏忽重现的悠贵的身影,还有他在最末的那句“姐姐,你听我说,我……已经死了”,其实已经多少预示了这样一个结局吧。
当我意识到悠贵其实已经在第八话中死去的事实之时,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第八话中未来牵着悠贵的手跑向真理的时候、真理的脸上为何挂着如此错愕而悲哀的表情,比如为什么第九话中悠贵背着自己的书包和未来坐上前往回家方向的卡车之后、匆匆追出来的真理手上拿着又一个悠贵的书包。
心中悠贵依旧活着的自我欺骗,让未来混淆了梦境与现实的界线,也让她在悠贵的陪伴下走完了回家的最后一段旅程,即使她身边的悠贵,是个纵然伸手相牵也只能在虚无的空气中错失的幻影。
从没有哪一部动画或者电影,在让我如此喜爱、如此想要赞美的它甚至私自给它冠上了“神作”名号的同时,也让我丧失了再看一遍的勇气。
最早关注《东京里氏8.0》,是因为这部动画的名称和简介。
但是和我预先当中的截然不同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灾难片,甚至完全可以将其中正面描写地震场景的段落忽略不计;没有灾难前各种高科技或者伪装成高科技的预言,没有灾难中华丽到令人心生恐惧的特效,没有灾难后拯救世界于水火中的英雄,比起那些灾难大片来说,这部动画对灾难的直接描述简直太拙劣了。
是的,因为这绝对不是一部灾难片。
倘若要说,这或许更像是纪录片--就像每话的片头字幕中打出的那样,是要“追求真实性”,是要记录着一对姐弟怎样在浩劫之后跋涉返家,是要记录着这迢迢道路之中的多面人间。
灾难永远是人性的试金石,也唯有在灾难之中人性能爆发出无法想象的璀璨的光芒。
“我们一起回家吧”,真理这样对着带着弟弟的孤单而绝望的未来说道。
“陪我们走到这里,真是太谢谢了”,未来这样对着一路上支持着她和悠贵的真理说道。
然而,未来和悠贵姐弟,又何尝不是真理的精神支柱呢?
那个在手机里写下“就让这个世界崩坏吧”的日志、也因为她写完之后地震随即发生而被观众们戏称为“魔法手机少女”的叛逆而愤世的女孩子,又何尝不是在回家的慢慢长路之中逐渐成长,变得稳重而乐观了呢?
这些地震后的细小、真实而明朗的描写,总能让我感到那么一丝丝的温暖。
但是倘若仅仅有这些真实而明朗的描绘,这部动画在我的评价里也只能说是中等偏上的素质;是因为第10话的后半和最终话,才被我称为“神作”。
在我所认为的神作中,《新世纪福音战士》是因其庞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心理描绘,《电脑线圈》是因其结合了童真的近未来的超绝想象,等等等等;然而《东京里氏8.0》是不同的。
我如此坚定地将它列在我私人的神作目录之中,或许是因为那些让我代入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情感吧。
或许我也无法描述,这究其中竟是一些怎样的感情呢。
“悠贵要是死了的话,爸爸和妈妈都会很伤心的。
”未来重复着这句话。
“加油走吧,我要和姐姐和爸爸和妈妈一起再去台场。
”悠贵重复着这句话。
这些真实的感情和真实的描绘,让我是这样地喜欢这部动画。
然而我不愿意再看一遍,我甚至都完全不能够支撑着自己再看一遍,我已经没有了再去哪怕仅仅是目睹如此痛彻心扉的悲伤的勇气。
我只能够回忆着前面那些如同单元剧一样的剧情,回忆着其中那些给人带来温暖的故事。
就像是最终话里,不断浮现的悠贵从出生到现在还有生活的角落的片段。
“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想起悠贵。
”回想起这些记忆,又何尝不是在祭奠着这些记忆呢。
因为我们终究要放下过去。
未来在悠贵种下的七叶树前说,“我还得继续前进。
”因为她和我们有着未来。
那个悠贵写的,巨大的,“未来”。
有时候心灵会被记忆束缚,看到不存在的假象,相信虚幻的事情,仅仅是为了不使心灵崩溃,能治好的只是伤口,却治不好扭曲的心,所谓未来,不过如此。
八月,一眨眼就会过去,一年,一眨眼也会过去,即使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灾难,即使我看完这部动画用了一年。
个性超烂,即使现在谁都是这样的,装出了不起的样子,似乎知道一切,而又不把一切放在眼里,从来没有在看着身旁,直到一切全都因为巨大的外力改变了,才惊慌失措的不知如何是好,茫然四顾,谁都不在,或者,那最后的拯救,也即将离去。
即使声音变得再苍老,也无能为力唤回平常的日子,毁坏的东西已经毁坏了,无法修好的,毁坏的还有扭曲的心,平凡而安逸的生活到底有多美好,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为了什么你们要存活下去?!
既然悠贵已经死了 就只有未来可以看见他的 为什么 后来真理和那个士兵在和未来说话的时候都用的是你们 这里有疑问 谁来解释一下被
这个编剧实在不是人哪,花了几百分钟慢慢的下了一个套,先是用第三者的视角,纵容你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悲剧,还特意安排了各种光明的、主旋律的桥段。
但这竟然只是为了引诱你,让你误以为生离死别并不残酷,让你在代入为姐弟监护者时没有心理负担。
结果,这一切幻觉都在最后的十分钟里破灭了。
残酷,无奈,才见真章。
可恨的是,全剧完全没有恶人,更找不到替罪的羔羊,实在是把编剧爆揍的心都有了。
更可恨的是,在天朝,唯一的安慰也是幻觉,因为“未来”都已经被“一孩”打掉了。
无缘故的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话,"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
虽然这是霓虹人很YY的在汶川地震之后再一次产生的危机意识和自毁情结,但是对于一个身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多发国家来说,能在这样的设想中并且用动画这种大众广为接受的方式将这种恐怖与灾难表现出来,本身就是很大的勇气。
其实在去年512之后,我就能期待国内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能展现出一些警示的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可惜的是一年之后我看到的让我最为感触和激动的作品,只有这部《东京里氏8.0》了。
OP在一片已成废墟的建筑物的素描画开始,更是在正式内容开始前黑底白字的写到:“本作品是假定首都圈内发生强烈地震,以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为基础制作的虚构故事。
为了追求真实性,我们在构造原创故事时已做过很多模拟,但在演出上仍会有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况。
”本来是可以直接说“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种废话的时候,却如此严谨的说出了科学模拟的情况,足以见得Bones的制作团队有多认真,且在ED里赫然出现了协力:“东京消防厅、陆上自卫队第1师团、海上保安厅和东京都立墨东病院”的名称,再参考画面背景中如同数码照片版的建筑物和街景(虽然不如《东之伊甸》那么的极致),如此慎重科学的制作态度,可以想象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制作一部让人难忘的动画片,而是想让我们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来体会到真实的灾难,警告着我们每一天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故事的主角未来(这个名字有点意思)是个对家庭、对大人的世界充满不满和抱怨的女中学生,按照国内的观点看,这是一典型的九零后,以讨厌为借口不去和自己不熟悉的世界沟通,过分依赖手机,对外人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但是对家里人却蛮横无礼得很,可是她也不是一无是处,她对弟弟在佯怒之中还有着深深的关心,对家里人的抱怨也只是因为想要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对未来的迷惘也是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其实是我们现代人开始让孩子还本应该是孩子的时候,就承受了很多了大人的东西,让他们惊慌和不知所措。
于是在经历了有些糟糕的暑假第一天之后,未来用手机写到“这种世界干脆都给我崩坏吧”(确定这个短信不是发给Juiz的嘛囧),于是东京里氏8.0开始了。
虽然我对之后的情节已经猜想的差不多,在灾难之后的未来会在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会为了弟弟的安全而紧张担心,那个唯一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大人”真理(这个名字也有意思)会让未来看到大人也是多种多样的,自己也可以有选择,选择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或者是成为让孩子们喜欢的善解人意的可靠的大人。
可是这一切的合乎情理的猜想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动画的期待度,因为我所期待的完美故事,正是如此。
以下为转载的TVA介绍。
【官方网站】http://www.tokyo-m8.com/带着“总是没意识到平凡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但这种平凡却会因地震而一瞬间被彻底破坏”的理念,在采集了大量与地震相关的数据以及有关人员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描写地震所带来的恐怖,以及在非常事态下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心灵的原创动画——「东京地震8.0」,将于7月起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noitaminA栏目播出,担任TV动画「东京地震8.0」的监督是「攻殻机动队S.A.C.」系列的演出、参加Production I.G9课制作作品的年轻人才・橘正纪。
系列构成是高桥ナツコ、角色设计由野崎あつこ担当。
集结众多优秀的制作人员,动画制作将由人气4月新番「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的BONES和的剧场版「交响诗篇Eureka Seven 彩虹满载」的キネマシトラス两社共同担当。
【STORY】刚进入暑假,中学1年级的未来,陪着弟弟悠贵去参观机器人展。
横眉冷对兴奋的弟弟,反抗期的未来很无聊地按着手机。
“毎天每天都是烦人的事情…。
这种世界干脆坏掉最好。
”这样想的瞬间,地面突然开始猛烈震动。
袭击东京的是高达8.0级的海沟型大地震。
崩溃的海滨大桥桥,倒塌的东京铁塔。
在瞬间一切都变了的东京。
未来牵着悠贵的手,借助摩托车快递员真理的力量朝世田谷的自家奔去。
到底三人能否顺利回家呢?
【STAFF】监督:橘正纪系列构成:高桥ナツコ人物设定:野崎あつこ场景设计:植田均3D监督:井野元英二色彩设计:加藤里惠美术监督:中岛美佳音响监督:たなかかずや音乐:大谷幸动画制作:BONES、キネマシトラス【CAST】小野泽未来:花村怜美小野泽悠貴:小林由美子日下部真理:甲斐田裕子
动画中,有这样的一幕:那个在龟裂地面的窨井盖边沿挣扎着长出来的一株芽苗,被跑着的悠贵一脚狠狠踩下,却又柔韧地,在他的鞋底离开后,再次舒展开了叶片。
这也是这部动画一直在表现给我们看的,关于人的力量。
天灾:无可避免的自然力量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岛国,地震对于几乎每一个日本人而言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他们从小就进行过无数次演习、受到过各种各样的防灾教育,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无论在这个岛国的哪个角落,都可能遇到地震。
到时候要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每家每户都有当灾害降临时必备的紧急救援包,每栋建筑都比其他国家建筑的抗震等级高了好几倍,因为地震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几乎是伴随着历史一同发生的,日本人对于地震的应对,可以说是世界最强,这也是在汶川地震时,我国特别允许日本的救护队前来救援的原因。
然而,自然的力量并不会因为人类的有经验、有应对就可以被消除,天灾,依然无可避免。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3级的大地震。
这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在这次灾难之后,日本制作过一部名为《地动之日》的动画,以此为背景,教育人们要从地震中学到什么。
10余年过去,在地震灾害一次又一次地让世界所有人都见识到自然之力的可怕之后,骨头社再次以地震为题材,拍摄了这部虚构震度达8.0级之高的《东京震级8.0》——七月新番中,日本当地收视率最高的动画作品。
故事的一开始就有这么一段申明:“本片构思了首都圈内发生巨大地震,以基于庞大的研究和考证制作的科幻片。
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模拟构筑了原创剧情,在表现手法上,实物和画法会有差异。
”然后,静态版画风格的OP,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震后的城市那触目惊心的景状。
第一话中,对于地震的情景描摹非常有临场感,从前兆到爆发,鸟的飞起、声波、震动,大桥的摇晃扭曲、建筑物的玻璃碎裂……这些都有经过考证,让荧屏前的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地震。
再看看片尾协力制作里的东京消防厅、陆上自卫队、海上保安厅等单位名称,可见这是一部精心筹划和严肃叙事的TV动画,骨头社这次不再露出兴奋的幻想面庞,而是沉静精细地,为我们制作了一部如此严肃的动画。
而,这部动画,想要讲述的是什么呢?
人心:灾害之下的温暖与成长故事的主人公,小野泽未来,是一个正要升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孩子。
而她一不美丽二不勇敢,不像一般的动漫中那样在大灾害之中担负起拯救人类的责任,她不会创造奇迹,要很努力才能忍住哭泣。
因为名为“未来”的她,几乎就是现代日本的“未来”的代表——患有中二病的新一代年轻人。
“中二病”一词相当于我们所说的“90后”。
这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生活普通,并不优秀,却又带着自卑与自傲交杂的心态,将自己圈在只有自己认同的小世界里。
对家长不满,一点点小事就能生气;讨厌被任何大人看轻,却又不得不接受自己只是个孩子的事实。
满腹的牢骚,对弟弟发泄,通过手机对朋友发泄,发泄自己觉得不被人了解,不被世界接受的烦恼:“啊!
每天都是烦心事,这样的世界干脆毁灭掉算了啦!
”按下发送键的一刹那,地震发生。
或许我们在未来的几话里,可以看到未来对于自己发送的这条短信到底有多么后悔。
因为,这并非她的本意。
即使有这么不耐烦的脾性,她仍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生,一个姐姐,一个女儿。
即使会因为生日蛋糕不是圆蛋糕而生妈妈的气,即使讨厌没主见的爸爸不能带全家一起去旅游,即使觉得弟弟好烦而不断训斥他,在地震发生后,她首先做的,仍然是哭得一脸鼻涕眼泪,毫不在乎自己安危地到处寻找弟弟,想要牵了他的手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啊。
而临时接替“监护人”位置的真理小姐,则是一位强大而温柔的单身母亲。
因为商场里的一面之缘,因为“不能把他们丢着不管!
”的心情,更是因为母亲这个身份,她一路陪同姐弟俩,向三人共同的方向走去。
很多人质疑过真理小姐的行为:她还有个年幼的女儿和年长的母亲,怎么会不归心似箭地赶回家而是一路无私地护送两个任性的小屁孩回家?
她是圣母吗?
真理小姐不是圣母,她在听到自己家附近有火灾的消息后也失控过,她也担心得流泪过,但是,在大灾之下,人性的慈悲所产生的责任,是一股荣耀的光芒。
如同动画里也表现过的那样,也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自私自利,但更多的人,会掌握事情的全貌:遭受灾害的,并不只有自己一人。
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片中的每一个志愿者、在未来学校做义工的刚刚失去了儿孙的老爷爷、以及真理小姐,都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会在这样的时候,忍耐自己的私欲,而努力去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帮助自己能帮到的人!
灾难之后,这样的事迹这样的人,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辉得耀眼。
所以,那个自私的、对一切都不耐烦的未来,会哭着懊恼,不甘心自己不能为认识的同学做一点事;会在任何时候追上弟弟,握住他的手不再放开;会赶真理小姐先走去见她的女儿,甚至去帮她租借摩托车好让她更快地回家;会不再闹别扭地坦诚地对弟弟说,回去后我们一定要对爸爸妈妈好点,重新给妈妈办个生日宴会吧!
她在每一话中的成长,我们都看在眼里。
灾害之后的人性和各种各样的成长,是我们能从灾难中收获的,最美好的东西。
学习:科技以人为本如果仅仅是讲述人性与成长,那么这终究只是部包装在灾难片外皮下的二流文艺片。
不,骨头要给我们的不止是这些。
关于地震的种种知识、灾后自救、以及针对灾后救援的种种科技预想甚至已经实现的部分,就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教授给我们的更多的名为“希望”的东西。
很多身处非地震带国家的观众看完1、2话后很是不解:地震了啊!
为什么还不赶快逃出去,每个人都是慢悠悠地走,发生余震的时候也只是呆站着不动呢?
这就是经验的差别了。
经常经历地震的或者接受过地震教育的人都知道,大灾害之后最怕的就是人群的恐慌,蜂拥而上的夺路而逃只会造成更大的阻塞甚至更大的损失,听从指挥有序地离开才是王道。
后来悠贵三人上船的时候就发生过拥挤踩踏事件,很容易酿成惨剧,所以不要恐慌,保持有序的行动,才是让所有人都获救的最好方法。
而获得资讯以及救援靠的就是科技力了。
虽然手机基站被破坏无法和家人联系上,但覆盖日本大部分领域的手机网络却不会轻易被破坏。
所以依靠手机来收看电视获取资讯是非常便捷的手段,不过要注意手机的电量哦。
在地震完的危险废墟里寻找幸存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救援机器人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不仅能比人类更灵敏地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更可以作为助力帮助救援被埋的人们。
这些机器人们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而野野宫正是因为儿时被救援机器人所救,从而坚定了自己学习制作机器人以后去救更多的人的决心。
秩序的维持、灾后物资的管理、能看电视的手机、救援用机器人……这部动画乍一看似乎是在炫耀日本的灾害应对能力以及科技力,但当我们想到他们的这些经验成果还有预想是建立在多少的灾难多少的生命之上的,就不会觉得炫耀了。
并且,这些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去学习,我们谁也不想再看到第二个汶川。
意义:延续与进步的人类这就是这部动画所展现给我们看的,人的力量。
“人定胜天”这四个字,并非是说人类能操纵或者打败那不可抗拒、无从预知的自然力量,而是寓意着人类不会因为天灾而屈服而崩溃,人性的光芒在灾后会更加耀眼,人类的学习力会将损失减少到更低更低。
我们会在每一次灾害中学习,我们会进步,我们会把人性和科技一直延续到很久很久以后……
朋友推荐给我这部作品的时候和我说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她看的时候有很真实的感受,我没有经历过地震,只能在动画的描述中感受那些地震中耀眼的人性,《东京地震8.0》,制作于汶川地震之后,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岛国,日本的动画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出自制作《钢之炼金术师FA》的骨头社之手。
姐姐未来刚出场的时候应该挺不讨人喜欢的吧,一个典型的公主病女孩,在外扭扭捏捏,在家蛮横无理,好像全世界都应该绕着她转一样,不体谅父母,不照顾弟弟…某天被迫跟弟弟悠贵一同去看机械人展。
姐姐因着感到无聊不已而开始把玩自己的手机。
「毎日毎日都是一成不变……这样的事物,这样的世界,还不如彻底崩坏掉吧」就在她这样想的一瞬间,地面突然开始激烈的揺荡,八级的大地震向首都东京袭来,就在一瞬间东京彻底的改变了,到处都是废墟和火灾,兄妹二人和同行的真理姐姐一起向家的方向走着,因为如果骑车的话就不能三个人一起了,真理姐姐的话总是特别的温柔。
姐姐虽然平时看上去并不疼爱弟弟,但在危难时刻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姐姐竭尽所能地在每一个角落寻找弟弟,逆着人流向内奔跑,所幸弟弟平安无事。
之后的剧情总觉得稍稍有点沉闷,甚至一度让我有放弃的想法,毕竟是动漫,如果过分沉闷的话恐怕早就湮没在那些新番中了,直到第七集弟弟的死去,这部作品带来的感动就开始真正深入我们的内心了。
不知道多少人很早就看出弟弟已经死了,我只是在那个噩梦和现实交错的情节中,那道闪耀的白光中感到了一丝错愕,并不知道弟弟的死去,看着姐姐替弟弟背包的时候甚至觉得姐弟关系真实融洽,直到姐姐在学校寻找弟弟的身影时我才意识到弟弟的存在已经只是姐姐眼中的幻影了,而那个噩梦其实是残酷的现实…我直到第十集才看懂了弟弟的死,然后回顾前面的画面一切又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和弟弟说话的只有姐姐,真理姐姐也好,同学也好,弟弟的同学也好,其实都只是不愿意说穿…弟弟的生命,已然在那次倒下之后离开了,唉…可爱的小正太弟弟,总是尽着自己的努力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哄姐姐开心,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喜欢机器人,如果弟弟可以长大一定是一个可以拯救世界的技术宅吧,呵呵。
弟弟是和《萤火虫之墓》里的妹妹类似的存在,鲜活可爱却已离去的幼小生命,在《萤火虫之墓》里我们可以谴责战争的泯灭人性,但在《东京地震8.0》里,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感慨大自然的无情么,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这些生者更加没有理由轻视自己的生命吧,即便只是为了那些逝去的人。
结尾时姐姐收到的几条短信应该是再一次煽情的桥段吧,平时妈妈很日常的关照在这样的灾难过去后再看到显得是格外的温暖,平时关系融洽有说有笑的朋友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是如此地关心自己,以前并不是特别在乎的弟弟竟然如此可爱,想用手机和来自手机星的姐姐沟通…还有两个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个是那对失去孙女的老爷爷老奶奶,老奶奶和姐姐一样在亲人刚刚离开的时候无法接受和面对亲人的离去,总是能看到小女孩的影子,希望老奶奶也一定能好起来。
还有一个是弟弟碰到那个对机器人情有独钟的初中生时的喜悦,虽然我们的生活在灾难中被摧毁,但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存在着。
在这个片头一般都注明纯属虚构,雷同纯属巧合的时代,《东京地震8.0》每一集的片头都标注着:本作建立在首都发生巨型地震的假象下,一切情节基于严格调查考证,我们为了追求故事的真实性,创作故事情节时经过了多次模拟演习,但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与故事中的不同。
片尾的协作单位更有陆上自卫队,消防厅等部门的名字,让我对日本动画人的严谨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人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我们,也许经历地震这样的生死考验之后人和人就不再会不理解,会彼此珍惜地走下去,但如果生命就这样离去了,也许就没有彼此珍惜的机会了吧,在没有灾难的平静时光里,让我们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亲情和友谊吧。
片尾姐姐浇灌着弟弟种下的“通心粉”,我想她应该会替弟弟把观察笔记也写完的吧,希望那些在地震中幸存的人们可以坚强地活下去。
2010.4.27 夜 郑州 大学宿舍
看到最后才发觉她弟弟真的死了,哭的我那叫一个伤心啊。
很一般,没什么意思。或者主要是对我来说没什么意思。
太虐了
开篇的公告很是那个意思。关于地震的场景也比较写实。当然,作为虚构的设定,科技方面比较超前,同时让人产生“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是不是就是这样呢”的想法。对日本人经历灾难之后少部分人国民性的蹦坏描写比较到位。
为了达到煽情的目的,弟弟你就安心去吧
3.5星吧姐妹,兄弟之类的题材对我来说太犯规了。剧情也没什么太新的,反正就是治愈死我了
4集
好画面,好题材,好制作,好人物,骨头社出品的保障。但是,那些改变成长赚人眼泪的部分,怎么说,从第九话开始,莫名其妙的让我觉得暴躁。唔,它说的太具体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触动。我真想念渡边那帮人啊……
看了第一集,被片头素描深深震撼,毫不犹豫的给了4星,看完十一集,降到三星,以小见大是值得提倡的,但还是拍得太小家子气了,可惜这么一个好题材了
想给编剧寄刀片 这么可爱的小天使写死了是什么意思啊 本来可以三星 扣一星
姐姐正好处于那种浑身都是刺的年纪,挺招人烦的,弟弟麻吉天使。一开始随手翻讨论被轻微剧透,以为又是那种为了支撑自己活下去产生幻觉的梗,然后破罐破摔去查了百度彻底被剧透……可是这种灵异元素不太能接受啊……略催泪,但因为被剧透了没能哭得出来。
现在已经很那看到这种不光光追求视觉不萌的动画了。。。。很感人。。。
因为这次宫城地震,一天时间看完了此片,只想象过地震的当时的恐惧,从未仔细体味过震后的创伤。另,结尾有恶意催泪的嫌疑。
弟弟死的时候,那几场似梦不是梦,让我对弟弟的死产生疑心,到后来真的是的觉得很操蛋,一点没哭出来。为了煽情而煽情,弟弟死的我不服
这片子一下子从一个现实主义升华到魔幻主义我有点不能接受= =
用四五集可以讲完的故事硬生生凑成十一集,弟弟的桥段完全为了催泪而催泪,总之这只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大地震掩饰下的空壳。
亲情良片一部。可惜这片子放在某些宅身上,似是喂猪吃人蔘
没看完
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非得让小朋友去世了......日本人果然跟我们文化相通啊。
那个叫未来的就一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