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服务行业的人都有那么种感觉:“我TMD就像个应召女郎”…… ……我自杀,神父你来一下。
我老婆出轨,神父你来一下。
我想炫富,神父你来一下。
…… ……听忏悔什么的,这位神父远不如《岳父岳母不好当》里面的那位边听忏悔边玩网购的神父来的写意自然。
于是,神父被威胁;神父有个漂亮女儿;神父爱喝酒;神父去借枪;神父还看别人在自己的名画上撒尿。
所以神父也是个不好当的职业,要平衡邻里关系,要考虑种族冲突,要被烧教堂,要接受捐赠,不能猥亵儿童,不但教堂要被烧,最后还背着天主教鸡奸男童的压力下被枪杀。
随着时代的前进,各式各样违背道德,甚至是擦边球无穷无尽,但宗教传统的原罪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存在。
这么看来,服务行业不与时俱进就还真不好做呀,尤其是……神父真不好当呀。
可以看成是一部末日电影吗?
这小镇里都是罪人,唯一一位清白点的就是这个神父,可是最终被杀了。
浪女明目张胆地乱搞;警察局长贪污又搞同性恋;鸡男毫无廉耻;富豪富有得只剩下钱了;老人想自杀;辅祭男孩也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医生可以讲阴险恶毒;酒吧老板助纣为虐,另一个自私自利的神父,这些都什么人啊,在经典中这些人都是感化的啊!
当然电影采用的是一种集中表现的手法,神父的女儿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平衡支点,否则就要变成神父大开杀戒的黑色电影了,从宗教映射来讲,他女儿应该是代表普通的人性,在末日挣扎的尚有些许良知的人类,从失去希望中走到神父身边,重新理解父亲的亲情和神爱,得到了安慰,所以当最后的镜头停在她探监面对杀父凶手,满脸泪水欲言又止,她会说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宽恕,唯有宽恕才得救赎,甚至杀人犯也有机会得到。
最后聚焦到神父,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从周日开始到周日结束,准确的讲是从圣餐开始前到再次弥撒(圣餐)前,如果放大可以对应看成CHRIST第一次和再次的来临,也就是末日,我们可以看到神父做了他应该做的,然后慷慨赴死,效法了CHRIST,这是末日无疑了。
Calvary,请允许我画个圈圈诅咒下把它译成“神父有难”的人[调皮],这么有喜感的翻译真的好吗?
我是个被神父侵犯的人,所以我要报复,我要在七天后下个周日杀死你,选择你,因为你是无辜的…人们忏悔求救赎,或者干脆抛弃信仰,只为随心所欲的活着,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应当学着宽恕与原谅。
一部话痨式的影片,导演兼编剧很好的表达了自己思考的东西,光影运用的很美,爱尔兰空旷的风光和悠远的音乐中带着一丝温暖
开片一男的台词:7岁时我第一次尝到精液的味道,牧师说:作为开场白,显然很吓人。
双手插胸很屌样子的牧师的男侍童急着回去,牧师说:着什么急,黑手党总部有集会吗。
还有很多台词很好笑。
爱尔兰变态也真多,就一个小镇就这么多有精神病的,杀他牧师狗的可能是医生,从小被坏神父性侵的是屠夫,他在海边杀了牧师,而牧师女儿去牢里看他,像她父亲一样宽恕罪恶吗
都不知道他们说什么, 只是感觉每个人都有一星邪恶, 就那个丧夫的女人给人感觉平静平和, 我这半残的英文听着爱尔兰英语真是都听不懂, 看字幕太多不懂的单词更是不知道对话内容说的什么 就最后那看懂了,因为教父说了这句: 一切还来得及.从那伙计的肢体动作告诉我, 他就是因为这句更是下决心开的最后一枪.语气里包含的情绪,态度是多重要.
这片的片名Calvary,就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地方髑髅地。
其实这神父就像现代版耶稣,作为“义人”,遭受敌意、质疑、嘲弄、耻笑、杀害,以此完成受难。
不过效果貌似没那么美满,有人改悔转变,有人怙恶不悛。
两种结果正好印证片头引用的圣奥古斯丁的话: Do not despair ; One of the thieves was saved. Do not presume ; One of the thieves was damned. 这里是讲与耶稣一同钉上十字架的两个盗贼,大意应是:莫绝望,盗贼尚能得救;莫妄行,盗贼必将受罚。
可惜看到的中文字幕简直是胡乱翻译,会误导观众。
(唔,《等待戈多》里也用了这个典故,不过嘲讽意味蛮强。
当然,把这话当成励志名言也可以,努力能变温拿,不努力撸瑟到死。
(눈_눈) 说的就是你萌!
去忏悔吧!
)圣经里对这两个盗贼的记载有些不同,奥古斯丁这话对应《路加福音》23章。
(《路加福音》原文不是“盗贼”。
)片里是爱尔兰天主教的情况,神职人员性侵儿童啊、腐败啊、懦弱啊,教会也沦落啊这些,下面的文字就用思高本圣经。
23:32 另有二个凶犯,也被带去,同耶稣一同受死。
23:33 他们既到了那名叫髑髅(Calvary)的地方,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也钉了那两个凶犯: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23:34 耶稣说:“父啊,宽赦他们吧!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
”他们拈阄分了他的衣服。
23:35 民众站着观望。
首领们嗤笑说:“别人,他救了;如果这人是天主的受傅者,被选者,就救他自己吧!
”23:36 兵士也戏弄他,前来把醋给他递上去,说:23:37 “如果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就救你自己吧!
”23:38 在他上头还有一块用希腊文、拉丁及希伯来文字写的罪状牌:“这是犹太人的君王。
”23:39 悬挂着的凶犯中,有一个侮辱耶稣说:“你不是默西亚吗?
救救你自己和我们吧!
”23:40 另一个凶犯应声责斥他说:“你既然受同样的刑罚,连天主你都不怕吗?
23:41 这对我们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所受的,正配我们所行的;但是,这个人从未做过什么不正当的事。
”23:42 随后说:“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
”23:43 耶稣给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23:44 这时,大约已是第六时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时辰。
23:45 太阳失去了光,圣所的帐幔从中间裂开,23:46 耶稣大声呼喊说:“父啊!
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
”说完这话,便断了气。
23:47 百夫长看见所发生的事,遂光荣天主说:“这人,实在是一个义人。
”23:48 所有同来看这景象的群众,见了这些情形,都搥着胸膛,回去了。
23:49 所有与耶稣相识的人,和那些由加里肋亚随侍他的妇女们,远远地站着,观看这些事。
…………
电影没有黑色幽默,片头的一句圣奥古斯丁的话“盗贼中有一人得救的,不要绝望;亦不推断盗贼中另外某个会受咒诅。
”此话用来概括全片,及至结局,都显得意味深长。
人性和罪性的问题,每段对白中都很直接,有关欺骗、背叛、淫乱、说谎、杀人、同性恋。
开篇其实采用的方式开头,先是神甫与凶手的相遇,事先张扬的谋杀。
神甫努力在六天之内理清他身边“教友”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但屡屡碰及人性的狰狞和遭到恶言恶向,甚至影响了到自己的言行。
联想到梅姨和菲利普的《虐童疑云》,这两者都讲到神职人员信心的动摇,换在本片中,可以更为直接地形容为是“再也受不了尔等顽梗之辈的挑衅”所导致的。
1,ames神甫在医院与丧夫的女人对话,谈到关于信仰的根基,神甫说:“信仰如果仅仅是因为怕死的缘故,那么是很容易失去的。
”,2,则是神甫心意回转,重新穿上黑袍衣,面对生命中最后一天。
悬崖边上神甫说的一席话带给了他希望,相反,不听劝的凶手,将自己送入绝望。
他在悬崖上扔掉了那把枪,他放弃了自卫的可能性。
这是人性善良,更是一种职责---用自我牺牲去唤醒某些生命。
悟懂:人做好事,或做坏事,不是天堂或下地狱的凭据。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最后,我想说:与其说“神父有难”,不如说是“社会有难”。
这是现实社会的镜像。
烘托了出来——社会的病理。
每个人都困于一种情绪、一个事件或者一段过去之中。
人们挣扎、投降或者努力取胜。
一场针对神父的、被提前告知的死亡牵连出一个小小地域,数个人的现实遭际以及内心病理。
神父更像是一名心理医生。
1,他曾结婚,有一个女儿。
妻子去世后才成为神父。
从世俗中抽离,更利于他明白世俗间那些无法说清很难理顺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际遇。
2,女儿本身就是个“问题”的象征。
为情所困,神经兮兮,自杀未遂。
3,作为父亲,他似乎成了这个小镇上总体上的父亲形象。
4,向教会高层请教应对办法时体现:高层神职人员被塑造成典型的职业化、冷漠的形象。
5,男女间:混杂着单纯的性与对于孤独的排解,难以诉说;6,黑人移民,是典型的世俗化形象,或许因为经历过太多暴力和黑色的现实,他不可能再相信神的光芒,对于神父,他用弹出的一个烟头表达了自己的嘲讽;7,那个醉醺醺的成功人士,是“迷途羔羊”的代言者,不知道方向,通过散财的方式寻找存在感,但他一直处于寻求精神指引的境况下;8,那个被人际关系或者说男女关系所困的年轻人或许是这个镇上最善良的一个,神父为他开解,劝他用“在路上”的方式调节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那个享乐主义范儿的医生那个实用主义的酒吧老板那个势利的教堂同事以及那个寡妇表述上,散乱不堪。
神父的死,最终变成了这种病理发生病变的牺牲品。
来告解的人对神父说,下周这时候,我要杀了你。
但是,为什么?
因为你是个好神父。
好吧。
神父有一周时间。
他的狗老了。
他的女儿自杀失败,所有人都对她说,割腕应该竖着割。
年老的作家想找把枪来自杀;缺乏性生活的小伙儿算计着参军;酗酒富人对着画撒尿,说他对一切都毫无感觉。
监狱里的连环杀手说不出最后一具尸体的下落,他记不得了,但是他想上天堂。
上帝把他造成这样,连环杀手说,上帝应该是理解他的。
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车上坐着夫妻二人,丈夫死了,妻子活着。
教堂被烧了,神父和酒馆老板打了一架。
医生开着玩笑,他一直在开玩笑,讲起因手术事故变得又聋又瞎的孩子从麻醉中醒过来,感到周围一片漆黑无法听到任何声音。
狗老了,狗被杀了。
神父被杀了。
性生活缺失的小伙儿参了军;酗酒的富人喝着酒;经历车祸的女人带着丈夫遗体返乡;医生拿内脏熄烟;连环杀手不知在发什么神经;神父的女儿来见凶手。
海浪能冲刷罪恶吗?
风能吹走人们内心的哀愁吗?
影片描绘了各式各样的堕落无助的人,他们无一不内心充满着苦毒,怨恨这个世界对自己何等不公,自己何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对神父所代表的上帝充满质疑、戏谑、甚至怨恨;而对于神父,并没有得到何种命运上的偏爱——奄奄一息的狗被割喉,被情伤而割伤手腕的女儿,突如其来被烧毁的教堂。
并且被一个想要报复世界的人下了一周后的死亡通知书。
因车祸而失去丈夫的女人在和神父对话中道出了问题的核心:“They lose their faith? They must not have much of faith to begin with if it's so easy for them to lose it.”而如何看待生命的无常呢?
女人是这么回答的:“That is not unfair. That's just what happened.”当信仰不再是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从容面对死亡的恐惧。
说到爱尔兰神父,大脑立马浮现的是Liam Neeson在《纽约黑帮》或者《冥王星早餐》中塑造的那种角色,权力之中暗藏诡密,正如他们十字架下又黑又长的袍子一样。
而曾经在《坏警卫》里面塑造"非典型警卫"的Brendan Gleeson出演的是怎样的一个爱尔兰神父呢?
他是个单身父亲、很爱自己的问题女儿,他与一只狗为伴,他孤独、困惑,因为听confession时受到一个死亡威胁而不知所措;试图向"上级"寻求帮助无果,试图逃跑,到最后回到海滩上接受命运。
戏里面几处情节/细节特别精彩:1) 神父回到家中亲吻床上的狗狗2) 神父向腐败装逼上司寻求帮助跟意见3) 小指头扮演的医生在酒吧里对神父讲故事暗讽4) 神父醉酒之后在酒吧掏枪 (杀手没有假日+上帝保佑美国齐齐上脑有木有!!)最后神父受难那一段也很精彩但是太虐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坏警卫》采用的开放式结局,是生还是死由观众自己选择。
好久没有写长影评,先到这里,待字幕出来之后再看一遍....
没前作好,和他哥的作品比更是差远了。
很无聊,很琐碎,很空泛。用“晦涩”来形容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这电影本身似乎也没想表达出什么所以然来,仅医生、丧偶的法国女人和神父的几段对话能让人体会出有几分意韵在。这电影更像是多金导演自编自导拍出来旨疗慰自身情趣的产物。
不知怎么评分,这部电影看得我难过死了。一个善良的神父,在一个满是恶魔的镇里,还不停地试图拯救那些垃圾。他承受自己的压力和痛苦,还要接受别人故意加在他身上的折磨,杀了他的狗,在他难过时候给他讲变态故事。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最后他还去送死。看完电影已经一周了,回想起来,心情都是很沉重。
迷戀我的只有這個「島」
唉真的很压抑,为什么好人不能长命
未懂得欣赏
音乐好听
没看完,但有直觉知道下一步的剧情
好的开头,好的结尾,但是中间太复杂,要说的事情太多,反而乏味了。
以宗教和人文关怀的视角,解读了现阶段社会中人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宗教内部关于信仰的表现。
两天三段看完,对宗教的不解,他们的神圣我不懂,原以为是神父的幻觉,想杀他的是自己,结果不是。华生的媳妇,深刻的眼睛过目不忘。
沉重,神父的受难过程和圣徒一样,结局实在很感慨,一个圣徒的牺牲,与之并行的是世间无穷尽的罪恶。在这样的环境下谈宽恕,才使救赎有更深层的含义。。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完全不是之前预计的黑色幽默,而是对宗教信仰的一次深刻拷问,神父的身上总有一股悲天悯人的气质
black book的老板,roy,小拇指齐聚一堂,加上brugge,the gurad里老头,以及erasmus系列的女主,本以为会是黑色幽默系列,想说放松看个片,没想到如此沉重~~每个演员都好赞美,爱尔兰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向往~~~另:导演兄弟俩是多么迷恋爆头啊~~
3.5,补上...突然记起来自己在大学的某个暑假把这部看完。
好棒好棒!比国民警卫队正经了很多,但神吐槽还都在。
布道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啊,现代人私密生活越来越多,阳光面阴暗面反差越来越大,性格双重性越来越普遍,工作不好做啊!
很严肃的命题,很绝望的黑色喜剧,随着剧情深入悲冷感越发强烈,非常出色。Brendan Gleeson表演相当压场,奥斯卡级别的演出。
好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