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抽烟

Thank You for Smoking,谢谢你抽烟,吸烟无罪(港),铭谢吸烟(台),烟草之王,烟幕

主演:艾伦·艾克哈特,玛丽亚·贝罗,卡梅隆·布莱特,威廉·H·梅西,凯蒂·霍尔姆斯,亚当·布罗迪,山姆·埃利奥特,罗伯特·杜瓦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感谢你抽烟》剧照

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2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3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4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5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6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3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4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5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6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7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8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19感谢你抽烟 剧照 NO.20

《感谢你抽烟》剧情介绍

感谢你抽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尼克(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也最富有争议的行业――烟草业 的代言人。他每天不仅要像推销员一样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人们抽烟,还要不得不变着法子去对付禁烟团体、环保团体和科学团体的抗议,在政府和参议员中想尽办法为烟草业谋取最大利 益。 尼克还有两个知心朋友――为酒业代言的波利(玛丽亚•贝罗 Maria Bello 饰)和为军火业代言的鲍比(大卫•科恩查内 David Koechner 饰)。相同的行业性质让三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经常在一起交流怎样对付环保团体等各种社团的抗议、如何在政府、参议员中周旋的诀窍。 在政治和商业互相交错的舞台上,他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好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火焰龙卷直击追捕现场第一季我的笨蛋老婆失忆了太阳河金门新娘情劫为了生命神魂颠倒铁驭神兵末代沙皇美丽的世界魔幻奇缘之宝石公主我的爸呀绝地先锋人类清除计划护肤惊魂在劫难逃忠犬八公的故事单亲妈妈哥布林杀手第二季一个星期四BB来了第十一个妈妈迷途之犬马背传奇希特勒回来了键盘侠欠债还钱大项目欢乐八仙

《感谢你抽烟》长篇影评

 1 ) 《感谢你抽烟》:越发欢迎你调侃

(芷宁写于2008年9月4日)影片《感谢你抽烟》是《朱诺》的导演贾森·雷特曼于2005年自编自导的喜剧长片处女作,和去年大放异彩的《朱诺》相似,《感谢你抽烟》也探讨了严肃的社会话题,却也被呈现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子承父业的贾森(其父为好莱坞著名商业片导演伊凡·雷特曼,代表作《龙兄鼠弟》、《六日七夜》等),显然有超越老爸的优质细胞,其思维的活泛性跳跃性和驾驭幽默语言及画面的能力,都让他的这些小成本独立电影闪现出快乐而机智的光芒。

虽然片名《Thank you for smoking》有偏“文艺”之嫌,文艺片迷们会由此想起很多相关片名,如阿伦·雷乃的《吸烟,不吸烟》,但这部于言谈举止、嬉笑怒骂间极尽讽刺调侃之能事的喜剧片,却毫无文艺匠气,其节奏明快、架构简洁、叙事清晰(除却中后段的略微脱线),以惯常的顺序却营造出搞笑诙谐又洋溢着智慧的辩论,仅凭语言包袱就达到了令人捧腹的效果。

虽然影片内容涉及了社会道德范畴,却被呈现得毫无沉重晦涩之感,还有那么点的阳光,仿佛四两拨千斤般的避重就轻,所谓严肃话题轻松表达。

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的新颖别致,一直是贾森·雷特曼的强项,影片片头有关香烟烟盒和品牌的逗趣画面和男主人公、烟草研究协会代言人尼克·内勒(艾伦·埃克哈特饰)的另类独白,就轻易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之后通过尼克的巧舌如簧——说服大众继续热衷于香烟消费,反驳公益组织或相关部门,以协助制造商扩大利润,配以合理的运用场景,呈现出一副美国当下社会的“现形记”——各行业的人士各怀利益企图,粉墨登场,如政坛、商人、好莱坞、媒体等等,这些人在雷特曼的镜头中,煞有介事的亮相,被奚落讽刺一通、“现眼”一番,从而揭开了一些内幕和真相。

针对儿子的作文题目“为什么美国政府是最好的”,尼克给出了现实的回答,它是可以拿钱买的,政府可以为了钱而做任何事,烟草这一行业得以生存的原因只有一个——纳税大户。

片中参议员奥特兰(威廉·梅西饰演)在公众面前总以鲜明的禁烟立场示人,而事实上,他反对吸烟并极力支持在烟盒上印上骷髅死亡标志,只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多拉选票罢了,在此人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名酒、墙上还挂有大幅的干酪广告,这些非健康类食品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皆因是奥特兰的竞选赞助者而已……片中“MOD组合”(即谋害性命组合)的呈现显得十分有趣,由尼克和两个“臭味相投”的好友组成,这两个人分别是为酒业做代言的波莉(玛丽娅·贝罗饰演)和为枪支行业做代言的鲍比。

他们每周末聚餐,或交流心得,或相互出谋划策,有时甚至PK谁代言的产品最能杀人,结果,尼克代言的香烟以每天导致美国1200人死亡而获胜,继而,他也遭遇了夸张的兜转人生,当然,结局一定是Happy Ending。

对于美国人的实用价值观,影片也做了适度的探讨,还涵盖了“判断与选择”的等现实命题,尼克选择做这份“谋财害命”的工作,固然是因为他擅长说话,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其他被囚于工作的人一样,都有“债”要还,每天从事或协助贩卖死亡,并不是工作者的本意。

尼克既然以说话为生,那么他的台词自然精彩:如作为反面人物被邀请上脱口秀,面对肺癌病人和鄙夷他的现场观众时,尼克说:“我们并不希望肺癌患者死去,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当儿子的学校邀请家长谈谈选择职业的话题时,尼克对一个说“妈妈说吸烟有毒”的小女孩说:“如果你们的妈妈说巧克力是有毒的,你们信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所以我们要做出自己判断”;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要推广吸烟时,尼克答曰:“为了控制人口”;尼克告诉同样口才出众的儿子:“辩论的精髓在于证明对方是错的,而不在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似乎是尼克舌灿莲花的秘笈。

在表演方面,除却阿汤哥的老婆凯蒂·霍姆斯饰演的记者希瑟逊色外,其他人都恰当而妥当的胜任了自己的戏份,特别是艾伦·埃克哈特,他很好地再现了“话术家”尼克的思维活跃、机敏过人及巧舌如簧,其中一场戏,当上司要求属下脑力激荡,突破公益组织所带来的压力时,尼克巧妙地讲起了老影片中演员们性感抽烟的镜头带给观众的刺激,从而引发的销售黄金时期,其间不仅有美式幽默的台词,还有夸张的肢体动作辅助,一个活灵活现的超级职男便跃然眼前。

片尾,参议员奥特兰依旧坚持对香烟的“战争”,担当了类似《天堂电影院》里审片神父的工作——组织人手对抽烟镜头颇多的经典黑白老片进行了“大清洗”。

于是,但见经典镜头中那些摆出酷酷或浪漫POSE的俊男靓女们,手里拿的已不是袅袅香烟,而是彩虹糖或咖啡,如吉娜·戴维斯手持棒棒糖的性感微笑,面对这组不伦不类、毫不搭调的画面,令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不禁感叹“剪刀手”无处不在。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2773027_d.html

 2 ) my own opinion

开始看这部片子的原因很简单,只是想看看这个家伙是怎么瞎掰的。

但是,他在儿子的教室里说的话,也许在老师或者很多人眼里有多么多么大逆不道,但我却认为没有错: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事,你要自己判断。

刚开始的时候,这片子让我想到了战争之王。

看那部片子的时候我就有想说,他们其实并没有错。

没有卖烟的人,世界上就没有烟了吗?

为什么不关闭所有烟厂而要责怪卖烟的呢?

没有卖酒的人,世界上就没有醉鬼了吗?

没有卖枪的人,世界就和平了吗?

……这些想法就跟讨厌电视里演反派角色的演员一样可笑。

电影里没有涉及这个情节,但我自己有想说,我干这一行,但是我试图不让青少年抽烟,不让孕妇抽烟……不过这貌似天真了点,唉。

其实只是想说,很多事情总会有人来做,不是张三就是李四,事情就是这样。

吸烟的好坏,其实没什么好去探讨的。

值得探讨的是你对待每一件事的看法到底是从众还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your own opinion事物的辩证关系注定了每件事都要好坏两面,香烟也不例外。

而最后,尼克选择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代言物品--手机。

太赞了。

他是说客,其实不尽然。

他是在提醒世人,事物的两面性。

极为搞笑的一个桥段就是那个女记者的无情利用以及老板的无情抛弃。

那个所谓揭露“正义”的新闻人,还有那个视利益为一切的小人。

(其实这一点在刚开始他向大老板邀功说那个好莱坞电影明星抽烟的点子是自己的就铺垫了)我不禁想笑,大家都说尼克是凶手。

however, who is fucked indeed?

最后的情节也非常有趣,交待了各个家伙的结局。

很不错。

很美国。

 3 ) “诡辩”得自由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一个职业为香烟代言的说客,一次次靠说话赢得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与挑战,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儿子质疑与独立思考,并完成了父子矛盾化解的温情线,最后价值观拔高到教育与责任,真正需要教会孩子的是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世界上也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然而看完电影,让我克服懒癌晚期来写评论的,还是男主Nick的“诡辩”技能,真是随便一张嘴,就闪着智慧与逻辑的光芒。

Ⅰ. Beauty of argument: ① If you argue correctly, you're never wrong.

对于儿子的essay题目,Nick吐槽为BS(bullshit) A, does America have the best government in the world? B, what constitutes a "best government"? Is it crime, is it poverty, literacy? And America definitely not best, perhaps not even better than most. Even if America had the best government, there'd be no way to prove it.

You can write about whatever you want. Write about America's amazing ability to make profit by breaking down trading tariffs, and bringing American jobs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 or how good we are at executing felons. They are all correct answers.

② It was an argument, not a negotiationArgument或许才是达成Negotiation的王道

和老爸negotiation失败的Joey

用argument完胜老妈的Joey

Ⅱ. “诡辩”技能① 重在质疑,打击对方可信度a. 质疑对方动机,同时切换自己动机,提升立场

表明所代表方动机,希望癌症少年Robin好好活着

攻击对方Ron Goodes立场,Robin去世有利于对方获得更多budget来宣传禁烟活动

抛出5千万的计划项目,提升自己立场,成功收买人心,逆转局势b. 质疑对方专业性

when someone tries to act like some sort of an expert, you can respond,"Who says?"② 焦点转移,另辟蹊径只要有人错了,人们就会遗忘一开始的问题

无需证明自己是对的,指出对方的漏洞,便赢了听众

东窗事发后,将媒体的焦点成功转移到了女记者,并声明自己将出席本被踢出局的烟草听证会又重新引导了市场焦点③ 同理反抽

听证会委员的反驳也很有意思,跳出Nick引导的路线,重新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委员们,Nick破局的招式是直接上价值,将辩论拉升到更高层次的教育问题。

Ⅲ. Moral flexibilityMoral flexibility也是之前我一直很困惑的问题,可能也是阻碍很多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关键在于如何自洽与自处?

或许跳出世俗设定的框架,抽离出所处的游戏规则,用一个更大的格局看问题,会更接近真相与本质,也更能收获内心的peace and love

最后,来自儿子的鸡汤。

很多的困难,只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复杂,用来欺骗自己。

 4 ) 感谢所有被批判的事物

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要深刻理解需要分层切块我看到了科学与伪科学,看到了公共自由和个人意志,看到了有关于大众喧嚣和社会引导。

资本家的脸色,政治家的手段,都是你我乐意的玩法。

有些话记忆深刻1.为什么要为无可争辩的事争辩2.生活中需要的是辩论而不是谈判3.这个世界上吸烟和不吸烟的人共同生活在一种完美的和谐之中4.“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 “为了还贷啊”5. 什么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政权?

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的激情?

没错 我们可以叫他资本主义 自由市场 得天独厚的关税分解制度6.一个人最想要什么 一个爱他的女人?

香脆的熏肉?

长达80念的平均寿命?

7.如果你的孩子到了18岁,你会给他烟抽吗??

如果他真的想抽烟,我会给他买第一包烟..............大多时候,看这样的电影很容易和这两天火爆的“刘翔事件”联系起来关于盈利机构,关于大众舆论,关于媒体机制,关于政策原则,关于个人得失等等很开心看到片头各种漂亮的香烟包装,还有那种调调的男声独唱,还有我很喜欢那个叫做MDOd 小分队。

merchants of death 死亡销售商当然,死亡销售商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可是如果没有死亡销售商,生活将变得多么枯燥和乏味。

并且,谁又敢言自己不是死亡销售商的一员

 5 ) 《感谢你抽烟》:当我们讨论自由时,我们的哲学原则在哪儿?

距离第一次看《感谢你抽烟》已经过去多年,由于最近给别人推荐了这部饱含经典逻辑陷阱原理展示的冷门小成本佳作,自己也顺带着重新看了一遍,依然感慨。

十几年前感慨的是Aaron Eckhart(饰演男主角尼克)精湛的演技和片中绝赞的台词,如今感慨的是无处不在的自由至上主义价值观通过好莱坞潜移默化改变世界的强大能力。

虽然这篇影评的第二部分谈的是电影之外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都是看了不会后悔的好电影,强烈建议看完全片后再来看这篇文章。

一、剧情中体现自由主义的主要段落《感谢你抽烟》主要讲述了烟草行业的代言人尼克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无敌逻辑打法,辗转腾挪于禁烟、环保、科学、政府、国会等组织之间,竭力维护烟草行业的利益的故事。

尼克把种种不利于烟草行业的危机通过逻辑陷阱转化为有利于己方的议题,一次次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片中有一段尼克利用儿子乔伊手中正在吃的冰淇淋来教导他关于辩论逻辑的对话,全段摘录如下:“乔伊,我从不出错。

”“但是你不可能永远正确。

”“如果工作要求你必须永远正确,那么你就永远都不会错。

”“但如果你真的错了呢?

”“好吧,我们来做个假设,你为巧克力味的冰淇淋辩护,你认为巧克力味最好吃,而我站香草味,我对你说,我认为香草的最好吃。

你如何应对?

”“不,巧克力味才是最好吃的。

”“我就猜你会这样说,这样一来你就赢不了辩论了。

接下来我会问你,那么,你认为全天下的冰淇淋都应该做成巧克力味的对不对?

”“巧克力味就是最好的,我不会买任何其他口味的冰淇淋。

”“那对你来说,你眼中只有巧克力味是不是?

”“是的,我要的只有巧克力味。

”“但是我要的可不仅仅是巧克力,同时我要的也不仅仅是香草。

当我们谈论冰淇淋时,我相信我们需要拥有自由选择冰淇淋口味的权利,你不该阻碍人们选择的自由。

乔伊,这就是我们对自由的定义。

”“啊?

可这不是我们在讨论的东西。

”“但这就是我要讨论的东西。

”“可你并没有证明香草味才是最好的。

”“我并不需要证明这一点,我只是在证明你是不对的。

如果你错了,我就是对的。

”“但你仍然没有说服我。

”“因为我要说服的对象并不是你,而是他们。

”说完,尼克指了指周围的人。

这段诡辩着实精彩,其用于批判对手错误,而己方正义的道德落脚点正是自由主义的核心——自由选择权。

接下来再看看全片的高潮部分,听证会上的攻防战。

男主角上场后颇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气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参议员眼看辩论不过,就要败下阵来,突然抛出了蓄谋已久的终极问题:“你会在你儿子18岁生日(美国有50个州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吸烟违法,成年后才能抽烟)那天,给他烟抽吗?

”如果尼克回答“会”,就是丧心病狂到为了烟草行业的利益连自己儿子的健康都不管不顾,这种道德瑕疵将让他遭受强烈抨击。

如果尼克回答“不会”,则是承认香烟对健康的损害大到令自己都承认不允许孩子吸烟是正确的选择。

参议员自以为胜券在握,他如此设想,正因无论尼克的答案是会还是不会,最终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既能恶心尼克,又能终结辩论。

结果,尼克答道:“如果他真的非常想要抽烟,我会去给他买他人生的第一包香烟。

”言下之意,只要是儿子自主做出的选择,我尼克就没有理由去反对他选择的自由。

尼克用自由至上主义的价值观,又一次成功捍卫行业利益,打垮了参议员制造的两难道德困境。

二、关于自由主义的简单讨论有小朋友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下面这段对话,里面的逻辑固然幼稚,不过很适合在此作为探讨自由主义的引子:“如果你有那资本,你会拒绝多人运动?”“没有任何文明国家会认可这种价值观。

我承认我有些羡慕罗志祥,但我依然坚信这种行为是错的。

我承认没有不能被腐化的忠诚,但背叛这原则需要多大的诱惑和代价,就是我们信念的重量。

”其实,多人运动到底符不符合“文明国家”的道德,除了涉及欲望和道德间的关系,还涉及到道德的原则究竟是如何建立的。

不同的哲学流派拥有不同的道德起源方向,康德式道德源于理性,儒家式道德源于朴素的自然宇宙观,功利主义道德源于效用。

在对待多人运动这样的性问题上,它们的观点显然因殊途而迥异:康德认为,无法抵挡欲望侵蚀的一切行动绝非出于理性,即其绝不道德;儒家认为,人要从心所欲不逾矩、克己复礼,即必须先讨论什么是规矩,然后才能讨论多人运动道不道德(从儒家角度看,多人运动大概率不道德,原因是它不合传统的规矩和礼法,传统的规矩如何产生属于另一个话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功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用的多寡,唯有通过综合计算多人运动的效用,才能判断它道不道德(一般来说,多人运动符合功利主义道德,私下里不影响其他社会公众的多人运动所产生的个人效用经过叠加后会大于其对整体社会效用的损害)。

那么自由主义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呢?

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自由主义恰恰认为多人运动完全符合建立在其之上的自由主义道德,因为这一运动充分体现了人们拥有的选择的自由。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核心主张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根本性的自由权——用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去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假设我们尊重他人也这样做的权利。

因为多人运动是参加者集体同意的行为,出于完全自愿的选择,所以它符合自由主义道德。

顺带一提,这正是支撑性自由和性解放运动的自由主义原理。

在此暂不讨论自由主义的对错问题,因为这可能会变成对具体行为的批判,有违讨论哲学问题的初衷。

让我们先来看看自由主义价值观对现代通行的法律法规的挑战,虽然下列举例是具体的,但我们所要讨论的东西实际上是哲学概念里的自由。

自由主义价值观强烈反对政府进行“家长式立法”,即反对那些保护人们不伤害自己的法律。

比如,自由主义者认为开汽车必须系安全带和开摩托车必须戴头盔这类法律严重侵害了人们的自由选择权。

在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中,只要没有第三方受到伤害,且驾驶者是可以对自己完全负责的成年人,政府就没有任何权力去规定驾驶者能用自己身体和生命去冒什么样的风险,否则即是侵害自由。

(关于自由主义更加具体的案例讨论,参见Michael J. Sandel的著作《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第三章.我们拥有自身吗?

)是的,你没看错,制定出保护你的法律其实是违反自由主义原则的重大错误。

但这其实并不可笑,因为这个结论是一代代自由主义大师通过严肃的哲学讨论,在连篇累牍的著作中明确得出的结论。

要讨论自由主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就不得不追根溯源,弄清楚自由主义的源头在哪里。

如果翻翻哲学教材,上面清楚写明了自由主义来源于英美经验主义。

欧陆理性主义诞下了康德式的理性道德,英美经验主义则催生出了自由主义道德。

理性主义采用的是演绎法,是一种绝对的道德,一如康德的格言“自律即自由”。

而自由主义道德则是用归纳法总结得出的,“人应当拥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一种相对的道德观念。

自由主义拥有把个体从社会中分离的趋向,提倡个人超越集体是在事实上挑战传统的社会契约。

可以断言,自由主义发展到最后,一定会在道德体系中消灭一切社会因素,并加入大量的个人因素。

当然,自由主义哲学家也不是没有预见到社会崩溃的危险后果,于是他们和功利主义哲学家们一道搞出了“新自由主义”。

题外话,所以现在又蹦出来一个新自由主义在旧集体主义之外的新的死对头——社群主义(新集体主义)。

不可否认,自由主义正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

自由主义思潮不断向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扩散(如我国),除了好莱坞大肆进行意识形态宣传这样的外在因素,内在原因很简单——全套自由主义道德体系完全符合私有制的现实情况,同时全面贴合了个人利益。

笔者认为,当我们在反思集体主义存在哪些错误时,也千万别忘了自由主义同样面临诸多问题。

仅仅因为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宣教就盲目倒向自由主义,岂不是和坚持集体主义的教条同样愚昧?

电影告诉我们,要多动脑子,然后自己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自由不自由主义的我才不管,我写这篇文章只想告诉大家,选错了路可是你自己的事,这很重要,别等到承受代价的时候才惊觉自己走错了方向,否则追悔莫及。

走这条路前,先多了解一些前人留下的有关这条路的知识总是没错的。

最后特别说明一下,虽然笔者本身偏好集体主义哲学,但本篇并非旨在对自由主义进行批判。

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粗浅的分析,能让读者了解到自由主义之外的更广阔天地。

毕竟电影里把自由主义设定为绝对正确这一点就已经违背了自由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的核心原则,哈哈哈哈。

《感谢你抽烟》--卡斯特罗·振宇

 6 ) 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工作狂之我们都逃不过房贷

弹性道德观这件事就很烦。

作为基督徒,我也时常因为同性恋,婚前性,招妓合法化,色情影片,过不过万圣节,入不入党之类的事情头痛。

生活平顺时,这些问题通常可以用信仰或个人追求的大前提轻松解答:你有一个既定身份(是个体面人),怎么可以做xxx?

但当利益变成谈判绕不过去的环节,一切都要为利益让道。

曹公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就是这么的讽刺。

又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难道推翻一切传统就能过得去吗?

也并非如此。

人生最后讲究的是风险控制。

所谓人在世的一切修炼,一切斡旋,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并且要生存得好。

至于忏悔,到时候再说吧。

这是第一层思考。

第二层思考,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疯马秀事件。

不光跳的人要封杀,看的人也要被株连。

虽然教会和党的关系时好时坏,国外的人看不惯国内的各种政治宣发已经是常态,但在某些事情上传统又还是和传统能统一阵线。

试想如果跳一次艳舞的报酬是你平时报酬的好几倍,你愿意去跳吗?

好人(传统捍卫者)会拒绝,工作狂会答应。

为了利益而活是最有效率最简单最不容易内耗的生活方式。

第三层思考,我想大众对社会精英存在一种期待误区,总觉得因为他们是超人,所以他们必须有利于我,有利于自其以下的所有人。

其实就我小半辈子的观察来看,精英一定是工作狂,却不一定无私。

细想人们对好人的定义,无非是对自己有利,万事成就我,万事顺从我,万事考虑我甚至我的子孙后代,乃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好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精英基本都是目标明确,不择手段的。

人有A面必定带连出他的B面,从工作狂的A面推倒出的应该是其利益至上坚韧勤奋的B面,从好人的A面倒推出的是其乐善好施不求名利的B面,何苦把人放在不合适他的位置上呢。

好人就像全职太太,如果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不奖励好人,那么做好人就没有价值。

有一个情节蛮引人遐想。

尼克和儿子发生了一场关于“香草味的冰激凌好吃”还是“巧克力味的冰激凌好吃”的争论。

Joey坚定的认为这场争论是两个观点的争论,Nick却说你和我的观点都不重要,其他人的观点才是重要的。

只要证明了你不一定对,就会有人为我的观点买单。

确实是诡辩,但确实令人兴奋。

你在和我谈道德,但我心里关心的其实是利益。

只要能挣够养家糊口的钱,什么样的观点都是值得为之站台的。

你能说他是个坏人吗?

确实,对烟瘾患者来说他是个坏人代表,但对其他人来说。。。

未必,至少儿子还觉得他是个英雄。

男主人公是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说什么为了儿子的将来放弃烟草事业太虚,为了人身安全,加上大领导挂了公司马上要reorg直属上司又有弃车保帅的前科才比较正常。

不说了,我要去看两本逻辑思维书,练练嘴皮子也是一口饭吃。

 7 ) 感谢你不一样

很久没有看这样幽默有趣一气呵成处处有惊喜的电影了。

关于道德、政治、利益、教育这样严肃的话题,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还真是Reitman特有的风格,和后来的朱诺很像,完全看不出是他的荧屏处女作。

电影开始各种包装艳丽的香烟,配上标准的美式旁白,看的很过瘾。

如果说政府和公众把他放在道德的对立面,他却巧妙的从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角度把自己升到哲学的高度。

的确,一个人如果不会思考和质疑,和一块儿顽石有什么不同?

最近在打造无烟北京,处处宣传戒烟,烟草税也上调,可是这么多烟民,管的住吗,戒的了吗?

为了城市形象不吸烟的人的感受带顶带盖禁烟可以理解,政府可以宣传戒烟,但是不能剥夺一个成年烟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然而每个人也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债。

正是因为多样性社会才有进步的可能,当所有人都一样的时候,不敢想象。

影片最后Nick说到,有种东西叫教育,它不是来自烟盒,而是来自我们的父母。

我们不应该被告知一个结果,或者是被指出一条明路,判断应该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

大部分主流媒体都喜欢宣传加工过的带上自己想法的信息而不是还原事情真像,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和喂人们吃嚼过的肉有什么差别呢?

烟只是一个代表,象征着与众不同或者是,敢于不同。

鼓励反对质疑,拒绝苍蝇向屎扑的趋同。

必须承认,我在一定程度上被电影传达的美国特色的价值观洗脑了,但这也是正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吧。

最后,让我表达下我对艾伦,或者是他塑造的这个角色脑残的崇拜!!!

太帅了,他有种魅力,就算他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都感觉他说的好对你愿意去听愿意去相信,和讲话的内容无关,而是他说话的方式,让人不会动脑子,就只会觉得他牛逼。

Reitman实在会选人!

Plus: Smoking kills & Smokers die younger

 8 ) 谁说谁有理

主人公尼克•内勒(艾伦•埃克哈特 饰)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不停地去说……而且目的也只有一个:说服别人吸烟。

作为烟草研究协会的代言人,尼克要代表烟草研究协会的真正赞助者——烟草业大亨们说话,去说服那些反对吸烟、试图阻断烟草业利润的各种公益、健康、政府的组织和个人, 帮助烟商们赚取更大的利润,他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坚持的立场就是:“我们要把各种利弊因素摆在人们面前,但最后觉得是否有害和是否吸烟应该是个人的选择,其他人不应乾预……”巧舌如簧的尼克极具公关的手腕,除了不断上电视做秀之外,他还拉拢了一位好莱坞的超级经纪人通过电影作品来鼓吹烟草文化。

生活中的尼克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分别是为酒精饮料业做代言的波莉和为枪支业做代言的鲍比,虽然代言的商品不同但却都是“损人性命”的东西,他们于是自称为M.O.D.三人组(军火制造商),每个周末都聚在一起,在餐馆里一边吃着垃圾食品,一边交流着工作中的奇闻趣事,同时也相互出谋划策、共同切磋该如何应对科学家、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围追堵截。

除了嗅觉敏锐的美女记者希瑟(凯蒂•霍姆斯 饰)对于禁烟的话题穷追不舍外,参议员奥特兰(威廉•梅西 饰)的禁烟立场是最鲜明无比的,他虽然与烟草商唱着对台戏,但其实也是个伪君子,办公桌上摆满了各式名酒、身后墙上还挂着大幅的乾酪广告,这些产品绝非健康但却是他的赞助者,他反对吸烟和支持在烟盒上印上骷髅标志只是为了拉选票而已。

在这商业利润轮转的大染缸中,各色人物纷纷各怀企图、登场亮相……幕后故事:讽刺正当时影片由作家克里斯托弗•巴克利1994年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通过一位烟草生意代言人的有趣工作和人生经历对于当今美国社会的所谓“公关文化”进行了一番无情的戏说,克里斯托弗的文风以讽刺辛辣而著称,去年他凭借小说《No Way to Treat a First Lady》荣获美国第9届瑟伯幽默大奖,该小说的矛头所向更是明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不幸成为了他笔下嘲讽的对象。

这位利嘴才子曾在《时代》杂志上大吐苦水,半抱怨也半自嘲地描述了他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的艰辛历程。

编导贾森•雷特曼是好莱坞著名商业片导演伊凡•雷特曼(代表作:《捉鬼敢死队 1&2》集、《龙兄鼠弟》、《幼稚园特警》、《六日七夜》等)之子,贾森的大部分童年时光是在片场度过的,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得贾森自幼对电影拍摄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拿起了老爸的家用摄像机、开始了短片的拍摄尝试,13岁就当上了《幼稚园特警》的片场助理。

1998年贾森携喜剧短片《经营》参展圣丹斯电影节,开始正式涉足导演行业,经过多年电影短片与电视广告片的经验积累,贾森终于鼓足信心,迎来了自己的喜剧长片处女作《感谢你抽烟》。

制作花絮:香艳不见了影片在华盛顿和洛杉矶取景,仅仅花费了35天的光景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工作。

与紧凑快捷的拍摄周期相比而言,初次执导喜剧长片的贾森•雷特曼在影片的筹备阶段可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甚至达到了“罗嗦”的境界,他曾给每一位收到参演邀请的主要演员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解释他/她为什么会得到/适合这个角色,结果,艾伦•埃克哈特、威廉•梅西等等一乾演员纷纷被贾森情真意切的言词所打动,全部顺利签约出演,这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可是头一遭。

在拍摄现场,贾森更是耐心无比,演员山姆•艾略特对角色的某个场景片段曾表示出异议,贾森足足费了3个小时的口舌,才说服了固执的山姆去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表演。

本片是好莱坞“小甜心”凯蒂•霍姆斯成为阿汤哥孩子他(她)妈之前最后一次银幕亮相,因此凯蒂与男主演艾伦•埃克哈特的一段激情戏成为了影片的宣传卖点之一,但在2个月前的犹他州的电影节展映上,这一段香艳镜头却被制片方剪掉了,贾森对此的辩解是因为技术失误才导致该部戏份的遗失,但更多人却八卦地揣测是阿汤哥的乾预所致。

点评:大公关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感谢你抽烟》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广告及公关业的黄金时代、一个诚意欠奉、只重包装的时代,政客只为极狭窄的特定利益服务、媒体追求利润而罔顾社会责任……现代社会在分工细致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专业伦理崩坏、职业道德沦丧的现象,政坛、商人、演艺界、媒体等等均成为了影片的讽刺对象,片中的对白最为出彩,是好莱坞近来少有的仅仅凭借着语言包袱就达到了捧腹效果的喜剧作品,主人公尼克的一些台词出落得相当精彩:(面对肺癌病人和观众) “我们并不希望肺癌患者死去,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面对一个说“妈妈说吸烟有毒”的小女孩)“如果你们的妈妈说巧克力是有毒的,你们信吗? 就是啊,所以我们要做出自己判断; (面对记者关于“为何选择推广吸烟作为职业”的提问)“为了控制人口”……

 9 ) 自由不过是商家的幌子

《感谢你抽烟》中主角尼克是烟草界的说客。

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次又一次地给消费者洗脑,让他们认为抽烟是很酷的行为,有权利选择是否抽烟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

然而,消费者真的是自发形成购买香烟的决策吗?

老电影里,打扮很酷的男演员/美丽性感的女演员在没有对白的时候总会抽烟。

不同电影里重复出现的抽烟场景让大众在潜意识里觉得抽烟是很酷/性感的。

烟草公司想让消费者们觉得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在维持魅力十足的个人形象前也许没那么重要。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致瘾性极高。

如果一开始消费者们只是模仿电影情节去试试看抽烟是什么感觉,等到他们缓过神来想停止时,极有可能会出现烦躁、抑郁、精神很难集中、头痛、嗜睡、或肠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难受之至时,很多人就会决定不戒烟了。

说客尼克看似合理和捍卫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那套说辞实质只是为了让烟草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烟草对于消费者身体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都利用反复出现的广告和其他宣传策略入侵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洗脑,并让我们觉得是我们自行选择去购买那些商品的。

在电影院电影播放前几乎每次都会出现一家人买可乐、爆米花的广告。

广告中的男女老少买好食物后脸上都会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神情。

有时候广告里还会出现喝可乐时发出的愉快声音。

这个广告就是想在顾客的脑中植入一个观念:看电影时如果有可乐和爆米花一家人会更开心。

我们的潜意识里慢慢会记住可乐、爆米花和电影应该时搭配在一起的,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观影体验就不完整了。

类似Supreme的潮牌给消费者营造了一种穿了潮牌人就会变酷的感觉。

它们利用饥饿营销,让想走在时尚潮流前线的男孩女孩们凌晨抢购那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衣服和配饰。

也许这些男孩女孩家里的衣服早已堆积如山,但为了想融入所谓的潮流文化,他们在肾上腺素的驱动下在零点抢购了一件又一件可能并不需要的物件。

潮牌们让潜在顾客们觉得如果没有抢到最新款的样式,他们就不算走在潮流的前端了。

潮牌公司们看似没有强迫顾客买任何东西,但它们营造的紧张刺激的限购活动会让消费者们瞬间肾上腺素爆棚、失去仅有的理智。

琳琅满目的护肤品品牌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无一例外地夸大着功效,让顾客真的以为用贵一些的就可以永葆青春。

据皮肤科医生说,做到充分清洁、保湿和防晒就足够了。

贵妇品牌们吹嘘的那些神奇功效最多就是停留在表面,不会真正渗透到皮肤中起到实质性作用。

消费者们也许会觉得再怎么说也是自己决定花钱买这些商品的。

但如果没有无孔不入的广告、潮牌不再使用饥饿营销、护肤品不再过分吹嘘效果,我们中的多少人真的还会继续选择购买?

商家们先用病毒式入侵的广告/大量影视作品场景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留下消费让生活更美好,然后再大谈选择购买什么是我们自由意志的体现。

也许等到账户余额不足时,我们才意识到在刚结束的抢购活动中自己又失去自我地买了多少东西。

也许,我们在购物时感受到的自由只不过是品牌商的幌子罢了。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10 ) 透过诡辩看本质

一个以站在公共道德对立面为职业的人,如何过得了自己和别人那一关?

他是烟草公司发言人,棘手任务包括:在电视辩论上抵抗各种责难;在儿子的亲子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职业存在;和文艺界合作制作软性广告;收买要以受害人身份出现的代言人;立法听证上反对香烟贴上骷髅标志。

且看自信满满腰杆挺挺的他如何对付:mission 1: 烟草公司才不希望人们得病,反烟草协会才是。

得病的人越多,他们获取的经费和名誉越多。

烟草公司当然希望人们健康,这样它才能盈利。

烟草公司还出资制作广告号召青少年不要吸烟。。。

mission 2: 母亲说的话就一定对么?

她是医生么?

这个社会给予你的各种劝谕都是真理么?

我们要独立思考,避免成为思想的奴隶。。。

mission 3: 这个好办。

好莱坞的人精太知道怎么做了。

一对巨星,宏大的题材, 华丽的布景, 曼妙的形象。。。。

足够强大的糖衣迷幻药,从者一定众。

要谈的只是价钱而已。

为虾米一个要200万一对倒涨到500万?。。

mission 4: 这个开头貌似有难度。

已经得了绝症的牛仔明星,带着愤怒的道德力量。

可是,只要他是人,只要他给机会让大摞的钞票落在面前,道德霎时渺小起来。。。

更何况,我们的主人公提供的乃是慰问金,您要么收了别吭声,要么收了也可以照样骂,只是这慰问金恐怕不能自己保留,要按照游戏规则,人们的期盼,把它捐出去。。。

mission 5 :正方:因为有害,所以要贴。

反方:这样说所有汽车、飞机是不是也要贴?

美国人死于心脏病最多,某奶酪州的特产是否更应该贴?

正方:因为有不识字的人群存在,所以要贴。

反方:贴的作用是什么?

是教育。

教育的责任不该由烟草公司承担,那是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

正方:是否承认吸烟有害健康?

会给你儿子买烟么?

反方:总算问到点子了。

是的。

另外,儿子到了18岁,如果他想吸,我给买第一包。

一气呵成的节奏,还附赠一个传媒道德故事。

聪明的社会教育片。

套用深圳有线的广告语就是:透过诡辩看本质。。。

《感谢你抽烟》短评

太经典啦

6分钟前
  • 不浪的老虎伯伯
  • 力荐

唯有口才

7分钟前
  • 杰克的夹克
  • 力荐

要记住你的听众是谁。更多时候,你不是要说服对手,你的目标是赢得听众。

10分钟前
  • DONT_BOTHER
  • 还行

《公关》《诡辩》 。我不知道怎么骂 就像我说不过这吊人一样。我自以为已经算高的乐子人精神与“道德灵活性”在美国人面前被秒得渣都不剩。作为低低低Fi人 我一般评价电影的时候宽容度很高 我觉得让我讨厌的可能不是价值观或是道德层面的东西 我只是忠于我的感觉:强烈的反感强烈的抵触强烈的不适感 以及那个我说了怕被冲的味儿太冲 有点想吐

15分钟前
  • lionhiro
  • 较差

三分半,精彩的剪辑和有吸引力的想法。只是可惜叙事太一般。故事本身也不出色。

19分钟前
  • Alexander
  • 还行

烟草背景下的恶俗片子!

23分钟前
  • 谷满仓
  • 还行

教育片一枚

27分钟前
  • 勤劳的小蜜蜂
  • 推荐

逻辑缜密,剧本扎实,讽刺一流,「我不需要证明我是对的,只需证明你是错的」。经典的诡辩电影,借香烟与健康来探讨自由与道德。有趣的是,本片虽然题材是香烟,但影片竟没有一个抽烟的镜头。 @2017-08-25 00:44:38

30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哈哈

33分钟前
  • ♣ 9
  • 推荐

剧情一般。男主的儿子辩才可以,小小年纪已经有独立的思维和成熟的逻辑理论,后生可畏。

34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还行

豆瓣最近出bug了,好多我看过的电影都莫名其妙变成没看过的了

38分钟前
  • 我不认识你
  • 还行

Jason一如既往地形式大于内容。白白浪费一个好题材。

41分钟前
  • 古格
  • 较差

神经病

44分钟前
  • 沫伈雾
  • 较差

ok funny. 三寸不烂的舌头。

46分钟前
  • KO DAN
  • 推荐

没看出文本有啥亮点,滔滔不绝让人犯困,还以为会像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那种感觉的文本,有点失望。

48分钟前
  • 插管仙人
  • 较差

并不满意女记者的下场...用职业谋求性就一定要比用性来发展职业高尚吗,女人用身体来上位的点在这里于我而言用的是不太妙。

52分钟前
  • 如果妳確定的話
  • 较差

被名字骗了..

55分钟前
  • violette
  • 较差

看不下去 味儿太冲

59分钟前
  • 嗑瓜子界小霸王
  • 较差

细节精彩 整体SOSO

60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拥有这样的口才是我想要追求的哈哈哈

1小时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