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过了易怒而毒舌的年纪,正努力戒掉意气之语,所以2015年底就看了《消失爱人》一直等到所有感性的情绪都散尽才审慎落笔,影片尚未上映尽量不做针对影片的剧透式评论,只将《消失爱人》作为一个操作项目做几句评说。
去年年底我就在片方的试映场看到了影片,如此便引出《消失爱人》项目操作第一大失误——盲目试映。
试映最适合质量过硬的小众文艺片,因为上映周期有限,所以必须事先传导至观众,并留出口碑发酵的时间。
商业类型片类型标签鲜明,抢鲜心理突出,事先延长战线进行试映其实并无太大必要,操作不好反而会导致桥段过早泄密,新鲜感降低,如果影片质量不能赢得压倒性好评,又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口碑甚至会让一些负评在映前便广为流传起到反效果。
之前已有人专文探讨过《万万没想到》试映、抢映的失误,《万万没想到》提前试映还有一重同档期抢跑的意义,《消失爱人》提前试映就显得更无必要,首先对于惊悚悬疑片,试映会让影片承担剧透风险,其次试映后片方对观众意见也并未进行有效回收与反馈。
为影片制定宣发策略不宜跟风,要针对自己的影片特性定制最适宜的方案。
作为一般性商业片或者说质量不够上乘的商业片,直截了当地进入影院大规模正式放映就是对影片最好的保护。
除非,《消失爱人》的片方或者宣传方是把影片作为一部优质文艺片来进行试映宣发,如此便引出《消失爱人》项目操作的第二大失误——定位不清。
文艺片,还是惊悚片,在市场上锁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鲜少有影片能做到成功交叉。
恒业影业一向以中低成本恐怖片、惊悚片著称,之前的一些战绩非常亮眼,尤其是2014年的《京城81号》从影片质量到宣发策略、票房回收都堪称业内榜样。
到目前为止,《消失爱人》的宣传定位依然摇摆,之前对媒体宣布恒业2016年制片计划时说:从《被偷走的那五年》到《闺蜜》再到《消失爱人》作为黄真真“真”系列三部曲。
但“真”系列前两部的市场反馈就寡淡,内地观众对黄真真导演的认知度更不足以支撑所谓的“真”系列,显然这一说法只限于恒业的内部项目规划,无法作为宣发卖点吸引观众。
而一旦片方以票房计,将《消失爱人》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来宣传兜售的话,就会触发这一项目的另一个危机——误导消费者,因为产品与宣传不符,《消失爱人》根本不是一部悬疑惊悚片,悬疑惊悚片的目标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后难免失望,由此抒发的极其情绪化、极具破坏力的负评会进一步反噬影片。
所谓极具破坏力的负评特别针对某几种商业类型,比如攻击一部喜剧片不好笑,或者攻击一部恐怖、惊悚片不吓人,一剑封喉。
说回到影片里,如果将《消失爱人》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来考察,那么必须先说到导演,在恐怖、惊悚、悬疑商业类型片中,导演尤其重要,卓越的导演才华甚至能弥补剧本的平庸。
惊悚悬疑片作为一种发展非常完备的商业类型片,大到善恶力量对比、人物性格设定与人性的映射关系,小到叙事节奏的把控、叙事技巧的运用,再到细微处音乐音效、镜头、影调、化妆设计都自成一整套体系。
纪录片、文艺片导演出身的黄真真显然对这一商业类型的范式非常陌生,仅有最关键的反转梗,做了一段快切用以闪回再辅以音效,能看到一点导演动用视听语言呈现惊悚效果的努力。
纵观全球影市,从文艺片成功转型至惊悚片的女性导演凤毛麟角,当初片方拍板让黄真真操盘一部惊悚悬疑片真是兴之所至、任性而为,所以本该落在导演身上的板子还得片方挨着。
除非,黄真真当初是以一个精彩的剧本打动了片方得到了导筒,就像在好莱坞广为流传的《洛奇》、《心灵捕手》的传奇,这就要说到《消失爱人》的剧本环节了,刚才躲过的板子终究还是落到了黄真真身上。
黄真真担任编剧的剧本是这部影片、这个项目最大的软肋——苍白而笼统,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它缺乏所有起承转合的叙事环节与设计,作为一部爱情文艺片,它则缺乏最细微具体的人物细节与生活质感。
剧本缺乏惊悚悬疑环节的设置尚可理解,毕竟编剧黄真真之前并未进行过此类商业类型的写作,但生活情节中人物关系、人物对白如女主角与她的朋友之间、男主角与他的父亲之间居然都是程式化、刻板化的设计与呈现,这尤其让我不解,作为一个纪录片起家的导演,捕捉细节塑造鲜活人物理应是黄真真所长而非所短。
类型片追求的是细节上架空,环节上落实;文艺片追求的是环节上平实,细节上深耕,得一可得观众,可惜《消失爱人》环节、细节皆不得。
大多数剧本递到导演手中还有个换角度审核、甚至推倒重来、增删修订的步骤,但因为黄真真集编导一体,这一道保险也失灵了,所以这板子片方还得陪着。
拍板文艺片导演操盘惊悚悬疑片已然是冒险,任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将导演审核修订剧本的环节也省略,进一步提高了决策风险。
好莱坞商业类型片鲜少有编导一肩挑,想来也是通过制度、环节的制约来规避、降低市场风险。
由于剧本中环节、细节的缺失,已无法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更高要求,这里只说演员的选择,不知是导演还是片方的决定,谁定的谁挨板子。
第一是贵,当然我未曾询价,兴许不贵。
第二是对于这个爱情故事来说年龄太大,小情侣腻腻歪歪的桥段让黎明这个年龄段的人去演很别扭。
第三,导演玩不转,我把黎明比作金庸笔下的玄铁重剑,“重而无锋,大巧不工”,抡不动的容易砸到自己的脚,而一旦抡动了,战斗力惊人,《甜蜜蜜》不用多说,另一部陈可辛导演的恐怖片《三更之回家》中的黎明简直令人三伏天感受三九天的寒。
而当下的王珞丹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尚处于从小荧屏跨到大银幕的转型适应期,时灵时不灵。
最后几十大板必须落在置景的屁股上,别小看置景,置景成败能直接助力于或者反作用于故事的可信度。
故事塑造了一对生死相依的深情夫妻,一家三口的温馨小家,可是观众却眼见一家三口缩在一个冰凉空荡的样板房里,样板房里甚至连软装潢都俭省了,整个家簇新得隔着银幕都能闻到涂料味。
于我个人而言,全片最惊悚的瞬间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围坐在茶几旁吃方便面。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家,亡魂还恋恋不舍,你让观众怎么相信。
参加了电影的超前点映,点映海报上的宣传语为“黄真真继《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以后的又一力作”。
不知道海报文案的策划者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力作”用于这两部电影身上是一个明显的讽刺。
当然,用于黄真真最新的这部《消失爱人》上,更是把“力作”这个称呼拉低到了类似于“女神”一样烂大街的程度。
首先需要提醒观众的是,千万不要被片名给骗了,因为这部电影不同于去年大卫·芬奇的悬疑佳作《消失的爱人》,两部电影的区别很明显,一部是专业版,一部是山寨版。
《消失爱人》是一部很难定义的电影,通常很难定义的电影都是好电影,但这部电影是个特例。
这部电影在悬疑片、惊悚片、爱情片和家庭伦理片之间穿梭自如,各种元素一锅炖,各种剧情大杂烩,到头来除了一个还算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转,我们始终也不明白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也许导演有那么一点关于电影的创意,却没有清晰的轮廓,导致整部电影都在画一个大饼,却发现到最后已掌控不了这个饼的形状和味道,只好把一切解释为女主的幻想。
和其他国产悬疑片和恐怖片一样,又是一部靠神经分裂和意志恍惚撑起的电影,这些电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意淫片。
更让人痛苦的是,影片始终找不到着力的重心,缓慢的节奏和冗长的情节拷打着电影院的我们,太多的尿点又成就了一部便秘式的国产电影。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黎明是有多么不愿意演这部戏,以至于全程一直都不在状态,始终以一个表情迎合着周遭的喜怒哀乐。
影片唯一的亮点也许就是男女主角的反转,可惜的是,这个反转也是在模仿《灵异第六感》和《小岛惊魂》,并没有多少新意。
最后,还是推荐黄真真老老实实的拍她的“小妞电影”,尽管影片也一直都是中等偏下的质量,至少水平还是很稳定的。
一部想要表达的蛮多的电影,主题是爱,关键词是灵魂,只有爱她(他)才能看得见,直接的检验了爱情,亲情,友情,有的说爱看不到,有的说不爱却看的真真切切,很现实…消失,包含两种,一个是实实在在的的消失一个是从心里消失即遗忘,消失爱人,也有两种,一种是没消失却已被遗忘,一种是已消失却能一直活在爱人的心里,已逝去的灵魂却从未离开过…有温馨有泪点,但也许是表达的东西太多,却没能表达的很深刻,导致情绪没有办法尽情的释放,不过瘾…至于反转,前半部分有一些铺垫,后面也有一些解释,不突兀但有惊悚…这是林演员首次参与大荧幕电影,虽然演技不够纯熟但好在够萌,用老林的话说就是一出现就想笑,不该笑的地方也笑了…
首发公众号:一部愚蠢的公益鬼片首先,黎明的粉丝、王珞丹的粉丝、以及林俊杰的粉丝——恭喜,你们的爱豆被少女心教主黄真真导演毁了黎明毕竟老了,结果你给他大特写,让他用那张岁月斑驳的脸演了一段又一段新婚夫妇的甜蜜游戏,还“每天一次我爱你”,这是在干嘛?
甜蜜蜜么?
王珞丹那张聪明机智又苦大仇深的脸,多适合鬼片啊!
好嘛,你让她全程在那里演白痴、秀恩爱、装圣母,你和她有仇啊!
林俊杰十年前也是风靡一时的偶像,他的表演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导演你还拼了命给他大特写,生怕别人不知道JJ是个没怎么演过戏的菜鸟吗?
最后,王珞丹、黎明、林俊杰,挑这副卡司请问你导戏的时候自己不感觉奇怪吗?
这!
画!
风!
完!
全!
不!
对!
啊!
请问你导戏的时候听着演员的南腔北调自己不感觉奇怪吗?!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想过他是人鬼恋情未了的鬼片,是悬疑惊悚的爱情片,就是没想到他居然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公益片!
《消失爱人》讲述了男鬼【黎明】通过把家里弄得很脏很乱,把老婆【王珞丹】的魂魄召回来,然后两人和儿子其乐融融、和表弟夫妇互诉心事、和爸妈解开心结,然后男鬼变回魂魄离开人间,女鬼回到植物人的身体上苏醒过来的故事。
很抱歉我剧透了。
不过如果能让你因此不去看这部充满温情的鬼片,那也是功德一件了。
因为,尼玛真烂啊!
谈小情说小爱也可以真挚感人,家庭的纠葛也可以打动人心,但这部电影感情浅,逻辑薄,但凡是有那么一点点生活阅历,或是对生活有那么一点点想法的人,都会觉得《消失爱人》浅薄、无聊的像一个笑话。
我说导演——你懂一个生过孩子的人对待孩子、对待家庭是什么感觉吗?
王珞丹对着那小孩像一个阿姨、幼儿园老师,对黎明就是一个作货浪蹄子,从头到尾根本不像一个正儿八经的母亲,给她这么折腾,这个家也是难怪得散。
你懂一个失去老婆的中年男人是什么样子吗?
黎明在家里翻着白眼撒酒疯的样子就像一个十七岁的杀马特中二少年,我拜托,看着这种老男人撒泼耍小孩脾气你自己真不觉得尴尬吗?
你知道一对平素互有嫌隙的闺蜜是什么样子吗?
姐妹间的心结是一点一点慢慢生长起来的,从来没有那么容易解开的,不是说:“呀,原来那时候的钱是她给我的,我还讨厌了她这么久,我真是该死”就能解开的,这么圣母你演给谁看呢?
还有配乐的问题,似乎是为了呼应黎明唱片公司老板的身份,这部109分钟的电影整整85分钟都在放歌——还是那种没有歌词,曲调烂大街,放进任何一部TVB里都能完美匹配的庸俗配乐,坐在影院里我就像是被我太婆婆的裹脚布勒住了一样。
更别提JJ那首乱入感极强的主题曲。
看这部电影整体的感觉就像是看异度空间看到一半跳转到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里然后又来了一曲《江南》做结尾。
阿,西巴!
消失爱人:一部愚蠢的公益鬼片最后说点正经的——单薄无趣的故事,教科书般的主旨,怀春做梦一般的爱情,毫无章法的混乱制作,黄真真,谁给你的自信让你执起导筒?
明明都突破了光电肿菊的层层封锁,击败了“鬼不能现”的审查诅咒,《消失爱人》卸下了这么多的脚铐,那又如何?
还不是败在自己的少女情怀和幼稚思维之下。
《消失爱人》向大家证明了,国产惊悚题材的最大敌人不是光电钟局——而是脑!
残!
的!
少!
女!
心!
例数黄真真2010年后的作品,从《倾城之泪》到《闺蜜》,从《被偷走的那五年》到现在的《消失爱人》,黄真真已经沦为一个对生活没有丝毫体验、没有丝毫想法的人,她就像是活在自己少女时代的一个梦里,然后希望观众们和她一起做这些个愚蠢的少女梦。
更可怕的是,在创作技法、作品灵魂内涵日益败落的情况下,黄导的年龄依旧在增长,并且她似乎以为自己的创作功力也在飞速成长,以为所有成年人也如同她想象一般,过着有事爬爬珠穆朗玛峰,没事去日本酒吧搞搞笑、丢丢人的日子。
于是这些“青春”的近乎笑话故事,被披上了“友谊”、“惊悚”、“家庭”、“温暖”的外衣,推向了成年人的市场。
可惜——有点脑子的成年人谁TM会理你啊!
更多烂片吐槽,来公众号【烂片,ID:lanpianlanpian】看看吧
忘了我为什么会下载这部电影了,但是某个周末美甲的时候,拿来打发时间的。
结果却哭得一塌糊涂。
大概是太久没看电影了,什么样的作品都能感动我。
说实话剧情挺老套的,但是后来的反转还不错。
虽然已经能隐约猜到这个反转了。
王珞丹真的挺美的在这部剧里面,很有气质。
但是说实话, 大家的演技都有点点的生硬,虽然情感都表现到位了。
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演的很好,而不是那种自然流露的。
缺乏一种自然的感觉。
不过真的泪点都有感染到我,挺不错的,评分还不到5,感觉有点低了。
林JJ这个角色真的是有点迷。
所以他是喜欢嫂子的对么?!
(思考)
其实最后的最后,只有秋捷相信凯峰曾经来过。
我是怀着极低的期望去看这部电影的,《消失的爱人》,一部有林俊杰荧幕首秀的电影。
看到豆瓣上惨不忍睹的评分,我想着只要我没有冲动半路冲出电影院就好,好歹我得是个合格的粉丝,于是偷偷的只身去看了这部被大家批评的一塌糊涂的电影。
当然,这不是一部会让人赞不绝口的 作品,但是也并没有那么坏,并且,它的情怀值得人思考。
除了林俊杰的表演极为出彩(搞笑)外,有一个问题是要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就此离去,在漫长的未来里有谁会记得你甚至觉得你从未离开过呢?
当我们和身边的人相处时,会因为很多事情而烦恼、难过甚至愤怒,但如果你已知道自己就要离开,那些事情便不再重要了。
人生要比电影漫长许多,但是终有一日我们要离去,离开身边的陌生人,离开身边的朋友,离开深爱的人。
因此,我想要好好珍惜我所遇到的一切,我想要竭尽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
即使那一天终于到来,即使我的存在未留下任何痕迹,我也可以安然的离开。
对于这部电影,每个人感悟到的都不尽相同,我清楚的看到身边的姐姐和我一样哭的稀里哗啦,也看到有人毫不在意的玩消消乐。
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评说的,但我觉得,至少,这是一部值得走进影院去观看的电影。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灵魂的存在吗?
只有最爱的人才能看得到彼此的灵魂,这不是无厘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望我们都能珍惜眼前人
全!
是!
剧!
透!
不想花冤枉钱,你就往下面看。
这是一部跟大卫芬奇的《Gone Girl》毫无关系,只是强行抱了人家译名的大腿,碰瓷蹭热度的电影。
编剧/编剧:黄真真。
深夜灵异节目里的神婆说,要招魂,有两招。
A.要么做逝者生前喜欢的事儿,用爱吸引ta;B.要么做逝者生前特不待见的事儿,让ta看到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你,自然就会回来照顾你。
结果黎明在答题卡上涂黑了B选项。
他十分精准地、由浅入深地、层次分明地,用煮烂一碗泡面、砸掉一瓶红酒、毁掉一个厨房,成功地把『亡妻』王珞丹给招回来了。
<图片4>而且鬼魂还给把厨房都收拾得一尘不染。
(金星完美手)<图片5>尼玛,这年头让鬼魂回来比让健在的前任回头都容易。
神婆还说了,只有爱她的人才看得到她喔。
所以,黎明看得见她,儿子看得见她,我理解,可黎明的表弟林俊杰也看得见她?
(JJ的表情完美诠释了娱姬当时的内心)<图片6>而且鬼跟看得见她的人都可以实体接触喔,拥抱接吻随时随地都能来上一发喔;另外还要吃饭,真没见过这么不环保的鬼。
<图片7>好玩的是,这一家三口的食物永远只有方。
便。
面。
制片方真的不是太子妃同款金主吗?
神婆又说了,万万不能让魂知道自己是魂,当魂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真实的Girl之后,她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Gone Girl。
反正所有的『鬼』都用『魂』来掩护了,片方为了跟广电肿菊打太极也是用心良苦。
之后的剧情就是王珞丹花式展示隐身术。
收包裹的时候,快递小哥听不到她心的呼唤。
路遇老朋友,热情的招呼就是透明的空气。
集中火力表现她的透明,是一场姐妹们的爬梯。
昔日的闺蜜都在大讲她坏话,而在人群中的王珞丹所有的问话,都无人接听。
这搁一般人,早火了,可不得上手,而王珞丹是个有素质的鬼,顶多就是一脸委屈,梨花带雨。
<图片8>不过王珞丹也是个爱装可爱的鬼,看到姐妹们玩自拍,立刻忘了继续追究大家都不鸟她的事情,本能地撅起了鸭子嘴,忘我地参与其中。
<图片9>直到大家自拍完毕后,看到照片里面并没有自己,她才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似的…<图片10>其实,你早点上手拍别人一把不就啥都知道了……真是一个五讲四美懂礼貌知荣辱的鬼啊。
所以,我只能理解此处是一个强势植入的手机软广。
<图片11>当然,也可能全片5毛钱的特效预算全花在了最后那一幕贴图星空上了……<图片12>作为一个时髦的鬼,王珞丹在片中换了好几个Look。
在外人眼中,看到的难道不是应该一件一件飘过的衣裳吗?
我只能说服自己,鬼穿过的衣裳可能也都巴拉巴拉自动具备隐形特效了吧……<图片13>最哭笑不得的一幕是:开始看不见她的好姐妹,在跟她通过儿子之口进行沟通之后,居然神奇地看得见她了!
有人解释说这是在表现闺蜜之情……可是,在看不到她的情况下爽快吐了大槽,后来得知原来她具备隐形奸视技能,于是前来沟通,真是不是因为怕半夜鬼敲门吗?
<图片14>影片节奏慢如中国邮政,开始10分钟,我左边一位爷已经鼾声震天;开始20分钟,我身后一位哥接力打呼。
通稿大赞黄真真是催泪大师……<图片15>催眠大师还差不多。
坚强如我,也在影片后半段昏迷了大约20分钟,神奇的是,苏醒之后,观影毫无障碍,仿佛什么都没有错过那样。
该片另一大特色是:大量充斥着所有演员的特写镜头。
王珞丹老师的每一帧特写都在呐喊:老娘美如画,做鬼也风情!
<图片16>
<图片18>黎明老……师的每一帧特写……都让人想众筹给他团购个肉毒玻尿酸套餐。
他还叫黎明,但他的脸已经午夜了。
<图片19><图片20><图片21><图片22>塌垮松的样子,极大地摧毁了导演靠滤镜和打光苦心经营的纯爱气息。
你说大伙除了闭眼睡觉还有选择吗?
王珞丹的表演过犹不及,而黎明则是死水一滩,星空下的那场高潮催泪戏,黎明口齿不清到我需要盯着字幕,才能听懂他的普通话——可能连他自己都在后悔怎么接了这么一个烂本子吧,所以消极怠工都懒得掩饰了。
丝毫没有CP感的两人,每一次卿卿我我都像赶鸭子上架,不熟装熟的表演让人尴尬癌都犯得快拿病危通知书了。
短评里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黎明老师与王珞丹起腻的画面完全是脸松掉还发福的海清在性骚扰村里的小芳。
嘿,别说,还真像。
<图片25>总之,王珞丹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新身份以及新技能。
<图片26>啊,于是她去超市搬了好几箱方便面;去百货商场顺了好几麻袋新款洋装;去米其林餐厅美美地吃了好几顿霸王餐……作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鬼,她当然……没有这么做。
然而作为一个明白了自己身份的鬼,她却也并没有消失……此时我只想问天问大地:编剧what are you 弄啥类?
而编剧大笔一挥,镜头一转,一记大反转把我甩出车外——黎明才是鬼!
<图片27>隔着银幕,我都能感受到,编剧在写剧本时的骄傲和神气——想不到吧,够烧脑吧,服了吧!
我,当时就懵O了,十个胡歌放我眼前我都缓不过来啊。
然后,特效君开始上线,黎明的手开始时隐时现。
Fine,虽然是强行反转,但好歹这片是真的承认了鬼的合法地位,而不是像其他国产恐怖片那样,紧紧围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律用精神病、幻觉来羞辱观众智商嘛……单凭这一点也是做到了突破的。
结果,王珞丹最后旁白实力拆穿,说,这一切都是她做的……一个梦我当时就愤怒了,十个胡歌挡我眼前我也要冲过去让黄真真变成鬼啊。
是的,这电影里没鬼,看电影的我才是见了鬼。
PS.想呼吁广大电影公司,慎用经典影片名字,以防砸了自己的脚。
PPS.这片子在临上映前,悄悄地把名字改成了《消失爱人》也是提前认怂的最佳证据吧。
<图片28>欢迎关注公众号:至娱系<图片1>
一开始就是作死精开始的故事,加入又是鬼又是什么闺蜜撕逼,亲人爱人,还顺带蹭个《消失的爱人》,看见鬼魂说明亲人爱你,啥球都不是,林俊杰演成这逼样饭圈的脑残还跑上来舔,就算你第一次演吧,这种一言难尽的演技还能舔这么狠,所以这种不伦不类还喜欢蹭的恶心的无病呻吟片子才这么多,有的个别会营销的还票房不错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在骂,可能你们真的很懂。
呵呵。
我全程在家里看完的,并没有很多朋友那么高BI格的去影院看首映,但是这种不同可能也决定了我们全程不同的体验。
看片子的时候我关注的是片子里的感情线,虽然后面的反转有点突然,但是不妨碍整个片子的情感表达。
很多朋友看到了大写的“尴尬”,我不知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关注点在什么地方,旁边吃泡面的人么?
还是你旁边的那位真的呼噜震天的让你实在没办法用心去体会片子要表达的内容。
抛去林的演技,音乐确实是一大亮点,在感情的代入上功不可没。
每部片子拍出来都凝结了导演、编剧、演员、后期的心血,可能片子有不少地方不够完美,但并不代表就一无是处。
希望各位能静下心来回头再看,你会发现,很多你原本认为垃圾的片子其实并没有那么的不堪。
这就是文学、影视、音乐的魅力,他们传达的是创作人在某一个阶段或者对特定事情的情感,当你有相似或者相同的经历,便会产生共鸣,这些不是单单靠拍摄手法就可以去抹去的,而这些需要你用心去体会,也正是这些才会真正的成为积淀,影响你的一生。
比想象好看~!
有点拖沓
有点惊喜 本来觉得只是普通的故事 但到后面故事有转折 林俊杰的表现不错 挺搞笑的 这戏值得一看
黎明到底是做了多大孽,要被影片折磨成这个样子,而且还要反复以特写的方式,用他那张写满时间痕迹的脸来摧残观众,不肯留一丝美好给大家。影片本身其实就是两个不来电的中年人硬谈恋爱,还不停腻歪的故事,自以为浪漫,其实全程尴尬。硬反转也是够了。
消失的神经病,死一块多好啊
两人没有一点点cp感。一点都没有。演技么……也很欠缺。所以,有没有演技,时间久了就会看出来。就像怀孕一样。
一开始是为了林俊杰而看的好吗?!当然我的五颗星全是给林俊杰的!不过看到后来的剧情真是细思极恐啊~
还不错!林俊杰在里面好搞笑
虽然受到了一点惊吓,但是这部电影还是不错!儿时的偶像虽然老了这么多,但是已经过去20多年了,人总会经不起岁月的洗礼,珍惜眼前人吧。
不至于评分这么低 剧情还可以 反转是猜到了 可能演员挑选的问题吧 真的没有cp感 jj挺逗的 不过容易跳戏 黎明怎么这么苍老了 ps:给你加一星吧
和布鲁斯威利斯的《灵异第六感》一个调调,不同的是珠玉在前……
林俊杰的演出比较出彩,根据情节设定我比较可怜那孩子
看着我天王被折磨我心里不舒服,看着王珞丹那烂演技我心里更加有气。黄真真就是喜欢卖弄文艺还玩不好,一坨屎。
最后整的我没脾气了!
曾以为闹鬼已经属于极致开挂了,无论是完美密室、瞬间传送、时光倒流。。只要一闹鬼就都可以自圆其说。不曾想我还是图样了,还有更厉害的,连闹鬼都能彻底反转,那就是————请看本片,我不剧透
不懂为何分数会那么低,何必附和水军怪黎明太老,何必一如既往地怪王珞丹的演技,又何必人云亦云笑JJ,我倒觉得王珞丹这场诠释还可以,而JJ也挺惊艳的,表情控制相当到位。而主要剧情确实不错,反转的安排也还算自然,不错的电影。
结局有些虐 剧情也有些拖
前半段节奏略缓 但后半段笔锋一转颇为精彩 带有奇幻色彩的爱情故事 黎明非常适合演绎带有孤独心态的角色 王珞丹也很适合表现长久痴迷的情感的角色 爱不同与孤独 孤独是一种企及却无从指向的无着的心态 爱是一种需要指向的情感 爱必须指向一个异性对象 在没有确定的被爱对象之前 爱这种情感绝然不会产生
这吧,怎么能归为悬疑片?应该是神经病片吧。至于黎明,真的老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打开它,可能是因为太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