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拍的这么有趣有感动真是没想到,制作特别有心,剧情,画面,设计,都出乎意料的好,主要的几个人物性格都很鲜明。
还有夸一下音乐,片头片尾和插曲,中国风,喜欢,真棒,献给认真的动画人和电影人和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必须五星推荐。
看完后有种意犹未尽之感,此时,老大在重温山海经,老二在听着插曲跳扭腰舞,和你的孩子们一起看起来。
这片好像都没有什么宣发,下午带小朋友逛街偶然看到的,开映前半小时买的票。
主要孩子之前学习精卫填海的时候老师要求拓展阅读山海经,给找了《都市妖奇谈》和《山海洪荒志》《山海岁时记》等画册,对很多妖怪的名字和形象都有所了解,很感兴趣首先吐槽一下影片名字,山海经里面的基本都叫妖怪,为啥片名叫再见怪兽,盲猜是为了过审?
怪兽总感觉有点跟中国上古神话不搭(虽然最后那个勉强也算。。。
)人物方面6分,其实本来想打7分的,大部分还比较符合想象中的形象,但是那个毕方实在太拉胯了(后面还有吐槽),青龙白虎、麒麟、各种水产妖怪都一般,朱雀更过分了,直接复制一个愤怒的小鸟的脸,九尾狐和人参萝卜还不错,苦山神和刑天有点意思,玄武倒是个亮点,披着包袱皮,头上顶个龟壳里面还住条蛇,全片搞笑担当。
主角白泽可以理解为安了个熊大的鼻子、化着小丑妆、没有砍角的地狱公爵,开始很突兀但是看了一会反而觉得挺不错的剧情只能给5分,就是简单的平铺直叙,主角冒险历程平庸,没有巨大挫折也没有突然顿悟,情节上有两个不能算反转的反转,开头就能猜到的那种,但是本片剧情不算大缺点,原因后面说画面可以打7分,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感觉技术已经跟好莱坞一线制作差距不大了,硬掰的话,水体和空气还不行,法术效果差点意思,剩下就是创意上的不足了,总感觉还能做的更好更细致一些,比如那个毕方,啥玩意弄的跟废塑料拼的一样(小朋友原话)配乐6分,中规中矩,片尾曲可以加半分,挺像赵英俊风格的,有洗脑神曲的潜质总体来说,这种动画剧情简单的好处就是幼儿园都能理解,不存在旁边坐俩没完没了的小问号,非常适合带孩子看,不推荐成人自己去看,我们这场只有旁边坐了一对年轻小情侣,其他全是带娃的,全程都比较安静,只有搞笑情节的时候哄堂大笑,最后彩蛋的时候全场轰动--以下有剧透--其实也没啥好透的,都在预料之中,我估计观影丰富的人看完预告片就能差不多知道全片内容。
大致上就是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心,无法消灭负面情绪,只能抽取出来封印,越存越多久而久之爆发出来就形成了再也无法压制的“煞”,最终还是需要每个人的“光”才能消解。
也许这才是片名的真正含义:每个人的负面情绪都是心中的一头怪兽,消灭不了,单纯压制也非长久之计,只有用心中的光明欢乐来中和掉,心平气和地和它说再见。
还有一点值得回味的是,片中的麒麟最后也没有如愿,但是和苦山神不一样,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即使做一只普通的麒麟也很快乐。
这一点对孩子很有启发,有些理想是注定无法实现的,但也不要停下脚步,在追求的过程中逐步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也许这是导演最想告诉孩子们的道理吧
如果说《千与千寻》是塑造了一个妖怪的浴室,讲妖怪们如何洗澡的话,那么《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就是塑造了一个怪兽的医馆,讲怪兽们如何看病。
这个创意对《山海经》文化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次创造性转化。
其实作品完全可以做得更细节化一些。
比如,讲一讲妖怪们如何挂号,如何买药,如何做身体检查(山海经中如果有核磁或者CT会是什么样)。
医馆的门诊也是和现代人类的医院一样是一个一个小房间吗,会分科室吗,给牙齿多的怪兽洗牙会不会加收服务费,水里游的怪兽是如何看病的等等。
这些都将是非常吸引人的。
既然要做医馆,就要做到极致,就要做到让观众能把它和现代人类的医院去对比,从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中寻找幽默与趣味。
这种趣味要远比让影片主人公施展鞋臭这种动作噱头更有品味。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是国产动画中比较少见的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的影片。
所谓“再见怪兽”,就是和自己心里的怪兽说再见。
影片中,山海世界的怪兽都在不断染上一种叫“黑灵”的病,实际上就是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能量,是一种让人不断迷失自我的心理疾病。
造成“黑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实中的压抑,情感上的失意,性格上的缺欠等等。
火烛作为男主人公白泽光环压抑下的一名医师,因为不被师尊重视,无法超越白泽而产生了黑灵。
小麒麟弈因为自己的角比较小受到歧视和霸凌,同时也是因为父亲的离去无法走出伤心的泥沼而产生了黑灵。
苦山神则是因为有三个头,意见总是不一致,总也无法形成决断而产生了黑灵。
影片中说,黑灵是不可治的。
实际上是因为绝大部分医师都是在用治疗生理疾病的方式在治疗黑灵,没有意识到要用治疗心理疾病的方式才能治疗它。
他们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去吸取黑灵,或者总是试图用一些术法来抵抗黑灵、压制黑灵、消灭黑灵,而没有去寻找黑灵出现的真正原因,因此也就无法根治黑灵。
影片中真正切实地治疗了黑灵,只有两次,都是用的心理治疗的方式。
一次是弈带领灰化的黑灵病患者们跳舞,使他们忘却了烦恼,他们身上也因此重现了亮色。
另一次就是白泽走进了弈的内心,真切地去感悟孩子的所思所想,发现了他感染黑灵是由于伤心父亲离去这一深层原因,于是自己充当起孩子的父亲,使弈重拾父爱,并且能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黑灵自然也就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这段剧情十分感人,看哭了不少观众。
白泽作为影片的主人公,是医馆老馆主人参医师的大弟子,颇有才干,为人不拘小节,不在乎尘世功名,一心一意要找到化解黑灵的方法。
但影片过于强调了他的才能与执着,而忽视了对其医德与仁心的描写。
说他有一种光芒,可以照亮黑暗,可如果这种光只是才能和执着的话,显然是不够的。
真正的光芒应该是充满大爱的医者仁心。
如果他有医者仁心的话,他可能就不会盲目地处置爆发的黑灵,从而给整个山海世界带来危机。
如果他有医者仁心的话,在面对寻求他帮助的弈的时候,他就不会显得如此踯躅,还要让小弈一个人面对岛上的危险、山上的危险,自己直到走至山脚下才决定要回去,而没有一开始就坚定地陪伴在其身旁。
所以当我们想到影片对白泽的一个设定——他是不会产生黑灵的——就会觉得很奇怪。
因为他并非真的那样优秀,那样无私,那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问题。
他不是一直误解老馆主排斥、压制、不信任他么,他不是对自己是否真的能消除黑灵也产生了怀疑吗,这些情绪难倒不就是其内心的“黑灵”么?
不能说心理医生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主人公就要给个免疫光环。
让白泽也产生黑灵,从而更能让他发现黑灵的秘密,这或许比一个随意的光环设定要好得多。
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医者,特别是中医师,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传承。
所以作为一部以医为题的动画作品,理应着重表达医德的传承。
影片在这方面也确有一些不错的体现。
比如人参就是一位拥有大爱、献身精神这些崇高医德的医师,而白泽在了解了师尊的真正想法和做法后,也的确受到了影响,医者仁心在其身上获得了传承。
但我们也希望白泽能把这样的医德传承下去。
如果只是他自己能治疗黑灵,那就成了美式科幻动画中的孤胆英雄,不是医生了。
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或许是,弈受到白泽的救助更是受到他的影响,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医师学徒。
他自己就有通过跳舞治疗患者的先例,那时就体现出他具有大爱仁心的潜质。
这样,从老馆主人参医师,到白泽,再到弈,就能形成医德与医术的传承体系了。
最后有个遗憾就是,苦山神没能被复活。
苦山神在影片之中是个很惹眼球的角色,造型独特,萌态可掬,特别是他那种性格是现实中很多人都有的。
当他抵抗不住黑灵而石化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感觉悲情。
但我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地希望他能获救。
当白泽找到黑灵的秘密之时,当山海世界不再为黑灵所困扰之时,是否可以回过头来再去检视一下沙漠中那尊茫然而不知何往的石像呢?
不要忘却那些先驱者,也不要吝啬对苦山神所代表的这一类小人物的救赎。
在解决黑灵的问题上,一个都不能少。
点亮心灵之光,勇敢面对生活和情感中的问题,和心中的怪兽说再见,从这个医术+怪兽的山海世界带回来的伴手礼,我们收到了。
相关链接: 宋天师聊动漫: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点亮心灵的光明_腾讯视频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动画影评俱乐部!
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宋天师聊动漫创作号
白泽治疗黑灵出现意外,黑零扩散,不得已弱水压制,但是也导致了要整个家园重建,失去了当医生的资格,之后一直潜心研究,后来研究成了,但是因为之前酿造的惨案,也无人相信,不被认可,无人问津,在代理馆长的推荐之下,于馆长选会上面崭露头角,谁曾想推荐之余,竟偷走白泽的五行咒,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让白泽颜面丢尽不说,还尝尽了被背叛的苦涩,之后被抓,因偷走的五行咒有所缺陷,去从白泽那里找回,找的时候白泽找到机会逃走,白泽想要找到从大岛回去的路,路上看到了很多因为抽走黑灵成了心病的人们,情感这个东西医术救不了还得靠自己,心结也得自己解,白泽是一个想要帮助别人药到病除的白泽,不懂别人的感受就不是好医生,应该说好的心理医生,黑灵应该就是指负面情绪,心结,好的医生,除了用药,还要用心,良药祛病,良医治人,一个想拼命治好病人的医生,心中一定是有光的,演绎出了羿的心病,孩子们还是需要鼓励而不是训斥,每个人心里都有光,都可以照亮自己,做自己的英雄!
不错8分
《山海经》,成书年代不详,凡十八卷,三万一千字,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
书中记载的异兽怪神、蛮荒古国,曾被先民当作真实的存在,又成为现代人想象力的宝库。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就是从《山海经》这个想象力之源汲取素材,并赋予现代意识内核的一部动画作品。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的故事并不复杂:医生想要攻克一种痼疾,却不被世人理解,经过努力,终于达成心愿。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很好哭。
当坐在电影院里一直抹眼泪,我自己都纳闷,我这是怎么了,是天太热了容易激动吗?
一个动画片,就算它是全年龄向吧,难道值得我这么泪流满面?
当看完电影出来,回想起那个失去生之希望、独自走进沙漠、变成石头的苦山神,想起他变成石像之后脸上那一抹凄然的笑容;想起小麒麟给苦山神的稀薄却珍贵的友谊;想起小麒麟因为长不出正常的角受到的歧视和嘲笑;想到他一直追父亲的背影却追不上,最终承认父亲死了,被白泽一把抱进怀里……我还是很想哭……这部电影,是真的有许多动人的地方。
它并不是完美的,节奏快,有些过渡的地方难免粗糙,战胜黑灵的情节太过仓促。
但是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有一种活泼泼的精气神,有一些特别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记得有人和我说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复仇:向生活复仇,向仇人复仇,让读者/观众跟着主角一起经历磨难并扬眉吐气。
有些故事会复仇得更彻底一些,把仇人从肉体上消灭(这类故事在我们这儿尤为常见)。
而像《山海经之怪兽再见》这种以宽恕和治愈作为内核的故事,是我们较少见到的。
《山海经之怪兽再见》当然也有“向生活复仇”——医生白泽想要攻克医学难题却引起祸端,被所有人不理解、不信任,但最后他成功了,扬眉吐气了。
但是电影里面没有“向仇人复仇”:没有坏人死去,没有谁被正义之剑毁灭。
最大的反派也只是挂了彩,就被主角宽恕,并且他的黑灵病也治愈了。
“黑灵”是什么病?
在这个山海经世界里,黑灵是一种不治之症,医生能做的只是从病人体内吸走黑灵,将之储存于安全之处(类似于现实世界对核废料的处理方法),而患者从此会失去他原先的颜色,变成灰白,一看知道他得过病了。
从此他被打上病耻的标记,只能远离人群,避开歧视的目光。
——世人对疾病的过度放大和污名化形成了偏见,偏见就成了病本身之外更需要患者去对抗的,这一点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具象的表现。
只有白泽苦心研究出用符箓和咒语吸走黑灵的方法,能让病人保持他原先的色泽。
但他的方法还不够完善,当黑灵大规模来袭,他反使得大家损失惨重,以至于被逐出医馆。
但他还是在坚持研究;与其说是他医者仁心,倒不如说他是一心沉浸在研究的乐趣之中。
显然,这是科学研究者的态度,但不是医生对待病人的正确方式。
后来白泽和小麒麟“羿”相遇后,白泽对羿表现得很不耐烦又很霸道,羿就指责他没有心,不是一个好医生。
而黑灵这种病,有其特殊之处,光进行科研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人心。
在羿的帮助之下,白泽才渐渐了解到黑灵的成因,并掌握了战胜黑灵的方法……你肯定会思考:黑灵究竟隐喻的是什么病?
白泽为什么不得黑灵?
为什么羿这么一个小孩会被黑灵缠身?
火烛这么一个玉树临风的大帅哥,为什么会变成黑灵怪物?
……这部动画片在“正派大战反派”的套路之外开拓,重点关注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是一部动画化的《疾病的隐喻》。
电影里的黑灵,显然指的是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各种精神疾病。
在这个山海经世界里,精神疾病具化为黑灵,医生无法用技术手段消灭它,只能暂时从病人身上抽出来处理掉。
而病人变得灰白,被人歧视,自己也有病耻感,只能躲在大岛上一处远离人们视线的奇怪大屋里。
火烛已经罹患黑灵,但因为他自己就是治疗黑灵的权威,又要当众表演消灭黑灵,不容有失,再加上他的治疗方法是从白泽那里剽窃来的,所以他的病耻感就格外强烈。
他拼命压制病情,在法术失败后,就遭到强烈的反噬,成为黑灵怪物。
战胜黑灵的方法,在动画片中被高度概括为“用心中的光”,这当然是不现实的——在现实中,要战胜疾病可不是向病魔动武这么简单——但是,把“黑灵”和“病人”分开看待,让人知道自己依然是自己,而“病”是侵犯的外来之物,这对治疗心理疾病是尤为重要的。
对于尚未明白这一点的人,这部电影应该会颇有启发。
选择宽恕和治愈而不是报复,以心理健康作为主题,除了这两点之外,《山海经之再见怪兽》还有一个很特别之处,就是居然完美避开国产电影最爱聚焦的两大情感——爱情和亲情。
九尾狐义救白泽,固然有一点爱情的影子(电影末尾她酒馆的客人刑天还开她和白泽的玩笑,说空气里都是八卦的味道),但更因为白泽是她的救命恩人,而她是个仗义的侠女;小麒麟羿怀念父亲,但那是对亲情的追思而非亲情的双向表达。
你可能会想,不谈爱情和亲情,电影还怎么拍啊。
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多感情连接,如此复杂多变,只要是真诚的,就会打动人。
白泽和小麒麟“羿”之间,本来是互相看不爽,但经过生死与共、互相了解,终于形成一种类似朋友+父子的感情。
羿在大岛遇到苦山神,他们俩虽然只有短短一段对话,而且苦山神最终也走进沙漠死去了,但是他们俩这稀薄而短暂的友谊却很感人。
火烛对白泽的嫉妒,也是非常真切的。
虽然在世人眼里,火烛地位又高,又是翩翩佳公子,而白泽只是一个被逐出山门的失败者,但火烛才是这世上最了解白泽的科研价值的人,又是唯一一个永远嫉妒白泽的才华、嫉妒他受到的师父的宠爱的人。
了解越深,就越嫉妒,最后火烛的爆发也是惊人……白泽这个主角其实挺讨厌的,长得又不好看,又爱吹牛,又穷,欠了酒钱也还不出。
但他在电影中有很多成长,他的感情、他的灵魂,都是在慢慢变得更丰富,直到最后挺身而出救了大家。
所以你看他就会越来越顺眼。
(这种对主角先抑后扬的处理方式蛮不错的。
)其实,在看预告片的时候,你会吃惊于这个山海经世界里头全是怪兽,长得基本没人样。
白泽这样的低颜值动画片主角还真不多——也许《功夫熊猫》算一个?
但熊猫是走萌呆路线的,白泽并不是。
那么出品方哪来的底气让大家喜欢这部动画呢?
反过来,你又会想,敢于让主角长这样,这动画片的底气大概也比一般的足吧?
就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以后我的评价是:如果你对国漫抱有宽容鼓励的心,而且愿意放松自己,沉浸其中,你会发现这是一部相当有特点的好看的动漫电影。
高温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完,现在又不方便出门度假,就去看个山海经故事吧。
---PS:查了查电影里的怪兽都分别是谁,和《山海经》原作比有什么异同。
主角白泽:一种瑞兽,“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远则至。
”白泽究竟长啥样,《山海经》没有详述,后人自由发挥,《元史》说他“虎首朱发龙身”,《明集礼》说他“龙首绿发戴角“,又有人说他就是狮子,又有人称他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电影里取了”绿发戴角“这两个元素,而他的脸,很像是一只有京剧丑角脸谱的大白猿。
火烛:白泽的师弟,拥有动画里最帅的一张脸,头上有两个不明显的角,参考的应该是《山海经》里的烛龙。
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龙族佳公子。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电影里的四大长老,在古代叫“天之四灵”“四象”,源于先民对星宿的崇拜。
四大长老真是笑点满满。
谁听到青龙长老那一口“天津伯伯”的地道天津话,能不被他说服?
谁能想到,逃命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是玄武这个老乌龟?
九尾狐:常常被现代人拿出来说的神兽之一。
大约是因为狐狸那魅惑的形象结合九尾的高超法力,给人特别大的想象空间。
这部片里的九尾狐造型超赞的!
形象窈窕美好又带有京剧风格,而且她管理酒馆那泼辣能干又风情万种的劲儿,让人想起张曼玉在1992年徐克武侠片《新龙门客栈》里塑造的经典角色——老板娘金镶玉!
待到毕方杀来,为了营救白泽,九尾狐戴上斗笠、蒙上面纱、拿起长剑,九条尾巴唰地一展开,那让人目不暇给的身形和招式,那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型格,就更有金镶玉那味儿了!
美术设计一定是念念不忘张曼玉,长大后终于可以把自己心爱的九尾狐设计成她这样。
一代一代经典之作对观众的影响,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文化传承啊。
麒麟:大家都很熟悉的神兽,龙头、狮眼、虎背、身体像麝鹿,尾巴像龙,有龙鳞,圆圆的头顶长着一对角。
注意啊,《山海经》里面的麒麟是有一对角的。
所以电影里的小麒麟“羿”,也可以算是西方瑞兽独角兽?
神鸟毕方:形状像鹤,仅一足。
电影中的毕方比鹤矮胖不少。
在黑灵之灾中它失去一条手臂,以机械臂代之,这和传说中的毕方“仅一足”显然有联系。
刑天:酒馆常客之一,大脑袋连着手和腿,没有身子,估计应该是刑天。
据《山海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后,以自身双乳作眼、以肚脐为嘴,手持利斧和盾牌继续作战。
这是一个很酷的战神。
我们的祖先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整部电影看下来的感觉就是没有亮点,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吧:1.主角没有亮点。
作为一部动漫,主角人物造型没有特点,只是造型怪异,谈不上多丑,但肯定算不上好看,所以外形来说对观众并就没有有太大吸引力,形象类比到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正义而略张扬的中年大叔形象。
从形象到人物设定,怎么看这个IP都不会火(个人感觉)2.情节叙事平平无奇。
如标题,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动画商业片,整体下来让人感觉不到新意。
这几年我们的国产动漫电影都是在老祖宗留下的IP里找灵感,然后赋予一个现实主题(或者说是当代人面临的困惑),然后结尾给你一个答案升华一下,说直白一些就是给大家讲道理。
套路很成熟了,而且必须要着重吐槽的一点就是结尾模式,总是会给你设计一个异形大怪兽来作为故事高潮,像是《大圣归来》、《姜子牙》甚至是《白蛇 青蛇》系列,都是这样的模式,看多了就疲劳了。
这部电影仍然也没有跳出这个模式,所以很多网友评论,这部电影放在五年前还能说是国漫崛起,然而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家都疲劳了,并不会给出很高的评价。
然后细节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亮点,比如加入了一些现代语言甚至是方言,这些在之前的哪吒魔童降世里面都有过了,谈不上什么新意。
至于搞笑的成分,都比较陈旧的段子了,放进去多少显生硬。
上面都是挑了些不足,但是总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画面场景的渲染,就有多我们中国传统的元素在里面。
这个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到影院感受。
上面说的都比较直白,都是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我也知道工作人员制作这么一部电影不容易,但是既然上了院线让大家欣赏,自然要接受大家的议论,总之呢,我是对国漫比较挑剔,希望国漫未来能有更好的突破吧。
整部电影的情节、画面制作很精美,核心主题是主角白泽制服黑灵的,象征着高能量的人用阳光驱散黑暗,化解仇怨。
弹幕中很多人说黑灵是抑郁症,看完之后,我觉得黑灵还可以包括每个人内心的敏感和禁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所有痛苦而不得解法,终成心结。
总的来说,是一部符合中国传统主旋律的一部动画电影,很治愈,但观看完之后其实很难有共情。
不过从审美、愉悦度的角度看,不失为一部佳作。
我在B站上前几年看过的PV是:小男孩和白泽对弈,一个时停后。
春去秋来,白泽苦寻破解之法。
铃声乍起,时停结束。
深夜,黑猫?
来见,标题《再见怪兽》。
如果说原版pv把神秘度拉满,那么正式上线版的主题就和原版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原版pv和正式电影毫不相干。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的失利让我有些意外。
故事围绕看病行医,黑灵暗指抑郁症,众医束手无策,只能抽取,难以治愈。
还有一种说法是,治疗方法对应中医、西医之争。
以往人们治疗黑灵主要靠封印,黑灵来自于世间阴暗面,宜疏不宜堵。
剧情人设非常老套,自大的男主,反派师弟,寻医的麒麟小男孩。
原版pv明明是个人类小男孩。
我猜测原本剧情是人类小男孩落入山海经世界,历经磨难,逐渐成长,最后与山海经的怪兽们道别。
没料到的是这前后剧情变化,直到电影结束才打出《再见怪兽》的标题,与黑灵故事十分牵强。
这种感觉就如同命题作文写偏了题,只好在结局时费尽全力朝着电影名上靠。
如若不这样做,就浪费了前几年打下的口碑。
抛开主旨和偏题,这部电影中规中矩。
有笑点,也有泪点。
特效演出精致,但是剧本拉胯。
如果是前几年国漫火爆的时候出现的话,观众们包容心都很强的,也不至于票房失利。
立意是好的,心向光明,不惧黑暗。
人物建模,设定,画面都还好。
但是人物塑造还是太弱了,高潮戏拖沓,上去了一半平行了。
而且山海经最有看点的便是异兽们的神通广大,动画完全没体现,就有很大的违和感。
主角,四个长老,可以叫任何名字,但是偏有了神兽名,行的却是凡人事,很违和啊!!
弱水无人能渡,上一秒还说能沉万物,下一秒就是小船在上面漂浮,很违和啊!!
这么多神兽,神仙岛,竟然没人会飞!!
唯一漂浮物是灯笼,很违和啊!!
这个故事不蹭山海经的名人效应,就还是那套“废柴逆袭”。
看多了,真就俗了!
主题没表达清楚,剧情节奏可以但是人物塑造,就说主角白泽经历了这么一趟冒险,和羿感情升温后,他有什么改变吗?
没有。
凭什么他能被师父给予重任,就因为他不要脸,他开朗。
这段解开后真的很不好,我都替反派火烛心疼。
这什么天选之子剧本。
前后不搭调的,加上俗套剧情,真的全靠龙套接地气的亮眼表现,撑下来。
以下皆是个人观点:如果你觉得有不同意见,就是你对,仅供参考:很少会有电影让我产生这么大的愤怒感,但是这个《山海经》做到了!
真的不值得!
特别是在有好动画电影对比之后。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这个年代了,男主角还是有用又脏又臭放屁熏鞋底的招,花了七年时间研究的咒一点用都没有,作为医生也没有救到任何人,重要的事情前一天把自己喝个烂醉,弄虚作假又自负,还没有业务能力,说话也不尊重小孩乱讲话打断别人,还有莫名有九尾狐美女老板不远千里去找他帮他打架。
那老馆长到底是从哪里能看出来这个人能拯救苍生的,男频爽文的主角光环吗?
完全没有任何逻辑。
这种人物设定有一种非常难形容的爹味幻想[允悲]然后这个故事既没有在认真的研究医人,也没有在研究所谓“黑灵”影射的抑郁症,对山海经本身的研究,也就是借用一下人家的外形设定而已。
甚至也没有在认真的研究故事情节,感觉就是拍到哪儿算哪儿,最后一通白光咔咔咔,一句“心中有光打败黑暗”糊弄完事。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和主题有啥关系,合着拯救世界还得靠光?
情节稀烂,唉…… 难受!
看得我直皱眉头(尤其前半小时),槽点无数无从下嘴。各种杂乱无章,镜头组接的逻辑我无法理解,搞笑段落也是烂梗频出。为什么一个医院权力那么大?为什么反派外形那么显眼?为什么那群小兵是长脚的鱼?为什么麒麟的病像包茎?这片还和细田守撞了好多梗,黑灵的设定尤其像《怪物之子》。优点肯定还是有的,比如配音。程寅老师做配音导演,主角里我能听出来的有刘琮、张磊,配人参馆长的可能是张遥函老师。再有就是从主角被抓之后,有些动作戏还挺好看的,不过大决战还是难看。有几个多次使用的闪回,镜头变长让用意反转,用得也挺好的。张磊配的那只鹰很有意思,有点钱形警长的意思,但是他手底下小短腿鱼兵可比不上钱形手下的机动队员,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看的。还有那个萝卜精,他的外形和飞刀技能让我想起菊草叶和飞叶快刀……
医者,术道也。法术与医术的结合,还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方能有如此精湛的医术。白泽的形象设计也有点意思,本是一个粗汉子,然而终能悟到,医者仁心,唯有“治心”,才能治标又治本。这个结局有点意思,期待看到更多基于《山海经》的国产动画片。本片画风也很有特色,终于不是抄国外那种大眼萌了。
带着低期待去看的,意外还行,看来现在国产动画电影基本水准变高了。剧情还是目前国漫电影的主流套路,主人公被坏人陷害最后战胜boss的故事,不过既然大圣哪吒都能成为国漫之光,这部为什么不行,在我看来这几部都差不多
跟山海经也是 没有什么必要的关系
大人也适合看的动画片
中国动画片里的角色就只有倔一种性格吗?都得有点什么坎过不去吗?
本片表达了学临床不如学心理,学心理不如学跳操,学什么都不如找个好导师,导师找不好就会让你在毕业答辩上用爱发电。
我已经把心理预期降到最低了,怎么还这么拉垮啊……算了不说了……
可以,师傅泪点 (´;ω;`)
挺好看的,以山海经幻想怪物为背景的故事,内核是现代的心理治疗。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主题曲加分,人物加分,美术加分,可是故事真差劲,说了些啥又啥也没说!
好看,排片好少,有笑点有泪点
中国动画电影最大的问题永远都是编剧。题材立意都还可以,抑郁症和一盘大棋。二岛和咒术设定也有点新意。但一到具体的情节和对白,立马打回原形。人物单薄脸谱,对白幼稚可笑,情感突如其来,逻辑乱七八糟。总想讲点什么,却越刻意用力就越笨拙无力,加上刻意卖萌却似曾相识套路无聊的小妖怪。这样糟糕的故事导致一个本有希望成人化的故事,最终变成了东施效颦的低幼无聊的烂片。
动画不错,编剧差了脑子。每一个转变都很突然。
心里要有光
还行吧,明显经费不是很足。衣服纹理和毛发都没钱做。
过年在家看了一大半,小朋友看得很投入,时不时哈哈大笑,羡慕。片子有些亮点,但槽点还是很密集的。。。补完。
剧情老套,强行煽情,主角造型丑。十年前看还好,现在看不行。岛上的居民倒八辈子霉了,因为师兄弟两个人的私欲,家园被毁两次!害死了好多好多人。
四星,一星给(虽然只是套了个皮的)山海经,一星给鼓励国漫。画面还是不错,情节依旧烂俗,一成不变的我是好人他是坏人我一定可以打败并且感化他的戏码,到底为什么现在还在拍啊?!观众不是宝宝,只看得来伟光正,拍了那么多“好”主角的故事,就不可以拍点“不那么好”的角色的故事吗?人是人,不是圣不是神,有私欲,有攀比,有爱亦有恨,拍出那种细腻的情感,认真讲一个故事,比什么都重要。最后,看到彩蛋里出场的猴我真的眼前一黑,本来还挺高兴终于跳出了猴子哪吒白蛇的桎梏,结果到头来还是紧着一只猴薅,无语。
怎么也得7分以上,很有内涵的电影。有抑郁症的人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